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中风)患者行走能力简易训练方法

合集下载

偏瘫(中风)康复训练PPT课件

偏瘫(中风)康复训练PPT课件
进行背屈,逐渐过渡到患者自主完成改动作,后期选择站 立位练习此动作,要求患者躯干保持直立,足背屈时足跟 不离地。
• 动作示范 :
.
13
动作四
• 动作名称:起踵提膝 • 训练目的 :锻炼臀大肌、臀中肌、髂腰肌,
提高屈髋、伸膝、伸踝的能力 • 动作要领 :患者手扶横杆,双足前掌放于一本书上,
起始位足背屈使足跟着地,然后起踵,躯干保持直立,练 习后期在起踵位时让患者健侧下肢进行屈髋
健侧前伸(侧伸),保持身体不离开墙面 • 动作示范 :
.
17
动作八
• 动作名称:后踢腿 • 训练目的 :拉伸股四头肌。锻炼腘绳肌、
小腿三头肌 • 动作要领 :面向床站立位,双腿膝盖靠床,
左右腿交替进行后踢小腿 • 动作示范 :
.
18
动作九
• 动作名称:马步 • 训练目的 :拉伸臀大肌、股直肌、腹直肌、
阔筋膜张肌。 •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插腰,
屈膝半蹲。 • 动作示范 :
.
19
动作十
• 动作名称:仰卧抬腿 • 训练目的 :锻炼股直肌、腹直肌、阔筋膜
张肌 • 动作要领 :仰卧,两手分开,缓缓抬腿直
到大腿与地面呈90度。 • 动作示范 :
.
20
动作十一
• 动作名称:踏步练习 • 训练目的 :锻炼踏步的节奏,及姿势的稳
.
4
• 目前典型的偏瘫步态常表现为摆动期足下 垂、内翻、 髋关节外展外旋之划圈步态。
.
5
• 脑卒中足下垂主要是由于小腿三头肌持续 痉挛得不到牵伸而导致跟腱挛缩,此外, 由于患者长期制动,小腿前肌群 (胫前肌 ) 及外侧肌群 (腓骨长短肌 )激活不足,出现 废用性肌萎缩,也可导致足背伸困难

老年偏瘫患者腋杖步行训练方法

老年偏瘫患者腋杖步行训练方法

老年偏瘫患者腋杖步行训练是一种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腋杖步行训练方法:
1.准备腋杖:选择合适高度的腋杖,使患者的手臂能够自然放置在
腋杖上,杖头与患者手腕的高度大致相等。

2.确保安全:确保患者周围没有杂物,地面平坦无障碍物。

如果患
者需要额外的支撑,可以在身旁放置一个稳固的椅子或墙壁。

3.姿势正确:患者双脚平行站立,身体重心均匀分布在两腿上。


手握住腋杖,使腋杖与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

4.步伐稳定:患者先将一只脚向前迈出,与腋杖同时向前移动。


后将另一只脚向前迈出,与腋杖同时向前移动。

注意保持步伐稳定,避免摇晃和跌倒。

5.步行距离控制:初始阶段,可以让患者尝试短距离的腋杖步行,
逐渐增加步行的距离和时间。

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康复进展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6.平衡训练:在患者行走时,可以逐渐减少对腋杖的依赖,鼓励患
者尝试更多的自主步行。

可以进行一些平衡训练的动作,比如单脚站立、双脚并拢站立等。

7.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训练计划。

可以逐渐减少对腋杖的依赖,直到患者可以独立行走。

偏瘫患者重心转移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重心转移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重心转移训练方法
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身体某一侧的肌肉无力或瘫痪。

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身体重心,容易导致跌倒等不良后果。

因此,偏瘫患者需要进行重心转移训练,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偏瘫患者重心转移训练方法:
1. 双脚并拢站立:患者双脚并拢站立,注意双脚与肩同宽,然后慢慢将身体重心向左移动,尽可能贴近身体,再慢慢向右移动,同样贴近身体。

重复多次后,再将身体重心向前和向后移动,练习身体平衡能力和稳定性。

2. 单脚站立:患者将重心转移到一只脚上,另一只脚稍微抬起,保持平衡。

练习时,可尝试将抬起的脚在空中画圆,以增加难度。

3. 单脚跳:患者将重心转移到一只脚上,另一只脚向前跳跃,再落回原地。

重复多次后,再换另一只脚练习。

4. 双脚跳:患者双脚跳跃,尽量跳得高一些,以练习身体平衡和协调性。

5. 慢走练习:患者慢慢地走动,注意身体重心平衡,尽量保持稳定。

可在室内或户外进行。

这些训练方法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同时,患者应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 1 -。

