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旅游文化区别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摘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旅游体验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口味、宗教信仰、礼仪、美食以及对景点的欣赏方式上。

这些差异丰富了旅游体验,让游客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跨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互动。

尽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障碍,但正是这种文化差异为旅游文化带来了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我们要珍视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让旅游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

【关键词】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旅游文化、口味、宗教信仰、礼仪、美食、景点、欣赏方式、跨文化交流、独特魅力。

1. 引言1.1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概述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两种不同而又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体系。

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艺术表现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观念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传统美德。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比较突出,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

二、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儒家、道家、佛教等多种思想影响,相对宽容包容。

而西方文化主要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信仰上帝,弥撒礼拜等传统宗教活动常见。

三、礼仪习俗不同。

在中国,礼仪非常重要,尊重长辈、尊重传统、尊重规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而在西方国家,礼貌和规矩也很重要,但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尊重。

四、美食文化差异。

中国菜以口味鲜明、烹饪方法多样著称,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味道的独特。

而西方菜则更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和烹饪的精致。

五、观光方式不同。

中国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个人情感和情绪对景点的欣赏有重要作用。

而西方文化更注重对景点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及景点本身的美学价值。

1.2 旅游文化的重要性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化形式,它不仅是促进国际友谊与交流的桥梁,也是展示各国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第2 6卷第 6期
21 年 l 00 2月










( 科 版) 社
V 12 . o . 6 No 6
De . 0 0 e2 l
J u n lo ah Ch n n t u e o ae o s r a c n d o l cre P we ( o i lS in e o r a fNo i aI si t fW tr C n e v n y a d Hy r e e ti o r S c a ce c t
西 方 文 化 的 发 源 地 , 位 于 地 中海 北 岸 的古 希 是
腊 , 以古 希腊 的地 理环 境在 一定 程 度上 也 造就 了 所 后来 的西方 文化 。古 希腊 是 一个 半 岛 , 的 陆地 部 它
分 由一系列 小 山脉 组 成 , 这些 山 脉属 于 巴尔 干 中部
主脉 的支脉 , 并将希 腊切割成 独立 的部分 , 巴尔 干 而
理环 境 , 面是寒 冷 的西 伯利 亚荒 原 , 面、 面 是 北 东 南 浩瀚 的大海 , 西边是 阿尔泰 山及沙漠戈 壁 , 西南处 是 喜马 拉雅 山。沧海茫 洋与高 山大漠形成 包 围华夏 的
希腊文 明 。在这 三大 文 明 中, 西方 文 明和 中 国文 明
所 表 现 出 的 文 化 是 最 有 特 色 的 , 度 文 化 居 中 。 中 印
摘 要 : 由于 中 国与 西 方 的地 理 环境 等各 方 面 的差 异 , 成 了 中 西 文 化 的 差 异 , 中西 文化 的 差 异 又 影 响 着 旅 游 造 而 文 化 。 着重 讨论 中西 文 化 的差 异 对 于旅 游 文 化 的影 响 以及 对 我 国旅 游行 业 的 启 示 。 关 键 词 : 中西 文化 ; 游 文化 ; 理环 境 旅 地 中图 分 类号 : G 2 14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 4 4 ( 0 0 O ~ o 8 — 0 0 8 44 2 1 )6 0 8 2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深刻影响了旅游文化。

本文将以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价值观、行为习惯和文化传承为切入点,分析其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一、价值观的差异1.时间观念中西方的时间观念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崇尚高效和快速,注重做事的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充分利用。

而中国人则强调节奏缓慢,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不会因为时间的紧迫而感到紧张和不安。

这种不同的时间观念会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行程和行为,西方游客们通常会安排一些严谨的计划和行程,在旅游地点早早地聚集并等候入场,而中国游客则更加偏爱拖延时间,他们常常会选择在景点周围逡巡,发现有觅得好去处再去购票。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西方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也有很大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利己主义是支配价值观的主要力量,个人的利益是最重要的,而中国旅游者则注重集体的利益,追求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

这种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旅游行为,比如,中国游客会更注重团队协作和相互照顾,而很多西方游客则更倾向于独立行动,尤其是自由行的年轻人群。

