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上古)

合集下载

2-dagang

2-dagang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一、世界古代史课程说明(一)、课程英文名称:the Ancient History of world(二)、开课对象:政史专业一年级学生(三)、课程性质:世界古代史是历史学专业课程的基础课,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自人类起源至17世纪中叶以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世界古代史的后续课程:世界近现代史(四)、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史实,了解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过程,明确其发展的基本线索及特点,探索其发展的规律。

(五)、教学内容:世界各国文明的起源,世界古代时期各地区的历史概貌,世界从分散走向一体的历史进程,及世界古代时期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六)、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总学时数:108学时学分:4分学时数具体分配(七)、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八)、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原始社会教学要点:1、了解和掌握人类形成的主要发展阶段和原始公社制产生、发展和衰亡的一般历史过程和规律。

2、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及私有制、阶级的产生和国家起源的学说。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一、攀树的猿群二、正在形成中的人三、完全形成的人第二节氏族的发生和发展一、原始婚姻制和家庭形态二、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变第三节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一、金石并用与社会大分工二、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第四节原始文化一、科学知识的萌芽二、原始语言文字、艺术和原始宗教考核要求:(1)劳动在人类形成中的作用;(2)血缘家族和婚姻形态;(3)氏族的产生;(4)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变;(5)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6)原始宗教。

世界上古史教案

世界上古史教案

世界上古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世界上古史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上古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2. 掌握世界上古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世界上古史的定义和研究方法;2. 早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3. 古埃及文明;4. 古希腊文明;5. 古罗马文明;6. 古印度文明;7. 古中国文明。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世界上古史的兴趣;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世界上古史?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知识讲解:3. 介绍世界上古史的定义和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是如何研究和还原古代文明的;4. 分别介绍早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重点讲解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和古中国文明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影响。

小组合作研究: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其中一个古代文明;6.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研究的文明,制作一份简要的展示材料,包括该文明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特点等;7.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讨论和总结:8. 引导学生回顾各个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9.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古代文明会兴起和衰落?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评估:10. 设计一份简单的问答或小组讨论题目,考察学生对世界上古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11. 收集学生的展示材料和讨论记录,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拓展活动:1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资料,进一步了解世界上古史;13. 组织参观博物馆或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故事相关素材;2. 世界上古史的教科书或参考书籍;3. 小组研究的相关资料和展示材料;4. 问答或讨论题目的评估表格;5. 拓展活动所需的书籍或资料。

教学反思:1. 教师在引入活动中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 教师要确保对每个古代文明的讲解内容准确、简明扼要,避免过多的细节;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小组合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4. 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引导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世界上古史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word教案(5)

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word教案(5)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教案使用说明】上古亚非文明讲述古老四大文明古国出中国之外的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印度,知识要点有: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重点是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课时详解按照教材的内容,设置了三个学点,其中神奇的金字塔和汉莫拉比法典应该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讲解本课的内容时,要注意把四大文明古国联系在一起,找出他们共同的知识点,分析四大文明古国都处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迁移应用所选取的例题基本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选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概括整合里的知识概括突出文明古国的整体内容,与教材的体系稍做整改,便于按照国家去整合知识点。

精析精练通过对本课重点难点的讲解,把知识点进行了概括性归纳,系统性较强。

定时巩固检测围绕本课的三个知识点,设计了14个题目练习,选择题中1、4、6、7、9综合性及灵活性强,应当精讲。

11-14题为材料题,11、14考查种姓制度,12题考查金字塔知识,13题考查汉莫拉比法典,都应该精讲,以巩固本课的学习。

【案例一】课时详解【课堂导入】“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这是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说明了古代埃及和尼罗河息息相关。

除了埃及,你还知道哪几个文明古国?她们诞生的相同地理条件是什么?尼罗河四大文明古国分别形成于什么时间?她们各自的发展史是怎样的?为什么称她们为文明古国?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久远而又神秘的时代吧。

【课前自主学习】【预习学案】1、埃及地处非洲的北部,滔滔不尽的河流经全境,古代埃及建造作为法老的坟墓。

其中金字塔是最大的,塔下建有保存法老的宫殿式坟墓。

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标志。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阶级利益的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

