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卒中》课件

合集下载

青年卒中的诊断与治疗

青年卒中的诊断与治疗
青年卒中的诊断与治 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青年卒中概述 • 临床表现与分型 •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 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管理与教育支持
01
青年卒中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青年卒中是指年龄在18-50岁之间发生的脑卒中,包括 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优势
MRI对于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MRI还可 以进行多种功能成像,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等,有 助于评估卒中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DSA检查技术及其适应症
DSA检查技术
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即数字减影血管 造影,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处理将造影前后的影像相减,仅留 下血管影像的技术。DSA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血管的形态、 分布和血流情况。
定期随访和效果评价
定期随访安排
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通过电话 、门诊等方式定期了解患者的康 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
题。
效果评价标准
制定明确的效果评价标准,包括神 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程 度等,以便科学评估治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随访和效果评价结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为患者提 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和支持。
高凝状态、静脉损伤等。
尿路感染
患者因排尿障碍或长期留置尿管,易 引发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尿管留 置时间、个人卫生习惯等。
褥疮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组织受压过 久,导致缺血、坏死而形成褥疮。危 险因素包括营养不良、皮肤潮湿等。
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呼吸道管理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 ,促进痰液排出,保

认识青年卒中

认识青年卒中

一.青年卒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全球青年卒中的发病率差异 来源:Boot E.et al.J Neurol Neuresurg Psychiatry 2020
一.青年卒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 青年卒中的患病率及病因分布也有明显的 种族差异,比如说非洲裔、西班牙裔、亚 裔青年卒中的发病率高,其中亚裔青年卒 中的常见病因多见于烟雾病、颅内动脉夹 层等。
• 3.遗传性疾病基因筛查的诊断价值:较低。虽然几种单 基因遗传病可增加青年卒中风险,但因患病率过低,遗 传筛查的诊断价值较低。不推荐常规筛查遗传基因。
三. 病因、危险因素
• 中国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分布 与欧美人群有差异,应该针对中国青年卒 中人群制定适合的病因检查流程,要充分 权衡病因差异性、复杂性和诊断的创伤性 及性价比。
• 目前缺乏规范化的病因诊断流程,为诊断青年 卒中病因可能需进行多方面的辅助检查。随着 青年卒中发病率升高,医生对其认知和重视程 度增加,大量辅助检查被无选择的应用于青年 缺血性卒中患者。青年缺血性卒中根据TOAST 病因分型后,大部分患者为不明原因或其他原 因,基于TOAST分型指定的诊断流程往往不能 满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诊断需求及卫生经 济学要求,必须尽可能明确具体病因,指导青 年卒中治疗和二级预防。
青年卒中患者的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
小结
• 1.青年卒中患者患病率呈升高趋势,尤其是青年缺 血性卒中,应引起重视。
• 2.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复杂,但早发动脉粥样硬化 仍是最常见病因,需关注夹层、卵圆孔未闭(PFO) 等特殊病因。
• 3.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多,但传统血管病危险 因素仍对绝大多数卒中负责,应加强控制。
三. 病因、危险因素
• 可控制的血管病危险因素在青年卒中比例 中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部分患者可能同时 合并两种以上的危险因素,应尽量发现患 者潜在的病因机制或危险因素,并加以治 疗和控制。自身免疫病、感染、肿瘤、放 疗等即可作为卒中的直接病因,也可作为 危险因素加速早发动脉粥样硬化。

青年人脑卒中PPT课件

青年人脑卒中PPT课件

02
03
症状标准
出现上述常见症状之一或 多个。
影像学标准
CT或MRI显示脑部缺血或 出血病灶。
排除其他疾病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 状的疾病,如脑瘤、脑炎 等。
03
青年人脑卒中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溶栓治疗
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部 血流,减少脑损伤。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 成,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家族史
家族中有脑卒中病史的人,其 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高血压
高血压是青年人脑卒中最重要 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 可能导致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
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增加 脑卒中的风险。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过 度饮酒等,也可能增加青年人 脑卒中的风险。
02
青年人脑卒中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调整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 虑、抑郁等,进行心理疏导和药物治 疗。
04
青年人脑卒中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 病等危险因素,定期进行体检,
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 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 理健康等。
青年人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
根据统计数据,青年人脑卒中的 发病率约为10-15/10万,男性略 高于女性。
死亡率
青年人脑卒中的死亡率相对较低 ,但相较于其他年龄段仍较高, 死亡病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0% 。

青年人卒中

青年人卒中

高凝性疾病
2%-7%的青年卒中是有高凝性疾病引起的. 反复深静脉血栓,反复栓塞,有血栓病家族史, 罕见部位的动静脉血栓或在儿童,青少年或青 年时期出现血栓的病人,要考虑有高凝性疾病
高凝状态
(1)原发性高凝状态 抗凝血酶Ⅲ缺乏 蛋白C缺乏 蛋白S缺乏 活化蛋白c抵抗伴有或不伴因子Vleiden突变 纤维蛋白原病 纤溶系统疾病 抗心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剂 (2)选择性继发性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 怀孕(尤其产褥期) 口服避孕药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其他激素治疗(如合成类固醇,促红细胞生成素)
(3)如果病因未明且怀疑血液学高凝状态 抗凝血酶Ⅲ功能测定 蛋白c免疫和功能测定 蛋白s免疫和功能测定 aPTT测定APC的抗凝反应 PCR测定因子Vleiden突变 纤维蛋白原免疫和功能测定 凝血酶原时间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抗原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抗原和活性 纤溶酶原水平
因子Ⅱ,Ⅶ,Ⅷ测定及von Willebrand因子抗原 ELISA测定抗心磷脂抗体(IgG,IgM,IgA) 纤维蛋白单体 纤维降解产物和二聚体 凝血酶原片段F1.2 凝血酶原基因突变 人血小板抗原1b 蔗糖溶血试验 血浆高胱氨酸 肝素相关的血小板抗体(如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活检组织的胱硫醚β-合成酶测量 镰状细胞试验和血红蛋白电泳
肾病综合征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 链状细胞贫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化疗药物(如L-天冬胺酶,丝裂霉素,辅助性乳癌治 疗)
注解:①抗磷脂抗体可能是一种连带因素,其病 理生理作用目前尚有争议,但明显存在前列环素 形成及蛋白C活化的抑制,另外,这些抗体可能影 响到血小板,限制内皮细胞舒血管因子的产生, 抑制前列激肽释放酶介导的内源性纤维蛋白溶 解通路. ②纤维蛋白原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红细 胞压积等其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另外,急性淋 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后可出现一过性纤维蛋白 症