偏瘫上肢协调活动方案及措施

偏瘫上肢协调活动方案及措施

偏瘫上肢协调活动方案及措施引言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受损,其中上肢协调活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

为了帮助偏瘫患者恢复上肢功能,制定合适的协调活动方案和采用相应的措施至关重要。

方案一: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手段,透过理疗师的指导和帮助,患者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运动和训练来恢复上肢协调活动能力。

步骤1. 初期评估:理疗师通过各种评估工具对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等。

2. 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计划,包括训练目标、训练方式、训练强度等。

3. 进行康复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动作和方法,如主动和被动训练、功能性训练、协调性训练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上肢协调活动能力。

4. 调整和适应: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计划,逐步提高训练强度,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治疗过程。

方案二: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是一种注重仿真实生活动的训练方法,通过模拟各种活动环境,帮助患者提高上肢协调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

步骤1. 生活活动模拟:结合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设计各种活动模拟环境,如穿衣、洗脸、喂食、端水杯等。

患者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提高上肢协调活动能力。

2. 工具使用练习:通过各种简易工具的使用,如握笔、使用刀叉、打开瓶盖等,帮助患者锻炼上肢协调能力。

3. 功能性动作训练:通过模拟各种日常生活动作,如抓取、握持、抬举、放置等,帮助患者锻炼和提高上肢协调活动能力。

4. 游戏化训练:引入游戏元素,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活跃性,激发患者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

方案三:认知训练认知训练是一种注重认知能力的训练方法,通过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帮助其更好地掌握上肢协调活动技巧。

步骤1. 认知评估:通过各种认知评估工具,了解患者的认知水平并确定针对性的训练目标。

2. 认知训练计划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患者的认知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强度等。

偏瘫侧肢体平衡锻炼方法

偏瘫侧肢体平衡锻炼方法

偏瘫侧肢体平衡锻炼方法引言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侧肢体平衡是一大挑战。

尽管康复过程中需要时间和耐心,但通过锻炼和康复治疗,侧肢体平衡可以显著提高。

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偏瘫患者的侧肢体平衡锻炼方法。

首先,建立正确的锻炼姿势在开始锻炼之前,患者应该确保采用正确的姿势。

正确的姿势能够帮助患者保持稳定和平衡,从而减少受伤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姿势技巧:- 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并保持身体的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上。

- 坐姿时,身体保持直立,背部挺直,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 躺卧时,患侧臂放在身体一侧,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其次,进行基础平衡训练基础平衡训练是提高偏瘫侧肢体平衡的关键。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感和身体协调性。

以下是一些基础平衡训练的方法:- 单腿站立:站立时将身体重心移到健侧腿上,患侧腿向后抬起,保持平衡15-30秒钟,然后换腿重复练习。

- 双腿站立:双腿并拢站立,尽量保持平衡,逐渐延长站立时间。

- 双腿交替抬起:坐姿时,先抬起患侧腿,然后放下,再抬起健侧腿,反复进行多次。

接下来,进行进阶平衡训练一旦患者掌握了基础平衡训练,可以进行一些进阶的训练来进一步提高侧肢体平衡。

以下是一些进阶平衡训练的方法:- 倒立练习:站立时将身体重心移至健侧腿上,患侧腿向前抬起,同时将双手平放在患侧大腿上,保持平衡15-30秒钟。

- 平衡板训练:使用平衡板进行练习,可以帮助患者增加平衡感和身体控制力。

患者可以站在平衡板上,尝试保持平衡。

- 慢跑机训练:逐渐增加步行速度,慢慢提高患侧腿部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最后,注意安全并适度锻炼在进行偏瘫侧肢体平衡锻炼时,安全是最重要的。

患者应该遵循以下安全措施:- 选择一个安全的练习场所,保持地面平整和没有杂物。

- 有人陪伴。

如果可能的话,患者应该找到一个训练伙伴或专业康复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 适当增加锻炼强度。

开始时,患者可以进行轻度活动,然后逐渐增加强度和持续时间。

脑卒中偏瘫家庭训练指导及常用辅具讲解

脑卒中偏瘫家庭训练指导及常用辅具讲解

脑卒中偏瘫家庭训练指导及常用辅具讲解一、脑卒中偏瘫家庭训练指导1. 背景介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偏瘫。

