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基础教材

电子电工基础教材
电子电工基础教材

直流电路基本知识

随着电力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能已成为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我们的世界几乎是一个电的世界。作为一名维修电工,掌握一定的电工基础知识和电工操作技能,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习目标

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和额定电压、电流、功率等概念。

2.掌握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等基本概念。

3.掌握电阻定律、欧姆定律,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4. 理解电动势、端电压、电位的概念。

5. 掌握电阻串联分压关系与并联分流关系。

6. 学会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7.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复杂直流电路。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结构

一、直流电源的概念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大部分环节使用的都是交流电,但也有很多场合使用直流电,比如:手机充电器、蓄电池、干电池电路等等。直流电的特点是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理想的直流电在坐标系里是一条直线,但实际上直流电有很小的脉动。

二、电路的组成及状态

1、电路的基本组成

(1)什么是电路

一个基本的电流回路称为电路。例如:在使用灯具(或其他电气设备)之前,总要用导线把它们和电源连接起来,这种将电源和负载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称为电路。即电路是由各种元器件(或电工设备)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的总体,为电流的流通提供了路径。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单电路:

(2)电路的基本组成

通常组成一个简单电路,至少要有电源、连接导线、开关和负载。负载、连接导线和开关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称为内电路。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电池、发电机等)。

电源就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把非电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比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而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直流

电的获取还可以通过交流电得到,其整个过程为变压、整流、滤波、稳压。

②负载(耗能元件):使用(消耗)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灯泡等用电器)。

③控制器件:控制电路工作状态的器件或设备(如开关等)。

④联接导线:将电器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如各种铜、铝电缆线等)。

2、电路的状态

电路的形式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类型:一是进行能量的转换、传输、分配;二是进行信息处理。任何一个电路都可能具有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断路。

(1) 通路(闭路):电源与负载接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或元器件获得一定的电压和电功率,进行能量转换。

(2) 开路(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又称为空载状态。

(3) 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接,输出电流过大对电源来说属于严重过载,如没有保护措施,电源或电器会被烧毁或发生火灾,所以通常要在电路或电气设备中安装熔断器、保险丝等保险装置,以避免发生短路时出现不良后果。

三、电路模型(电路图)

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也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原理图,简称为电路图。例如,下图所示的手电筒电路。

理想元件:电路是由电特性相当复杂的元器件组成的,为了便于使用数学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可将电路实体中的各种电器设备和元器件用一些能够表征它们主要电磁特性的理想元件(模型)来代替,而对它的实际上的结构、材料、形状等非电磁特性不予考虑。

常用理想元件及符号如下表所示:

第二章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一、电流和电压

1、电流

电流是电路中带电粒子在电源作用下有规则的的移动形成的。习惯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因此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实际方向和自由电子实际运动的方向相反。

在进行电路分析计算时,电流的实际方向有时难以确定,为此可以预先假定一个电流方向,称为参考方向,并在电路中用箭头标出。

在电路中要获得持续电流,一是要有自由电荷,二是要有电位差,且电路一定要闭合。

(1)直流电流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相等,则称之为稳恒电流或恒定电流,简称为直流(Direct Current),记为DC 或dc,直流电流要用大写字母I表示。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来表示,其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通常用符号I表示,即:

I=Q/t

式中电流强度的单位为安(A),电荷量的单位为库仑(C),时间的单位为秒(s)。在有些电路中,流过的电流很小,常用毫安(mA)或微安(μA)计量:

1A=1000mA 1mA=1000μA

电流强度可用电流表测量,测量时应将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2)交流电流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流。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流是正弦交流电流,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将之简称为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记为AC或ac,交流电流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i或i(t)表示

2、电压

(1)电压的基本概念

电压是指电路中两点A、B之间的电位差(简称为电压),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作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

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它们与伏特的换算关系为

1 mV = 10-3 V; 1 μV = 10-6 V; 1 kV = 103 V

(2)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

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之为稳恒电压或恒定电压,简称为直流电压,用大写字母U表示。

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压。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简称交流电压),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u或u(t)表示。

电压可用电压表来测量,测量时应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二、电动势

衡量电源的电源力大小及其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电源的电动势。

电动势通常用符号E 或e (t )表示,E 表示大小与方向都恒定的电动势(即直流电源的电动势),e (t )表示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动势,也可简记为e 。电动势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记做V 。

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电源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经过电源内部移到电源正极所作的功。如设W 为电源中非静电力(电源力)把正电荷量q 从负极经过电源内部移送到电源正极所作的功,则电动势大小为

q

W E =

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为从电源的负极经过电源内部指向电源的正极,即与电源两端电压的方向相反。

三、电能和电功率

1、电功率

电功率(简称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电路元件或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发出的电能。两端电压为U 、通过电流为I 的任意二端元件(可推广到一般二端网络)的功率大小为

P = UI

功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瓦特(W),常用的单位还有毫瓦(mW)、千瓦(kW),它们与W 的换算关系是

1 mW = 10-3 W ; 1 kW = 103 W

吸收或发出:一个电路最终的目的是电源将一定的电功率传送给负载,负载将电能转换成工作所需要的一定形式的能量。即电路中存在发出功率的器件(供能元件)和吸收功率的器件(耗能元件)。

习惯上,通常把耗能元件吸收的功率写成正数,把供能元件发出的功率写成负数,而储能元件(如理想电容、电感元件)既不吸收功率也不发出功率,即其功率P = 0。

通常所说的功率P 又叫做有功功率或平均功率。

2、电能

电能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电路元件或设备吸收或发出的电能量,用符号W 表示,其国际单位制为焦尔(J),电能的计算公式为

W = P · t = UIt

通常电能用千瓦小时(kW · h)来表示大小,也叫做度(电):

1度(电) = 1 kW · h = 3.6 ? 106 J 。

即功率为1000 W 的供能或耗能元件,在1小时的时间内所发出或消耗的电能量为1度。

例题2.1:有一功率为60 W 的电灯,每天使用它照明的时间为4小时,如果平均每月按30天计算,那么每月消耗的电能为多少度?合为多少J?

解:该电灯平均每月工作时间t = 4 ? 30 = 120 h ,则

W = P · t = 60 ? 120 = 7200 W · h = 7.2 kW · h 即每月消耗的电能为7.2度,约合为3.6 ? 106 ? 7.2 ≈ 2.6 ? 107 J 。

3、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和电路元件能够长期安全地正常工作,规定了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等铭牌数据。

额定电压——电气设备或元器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允许施加的最大电压。 额定电流——电气设备或元器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额定功率——在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下消耗的功率,即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

额定工作状态——电气设备或元器件在额定功率下的工作状态,也称满载状态。

轻载状态——电气设备或元器件在低于额定功率的工作状态,轻载时电气设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或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过载(超载)状态——电气设备或元器件在高于额定功率的工作状态,过载时电气设备很容易被烧坏或造成严重事故。

轻载和过载都是不正常的工作状态,一般是不允许出现的。

4、焦尔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焦尔热)为

Q = I 2Rt

I ——通过导体的直流电流或交流电流的有效值,单位为A 。 R ——导体的电阻值,单位为 Ω。

T ——通过导体电流持续的时间,单位为s 。 Q ——焦耳热单位为J 。

第三章 电阻

一、电阻元件

电阻元件是对电流呈现阻碍作用的耗能元件,例如灯泡、电热炉等电器。

电阻定律: S

l R ρ=

ρ ——制成电阻的材料电阻率,国际单位制为欧姆 · 米(Ω·m) ;

l ——绕制成电阻的导线长度,国际单位制为米(m);

