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鱼

合集下载

四大家鱼混养原理

四大家鱼混养原理

四大家鱼混养原理四大家鱼混养原理,是指在一个鱼缸中,同时放养四种不同种类的家鱼,包括锦鲤、金鱼、草鱼和鲫鱼。

这种混养方式,可以使得鱼缸中的生态系统更加平衡,同时也能够提高鱼的养殖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四大家鱼混养原理,包括其优点、注意事项以及养殖技巧等方面。

一、四大家鱼混养的优点1、促进鱼缸生态平衡四大家鱼混养可以促进鱼缸生态平衡。

因为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性,它们之间会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鱼缸中同时放养四种不同种类的家鱼,可以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从而使得水质更加稳定,减少了水质变化的可能性。

2、增加鱼的养殖效果四大家鱼混养可以增加鱼的养殖效果。

因为不同种类的鱼之间会产生一种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促进鱼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锦鲤可以吃掉水草上的浮游动物,而草鱼则可以吃掉水底的杂草,这样可以减少杂草和浮游动物对水质的影响,从而增加鱼的养殖效果。

3、美化鱼缸环境四大家鱼混养可以美化鱼缸环境。

因为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颜色和形态,它们之间的搭配可以形成一种美丽的景色。

例如,锦鲤的鲜艳色彩可以与金鱼的金黄色相映成趣,草鱼的灰色身体可以与鲫鱼的黑色身体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美化了鱼缸的环境。

二、四大家鱼混养的注意事项1、鱼缸的大小和形状在进行四大家鱼混养时,需要考虑鱼缸的大小和形状。

一般来说,鱼缸的大小应该根据鱼的数量和大小来确定,不能过于拥挤。

同时,鱼缸的形状也需要考虑,最好是方形或长方形,这样可以使得水流更加顺畅,从而保证水质的稳定。

2、饲料的选择和喂养量在进行四大家鱼混养时,需要选择适合不同种类鱼的饲料,并根据鱼的大小和数量来确定喂养量。

一般来说,饲料应该选择高质量的鱼粮或者自制饲料,避免给鱼喂食过多的人工饲料或者不适合的食物。

3、水质的监测和维护在进行四大家鱼混养时,需要定期监测水质,并进行必要的维护。

一般来说,鱼缸的水质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包括水温、PH值、氨氮等指标,这样可以保证鱼的健康和生长。

四大家鱼良种技术操作规程

四大家鱼良种技术操作规程

四大家鱼良种技术操作规程四大家鱼(包括草鱼、鲤鱼、鲫鱼和黑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其良种技术操作规程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四大家鱼良种技术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一、选种与繁育1. 优选种源:选择健康、体型匀称、外观良好、肉质鲜美的家鱼亲本作为种鱼,并确保其具有较高的育种指标。

2. 饲养管理:对亲本进行精心饲养管理,确保其营养充足、健康成长,并定期进行疾病防控和疫苗预防,以提高其抗病能力和生产力。

3. 优选选种:根据亲本的生长速度、体型、肉质等性状指标,选择出优良种鱼,并进行进一步的繁育。

4. 添筋补种:根据需求,对种群进行添筋补种,引入新的优良品种,以保持基因的多样性和改良。

二、季节养殖管理1. 底泥处理:在鱼塘清塘时,及时清除底泥,清除底泥中的腐殖质和有害物质,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 水质调控:根据家鱼的生长适温和适养环境需求,调整水体的温度、溶氧、PH值等参数,确保水质良好。

3. 饲料管理:根据家鱼的生长阶段和需要,合理选择饲料种类和投喂量,并定期检查鱼塘吃食情况,以及鱼体生长状况,调整饲料的投喂策略。

4. 病害防治:定期检查家鱼群体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病害防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鱼群的损失。

三、生长管理1. 定期清塘:定期对鱼塘进行清塘,清除底泥,清水,消灭病原体,保持鱼塘的整洁。

2. 适时出笼:根据家鱼的生长速度和需求,及时进行出笼,适时收获,以避免超养和过密养殖。

3. 定期测定生长指标:定期测定家鱼的体长、体重和饲料转化率等生长指标,分析和评估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养殖管理策略。

