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学习基础教材汇编

电子电工学习基础教材汇编
电子电工学习基础教材汇编

直流电路基本知识

随着电力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能已成为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我们的世界几乎是一个电的世界。作为一名维修电工,掌握一定的电工基础知识和电工操作技能,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习目标

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和额定电压、电流、功率等概念。

2.掌握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等基本概念。

3.掌握电阻定律、欧姆定律,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4. 理解电动势、端电压、电位的概念。

5. 掌握电阻串联分压关系与并联分流关系。

6. 学会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7.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复杂直流电路。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结构

一、直流电源的概念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大部分环节使用的都是交流电,但也有很多场合使用直流电,比如:手机充电器、蓄电池、干电池电路等等。直流电的特点是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理想的直流电在坐标系里是一条直线,但实际上直流电有很小的脉动。

二、电路的组成及状态

1、电路的基本组成

(1)什么是电路

一个基本的电流回路称为电路。例如:在使用灯具(或其他电气设备)之前,总要用导线把它们和电源连接起来,这种将电源和负载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称为电路。即电路是由各种元器件(或电工设备)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的总体,为电流的流通提供了路径。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单电路:

(2)电路的基本组成

通常组成一个简单电路,至少要有电源、连接导线、开关和负载。负载、连接导线和开关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称为内电路。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电池、发电机等)。

电源就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把非电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比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而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直流

电的获取还可以通过交流电得到,其整个过程为变压、整流、滤波、稳压。

②负载(耗能元件):使用(消耗)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灯泡等用电器)。

③控制器件:控制电路工作状态的器件或设备(如开关等)。

④联接导线:将电器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如各种铜、铝电缆线等)。

2、电路的状态

电路的形式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类型:一是进行能量的转换、传输、分配;二是进行信息处理。任何一个电路都可能具有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断路。

(1) 通路(闭路):电源与负载接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或元器件获得一定的电压和电功率,进行能量转换。

(2) 开路(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又称为空载状态。

(3) 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接,输出电流过大对电源来说属于严重过载,如没有保护措施,电源或电器会被烧毁或发生火灾,所以通常要在电路或电气设备中安装熔断器、保险丝等保险装置,以避免发生短路时出现不良后果。

三、电路模型(电路图)

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也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原理图,简称为电路图。例如,下图所示的手电筒电路。

理想元件:电路是由电特性相当复杂的元器件组成的,为了便于使用数学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可将电路实体中的各种电器设备和元器件用一些能够表征它们主要电磁特性的理想元件(模型)来代替,而对它的实际上的结构、材料、形状等非电磁特性不予考虑。

常用理想元件及符号如下表所示:

第二章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一、电流和电压

1、电流

电流是电路中带电粒子在电源作用下有规则的的移动形成的。习惯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因此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实际方向和自由电子实际运动的方向相反。

在进行电路分析计算时,电流的实际方向有时难以确定,为此可以预先假定一个电流方向,称为参考方向,并在电路中用箭头标出。

在电路中要获得持续电流,一是要有自由电荷,二是要有电位差,且电路一定要闭合。

(1)直流电流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相等,则称之为稳恒电流或恒定电流,简称为直流(Direct Current),记为DC 或dc,直流电流要用大写字母I表示。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来表示,其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通常用符号I表示,即:

I=Q/t

式中电流强度的单位为安(A),电荷量的单位为库仑(C),时间的单位为秒(s)。在有些电路中,流过的电流很小,常用毫安(mA)或微安(μA)计量:

1A=1000mA 1mA=1000μA

电流强度可用电流表测量,测量时应将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2)交流电流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流。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流是正弦交流电流,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将之简称为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记为AC或ac,交流电流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i或i(t)表示

2、电压

(1)电压的基本概念

电压是指电路中两点A、B之间的电位差(简称为电压),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作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

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它们与伏特的换算关系为

1 mV = 10-3 V; 1 μV = 10-6 V; 1 kV = 103 V

(2)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

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之为稳恒电压或恒定电压,简称为直流电压,用大写字母U表示。

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压。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简称交流电压),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u或u(t)表示。

电压可用电压表来测量,测量时应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二、电动势

衡量电源的电源力大小及其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电源的电动势。

电动势通常用符号E 或e (t )表示,E 表示大小与方向都恒定的电动势(即直流电源的电动势),e (t )表示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动势,也可简记为e 。电动势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记做V 。

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电源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经过电源内部移到电源正极所作的功。如设W 为电源中非静电力(电源力)把正电荷量q 从负极经过电源内部移送到电源正极所作的功,则电动势大小为

q

W E =

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为从电源的负极经过电源内部指向电源的正极,即与电源两端电压的方向相反。

三、电能和电功率

1、电功率

电功率(简称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电路元件或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发出的电能。两端电压为U 、通过电流为I 的任意二端元件(可推广到一般二端网络)的功率大小为

P = UI

功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瓦特(W),常用的单位还有毫瓦(mW)、千瓦(kW),它们与W 的换算关系是

1 mW = 10-3 W ; 1 kW = 103 W

吸收或发出:一个电路最终的目的是电源将一定的电功率传送给负载,负载将电能转换成工作所需要的一定形式的能量。即电路中存在发出功率的器件(供能元件)和吸收功率的器件(耗能元件)。

习惯上,通常把耗能元件吸收的功率写成正数,把供能元件发出的功率写成负数,而储能元件(如理想电容、电感元件)既不吸收功率也不发出功率,即其功率P = 0。

通常所说的功率P 又叫做有功功率或平均功率。

2、电能

电能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电路元件或设备吸收或发出的电能量,用符号W 表示,其国际单位制为焦尔(J),电能的计算公式为

W = P · t = UIt

通常电能用千瓦小时(kW · h)来表示大小,也叫做度(电):

1度(电) = 1 kW · h = 3.6 ? 106 J 。

即功率为1000 W 的供能或耗能元件,在1小时的时间内所发出或消耗的电能量为1度。

例题2.1:有一功率为60 W 的电灯,每天使用它照明的时间为4小时,如果平均每月按30天计算,那么每月消耗的电能为多少度?合为多少J?

解:该电灯平均每月工作时间t = 4 ? 30 = 120 h ,则

W = P · t = 60 ? 120 = 7200 W · h = 7.2 kW · h 即每月消耗的电能为7.2度,约合为3.6 ? 106 ? 7.2 ≈ 2.6 ? 107 J 。

3、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和电路元件能够长期安全地正常工作,规定了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等铭牌数据。

额定电压——电气设备或元器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允许施加的最大电压。 额定电流——电气设备或元器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额定功率——在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下消耗的功率,即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

额定工作状态——电气设备或元器件在额定功率下的工作状态,也称满载状态。

轻载状态——电气设备或元器件在低于额定功率的工作状态,轻载时电气设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或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过载(超载)状态——电气设备或元器件在高于额定功率的工作状态,过载时电气设备很容易被烧坏或造成严重事故。