3.礼仪文化中西方文化的礼仪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对礼仪的认可和遵守是互不相同的。

在中国,尊重长辈、友善待人以及具有严谨传统的礼仪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习惯则难以在西方文化中找到。

在旅游场所,旅游者的言行举止也透露出这种文化差异,在西方游客中,自动而友好的礼仪是更加流行的,而中国游客则倾向于有些拘谨的表达和尊敬。

二、行为习惯的差异1.消费方式中西方消费方式有很大不同。

西方文化中强调开支和节约,注重自助自给,而中国游客则更倾向于在旅游中展示自己的实力和优越感。

因此,与其他国家的游客相比,中国游客在购物时倾向于消费较高档次的商品,这要求游客对商品的品质和保值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旅游行为中国游客也与其他国家游客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更喜欢团结互敬,并更加关注一个团队的概念,相较于单独一人而言,中国游客更愿意选择跟团游。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旅游差异的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旅游差异的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旅游差异的表现(第十课时)(一)在旅游观上在欧洲国家,人们一旦手上有了足够的钱,就会毫不犹豫地出门旅游或度假。

不少人认为,旅行与度假才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至于工作,那只不过就是度假的准备阶段。

在中国,由于经济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一般认为旅游消费不就是日常生活中一项必要支出,而就是生活之外的一项奢侈的享受,而长期享受不工作人们会有很强的罪恶感。

欧洲人渴望不同的自我,公事私事分得清清楚楚,度假就度假,跟工作完全没有关系。

中国人旅游就是工作的延伸,外出手机一定带着,与单位随时保持联系,有的还带着笔记本,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上网了解一下国内外最新动态。

中国游客的一个特点,就就是安排的景点越多越好。

去的景点越多越就是觉得您这个导游好,来不及瞧没关系,只要到那里拍上一张照片就心满意足了,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旅游观导致人们认为每年都去同样的地方旅游就是件很傻的事;而欧洲游客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收获,她们甚至会选择每年去同一个小镇,住同一家旅店,租海滩上同样的椅子。

由此可见,西方游客的重游率比中国游客要高。

(二)在旅游行为上西方人崇尚对外探索,喜欢探险旅游,性格外向,举止与生活方式上喜欢表现自我,所以她们喜欢自己决定行程与路线,讨厌别人的操作与安排,她们往往把旅行中的困难瞧作就是旅行的一部分,出游方式多就是自助游,团体包价游所占的比重较小。

而中国人提倡适度旅游,反对过于张扬与冒险,对于故土有一种执著的认同感,不易融入异乡社会,在穿着、举止、生活方式,甚至思想上都要符合“集体”的准则,出游方式就是以团体包价为主。

西方人与中国人的旅游差异,还体现在对标志性景点的态度。

去纽约不到自由女神像,去埃及不到金字塔,去荷兰不瞧大风车,对于中国人来说等于没到过那些地方,而西方人对此却并不瞧重。

大多数老外出门都要带一本厚厚的旅游介绍书籍。

相比之下,大多数中国人旅游喜欢蜻蜓点水,而且“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定点尿尿,举旗报到”。

中西方不同国际旅游体验比较研究

中西方不同国际旅游体验比较研究

中西方不同国际旅游体验比较研究国际旅游是人们认识不同文化、拓宽视野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西方文化差异悬殊,因此不同国际旅游体验也存在明显差异。

本文将从旅游观光目的地、旅游文化背景、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游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比较研究。

首先,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观光目的地的选择。

在西方国家,旅游者倾向于选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目的地,如欧洲的巴黎、罗马等;而中国的旅游者则更喜欢选择自然风光优美的目的地,如张家界、九寨沟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于旅游观光目的地不同的偏好。

其次,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文化背景的影响。

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因此在旅游过程中,西方国家的旅游者更加注重个人需求和体验,更愿意自由行、个性化定制旅游行程。

而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影响,使中国的旅游者更倾向于参加团队旅游活动,注重与家人或朋友的共同体验。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决定了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

第三,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服务质量的不同。

一方面,西方国家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注重服务细节和客户满意度。

高品质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使得西方国家成为全球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

而中国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服务态度和语言沟通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但是中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正在逐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越来越多的西方游客。