偏瘫是指肢体的一侧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或肌力减退。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家庭训练目标家庭训练的目标是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增强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 恢复肌力和运动功能;- 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改善日常生活技能,如进食、洗漱、穿衣等;- 预防并发症,如压疮、肌肉萎缩等。

3. 家庭训练内容家庭训练的内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阶段进行调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家庭训练的核心内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被动运动:家属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帮助患者恢复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活动度。

- 主动运动:家属可以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屈伸运动、抬举运动等,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运动功能。

3.2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单脚站立:家属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单脚站立训练,逐渐增加站立时间和难度,提高平衡能力。

- 走路训练:家属可以陪同患者进行走路训练,如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

3.3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进食训练:家属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进食训练,如使用餐具、咀嚼食物等,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和咀嚼功能。

- 洗漱训练:家属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洗漱训练,如刷牙、洗脸等,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 穿衣训练:家属可以帮助患者进行穿衣训练,如穿脱衣物、系鞋带等,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4. 家庭训练注意事项在进行家庭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性:家属应确保训练环境安全,避免患者受伤。

- 适度性:训练强度应适度,不宜过度疲劳患者。

- 渐进性:训练难度应逐渐增加,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 持续性:家庭训练应坚持进行,不能中途放弃。

偏瘫侧身走路锻炼方法

偏瘫侧身走路锻炼方法

偏瘫侧身走路锻炼方法引言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一种由中风、脑部损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运动障碍。

偏瘫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协调能力下降等现象。

为了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行走能力,侧身走路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偏瘫侧身走路的锻炼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自如。

侧身走路简介侧身走路是一种通过侧身姿势进行行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一侧肢体的负重,减轻肌肉的用力,有助于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

偏瘫患者可以通过侧身走路来恢复步态的正常模式,提高行走的稳定性。

步骤以下为一些基本的偏瘫侧身走路锻炼方法的步骤,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1. 站立姿势:首先保持直立姿势,双腿并拢,双脚平行放置。

同时,保持身体的平衡,并将重心放在健康一侧的腿上。

2. 侧身姿势:从直立姿势开始,将身体慢慢侧倾,让重心完全落在患侧的肢体上。

这样可以增加患侧肢体的负重,减轻健侧肢体的负重,并为侧向行走做准备。

3. 行走过程:在侧身姿势的基础上,从健侧脚开始迈步,以患侧脚为支撑点,一次迈过一个步幅。

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要摇晃或扭动身体。

重复进行多次,逐渐延长行走的时间和距离。

4. 长距离行走:当患者逐渐适应短距离的侧身走路后,可以尝试进行长距离的行走训练。

可以选择在安全的平坦地面上进行行走,同时可以借助助行设备,如平行杠、手杖等,以增加行走的稳定性。

5. 姿势调整:在侧身行走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

始终保持身体的挺直和平衡,避免发生身体的倾斜或摇晃。

同时,还要确保行走时脚步的均匀和稳定。

注意事项在进行偏瘫侧身走路锻炼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安全性:在进行侧身走路训练时,要确保周围的环境安全。

选择宽敞平坦的地面进行训练,避免出现绊倒或摔倒的危险。

2. 小步慢走:对于初学者或运动能力较差的患者,可以采用小步慢走的方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平衡和姿势,并减少不稳定因素。

3. 长时间训练:侧身走路是一种需要长时间持续训练的锻炼方法。

偏瘫最好的恢复方法走路

偏瘫最好的恢复方法走路

偏瘫最好的恢复方法走路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行走时常常会遇到困难,因此恢复走路能力对于偏瘫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最好的恢复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进行物理治疗是恢复走路能力的关键。

物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进行各种功能性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从而逐渐恢复走路的能力。

其次,使用辅助器具也是恢复走路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使用助行器、拐杖或者轮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行走训练。

这些辅助器具可以提供支撑和稳定,减少摔倒的风险,让患者更加安全地进行走路训练。

另外,进行步态训练也是恢复走路能力的重要环节。

步态训练是指通过模仿正常步态的方式,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行走方式。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步态异常,提高步态的协调性,从而更加流畅地进行走路。

此外,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训练也是恢复走路能力的重要途径。

比如,患者可以通过练习上下楼梯、踩踏步、走直线、转弯等方式,逐渐提高自己的行走能力。

这些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中的行走环境,提高自理能力。

最后,家庭支持和鼓励也是恢复走路能力的重要因素。

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可以给予患者更多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康复训练,从而更快地恢复走路能力。

