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64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00164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00164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一

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课后2)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劳动稀缺性的实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

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是:(识记)(相对性、普遍性和绝对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领会)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领会)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和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

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如何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通过人们的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

《劳动经济学》总复习资料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课后1)

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劳动资源配置的问题。可以初步定义为研究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的科学。

(领会)(课后3)劳动力的特点:(不可分割性、生理性)

答:一、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

二、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征。

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

1 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

2 劳动力形成周期较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

3 劳动力不能存储。

4 劳动力不间断地作为商品交换,其承担者即劳动者的生命必须得到维持,必须保证每天最起码的维持生命的收入和物质生活条件。

5 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

三、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总复习资料3

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2、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规范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

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规范研究对象的价值判断或价值标准是指互惠的交换。

(领会)互惠包括三种情况:

1、参与交换的各主体均受益。

2、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但无人受损。

3、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部分主体受损,但受益大于受损。

(领会)互惠交换的障碍有以下三类: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课后4)为什么说规范的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工具?

答:实现互惠的交换当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以下三类: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互惠交换的障碍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很难消除甚至不能消除,需要政府制定一定的社会经济政策及体制调整才能推进互惠交换的发展,以增进社会福利。因此,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一. 名词解释

1.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

2. 工资刚性: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3. 自然失业率: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供给,也不存在过多的需求时的失业率。

4. 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变化百分比之比。

5. 就业弹性: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变动百分比。

6. 工资指导线:政府提出的关于工资增长比重的权威性建议。

7. 统计性歧视:因统计标志的缺陷而使部分劳动力承受不公平的失业比重。

8. 家庭生产函数:说明市场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及余暇时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式。

9. 劳动经济关系:与劳动和劳动力相关的人类经济活动的总和。

10. 理性经济人:市场经济下以自利为原则同时又在一定规则下行为的经济主体。

11. 实证分析:分析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会有何种规律性的反应,而不必对其后果作出好坏的价值评判。

12. 劳动力生产费用:分析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会有何种规律性的反应,而不必对其后果作出好坏的价值评判。

13. 机制:指事物运动的目标指向、动力来源、传导系统、动作方向、运动力度等成套的规定性。

14. 内部劳动力市场: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的一种调整机制。

15.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短期分析中,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产量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

16.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加市场性劳动程度的相对数。

17.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18. 余暇时间:劳动者在单位时间(24小时)内从事市场性劳动以外的全部剩余时间。

19. 非均衡分析:指在市场不完全竞争、主体非自愿、供求不相等的情况下而又研究市场的大致趋向和稳定状态的分析方法。

20. 职业流动率:指某两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与之比。

21. 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22. 补偿性工资差别: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间的非货币差异从而形成的一种职业间的工资差别。

23. 就业结构: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

24. 磨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失业现象。

25. 结构性失业:指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26.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指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而发生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制度。

二. 判断题

1. 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正确

2. 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正确

3.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错误

4. 长期劳动力需求弹性比短期劳动力需求弹性要小。错误

5. 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错误

6. 财政收入最大化目标的公共部门将比服务最大化目标的公共部门雇用更多的公务人员。正确

7. 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正确

8. 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正确

9.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错误

10. 福利按人而论,所以与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相关。错误

11. 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正确

12.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正确

13. 对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正确

14. 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正确

15. 劳动力资源是劳动力人口数量与劳动力平均素质之和。错误

16. 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正确

17.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错误

18. 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错误

19. 劳动力市场即买卖劳动者的市场。错误

20. 劳动力供需均衡是经常的、永久性的。错误

21. 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是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

错误

22. 劳动力资源同一切经济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正确

23. 规范分析方法不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错误

24. 人的一切能力都是劳动力。错误

25. 劳动力市场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然后由市场引导企业。正确

26. 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是一种内部制度性与外部价格性的关系。正确

27. 劳动力的需要是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正确

28. 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时,单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就不同于产品边际生产力曲线。错误

29. 在产出水平给定的条件下,与给定的等产量曲线相切的那条等成本曲线为最大总成本。错误

30. 劳动力需求交叉弹性是指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B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之比。正确

31. 政府就业政策的限制会降低企业总成本。错误

32.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适度增长目标下企业劳动力需求高于利润最大化企业水平。正确

