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健康管理

合集下载

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预防和控制疾病已经成为当前医疗健康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我国建立了一系列健康管理制度,下面将围绕常见疾病的预防和管理进行探讨。

一、高血压控制制度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针对高血压病患者,国家实施了高血压控制制度,加强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教育,通过定期的复诊和药物治疗,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的发展和危害。

此外,国家还强调了高血压病患者的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增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帮助高血压患者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健康生活。

二、糖尿病管理制度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影响着全球很多人的健康。

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尤为重要。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如加强对糖尿病病患的诊断和治疗,推广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在生活和饮食等方面给予指导,合理的控制饮食和体重、增加锻炼等,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

三、肺结核病控制制度肺结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为了及时发现肺结核病患者并加强管控,我国建立了肺结核病控制制度,通过实施肺结核病预防接种,定期进行肺结核筛查和治疗,在公众的宣传教育中提高对肺结核病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推广精准诊疗和合理的用药方法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抗结核治疗,并在病患治愈后进行随访和监管,防止疾病复发,维护患者生命健康。

四、心脑血管疾病管理制度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主要的慢性疾病之一,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国家建立了心脑血管疾病管理制度。

通过实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控,建立定期体检和各类慢病教育制度,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管理和指导,提供合适的药物治疗和营养调理以及合适的体育锻炼方法。

此外,还鼓励采用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健康饮食等,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阅读备忘录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阅读备忘录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阅读备忘录一、高血压健康管理备忘录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定期体检: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

1.1 目标与建议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教会他们如何自我监测、合理用药、调整生活方式等。

降低慢性病的并发症发生率:通过早期干预、规范治疗和定期随访,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并发症发生。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手段,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带来的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等活动,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成因、危害及预防治疗方法。

实施个性化管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计划等。

建立患者档案和随访制度: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治疗过程及效果,定期进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加入患者互助小组、参加社区活动等方式,增强患者的归属感和自助能力。

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关爱: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生活照顾等服务,帮助他们克服疾病带来的心理和生活困扰。

1.2 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往往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联。

了解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逐渐减弱,血压也容易上升。

50岁以上的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个体患高血压的风险就会增加。

吸烟和饮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紊乱,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非甾体抗炎药等,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通过了解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保护自己的健康。

1.3 日常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方式对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改善日常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高生活质量。

常见病的管理制度及措施

常见病的管理制度及措施

常见病的管理制度及措施一、概述常见病是指在人群中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典型,诊断、治疗经验丰富的疾病。

常见病的管理制度及措施对于维护人民的健康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管理制度和措施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管理制度1. 建立监测系统为了及时掌握常见病的发病情况,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应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市级和省级疾病监测站点,通过各级医疗机构的报告,及时发布常见病的流行趋势和预防控制指南。

2. 制定管理规定各级卫生部门应根据国家卫生法规和政策,制定管理规定,明确常见病的监测标准和报告程序,明确各级卫生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对常见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3. 加强信息共享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将常见病的监测数据、防治经验和措施向社会公布,提高公众对常见病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4. 建立应急预案针对突发传染病和重大疫情,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卫生资源和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使用计划,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5. 加强宣传教育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常见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常见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健康保健知识,推动社会全面提高健康水平。

6. 加强技术指导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支持,提高医护人员对常见病的诊治水平,推广应用最新的诊疗技术和药物。

三、措施1. 预防为主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针对常见病,应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2. 定期检查对于容易发生的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疾病,采取合理治疗。

3. 科学饮食合理饮食对于预防常见病有着重要作用,应积极倡导健康饮食,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的摄入量。

4. 锻炼身体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常见病的发生。

5. 避免不良行为要杜绝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会增加患常见病的风险。

常见病的健康管理

常见病的健康管理

常见病的健康管理第一章肝硬化病人的健康管理一、如何识别肝硬化1、肝硬化(iver cirrhosi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

2、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3、代偿期肝硬化:一般无特异性症状。

症状较轻的病人,可有食欲减退、乏力、右上腰隐痛、腰胀、厌油等非特异性症状。

休息或适当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劳累、酬酒或有伴发病可以加重病情,此时,病人营养状况尚好,一般会被病人忍视,体征明显时,可发现有肝掌和帆蛛徒,肝轻度大,质地偏硬,脾轻或中度大。