4. 合理密度养殖:根据鱼塘的面积和水质,合理确定家鱼的密度,避免密度过低或者过高对鱼群生长的影响。

四、疾病防治1. 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提高家鱼的抗病能力,增强其免疫力。

2. 合理免疫: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防治措施,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病害监测和防控:定期检查家鱼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病害情况,及时进行疫病监测和防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广东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大省,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成为了重要的渔业养殖基地之一。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尤为重要,是广东省渔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大家鱼是指鲤鱼、草鱼、青鱼和鲈鱼,是广东省渔业产业中最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一、鲤鱼养殖技术和密度鲤鱼是广东省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适合在清洁的水体中生长。

鲤鱼的养殖技术要点包括:选择疫病防控、科学喂养、调控水质等方面。

在养殖密度方面,广东省一般推荐每亩水面放养2000-3000尾鲤鱼,具体密度还要根据水体情况和装备养殖设施等因素进行调整。

鲈鱼是广东省优质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具有高经济价值和品质。

鲈鱼的养殖技术要点包括:科学管理水质、合理喂食、疫病预防等方面。

广东省一般推荐每立方米水体投放2-4尾鲈鱼,注意密度过高会影响养殖效果。

广东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对于提高渔业产值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农户在进行四大家鱼养殖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质情况和自身养殖经验,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管理。

希望广东省的渔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为地方经济增添新的活力。

第二篇示例:广东位于我国南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海产品资源,是著名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

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在当地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水产产量,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下面就为您介绍一下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我们来看看广东四大家鱼之一的草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草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生长速度快,适应力强,属于优质的经济鱼类。

在养殖草鱼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水体,保持养殖水域的水质清洁。

其次要控制水温和饲料的投喂量,保证草鱼的健康成长。

草鱼养殖的密度要根据水域的情况和养殖方法来确定,一般每亩水域可养殖3000-5000尾草鱼。

第三种广东四大家鱼是鲶鱼,它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适应力强,生长迅速。

鲢鱼种类及图片大全

鲢鱼种类及图片大全

鲢鱼种类及图片大全
鲢鱼是鲤科鲢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白鲢、水鲢、跳鲢等,与草鱼、青鱼、鳙鱼并称“四大家鱼”,在我国淡水养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常见个体一般5~1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30~40千克,下面一起来看一看鲢鱼种类及图片大全吧!
一、白鲢
白鲢是鲤科鲢属淡水鱼类,俗称水鲢、跳鲢、鲢子等,体侧扁而稍高,腹部狭窄,腹棱自胸鳍直达肛门,头大,头长约为体长的1/4,体被小圆鳞,臀鳍起点在背鳍基部后下方,尾鳍深叉状,体背侧面呈暗灰色,下侧呈银白色,各鳍呈淡灰色,广泛分布于长江、珠江、淮河、黑龙江等水系,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西江河段等地最常见。

二、大鳞鲢
大鳞鲢是鲤科鲢属淡水鱼类,俗称大鳞白鲢,体侧扁而稍高,体长为体高的3.1倍、为头长的3.8~4.0倍,背部隆起高,腹部狭窄,腹缘弧形,体被小圆鳞,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喜栖息在水流缓慢、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的开阔水体中,白天常潜伏在深水区,到了夜间再游到水面上摄食浮游生物。

三、花鲢
花鲢是鲤科鳙属淡水鱼类,学名鳙鱼,俗称胖头鱼、大头鱼、黑鲢等,体侧扁、稍高,腹部在腹鳍基部前较圆,后部至肛门前有狭窄的腹棱,头可达体长的1/3,背鳍基部短,胸鳍长,腹鳍末端可达或稍超过肛门,尾鳍深分叉,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微黑,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腹部灰白色,各鳍呈灰色并具黑色小斑点,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