33. 经济周期波动通过劳动力供给变化而影响劳动力需求。错误

34. 劳动经济学中的一级劳动力是指主要劳动力、二级劳动力是指辅助劳动力。错误

35. 不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的状态叫做供给无弹性。正确

36. 如果工资固定不变,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小于零的状态叫做供给有无限弹性。错误

37. 收入约束式是劳动主体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的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错误

38. 非劳动收入是一种不劳动而获的收入。错误

39. 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正确

40. 劳动力过剩的含义是劳动力有效供给大于初始供给的情形。错误

41. 劳动者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的主观预期判断叫劳动者的个人期望值。正确

42. 所谓收入均等化理论就是劳动收入实行平均主义的理论。错误

43. 劳动力流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又称外部成本和内部成本。错误

44. 农村经济体制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必须着眼于大大提高我国农村人均土地经营面积指标。正确

45.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的支付方式。正确

46. 工资职能是由工资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工资的作用。正确

47. 基本工资是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实际工作时间得到的实际工资。错误

48. 维持生存工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剑桥学派的马歇尔。错误

49. 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取决于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交涉力量抗衡的结果。正确

50. 劳动分红制是对企业税后利润的一种外部再分配。错误

51. 年薪制是对企业职工实行的一种按年发放工资的报酬形式。错误

52. 工资水平的基本计算公式是工资水平=劳动者工资总额/劳动者平均人数。

正确

53. 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实质上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成果的关系。正确

54. 企业内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别主要表现为个体劳动差别。错误

55. 最低工资是指行业、部门、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实行的最低等级工资标准。错误

56. 工资差别是指劳动要素供给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入数量方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正确

57. 非补偿性工资差别是因为劳动者职业岗位的原因而形成的工资差别。错误

58. 我国的登记失业人员是指城乡劳动者中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错误

59. 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正确

60. 普遍在职培训即企业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本企业实际有用。错误

三. 单选题

1.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 ---是相对过剩的。B

A.土地资源;

B. 劳动力资源;

C. 矿产资源。

2. “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B

A. 供给创造需求理论;

B. 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C. 利润最大化理论。

3. 劳动经济学是---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A

A. 劳动力市场;

B. 劳动力供求;

C. 劳动力交换。

4. 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C

A.工业部门;

B.农业部门;

C.家庭。

5. 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B

A.工资所得;

B.非劳动所得;

C.劳动报酬。

6. 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C

A.有价值的;

B.有希望的;

C.有目的的。

7. 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C

A.最大雇佣量;

B.最小雇佣量;

C.现有雇佣量。

8. 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A.某种工资率下;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C.某种价格比率下。

9. 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B

A.劳动力供给价格;

B.劳动力需求价格;

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 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的连辍轨迹。A

A.最低点;

B.最高点;

C.相切点。

11. 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A

A.资本;

B.土地;

C.技术。

13. 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B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 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A

A.要求企业不营利;

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三大方面。C

A.自然,经济,社会;

B.微观,中观,宏观;

C.家庭,企业,国家。

16.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关系。B

A.反向;

B.正向;

C.平行。

17. 劳动力参与率M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B

A.男性劳动力参与率;

B.女性劳动力参与率;

C.青年劳动力参与率。

18. 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A

A.供给富有弹性;

B.供给无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

19. 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C

A.供给富有弹性;

B.供给无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

20. 劳动时间与余暇时两者之间是---关系。A

A.此消彼长;

B.同消同长;

C.正相关。

21. 劳动经济学中的非劳动收入是指---。C

A.不劳而获的收入;

B.不正当、不合法的收入;

C.劳动工资以外的收入。

22. 当市场劳动供大于求时,政府一般应---。B

A.上调最低工资;

B.下调最低工资;

C.不动最低工资。

23.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则会出现---。A

A.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

B.均衡工资率上升,均衡就业量减少;

C.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24. 在劳动力市场上,均衡的形成由均衡工资率与---决定。C

A.均衡供给量;

B.均衡需求量;

C.均衡就业量。

25. 在U—V分析中,U表示---。B

A.就业;

B.失业;

C.效用。

26. 在U—V分析中,V表示---。A

A.职业空缺;

B.就业;

C.失业。

27. 劳动力过剩表现在企业外部就是---。B

A.隐性失业;

B.显性失业;

C.劳动力滞存。

28. 劳动力迁移成本是劳动力在流动中发生的---。C

A.中间成本;

B.间接成本;

C.直接成本。

29. 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称作---。C

A.内部成本;