总之,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恢复走路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只要坚持不懈,采取正确的方法,相信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希望以上介绍的恢复方法能够对偏瘫患者有所帮助,让他们早日重拾自由的行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瘫(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简易训练方法
本人研究生期间两年在导师的指导下帮助一位中风患者进行行走能力的训练,该患者目前从刚来时需要做轮椅在家人陪伴家到达训练室到现在已经恢复独立行走能力,并且回到工作岗位。

中风后大多数患者选择在康复中心进行恢复训练一段时间然后回家,但是在康复中心恢复价格昂贵,在回家之后如果不继续进行训练,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日渐减退,下面是设计的一些简易动作,患者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在家进行训练。

脑卒中可发生在大脑、小脑或脑干的左侧或右侧.可在脑实质内或脑实质外而引起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及心理障碍。

根据脑血管损害的性质不同常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某支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相应部位脑组织坏死。

患者以头痛、呕吐、偏瘫、意识障碍等为主要表现。

常见于老年人以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患者,多在情绪激动、疲劳或体力活动时突发。

偏瘫治疗主要的方法有:促通技术、生物反馈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物理疗法等,任务导向性训练方法是基于新的运动控制理论上的,是临床重新训练治疗方法中较新的方法之一。

这种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是以运动控制、运动学习以及康复科学领域出现的内容为基础的。

临床实践是动态的,是根据出现的证据变化着的。

运动控制是调节或者管理动作所必需机制的能力。

目前典型的偏瘫步态常表现为摆动期足下垂、内翻、髋关节外展外旋之划圈步态。

脑卒中足下垂主要是由于小腿三头肌持续痉挛得
不到牵伸而导致跟腱挛缩,此外,由于患者长期制动,小腿前肌群 (胫前肌 )及外侧肌群 (腓骨长短肌 )激活不足,出现废用性肌萎缩,也可导致足背伸困难。

另外患侧屈髋、屈膝不充分是划圈步产生的主要原因,足底压力传感器能采集到患者患侧足趾在传感器上拖行的压力信号。

小腿三头肌和胫后肌的过度活动可引起足内翻,跖屈肌痉挛和足内翻在首次着地时妨碍了足跟着地从而影响了步态的稳定性,痉挛的跖屈肌也限制了膝关节的伸展,摆动相末期可造成不充分的足趾离地。

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上的表现为垂直压力曲线没有“双峰”特征,足的接触点和压力中心轨迹从足前掌的外缘开始]。

膝关节的屈曲还受到股四头肌、腘绳肌、屈髋肌的影响,股四头肌痉挛可导致在迈步时膝关节过度屈曲,继之股四头肌被拉长,从而引发牵张反射,限制膝关节屈曲,导致膝过伸。

在迈步末期,腘绳肌过度活动阻止膝的完全伸展,而导致在首次着地时膝屈曲,过多的膝屈曲贯穿于整个站立相,需要增加股四头肌的力量阻止因过多的屈曲而导致的突然倒地。

屈髋肌无力导致髋屈曲不够,主要影响摆动相。

在迈步开始时髋关节屈曲的运动帮助身体向前。

在迈步时髋屈曲不足,髋关节不能产生足够的动力引起膝关节屈曲,可导致膝关节屈曲不够,因此,足趾离地受限。

足下垂拖步及足内翻在步行过程中极易造成绊倒,同时由于承受压力角度的改变,对踝关节、膝关节也造成了异常的磨损,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危险。

总得来说常见脑卒中偏瘫患者存在问题的肌肉是:小腿三头肌痉挛、胫前肌无力、股四头肌无力、腘绳肌痉挛、髂腰肌无力。

缓解小
腿三头肌痉挛导致的足下垂是当前偏瘫康复解决的重点,也是难点,本研究的重点也是缓解小腿三头肌的痉挛提高踝关节的背屈能力。

首先我们要知道成功运动的三个必要条件:1.姿势控制:在运动中建立与保持一个合适的姿势符合移动身体时动态稳定性的要求。

2.行进:被确定是通过一种基础行走模式,这种模式可产生协调腿和躯干肌肉节律性活动的模式,以使身体朝着要求的方向运动。

3.适应:为了达到个人的目标和环境的要求而调适步态的能力。

以下是康复的一些动作,由于偏瘫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的影响不同,所以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不同,任务导向性训练的特点也表明每个内容是为每个参与者定制的,包括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而且任务导向性的临床实践是动态的,所以本研究训练的内容是变化,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修改的。

