黄石地理详细篇

合集下载

黄石概况

黄石概况
硅质岩、碳质硅质页岩、黑色页岩 32-200米
第二段( S 1gj 2)
灰黄色灰绿色页岩,砂质页岩及薄层粉砂岩,顶部见有紫红色页岩;含笔石
化石 820米
矿产开发现状
根据2003年矿山年报统计,黄石共有各类矿山578座,其中大、中型矿山企业16座,从业人员4.9万人。已开发利用铁、铜、金、煤和建材等32种矿产,年矿石产量约2713万吨,原矿工业产值24.63亿元。
林业
黄石地区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而地带性植被类型则是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实际上亚热带针叶林占一定优势。此外,还有亚热带竹林、灌丛、荒山草地及人为栽种的混合植被型(街道、公园绿化带)。 黄石植被种类繁多,已知的主要植被种类有:裸子植物7科18属30多种,被子植物150多种300余属2000余种,蕨类植物有18科30多属60余种,还有藻类、菌类、地衣、苔藓等各类植物。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菊科、禾木科、豆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葫芦科、苋科、毛莨科等植物品种为最多。 黄石地区的长乐山三叠系地层中有鱼化石,金山店等地石灰岩一、二叠系地层中普遍有腕、珊瑚化石,石龙头地区有豪猪、大熊猫、野猪、中同鬣狗、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牛、斑鹿等化帮石,表明在两亿年前黄石地区有软体动物活动,在四五十万年前有脊椎动物活动。由于沧桑变迁,有些古代动物不复存在,但豪猪、野猪、虎、豹、狼等动物继续生存
晚古生代地层
泥盆系
云台观组(D2-3y)(五通组D3w)
底部为底砾岩向上为含砾砂岩,灰白色中至厚层状石英细砂岩,区内可见平行不整合于坟头组之上 55米
石炭系
黄龙组(C2l)
位置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区,西靠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梁子湖区,西南与咸宁市咸安区、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市接壤。境内基本上(少数村没有)村村通公路,对外通往全国各地,沪蓉高速公路、大广南高速公路、武黄高速公路横贯市区,上通渝蓉,下通宁沪;武(昌)黄(石)九(江)铁路,东连浙赣线,西接京广线,武黄城际铁路高速对接武汉城市圈;水路依托长江可出海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2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2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2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第一章绪言矿山公园地理位置: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东部的黄石市铁山区境内,位于全国闻名的青铜文化故里、矿冶之乡大冶市城区以北,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城市带之间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地跨东经114?31′—115?20′,北纬29?40′—30?15′。

西北与鄂州市为邻,东北与蕲春、浠水县隔江相对,西南与武汉市、咸宁市毗邻,东南与阳新县接壤。

距省会武汉仅90公里,由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代管。

大冶市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分布为南山北丘东西湖,南高北低东西。

气候: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地处鄂东南长江南岸地区,境内河流纵横,水产极为丰富。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钢、铁、煤、锰、钨、金、银、石灰石、硅灰石、大理石最为著名。

见习时间:2010年4月24日一、见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了解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及大冶矿山博物馆具体况从而研究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及大冶矿山的地质情况。

(2)明确本地的区域地理概况和性质。

(3)掌握地层、岩石、构造等方面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和学习中。

(4)矿物简单鉴别。

二、见习拟解决的问题: (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况、实习的任务、要求、时间等。

(2)实习地区地层分布及特点。

(3)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特点。

(4)构造特征,叙述褶皱和断层。

(5)描述外动力地质现象。

三、见习内容及步骤:(1)交通:地处鄂东长江中游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境内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方式齐全,武(武汉)九(九江)铁路、武黄高速、国道106、316,以及长江水运航线等贯穿境内,交通网络较为完善,将黄石与武汉城市圈紧密连接起来,交通极为便利。

黄石港区区情简介

黄石港区区情简介

黄石港区区情简介黄石港区是黄石市的中心城区,东临长江,西依磁湖,南接西塞,北与鄂州毗邻,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四个街道办事处,一个管理区(江北管理区),38个社区居委会。