B.私人成本;

C.社会成本。

30.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必须着眼于提高我国农村---指标。C

A.土地垦殖面积;

B.土地复种面积;

C.人均土地经营面积。

31. 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与---之商。B

A.股价指数;

B.物价指数;

C.比价指数。

32. 福利分配是工资的---。

A.转化形式;

B.实物支付形式;

C.延期支付形式。

33. 工资的职能是由工资的---所决定的.C

A.计时性;

B.计件性;

C.本质属性。

34. ---提出了均衡价格工资理论。C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歇尔。

35. 按要素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分红制、年薪制和---。A

A.股权薪酬帛;

B.劳动股权制;

C.借贷购股制。

36. 劳动股权制的基本原则是包括了---。C

A.按资产分配原则;

B.按资金分配原则;

C.按劳分配原则。

37. 劳动分红制是对企业---的一种内部再分配形式。B

A.税前利润;

B.税后利润;

C.利润总额。

38. 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了---。C

A.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B.西方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言 劳动的定义 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或相对资本等要素而言的“劳动力要素”。 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学科。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市场及其影响因素) 劳动力的定义 ? 现代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在劳动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研究方法 (一)实证方法: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极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方法即解决“是什么”的方法,描述事物本来的面貌。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是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 劳动经济学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分析主要的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其次,需要设定假设条件;再次,通过构造理论模型或提出理论假说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中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和结果,试图找出影响行为和结果的主要因素。最后,在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理论模型或理论假说进行检验,得到证实或证伪的结论。 (二)规范方法 … 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也是劳动经济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规范经济学致力于对实证经济学的应用,其目的往往是就实际问题,包括公共政策问题提出建议。 它的哲学基础是规范主义,认为关于条件、状况、事物和行为的好与坏的知识对于产生规则性知识是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条件和状况可以有好坏之分,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行为即可有好坏之分,也可以有正确或错误之分。 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往往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重视研究事物的好坏,说明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或规范经济学,需要对什么是理想的经济状态这个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在经济学的规范分析中,“互惠原则”、帕累托改进等都是重要的标准。 规范分析方法往往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服务。 在经济学研究中,往往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互结合,两者互相补充。纯粹的实证分析和纯粹的规范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都是难以做到的,实证分析或多或少都带有效率、公平等价值判断,规范分析往往也需要借助实证分析的工具。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学派

00164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一 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课后2)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劳动稀缺性的实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 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是:(识记)(相对性、普遍性和绝对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领会)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领会)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和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 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如何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通过人们的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 《劳动经济学》总复习资料2

劳动经济学重点

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因素:1.技术。技术系数:生产单位产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2.企业规模和产品需求量3.资本价格和产品价格4.短期和长期。短期:只调整劳动力数量。长期:可以调整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5.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和就业最大化6.制度:规则、程序和道德伦理规范,以约束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 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某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化1%而引起的就业量变化的百分比。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量对工资变化的敏感程度。(1)曲线缺乏弹性:|E|<1,陡峭(2)曲线富有弹性:|E|>1,平坦 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某种劳动力K工资变化1%所引起的对另外一种劳动力J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两种劳动力的关系:1、若E>0,总替代: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增加2、E<0,总互补: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减少。是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年工资下降,替代效应就会少用成年人;规模效应会促使企业增加所有投入要素,包括成年人。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研究的是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四个因素以及这四个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 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规模效应。工资上升导致产品成本和价格上升,若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一定幅度价格上升导致的产量下降就大,就业量减少就多。企业比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企业之间产品替代性大,导致其产品价格弹性大。行业之间产品替代性较小,行业产品价格弹性小。长期弹性大。长期可以开发生产替代品,增大价格弹性。2. 其它生产要素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就越大。替代程度的制约因素:a、技术b、政府规定(游泳池救生员)c、时间因素:短期不可行的替代在长期就变得可行(减少泳池数量扩大规模)长期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更富弹性。 3.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弹性:若弹性大,意味着无需大幅度提高价格就可以增加要素使用量。工资率上升,设备替代劳动,若弹性小,设备价格会大幅度上升,限制了企业用设备对劳动力的替代,长期供给价格弹性大。4. 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大,企业被迫更多地提高产品价格,就业量下降更大。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1、目标:整个家庭效用最大化; 2、决策:配置每个家庭成员时间于市场工作、闲暇和家务劳动中; 3、约束条件:(1)家庭非劳动收入:家庭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可能导致家庭所有或部分成员工作时间的减少,可能是市场工作时间,也可能是家庭劳动时间。(2)每一成员的市场工资率:假设初始状态:丈夫市场工作,妻子全职太太。◎如果妻子可能的市场工资上升,影响如何?提高了妻子家务劳动和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市场工作欲望——替代效应导致妻子参加工作。◎妻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 A.客观事实 B.价值判断 C.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 D.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 3.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C ) A.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B.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 C.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D.研究如何规范的问题 4.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D) A.相对稀缺性 B.绝对稀缺性 C.普遍稀缺性 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5.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B ) A.需求弹性 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 D.边际生产力 6.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B ) A.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B.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C.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D.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7.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C ) A.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 B.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