世界古代史提纲.doc

世界古代史提纲.doc

世界古代史提纲远古时代[原始社会](距今2、300百万年——公元前4000年前)1、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人类进化过程是:古猿——猿人(如元谋人)——早期智人(如北京人)——晚期智人(如山顶洞人)。

晚期智人体质与现代人接近,在亚洲的代表有:中国的山顶洞人;在非洲的代表有: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在欧洲的代表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2、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3、现代人种按照体貌特征分为三大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4、现代人类形成后,最初的人类社会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是氏族。

最初的氏族是母系氏族(如中国的河姆渡氏族、半坡氏族),原始社会晚期过渡到父系氏族(如中国山东的大汶口文化)。

上古时期[奴隶制社会](公元前3500年——公元5世纪)一、总述: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奴隶国家的地区,也是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地区。

除古希腊的文明是海洋文明外,其他四大古文明均是大河文明。

二、、各大古文明知识点(一)古埃及1、地理位置: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2、产生国家的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3、文字:使用象形文字4、文明标志:金字塔。

(最大的金字塔为胡夫金字塔。

)5、建造金字塔的原因:作为法老的陵墓。

(二)古巴比伦1、地理位置: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2、建立时间:公元前19世纪3、文字:使用楔形文字4、文明标志:国王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8世纪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5、《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包括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涉及诉讼、财产、婚姻、债务、奴隶、赔偿等方面,其中著名谚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出自该法典。

6、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维护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7、《汉谟拉比法典》的世界地位(历史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川教初中历史九上《世界古代史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word教案 (10)

川教初中历史九上《世界古代史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word教案 (10)

第1课上古亚非文明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初步掌握阶级观点。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见教材P5导语)本课导语导入新课学习一、神奇的金字塔新课标第一网(一).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1.埃及的地理位置(挂图)2.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间前3100年首都:孟斐斯3.社会经济与阶级状况(讲解)农业、手工业(二)法老与金字塔阶级关系:法老:名称由来、职权 什么是金字塔?金字塔的地理位置与功能,金字塔简介: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金字塔之迷,古埃及鼎盛时期:国王图特摩斯三世、跨亚非(三)古埃及的衰亡:内外交困、前525年亡于波斯二、汉谟拉比法典(一)两河流域和古巴比伦王国1.地理位置(挂图)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统一(讲解)(二)汉谟拉比法典1.建立的目的(讲解)2.法典的内容(学生归纳)3.法典的实质(讨论)4.法典的地位(讲解)(三)古巴比伦的灭亡和两河流域的历史走向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地理位置奴奴隶、2.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统一阿育王统治时期最为强盛。

3..种姓制度:一种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第一课上古亚非文明一.古代埃及1.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法老与金字塔二.古巴比伦1.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2.《汉谟拉比法典》三.古代印度1.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统一2.种姓制度教学札记:第2课中古日本和阿拉伯国家知识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伊斯兰教创立者的名字,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和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兴起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汉文和日文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接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汉文和日文两种文字共性的归纳,学习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伊斯兰教产生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学习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世界古代史课程大纲

世界古代史课程大纲

世界古代史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世界古代史1.2 课程学分:3学分1.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1.4 课程时间安排:每周三节课,共计36学时二、课程目标2.1 理论目标:通过学习古代史,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掌握世界各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与主要事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概念和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和文化触觉,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

三、教学内容3.1 早期古代文明(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古中国等)3.2 古希腊文明与罗马帝国3.3 古代东方文明(如中国、印度、日本、朝鲜等)3.4 古代美洲文明(如玛雅、阿兹特克、印加等)3.5 其他古代文明(如古波斯、古希伯来、古北欧等)四、教学方法4.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4.2 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4.3 课堂演示:利用多媒体和实物讲解,展示古代文明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4.4 课程设计:布置学生独立研究课题,并进行报告和展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五、教学评估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讨论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5.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5.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5.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根据独立研究的课题撰写一篇论文,对其选题、资料收集和论据呈现进行评估。

六、参考教材6.1《世界历史概要》6.2《古代文明探秘》6.3《古国风云录》6.4其他相关教材和学术著作。

七、备注7.1 本课程为世界古代史的入门课程,以概览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为主,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7.2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课程调整,增加或减少相关内容。

《世界上古史》总复习大纲(吴于廑主编版)

《世界上古史》总复习大纲(吴于廑主编版)