S ——绕制成电阻的导线横截面积,国际单位制为平方米(m 2) ; R ——电阻值,国际单位制为欧姆(Ω)。

经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k Ω)、兆欧(M Ω),它们与 Ω 的换算关系为

1 k Ω = 103 Ω; 1 M Ω = 106 Ω

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C 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如果设任一电阻元件在温度t 1时的电阻值为R 1,当温度升高到t 2时电阻值为R 2,则该电阻在t 1 ~ t 2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温度系数为

)

(1211

2t t R R R --=

α

如果R 2 > R 1,则 α > 0,将R 称为正温度系数电阻,即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R 2 < R 1,则 α < 0,将R 称为负温度系数电阻,即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显然 α 的绝对值越大,表明电阻受温度的影响也越大。

R 2 = R 1[1 + α(t 2-t 1)]

第四章 欧姆定律

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对于图4.1中的外电路,即一段不含电源只有电阻的电路中,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满足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关系:

U = RI

在应用上式时应注意,电流I 和电压U 的参考方向必须一致。若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则应用公式U =-RI 。

例题4.1:应用欧姆定律求图8.2所示电路中电阻R 。

解题思路:

在图4.2(a )中,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一致,根据公式RI U =得: Ω===

32

6

I U R 在图4.2(b)中,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不一致,根据公式RI U -=得: Ω=--=-

=32

6I U R 在图4.2(c)中,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不一致,根据公式RI U -=得: Ω=--=-

=32

6I U R 在图4.2(d)中,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一致,根据公式RI U =得: Ω=--==

32

6I U R 本例题告诉我们,在运用公式解题时,首先要列出正确的计算公式,然后再把电压或电流自身的正、负取值代入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图4.1:简单的闭合电路

I

+ _

U

+ U 6v -

I → 2A

R

+ U 6v -

I ← -2A

R

- U -6v +

I → 2A R - U -6v +

I ← -2A R (a ) (b) 图4.2 (c) (d)

2、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

电阻值R 与通过它的电流I 和两端电压U 无关(即 R = 常数)的电阻元件叫做线性电阻,其伏安特性曲线在 I -U 平面坐标系中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电阻值R 与通过它的电流I 和两端电压U 有 关(即R ≠ 常数)的电阻元件叫做非线性电阻,

其伏安特性曲线在I -U 平面坐标系中为一条通过原 点的曲线。

通常所说的“电阻”,如不作特殊说明,均指线

性电阻。

3、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如(图4.1)所示:图中r 表示电源的内部电阻,R 表示电源外部联接的电阻(负载)。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r

R E

I rI RI E +=

+= 或 外电路两端电压U = RI = E - rI =

E r

R R

+,显然, 负载电阻R 值越大,其两端电压U 也越大;当R >> r 时(相当于开路),则U = E ;当R << r 时(相当于短路),则U = 0,此时一般情况下的电流(I = E/r )很大,电源容易烧毁。

例题4.2 图4.4所示电路,理想电压源的电压V U S 10=。 求:(1)∞=R 时的电压U ,电流I ;

(2)Ω=10R 时的电压U ,电流I ; (3)0→R 时的电压U ,电流I 。

解:题意明确告知图4.4电路中的 电源是理想电源,即内阻00→r ,此时全电路

欧姆定律为U IR IR Ir IR E U S ==-=+==00。电路的工作状况主要由外接电阻

R 决定。

(1)当∞=R 时,即外电路开路,S U 为理想电压源,故V U U S 10==

则 0===

R

U R U I S

(2)当Ω=10R 时,V U U S 10==

图4.3: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 U S -

+ I →

U R - 图4.4

则 A R U R U I S 110

10====

(3)当0=R 时,电路短路,故V U U S 10==

则 ∞→==

R

U R U I S 显然,这么大的电流极易烧毁电路元器件和设备,所以,要避免电路中出现

短路情况。结合这个例题,大家要很好地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的概念。

例题4.3:如图4.5所示,当单刀双掷开关S 合到位置1时,外电路的电阻R 1 = 14 Ω,测得电流表读数I 1 = 0.2 A ;当开关S 合到位置2时,外电路的电阻R 2 = 9 Ω,测得电流表读数I 2 = 0.3 A ;试求电源的电动势E 及其内阻r 。

解: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列出联立方程组

??

??

?+=+=)2S ()1S (222111时合到位置当 时合到位置当

rI I R E rI I R E 解得:r = 1 Ω,E = 3 V 。本例题给出了一

种测量直流电源电动势E 和内阻r 的方法。

图4.5 例题4.3

4、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容易证明:在电源电动势E 及其内阻r 保持不变时,负载R 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R = r ,此时负载的最大功率值为

R

E P 42

max = 电源输出的最大功率是

max 22222P R

E r E P EM

===

例题4.4:如图4.7所示,直流电源的电动势E = 10 V 、内阻r = 0.5 Ω,电阻R 1 = 2 Ω,问:可变电阻R P 调至多大时可获得最大功率P max ?

解:将(R 1 + r )视为电源的内阻,则R P = R 1 + r = 2.5 Ω 时,R P 获得最大功率

W 104P

2

max ==R E P

图4.6 电源输出功率与外电路(负载)电阻的关系曲线

图4.7 例题4.4

第五章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一、电阻的串联

1、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

图5.1 电阻的串联

设总电压为U、电流为I、总功率为P 。

1)等效电阻:R =R1+R2+…+R n

2)分压关系:I

R

U

R

U

R

U

R

U

n

n=

=

=???=

=

2

2

1

1

3)功率分配:2

2

2

1

1I

R

P

R

P

R

P

R

P

n

n=

=

=???=

=

特例:两只电阻R1、R2串联时,等效电阻R = R1+R2 , 则有分压公式

U

R

R

R

U

U

R

R

R

U

2

1

2

2

2

1

1

1+

=

+

=,

2、应用举例

例题5.1:有一盏额定电压为U1 = 40 V、额定电流为I = 5 A的电灯,应该怎样把它接入电压U = 220 V照明电路中。

解:将电灯(设电阻为R1)与一只分压电阻R2

串联后,接入U = 220 V电源上,如图5.2所示。

解法一:分压电阻R2上的电压为

2

=U-U1 = 220 - 40 = 180 V,且U2 = R2I,则

Ω

=

=

=36

5

180

2

2I

U

R

解法二:利用两只电阻串联的分压公式Ω

=

=

+

=8

1

1

2

1

1

1I

U

R

U

R

R

R

U,且,可得

Ω

=

-

=36

1

1

1

2U

U

U

R

R

即将电灯与一只36 Ω分压电阻串联后,接入U = 220V电源上即可。

例题5.2:有一只电流表,内阻R g = 1 kΩ,满偏电流为I g = 100 μA,要把它改成量程为U n = 3 V的电压表,应该串联一只多大的分压电阻R?

解:如图5.3所示。

该电流表的电压量程为U g = R g I g = 0.1 V,与

分压电阻R串联后的总电压U n = 3 V,即将电压

量程扩大到n = U n/U g = 30倍。

利用两只电阻串联的分压公式,可得

n

U

R

R

R

U

+

=

g

g

g

,则

图5.3 例题5.2

图5.2 例题5.1

Ω=-=?

??

?