最后,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态度的不同。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也有差别。

西方人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他们更倾向于自由而放松的旅行方式,更喜欢在旅行中体验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而中国人更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认同感,他们更喜欢参加团队旅游活动,愿意跟随导游的安排参观景点。

这种态度的差异可能会对旅游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存在明显差异。

从旅游观光目的地的选择、旅游文化背景、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游态度等多个方面来看,中西方在国际旅游体验上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中西旅游文化审美差异浅析】

【中西旅游文化审美差异浅析】

中西旅游文化审美差异浅析——以平遥古城和布拉格为例班级:旅游1101姓名:***学号:********1、前言笛卡尔曾说:“同一件事情可以使这批人高兴的要跳舞,却使另一批人伤心的要流泪。

”由此可见,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和见解,因此,不同文化的人对同一旅游地也会有不同的审美体验。

城市作为人类发展的标志,见证了人类发展的不同过程。

平遥古城和布拉格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然而两者却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平遥古城和布拉格,对中西旅游文化的不同审美观念进行比较。

2、平遥古城2.1概述平遥古城,旧称“古陶”,位于山西中部平遥县,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的太原盆地西南,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平遥县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

平遥地处汾河东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与另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相毗邻。

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县境。

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粮食、棉花,特产牛肉、推光漆器等。

其中牛肉名声颇大,有“平遥牛肉太谷饼”的民歌歌词。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另一为丽江古城)。

2.2发展历史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

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国。

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

北魏改名为平遥县。

平遥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

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

浅析中西方旅游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旅游文化差异
这些 导致 西 方文 化的 源流 体现 出 了客观 性 、 外 向性的特 点 。 定 了 古希 腊和 中 国分 别 走 上 了不 同 的文 化
只 有 因地 制宜 , 因人 制 宜 , 才 能 制定 出更 好 的旅游 发展 策略 。 一 方面 我 国的旅 游行 业 和 管 理 部 门要 不 断 改 进旅 游 配套 政 策 以 适 应
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争鸣
文艺生活- Cu l t u r e a n d A r t 创意知识经济
浅析 中西 方 旅 游 文 化差 异
邓洁 武 汉东 湖学 院


中西文化的差异
较 少 体 现在 科 学 精神 上 。 在科学上, 中国 人 往将 精神 性和 物 质性截 然 分开 。 一 类是 人 工 玄想较多, 试 验较 少 。 而西 方 人什 么都 要 求 的公 园 、 庭 园、 娱 乐场 , 另一 类是 纯 自然 的森
( 一) 地 理原 因
中 国的 文 化 发 源 于 黄河 和 长 江 流 域 ,
人交 通 不 便 , 但 境 内 国土 幅 员辽 阔 , 再 加 上
你 拿 出试验 数 据来 , 即便 是社 会科 学也 不例 林公 园 、 动物 园 。 再如建 筑 、 宫殿 和一 些博 物
馆, 突 出的要 么是 纯精 神 审美性 的绘 画和 雕 二是 守 纪观 念 。 无 论是 中国还 是西 方 ,
阔, 着 眼 于 未来 , 富有 想 象 力 , 敢 于 冒险 进
的是 西 方 人 父子 、 夫妻 、 朋 友 间 如何 在 经 济 不 同 特 点 , 从 中我 们 可 以看 出旅 游 的导 向 ,
尚理 性及 自由思考 的 习惯 , 而且 他们 眼界 开 上斤斤 计较 。 取, 所 以 对外 部 世 界有 着浓 厚 的探 索 兴 趣 。