C.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D.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 8.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D) A.就业率 B.失业率 C.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参与率 9.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D) 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 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10.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A ) A.劳动者家庭或个人 B.政府或公共部门 C.行业工会 D.企业或雇主 11.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B )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 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 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 12.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 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 C.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 D.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 13.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 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 14.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 D ) 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 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 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

历年劳动经济学考试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年龄在下列哪个区间的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 A.16-55岁 B.16-60岁 C.18-55岁 D.18-60岁 2.下列哪个公式表述是正确的?( ) A.MRP=MR·P B.MR=MRP·MP C.MR=MRP·P D.MRP=MR·MP 3.劳动力买方独家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 A.MRP L<ME L B.MRP L=ME L C.MRP L>ME L D.MRP L≥ME L 4.下列哪位学者的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 ) A.贝克尔 B.明塞尔 C.舒尔茨 D.马歇尔 5.下列哪种工资理论认为:如果工资和购买力高,需求则强烈,生产则可持续发展?( ) A.工资基金理论 B.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C.均衡价格理论 D.购买力工资理论 6.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实际工资=货币工资 B.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 C.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指数 D.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 7.新《工会法》规定:所有用人单位一律按工资总额的多少拨缴工会经费?( ) A.1% B.2% C.3% D.4% 8.用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佣标准,往往会产生下列哪种歧视?( ) A.雇主歧视 B.雇员歧视 C.统计性歧视 D.垄断歧视 9.下图中哪条曲线表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单选题 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 ) A. 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 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 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 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 A. 客观事实 B. 价值判断 C. 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 D. 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 3. 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C ) A. 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B. 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 C .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D. 研究如何规范的问题 4. 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D) A. 相对稀缺性 B. 绝对稀缺性 C. 普遍稀缺性 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5.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B ) A. 需求弹性 B. 资源的稀缺性 C. 机会成本 D. 边际生产力 6.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B ) A. 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B.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C. 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D.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7. 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C ) A. 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 B. 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 C. 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D. 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

8. 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D) A. 就业率 B.失业率 C. 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参与率 9. 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D) A.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B.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 D.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10.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A ) A. 劳动者家庭或个人 B. 政府或公共部门 C. 行业工会 D. 企业或雇主 11. 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B ) A.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 B. 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 .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 D .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 12. 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 B.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 C.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 D. 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 13. 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 ) A.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 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 D. 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 14. 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 D ) A. 中国具有13 亿以上人口 B. 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 人 C. 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 D. 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 A.向前弯曲 B.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 ( )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4.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 (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5. A. B. C.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D. ( )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 ( )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9.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 10. 技术进步对( )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D.“互利”基准“互助”基准C.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 1 A.生产费用 B.教育费用 D.社会公共支出C.工时损失费用 13.对于等效用曲线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低 B.等效用曲线的斜率为正 C.同一个人的两条等效用曲线可以相交 D.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 14.E>1是表示劳动力供给弹性如何?( ) S A.供给无弹性 B.供给有无限弹性 D. 供给富有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15.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 ) A.规模效应 B.收入效应 D.外在化效应 C.替代效应 16.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 A.学费 B.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 D.书籍费C.超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费用 17.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 A.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 B.铁路机车司机 C.石油工人 D.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一些行业 18.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延期支付?( ) A.小时工资 B.养老金 D.免费午餐住房C. 1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造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 ) ...A.种族 B.性别 D.民族传统劳动技能 C.2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歧视?( ) A.男雇员不愿意在妇女领导下工作 B.企业以5分钟打字测试为依据,拒绝得分低于55分的所有申请者 C.雇主由于既定偏好,不愿意雇佣女性 D.二元劳动力市场