??-=-=

k 29)1(1g g g g

g

R n R U U R U U U R g n n 上例表明,将一只量程为U g 、内阻为R g 的表头扩大到量程为U n ,所需要的分

压电阻为R = (n - 1) R g ,其中n = (U n /U g )称为电压扩大倍数。

二、电阻的并联

1、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

设总电流为I 、电压为U 、总功率为P 。 1) 等效电阻:

n

R R R R 1

11121+

???++= 2. 分流关系: R 1I 1 = R 2I 2 = … = R n I n = RI =

U

3. 功率分配: R 1P 1 = R 2P 2 = … = R n P n = RP =

U 2

特例:两只电阻R 1、R 2并联时,等效电阻

2

12

1R R R R R +=

,则有分流公式 I R R R I I R R R I 2

112212

1 +=+=

2、应用举例

例题5.3 如图5.5所示,电源供电电压U = 220 V ,每根输电导线的电阻均为R 1 = 1 Ω,电路中一共并联100盏额定电压220 V 、功率40 W 的电灯。假设电灯在工作(发光)时电阻值为常数。试求:(1) 当只有10盏电灯工作时,每盏电灯的电压U L 和功率P L ;(2) 当100盏电灯全部工作时,每盏电灯的电压U L 和功率P L 。

解:每盏电灯的电阻为R = U 2/P = 1210 Ω,n 盏电灯并联后的等效电阻为R n = R/n

根据分压公式,可得每盏电灯的电压

U R R R U n

n

+=

1L 2,

功率 R

U P 2L

L =

(1)当只有10盏电灯工作时,即n = 10, 则R n = R/n = 121 Ω,因此

W 39V 21622

L

L 1L ≈=≈+=R

U P U R R R U n n ,

(2) 当100盏电灯全部工作时,即n = 100,则R n = R/n = 12.1 Ω,

W 29V 18922

L

L 1L ≈=≈+=R

U P U R R R U n n ,

图5.4 电阻的并联

图5.5 例题5.3

例题5.4 有一只微安表,满偏电流为I g = 100 μA 、内阻R g = 1 k Ω,要改装成量程为I n = 100 mA 的电流表,试求所需分流电阻R 。

解:如图5.6所示,设 n =I n /I g (称为电流量程扩大倍数),根据分流公式可得R

R R

I +=

g g I n ,则 1

g -=n R R

本题中n = I n /I g = 1000,

Ω≈-Ω

=

-=

11

1000k 11

g n R R 。

上例表明,将一只量程为I g 、内阻为R g 的表头扩大到量程为I n ,所需要的分流电阻为R =R g /(n - 1),其中n = (I n /I g )称为电流扩大倍数。

图5.6 例题5.4

第六章电阻的混联1、分析步骤

在电阻电路中,既有电阻的串联关系又有电阻的并联关系,称为电阻混联。对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整理清楚电路中电阻串、并联关系,必要时重新画出串、并联关系明确的电路图;

2.

利用串、并联等效电阻公式计算出电路中总的等效电阻;

3.利用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确定电路的总电压与总电流;

4.根据电阻分压关系和分流关系,逐步推算出各支路的电流或电压。

2、解题举例

例题6.1 如图6.1所示,已知R1 = R2 = 8 Ω,R3 = R4 = 6 Ω,R5 = R6 = 4 Ω,R

7

= R8 = 24 Ω,R9 = 16 Ω;电压U = 224 V。试

求:

(1)电路总的等效电阻R AB与总电流I∑;

(2) 电阻R9两端的电压U9与通过它的电流

I

9

解:(1)R5、R6、R9三者串联后,再与R8并联,E、

F两端等效电阻为

R

EF

= (R5+R6+R9)∥R8 = 24 Ω∥24 Ω = 12 Ω

R

EF

、R3、R4三者电阻串联后,再与R7并联,C、D两端等效电阻为

R

CD

= (R3+R EF+R4)∥R7 = 24 Ω∥24 Ω = 12 Ω

总的等效电阻R AB =R1+R CD+R2 = 28 Ω

总电流I∑= U/R AB = 224/28 = 8 A

(2)利用分压关系求各部分电压:

U

CD

=R CD I∑= 96V,

V

32

A

2

V

48

96

24

12

9

9

9

9

6

5

EF

9

CD

4

EF

3

EF

EF

=

=

=

+

+

=

=

?

=

+

+

=

I

R

U

R

R

R

U

I

U

R

R

R

R

U

例题6.2 如图6.2所示,已知R = 10 Ω,电源电动势E = 6 V,内阻r = 0.5 Ω,试求电路中的总电流I。

图6.1 例题6.1

图6.3 例题6.2的等效电路

图6.2 例题6.2

解:首先整理清楚电路中电阻串、并联关系,并画出等效电路,如图7.3所示。

四只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为

R e = R /4 = 2.5 Ω

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A 2=+=

r

R E

I e 第七章 电位

一、电位参考点(即零电位点)

在电路中选定某一点A 为电位参考点,就是规定该点的电位为零, 即U A = 0。电位参考点的选择方法是:

① 在工程中常选大地作为电位参考点;

② 在电子线路中,常选一条特定的公共线或机壳作为电位参考点。 在电路中通常用符号“⊥”标出电位参考点。 二、电位的定义

电路中某一点M 的电位U M 就是该点到电位参考点A 的电压,也即M 、A 两点间的电位差,即

U M = U MA

计算电路中某点电位的方法是: (1) 确认电位参考点的位置;

(2) 确定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和各元件两端电压的正负极性;

(3) 从被求点开始通过一定的路径绕到电位参考点,则该点的电位等于此路径上所有电压降的代数和:电阻元件电压降写成 ±RI 形式,当电流I 的参考方向与路径绕行方向一致时,选取“+”号;反之,则选取“-”号。电源电动势写成 ±E 形式,当电动势的方向与路径绕行方向一致时,选取“-”号;反之,则选取“+”号。

例题7.1: 如图7.1所示电路,已知:E 1 = 45 V ,E 2 = 12 V ,电源内阻忽略不计;R 1 = 5 Ω,R 2 = 4 Ω,R 3 = 2 Ω。求B 、C 、D 三点的电位U B 、U C 、U D 。

解:利用电路中A 点为电位参考点(零电位点),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A 33

212

1=++-=

R R R E E I

B 点电位:U B = U BA = - R 1I = -15V

C 点电位:U C = U CA = E 1 - R 1I = 45 - 15 = 30V

D 点电位:U D = U DA =

E 2 + R 2I = 12 + 12 = 24V 必须注意的是,电路中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压)是绝对的,不随电位参考点的不同发生变化,即电压值与电位参考点无关;而电路中某一点的

电位则是相对电位参考点而言的,电位参考点不同,该点电位值也将不同。

例如,在上例题中,假如以E 点为电位参考点,则

B 点的电位变为U B = U BE = - R 1I - R 2I = - 27 V ;

图7.1 例题7.1

C点的电位变为U C = U CE = R3I E2 = 18 V;

D点的电位变为U D = U DE = E2 = 12 V。

第八章基尔霍夫定律

欧姆定律可以确定电阻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但一般只用于简单电路,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电路,如图所示的电路,如电源电压和各电阻已知用欧姆定律是不能确定出各支路的电流。对于复杂电路要利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求解。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电路的重要定律,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一、常用电路名词

以上图所示电路为例说明常用电路名词。

1. 支路:电路中具有两个端钮且通过同一电流的无分支电路。电路中的ED、AB、FC均为支路,该电路的支路数目为b = 3。

2. 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电路的节点为A、B两点,该电路的节点数目为n = 2。

3. 回路:电路中任一闭合的路径。电路中的CDEFC、AFCBA、EABDE路径均为回路,该电路的回路数目为l = 3。

4. 网孔:不含有分支的闭合回路。电路中的AFCBA、EABDE回路均为网孔,该电路的网孔数目为m = 2。

练习8.1 电路如下图所示,有几个节点?几条支路?多少个网孔?