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广东地处我国南部,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鱼类的养殖,因此广东的鱼养殖业发达。

广东四大家鱼是指黑鱼、鲶鱼、鲫鱼和鲤鱼,它们在广东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将介绍广东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及相应的鱼密度。

一、黑鱼养殖技术及密度黑鱼,又称乌鱼,是广东人常见的一种优质食用鱼类。

黑鱼对水质要求高,要求水温在18-25摄氏度,PH值在6.5-8.5之间,溶氧量在5mg/L以上。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更换水质,保持水质清洁。

黑鱼适合密度较高的养殖方式,一般每亩养殖面积可养殖3000-6000尾黑鱼。

鲫鱼是一种常见的鱼类,适应能力强,适合于各种水域环境。

在鲫鱼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质和水温,保持水质清洁,及时补充氧气。

在密度方面,一般每亩养殖面积可养殖10000-20000尾鲫鱼。

广东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各有特点,但都需要注意水质、水温、饲料投放等方面的管理。

只有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养殖效益和鱼群的健康成长。

希望广东的鱼养殖业越来越繁荣,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示例:广东作为中国南方沿海省份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水产资源而闻名。

广东省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业省份之一,海水和淡水养殖资源丰富,其中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备受关注。

四大家鱼,指的是鲫鱼、草鱼、鲤鱼和鳙鱼,这四种家鱼在广东省被广泛养殖,产量也居全国前列。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四种家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我们来说说鲫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鲫鱼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家鱼品种,适应性强,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所以备受养殖户的青睐。

在广东省,鲫鱼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选址、水源、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等方面。

选址应选择水质清澈、水源充足的地方,保持水质清洁。

饲料要根据鲫鱼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来合理配置,保证其健康的生长。

关于密度,一般来说,每亩水面积可以养殖3000-5000尾鲫鱼,密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鱼的生长发育。

四大家鱼模拟自然繁育技术

四大家鱼模拟自然繁育技术

2020.11“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食性不同,在水体中占有各自的生态位,对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以及确保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作为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青、草、鲢、鳙由于其演化中形成的适应于江河流水的繁殖习性,在池养静水条件下不能自然繁殖,因此需要通过创造适宜其繁殖的条件结合催产剂的注射来实现。

笔者将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的四大家鱼模拟自然生态繁育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一、亲鱼催产与繁育幼苗1.催产池准备配备直径8米,深1.5米,面积50.26米2催产池。

2.亲鱼入池催产从5月1日起,催产关键应选择天晴水温达18~23℃时,首先选择下腹部饱满的草鱼进行试产,在试催产顺利的情况下,可拉网捕获批量亲鱼入池催产。

入池催产亲鱼雌雄比例为1∶1,催产池内每立方米水体投放亲鱼5~6千克。

3.催产剂使用剂量催产剂的使用应根据亲鱼成熟度,天气变化等因素合理使用催产剂。

根据江苏省溧阳市水产良种场近年四大家鱼使用催产剂情况,在草鱼催情中一直使用LRH-A 15微克/千克一次性注射,效果极好。

鲢鳙鱼采用混合剂综合催情,具体剂量及使用方法:LRH-A 15微克/千克加HCG 300单位/千克,分两次注射。

第一次剂量LRH-A 15微克/千克,8小时后打第二针,剂量LRH-A 10微克/千克加HCG 300单位/千克。

经过近几年对混合剂的使用证明,使用混合剂的效果比单用HCG 催产剂效果要好,尤其对于成熟度稍差的一些亲鱼更为理想,催产率高、亲鱼死亡率低、受精卵孵化出苗率高,而且比单用HCG 节省使用成本。