黄石港区是一个历史悠远的文明之地。

夏商属荆州之域,周属楚国,秦分楚地为4郡,江南属南郡,黄石港区为南郡属地。

明末清初,这里是从九江到武汉中间唯一的港口,由此逐渐形成交通发达、商业繁荣态势。

因港口矶石“石色黄”,故名黄石港。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如苏氏二兄弟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篇,华新百年老厂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毛泽东、董必武等许多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过珍贵的足迹。

黄石港区是一个区位优越的枢纽之地。

黄石港区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港口,黄石长江大桥贯通南北,国、省干道纵横交织,沪蓉、京珠高速公路穿越而过。

随着鄂东长江大桥的竣工,大深、沪蓉高速公路等大交通网络的建成,黄石港区作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战略枢纽地位更加突显。

黄石港区是一个商贾云集的宜商之地。

区内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名店、名牌、名商云集,宾馆、酒店、商场齐全,商贸业、房产业、物流业、服务业发达,是黄石市乃至鄂东南地区理想的购物、消费、娱乐中心。

区内纺织、医药、食品等传统工业自成体系,“黄石港”饼、“松花”皮蛋、“上山虎”膏药等名优产品饮誉海内外,尤其网安科技、通达模具等一大批科技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0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84.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69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8元。

黄石港区是一个襟江带湖的宜游之地。

浩浩长江穿境而过,磁湖、青山湖相映成趣,大众山、凤凰山、盘龙山遥相辉应,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称,被誉为“城在水中、湖在城中、人在画中”。

特别是“十五”、“十一五”时期,随着桂花湾广场、明珠广场、磁湖滨水景观、江滩公园等景点景观工程的建设,功能日益完善,品质不断提升,山水园林风貌浑然天成。

黄石地理

黄石地理

黄石地理一、填空题:1、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

西北是鄂州市,东北是浠水、蕲春两县,西南是咸宁市,南面是江西。

2、黄石港古名“黄石矶”,位于市区西端。

3、 1949年5月15日,黄石解放, 1950年8月成立省辖黄石市。

4、黄石教较大的湖泊一般在大冶、阳新,市区多为小湖,其中磁湖因地壳沉陷而成,花湖、青山湖因泥沙淤积、封闭,长江改道而成。

5、黄石市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西塞山、下陆、铁山四个城市区及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6、1971年冬,在黄石城区东郊的石龙头发现了古人类生活活动的遗址。

7、黄石地区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夏半年盛行东南(偏南风)。

8、由于地形的阻碍作用,黄石地区寒潮、大风不多,是柑桔、苎麻等多年生植物安然度冬。

9、黄石市的地势南高北低,地形特征是低山、丘陵与滨湖、滨江平原交错分布。

10、目前,黄石地区已发现矿床 300多处。

矿产 4 大类 38 种,约占全国已发现矿产品类的 28% 。

11、黄石地区的铁矿储量占湖北全省的 27% ,约占全国铁矿含量的 1.6% ,为全国十大铁矿基地之一。

12、采用硅灰石精制而成的瓷砖壁画,具有画面清晰、色彩鲜艳、抗酸防腐、经久耐用等特点。

13、黄石现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占全省已探明黄金总储量的 56.6% 。

14、黄石地区的“大冶灰岩”,质纯层厚,是生产水泥、电石的主要原料。

15、黄石从单一的原材料的工业基地,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的中等工业城市。

16、大冶钢厂是我国历史最长、资格最老的特钢企业。

17、大冶、阳新一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铜窝”之称。

18、华新的产品质量优良、声誉很高,“五羊牌”出口水泥与“堡垒牌”内销水泥双双荣获国家金质奖,获得国务院嘉奖令,在全国水泥行业华新是最早的两枚金牌获得者。

在香港国际市场上,华新生产的水泥被列为信得过的免检产品。

19、农业方面,黄石将重点培植棉油、畜禽水产、林果、蔬菜五大主导产业。

20、黄石市是鄂东南的大门,东连沪宁,西通汉渝,是鄂、赣、皖三省交界区。

黄石市地理环境

黄石市地理环境

黄石市地理环境
黄石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

黄石市地理环境多样,既有山脉环绕,又有水域交错,形成独特的自然风貌。

下面将从地形地势、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三个方面介绍黄石市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势:黄石市地势起伏,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

