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孩子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教案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能够画出可爱的妈妈和孩子形象。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如身形、面部表情、衣着等。
2. 学习绘画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妈妈和孩子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学会简单的绘画技巧。
2. 难点: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妈妈和孩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如身形、面部表情、衣着等,并展示优秀作品进行分析。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自主绘画妈妈和孩子形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五、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形象的绘画作品,要求表现出情感。
2. 收集有关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画作,下节课进行分享。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3. 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水平,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特征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中是否表现出情感。
2. 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妈妈和孩子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才华。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和家庭观念。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基本技巧,如比例、线条、色彩等。
2. 学习表现亲子关系的情感,如关爱、陪伴、互动等。
3. 学习创作方法,如观察、想象、构思、绘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富有亲情关系的画作。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亲子关系的情感,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描绘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投影仪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亲子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技巧讲解:讲解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如比例、线条、色彩等。
3. 情感表现讲解:讲解如何表现亲子关系的情感,如关爱、陪伴、互动等。
4. 创作方法讲解:讲解创作方法,如观察、想象、构思、绘制等。
5. 学生创作: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比例线条色彩2. 亲子关系的情感表现关爱陪伴互动3. 创作方法观察想象构思绘制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的画作,要求体现亲子关系的情感。
2. 写一篇关于《我的妈妈》的作文,描述妈妈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家人,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观。
我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描绘,学生能够理解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将掌握描绘人物的基本技巧,提高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增强对亲情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人物比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妈妈和孩子的身高比例,理解基本的身体比例关系。
2. 人物特征:通过观察和描绘,引导学生关注妈妈和孩子的面部特征、发型、服装等,表现人物的特点。
3. 情感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观察和描绘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2. 难点:理解和掌握人物的比例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绘画表达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教材、PPT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人物的比例和特征。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人物图片,讨论人物的比例关系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
3. 示范与指导: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人物,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4. 实践与创作:学生根据观察和理解,进行绘画实践,创作出妈妈和孩子的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内容:- 人物比例:头、身体、四肢的比例关系- 人物特征:面部特征、发型、服装等- 情感表达:通过绘画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绘画作品。
2.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绘自己的妈妈,创作一幅作品,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绘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家庭、关爱亲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方法。
2. 学习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基本绘画技巧。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妈妈和孩子题材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画教材、绘画作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投影仪。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妈妈和孩子题材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2. 讲解:讲解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绘画技巧,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自主绘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5.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妈妈和孩子2. 板书内容:a. 色彩:温馨、和谐b. 线条:流畅、自然c. 构图:亲密、均衡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妈妈和孩子的绘画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妈妈和孩子题材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同时也是教师教学风格和艺术素养的体现。
在《第18课妈妈和孩子》的教学设计中,板书设计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主题,简洁明了,且具有启发性和直观性。
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教学设计 人美版

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教学设计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母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2.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3.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母爱之情。
2.如何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四、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介绍《妈妈和孩子》这个题材的相关绘画作品和艺术家的风格。
2.讨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3.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绘画基本技巧,画出母亲和孩子的形象,表达母爱之情。
4.赏析学生的作品,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五、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母亲和孩子,展示技巧和表现出的感情。
2.讨论法:让学生交流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爱的含义以及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3.个性化反馈法:教师会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母爱之情。
4.观摩法:引导学生观摩片段电影或名画作品,感悟母亲的伟大情感。
六、教材准备1.教师准备画纸、颜料盘、画笔等画画用具。
2.学生需要准备铅笔、橡皮、水彩笔、颜料笔或蜡笔等画画工具。
3.准备母爱题材相关的名画或电影片段,可供学生观摩。
七、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介绍学习《妈妈和孩子》这个题材的相关绘画作品和艺术家的风格。
(10分钟)2.讨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15分钟)3.示范教学:教师讲解绘画技巧,画出母亲和孩子的形象。
(25分钟)4.学生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画母亲和孩子的形象,传达母爱之情。