轻载和过载都是不正常的工作状态,一般是不允许出现的。

4、焦尔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焦尔热)为

Q = I 2Rt

I ——通过导体的直流电流或交流电流的有效值,单位为A 。 R ——导体的电阻值,单位为 Ω。

T ——通过导体电流持续的时间,单位为s 。 Q ——焦耳热单位为J 。

第三章 电阻

一、电阻元件

电阻元件是对电流呈现阻碍作用的耗能元件,例如灯泡、电热炉等电器。

电阻定律: S

l R ρ=

ρ ——制成电阻的材料电阻率,国际单位制为欧姆 · 米(Ω·m) ;

l ——绕制成电阻的导线长度,国际单位制为米(m);

S ——绕制成电阻的导线横截面积,国际单位制为平方米(m 2) ; R ——电阻值,国际单位制为欧姆(Ω)。

经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k Ω)、兆欧(M Ω),它们与 Ω 的换算关系为

1 k Ω = 103 Ω; 1 M Ω = 106 Ω

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C 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如果设任一电阻元件在温度t 1时的电阻值为R 1,当温度升高到t 2时电阻值为R 2,则该电阻在t 1 ~ t 2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温度系数为

)

(1211

2t t R R R --=

α

如果R 2 > R 1,则 α > 0,将R 称为正温度系数电阻,即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R 2 < R 1,则 α < 0,将R 称为负温度系数电阻,即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显然 α 的绝对值越大,表明电阻受温度的影响也越大。

R 2 = R 1[1 + α(t 2-t 1)]

第四章 欧姆定律

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对于图4.1中的外电路,即一段不含电源只有电阻的电路中,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满足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关系:

U = RI

在应用上式时应注意,电流I 和电压U 的参考方向必须一致。若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则应用公式U =-RI 。

例题4.1:应用欧姆定律求图8.2所示电路中电阻R 。

解题思路:

在图4.2(a )中,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一致,根据公式RI U =得: Ω===

32

6

I U R 在图4.2(b)中,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不一致,根据公式RI U -=得: Ω=--=-

=32

6I U R 在图4.2(c)中,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不一致,根据公式RI U -=得: Ω=--=-

=32

6I U R 在图4.2(d)中,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一致,根据公式RI U =得: Ω=--==

32

6I U R 本例题告诉我们,在运用公式解题时,首先要列出正确的计算公式,然后再把电压或电流自身的正、负取值代入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图4.1:简单的闭合电路

I

+ _

U

+ U 6v -

I → 2A

R

+ U 6v -

I ← -2A

R

- U -6v +

I → 2A R - U -6v +

I ← -2A R (a ) (b) 图4.2 (c) (d)

2、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

电阻值R 与通过它的电流I 和两端电压U 无关(即 R = 常数)的电阻元件叫做线性电阻,其伏安特性曲线在 I -U 平面坐标系中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电阻值R 与通过它的电流I 和两端电压U 有 关(即R ≠ 常数)的电阻元件叫做非线性电阻,

其伏安特性曲线在I -U 平面坐标系中为一条通过原 点的曲线。

通常所说的“电阻”,如不作特殊说明,均指线

性电阻。

3、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如(图4.1)所示:图中r 表示电源的内部电阻,R 表示电源外部联接的电阻(负载)。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r

R E

I rI RI E +=

+= 或 外电路两端电压U = RI = E - rI =

E r

R R

+,显然, 负载电阻R 值越大,其两端电压U 也越大;当R >> r 时(相当于开路),则U = E ;当R << r 时(相当于短路),则U = 0,此时一般情况下的电流(I = E/r )很大,电源容易烧毁。

例题4.2 图4.4所示电路,理想电压源的电压V U S 10=。 求:(1)∞=R 时的电压U ,电流I ;

(2)Ω=10R 时的电压U ,电流I ; (3)0→R 时的电压U ,电流I 。

解:题意明确告知图4.4电路中的 电源是理想电源,即内阻00→r ,此时全电路

欧姆定律为U IR IR Ir IR E U S ==-=+==00。电路的工作状况主要由外接电阻

R 决定。

(1)当∞=R 时,即外电路开路,S U 为理想电压源,故V U U S 10==

则 0===

R

U R U I S

(2)当Ω=10R 时,V U U S 10==

图4.3: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 U S -

+ I →

U R - 图4.4

则 A R U R U I S 110

10====

(3)当0=R 时,电路短路,故V U U S 10==

则 ∞→==

R

U R U I S 显然,这么大的电流极易烧毁电路元器件和设备,所以,要避免电路中出现

短路情况。结合这个例题,大家要很好地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的概念。

例题4.3:如图4.5所示,当单刀双掷开关S 合到位置1时,外电路的电阻R 1 = 14 Ω,测得电流表读数I 1 = 0.2 A ;当开关S 合到位置2时,外电路的电阻R 2 = 9 Ω,测得电流表读数I 2 = 0.3 A ;试求电源的电动势E 及其内阻r 。

解: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列出联立方程组

??

??

?+=+=)2S ()1S (222111时合到位置当 时合到位置当

rI I R E rI I R E 解得:r = 1 Ω,E = 3 V 。本例题给出了一

种测量直流电源电动势E 和内阻r 的方法。

图4.5 例题4.3

4、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容易证明:在电源电动势E 及其内阻r 保持不变时,负载R 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R = r ,此时负载的最大功率值为

R

E P 42

max = 电源输出的最大功率是

max 22222P R

E r E P EM

===

例题4.4:如图4.7所示,直流电源的电动势E = 10 V 、内阻r = 0.5 Ω,电阻R 1 = 2 Ω,问:可变电阻R P 调至多大时可获得最大功率P max ?

解:将(R 1 + r )视为电源的内阻,则R P = R 1 + r = 2.5 Ω 时,R P 获得最大功率

W 104P

2

max ==R E P

图4.6 电源输出功率与外电路(负载)电阻的关系曲线

图4.7 例题4.4

第五章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一、电阻的串联

1、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

图5.1 电阻的串联

设总电压为U、电流为I、总功率为P 。

1)等效电阻:R =R1+R2+…+R n

2)分压关系:I

R

U

R

U

R

U

R

U

n

n=

=

=???=

=

2

2

1

1

3)功率分配:2

2

2

1

1I

R

P

R

P

R

P

R

P

n

n=

=

=???=

=

特例:两只电阻R1、R2串联时,等效电阻R = R1+R2 , 则有分压公式

U

R

R

R

U

U

R

R

R

U

2

1

2

2

2

1

1

1+

=

+

=,

2、应用举例

例题5.1:有一盏额定电压为U1 = 40 V、额定电流为I = 5 A的电灯,应该怎样把它接入电压U = 220 V照明电路中。

解:将电灯(设电阻为R1)与一只分压电阻R2

串联后,接入U = 220 V电源上,如图5.2所示。

解法一:分压电阻R2上的电压为

2

=U-U1 = 220 - 40 = 180 V,且U2 = R2I,则

Ω

=

=

=36

5

180

2

2I

U

R

解法二:利用两只电阻串联的分压公式Ω

=

=

+

=8

1

1

2

1

1

1I

U

R

U

R

R

R

U,且,可得

Ω

=

-

=36

1

1

1

2U

U

U

R

R

即将电灯与一只36 Ω分压电阻串联后,接入U = 220V电源上即可。

例题5.2:有一只电流表,内阻R g = 1 kΩ,满偏电流为I g = 100 μA,要把它改成量程为U n = 3 V的电压表,应该串联一只多大的分压电阻R?