练习8.1

E

R6

R5 R4

R3

R2

R1

电流定律(KCL)内容

电流定律的第一种表述:在任何时刻,电路中流入任一节点中的电流之和,恒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即

∑=流出

流入

I

I

例如下图中,在节点A上:I1+I3 = I2 +I4 +I5

电流定律的第二种表述:在任何时刻,电路中任一节点上的各支路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

∑I

一般可在流入节点的电流前面取“+”号,在流出节点的电流前面取“-”号,反之亦可。例如上图中,在节点A上:I1 -I2 + I3 -I4 -I5 = 0。

在使用电流定律时,必须注意:

(1) 对于含有n个节点的电路,只能列出(n-1)个独立的电流方程。

(2) 列节点电流方程时,只需考虑电流的参考方向,然后再带入电流的数值。

为分析电路的方便,通常需要在所研究的一段电路中事先选定(即假定)电流流动的方向,叫做电流的参考方向,通常用“→”号表示。

电流的实际方向可根据数值的正、负来判断,当I >0时,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标定的参考方向一致;当I< 0时,则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反。

例8.2 如下图所示电桥电路,已知I1 = 25 mA,I3 = 16 mA,I4 = 12 A,试求其余电阻中的电流I2、I5、I6。

解:在节点a上:I1 = I2 + I3,则I2 = I1-I3 = 25 -16 = 9 mA

在节点d上:I1 = I4 + I5,则I5 = I1 -I4 = 25 -12 = 13 mA

在节点b上:I2 = I6 + I5,则I6 = I2 -I5 = 9 -13 = -4 mA

电流I2与I5均为正数,表明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同,I6为负数,表明它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反。

电流定律的举例说明

例题8.2

1)电压定律(KVL)内容

在任何时刻,沿着电路中的任一回路绕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

∑U

以上电路说明基夫尔霍电压定律。沿着回路abcdea绕行方向,有

U

ac

= U ab + U bc = R1I1 + E1,U ce = U cd + U de = -R2I2 -E2,U ea = R3I3

则U ac + U ce + U ea = 0

即R1I1 + E1 -R2I2 -E2 + R3I3 = 0

上式也可写成

R

1

I

1

-R2I2 + R3I3 = -E1 + E2

对于电阻电路来说,任何时刻,在任一闭合回路中,各段电阻上的电压降代数和等于各电源电动势的代数和,即。

∑=E

RI

2)利用∑RI = ∑E列回路电压方程的原则

(1)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并选择回路绕行方向(既可沿着顺时针方向绕行,也可沿着反时针方向绕行);

(2)电阻元件的端电压为±RI,当电流I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时,选取“+”号;反之,选取“-”号;

(3)电源电动势为±E,当电源电动势的标定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时,选取“+”号,反之应选取“-”号。

例题8.3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

AB

=5V, U

BC

=-4V,U

DA

=-3V,则U

CA

= V,

U

CD

= V。

D C

B

A

例题8.3

第九章支路电流法

一、支路电流法

以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解出各支路电流,从而可确定各支路(或各元件)的电压及功率,这种解决电路问题的方法叫做支路电流法。对于具有b条支路、n个节点的电路,可列出(n- 1)个独立的电流方程和b- (n - 1)个独立的电压方程。

二、运用支路电流法解题的步骤如下:

①假设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选取网孔并指定网孔电压的绕行方向。回路方向可以任意假设,对于具有2个以上电动势的回路,通常选取电动势较大的方向为回路方向,电流方向也可照此假设。

②列出独立节点的KCL方程。电路有个节点,就可列出个独立方程。

③列出网孔的KVL方程。补充网孔方程,使独立方程数与未知量个数相等。

④联立方程组,求出各支路电流。

⑤确定各支路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实际方向由计算结果决定:当计算结果为正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当计算结果为负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例题9.1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E1 = 42 V,E2 = 21 V,R1 = 12 Ω,R2 = 3 Ω,R

3

= 6 Ω,试求:各支路电流I1、I2、I3 。

解:该电路支路数b = 3、节点数n = 2,所以应列出1 个节点电流方程和2个回路电压方程,并按照∑RI = ∑E列回路电压方程的方法:

(1) I1 = I2 + I3 (任一节点)

(2) R1I1 + R2I2 = E1 + E2 (网孔1)

(3) R3I3 -R2I2 = -E2(网孔2)

代入已知数据,解得:I1 = 4 A,I2 = 5 A,I3 = -1 A。

电流I1与I2均为正数,表明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同,

I 3为负数,表明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反。

例题9.1

电工基础知识大全

电工基础知识大全 电工基础知识大全电工识图口诀巧记忆 一,通用部分 1,什麽叫电路? 电流所经过的路径叫电路。电路的组成一般由电源,负载和连接部分(导线,开关,熔断器)等组成。 2,什麽叫电源? 电源是一种将非电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3,什麽叫负载? 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装置,也就是用电设备。 连接部分是用来连接电源与负载,构成电流通路的中间环节,是用来输送,分配和控制电能的。 4,电流的基本概念是什麽? 电荷有规则的定向流动,就形成电流,习惯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电流方向不变的电路称为直流电路。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电流(强度),用符号I 表示。 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安培(A),大电流单位常用千安(KA)表示,小电流单位常用毫安(mA),微安(μA)表示。 1KA=1000A 1A=1000 mA 1 mA=1000μA

5,电压的基本性质? 1)两点间的电压具有惟一确定的数值。 2)两点间的电压只与这两点的位置有关,与电荷移动的路径无关。 3)电压有正,负之分,它与标志的参考电压方向有关。 4)沿电路中任一闭合回路行走一圈,各段电压的和恒为零。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根据不同的需要,也用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为单位。 1KV=1000V 1V=1000 mV 1mV=1000μV 6,电阻的概念是什麽? 导体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能力称为电阻,用符号R表示,当电压为1伏,电流为1安时,导体的电阻即为1欧姆(Ω),常用的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MΩ=1000KΩ 1KΩ=1000Ω 7,什麽是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流过电路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而与该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关系叫做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为:I=U/R 式中:I——电流(A);U——电压(V);R——电阻(Ω)。 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反映了部分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相互关系,它是分析和计算部分电路的主要依据。 8,什麽是全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子电工实训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电工技术 班级:XX级应用化学(X)班学号:20XX0635XX 姓名:XXX 指导老师: XXX 教师评语:

目录 实训目的 (3) 实训内容 (3) 项目一:双联开关两地控制 (3) 项目二: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 (4) 项目三:LM317稳压电源电路 (5) 参考文献 (6) 实训总结 (7)

电子电工实训报告 实训目的 1.熟悉双联开关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正确联接用两只双联开关在两地控制一盏灯的控制线路。 3.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工作原理。 4.了解低压电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小型通用直流继电器的构造与工 作原理。 5.正确联接和调试电机正反转控制的控制线路。 6.了解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7.熟练使用电烙铁。 8.正确联接和调试稳压电源电路。 实训内容 项目一:双联开关两地控制 木板上。按图(1)所示图上的编号,正确联接好,自我检查一遍。 (2)经老师检查确认接线正确后,合上单相闸刀开关QS,接通电源,观察两只双联开关动作后,灯泡亮暗变化的情况。 ●故障分析与处理 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按动开关键,灯泡不亮的情况,这个时候,要参考着实验原理图,检查排线、安装是否正确,接线柱是否松动,灯泡要拧紧。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本实验的有关问题。

项目二: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 ●工作原理 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 ●实训步骤 按照图(3)正确连接线路。 图(3) 先接控制电路,再接主电路;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进行通电操作,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 按控制屏启动按钮,接通三相交流电源。