安徽自考00164劳动经济学-近年案例分析题汇总

全国2008年1月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根据有关部门调查A国20%的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而20%的高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0%;B 国20%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10%,20%高收入人口占收入比重为4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说明哪国贫富差距大?(2分) (2)简述基尼系数的含义。(2分) (3)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说明在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6分) 全国2009年1月 38.《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 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霸王制度”,这种单方的规定很难保证员工的利益,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在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这样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要求:(1)以上内容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什么目标?(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3)分析该内容体现的是基础条件中的哪一项?(2分) 全国2009年10月 38.根据下面提供的员工福利方面的资料,回答资料后面的问题。 《经济学家》杂志曾发布一项调查报告,通过对北美、欧洲和亚洲的227位资深经理人的调查,结论是增加员工福利投入的回报率达600%。同时,生产率持续提高,员工福利形式越多,福利支出占薪酬总额百分比也一直持续上升。其中,美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占直接薪酬之比大约是30%~40%。近50年来,不仅传统的企业福利形式,如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和实物以及服务快速增加,而且包括咨询服务、家庭援助、困难慰问、法律援助等一些新福利项目也在员工福利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员工福利增加与企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 问题: (1)企业员工福利支出在近年来有什么发展趋势?员工福利形式有什么样的新变化? (2)简述企业员工福利实物支付方式普遍存在的原因。 全国2010年1月 38.案例:“近些年来由于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备,一些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维权难。”全国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玫说。此前,劳动领域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①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后,不承认与劳动者有事实劳动关系,不支付经济补偿金;②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非常严重;③有的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④有的用人单位设立高额违约金,限制劳动者自由择业;⑤有的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目的是不交或是少交社会保险金,降低用工成本。 要求:(1)以上案例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是什么?(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3)分析案例中说明的问题应如何得以较好的解决,其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目标基础条件中的哪项内容?(4分) 全国2010年10月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整理 1劳动力市场:这种市场上买方是雇主,卖方则是劳动者,劳动力交易并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是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即经济活动人口】 公式:劳动力年龄人口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人口 x 100%[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要求参加或参加工作的人] 作用意义: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了解不同类别群体行为,可以制定就业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和财务计划也有意义。 3 就业率:就业者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口数×100% 4经济活动人口:

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也就是说是劳动力。 5工资率与工资性报酬关系,总报酬与收入关系: 工资率【单位时间工资】×工作时间【数量】=工资性报酬 +员工福利【实物和延期福利】=总薪酬+非劳动收入【利息红利政府转移支付】=收入 6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第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于生产者,满足利润需求,所以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 需求中派生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7企业在对劳动力需求做决策时的原则: 实现利润最大化:短期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所以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用公式表示为:VMP=MP.P VMP=W 又MP.P=W

劳动经济学鲍哈斯版重点复习题总结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总结(自) 第二章 1.当非劳动收入减少时,工作时数会发生什么变化?(P68) 答:(P38-39) 在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形下,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称为收入效应。 (1)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预算线下移,预算线和效用曲线交点右移,闲暇减少,导致工作时数增加; (2)如果闲暇是一种低档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对闲暇需求增大,工作时间反而减少。 2.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提高的幅度如此之大?(P68) 答:(P54-55) (1)女性真实工资的明显提高; (2)生育行为的变化:①生育观念变化(不愿生);②市场工资的提高也使得抚养孩子成为一种昂贵的家庭活动,因而成为家中孩子数减少的原因之一——③致使妇女的保留工资的下降,更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 (3)家庭生产过程中技术变革的影响。①生产家庭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数量被大幅度削减,解放女性劳动力;②缩小夫妻之间边际产品的差距,减缓对专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 第三章 1.什么是新增工作者效应?什么是受阻工作者效应?(P107) 答: (1)新增工作者效应:指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家中主要劳动力失去工作(家庭收入下降),次级劳动者不得不寻找工作弥补家庭收入损失。因此新增工作者效应意味着次级劳动力参与率具有一种逆(反)周期趋势。 (2)受阻工作者效应:a.指很多失业者在衰退时期感觉找不到工作,于是干脆放弃了(暂时退出);b.隐性失业者——存在受阻工作者效应的结果是劳动参与率具有一种顺应周期趋