解:如图5.3所示。

该电流表的电压量程为U g = R g I g = 0.1 V,与

分压电阻R串联后的总电压U n = 3 V,即将电压

量程扩大到n = U n/U g = 30倍。

利用两只电阻串联的分压公式,可得

n

U

R

R

R

U

+

=

g

g

g

,则

图5.3 例题5.2

图5.2 例题5.1

Ω=-=?

??

?

??-=-=

k 29)1(1g g g g

g

R n R U U R U U U R g n n 上例表明,将一只量程为U g 、内阻为R g 的表头扩大到量程为U n ,所需要的分

压电阻为R = (n - 1) R g ,其中n = (U n /U g )称为电压扩大倍数。

二、电阻的并联

1、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

设总电流为I 、电压为U 、总功率为P 。 1) 等效电阻:

n

R R R R 1

11121+

???++= 2. 分流关系: R 1I 1 = R 2I 2 = … = R n I n = RI =

U

3. 功率分配: R 1P 1 = R 2P 2 = … = R n P n = RP =

U 2

特例:两只电阻R 1、R 2并联时,等效电阻

2

12

1R R R R R +=

,则有分流公式 I R R R I I R R R I 2

112212

1 +=+=

2、应用举例

例题5.3 如图5.5所示,电源供电电压U = 220 V ,每根输电导线的电阻均为R 1 = 1 Ω,电路中一共并联100盏额定电压220 V 、功率40 W 的电灯。假设电灯在工作(发光)时电阻值为常数。试求:(1) 当只有10盏电灯工作时,每盏电灯的电压U L 和功率P L ;(2) 当100盏电灯全部工作时,每盏电灯的电压U L 和功率P L 。

解:每盏电灯的电阻为R = U 2/P = 1210 Ω,n 盏电灯并联后的等效电阻为R n = R/n

根据分压公式,可得每盏电灯的电压

U R R R U n

n

+=

1L 2,

功率 R

U P 2L

L =

(1)当只有10盏电灯工作时,即n = 10, 则R n = R/n = 121 Ω,因此

W 39V 21622

L

L 1L ≈=≈+=R

U P U R R R U n n ,

(2) 当100盏电灯全部工作时,即n = 100,则R n = R/n = 12.1 Ω,

W 29V 18922

L

L 1L ≈=≈+=R

U P U R R R U n n ,

图5.4 电阻的并联

图5.5 例题5.3

例题5.4 有一只微安表,满偏电流为I g = 100 μA 、内阻R g = 1 k Ω,要改装成量程为I n = 100 mA 的电流表,试求所需分流电阻R 。

解:如图5.6所示,设 n =I n /I g (称为电流量程扩大倍数),根据分流公式可得R

R R

I +=

g g I n ,则 1

g -=n R R

本题中n = I n /I g = 1000,

Ω≈-Ω

=

-=

11

1000k 11

g n R R 。

上例表明,将一只量程为I g 、内阻为R g 的表头扩大到量程为I n ,所需要的分流电阻为R =R g /(n - 1),其中n = (I n /I g )称为电流扩大倍数。

图5.6 例题5.4

第六章电阻的混联

1、分析步骤

在电阻电路中,既有电阻的串联关系又有电阻的并联关系,称为电阻混联。

对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整理清楚电路中电阻串、并联关系,必要时重新画出串、并联关系明确的电路图;

2.

利用串、并联等效电阻公式计算出电路中总的等效电阻;

3.利用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确定电路的总电压与总电流;

4.根据电阻分压关系和分流关系,逐步推算出各支路的电流或电压。

2、解题举例

例题6.1 如图6.1所示,已知R1 = R2 = 8 Ω,R3 = R4 = 6 Ω,R5 = R6 = 4 Ω,R

7

= R8 = 24 Ω,R9 = 16 Ω;电压U = 224 V。试

求:

(1)电路总的等效电阻R AB与总电流I∑;

(2) 电阻R9两端的电压U9与通过它的电流

I

9

解:(1)R5、R6、R9三者串联后,再与R8并联,E、

F两端等效电阻为

R

EF

= (R5+R6+R9)∥R8 = 24 Ω∥24 Ω = 12 Ω

R

EF

、R3、R4三者电阻串联后,再与R7并联,C、D两端等效电阻为

R

CD

= (R3+R EF+R4)∥R7 = 24 Ω∥24 Ω = 12 Ω

总的等效电阻R AB =R1+R CD+R2 = 28 Ω

总电流I∑= U/R AB = 224/28 = 8 A

(2)利用分压关系求各部分电压:

U

CD

=R CD I∑= 96V,

V

32

A

2

V

48

96

24

12

9

9

9

9

6

5

EF

9

CD

4

EF

3

EF

EF

=

=

=

+

+

=

=

?

=

+

+

=

I

R

U

R

R

R

U

I

U

R

R

R

R

U

例题6.2 如图6.2所示,已知R = 10 Ω,电源电动势E = 6 V,内阻r = 0.5 Ω,试求电路中的总电流I。

图6.1 例题6.1

图6.3 例题6.2的等效电路

图6.2 例题6.2

解:首先整理清楚电路中电阻串、并联关系,并画出等效电路,如图7.3所示。

四只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为

R e = R /4 = 2.5 Ω

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A 2=+=

r

R E

I e 第七章 电位

一、电位参考点(即零电位点)

在电路中选定某一点A 为电位参考点,就是规定该点的电位为零, 即U A = 0。电位参考点的选择方法是:

① 在工程中常选大地作为电位参考点;

② 在电子线路中,常选一条特定的公共线或机壳作为电位参考点。 在电路中通常用符号“⊥”标出电位参考点。 二、电位的定义

电路中某一点M 的电位U M 就是该点到电位参考点A 的电压,也即M 、A 两点间的电位差,即

U M = U MA

计算电路中某点电位的方法是: (1) 确认电位参考点的位置;

(2) 确定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和各元件两端电压的正负极性;

(3) 从被求点开始通过一定的路径绕到电位参考点,则该点的电位等于此路径上所有电压降的代数和:电阻元件电压降写成 ±RI 形式,当电流I 的参考方向与路径绕行方向一致时,选取“+”号;反之,则选取“-”号。电源电动势写成 ±E 形式,当电动势的方向与路径绕行方向一致时,选取“-”号;反之,则选取“+”号。

例题7.1: 如图7.1所示电路,已知:E 1 = 45 V ,E 2 = 12 V ,电源内阻忽略不计;R 1 = 5 Ω,R 2 = 4 Ω,R 3 = 2 Ω。求B 、C 、D 三点的电位U B 、U C 、U D 。

解:利用电路中A 点为电位参考点(零电位点),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A 33

212

1=++-=

R R R E E I

B 点电位:U B = U BA = - R 1I = -15V

C 点电位:U C = U CA = E 1 - R 1I = 45 - 15 = 30V

D 点电位:U D = U DA =

E 2 + R 2I = 12 + 12 = 24V 必须注意的是,电路中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压)是绝对的,不随电位参考点的不同发生变化,即电压值与电位参考点无关;而电路中某一点的

电位则是相对电位参考点而言的,电位参考点不同,该点电位值也将不同。

例如,在上例题中,假如以E 点为电位参考点,则

B 点的电位变为U B = U BE = - R 1I - R 2I = - 27 V ;

图7.1 例题7.1

C点的电位变为U C = U CE = R3I E2 = 18 V;

D点的电位变为U D = U DE = E2 = 12 V。

第八章基尔霍夫定律

欧姆定律可以确定电阻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但一般只用于简单电路,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电路,如图所示的电路,如电源电压和各电阻已知用欧姆定律是不能确定出各支路的电流。对于复杂电路要利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求解。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电路的重要定律,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一、常用电路名词

以上图所示电路为例说明常用电路名词。

1. 支路:电路中具有两个端钮且通过同一电流的无分支电路。电路中的ED、AB、FC均为支路,该电路的支路数目为b = 3。

2. 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电路的节点为A、B两点,该电路的节点数目为n = 2。

3. 回路:电路中任一闭合的路径。电路中的CDEFC、AFCBA、EABDE路径均为回路,该电路的回路数目为l = 3。

4. 网孔:不含有分支的闭合回路。电路中的AFCBA、EABDE回路均为网孔,该电路的网孔数目为m = 2。

练习8.1 电路如下图所示,有几个节点?几条支路?多少个网孔?

