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论文
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

生活中的博弈论这学期我在人文课的选择上, 我选了“生活中的博弈论”这门课。
本来以为会很枯燥乏味, 现在课要结束了, 回想起来觉得还是挺有趣的。
其中含有很浓的智慧气息, 趣味横生。
下面就是我关于这门课的小论文。
我们首先就会问, 什么是博弈论?其实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生活中每个人, 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 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 人人争赢, 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
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出棋”着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 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
事实上, 博弈论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
数学家们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 通过建立完备的逻辑框架、体系研究其规律及变化。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以最简单的二人对弈为例, 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 若假设双方都精确地记得自己和对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的棋手, 甲出子的时候, 为了赢棋, 得仔细考虑乙的想法, 而乙出子时也得考虑甲的想法, 所以甲还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 乙当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博弈论怎样着手分析解决问题, 怎样对作为现实归纳的抽象数学问题求出最优解、从而为在理论上指导实践提供可能性呢?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 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 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 依靠所掌握的信息, 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 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博弈论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完善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不管是在结构分析还是决策预测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对于理性人来说懂得如何博弈就显得越发重要。
下面我说一下我个人的想法。
有关博弈论的作文

有关博弈论的作文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博弈游戏的参与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策略的较量,这就是博弈论在生活中的体现。
咱先来说说那个最常见的例子——买东西砍价。
这可就是一场典型的博弈。
买家想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卖家呢,想赚最多的钱还不失去顾客。
我有一次去逛小市场,看到一个特别好看的小摆件。
那摊主开价五十块,我心里想:“这玩意儿哪值五十啊。
”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博弈之旅。
我跟摊主说:“老板,二十块行不?”老板立马皱着眉头说:“小本生意,成本都不止这个价呢,四十五吧。
”你看,他这就是在试探我的底线,我也不能示弱啊,我就装作很懂行的样子说:“老板,你看这东西也不是啥大品牌,二十块真的不少了,最多再给你加两块,二十二。
”老板又开始跟我念叨他的进货渠道怎么怎么难,质量怎么怎么好,说三十块不能再低了。
这时候我就有点犹豫了,我是继续坚持还是稍微抬点价呢?这就像是在博弈中的决策时刻。
我想了想,决定再坚持一下,就说:“老板,我是真的很喜欢这个东西,但是我钱也不多,二十五块,行就行,不行我就只能去别家看看了。
”老板看我要走,赶紧叫住我说:“行吧行吧,就当给你带一个。
”这一场砍价的博弈,我赢了,用比较低的价格买到了我想要的东西。
还有交通状况也是一种博弈。
在路上开车的时候,每个司机都在博弈。
比如说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大家都想先通过。
有的司机可能就会比较莽撞,直接往前冲,他觉得别人会让他。
而有的司机就会比较谨慎,会选择让一让。
要是两个都莽撞的司机碰到一起,那可就麻烦了,说不定就会发生碰撞。
但如果大家都遵循一定的规则,或者都稍微礼让一下,就像在博弈中达成了一种默契,那交通就会顺畅很多。
再说说和朋友相处。
有时候和朋友商量去哪里吃饭也是一场博弈。
我想吃火锅,朋友想吃烧烤。
我就会说:“火锅多好啊,热辣辣的,冬天吃特别暖和。
”朋友就会反驳:“烧烤才香呢,各种肉串,还能喝啤酒。
”这时候我们就开始互相说服对方,就像在博弈中制定策略。
博弈论论文

博弈论论文引言博弈论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决策制定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冲突。
它的应用领域包括经济学、管理科学、政治学等。
在本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博弈论的基本概念,讨论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博弈模型,并分析几种常见的博弈解决概念。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博弈博弈是指一组参与者在给定的规则下进行决策,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或效益。
参与者之间的决策互相影响,并且他们的决策往往是非合作的。
策略策略是指参与者选择的行动方案。
他们根据自己对其他参与者行为的预期和自身的目标选择策略。
支配策略对于一个参与者而言,支配策略是指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何种策略,该参与者的一个策略总是获得更高的收益。
在博弈论中,支配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纯策略和混合策略纯策略是指参与者选择一个明确的行动方案,而混合策略是指参与者以一定的概率分布来选择行动方案。
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基本的博弈模型假设参与者对其他参与者的策略和效用函数有完全的信息。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博弈情况下,参与者并不完全了解其他参与者的信息。
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引入了信息不对称的概念。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在博弈中,一个参与者对其他参与者的信息有限或不完全。
这会导致参与者的决策受到信息的限制,进而影响博弈的结果。
基本模型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可以通过一个双人博弈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两个参与者A和B,他们面临的博弈情境是投资决策。
参与者A可以选择投资或者不投资,参与者B也可以选择投资或者不投资。
他们各自的收益函数与投资与否有关,但是参与者B的收益函数对于参与者A是不可见的。
不完全信息博弈的解不完全信息博弈的解决方法包括纳什均衡和贝叶斯博弈。
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最重要的解概念之一。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纳什均衡指的是一组策略,使得任何一个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选择策略的情况下都没有改变自己的策略的动机。
贝叶斯博弈贝叶斯博弈是指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参与者对其他参与者的信息有先验的概率分布,并且随着游戏的进行不断修正对其他参与者信息的估计。
【精品】博弈论论文