(2) 按正向起动按钮SB1,电动机正向起动,观察电动机的转向及接触 器的动作情况。按停止按钮SB3,使电动机停转。 (3) 按反向起动按钮SB2,电动机反向起动,观察电动机的转向及接触 器的动作情况。按停止按钮SB3,使电动机停转。 (4) 按正向(或反向)起动按钮,电动机起动后,再去按反向(或正向) 起动按钮,观察现象。 (5) 电动机停稳后,同时按正、反向两只起动按钮,观察有何情况发 生? (6) 失压保护:按起动按钮SB1(或SB2)电动机起动后,按控制屏停止 按钮,断开实验线路三相电源,模拟电动机失压(或零压)状态,观察电动机与接触器的动作情况,随后,再按控制屏上启动按钮,接通三相电源,但不按SB1(或SB2),观察电动机能否自行起动。 (7)实验完毕,按控制屏停止按钮,切断实验线路电源。 ●故障分析与处理 1.不启动;原因之一,检查控制保险FU是否断路,热继电器FR接点是否用错或接触不良,SB1按钮的常闭接点是否不良。原因之二按纽互锁的接线有误。 2.起动时接触器“叭哒”就不吸了;这是因为接触器的常闭接点互锁接线有错,将互锁接点接成了自己锁自己了,起动时常闭接点是通的接触器线圈的电吸合,接触器吸合后常闭接点又断开,接触器线圈又断电释放,释放常闭接点又接通接触器又吸合,接点又断开,所以会出现“叭哒”接触器不吸合的现象。 3.不能够自锁一抬手接触器就断开;这是因为自锁接点接线有误。 项目三:LM317稳压电源电路 ●工作原理 原理图如图(4)所示。 图(4)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作业 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12年第7次印刷)第一章: 自测题: 一、 1、小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各位权系数之和,179 9、01100101,01100101,01100110; 11100101,10011010,10011011 二、 1、× 8、√ 10、× 三、 1、A 4、B 练习题: 1.3、解: (1) 十六进制转二进制: 4 5 C 0100 0101 1100 二进制转八进制:010 001 011 100 2 1 3 4 十六进制转十进制:(45C)16=4*162+5*161+12*160=(1116)10 所以:(45C)16=(10001011100)2=(2134)8=(1116)10 (2) 十六进制转二进制: 6 D E . C 8 0110 1101 1110 . 1100 1000 二进制转八进制:011 011 011 110 . 110 010 000 3 3 3 6 . 6 2 十六进制转十进制:(6DE.C8)16=6*162+13*161+14*160+13*16-1+8*16-2=(1758.78125)10 所以:(6DE.C8)16=(011011011110. 11001000)2=(3336.62)8=(1758.78125)10

(3) 十六进制转二进制:8 F E . F D 1000 1111 1110. 1111 1101二进制转八进制:100 011 111 110 . 111 111 010 4 3 7 6 . 7 7 2 十六进制转十进制: (8FE.FD)16=8*162+15*161+14*160+15*16-1+13*16-2=(2302.98828125)10 所以:(8FE.FD)16=(100011111110.11111101)2=(437 6.772)8=(2302.98828125)10 (4) 十六进制转二进制:7 9 E . F D 0111 1001 1110 . 1111 1101二进制转八进制:011 110 011 110 . 111 111 010 3 6 3 6 . 7 7 2 十六进制转十进制: (79E.FD)16=7*162+9*161+14*160+15*16-1+13*16-2=(1950. 98828125)10 所以:(8FE.FD)16=(011110011110.11111101)2=(3636.772)8=(1950.98828125)10 1.5、解: (74)10 =(0111 0100)8421BCD=(1010 0111)余3BCD (45.36)10 =(0100 0101.0011 0110)8421BCD=(0111 1000.0110 1001 )余3BCD (136.45)10 =(0001 0011 0110.0100 0101)8421BCD=(0100 0110 1001.0111 1000 )余3BCD (374.51)10 =(0011 0111 0100.0101 0001)8421BCD=(0110 1010 0111.1000 0100)余3BCD 1.8、解 (1)(+35)=(0 100011)原= (0 100011)补 (2)(+56 )=(0 111000)原= (0 111000)补 (3)(-26)=(1 11010)原= (1 11101)补 (4)(-67)=(1 1000011)原= (1 1000110)补

电子电工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 一、章节重点、要点 重点: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要点: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 二、章节考试大纲 1. 电路的基本概念 2. 电路的基本定律 3.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三、章节练习题 1.选择题 ①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6v,短路电流为3A。当外接电阻为4Ω时,流过该电阻的电流为(). A、1A B、2A C、3A D、4A ②某电阻元件的额定数据为“1KΩ、2.5W”,正常使用时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为(). A、500mA B、2.5mA C、250mA D、50mA ③若把电路中原来电位为3V的一点改选为参考点,则电路中各点电位比原来().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升高或降低 ④一般常见负载在电路中起的作用是()。 A、连接和控制 B、保护和测量 C、将非电能转换成电能 D、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 ⑤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元件的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即为假设该元件()功率;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时,即为假设该元件()功率 A、输出,消耗 B、输出,输出 C、消耗,输出 D、消耗,消耗 2.计算题 ①如图所示电路,已知R1= R2= R3=1Ω,E1=2V,E2=4V。试用支路电流法求支路电流I1、I2、I3。 ②图为六条支路的复杂电路,在图中已标出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及电压的绕行方向。试用支路电流法列出求解的独立的方程组。

电工电子实训

1、电烙铁的结构主要有电源线、手柄、烙铁芯和烙铁头等。 2、电烙铁有外热式、内热式、恒温式、吸锡式电烙铁。 3、烙铁头的形状有圆面式、尖锥式、圆头式、扁平式等。 4、功率越大烙铁芯阻值越小,温度越高,烙铁头温度在300℃以上。 5、烙铁头露出烙铁芯的长度越长,其温度越低。 6、小功率电烙铁,焊接小的被焊件,通常采用的握法是握笔法。 7、电烙铁使用完毕后,烙铁头上的残留焊锡应该保留以防烙铁头被氧化。 8、常用的焊锡丝为铅锡合金。 9、无铅焊锡主要成分是锡、铜和少量其他金属元素。 10、松香可以清除焊接面的氧化物与杂质,帮助焊料流动,增强焊料附着力。 11、松香可以在焊接面形成一层薄膜,防止其氧化。 12、填料焊锡丝一般内部夹带有固体助焊剂松香。 13、手工焊接分五步进行,为准备施焊、加热被焊件、溶化焊锡丝、移开焊锡丝、移开电烙铁。 14、加热被焊件时,烙铁头要同时接触到焊盘与元件管脚,并尽可能增大接触面积。 15、手工焊接的时间应控制在4秒以内。 16、电子焊接实训台设计为2层,电烙铁统一摆放到工作台的下层,周围不得摆放任何物品。其它工具、材料等对照标签位置摆放到工作台的上层。实训室内的工具、材料等物资不得外借私用。 17、在使用电烙铁进行焊接操作时,应注意将电源线置于手臂的外侧,以免烫伤电线。 18、焊接时,鼻子距烙铁头的距离不得小于30厘米,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19、万能版设计电路的原则:电路正确、布局合理,一个焊点只允许焊接一只引脚,焊接面不允许安装元件,易于元器件安装焊接,元器件安装规范,避免元件过分受力,少用跳线,且走线应横平竖直、成排成束。 20、实训当天值日生做好实训室课后安全卫生检查,工完场净,仔细收尾。 21、电烙铁使用完毕或较长时间不用时,应拔下电源插头,将电源线收好扎紧。 22、松香酒精助焊剂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助焊剂,是松香、酒精按3:1的比例混合而成,具有无腐蚀性,不导电,稳定、耐湿、易清洗等特点。 23、假焊是由于被焊物表面不清洁,存在氧化层及污物,致使焊锡与被焊件之间被隔离。 24、虚焊一般是因为温度低或焊接时间短,造成焊锡只是简单附着在被焊件表面而没有形成合金。 25、桥接是因焊锡过多、温度过高或焊接时间太长等原因造成相邻导线或焊盘被焊锡连接起来的现象。 26、焊接针孔现象是由于焊盘通孔与元件引脚间隙过大,焊料太少所致。 27、印刷电路板有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