练习8.1

E

R6

R5 R4

R3

R2

R1

电流定律(KCL)内容

电流定律的第一种表述:在任何时刻,电路中流入任一节点中的电流之和,恒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即

∑=流出

流入

I

I

例如下图中,在节点A上:I1+I3 = I2 +I4 +I5

电流定律的第二种表述:在任何时刻,电路中任一节点上的各支路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

∑I

一般可在流入节点的电流前面取“+”号,在流出节点的电流前面取“-”号,反之亦可。例如上图中,在节点A上:I1 -I2 + I3 -I4 -I5 = 0。

在使用电流定律时,必须注意:

(1) 对于含有n个节点的电路,只能列出(n-1)个独立的电流方程。

(2) 列节点电流方程时,只需考虑电流的参考方向,然后再带入电流的数值。

为分析电路的方便,通常需要在所研究的一段电路中事先选定(即假定)电流流动的方向,叫做电流的参考方向,通常用“→”号表示。

电流的实际方向可根据数值的正、负来判断,当I >0时,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标定的参考方向一致;当I< 0时,则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反。

例8.2 如下图所示电桥电路,已知I1 = 25 mA,I3 = 16 mA,I4 = 12 A,试求其余电阻中的电流I2、I5、I6。

解:在节点a上:I1 = I2 + I3,则I2 = I1-I3 = 25 -16 = 9 mA

在节点d上:I1 = I4 + I5,则I5 = I1 -I4 = 25 -12 = 13 mA

在节点b上:I2 = I6 + I5,则I6 = I2 -I5 = 9 -13 = -4 mA

电流I2与I5均为正数,表明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同,I6为负数,表明它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反。

电流定律的举例说明

例题8.2

1)电压定律(KVL)内容

在任何时刻,沿着电路中的任一回路绕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

∑U

以上电路说明基夫尔霍电压定律。沿着回路abcdea绕行方向,有

U

ac

= U ab + U bc = R1I1 + E1,U ce = U cd + U de = -R2I2 -E2,U ea = R3I3

则U ac + U ce + U ea = 0

即R1I1 + E1 -R2I2 -E2 + R3I3 = 0

上式也可写成

R

1

I

1

-R2I2 + R3I3 = -E1 + E2

对于电阻电路来说,任何时刻,在任一闭合回路中,各段电阻上的电压降代数和等于各电源电动势的代数和,即。

∑=E

RI

2)利用∑RI = ∑E列回路电压方程的原则

(1)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并选择回路绕行方向(既可沿着顺时针方向绕行,也可沿着反时针方向绕行);

(2)电阻元件的端电压为±RI,当电流I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时,选取“+”号;反之,选取“-”号;

(3)电源电动势为±E,当电源电动势的标定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时,选取“+”号,反之应选取“-”号。

例题8.3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

AB

=5V, U

BC

=-4V,U

DA

=-3V,则U

CA

= V,

U

CD

= V。

D C

B

A

例题8.3

第九章支路电流法

一、支路电流法

以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解出各支路电流,从而可确定各支路(或各元件)的电压及功率,这种解决电路问题的方法叫做支路电流法。对于具有b条支路、n个节点的电路,可列出(n- 1)个独立的电流方程和b- (n - 1)个独立的电压方程。

二、运用支路电流法解题的步骤如下:

①假设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选取网孔并指定网孔电压的绕行方向。回路方向可以任意假设,对于具有2个以上电动势的回路,通常选取电动势较大的方向为回路方向,电流方向也可照此假设。

②列出独立节点的KCL方程。电路有个节点,就可列出个独立方程。

③列出网孔的KVL方程。补充网孔方程,使独立方程数与未知量个数相等。

④联立方程组,求出各支路电流。

⑤确定各支路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实际方向由计算结果决定:当计算结果为正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当计算结果为负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例题9.1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E1 = 42 V,E2 = 21 V,R1 = 12 Ω,R2 = 3 Ω,R

3

= 6 Ω,试求:各支路电流I1、I2、I3 。

解:该电路支路数b = 3、节点数n = 2,所以应列出1 个节点电流方程和2个回路电压方程,并按照∑RI = ∑E列回路电压方程的方法:

(1) I1 = I2 + I3 (任一节点)

(2) R1I1 + R2I2 = E1 + E2 (网孔1)

(3) R3I3 -R2I2 = -E2(网孔2)

代入已知数据,解得:I1 = 4 A,I2 = 5 A,I3 = -1 A。

电流I1与I2均为正数,表明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同,

I 3为负数,表明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反。

例题9.1

电工基础知识大全

电工基础知识大全 电工基础知识大全电工识图口诀巧记忆 一,通用部分 1,什麽叫电路? 电流所经过的路径叫电路。电路的组成一般由电源,负载和连接部分(导线,开关,熔断器)等组成。 2,什麽叫电源? 电源是一种将非电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3,什麽叫负载? 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装置,也就是用电设备。 连接部分是用来连接电源与负载,构成电流通路的中间环节,是用来输送,分配和控制电能的。 4,电流的基本概念是什麽? 电荷有规则的定向流动,就形成电流,习惯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电流方向不变的电路称为直流电路。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电流(强度),用符号I 表示。 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安培(A),大电流单位常用千安(KA)表示,小电流单位常用毫安(mA),微安(μA)表示。 1KA=1000A 1A=1000 mA 1 mA=1000μA

5,电压的基本性质? 1)两点间的电压具有惟一确定的数值。 2)两点间的电压只与这两点的位置有关,与电荷移动的路径无关。 3)电压有正,负之分,它与标志的参考电压方向有关。 4)沿电路中任一闭合回路行走一圈,各段电压的和恒为零。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根据不同的需要,也用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为单位。 1KV=1000V 1V=1000 mV 1mV=1000μV 6,电阻的概念是什麽? 导体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能力称为电阻,用符号R表示,当电压为1伏,电流为1安时,导体的电阻即为1欧姆(Ω),常用的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MΩ=1000KΩ 1KΩ=1000Ω 7,什麽是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流过电路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而与该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关系叫做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为:I=U/R 式中:I——电流(A);U——电压(V);R——电阻(Ω)。 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反映了部分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相互关系,它是分析和计算部分电路的主要依据。 8,什麽是全电路的欧姆定律?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推荐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推荐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 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目前国内已经有某些教授依据此书编着《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书中出现“经济学10大原理”一词,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袭而来。 2、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 《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