市内有独具特色的矿山地貌,尤其以黄石火山岩著称。

火山岩地质构造复杂,为当地独特的地貌景观之一。

此外,黄石市还拥有长江、汉江等多条水系,水资源丰富,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气候特点:黄石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宜人。

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业是当地重要产业之一。

同时,气候条件也适宜旅游,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自然资源:黄石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以磷矿、铁矿等为主。

这些矿产资源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黄石市还保留了大片的原始森林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珍贵的自然生态资源。

综上所述,黄石市地理环境丰富多样,既有独特的地貌景观,又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这些地理条件为黄石市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环境。

【最新】黄石的气候特点有什么特征-范文模板 (4页)

【最新】黄石的气候特点有什么特征-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黄石的气候特点有什么特征黄石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也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黄石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黄石的气候特点黄石年平均气温:17.0℃ ; 年平均最高气温:21℃ ;年平均最低气温:13℃历史最高气温:40℃ 出现在201X年 ;历史最高气温:-11℃ 出现在1969年年平均降雨量:1411毫米黄石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黄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7℃。

最热月(7月)平均29.2℃,最冷月(1月)平均3.9℃。

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时,占全年月日可照射时数的31℅-63℅。

境内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7米。

全境气候温和、湿润,冬寒期短。

但由于大气环流、地形、季节变换,气候各要素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因而倒春寒、大暴雨、强风、伏秋连旱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黄石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黄冈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区,西靠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梁子湖区,西南与咸宁市咸安区、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瑞昌市接壤;全市国土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14°31′-115°30′,北纬29°30′-30°15′之间。

地质构造黄石的地质构造复杂。

地层:1、寒武系(距今6.15-5.00亿年),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

黄石印象ppt

黄石印象ppt

东方山
返回
黄石印象
黄石概况
黄石,位于湖 北省东南部,是继 武汉之后湖北建立 的第二座城市,武 汉城市圈副中心城 市,是我国中部地 区重要的原材料工 业基地和国务院批 准的沿江开放城市。
军事古塞西塞山
• 西塞山又名鸡头山。 虎视江北,扼守长江,地 势险要,自古为军事要塞, 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古战 场。孙策攻黄祖,周瑜破 曹操,刘裕攻桓元,曹王 皋复淮西、陈玉成大战清 军等事皆于此。西塞山景 色壮丽,临江悬崖峭壁之 上有“桃花古洞”现于流 云之间。
东方山自然景色秀丽,有“灵泉锡卓”、“仙履日喧”、“青松倒插”、 “白莲频开”、“铁山懒卧”、“石船高撑”、“禅关同福”、“道洞云停”等 八景。现已辟建为东方山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景区和省级森林公园。东方揽胜 景点位于下陆区和铁山区交界处,距市区20公里。山势巍峨,海拔495.2米。山 “在武昌(今鄂州)东界故名东方”,即因方位得名,以闻名。
黄石印象
湖北美尔雅
湖北美尔雅股份有限公司是于 1993年3月20日经湖北省体改委鄂改 [1993]122号文件批准,以湖北美 尔雅纺织服装实业(集团)公司作为 主要发起人,采用定向募集方式设立 的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0月16日, 本公司成功地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 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5000万股, 并于11月6日挂牌交易,公司现有股 本36000万股 ,本公司是以外贸为 主的纺织服装企业,主要从事精毛 纺织制品、服装及辅料制造、加工 和销售。公司主营产品享誉海内外, 在日本市场占有较高份额,其中主 营产品美尔雅西服 湖北美尔雅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 服装”、”中国十大名牌西服”,并荣获欧洲质量金 奖。目前,本公司资产总额达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 达2.3亿元,年创外汇近8000万美元,公司拥有年产 西服140万套,时装400万套的生产能力,是构建湖北” 鄂东服装走廊”的龙头企业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西服 和时装生产企业之一。 返回