势。 2.中国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如何解决老龄化?(P107) 答:(P86-89) Ⅰ.影响因素: (1)法定退休年龄; (2)继续工作的工资率; (3)退休的福利水平 ①高工资的工作者其替代效应占据优势,他会将退休生活的时期长度削减;②养老金福利的增加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这两种效应会沿同一方向变化发生作用,养老金福利的增加确定无疑会导致持续时间更长的退休生活。 Ⅱ.老龄化的解决: ①延迟退休(具体对策如雇佣老年人单位给予减税优惠等);②提高生育率;③纳入移民 3.为什么说马尔萨斯有关:“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会生育更多的孩子”的预测是错误的?/影响女性生育孩子的因素?(P108) 答:(P102-104) (1)假定孩子是正常商品: A.如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得预算线向上移动,孩子数量也会增加; B.但,生育孩子的价格(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家庭想生育的孩子数的减少——拥有孩子的成本有:①尿布、奶粉价格;②住房价格;③教育价格等。这些成本的加总使得生育孩子尤其昂贵,远超收入增加部分。 (2)另外还有: ①母亲的工资:(与教育有关)工资越高,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越大,生育率较低; ②企业是否提供育儿场所等。 第四章 1.论述一个存在着两部门的经济中,最低工资对被覆盖的部门和未被覆盖的部门的影响。(P175)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单选题 1、在我国所有劳动力流动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也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 A、城市职工的劳动力流动问题 B、高级知识分子的下海问题 C、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 D、移民国外或移民发达地区的问题 2、劳动力理论认为,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有效途径是()。 A、市场化 B、工业化 C、城市化 D、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 3、()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经济发展要素。 A、劳动资本 B、物质资本 C、人力资本 D、货币资本 4、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经济学说的思想则源远流长,第一次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技能如何影响个人的收入和工资结构的古典 经济学家是()。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萨伊 D、李嘉图 5、在人力资本配置时,考虑的是人力资本所受的专业化教育,那么这种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 D、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6、认为学习成绩可以作为人力资本配置依据,并认为接受同等教育的劳动力,人力资本在工作上的表现相同的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 D、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7、认为教育只在人力资本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和积累,这种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E、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8、现代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A、资本积累的快慢 B、技术进步 C、制度创新 D、人力资本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资的多少仅取决于工资率 B、工资的多少仅取决于工作时间 C、工资的多少取决于工资率与工作时间两个方面的因素 D、某人的工资高,则其工资率一定也高 10、关于劳动报酬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总和 B、它等于工资与福利之和 C、它就是劳动者的收入 D、工人的带薪休假工资、退休金是劳动报酬中的福利部分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

自考--劳动经济学--串讲笔记--复习资料

自考劳动经济学串讲笔记 第一章导论 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力的含义: 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需求:(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曲线: 是用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述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它充分说明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短期劳动力需求: 所谓短期劳动力需求是指在资本存量不变,惟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