电工电子基础知识总结讲解

电工电子基础知识总结 一、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超导体)知识 二、电阻、电容、电感相关知识及应用 三、电路分析方法 四、二极管、可控硅整流原理 第一部分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超导体知识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器件是构成各种电气设备、电工电子器件的基础,在电力生产上,更是普遍存在,作为一名电力生产人员,应熟悉掌握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应用。 一、导体 定义: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材料就称为导体。大家知道,金属、石墨和电解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他们。是导体都集肤效应:又叫趋肤效应。直流通过导线时电流密度均匀分布于导线截面,不存在集肤

效应。而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效集肤应过,这种现象叫 中时,电流将集在导体表面流二、绝缘体定义:不导电的物质,称为绝缘体。如包在电线外面的橡 胶、塑料。常用的绝缘体材料还有陶瓷、云母、 胶木、硅胶、绝缘纸和绝缘油(变压器。质物 缘绝的好良是也气空,等)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决定于物体内部是否存在大量自由电? 子,导体和绝缘体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半导体有一些物质,如硅、锗、硒等,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既不象金属那样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也不象绝缘体那样受到原子核的紧紧束缚,这类物质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且随着外界条件及掺入微量杂质而显著改变,这类物质称为半导体。 1.半导体有以下独特性能:通过掺入杂质可明显地改变半导体的? 电导率。温度可明显地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即热敏效应?光照不仅可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还可以产生电动势,这就?是半导 体的光电效应。 与金属和绝缘体相比,半导体材料的发现是最晚的,直到20 世纪30 年代,当材料的提纯技术改进以后,半导体的存在才真正被学术界认可。半导体技 术的发现应用,使电子技术取得飞速发展,2.本征半导体与杂质半导体、PN 结(1)本征半导体:天然的硅和锗提纯后形成单晶体就是一个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很小,导电能力较弱,且受温度影响很大,不稳定,用途有限。

电子电工实习总结归纳

电子电工实习总结归纳 一、实习目的 电工电子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一些常用的电子设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自己动手做出一个像样的东西来。电子技术的实习要求我们熟悉电子元器件、熟练掌握相关工具的操作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装调的全过程,从而有助于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我们学习专业的相关知识。培养理论联络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习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二、实习器材 (1)电烙铁:由于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w,烙铁头是铜制。 (2)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 (3)锡丝:由于锡它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漫步在金属外表焊接结实,焊点光亮美观。 (4)两节5号电池。 (5)收音机(调频、调幅收音机实验套件及贴片调频收音机实验套件)。 三、实习内容 第一部分:调频、调幅收音机的组装制作。 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环节。实习第一天拿到器材后我们并没有直接做。

先是听指导教师详细讲解各器件的用途与组装方法以及实习中用到的工具的使用及安全知识教育。之后我们组成员就真正进入到电子技术实习的操作中去了,以前虽然接触过电烙铁,但毕竟没有实际操作过,总是怀有几分敬畏之心。而电子电路主要是基于电路板的,元器件的连接都需要焊接在电路板上,所以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制作收音机的成败。因此对电烙铁这一关我们是不敢漫不经心的。元器件的识别:电路板上涉及到很多元件,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瓷片电容、电解电容),变压器等等。电阻需要按色环来区别其电阻值,二极管,电解电容器的负极,三极管的三个引脚连接顺序等等有许多注意事项。瓷片电容两只引脚长度相等使用时不考虑正负极,其电容值标于电容器上。假如不细心分辨,很可能出现没必要要的费事。好在我们组的都比较细心,在大家的合作下很快我们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成果,远走在其他组的前面,这让我们很骄傲。 总结归纳起来我们的实习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熟悉电路元件,掌握烙笔的使用方法 (二)发收音机装配零件,检查和熟悉各种零件 (三)熟悉收音机的装配图 (四)焊接各种零件及进行最后的组装。 印刷电路板: 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习题。如何使得焊接既美观又结实,这是我们讨论得重点,虽然我们最后还是没有做到很好,但是通过实习我们的认识更进一步了。如何安排元件装的顺序也是一大问习题。装元件

电子电工实训日记.

电子电工实训日记 2018-01-12 20xx年5月26日 今天是电子电工实习的第一天,我接触到了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收音机,说熟悉,是因为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于它,我又感到十分陌生。 老师介绍给我们的是HX108-2 AM 收音机,收音机虽小,却能使我们接触电学知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之所以选择制作收音机作为我们实习的任务,是因为现代生活离不开电,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用电知识及电工操作技能。 而且制作一台收音机,不但能深化理论知识,更能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比如安装调试、排除故障、锡焊技术的应用等等需要应用于生活中的能力,都能得以加强。 意义固然重要,当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好制作的每个细节。第一步就是了解条幅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和其电路图,虽然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平时模电课的学习,能了解大概的工作过程,但在很多专业理论前还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实习过程中要认真理解掌握才行。接下来老师介绍了安装步骤:清点材料,二极管、电容、电阻的认识,焊接前的准备工作,元器件的焊接与安装,机械部件的安装调整,收音机故障的排除。通过老师的详细介绍,我已经能初步在脑海中形成未来四天的工作状态和任务了,就像了解每一件精巧的材料一样,每一项工作必须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才能做出合格的收音机。 虽然今天理论课里面有些知识难以理解,但我一直坚信每一次的学习都像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一样,有复习、有付出,就一定能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希望实习能顺利,最终的小收音机能收听到我喜欢的节目。 20xx年5月27日 翘首企盼的实习开始了,一切按着老师的安排进行着,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所有器件小到可以用毫米来度量,而我们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将他们分类整理,并按着清单一一校对。 工作就是这样,需要细心和耐心,没有毅力就连简单的清点都做不好。但大多同学都是有一定能力的,我们很快进行到了焊接与安装这一步。所有的技巧都必须用上,因为只有学会模仿,我们才有可能正确的创造。通过自己的动手,对老师讲的卧式插法和立式插法,以及镊子的正确使用都有了全面的认识。锡焊对我们来说是一大挑战,在精密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人身安全,这让许多同学都展现了自己的毅力,所有人都细心的操作着手中的精密器件。我也在工作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习题解答: 本书是为配合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阎石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教材的使用而编写的习题解答。书中除包含有《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全部习题的详细解答以外,还含有各章习题的分类以及每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等内容。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是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阎石、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以前各版曾分别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奖。 新版教材是在基本保持第四版教材内容、理论体系和风格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2004年修订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而成的。本次修订除改写了部分章节外,还增加了硬件描述语言和EDA软件应用的基础知识。此外,还在多数小节后面增设了复习思考题。为了便于教学,也为了便于读者今后阅读外文教材和使用外文版的EDA软件,书中采用了国际上流行的图形逻辑符号。 全书主要内容有:数制和码制、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硬件描述语言、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数-模和模-数转换等共11章。

本书可作为电气信息类、仪器仪表类各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相关理工科专业选用以及社会选者阅读。 作者简介: 阎石,清华大学教授、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理事长。1937年生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其后一直在清华大学从事电子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任国家教委工科本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华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技术教学研究会理事长。1989年与童诗白教授等一起获得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第三版获国家优秀教材奖,第四版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主要著作有:《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一、二、三、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分别于1981年、1984年、1989年、1998年出版;《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辽宁科技出版社,1985年出版;《数字电子电路》,中央电大出版社,1993年出版;《数字电子技术荩础(第四版)教师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帮你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电工实训课心得体会