上百本财务会计类电子书链接

出纳入门篇: ?出纳专题一站通 ?出纳新手必备知识:上班的那些事 ?出纳库存现金盘点核对系统 ?出纳初学者参与工作的注意事项 基础会计篇: ?《会计大全》精装版 ?免费会计软件 ?基础会计教材电子版 ?财务函数电子书 ?免费会计电子书下载(超值版) ?会计入门——具体事项处理 ?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实训教程 ?《最新企业会计实务操作》扫描版 ?世界著名会计公司做的全套流程资料 ?四大会计事务所财务培训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培训课程下载 ?[推荐]—基础会计教材顺口溜 ?《跟着笨笨干会计》全集 ?课件-高手作帐只用一套 ?会计综合实训资料及课件讲义下载汇总 ?基础会计实训教程 ?会计基础操作规范 ?会计专项实战资料 ?会计综合实战资料 ?《会计实务操作模拟实训》 ?企业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企业财务通则》解读 ?财务人员工作流程【全集】 ?会计科目及主要帐务处理(2009最新版本)?最新企业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 ?纳税项目会计科目的设置及账簿启用

?企业会计每月账务处理(全套) ?一般企业会计月末和月初工作实务 ?会计交接工作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会计从业资格注册、变更、调转登记表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请表 ?社保、公积金知识讲座 ?“五险一金”的深入解析—上班的一定要看 ?《通用税务数据采集软件》—免费纳税申报软件下载?《QS纳税申报》软件下载 ?各岗位会计年终总结汇总 ?2009年公司财务工作总结 ?财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示例 ?工行支票和电汇打印程序 ?银行用企业简介 ?财务会计工作细化执行与模板(光盘稿) ?小企业会计录大全 ?K3应用问题集(财务部分) ?会计全套账务处理完整篇 ?日记账管理系统 ?上班那点事之会计【视频】 ?会计凭证装订方法【视频】 ?高手做账只用一套【视频分享】 ?会计实务操作视频课程:出纳实务操作班 ?《跟着笨笨干会计》全集 ?工资表---全年工资随意查(更新版) ?出纳业务术语(电子版) ?会计做假解密电子书 ?普华永道总帐最佳实务 ?【会计故事连载】斑鸠的会计生活 ?成本控制要点应用指南 ?中美会计制度比较(pwc) ?账前消化(老板财务难解决方案视频全集) ?会计基础视频教程(全集) ?会计基础公式汇总、会计实务分录汇总 ?财务会计ppt(基本讲授完整会计基础知识) ?财务会计案例

电工电子基础知识总结讲解

电工电子基础知识总结 一、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超导体)知识 二、电阻、电容、电感相关知识及应用 三、电路分析方法 四、二极管、可控硅整流原理 第一部分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超导体知识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器件是构成各种电气设备、电工电子器件的基础,在电力生产上,更是普遍存在,作为一名电力生产人员,应熟悉掌握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应用。 一、导体 定义: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材料就称为导体。大家知道,金属、石墨和电解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他们。是导体都集肤效应:又叫趋肤效应。直流通过导线时电流密度均匀分布于导线截面,不存在集肤

效应。而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效集肤应过,这种现象叫 中时,电流将集在导体表面流二、绝缘体定义:不导电的物质,称为绝缘体。如包在电线外面的橡 胶、塑料。常用的绝缘体材料还有陶瓷、云母、 胶木、硅胶、绝缘纸和绝缘油(变压器。质物 缘绝的好良是也气空,等)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决定于物体内部是否存在大量自由电? 子,导体和绝缘体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半导体有一些物质,如硅、锗、硒等,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既不象金属那样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也不象绝缘体那样受到原子核的紧紧束缚,这类物质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且随着外界条件及掺入微量杂质而显著改变,这类物质称为半导体。 1.半导体有以下独特性能:通过掺入杂质可明显地改变半导体的? 电导率。温度可明显地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即热敏效应?光照不仅可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还可以产生电动势,这就?是半导 体的光电效应。 与金属和绝缘体相比,半导体材料的发现是最晚的,直到20 世纪30 年代,当材料的提纯技术改进以后,半导体的存在才真正被学术界认可。半导体技 术的发现应用,使电子技术取得飞速发展,2.本征半导体与杂质半导体、PN 结(1)本征半导体:天然的硅和锗提纯后形成单晶体就是一个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很小,导电能力较弱,且受温度影响很大,不稳定,用途有限。

2016会计基础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 总论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 会计准则体系 本节主要内容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实物计量 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 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

上百本财务会计类电子书链接

出纳入门篇: 出纳专题一站通?出纳新手必备知识:上班的那些事?出纳库存现金盘点核对系统?出纳初学者参与工作的注意事项? 基础会计篇: 《会计大全》精装版?免费会计软件?基础会计教材电子版?财务函数电子书?免费会计电子书下载(超值版)?会计入门——具体事项处理?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实训教程?《最新企业会计实务操作》扫描版?世界著名会计公司做的全套流程资料?四大会计事务所财务培训?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培训课程下载?[推荐]—基础会计教材顺口溜?《跟着笨笨干会计》全集?课件-高手作帐只用一套?会计综合实训资料及课件讲义下载汇总?基础会计实训教程?会计基础操作规范?会计专项实战资料?会计综合实战资料?《会计实务操作模拟实训》?企业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企业财务通则》解读?财务人员工作流程【全集】?会计科目及主要帐务处理(2009最新版本)?最新企业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纳税项目会计科目的设置及账簿启用?. 企业会计每月账务处理(全套)?一般企业会计月末和月初工作实务?会计交接工作的程序及注意事项?会计从业资格注册、变更、调转登记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请表?社保、公积金知识讲座?“五险一金”的深入解析—上班的一定要看?《通用税务数据采集软件》—免费纳税申报软件下载?《QS纳税申报》软件下载?各岗位会计年终总结汇总?2009年公司财务工作总结?财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示例?工行支票和电汇打印程序?银行用企业简介?财务会计工作细化执行与模板(光盘稿)?小企业会计录大全?K3应用问题集(财务部分)?会计全套账务处理完整篇?日记账管理系统?上班那点事之会计【视频】?会计凭证装订方法【视频】?高手做账只用一套【视频分享】?会计实务操作视频课程:出纳实务操作班?《跟着笨笨干会计》全集?工资表---全年工资随意查(更新版)?出纳业务术语(电子版)?会计做假解密电子书?普华永道总帐最佳实务?【会计故事连载】斑鸠的会计生活?成本控制要点应用指南?中美会计制度比较(pwc)?账前消化(老板财务难解决方案视频全集)?会计基础视频教程(全集)?会计基础公式汇总、会计实务分录汇总?财务会计ppt(基本讲授完整会计基础知识)?财务会计案例?. 会计疑难问题汇总? 行业会计篇: 各种会计流程程序的设计?超市会计处理?物流会计资料?个体户营业税的会计处理?成本会计?物业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不同模式售楼部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业务全攻略?最新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房地产会计实务讲义?房地产开发企业税种一览表?某房地产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面试题样题(原稿)?工程施工核算(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工业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新版)pdf版本?酒店财务工作流程?华润万佳超市财务管理制度?摩托罗拉内部控制全集?杭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宝洁财务核心运作流程