黄石市

黄石市

基本信息栏中文名称:黄石市外文名称:Huangshi city(英语)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湖北省下辖地区:4区1县1县级市1国家级开发区电话区号:0714邮政区码:43500地理位置: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面积:4583平方公里人口:260万人(2009)方言:黄石话、下陆铁山话、大冶阳新话车牌代码:鄂B市树:香樟市花:石榴花经纬度:北纬30.12 东经115.06时间:北京时间UTC+8概述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全市现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四个城区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黄石(Huangshi),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即“两型社会”)副中心城市(武汉为中心城市)。

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城市之一。

全市现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四个城区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

政府:中国共产党黄石市委员会书记王建鸣黄石市人民政府市长杨晓波邮政编码:435000(435001--435008市区;435100大冶市;435200阳新县)方言:黄石话(西南官话区)、下陆、铁山话(北方方言区)、大冶、阳新话(赣语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湖北省黄石市直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继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湖北省第二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目前,中国共产党黄石市委员会、黄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黄石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局、室机关均迁往开发区团城山街道。

英语:China 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Zone of Huangshi建立时间:1950年8月21日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辖区:3个街道、1个镇管理委员会:黄石市委常委、开发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胡超邮政编码:435002、435003、435111电话区号:0714车牌:鄂B黄石概况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2007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称号和“全国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项目范例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石地理
一、历史、位置篇
1、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

西北邻鄂州市,东北与浠水、蕲春隔江相望,西南接咸宁,南与江西毗邻。

2、黄石市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西塞山、下陆、铁山四个城市区以及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市区面积234km²,全市人口近250万人,20多个民族。

3、1971年冬,在黄石城区东郊的石龙头发现古人类生活、活动的遗址。

4、西塞山位于市区东郊,为古代重要关塞。

5、大冶市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城市带之间的湖北“冶金走廊”腹地,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美称。

6、1949年5月15黄石解放,1950年8月成立省辖黄石市。

7、大兴炉冶----大冶,1995年1月1日大冶市正式成立
8、阳新县位于鄂东南,幕阜山北麓,长江中游南岸。

东北与武穴、蕲春隔江相望;东南与江西瑞昌、武宁接壤;西南与通山、咸宁相连;西北与大冶、黄石为邻
9、1997年元月阳新县改属黄石市
10、黄石市早已成为继武汉市之后的湖北第二个对外开放城市。

二、地形篇
1、黄石市区位于幕阜山脉的北部边缘,地势南高北低。

地形以低山丘陵与湖滨、滨江平原交错分布。

2、黄石市区最高峰是铁山北面的白雉山(528m)
3、大冶市南高北低,中部较为平坦,平原之间有低山和岗丘穿插。

大冶最高峰为太婆尖(840m),境内有两大湖泊:大冶湖、保安湖
4、阳新县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整个地势由东南、西南和西北部向东、向中逐渐倾斜,构成一个三面环山的不完整的山间盆地
5、阳新县的自然概貌大体上是“六山、二水、二分田”
6、阳新县最高峰为大王山南岩岭(862.7m)----黄石市最高的山峰
三、气候篇
1、黄石地处北纬30°左右,具有较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度带:亚热带
干湿地区:湿润地区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较大是本区气候的基本特征
3、黄石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下半年盛行东南季风
4、黄石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7月29℃,1月4℃)年平均降水量1380mm(
5、6月----梅雨天气,7、8月----伏旱天气)
5、由于地形的阻碍左右,本区寒潮、大风不多,使柑橘、苎(zhu)麻等多年生植物能安然过冬
6、黄石市区夏季高温中心----石灰窑地区(即西塞山地区)
7、大冶市有冬寒夏热,大陆性较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四、资源篇
1、黄石位于我国有名的铁、铜多金属成矿带。