4、失代偿期肝硬化:(1)症状:①食欲减退:为最常见征状②乏力:为早期症状之一,常与肝病活动程度一致。

③腹胀:可能由于低钾血症、腹水和肝脾肿大所致。

④腹痛:常常为肝区隐痛。

⑤腹泻:较普遍,常与肠壁水肿,吸收不良和肠腔菌群失调有关。

⑥体重减轻:为多见症状,腹水及浮肿时体重减轻不明显。

⑦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

⑧内分淡系统失调:男性有性功能障碍,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常有闭经。

肝硬化病人的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⑨神经精神症状:出现昼夜颠倒、嗜睡、兴奋等症状,应考虑肝性脑病可能。

(2)体征:①慢性病面容②皮肤常见蜘蛛痣、肝掌,可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胸、腹壁皮下静脉可显露或曲张。

③黄值常提示病程已达到中期,随着病程进展而加重。

④腹水、肝性胸水、下肢水肿常发生在晚期病人。

⑤肝脏在早期肿大,晚期坚硬缩小5、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病人的临床表现:(1)脾肿大(2)侧枝循环建立和开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等(3)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二、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肝硬化疾病发病高峰年龄35岁~50岁,男女比例为3.6~8:1。

2、肝硬化的病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胆汁郁积,循环障碍,工业毒物或药物,代谢障碍,营养障碍,免疫紊乱,血吸虫病,隐源性肝硬化。

常见病管理制度

常见病管理制度

常见病管理制度一、引言常见病是指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病情相对较为常见且容易诊断和治疗的疾病。

为了提高常见病的防治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特制定本常见病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1、提高常见病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2、规范常见病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加强对常见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4、建立完善的常见病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掌握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防治效果。

三、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以下常见疾病:1、上呼吸道感染2、急性胃肠炎3、高血压4、糖尿病5、冠心病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四、管理流程1、诊断(1)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准确诊断。

(2)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及时组织会诊或转诊。

2、治疗(1)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如饮食调整、运动疗法、心理疏导等)。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诊疗规范使用药物,避免不合理用药和药物滥用。

(3)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常见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3)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4、随访(1)建立患者随访档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和随访情况。

(2)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需要,确定随访时间和方式(如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家庭随访等)。

(3)在随访过程中,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人员职责1、医生(1)负责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工作。

(2)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3)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解答患者的疑问。

2、护士(1)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工作,如采集标本、测量生命体征等。

常见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常见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常见病预防与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长时间的不良生活习惯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常见病也就频繁地出现了。

如何预防和管理常见病,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二、常见病的预防1. 了解常见病的发病原因:首先了解常见病的发病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发病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措施。

常见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不良生活习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等。

2. 健康饮食:饮食健康是预防常见病的第一步,合理的膳食结构能够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患病的几率。

如少食高热量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高脂肪食物等。

3.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几率。

建议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4. 合理作息:合理的作息也是预防常见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良好的睡眠习惯能够促进身体的代谢,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患病的几率。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是预防常见病的重要手段。

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及时处理,切断潜在的疾病风险。

三、常见病的管理1. 规范用药:治疗常见病时,一定要规范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

2. 科学饮食:治疗常见病时,要科学合理的调整饮食,少食高热量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3. 合理作息:合理作息也是管理常见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良好的睡眠习惯能够促进身体的代谢,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的几率。

4. 良好心态:对于患有常见病的患者来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寻求心理支持。

5. 定期复查:患有常见病的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常见病预防与管理制度的建立1.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常见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科学的预防和管理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2. 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档案,对每一位居民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常见疾病预防保健措施与健康管理

常见疾病预防保健措施与健康管理

常见疾病预防保健措施与健康管理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为了维持身体健康,预防常见疾病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针对常见疾病提出一些预防保健的措施,并介绍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一、流感预防措施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和范围非常广泛。

为了预防流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与患病者接触、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均衡饮食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流感的发病率和传播率。