电子电工基础教材

直流电路基本知识 随着电力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能已成为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我们的世界几乎是一个电的世界。作为一名维修电工,掌握一定的电工基础知识和电工操作技能,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习目标 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和额定电压、电流、功率等概念。 2.掌握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等基本概念。 3.掌握电阻定律、欧姆定律,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4. 理解电动势、端电压、电位的概念。 5. 掌握电阻串联分压关系与并联分流关系。 6. 学会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7.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复杂直流电路。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结构 一、直流电源的概念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大部分环节使用的都是交流电,但也有很多场合使用直流电,比如:手机充电器、蓄电池、干电池电路等等。直流电的特点是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理想的直流电在坐标系里是一条直线,但实际上直流电有很小的脉动。 二、电路的组成及状态 1、电路的基本组成 (1)什么是电路 一个基本的电流回路称为电路。例如:在使用灯具(或其他电气设备)之前,总要用导线把它们和电源连接起来,这种将电源和负载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称为电路。即电路是由各种元器件(或电工设备)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的总体,为电流的流通提供了路径。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单电路: (2)电路的基本组成 通常组成一个简单电路,至少要有电源、连接导线、开关和负载。负载、连接导线和开关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称为内电路。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电池、发电机等)。 电源就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把非电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比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而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直流

会计基础知识电子书

会计基础知识电子书 会计基础知识电子书 会计基础知识电子书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注:大纲和核算定义都把四环节叙述成了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但准则及教材后面的讲解中重视的还是计量,而不是计算。比如经常提到确认、计量和报告,及会计要素的五种计量属性。 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 确认 例如,公司新聘请一位销售经理——不用做会计处理 公司新购入一批原料——应该记账。 计量 例如,上面提到的新购原料,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另有117000元的支票存根与其对应——原材料记账金额为100000元。 记录 例如,上面的业务,经确认后确定原料要以100000元记录,根据借贷记账法,应该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都记录原材料增加100000元。 报告 2.会计核算的三项工作 记账→算账→报账。

例如:北京2002年单选题 3.会计核算职能也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核算。 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真实性审查,即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确认、计量和报告。 合法性审查,即经济业务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合理性审查,即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定,如是否超支等。 会计监督也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核算和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除了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会计的考试中,最基础的是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有了会计上岗证才能从事会计工作。会计职称的考试叫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后可以参加国家人事部、财务部统一组织的初级考试,考度合格后可以被单位聘任为助理会计师;也可以跨过初级直接考中级,但是考中级要满足从业年限: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处; 3、取得从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基础会计学书本习题答案(最新)

《基础会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 1、C 2、A 3、C 4、A 5、A 6、C 7、B 8、B 9、D 10、 C 二、多选 1、AC 2、ACD 3、BD 4、BCD 5、ABCD 6、AB 7、ABC 8、ABC 9、ABCD 10、ABC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第二章 一、单选 1、C 2、C 3、D 4、B 5、B 6、D 7、B 8、A 9、C 10、B 二、多选 1、ABC 2、ABC 3、CD 4、ACD 5、BD 6、ABC 7、ABCD 8、ABD 9、ABC 10、ABCD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 略

五、业务题 习题一 解答: 习题二 [作业题2-5-2]解答: 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7月31日:资产总额:510000元;负债总额:160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350000元

第三章 一、单选 1、A 2、C 3、D 4、A 5、B 6、C 7、A 8、D 9、B 10、B 二、多选 1、ABCD 2、ABCD 3、AB 4、ABCD 5、BD 6、ABD 7、ABCD 8、ABC 9、BC 10、AB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 略 五、业务题 习题一: 习题二:

习题三: 根据8月份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的类型,编制会计分录 习题四:(注意:请将第8笔业务金额110 000改为10 000元)

202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电子版会计基础

第一章总论 本章重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概念与目的 第二节会计职能与办法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本 第四节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质量规定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概念与目的 本节重要内容一、会计概念及特性 二、会计对象与目的 一、会计概念及特性 (一)会计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重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办法,核算和监督一种单位经济活动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实物计量辅助计量单位,计量成果普通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重要统一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计量单位。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队、公司、公司、事业单位和其她组织统称。未特别阐明时,本教材重要以《公司会计准则》为根据简介公司经济业务会计解决。 (二)会计基本特性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重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备核算和监督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办法 会计办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的手段。会计办法详细涉及会计核算办法、会计分析办法和会计检查办法等。其中,会计核算办法是最基本办法。会计分析办法和会计检查办法等重要是在会计核算办法基本上,运用提供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用法。 (三)会计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和经济管理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当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对象与目的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详细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体现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过程涉及公司所有者(投资者)投入资金和债权人投入资金两某些,前者属于公司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公司债权人权益即公司负债。 2.资金运用(即资金循环和周转) 公司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涉及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派利润等,这某些资金便离开本公司,退出本公司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的 会计目的也称会计目,是规定会计工作完毕任务或达到原则,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钞票流量等关于会计信息,反映公司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状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电工基础(电路)

填空题 1.有一根导线,若将其对折起来作为一根导线用,电阻是10Ω,则原导线的电阻值为 ;若将其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则电阻变为 。 2.电压源的内阻越 越好,电流源的内阻越 越好;理想电压源的内阻为 ,理想电流源的内阻为 。 3.有一量程为100mA 的电流表,内阻为20Ω,为了将电流表量程扩大为500mA ,可以与表头 联一个阻值为 的电阻。 4. 一正弦交流电流的表达式为45)o i t A =-,则其有效值为 ,频率为 ,周期为 ,初相为 。 5.某对称三相四线制电路,电源的线电压为380V ,负载两端的相电压等于 V ;相电流等于 倍的线电流;中线电流等于 。 6.在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电流为5A ,电阻为30Ω,感抗为40Ω,容抗为80Ω,那么电路的阻抗为 ,该电路为 性电路。电路中吸收的有功功率为 ,吸收的无功功率又为 。 7.在RL 串联电路中,U R =16V ,U L =12V ,则总电压为 。 单项选择题 1. 一个电热器,接在10V 的直流电源上,产生的功率为P 。把它改接在正弦交流电源上,使其产生的功率为P/2,则正弦交流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为( ) (A )7.07V ; (B )5V ; (C )14V ; (D )10V 。 2.在图示电路中,已知S U =2V ,S I =2A 。则A 、B 两点间的电压AB U 为 ( )。 (A) 1V (B) -1V (C) 2V (D )-2V