【精品】博弈论论文博弈论是学习个体在一种互相利用、竞争或协作形式的游戏中的非均衡状况的一门分支学科。
与其他研究领域一样,博弈论研究者在研究途中也会偶然遇到问题,需要寻求解决方案。
本文通过分析博弈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来探究博弈论的本质,并探究其在实践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博弈论的基本内容。
博弈论是学习个体在分布式游戏环境中的支配力和最佳策略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帮助理解个体在不同状态和条件下会如何作出策略意义上的决策。
此外,通过探究个体之间的博弈关系,研究者也可以探究解决复杂博弈问题时应遵循的原则,从而达到提升博弈效率的目的。
博弈论尝试利用数学和统计模型对不确定的游戏有效的进行定义和分析,困难的在于揭示每个参与游戏的个体如何控制游戏的发展,也反映了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具体分析时,容易碰到当参与者去做决定时,有几种可能存在的多种交互策略,为此,研究者多是采用概率分论的方法去分析。
此方法与经济学的“期望理论”类似,可以找到每一个个体于游戏中可以获得的利益期望,并计算出参与者应当采取的策略,以达到最优利用结果。
博弈论最主要的任务是寻找系统最终状态的最优解,其中包括求解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可能存在的获利竞争等问题。
此外,博弈论也为团队管理及谈判等有关决策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充分发掘了各方利益的差异,同时考虑不同的权衡条件,并把它们结合起来综合应用,有助于更加有效的决策。
综上所述,博弈论在研究决策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各方当前游戏状态,以及发展过程中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便最终得到最满意的结果,在决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学选修课《博弈论》论文

《博弈论》学生结课论文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时间:XX大学XX学院用博弈分析生活摘要:在生活中,博弈无处不在。
无论是日常游戏,还是体育竞技,亦或是厂商之间的价格战,国家的贸易战,军备竞赛等,都应用到了博弈论的思想。
例如京东与当当之间的图书价格战,中美贸易战,大学生活中的占座问题,学校是否补课问题,企业的效率工资制度等。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典型模型,它反映了个人最佳选择并非是集体的最佳选择这一现象。
关键词:囚徒困境,纳什均衡,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非零和博弈,生活应用。
一,理论基础现代博弈论发源于西方的17世纪,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到1944年,冯.诺依曼与摩根斯坦共著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的发表标志着现代博弈论的诞生。
其实在我国古代,“博弈”这个词就早早出现了,比如《史记》中记载的“田忌赛马”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博弈问题。
现代博弈论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经济活动中的经营决策,市场竞争以及政治军事活动中的谈判,联合等。
博弈论所研究的博弈本质上就是(个人,小组,或其他组织的)决策行为,通过最优策略来达到博弈方的得益最优。
其实博弈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经济活动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通过对博弈论的学习,我们能够将博弈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最优策略。
下面我将从囚徒困境出发对生活中的博弈作出分析。
二,囚徒困境模型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典型模型,它反映了个人最佳选择并非是集体的最佳选择这一问题。
囚徒困境源自梅里尔•弗勒德和梅尔文•德雷希尔拟定出的相关困境理论,由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阐述。
囚徒困境的原模型是警察抓住两名合伙犯罪的罪犯,为防止串供而将其分开审问,如果囚徒1和2都选择坦白,那么二者都将获刑5年,如果都不坦白,那么将获刑一年,如果囚徒1坦白,而囚徒2不坦白,那么囚徒1被立即释放,囚徒2获刑8年,如果囚徒1不坦白,囚徒2坦白,那么囚徒1获刑8年,囚徒2立即释放。
博弈论论文