4.催产效应时间草鱼、鲢鱼、鳙鱼催产剂的效应时间与水温有关,18~23℃为其最适产卵温度,其效应时间为8~12小时。

青鱼效应时间与鲢鱼相近。

5.亲鱼产卵受精采用模拟生态亲鱼自然产卵受精的方法。

将注射了催产剂的亲鱼放入催产池后持续加注优质清水,保持池内水成微流状态,给予亲鱼一定的流水刺激,促进亲鱼发情,促使亲鱼自然产卵,这样受精率高。

四大家鱼 口诀

四大家鱼 口诀

四大家鱼口诀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四大家鱼指的是草鱼、鲤鱼、鲫鱼和鳙鱼。

这四种鱼类因其广泛的适应性、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美味的口感而深受养殖户喜爱。

本文将详细介绍四大家鱼的特点、养殖技巧以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四大家鱼简介1.草鱼:草鱼又称白鱼、草棍鱼,属于鲤形目、鲤科。

它主要以水草为食,是湖泊、水库和池塘的重要养殖品种之一。

2.鲤鱼:鲤鱼是我国传统的养殖鱼类,分布广泛。

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食性杂,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

3.鲫鱼:鲫鱼又称鲫瓜子,属于鲤科。

它适应性强,繁殖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钓鱼爱好者的首选对象。

4.鳙鱼:鳙鱼又称鲢鱼、大头鱼,属于鲤形目、鲢科。

它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是池塘养殖的优质品种。

二、四大家鱼特点与养殖技巧1.草鱼:养殖草鱼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水域,以水草丰富的池塘为佳。

投喂应以青草为主,适当搭配颗粒饲料。

2.鲤鱼:鲤鱼对水质要求较低,适应性强。

养殖过程中可采用浮游生物、昆虫、颗粒饲料等多种方式投喂。

3.鲫鱼:鲫鱼生长速度较快,繁殖力强。

养殖时应保持水质清洁,适当投喂颗粒饲料和昆虫等食物。

4.鳙鱼:鳙鱼生长速度快,对水质要求较高。

养殖时应以浮游生物为主,辅以颗粒饲料。

三、四大家鱼养殖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养殖水域和池塘,确保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2.投喂适量、均衡的营养饲料,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3.定期检查鱼病,发现病鱼要及时处理,防止病害蔓延。

4.加强池塘管理,保持水质清洁,确保鱼类生长环境良好。

四、总结与展望四大家鱼养殖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掌握它们的养殖技巧,关注养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养殖成功率,实现渔业增收。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第一章、四大家鱼的生物学知识目前,我国淡水养殖的鱼类约有30余种。

其中“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是普遍养殖的主要种类。

一、青鱼青鱼,又叫黑鲩、青鲩。

在天然环境的水体中主要以螺蚌类及水生蚯蚓和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为食。

栖息于水的中下层。

其最大个体重量可达60~70公斤。

生长较快,常与草鱼、鲢、鳙鱼搭配混养,2~3公斤上市。

二、草鱼草鱼,又叫鲩鱼。

通常喜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或靠水草多的地方,是比较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体长6厘米以下的鱼苗、鱼种主要吃浮游动物和藻类,生长至6厘米以上时,其食性就明显地转向吃食各种草类,如眼子菜、苦草、轮叶黑藻、小茨藻、浮萍等水生植物,也喜吃各种陆生嫩草、蔬菜、米糠、麸皮、豆饼、豆渣和酒糟等。

草鱼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4~30℃之间,是比较大型的鱼类,最大个体可达40余公斤重,1.5~2公斤上市三、鲢鱼鲢鱼,又叫白鲢。

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

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浆、豆渣粉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

适宜在肥水中养殖。

也是大型鱼类,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公斤。

1~1.5公斤上市。

四、鳙鱼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大头鱼。

外形似鲢。

性温驯,不爱跳跃,生活在水体中层。

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和人工饲料。

鳙鱼的生长速度比鲢鱼快,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通常可见到10公斤以上的个体,最大者可达50公斤。

适于在肥水池塘养殖。

1龄鱼可重达0.8~ 1公斤。

第二章四大家鱼养殖的水环境(一) 水温草、鲢、鳙等是广温性鱼类,生长的适温范围在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