金、铜、锶、钴、硅灰石、富碱玻璃等14种矿产的储量居湖北之首。

铁矿储量占湖北省的27%,占全国的1.6%(即大冶铁矿);铜矿储量占湖北省的99%,占全国的9%;黄石硅灰石探明储量占全国首位,储量世界第一。

故黄石享有“江南聚宝盆”美称
2、黄石市区的“大冶灰岩”,质纯层厚,是生产水泥、电石等主要原料
3、大冶的硅灰石储量世界第二
4、大冶、阳新一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铜窝”之称
5、大冶市矿产资源的特点是“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

大冶素以矿藏丰富而闻名与国内外,其中黄金和白银的储量居湖北省之冠
6、阳新县是全国八大铜都之一,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湖北省五大产煤县之一
7、阳新县是全国有名的富矿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素以“矿乡”著称
8、阳新县是全国重点林业基地县
9、阳新是湖北有名的水产大县,9目20科88种,贡品----
春鱼
五、交通篇
1、黄石对外交通以水运、铁路为主,还有通往四邻的公路网(1)黄金航道----黄石外贸码头(2)武黄铁路(1995年12通车)
(3)武黄一级公路(长江一桥、二桥)
2、黄石市是鄂东南的大门,东连沪宁,西通汉渝,是鄂、赣、皖三省交界
3、黄石地处长江中游,沿江开放城市,依托长江和武九铁路,沟通了京广、京九两条贯通南北的经济大动脉,使黄石处于承东联西,南北交汇点中心圈内
4、阳新是鄂东南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处在长江与京九线九江站交汇点的“金三角”位置
5、阳新是湖北的东大门,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有“三线穿南北,两水连东西”之称。

“三线”指的是:京广、京九、武九;“两水”指的是:富河、长江
6、大沙铁路是连接华中、华东的大动脉,可从大冶直达上海、福州等地(湖北大冶----江西沙河镇)
六、工业篇
1、黄石传统工业----冶金、水泥、钢铁、有色金属、轻纺
特色产业----食品饮料、服装、医药、能源
先导产业----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 2、华新水泥厂的产品质量优良,声誉很高。

“五羊牌”出口水泥与“堡垒牌”内销水泥双双荣获国家金质奖,在全国水泥行业华新是最早两枚金奖获得者(1907年)
3、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粗铜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5,冶钢轴承钢的产量占全国的1/5
4、冶钢----特钢企业
5、美尔雅、劲酒、松花皮蛋中国一绝----珍珠果
6、铜绿山、丰山铜矿是全国知名的大型有色金属矿山
7、大冶铁矿、金山店铁矿、灵乡铁矿
七、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1、从黄石的城市发展过程来看,是现有工厂后又城区,这就形成了不合理的布局
2、黄石主要居民区与工业区有分块成团的特点
3、黄石的环境污染主要有
①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和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废气
②噪声污染:构成黄石环境噪声的重点的交通噪声,其次是工业噪声
③水质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工业布局不合理是黄石环境污染严重的基本因素之一
4、今年来,黄石已将居民中心区对水污染严重又无能力治理的企业有计划的分批迁往西塞工业区,废气排放量大的企业迁往肖铺工业区,降尘量大的水泥行业要集中在下路和铁山之间,将黄金山南侧建成建材工业区。

生活区内三废污染的工厂迁往河流下游、下风地带
5、黄石近期重点建设的地区是团城山地区
6、磁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八、旅游篇
1、位于大冶市的铜绿山古矿遗址是我国规模最大、采掘年代最长、冶炼工艺水平最高、内涵最丰富的古矿冶遗址。

1982年兴建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最大的矿冶遗址博物馆
2、东方山有“三楚第一山”美誉。

位于市区西南郊新下陆区,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佛教胜地,又是风光旖旎的旅游胜地。

东方山顶有千年古寺----弘化禅寺
3、军事古塞----西塞山(174m)
4、仙岛湖位于阳新王英镇的王英水库
5、雷山风景区位于大冶市城西的陈贵镇境内,是鄂东南重要的风景名胜区
6、飞云洞奇景----市区中心南面的狮子山上
7、阳新县境内的七峰殿宇恢弘,名闻遐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