浅谈博弈论——机电1204 卢志玲博弈论,有时也称为对策论,或者赛局理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游戏或者博弈)间的相互作用。
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表面上不同的相互作用可能表现出相似的激励结构,所以他们是同一个游戏的特例。
其中一个有名有趣的应用例子是囚徒困境。
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称为博弈行为。
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
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
博弈论就是研究博弈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的行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的行为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目前经济学家们现在所谈的博弈论一般是指非合作博弈,由于合作博弈论比非合作博弈论复杂,在理论上的成熟度远远不如非合作博弈论。
非合作博弈又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与上述四种博弈相对应的均衡概念为: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博弈论还有很多分类,比如:以博弈进行的次数或者持续长短可以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以表现形式也可以分为一般型(战略型)或者展开型,等等。
结合所学知识,本论文中我将用博弈论分析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关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的博弈分析。
基于 SCP 范式,分析了目前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同时运用博弈论对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行为进行探讨和分析。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获得经营移动通信服务业务的只有两家运营商,即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
博弈论 论文

09122003 行政管理陆居冠我眼中的博弈论经过一个学期对博弈论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博弈论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并且能运用其简单的去分析一些事情。
我觉得这是我学习博弈论所获得的最大收获。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对博弈论的看法如下:1、它是一种分析的工具。
博弈论原是数学运筹中的一个支系,运用了种种的数学工具,来研究多重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运用看待周围的事物才能使我们能还原事情的原貌,掌握事物的本质。
与其他许多种分析方法一样,如经济学分析法,数学建模法等,博弈论也是通过一个角度来分析事物内涵的工具。
2、纯理性的假设。
博弈论理论成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纯理性的假设。
在各种博弈模型中,各方参与者都是本着理性的角度去参与博弈,都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
失去了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博弈论就不一定能成立了。
3、时代的产物。
1944年约翰.纽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出版,这标志着现在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经济学思想史上与“边际分析”和“凯恩斯革命”并列的重大“革命”,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论和思维。
1994年,美国著名的数学天才约翰.纳什,由于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获得了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辩证地看待。
博弈论中的各种模型和理论都是西方学者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关系中总结提出的,从其经济人的理性假设就可以看出博弈论其实把人都看作是自私,利己,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
虽然人性有时候确实是有这方面的特征,但是把人全面归结于经济人的假设必定是存在着巨大的漏洞。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经济人的假设也越来越现实,但是我们社会主义所坚持的集体主义思想仍是优秀的思想结晶。
我们在学习博弈论的同时应当批判性的学习和辩证的看待它。
博弈的基本要素(1)至少有两名参与者。
在博弈中存在一个必需的条件即不是一个人在一个毫无干扰的环境中做决策。
博弈论3000字论文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博弈论》结课论文论文题目:博弈论与管理学任课教师:学院班级:学号:姓名:博弈论与管理学摘要现代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激发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其中自然包含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博弈。
本文从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管理学基本理论,对博弈对管理学的作用做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博弈;管理;均衡;经济一、博弈论简介(一)博弈的起源和发展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著作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
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近代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梅洛(Zermelo),波莱尔(Borel)及冯•诺依曼(von Neumann)。
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
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1950~1951年,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
此外,莱因哈德•泽尔腾、约翰•海萨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
(二)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数占座中的囚徒困境
郑翔
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一、高数占座中的囚徒困境的背景
在上高中时,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比较高,为了能够很好的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更好的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大家都喜欢往前面的位置坐。