《世界上古史》总复习大纲导论1、世界史(1)世界史≠国别史的和,“整体大于部分的和”(2)世界史≠外国史(3)世界史应当包括中国史的部分内容3、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其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

其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2、什么叫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1)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从古到今”,“历时性的”(Diachronic)(2)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共时性”(Synchronic)发展3、文明史与世界史的视角有何不同?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

第一章人类的史前时代1、原始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多学科综合(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古生物学和古气候学)2、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前-距今约1万年前,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以采集、狩猎为主要生产活动。

学会了使用火。

社会组织中出现了原始群,以群婚制为主,人类进入了母系社会。

3、什么叫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它具有什么意义?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和新石器革命。

意义:①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与自然关系一个革命性变化②使得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革,更加紧密的社会、公共权力、剩余劳动、分工、交换、私有财产。

4、本章在研究生考试中的主要考点:(1)人类的起源与进化(2)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3)史前文化第二章最初的文明(上)1、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1)定期泛滥、肥沃的土地、灌溉网、航运(2)三个季节:泛滥季节(7-10月)、洪水消退(播种、生长)季节(11-2月)、干旱(收获)季节(3-6月)(3)生命之源:希罗多德的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2、上古埃及有多少个王朝?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上古埃及共分31个王朝,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6000年开始)前王朝时期(金石并用时期,约公元前4500-3100年)早王朝时期(1-2王朝,约公元前3100-2680年)古王国时期(3-6王朝,约公元前2686-2181年)第一中间期(7-10王朝,约公元前2181-2040年)中王国时期(11-12王朝,约公元前2040-1786年)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约公元前1786-1567年)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1085年)后王朝时期(21-31王朝,约公元前1085-332年)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时期(约公元前332-公元642年)3、古王国时期埃及的政治特点如何?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世界古代史 教学大纲

世界古代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识记世界古代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了解各古代各文明体所创造的代表性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为学生世界通史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局部史实基础。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认识方法,使其体会世界历史的时序性演进和空间分布方位,学会辩证地比较诸文明的特征,习得历史主义的认识与批判方法。

(3)培养学生的世界胸怀,开放意识和人文素养,使其认识到世界最初阶段的历史与近现代历史具有密切的关联,认识到所有文明都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价值取向,不应当以当下世界诸文明的强弱作为衡量文明价值的尺度和标准。

【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共分3个模块和9个专题。

模块一:世界古代历史产生的环境与最初的状态教学目标:体会世界古代古代历史的特定时间与空间内涵;认识世界古代诸文明起源环境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理解人类历史初始阶段的文化创造教学任务:地球地质演变的历史与生命演进的过程;人类起源与进化;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模块二:世界古代东方的历史与文明教学目标:明确古代东方历史的时间与空间内涵;认识世界古代东方文明的历史发展共性与特性;理解古代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意义教学任务:古代埃及的法老政治与金字塔;古代西亚的政权更迭与种族纷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与佛教文化模块三:世界古代西方的历史与文明教学目标:明确古代西方历史的时间与空间内涵;认识世界古代西方文明的历史发展连续性;理解西方文明与古代东方文明交流的意义教学任务:古希腊与古罗马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历史分期: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城邦格局与人本主义文化;古罗马的共和与帝制、对外征服及其盛衰过程、实用主义文化。

【教学方法】(1)讲授法。

尽管讲授法属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尤其是大规模班级授课的本科通识课堂教学而言,讲授法仍然是最主要的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主讲教师目标明确、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语言流畅、声情并茂的讲授,学生不仅可以牢记史实,而且可以获得情意方面的熏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上古)作者:朱伟奇【《世界古代史——上古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世界古代史——上古史英文名称:课程性质:历史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 54学分:适用对象:历史专业本专科先修课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世界古代史是历史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

世界古代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头两个阶段的历史,即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的历史,介绍人类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形成、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世界五大古代文明历史。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基本线索,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从全球史观掌握人类奴隶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为进一步学习历史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世界古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分析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基本写作能力,使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类和人类社会起源的历史过程,社会形态演变发展问题,如,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奴隶制社会瓦解向封建社会过渡问题,古代世界各文明的发生发展的特点规律与异同。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世界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历史发展规律,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方式,以历史的眼光视角,看待当今世界的发展进程,当今的世界是历史的延续继承和发展。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导,辅助以课堂讨论,交叉进行;课上做课堂笔记,课外阅读原始文献和相关研究著作,并撰写读书报告。