在许梿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每个动作练习2-3曲,每次练习1-1.5H,每周3-4次,每次练习进行记录,长久坚持,把这个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患者在进行有一段时间后觉得可以走了,中途放弃,长久不练习的话,患者现有的功能会退化。

(康复训练需要在家人的帮助下进行,有人进行监督指导,文中相关动作、图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不要用于学术研究。


附表1 训练内容
务称间

曲/

次)
损伤水平踝


缓解小
腿三头
肌的痉

患者仰卧位,治疗
师以只手握住患侧
的足跟,使患者的
足底放于治疗师的
小臂上,通过小臂
向患者小腿靠近,
拉伸小腿后侧肌群
2本









助,





自腘




缓解腘
绳肌的
痉挛程

患者仰卧在床上,
缓慢抬起患侧腿
(伸直),治疗师一
手放于患侧足跟
下,让患者的足底
对着治疗师的小
臂,另一只手按朱
患者的膝盖,防止
弯曲,调整患者腿
的高度,利用小臂
1
使患者足背屈。

主练习,且动作的设计由易到难,在训练过程中加
上语
足背屈
锻炼胫前肌、小腿三头肌,提高患者踝关节的屈曲能力
练习初期患者选择坐立位,辅助下患侧足进行背屈,逐渐过渡到患者自主完成改动作,后期选择站立位练习此动作,要求患者躯干保持直立,足背屈时足跟不离地。

2-3
起踵提膝
锻炼臀大肌、臀中肌、髂腰肌,提高屈髋、伸膝、伸踝的能力
患者手扶横杆,双足前掌放于一本书上,起始位足背屈使足跟着地,然后起踵,躯干保持直立,练习后期在起踵位时让患者健侧下肢进行屈髋。

2 踩夹子
锻炼胫前肌、小腿三头肌,提高练习初期选择坐立位,夹子放于患侧足前侧,患侧足放于夹子上,患者进
2-3
患者踝关节的屈曲能力行跖屈将夹子踩
平,站立位同样进
行此动作。

要求患
者躯干保持直立,
不准前倾


示,









力。

滑轮锻炼臀
大肌、臀
中肌以
及髂腰
肌,提高
屈髋、伸
膝、伸踝
的能力
练习初期患者选择
坐立位,辅助下患
侧足进行背屈,后
期选择站立位练习
此动作,要求患者
躯干保持直立,足
背屈时足跟不离地
1
策略水平下



锻炼腘
绳肌
患者站立位靠墙,
患侧屈膝,健侧前
伸(侧伸),保持身
体不离开墙面
1训







示后


拉伸股
四头肌。

锻炼腘
绳肌、小
腿三头
面向床站立位,双
腿膝盖靠床,左右
腿交替进行后踢小

2
肌 患者的
姿势控制
马步
拉伸臀大肌、股直肌、腹直肌、阔筋膜张肌。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插腰,屈
膝半蹲。

2-3
星形伸展平衡
下肢肌肉力量的练习, 开始测试时,运动员一支脚站在星形的中间(如图)。


一条腿尽可能向不同的方向触地。

在每一次向不同的方向触地后,收腿。

2
仰卧抬腿
锻炼股直肌、腹直肌、阔筋膜张肌。

仰卧,两手分开,缓缓抬腿直到大腿与地面呈90度。

1
下肢PNF 提高躯
干的控
制能力
以及下
肢的肌
肉力量
患者站在高于地板
的稳定平面上,双
手抓住扶杆,患侧
腿单脚站立,健侧
腿外展,治疗师站
在健侧旁,给予健
侧腿力量,让健侧
腿随着力量的大小
改变用力方向
2-3
改善步态适应性踏



锻炼踏
步的节
奏,及姿
势的稳
定性
要求身体直立,左
右腿依次踏步,双
手协调摆臂练习
2






髋、伸膝
肌群及
跖屈肌

患者站立位,下台
阶时,患侧足后伸,
足尖先着地,然后
过度到脚全掌着
地。

要求在患侧足
后伸时,保持躯干
直立,同时伸髋、
伸膝、背屈。

1
上下台阶锻炼髂
腰肌、臀
大肌、臀
中肌,屈
髋、屈膝
肌群
患者站立位,躯干
保持直立,上台阶
(废旧书本做成)
时患侧足先放于台
阶上,下台阶时健
侧足先下。

要求上
下台阶时躯干不前
倾。

1
行走的整体模式练习锻炼患
者整体
行走模
式的协
调性。

患者在治疗师的要
求下,保持身体平
稳,节奏、步速稳
定,尽量走直线
2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