为此,有时候同学之间还会发生过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老师为了解决座位公平这事也是想出了很多方法。
每当遇到有同学因为座位而闹不和的时候,老师就会用同学们对大学的憧憬来劝慰大家。
老师就介绍说,在大学里,同学们都喜欢坐后面,而只有去的晚的没得选择只有坐前面。
同时还会介绍一些习惯了坐后面而突然某天被迫坐到前面而发现新奇见闻。
以此来缓和矛盾,调节气氛。
到了大学,发现好多课程真的是这样。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高数这门课就是一个十足的例外,至少在我们学校是这样。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大学生的课程除了少数几门课程外都是几个班在一个课堂上一起上,高数这门课程也是这样;由于教室的座位和课程的学生人数是基本吻合的;所以,必然有人得坐后面。
但是这门课程又特别重要而且也很难,再加上老师上课都习惯用PPT,坐后面的学生由于视力普遍不好而难以看清、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
所以,提前占座的竞争在这门课程上显得格外激烈。
二、基本模型说明
在这里,将高数占座的竞争看作是一个人同该课堂其他所有人是博弈;而且,每一个人都在无形中参与到占座的博弈当中去,都希望自己能够占到有利的座位,目的是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即更够很好的听清楚、听明白,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这里说的“占座”特指占据教室里角度和距离比较有利的位置;而且是仅从自身利益出发的选择活动。
这里说的“不占座”特指不积极占座,有想要获得有利座位的意图,希望整个课堂能够和谐妥善的处理座位问题,寻求一种良性循环;但是,在现有状况之下,短期内不能及时协调到位,而一味的不占座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因此,为求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会参与到占座的竞争当中去。
为了能够占到教室中比较好的座位,往往需要提前去占座;而且,根据已有的经验,提前的时间越来越长。
特别是在早上的课,需要很早就起来,每次仅仅是为了占座就得花费将
近两个小时的晨读时间。
同时,这样的占座还会导致同学们采取一些不文明的方式(比如贴纸条、贴上所谓的“听课证”等)以示永久占座,影响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从而影响每个人的总得益。
三、基本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将自己看作是博弈方1,其他人看作是博弈方2。
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得益。
第一,如果双方都去占座,则因占到有利地位而获得的得益记为85,但必须放弃部分晨读时间,并且还会因此而影响同学之间的感情,这一部分的得益记为—10;第二,如果有一方去占座而另一方不去,则去的一方应占到有利位置而获得85的得益,没去的一方获得70的得益;
博弈方1
博占座不占座
弈占座
方
2 不占座
第三,如果双方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来协调座位的问题,双方相互帮助,携手共进,获得的得益记为80。
每个博弈方有两种选择:一是积极参与占座,二是坚信自己能够学好高数,不参与占座。
博弈双方的得益矩阵如图一所示。
四、得益矩阵分析
对于本博弈中的两个博弈方来说,各自都有两种可选择的策略,所以本博弈中共有四种可能的结果。
在这些结果中,博弈方1和博弈方2可能取得的最好得益是85,最坏的得益是65.在这个博弈中两博弈方各自的得益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策略,而且也取决于对方的策略选择,只有双方的策略都既定了之后才能准确知道最终的结果。
因此,每个博弈方在选择自己的策略时,即使无法知道另一方的实际选择,不知道对方究竟会选择“占座”还是“不占座”,也不能忽视另一方的选择对自己得益的影响,必须在考虑到另一方有两种可能的选择,而且不同的选择对自己利益影响不同的情况下,再作出自己的最佳的策略选择。
例如对博弈方1来说,博弈方2有“占座”和“不占座”两种可能的选择,假设博弈方2选择的是“不占座”,则对于博弈方1来说,“不占座”得益为80,“占座”的得益为85。
因而,按照个体理性原则,博弈方1应该选择“占座”。
同理,博弈方2的选择同样应该是“占座”。
因为在占座博弈的“囚徒困境”中,只考虑自身因素而想获得最大得益的选择是“占座”。
因此,两者都会选择“占座”,因而获得的得益是(75,75)。
但是,在本博弈中,无论是对博弈双方总体来说或者是对博弈两方各自来说,最终的策略组合(占座、占座)的得益(75、75)都不是最佳的结果,很显然,双方都选择策略组合(不占座、不占座)获得的得益(85、85)是最佳的结果。
但是,在缺乏一定的协调机制和制约机制的条件下,博弈双方都追求自身得益的最大化,都怕因引入相应协调机制影响自己的而得益而继续参与占座,最后只能面对对双方都不理想的结果。
类似于本博弈的“囚徒困境”揭示的是个体理性和团体理性之间的难以调和矛盾,即是从个体利益出发的策略选择往往不能实现整体的最大化利益,同时也揭示了个体理性本身的存在的内在矛盾,即是从个体利益出发发的策略选择最终也不一
定能真正实现自身的最大化利益,甚至会得到相当不好的结果,最终与自己开始的预期大相径庭。
五、案例改进
本博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很有必要寻求一种制约机制来实现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即使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朝着(不占座、不占座)的方向靠近。
真正让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达到最大的期望值,使每一位力求上进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智慧发挥到最大。
本博弈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实行小班教学。
聘任更多的老师,改进教室设计以使之适合小班教学。
不要再以每门课程一百多、两百多的规模实行讲座式的教学。
这种讲座式的教学一是会导致学生之间相互的竞争占座,总会有人需要做到后面的座位,然而,做到后面虽然有音箱,可以听到老师的声音;但是,学习的效果是回大打折扣的;同时,这样的占座竞争很难调和,必然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和谐,不利于和谐校园关系的建立。
二是会减弱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使学生对大学缺乏一种神圣感和敬畏感,也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新世纪大学之才。
(二)针对本博弈,在同一个课程的几个班可以通过有效地协商,采取“固定座位、定期轮换”的方法来安排整个课堂的座位。
以使每个同学都能够公平的坐到较好的位置,也使每个同学都能均匀安排到不利的位置。
不管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能够在相应的情况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都可以而且应该被采用。
(三)有效利用已有资源。
要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效能,合理的、优化的利用好已经占有的资源。
这也是实现本博弈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博弈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既然还有已经拥有的资源,就应当充分地利用起来,发挥各种优势,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真正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