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授课(四)实践环节提出本课程所学需要的实践环节,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确定其名称、主要内容与要求和学时分配。

其格式为:1.名称(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等)(5号宋体)2.主要内容与要求(5号宋体)3.学时分配(5号宋体)(五)教学时数分配表略(六)本课程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为以后开设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奠定了基础,如,《西方史学史》、《西方文化史》、《世界宗教史》等。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一、一般参考文献:《世界史·古代史编》,刘家和、朱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林志纯、郭守田主编,商务印书馆。

《世界文明史》,伯恩斯著,商务印书馆。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世界史纲》,韦尔斯著,人民出版社。

《外国史学名著选》,吴于廑主编,商务印书馆。

《外国历史名人传》,朱庭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历史著作史》,汤普逊著,商务印书馆。

“精粹世界史”系列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外历史年表》,翦伯赞主编,中华书局。

The World To 1500: A Global History, by L.S. Stavrianos, Prentice-Hall, 1970.The World Since 1500: A Global History, by L.S.Stavrianos,Prentice-Hall,1971.World Civilizations,by E.M.Burns and P.L.Ralph, New York,, 1974.二、原始社会史参考文献:《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古代社会》,摩尔根著,商务印书馆。

《原始社会史》,林跃华主编,中华书局。

《人类自然史》,吴汝康著,科学出版社。

《世界上古史纲》,林志纯主编,人民出版社。

三、古代东方史参考文献:《世界上古史纲》,林志纯主编,人民出版社。

《古代东方史》,阿甫基耶夫著,人民出版社。

《埃及古代史》,费克里著,商务印书馆。

《高级印度史》,马宗达著,商务印书馆。

《希伯来文化》,朱维之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吴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东方社会政治形态史论》,刘学灵著,上海远东出版社。

《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施治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外国学者论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四、古代希腊罗马史参考文献:《古希腊史》,塞尔格叶夫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罗马史》,科瓦略夫著,三联书店。

《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罗斯托夫采夫著,商务印书馆。

《希腊波斯战争史》,希罗多德著,商务印书馆。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著,商务印书馆。

《罗马史》,李维著,商务印书馆。

《欧洲文化的起源》,兹拉特夫斯卡雅著,三联书店。

《荷马史诗》《希腊神话》(古希腊)阿里安《亚历山远征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

(美)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8年。

魏庆征编《古代两河流域与西亚神话》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魏庆征编《古代埃及神话》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魏庆征编《古代印度神话》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魏庆征编《古代希腊罗马神话》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法)迭朗善《摩奴法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世界十大宗教》世界历史导论一、历史二、历史学三、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四、上古时代奴隶制的基本形态五、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关系与社会结构六、奴隶制社会的历史地位教学要点:△认识过程的哲学原则。

△世界历史的实质与历史演进的深层背景。

思考题:1、什么是历史?2、什么是历史学?3、历史学是不是科学?4、如何理解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5、世界历史表现为怎样的演进趋势?6、如何理解人类社会诸多层面的历史运动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7、何谓奴隶?8、奴隶制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9、上古时代奴隶制的基本类型有哪些?10、古时代奴隶的来源和社会构成?11、何理解上古时代奴隶制社会的阶段说与类型说?12、何理解奴隶制社会的历史地位?参考文献:世界史·古代史编》,刘家和、朱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林志纯、郭守田主编,商务印书馆。

《世界文明史》,伯恩斯著,商务印书馆。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世界史纲》,韦尔斯著,人民出版社。

《外国史学名著选》,吴于廑主编,商务印书馆。

《外国历史名人传》,朱庭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历史著作史》,汤普逊著,商务印书馆。

“精粹世界史”系列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外历史年表》,翦伯赞主编,中华书局。

The World To 1500: A Global History, by L.S. Stavrianos, Prentice-Hall, 1970.The World Since 1500: A Global History, by L.S.Stavrianos,Prentice-Hall,1971. World Civilizations,by E.M.Burns and P.L.Ralph, New York,, 1974.第一章人类的史前时代一、教学基本要求1、人与动物的区别、人的特征2、图腾与宗教二、教学内容1、人类起源2、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3、氏族制度第一节人类的起源要点:⒈△人区别于动物的两个层面。