浅析中西方旅游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旅游文化的差异
o u r n l a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i c s (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Ma y . 2 0 1 3
含 蓄 内敛 、 群族意识强 、 喜 静 不 喜 动 等特 性 。 而西 方 文 化 的源 头 是 古 希 腊 文 化 。 古希 腊 文 明 发 源 于地
中海 。其 所处 的海 洋 环 境 培 养 了西 方 民族 原 始 的 冒险 外倾 的 民族 性格 。 从他们来看 , 人类 的力 量 虽 然 与海 洋 比较起 来 显得
因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客观的多样性需求极为强烈喜欢冒险希望借助旅游来实现自我因素以及主观因素生活阅历人生观世界观性格等的差价值尝试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更希望能按照自己的个性决异对于同一旅游景观中西方的旅游者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定购买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
2 0 1 3年 5月 第1 0卷 第 5期
湖 北经 济 学 院 学报 ( 人文 社 会科 学 版 )
三、 文 化 和旅 游 文 化
旅游 文 化 是 一种 全新 的 、 独 立 的文 化形 态 。 它 是 以一 般 文 化 的 内涵 价 值 为依 据 , 以旅 游 诸 要 素 为依 托 , 作 用 于旅 游 生 活 过 程 中的 一 种 特殊 文 化形 态 。是 人 类 在 旅 游 过程 中精 神 文 明 和物 质 文 明 的总 和 。
“ 培育 ” ( c u l i t v a i t o n ) ,或 称为 “ 耕耘” 、 “ 栽培 ” 。例 如 。农学
( A g r i c u l t u r e ) 、 养蜂学 ( A p i c u l t u r e ) 就是 由 C u l t u r e 一 词来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西方文化的概念《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人文与化成天下,即以人伦秩序教化世人,使之自觉按规范行动。

这种以文教化便是中国传统的对文化一词的基本含义。

在汉时,刘向在《说苑•指武篇》中称圣人之治天下,先文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由此可见,这里文化的文治教化之意十分明显。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人类创造文化,同时受到文化的孕育和滋养。

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彼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根本性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是差异巨大的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及民族存在和发展永恒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

某个民族在一定区域内居住、劳动和生活,同时也就创造了相应的文化。

一般说来,文化的差异最初都是来自于对自然世界认识的差异。

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发展的最初方向。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阐述社会历史发展时,认为世界上有三种地理环境,其中后两种分别是平原地区和海岸区域[2]。

在平原流域,居民依靠农业,被束缚于土地上,性情守旧、喜静、思想稳固,过着君主制的生活。

大海附近的居民却具有冒险精神、勇气和智慧,过着民主制的生活。

内陆外海的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国农业文明的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形态。

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自给自足,这种自然经济使得中国人形成尽物之性、顺物之情的价值取向。

在这种大陆文化中,中国人形成了典型的思想稳固、含蓄内敛、群族意识强、喜静不喜动等特性。

而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文化。

古希腊文明发源于地中海,其所处的海洋环境培养了西方民族原始的冒险外倾的民族性格。

从他们来看,人类的力量虽然与海洋比较起来显得微弱和渺小,但是人类可以依靠自身所具有的智慧及伟大的斗争精神征服大海,因而人类的气魄比海洋更伟大,这一切也都塑造了西方民族开放勇敢、热情豪放的性格[3]。

三、文化和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一种全新的、独立的文化形态。

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涵价值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旅游作为广泛的审美形式,是人类的基本社会文化活动之一,也
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发生于旅游活动过程中的诸多关系反映着文化的不同侧面。

无论是在旅游的物质基础方面,还是在旅游者的精神过程之中,都不可避免地有着文化的印迹[4]。

不仅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三方面包含着种种旅游文化,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生活。

旅游者不单纯是文化的旁观者,而且是不同文化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四、中西方旅游文化差异的表现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

正是由于这种地域性的存在,中西方旅游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

以下就从旅游动机、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审美及旅游消费观念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旅游动机基于西方个体主义文化背景和东方集体主义文化背景的差异,西方游客和中国游客在旅游动机上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独立性、逻辑性、差异性,崇拜个人主义,追求自由和自我实现的个体取向。

在旅游动机上有着改造和征服自然,以个人主义为中心,追求享乐的取向。

而中国人的旅游观多体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推崇伦理等级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的平衡稳定,这都对中国人的出游动机产生了阻碍作用。

高军等人关于国内外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研究结果显示国内游客
缓解压力、放松身体的动机明显大于外国游客。

国内游客丰富自己的智力,做个冒险家的动机明显小于外国游客。

国内游客去朋友没有去过的地方、与朋友谈论旅游经历的动机略小于外国游客[5]。

这个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族性格差异对旅游动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人们外出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旅游需求的影响。