3.通过一个理想独立电压源的电流大小及其方向( ) (A)可为任意值, 仅取决于外电路, 与电压源无关。 (B)可为任意值, 仅取决于电压源, 与外电路无关。 (C)必定大于零, 取决于外电路与电压源本身。 (D)可为任意值, 取决于外电路与电压源本身。 4.已知正弦电压的波形如图,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 (A )45)o u wt V =+ (B )45)o u wt V =- (C )45U 220o j e V = (D )45U 220o j e V -= 5. 对称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cos L L P I ?=,功率因数角?是( )。 (A )相电压与相电流的相位差 (B )线电压与线电流的相位 (C )阻抗角与30?之差 (D )以上均不正确 6. 已知某一阶线性电路的全响应为()10()2t L i t e A -=+,其初始值(0)L i + 为( )。 (A )1A (B )2A (C )3A (D )4A 7.可以通过改变电容来调节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若要使谐振频率增大一倍,则电容应( ) (A )增大4倍 (B )增大2倍 (C )减至21倍 (D )减至4 1 倍 8.两互感线圈12L L 和顺向串联,其自感系数分别1L =3H ,2L =2H ,互感系数M=1H ,则该耦合电感的等效电感S L 为( ) (A )7H (B )3H (C )5H (D )1H 9.如图所示电路,R 、L 、C 元件分别与一灯泡组成串联支路后又并联,当电源频率增加后,与( )串联的灯泡亮度将增加。

基础会计学习心得

基础会计学习心得 学习基础会计要以教材为主认真学习每一章节的内容。首先,要了解教材的总体结构。其次,要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和原则。本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关的基本概念很多,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只有基本概念把握准确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相关内容。 对于基本原理、原则和基本公式、固定名词,一方面要掌握其内容,另一方面要能够灵活运用。如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等,在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中都有体现。 如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在学习时不仅要了解其规则,同时还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此规则,此规则在具体操作中如何运用。 学习基础会计中名词解释主要是解释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大多数的概念都是经过了反复的理论探讨而形成的,回答时力求准确,不能望文生义和似是而非。例如名词“预提费用”,有的学生认为“尚未发生预先提取出来,计入成本费用,在以后?段时间内分期摊销的费用。”这样解释“预提费用”有两个错误:一是“尚未发生”。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核算内容,既然“尚未发生”,也就不需要核算。除了一些特殊事项如坏帐损失在没有实际发生时可以预计外,对尚未发生的经济业

务是不能核算的。二是混淆了

“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的概念。待摊费用是在发生一次支付款项后,按其受益期在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期摊销,而预提费用则是已经发生了耗费而尚未支付的款项,因此不存在对这笔支出的分期摊销问题。预提费用的真实含义是本期已经发生了耗费,应由本期负担,但尚未支付,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预先提取计入成本费用的预用。 在名词解释中较有代表性的另一个问题是望文生义,没有很好地理解其含义。例如“借”和“貸”,这两个字在运用时虽具有的含义并不是生活当中所说的借贷,应该全面理解,不能望文生义。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练习。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而其理论又比较抽象,特别是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工作的同学来说,更是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加强操作练习,培养动手能力。一定要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通过练习加深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否则就很可能出现看书时好象是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的情况。 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习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因为基础会计涉及到大量的业务计算,只有通过练习才能理解并掌握。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的入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从理论上对会计有了基本认识,使自己了解了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产生了会计科目,了解了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会计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出现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和产物,进行会计核算从根本上说是为相关人员的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日常企业发生的经济业

基础会计教材电子版

目录 第一章会计的差不多概念 (6) 第一节:会计的定义(概念、职能、对象、六要素) (6) 一、会计的概念 (6) 二、会计的职能 (7) 三、会计目标 (9) 四、会计的对象 (11) 五、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14)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差不多前提 (28) 一、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29) 二、持续经营 (30) 三、会计分期 (32) 四、货币计量 (33) 第三节: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 (35) 一、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一般原则 (35) 二、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41) 第四节:会计方法 (46) 一、会计方法的概述 (46) 二、会计的核算方法 (46)

第二章会计科目、账户与借贷记账法 (52) 第一节:会计科目 (52)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53) 三、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不 (55) 第二节:账户 (60) 一、会计账户的概念 (60) 二、账户的结构和内容 (61) 三、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65) 四、账户运用举例 (66) 第三节: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举例、试算平衡) (67) 一、复式记账法 (67) 二、借贷记账法 (69) 三、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75) 四、试算平衡 (88) 第三章:工业企业一般经济业务核算举例 (95) 第一节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95) 一、汲取投资业务 (96) 二、同意捐赠业务 (97)

三、借款业务的核算 (99) 第二节物资采购业务 (103) 一、材料采购业务 (104) 二、固定资产购建业务 (108) 第三节产品生产业务 (110) 第四节产品销售业务 (116) 第五节其他事项 (123) 第四章会计凭证 (136) 第一节会计凭证概述 (136)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 (136) 二、会计凭证的作用 (137)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138) 第二节原始凭证 (138) 一、原始凭证的差不多内容 (138)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40)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 (149)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153) 第三节记账凭证 (155) 一、记账凭证的差不多内容 (155)

电工基础知识入门

第一章直流电路 本章学习要点: 1.熟悉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功等常用的物理量; 2.了解常用电气元件的电路符号,能够瞧懂电路图的连接关系; 3.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的两种形式,明确U,J,R,E,r之间的关系; 4.准确辨识简单电路电阻的串、并联关系,掌握两种连接形式中每个 元件上电压、电流与总电压、总电流的关系。 的困惑。这些名词、术语究竟就是怎样定义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就是什么因素导致电压的高低、电流的大小?为什么会发生由用电引发的火灾?为什么家里几个月没人住,还会产生电费?很多经常听到的,瞧似简单,又不容易说清的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都会有明确的答案。 §1—1 电学的基本物理量 一、电量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就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就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就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与一定数量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就是,用一些办法,可使某种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外一种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荷。物体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量越多,则物体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数量也越多。 物体所带电荷数量的多少用电量来表示。电量就是一个物理量,它的单位就是库仑,用字母C表示。1C的电量相当于物体失去或得到6、25×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量。 二、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有大小,有方向。 1.电流的方向 1、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 向。金属导体中,电流就是电子在导体内电场的作用下 定向移动的结果,电子流的方向就是负电荷的移动方 向,与正电荷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金属导体中电流的 方向与电子流的方向相反,如图1—1所示。

电子电工基础

第四章 空间力系 本章讨论了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介绍了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的矩的概念与计算,讨论了空间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介绍了力对点的矩与力对轴的矩的概念与计算,讨论了空间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利用力的平移定理,对空间任意力系进行了简化,得到了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并对简化结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最后对重心的计算进行了讨论。 提示:本章的重点应放在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上,而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的计算主要是建立在力的投影与力对轴取矩的计算基础上,所以对空间力系的投影与力对轴取矩的计算要相当熟练。只要空间的概念建立了起来,本章的内容并不难。 一、学习要求 1.要求熟悉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力偶系的合成结果; 2.熟悉空间任意力系简化的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会计算主矢和主矩; 3.掌握力对点的矩的计算、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轴的矩的计算; 4.熟练应用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物体的平衡问题; 5.了解重心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基本内容 1.基本概念 1)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的投影 (a)直接投影法:已知力F和直角坐标轴夹角α、β、γ,则力F在三个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α = X F c o s β Y = c o s F γ Z = cos F (b)间接投影法(即二次投影法):已知力F和夹角γ、?,则力F在三个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γc o s ? = X s i n F γs i n ? Y = F s i n