二、心血管疾病预防措施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我们需要有规律的锻炼习惯,控制体重,限制饮酒和吸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此外,定期体检和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癌症预防措施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发现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癌症:定期进行癌症筛查、避免阳光暴晒、限制食用高盐和高脂肪食物、参加体育运动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对预防癌症起到重要作用。

四、呼吸系统疾病预防措施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炎等,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我们应该避免吸烟和二手烟,减少空气污染的接触,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锻炼等。

五、骨质疏松预防措施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也是常见的骨折原因。

为了预防骨质疏松,我们需要充足的钙摄入,如饮用牛奶、豆制品等,适量的户外活动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并保持适度的锻炼,如散步、跳舞等。

六、消化系统疾病预防措施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经常困扰着人们。

为了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空腹和过度进食。

此外,减少饮酒和吸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提到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时,我们不能忽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健康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通过对自身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和指导,以实现健康的目标。

健康管理中如何预防常见疾病

健康管理中如何预防常见疾病

健康管理中如何预防常见疾病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健康成为了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常见疾病如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因此,做好健康管理,积极预防常见疾病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的饮食是预防常见疾病的基础。

我们要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例如,维生素 C 丰富的橙子、草莓等能帮助我们抵抗感冒;富含维生素 A 的胡萝卜、南瓜等对眼睛健康有益。

同时,要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品和加工肉类。

过多摄入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增加全谷物、豆类和坚果的摄入也是很重要的。

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B 群,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和稳定血糖水平。

豆类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

坚果则含有健康的脂肪、蛋白质和抗氧化剂。

其次,适度的运动对于预防常见疾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率,帮助我们控制体重。

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运动还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长期久坐的上班族来说,更要注意定时起身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除了有氧运动,力量训练也不可少。

通过举重、俯卧撑等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的能量。

再者,良好的睡眠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我们更容易生病。

成年人每天应保证 7 9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要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在每天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创建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

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干扰睡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脂血症的健康管理
高脂血症的定义
• 高脂血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脂 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 多种脂质高于正常。
高脂血症判断指标
• 血清总胆固醇:> 5.72mmol/L • 血清甘油三脂:> 1.70mmol/L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3.61mmol/L • 血清高密度脂蛋:<0.91mmol/L
7 92 29 127
28 126
4 25 3 25 23 247 54 384
65 304
15 60 20 90 1.1 335 4.6 62
- 104 - 164 0.1 62
0.4 10 100 1.0 1.5 22 180 7.6 5.0 320 570 5.9 1.4 68 102 6.4 0.9 18 20 0.4
高脂血症病因
• 饮食因素 • 遗传因素 • 肥胖 • 慢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柯
兴氏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 • 肝脏疾病 • 负氧离子
高脂血症的危害
• 是中老年人衰老的病理基础 • 冠心病:高脂血症是导致全身动
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 高血压 • 糖耐量异常、糖尿病 • 脂肪肝、肝硬化
高脂血症健康管理
病的发生 • 对已有疾病,认识危险因素,
延缓病情进展,降低严重并发 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
肥胖的健康管理
肥胖症的认知
• 肥胖被正式定义为一种慢 性病。
肥胖症的定义
• 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 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
肥胖评定指标
• 超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 • 轻度肥胖:超过20% • 中度肥胖:超过30% • 重度肥胖:超过50% • 儿童标准体重(kg)=(年龄×2)
1.1 55 210 2.7
0.8 54 20.3 2.5
肥胖症的健康管理
(饮食习惯管理)
• 饮食习惯:吃东西时需要细嚼慢咽。 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零食、碳酸饮料
• 饮食规律:晚餐要少吃,谢绝夜宵及 加餐
• 饮食控制目标:是每月体重下降控制 在0.5-1公斤左右,6个月体重下降78%。不宜过分节食。
肥胖症的健康管理 (饮食管理)
食物名称
大米 面粉 黄豆(大豆) 黄豆芽 甘薯(红薯)
马铃薯(土豆、洋芋)
油菜(胡菜) 蘑菇(鲜) 口蘑(干) 香菌(香菇)
木耳(黑)
苹果 香蕉 猪肉 牛奶(鲜) 鸡肉 鸡蛋(全) 鲫鱼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热量 无机盐类 钙 磷 铁
(克) (克)
(克) (千卡) (克) (毫克)(毫克) (毫克)
常见疾病的健康管理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 饮食 • 生活习惯 • 社会、心理因素 • 环境因素 • 年龄 、性别因素 • 遗传因素
常见疾病的新变化
• 慢性病谱变化 • 新添更多“富贵病” • 职业病增多 • 精神类疾病增多
学习常见病的目的
• 认识疾病和高发、危险因素 • 改变生活习惯避免高发因素 • 学习养生知识调理身体降低疾