入量时,即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则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需求弹性:(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可以呈现五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 1、生产技术的假设。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及其结果进 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为需 求方的雇主和作为供给方的员工对于工资等货币 因素以及雇佣关系中的非货币因素等所作出的反 应。 2、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对的,是 指在大型企业组织内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规则和 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有序 的内部人力资源机构。 3、优等劳动力市场:与次等劳动力市场相对的,就 业条件好,工资福利水平高、工作环境良好、职 业保障性强的一种劳动力市场。 4、人力资本:劳动者所具有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 性资本储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等的存量总和。 其价值取决于内含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在劳动 力市场上所能够得到的报酬数量。 5、特殊培训:仅能导致受训者在提供培训的企业中 提高生产率的人力资本投资。 6、竞争性工资差别:指的是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 以充分流动的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所存在的 工资差别。 7、职业歧视:是指对具有相同的受教育水平和其他 生产率特征的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加以区别对待, 将其中某一类或者某些类别的劳动者有意安排到 那些低工资的职业当中,或者是有意让这类劳动 者去承担工作责任要求较低的工作,而把那些高 工资岗位留给某些特定类型的劳动者。 8、工资歧视:是指雇主针对既定的生产率特征支付 的价格因劳动者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呈现系统 性的差别。 二、简答 1、悲观性劳动参与率假说的内容:悲观性劳动参与 率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 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 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 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 做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 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 降。 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是在衰退时期出现的, 一些本来可以找到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对在某一可 行的市场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悲观,因而 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 2、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律:若其他条件相同, 则劳动力需求在以下四种情况时会具有较高的自 身工资弹性:①消费者对于此类劳动力所生产出 的产品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②可以很容易 用其他生产要素来替代此类劳动力③其他生产要 素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④此类劳动力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3、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A点为未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均衡点 最低工资W1﹥W0,劳动力供大于求E2﹥E1 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富有弹性,劳动者整体福利水平下降,相反则福利改善。 实施最低工资立法的结果:在受到影响的劳动者中形成了一部分劳动者以另一部分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被牺牲为代价换取工资上涨的局面,者导致这些劳动者中能够继续就业的那部分人获得了最低工资制度所带来的利益,但是另一部分人却会因此失去工作,这就在同一类劳动者中造成了更大的两级分化。 4、计算题(第二章): ①劳动力参与率 LFPR =实际劳动力/潜在劳动力×100% =(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人口总人数×100% 潜在劳动力指16岁以上非被监管人口(罪犯、 精神病院人员等)。 实际劳动力是指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经 济活动人口)。 ②工资率 W'=△Y /△H (工作时间的变化值与闲暇时间的变化值在绝对值上是相等的,工时增加1小时,闲 暇时间就减少1小时)。 ③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工资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客观事实 B.价值判断 C.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 D.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 3.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 A.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B.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 C.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4.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 A.相对稀缺性 B.绝对稀缺性 C.普遍稀缺性 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D.揭示研究对象或现象内在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普遍联系 5.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A.需求弹性 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 D.边际生产力 6.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A.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B.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C.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D.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7.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 B.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 C.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D.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 8.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 A.就业率 B.失业率 C.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参与率 9.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 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 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10.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 ) A.劳动者家庭或个人 B.政府或公共部门 C.行业工会 D.企业或雇主 11.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 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 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 12.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用)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用)

C、有利于节约能源; D、有利于扩大就业; E、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F、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一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1.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结婚年龄后 移、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 2.婚姻的经济意义究竟是什么?P170 A、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 B、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共同生活中,夫妻双方很容易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C、与过去相比,女性受雇机会大大增加,在经济上不再依赖丈夫已成为可能,男女工资收入差距和家庭生产率的差距缩小,婚姻所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 3.结婚仍然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婚后生活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在心理上,财产上支付很 大的成本,这个成本越大,规避婚姻风险的人就越多。 第二章就业与失业 1.劳动就业:指达成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 会劳动,并获得赖以生存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 2.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 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 3.自然失业率:又叫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 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4.奥肯法则:20世纪60年代奥肯担任肯尼迪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时,通过实证考察得 出的结论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降低3%,失业率就会升高1%,这就是著名的~~。 5.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暂时的局部的失业。 6.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 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表现在技能、文化、区域和年龄结构失衡等许多方面。 7.隐性失业: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即如果3个人的活安排 5个人去干,那么其中2个人是隐性失业。 8.菲利浦斯曲线:西方经济学家把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 系的曲线称做菲利浦斯曲线。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 9.配第-克拉克定理:该定理以若干国家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这种时间毓是和 不断提高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其主要结论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P281 10.充分就业的内涵?P261 A、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充分就业这一概念始于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书,定义为“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的工作。”他指导失业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两种; B、理论界的充分就业概念:解释分为两种,一种是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 分利用的状态;另一种指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失业率为0,而是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C、统计学界的充分就业概念:20世纪50年代,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不超过3-4%即为 充分就业,80年代以来,有些提出只要失业率不超过6%即为充分就业; D、从供求方面对充分就业的界定。从劳动力供求关系看,充分就业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 求处于均衡,国民经济的发展充分地满足劳动者对就业岗位需求的状态。

劳动经济学重点

劳动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1.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 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并分析。 3. 完全竞争市场下,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4.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总的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5.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有递减倾向。 6. 长期生产下,最优的要素投入的组合条件

7.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等价于企业生产的均衡条件: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价格之比。 8. 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工资的变化:上升、下降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 规模效应: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 规模效应 9. 需求工资弹性、需求交叉工资弹性(计算题) 第二章 1.劳动力供给的概念 从本质上说,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精品资料

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丛雇用个体到国家)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劳动力参与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比率。 3. 男女的劳动参与率 4.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简答) ?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 ?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工资水平 ?个人非劳动收入 ?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社会保障制度 ?宏观经济状况 ?其它因素 5. 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6. 收入约束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