水温降到15℃以下时,食欲下降,生长缓慢;低于10℃时,摄食量便很快减少;低于6℃时,会停止摄食;水温高于32℃时,食欲同样会降低。

鲢、鳙、草、青鱼一般都在18℃开始产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家鱼
导读:本文是关于四大家鱼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唐代以前,鲤鱼是最为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

但是因为唐皇室姓李,所以鲤鱼的养殖,捕捞,销售均被禁止。

渔业者只得从事其他品种的生产,这就产生了青、草、鲢、鳙的四大家鱼。

青鱼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又叫黑鲩,全身有较大的鳞片。

外形很像草鱼,但全身的鳞片和鱼鳍都带灰黑色。

青鱼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鳞片大而粗。

它的尾部比草鱼要细长。

背鳍、胸鳍、腹鳍和尾鳍都比草鱼长且硬挺。

青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
青鱼在生殖季节有溯游习性。

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
草鱼(Grass carp)又称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黑青鱼等。

身体长而“秀气”,体色为青黄色,腹部略显白色。

鳞片大而粗。

它的背鳍、胸鳍、腹鳍和尾鳍都比青鱼小而短。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鲢鱼
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

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

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

各鳍色灰白。

头较大。

眼睛位置很低。

鳞片细小。

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

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鲢鱼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

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

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

鲢鱼鳞片细而小。

鳙鱼
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Richardson))又叫花鲢、黄鲢、鱃鱼、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有叫雄鱼。

背鳍III-7;臀鳍III-11—13;胸鳍I-17—19;腹鳍I-8、侧线鳞
95—115,20—24/13—16、咽齿一行,4-4、
体长89—425毫米。

体长为体高3、1—3、5倍,为头长2、8到3、4倍。

体略高而侧扁,腹缘自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狭窄的皮棱。

头大,头长于体高,前部颇宽。

头长为吻长3—4、2倍,为眼径5、8—7、4倍。

口端位,宽圆,口裂倾斜,末端可达眼前缘之下。

眼小,位于头侧中轴之下。

鳃耙数目很多,栅片状,排列紧密,但不联合。

咽齿呈杓形,齿面光滑。

鳞细小。

背鳍短,起点较近于尾鳍基,无硬刺。

尾鳍深叉形。

鳔两室。

腹膜黑色。

体背部及上半部微黑,腹部银白色,体测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各鳍灰白色且有黑色小斑点。

性温顺,行动迟缓。

主要浮游动物为食,也吃少量浮游植物。

一般4冬龄以上才达性成熟。

产卵期在4—7月。

在流水中产漂浮性卵。

生长较快。

最大个体重达70—80市斤。

天然产量也很大。

身体有点像鲢鱼,但头比鲢鱼要大得多,故又名“胖头鱼”;背面暗黑色,并有不规则黑点,因而俗称“花鲢”。

它的鳞片与鲢鱼相似,细而小。

是淡水鱼的一种。

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中国四大家鱼之一。

外形似鲢鱼,体侧扁。

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

眼位低。

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

多分布在水的中上层。

我国东部平原各主要水系均有产出。

能食用,有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的作用。

生活环境
鲢鱼:在水域的上层,以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

鳙鱼: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以水蚤等浮游动物为食。

青鱼:栖息在水域中下层,主要以螺狮、蚌和小河蚌等底栖动物为食。

草鱼:栖息在水域的中下层和水草多的岸边,主要水草、芦苇等为食。

在北宋时四大家鱼继续发展到更广泛的区域养殖,在长江,珠江的养殖逐渐兴盛起来。

根据周密(1232~1298)《癸辛杂志》的记载,四大家鱼鱼苗的捕获、运输、筛选、贩卖已经达到专业化程度。

而且,宋代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并迅速普及。

混养技术不但充分利用了养殖资源,而且丰富了鱼户的产品结构,降低了生产的风险。

共同特点
四大家鱼都属于鲤形目,鲤科。

由于这四类鱼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共同特点,适于作为大众食用鱼。

而且四大家鱼的生长拐点年龄均比其性成熟年龄大2-3龄,性成熟后仍会继续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