⒉○从猿到人的演进及其非连续性一、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二、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三、人种的差异四、原始社会的历史分期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要点:⒈△旧石器时代特征⒉○氏族制度的形成一、旧石器时代二、采集和狩猎生活三、人类向美洲以及澳洲的迁移四、氏族制度的形成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要点:⒈△新石器时代特征⒉○农业革命的影响一、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二、新时期时代的农业革命三、畜牧业的起源四、农业革命的影响五、新石器时代特征第四节文明的产生要点:⒈△母权制向父权制转变⒉○社会大分工与社会大分裂一、金属的冶炼二、社会大分工三、母权制向父权制转变四、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五、国家的产生第五节史前文化要点:⒈△原始文化⒉○图腾一、宗教萌芽二、史前艺术三、科学知识萌芽四、文字的产生思考题:1、人类关于自身的起源经历了怎样的认识过程?2、如何理解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3、人类的起源经历了哪些阶段?4、人种是如何划分的?5、如何理解原始社会的历史分期?6、如何理解家庭的历史内涵?家庭的演进经历了哪些阶段?7、何谓原始公社?原始公社是如何演进的?8、何谓群婚?何谓辈份婚、族外婚和对偶混?9、辈份婚、族外婚、对偶混的更替与原始社会组织形式的演进两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10、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是什么?11、原始社会是如何解体的?12、如何理解文明的历史内涵?参考文献:《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古代社会》,摩尔根著,商务印书馆。

《原始社会史》,林跃华主编,中华书局。

《人类自然史》,吴汝康著,科学出版社。

《世界上古史纲》,林志纯主编,人民出版社。

第二章古代埃及文明一、教学基本要求1、埃及历史文明的特点2、埃及神权的特点二、教学内容1、埃及文明的演进2、埃及宗教与埃及文明第一节早期埃及要点:⒈△埃及文明的起源⒉○埃及历史特点一、埃及文明的发生二、古王国时期和第一中间期三、中王国时期和第二中间期第二节新王国时期的埃及要点:⒈△埃及帝国⒉○埃及神权与王权的关系一、反喜克索斯和埃及再统一二、埃及帝国形成三、社会经济状况四、王权和神权的关系五、埃及与赫梯的争霸第三节古埃及文化要点:⒈△文化特点⒉○宗教与埃及文化一、文字二、建筑三、科学四、宗教思考题:1、尼罗河对于埃及古代历史有何影响?2、比较古王国与新王国,说明古代埃及政治生活的演变趋势。

3、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和结果。

4、埃及古代文化的主要成就。

参考文献:1、《埃及古代史》,费克里著,商务印书馆。

2、《埃及古代史》,刘文鹏著,商务印书馆。

3、《人类早期文明的“木乃伊”—古埃及文化求实》汉尼希、朱威烈,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4、《世界上古史纲》,林志纯主编,人民出版社。

5、《古代东方史》,阿甫基耶夫著,人民出版社。

第三章两河流域文明一、教学基本要求1、两河流域文明特点2、苏美尔文明二、教学内容1、两河流域诸文明国家2、汉莫拉比第一节苏美尔文明的发生要点:⒈△苏美尔文明的发生⒉○苏美尔文明与埃及文明的不同一、自然环境和居民二、向文明的过渡第二节苏美尔城邦争霸要点:⒈△城邦政治制度⒉○城邦兼并战争一、社会经济状况二、政治制度三、城邦争霸第三节阿卡德王国要点:⒈△阿卡德王国的统一⒉○萨尔贡一、阿卡德王国的统一二、政治和经济状况第四节乌尔第三王朝要点:⒈△乌尔第三王朝建立⒉○《乌尔纳木法典》一、乌尔第三王朝建立和王权加强二、社会经济状况第五节古巴比伦王国要点:⒈△汉谟拉比⒉○汉谟拉比法典一、巴比伦尼亚的统一二、汉谟拉比的专制统治三、汉谟拉比法典四、等级制度五、奴隶制度六、土地制度七、雇用制度八、古巴比伦的衰亡第六节苏美尔·巴比伦文化要点:⒈△文字、建筑⒉○太阴历一、文字二、文学三、科学知识四、建筑和雕刻思考题:1、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范围与历史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