• 步行:运动量适中 • 跳舞:运动量适中 • 瑜伽:运动量适中,适合年轻人 • 太极拳:运动量适中,适合老年人
肥胖症的健康管理
(生活及心理习惯管理)
• 建立信心,持之以恒 • 生活要有规律 • 睡眠要定时规律和充分 • 戒烟限酒、远离垃圾食品 • 控制环境因素
肥胖症的健康管理 (相关监测)
家里备一人体电子称 每日早起排便后空腹称
BMI≥40 肥胖 3级
肥胖评定指标
我国提出适合中国居民的判断标准 BMI<18.5 偏 瘦
18.5≤BMI<23.9 正常体重 24 ≤BMI<28 超 重
BMI≥28 肥 胖
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肥胖的病因
• 单纯性肥胖:在所有的肥胖中, 95%以上是单纯性肥胖。无明确 病因,可能与遗传、饮食、运动 和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有关。
• 安惠产品:疏木甘宁、净心清闲、夕 阳红、可卿亭亭、檀梓平、美康宝
肥胖症的健康管理 (运动管理)
• 科学性合理性 运动是消耗 热量,运动量要循序渐进 ,不拘于形式,持之以恒
• 个体化 根据个体身体情况 制定
肥胖症的健康管理 (运动管理)
• 游泳:消耗能量大。 • 跳绳:耗时少,耗能大的运动 • 慢跑、原地跑:可因地制宜 运动量适
• 饮食管理 • 运动管理 • 生活习惯、心理管理 • 相关监测
肥胖症的健康管理 (饮食管理)
• 控制总能量:1000-1500kcal/天 • 葡萄糖:以淀粉为主占65% • 脂肪:以植物油为主占10% • 蛋白:优质蛋白占25% • 足量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
维:可多服用新鲜蔬菜水果
• 盐: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3-5g
(每百克食物所含的成分。五百克为一市斤 ※仅供参考※)
7.0.5 0.8 17.4 2.0 0.2
1.9 0.7
2.0 0.1 2.9 0.2 35.6 1.4 13.0 1.8
10.6 0.2
0.2 1.2 16.9 3.1 23.3 14.8
13
0.6 0.6 29.2 3.5 1.2 11.6 1.1
79 351 70 339 25 413
• 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其他疾病 所导致的肥胖。
肥胖的分类
• 腹部型(向心性) • 臀部型
腹部型患并发症的危险性要比臀部型大得多。
肥胖症的危害
• 对精神方面的影响 • 心血管系统 • 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 • 呼吸系统 • 骨骼系统 • 免疫系统 • 肿瘤
肥胖症的健康管理
• 饮食管理 • 运动管理 • 生活习惯管理 • 心理管理 • 相关监测
+8
• 体重指数(BMI)是评估肥胖程度的 指标。
•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²( kg/m2 )
肥胖评定指标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诊断标准
BMI<18 偏 瘦
18≤BMI<25 正常体重
25≤BMI<30 超 重
30≤BMI<35 肥胖 1级
35≤BMI<40 肥胖 2级
1.2 11 59 0.9
1.4 140 52 3.4 0.6 8 66 1.3 16.2 100 162 32.0 4.8 124 415 25.3
5.8 357 201 185.0
0.2 11
9 0.3
0.7 10 35 0.8
0.9 11 170 0.4
0.7 120 90 0.1
1.1 11 190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