电工实训课心得体会 篇一:电工实训心得体会 实训心得体会 在这次为期一周的电子电工实训中,我确实是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深刻地了解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这一次的电子电工实训,增强了我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深切含义。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帮家里安装一个开关控制电路,由于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够强,结果把电路接成短路,还好因为电路原先装有保险丝,才没有造大的安全事故。而通过这一次的电子电工实训,我就掌握了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学会了白炽灯的两地的控制方法。更主要的是,我还学会了电路的接线及检查的方法。 在后面的单管放大电路的实训项目里有用到了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所以通过了实训,我能够识别相关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器、电位器、电容器、三极管等常有的电子元器件。知道了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分类、它们的型号规格、它们的用法以及如何检测这些电子元器件的好坏。 这一周的电子电工的实训,也培养了我的胆大、心细、谨慎的工作作风。由于电路是要通电的,所以就要讲求用电的安全,配线进灯座,开关是灯芯千万不能裸露在外。也要求操作的时候要心细、谨慎,避免触电及意外的受伤。在后

面的实训中用到了电烙铁,也学会了电烙钱的正确使用的方法,避免意外的受伤。 这次实习很累,在安装和焊接过程我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困难,理论和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去想,只有付出了。 才会得到,有思考,才有收获,也就意味着有提高,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这里我想感谢给我们授课的老师,谢谢您的耐心教导,也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么一个实训实践的机会,使我懂得了许多课本上体会不到的东西。 篇二:电工电子实习心得体会 电工电子实习报告 在为期两周的实习中,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要认真思考,对就是思考,用所学的知识,再一步步探索,是完全可以解决遇到的一般问题的。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使我们对电子元件及电路板制作工艺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作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为以后的顺利就业作好准备。 而这一次的实习正如老师所讲,没有多少东西要我们去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答案 第1章 自测题 1.1填空题 1. 100011.11 00110101.01110101 11110.01 1E.4 2. 4 3. n2 4. 逻辑代数卡诺图 5.) (D C B A F ) (D C B A F+ =' 6.) )( (C B D C B A F 7. 代数法卡诺图8. 1 1.2判断题 1. √ 2.√ 3. × 1.3选择题 1.B 2.C 3.C 1.4 A F= 1⊙B AB F 2 B A F+ = 3 1.5 A B L 0 0 1 0 1 0 1 0 0 1 1 1 1.6 C L=

1.7 AB C B A BC Y 习题 1.1 当0000 1 2 A A A ,7 A 到3 A 有1个不为0时,就可以 被十进制8整除 1.2 (a)AC BC AB F ++=1 (b )B A AB F +=2 (c)C B A S ⊕⊕= AC BC AB C 0 1.3略 1.4 (1) )(B A D C F )(1 ) )((1B A D C F ++=' (2) ) (B A B A F )(2 ) )((2B A B A F ++=' (3) E D C B A F 3 D E C AB F =' 3 (4) ) ()(4D A B A C E A F )( ) )()((4D A C AB E A F +++=' 1.5 C B A F ⊕⊕= 1.6 (1) B A C B C A L (2) D B C B D C A L (3) AD L (4) E ABCD L (5) 0 L 1.7 C B A B C A C AB ABC C B A L ),,( 1.8(1) ABD D A C F 1 (2) BC AB AC F 2 (3) C A B A B A F 3 (有多个答案) (4) C B D C AB C A C D F +++=4 (5) C B A ABD C B A D B A F 5 (6) 1 6 F 1.9 (1) AD D C B B A F 1 (2) B A A C F 2 (3) D A D B C B F 3 (4) B C F 4

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点大学电工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要点 第一章: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和作用;理解和掌握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电功率和电能的物理意义;理解电压和电动势、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的伏-安特性,以及电压源(包括恒压源)、电流源(包括恒流源)的外特性;理解电路(电源)的三种工作状态和特点;理解电器设备(元件)额定值的概念和三种工作状态;理解电位的概念,理解电位与电压的关系。 基本定律和定理: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和欧姆定理及其应用,特别强调Σ I=0和Σ U=0时两套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欧姆定理中正负号的意义。 分析依据和方法:理解电阻的串、并联,掌握混联电阻电路等效电阻的求解方法,以及分流、分压公式的熟练应用;掌握电路中电路元件的负载、电源的判断方法,掌握电路的功率平衡分析;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和电源等效变换等方法分析、计算电路;掌握电路中各点的电位的计算。 基本公式:欧姆定理和全欧姆定理R r E I R U I +==0, 电阻的串、并联等效电阻212121,R R R R R R R R += +=并串 KCL 、KVL 定律0)(,0)(=∑=∑u U i I 分 流、分压公式

U R R R U U R R R U I R R R I I R R R I 2 122211*********,;,+=+=+=+= 一段电路的电功率b a ab I U P ?= 电阻上的电功率R U R I I U P 22 =?=?= 电能t P W ?= 难点:一段电路电压的计算和负载开路(空载)电压计算,注意两者的区别。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 基本概念: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幅值、频率和初相位;理解有效值和相位差的概念;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掌握正弦量与相量之间的转换方法;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瞬时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理解阻抗的概念;掌握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相量图的画法。 基本定律和定理: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以及欧姆定理的相量形式。 分析依据和方法:熟练掌握单一参数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相量关系,即大小关系和相位关系;理解阻抗的串、并联,掌握混联电路等效阻抗的求解方法,以及分流、分压公式相量式的熟练应用;掌握电路(负载)性质的判断;掌握用相量法、相量图,以及大小关系和相位关系计算简单正弦电路的方法;掌握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理解感性负载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基本公式:复数?==?+?=+=?/)sin (Z e Z j con Z jb a Z j ,

最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第四章答案

习题4 4-1 分析图P4-1所示的各组合电路,写出输出函数表达式,列出真值表,说明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图(a ):1F AB =;2 F A B =;3F AB = 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A B 1F 2F 3F 0 0 0 1 0 0 1 0 0 1 1 0 1 0 0 1 1 1 其功能为一位比较器。A>B 时,11F =;A=B 时,21F =;A

功能:一位半加器,1F 为本位和,2F 为进位。 图(c ):1(0,3,5,6)(1,2,4,7)F M m = =∑∏ 2(0,1,2,4)(3,5,6,7)F M m ==∑∏ 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功能:一位全加器,1F 为本位和,2F 为本位向高位的进位。 图(d ):1F AB =;2 F A B =;3F AB = 功能:为一位比较器,AB 时,3F =1 4-2 分析图P4-2所示的组合电路,写出输出函数表达式,列出真值表,指出该电路完成的逻辑功能。

解:该电路的输出逻辑函数表达式为: 100101102103F A A x A A x A A x A A x =+++ 因此该电路是一个四选一数据选择器,其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1A 0A F 0 0 0x 0 1 1x 1 0 2x 1 1 3x 4-3 图P4-3是一个受M 控制的代码转换电路,当M =1时,完成4为二进制码至格雷码的转换;当M =0时,完成4为格雷码至二进制的转换。试分别写出0Y ,1Y ,2Y ,3Y 的逻辑函数的表达式,并列出真值表,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工电子技术复习重点汇总