青年卒中 ppt课件

青年卒中   ppt课件
3. 血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
或 4. 超重和肥胖
危 险
缺 5. 代谢综合征

血 性 卒 中 患
6. 运动少或不运动physical inactivity 7. 营养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9. 吸烟
素 控

者 10. 饮酒
卒中二级预防: AHA 2014年指南
ppt课件
7
青年人卒中危险因素复杂繁多
OR值全称是odd ratio, 又称比值比,它是相对危险度的统计学参
ppt课件
11
危险因素:偏头痛
与无偏头痛的人群相比,偏头痛患者缺血性卒中 偏头痛不伴先兆患者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3倍,偏 患者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6倍 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线粒体脑肌病、伴有皮 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或特发性血 均可导致缺血性卒中,且与偏头痛有关
Neurology. 2014 May 6;82(18):1643-52
ppt课件
所致,AIT几乎就是
18
遗传易感性标志:Apo E (载脂蛋白E)
– 与心脑血管疾病、淀粉样血管病、AD密切相关,其 多态性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早期个体差异的主要
– ApoE的三种等位基因频率为:ε2,ε3,ε4
– PCR技术分析:ε4可能是青年人急性脑梗死的一种遗 感标志, 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ppt课件
4
脑卒中越来越年轻化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24
30-34
45-49
青年人脑卒中的发病随年龄增加
Arnold M,et al.J Neurol,2008,255:1503-1507
ppt课件
5
青年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青年卒中

青年卒中

外伤
• 外伤导致的动脉夹层是常见的非动脉粥样 硬化性动脉病,由于头颈部血管的血液通 过内膜下渗透产生的壁内血肿在层间纵向 延伸一定范围形成动脉夹层,通常与内膜 撕裂有关。
• 最常累及颈动脉的颅外段,而颅内血管和 颅内外的椎动脉很少受累。 • 诊断方法为常规动脉造影。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病
• • • • • 1. 血管发育异常和先天性疾病 2. 烟雾病(moyamoya) 3.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脑动脉炎 4. 外伤 5. 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
• 1. 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 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 2.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 • 3.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 作 • 4. 家族性Sneddon综合征
脑淀粉样血管病
• 因β2淀粉样蛋白(Aβ)和变异胱蛋白C在脑血 管局部沉积,引起血管壁坏死,微动脉瘤 形成,纤维素样坏死,最后导致出血,也 可导致局部脑血管炎,发生缺血。 • 常呈家族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下,主 要表现为皮质下出血和脑梗死,在正常高 龄人中也可发生CAA。 • 家族性Alzheimer病(AD)和Down综合征等在 青年期便可发病。
颈内动脉异常
• 如先天性颈内动脉血管袢,血管迂曲或扭 结可引起脑梗死,由于颈段动脉闭塞或受 损的动脉内皮源性栓子可引起脑栓塞。患 者常伴有颅内动脉瘤,颅内未破裂的动脉 瘤也可以引起脑梗死。
脑血管畸形
• 是青年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 病理分类有 四种: • 1. 动静脉血管畸形(AVM):可以发生在颅内任 何部位,但以大脑半球表面特别是大脑中动脉 分布区的顶、颞叶外侧面最为多见。 • 2. 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变小,常形成隐性血管 畸形,病变多位于皮层下,有时在基底节和脑 干。 • 3. 海绵状血管畸形:血管缺少肌层和弹力层, 形成薄壁的海绵状血窦。 • 4. 静脉血管畸形。

青年缺血性卒中最新版PPT

青年缺血性卒中最新版PPT

Epidemiology
Table 1. Ages of Young Men and Women With Ischemic Stroke Arch Neurol. 1995;52:491-495
Etiology
Atherosclerosis is the main cause of stroke in elderly,
Orv Hetil 2001 Mar 25;142(12):607-10 Postgraduate medicine.81(5):141-4,149-51 1987 Apr. Acta Neurologica Scandinavica. 101(1):19-24, Jan 2000
Clinical Presentation
Hemological disorder: Epidermiology
1.Pulmonary AVM: Osler-Weber-Rendu syndrome
2.ASD/VSD or POF with shunt: So cardioembolism and atherosclerosis are tow major cause of stroke in young adults
Etiology
Atherosclerosis 33.3%, Prothrombotic state 15.5%, Cardiogenic 9.5%
Orv Hetil 2001 Mar 25;142(12):607-10
Atherosclerosis 29.8%, Cardioembolism 19.5%, Hematologic 5.8%
Arch Neurol. 1995;52:491-495
So cardioembolism and atherosclerosis are tow major cause of stroke in young adult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