γ c o s F =Z 2)力矩的计算 (a)力对点之矩 在空间情况下力对点之矩为一个定位矢量,其定义为 k j i k j i F r F M )()()()(0yX xY xZ zX zY yZ Z Y X z y x -+-+-==?= k j i F k j i r Z Y X z y x ++=++= 其中r 为力F 作用点的位置矢径 (b)力对轴之矩 在空间情况下力对轴之矩为一代数量,其大小等于此力在垂直于该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对该轴与此平面的交点之矩,其正负号按右手螺旋法则来确定,即 OAB h F M xy Z ?±=±=2)(F 在直角坐标条下有 M x (F )=yZ -zY M y (F )=zX -xZ M z (F )=xY -yX (c )力矩关系定理 力对已知点之矩在通过该点的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同一力对该轴之矩。 在直角坐标系下有 M o (F )=M x (F )i +M y (F )j +M z (F )k (d )合力矩定理 空间力系的合力对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点之矩的矢量和,即 M o (F R )=ΣM o (F ) 空间力系的合力对任一轴(例如z 轴)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轴之矩的代数和,即 M z (F R )=ΣM z (F )=Σ(xY -yX ) 3)空间力偶及其等效条件 (a )力偶矩矢 空间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决定于三个要素(力偶矩大小、力偶作用面方位及力偶的转向),它可用力偶矩矢M 表示。力偶矩矢M 是个自由矢量,其大小等于力与力偶臂的乘积,方向与力偶作用面垂直,指向与力偶转向的关系服从右手螺旋法则。

最新-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 教案 教材安排 ●主讲教材: ●经济学基础刘华主编大连理工出版社 ●参考教材: ●(美)曼昆. 《经济学原理》.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森:《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 ●一、经济活动与经济问题 ●二、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 ●三、选择与经济制度 一、经济活动与经济问题 ●什么是经济学(economics)? ●欲望的无限性 ●矛盾经济学 ●资源的稀缺性 一、经济活动与经济问题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无限的欲望、稀缺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选择。 1、无限的欲望 ●欲望(wants)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求和愿望。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欲望的主要特点是多层次性与无限性。 ●由于人类需要层次的多样性,因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在一种欲望得到满足后(甚至还没有完全得到满足时),新的欲望就会产生。 一、经济活动与经济问题 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一首《不知足》诗:

终日奔忙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取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理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恩格斯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2、资源的稀缺性 (1)什么是资源? 用来满足人们欲望的物品可以分成 自由取用物品(free goods )——价格为零供给为无穷大。 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价格为零供给为零。指人类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通过生产和交换才能获得的物品。如: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2、资源的稀缺性 土地(Land):是自然资源的总称。包括陆地、森林、水域、地下矿藏。 劳动(Labor):人力资源的总称。 资本(Capital):是为了提高生产能力而利用土地和劳动制造出来的投入品。包括机器、设备、建筑、道路等。 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是指雇用其他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并承担经营风险的特殊能力。 而人们需要的满足主要来自经济物品。 (2)为什么资源是有限的? ●首先,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其次,经济组织中的资本、劳动力、企业家才能等资源也是有限的。 ●再次,时间资源也是有限的。 (3)正确理解资源的稀缺性 ●欲望无限 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有限 ●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资源的这种相对有限性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是为解决人类经济活动中经常面临的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即经济学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

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点

《电工电子技术》复习要点 第一章电路分析方法 一、学习内容 1.电路的基本组成及模型; 2.电路元件的定义约束及连接约束; 3.理解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概念及特点; 4.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及应用两定律分析复杂电路的方法和技能; 5.支路电流法与结点电压法; 6叠加定律和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的步骤和适用场合及应用它们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二、学习目的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了解电气设备额定值及电路工作状态; 2.理解电路模型的基本概念; 3.掌握理想电路元件与实际元器件的区别; 4.理解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概念及特点; 5.理解电源模型与实践电源的对应关系,熟练掌握电源模型之间的等效互换方法; 6.掌握电能与电功率概念; 7.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的内容,熟练掌握应用两定律分析复杂电路的方法和技 能; 8.掌握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以及与电压、电流实际方向的联系; 9.掌握支路电流法与结点电压法,掌握应用这两种方法分析电路的方法和技能; 10.了解叠加定律和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的步骤和适用场合,并能应用它们对电路进行 分析和计算。 三、自我测试 一) 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在答题卡上。) 1. 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 A.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相反方向 B.正电荷运动的相反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相反方向 C.正电荷运动的相反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方向 D.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方向 2.若某个元件对外只有两个联接端钮,这样的元件称为端元件。()

A.一 B.二 C.三 D.四 3.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是由相互联结而成,它是组成电路模型的。( ) A.理想电路元件,必要元件 B.最小单元必要元件 C.理想电路元件,最小单元 D.必要元件,最小单元 4.在分析计算电路时,常可选定某一方向作为其。( ) A.任意,实际方向 B.任意,参考方向 C.固定,实际方向 D.固定,参考方向2.简述题 5.实际电气设备包括和两个部分。( ) A.电器设备联接设备 B. 电工设备并联设备 C.电器设备并接设备 D. 电工设备联接设备 6.端电压的方向规定为指向。( ) A.高电位端低电位端 B. 低电位端高电位端 C.高电压端低电压端 D. 低电压端高电压端 7.电源短路时电路的负载电阻为、电源的端电压为。() A.零,无穷大 B.无穷大,无穷大 C.零,零 D.无穷大,零 8.对负载而言,多个电压源串联可用一个电压源等效,其电动势为多个电压源电动势的、内阻为多个电压源各自内阻的。()A.代数和,和 B.代数差,和 C.代数和,差 D.代数差,差 9.电路中的每一分支称为,电路中3条或3条以上的支路相联接的点称为。( ) A.支路,节点 B. 干路,结点 C.支路,结点 D. 干路,节点 10.如果两个二端网络的相同,那么,它们对二端网络的作用也就相同( ) A.伏安关系,内部电路 B. 所含电源,内部电路 C.伏安关系,外部电路 D. 所含电源,外部电路 11.题所示电路,假定E1=6V ,I1=1A时,I3的值为正值还是负值?() A.正值 B. 负值C.零 D. 不确定 12.如题所示,假定I2=3A,计算I3的值?() A.-1A B. -2A C.-3A D. -4A 13.回路是一个的电路。从回路任一点出发,沿回路循行一周(回到原出发点),则在这个方向上的电位降之和等于电位升。

会计基础电子书[新版].doc

上海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精编学习笔记(1)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网更新:2011-4-13 编辑:lking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管理活动。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在人类社会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活动中,劳动成果的数量和劳动耗费的数量始终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内容。因为作为经济活动物资基础的经济资源总是有限的,而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才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会计就是人类对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进行计量与记录而产生出的。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在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劳动者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只能凭借头脑记忆,以后才逐步的发展到刻契记事、结绳记事等原始的计算与记录的方法来记忆生产过程中的所得与所费。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人们对经济利益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加上文字的出现,商品货币的产生又为统一计量尺度提供了物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有必要也有可能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于是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中所得与所费的会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经济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会计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当迈入商品经济社会后会计的内容、方法和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至今日,会计的理论内容不断丰富,会计服务的领域也不断拓宽,会计处理的方法也逐步完善,现代会计已成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在微观和宏观经济管理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一定的方法,对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在人类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计量单位不统一,不可能将不同类别的经济业务事项加以计量、汇总,只有将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并通过一定程序进行加工处理生成以价值量表现的会计数据,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