(50分钟)5.观摩赏析:教师带领学生观摩名画或电影片段,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0分钟)八、课后作业1.完成画作并自行作品评定,简单评价自己的作品创作,找出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2.搜集或观看母爱题材相关的名画或电影片段,提高艺术修养。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18课妈妈和孩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学习绘画技巧。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表达妈妈和孩子亲情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并将其融入画作中;如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画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绘画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教授绘画技巧。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练习。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庭观念和绘画技能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主题:家庭观念、绘画技能3. 内容: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绘画技巧、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1. 画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要求融入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
2. 写一篇关于家庭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教授绘画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同时,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2. 通过对比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手法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2. 欣赏和分析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
3. 学习使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使用绘画元素表现情感关系。
2. 难点:对比分析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理解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画作样本、绘画材料。
2. 学具:绘画本、铅笔、橡皮、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引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思考。
2. 教学新课: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描绘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
3.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绘画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注重表现情感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形象的观察与描绘。
2. 艺术表现手法:线条、色彩等。
3. 亲情、家庭的情感表现。
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观察自己和家人的相处场景,绘画一幅《我和家人》的作品。
2. 选择一位画家,分析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特点,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能理解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3. 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尊重意识得到加强,审美情感得到培养。
4. 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绘画时间和空间,以及是否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评价,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5. 在欣赏与评价环节,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关注。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因为它详细描述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步骤和活动,这对于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妈妈和孩子》教案

《妈妈和孩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主题《妈妈和孩子》是孩子们最熟知且最易于接受的内容。
本课引用了不同表现形式以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事例为创作主题的艺术作品,来表达和展现妈妈和孩子的亲情。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母子之情,来表达和自己妈妈的情感。
本节课可以采用自主交流,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把自己对母子之间的那份爱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美术作品的多样性与媒体特点,通过欣赏活动认识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初步学会观察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并简单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2.通过感受生活和艺术作品中“母与子”的主题情感,对母爱有新的体会、感受世间母爱的伟大,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3.培养认真观察思考、质疑能力及表达能力,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及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母子情和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加深对生活中、作品中“母爱”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对作品的造型、色彩、画面情节予以描述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生谈话、交流导入过渡语:我们常常歌颂“世上只有妈妈好”,我就很爱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女人,家里永远都被她打理的整洁干净。
请学生们谈谈自己妈妈的外貌形象、性格爱好是怎样的?妈妈平时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妈妈。
板书课题《妈妈和孩子》(二)新授1. 欣赏作品,体会母子情过渡语: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实生活中,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是怎样流露出对孩子的爱的。
(欣赏汶川大地震中“母亲舍命保护孩子”的纪实故事)说说这位妈妈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和精神?母爱是伟大的!可以战胜恐惧和邪恶,妈妈的怀抱是最温暖最安全的港湾。
我们再来看看画家笔下是如何表现母爱的伟大的。
(一起欣赏教材中6幅母爱题材的艺术作品(农民画《母与子》、油画《洗澡》、素描《母亲保护她的女儿》、摄影《鼠猴》、雕塑《猴妈妈和宝宝》、木雕《欢乐柱》)(2)联系生活,感受母子情过渡语:请你们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也出现过作品中描绘的情景吗?哪幅作品中的妈妈最像你的妈妈?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我们一起玩一个“对对碰”的小游戏,请你们根据作品中所使用的表现技法,找出相应的绘画用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和孩子
教学目标:
1.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多样性。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使小朋友认识到妈妈的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教学难点:
让小朋友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搜集自己与妈妈的照片,小动物母子情方面的图片资料一同欣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自由欣赏书上的作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妈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你能唱几首有关妈妈的歌?
3.选择书中农民画《母与子》、油画《洗澡》、素描《母亲保护她的女儿》、木雕《欢乐柱》几幅作品中对妈妈脸部的局部描写,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思考,都是表现妈妈。
为什么不一样?你喜欢那一张脸?
二、欣赏评述
1.认识作品的表现方法(色彩、造型、材质),你喜欢哪种形式?说一说理由?
2.找一找这几幅作品中描绘的情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过吗?在什么时候?仔细想一想,你当时的感受,说一说艺术家表现的好不好?为什么?
3.几幅作品中,妈妈不一样的表情代表了不一样的心情,大家一起猜一猜,每位妈妈心里在想什么?听一听老师读一读作品旁的文字介绍,说一说你喜欢哪位妈妈。
4.这么多艺术家描绘、塑造妈妈的形象,你认为哪件作品最能体现妈妈对孩子的爱?
哪件作品最有意义?哪件作品最漂亮?哪件作品表现的妈妈最像你的妈妈?为什么?
三、德育渗透
1.请小朋友展示自己小时侯和妈妈的照片,仔细看看妈妈的眼睛、动作、表情,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哪最美?(包括:外貌、语言声音、动作)
2.欣赏书上的作品,假如你是作品中的孩子,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对妈妈说什么?
3.艺术家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来表现妈妈对孩子的爱,你还能说出平时妈妈怎样爱你吗?
给大家讲一讲?妈妈爱你的一件小事。
4.生活在妈妈的爱中,我们感到很幸福,我们怎样爱妈妈,也让妈妈幸福呢?
请小朋友分组讨论,看谁的办法最好?
四、感受实践
1.画一幅你和妈妈在一起的画,送给妈妈。
2.做意见小礼物写上一句爱妈妈的话,送给妈妈。
3.将全班每位同学对妈妈的知心话录在磁带上,期末家长会上放给妈妈听。
4.在课本上选一件最喜爱的作品,回家讲给妈妈听,告诉妈妈“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