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中西方游客在旅游需求心理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中国人在外出旅游的过程中对单一性的需求更为强烈。

而西方民族强烈的探索意识使得他们不惜冒险,在旅游需求心理上表现为更多地追求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旅游者在旅游生活中倾向于寻求平衡、和谐、相通、可预见性和没有冲突,所以中国人选择目的地时,倾向于去开发程度较高,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的旅游景点,他们不希望自己的旅途被不可预测的因素干扰。

西方的旅游者在旅游生活中倾向于寻求冲突、需求刺激,需求意料之外的收获,所以,一些尚未开发但是却有着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更容易吸引他们。

三旅游审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审美分为精神性体验和物质性体验。

据此旅游审美亦可分为精神性体验文化和物质性体验文化。

前者一般是指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因素;后者是指自然山水、园林、建筑、工艺等因素。

因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客观因素以及主观因素生活阅历、人生观、世界观、性格等的差异,对于同一旅游景观,中西方的旅游者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

总的来说,中国旅游文化中的审美总是将物质性体验和精神性体验结合起来,而西方则将两者分离开来。

在对旅游景观进行欣赏时,中国人会把美景跟文章、诗词联系起来一起品味。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审美价值观。

在旅游审美的过程中,中国人倾向于在自己情感世界里或在对外物的观看中使其有限的生命之流与无限的宇宙大化之流相互交融,进而得到充盈和升华[6]。

而西方人不同,他们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有着天人分离的价值观。

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理性思维,他们的观念是风景就是风景、建筑就是建筑、人就是人,三者是分离的。

因此,中国游客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重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而西方旅游者则是孤立地观察、思考、研究自然本身。

在中国欣赏旅游景观,尤其是人文景观,需要游览者具有综合文化修养,知晓琴棋书画,了解掌握历史、地理等相关知识,懂得词曲游记,才能真正游出水平和领悟各式各样的美。

而西方人不这样,他们讲究玩是玩、游是游、学是学、识是识,并不要求相互融合、渗透、共同在旅游中发挥作用。

四旅游消费观念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行为往往会受到所属文化的影响。

文化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来实现的[7]。

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社会,求同的取向及依赖性自我的概念深深植根于人们的价值体系中。

依赖性自我的概念和对社会联系的识别决定了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时,更多关注的是外部的社会性的需求而非内在自我的需要,他们着眼于通过拥有和消费某种旅游产品来使自己从属于某个特定等级的社会群体,并与属于其他群体的人相互区分开来,追求个人向经济社会等级靠拢,因此中国消费者对一些旅游产品的追捧更多的是为了面子、身份和阶层标志。

因此,在外出旅游消费的过程中,人们从众心理起很大作用。

而西方社会推崇的是个人主义,宣扬的是个性的张扬。

在他们的头脑中有着独立自我的概念。

这种独立自我的概念使得西方旅游者在消费时偏爱体验驱动型消费,他们追求更多的是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品味精致、享受欢乐、体验生活、完善自我。

五、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旅游业开发的启示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种种不同。

因此,在我国旅游业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设计应展现中国特色,适合西方口味对旅游文化来说,其它各种文化都是原材料,经过设计、加工、组织后,才能开发成新的旅游文化,形成专门的旅游产品供旅游者享用。

高军等人关于国外旅游者的出游动机的调查中显示了解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动机排名第一。

这表明,中国旅游产品在设计时,一定要吸取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体现中国多姿多彩的、独具魅力与特色的文化资源,以此吸引游客。

在展现中国特色旅游文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西方旅游者心理上的个性、多样、参与和自助的需求。

他们对生活中的多样性需求极为强烈,喜欢冒险,希望借助旅游来实现自我价值,尝试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更希望能按照自己的个性决定购买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

因此,对于旅游业来说,要针对西方旅游者的特点开发经营和宣传旅游产品,要不断开发新产品以吸引那些寻求新异刺激、喜欢冒险的旅游者。

二了解个性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旅游服务现代旅游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服务性。

从旅游文化的内容来看,强调和突出这种服务性尤为重要。

机场、车站、宾馆、市场等是直接为游客服务的。

旅游中介———旅游经营者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为旅游主体———旅游者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帮助旅游者达到旅游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