叠加定理:在线性电路中,如果有多个独立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对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性质:比例性、叠加性。 正弦量:凡是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电流等统称为正弦量。 三要素:振幅、初相位、初相。 三相电源:对称的三相电源是由三个频率相同、振幅相同、初相依次相差120度的正弦电源,按一定方法(星形或三角形)联结组成的供电系统。 异步电动机组成:主要有定子、转子两部分。根据转子结构不同,分成笼型和绕线型两种。定子:由定子铁心、定子绕组、和机座三部分组成。 转子:由转子铁心、转子绕组和转轴三部分组成。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电动机接上电源,转速由零开始增大,直至稳定运转状态过程称为起动过程。 电动机起动要求:起动电流小、起动转矩大、起动时间短。 笼型异步电动机起动方法:直接起动、降压起动。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变极、变频、变转调速 ……制动方法:能耗、反接、回馈制动。 控制电器:对电动机和生产机械实现控制和保护的电工设备。 常用控制电器: ①刀开关:又称闸刀开关,是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手动电器。(组成:闸刀、 静插座、操作把柄和绝缘底板。应用:接通或切断电源、将电路与电源隔离、控制小容量电动机做不频繁的直接起动与停机。) ②组合开关:又称转换开关,是一种转动式的闸刀开关。(组成:实质上有多触点组合而 成的闸刀开关。应用:接通或切断电路、换接电源、控制小型笼型异步电动机起动和停止及反转或局部照明。) ③按钮:通常同来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其电流很小),从而控制电动机或其他电气设备 的运行。它是专门发射信号或命令的电器。 ④熔断器:又称保险丝,主要是用作短路保护。(材料:主体是用低熔点的金属丝或金属 薄片制成的熔体。组成:熔体、熔管、和支持熔体的触点插座。用途:起通路作用、当线路严重过载或短路时,熔断器的熔断使得线路或电气设备脱离电源,从而保护电路上各设备的作用。) ⑤交流接触器:是一种依靠电磁力吸合和反向弹簧力作用使触点闭合或断开来接通和切断 带有负载的主电路或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动切换电器。(用途:可以对电动机远距离自动控制。组成:触电、电磁操作机构和灭弧装置。) ⑥热继电器:是利用感温元件受热而动作的一种继电器。(作用:保护电动机或其他负载 免于过载。组成:热元件、双金属片和触点部分。) ⑦中间继电器:是采用触点多、容量相对较大的中间继电器。(用途:用于信号传递与转 换,或同时控制多个电路,对小容量电动机也可以代替接触器作接通和切断电源用。组成:电磁系统、触点系统)。 自动空气开关:又称自动空气开关断路器,简称自动开关,是一种常用的低压保护电器。(用途:当电路发生短路、严重过载及电压过低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组成:主要有触点系统、灭弧装置、机械传动季候和保护装置等) 触点:动触点、静触点、弹簧组成。 交流接触器:触点、电磁操作机构、灭弧装置组成。 射随器特点:输出和输入电压同相,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约等于1,输入电阻较大,输出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四版. 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Y 1 1 Y 第一章 1.1 二进制到十六进制、十进制 (1)(10010111)2=(97)16=(151)10 (3)(0.01011111)2=(0.5F)16=(0.37109375)10 1.2 十进制到二进制、十六进制 (1)(17)10=(10001)2=(11)16 (3) (0.39)10 = (0.0110 0011 1101 0111 0000 1010) 2 = (0.63D70A)16 1.8 用公式化简逻辑函数 (1)Y=A+B (2)Y = ABC + A + B + C 解: = BC + A + B + C = C + A + B + C =(A +A =) (5)Y=0 (2)(1101101)2=(6D)16=(109)10 (4)(11.001)2=(3.2)16=(3.125)10 (2)(127)10=(1111111)2=(7F)16 (4) (25.7)10 = (11001.1011 0011) 2 = (19.B 3)16 (3)Y=1 (4)Y = AB CD + ABD + AC D 解:Y = AD (B C + B + C ) = AD (B + C + C ) = AD (7)Y=A+CD (6)Y = AC (C D + A B ) + BC (B + AD + CE ) 解:Y = BC ( B ⊕ AD + CE ) = BC ( B + AD ) ⊕ CE = ABCD (C + E ) = ABCDE (8)Y = A + ( B + )( A + B + C )( A + B + C ) 解:Y = A + ( B ⊕ C )( A + B + C )( A + B + C ) = A + ( AB C + B C )( A + B + C ) = A + B C ( A + B + C ) = A + AB C + B C = A + B C (9)Y = BC + A D + AD (10)Y = AC + AD + AEF + BDE + BDE 1.9 (a) Y = ABC + BC (b) Y = ABC + ABC (c) Y 1 = AB + AC D ,Y 2 = AB + AC D + ACD + ACD (d) Y 1 = AB + AC + BC , Y 2 = ABC + ABC + ABC + ABC 1.10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并化简为最简与或式 (1)Y = AC + BC (3)Y = ( A + B )( A + C )AC + BC (2) Y = A + C + D 解: = ( A + B )( A + C )AC + BC = [( A + B )( A + C ) + AC ] ⊕ BC = ( AB + AC + BC + AC )( B + C ) = B + C (5)Y = AD + AC + BCD + C 解:Y = ( A + D )( A + C )(B + C + D )C = AC ( A + D )(B + C + D ) = ACD (B + C + D ) = ABCD (4)Y = A + B + C (6)Y = 0 1.11 将函数化简为最小项之和的形式 (1)Y = A BC + AC + B C 解:Y = A BC + AC + B C = A BC + A (B + B )C + ( A + A )B C = A BC + ABC + AB C + AB C + ABC = A BC + ABC + AB C + ABC (2)Y = ABC D + A BCD + ABCD + AB CD + AB CD + A BC D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1).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1)【课题编号】 1-01-01 【课题名称】认识电工实训室与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应知: 1.简单认识电工实训室。 2.了解电工基本操作规程。 应会: 1.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 2.学会安全用电常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物理电学的基础上,接触电工电子这门课程,为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程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认识实训室入手,加强实物教学,能降低学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让学生有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安全保障。 【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资源】 电工实训台、万用表、试电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这门课程是学习关于电的知识、技能及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离不开电工实训室。为了让大家对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我们首先认识电工实训室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认识电工实训室 (一)实训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训台,了解实训台的几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观察实训台,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讨论,对实训台有初步了解。 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二)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教师活动:现场演示讲解各种仪器、仪表外形作用及简单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各种仪器、仪表,练习简单的使用方法。 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环节2:电工基本操作规程 教师活动:简单讲解操作规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知道违规的弊端。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项操作规程,了解违反规程的危害。 教学环节3:安全用电常识 (一)常见的触电方式 教师活动:通过触电实例,和学生介绍触电方式及触电的危害。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实例,分组讨论触电方式及危害。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二)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及触电急救 教师活动:通过触电实例,介绍电流对人体危害,安全电压;利用多媒体演示触电急救方法,让学生掌握简单触电急救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实例,分组讨论电流对人体危害;观看多媒体演示触电急救方法,掌握简单触电急救方法。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三)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通过用电实例,介绍安全用电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结合实例,分组讨论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四)电气火灾的防范 教师活动:通过用电实例,介绍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基本灭火方法。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结合实例,分组讨论电气火灾的防范。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知识。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实际,用多媒体投影,像讲故事一样,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实训室、安全用电知识。必要时可以各小组总结本节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掌握知识。

电工基础知识入门

第一章直流电路 本章学习要点: 1.熟悉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功等常用的物理量; 2.了解常用电气元件的电路符号,能够瞧懂电路图的连接关系; 3.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的两种形式,明确U,J,R,E,r之间的关系; 4.准确辨识简单电路电阻的串、并联关系,掌握两种连接形式中每个 元件上电压、电流与总电压、总电流的关系。 的困惑。这些名词、术语究竟就是怎样定义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就是什么因素导致电压的高低、电流的大小?为什么会发生由用电引发的火灾?为什么家里几个月没人住,还会产生电费?很多经常听到的,瞧似简单,又不容易说清的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都会有明确的答案。 §1—1 电学的基本物理量 一、电量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就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就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就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与一定数量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就是,用一些办法,可使某种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外一种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荷。物体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量越多,则物体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数量也越多。 物体所带电荷数量的多少用电量来表示。电量就是一个物理量,它的单位就是库仑,用字母C表示。1C的电量相当于物体失去或得到6、25×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量。 二、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有大小,有方向。 1.电流的方向 1、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 向。金属导体中,电流就是电子在导体内电场的作用下 定向移动的结果,电子流的方向就是负电荷的移动方 向,与正电荷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金属导体中电流的 方向与电子流的方向相反,如图1—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