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合集下载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课件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课件

司马相如的辞赋影响
推动文学发展
司马相如的辞赋作品在文学史上 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实践和 艺术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文学的发
展。
丰富文化内涵
司马相如的辞赋作品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通 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 了解西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
状况。
启示文学创作
西汉晚期辞赋的特点与影响
总结词
西汉晚期,辞赋逐渐呈现出浓厚的儒家 思想色彩,内容多涉及政治、伦理等主 题,形式也更加规范化和多样化。
VS
详细描述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王褒的《四子讲德 论》和扬雄的《甘泉赋》等,这些作品不 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 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 随着东汉时期的到来,西汉辞赋逐渐演变 为东汉赋,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 化。
详细描述
作品以“长门”为名,以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为主题,通过描绘她被冷落、孤寂 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宫廷中女性的苦闷和无奈。作品中也反映了司马 相如对宫廷斗争和人性的思考。
其他辞赋作品
总结词
除了以上三篇作品外,司马相如还有《大人赋》、《凤求凰》等其他辞赋作品,这些作 品主题各异,风格多样,展现了司马相如丰富的创作才华。
教育经历
他自幼聪慧好学,精通经 史子集,后师从著名文学 家扬雄,学习辞赋创作。
文学成就
司马相如创作了《子虚赋 》、《上林赋》等著名辞 赋作品,被誉为“赋圣” 。
司马相如所处的时代背景
社会环境
西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 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政治氛围
当时的政治氛围相对宽松,为文 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

11《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二章 西汉辞赋20

11《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二章  西汉辞赋20

二、西汉散体赋
▪ 西汉散体赋的先行者是枚乘。他的《七发》是散体赋成熟的 标志,又因其叙七事以成文的体式而成为辞赋中“七体”的 鼻祖,也确立了两汉散体赋主客问答与卒章显志的基本形态。 ▪ 其后的司马相如和扬雄沿用《七发》主客问答和卒章显志的 结构模式时,取七事中的游猎或说田猎一事贯穿全赋,如司
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
二、枚皋与东方朔
▪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人。自幼饱读诗 书,及长又诵习孙吴兵法,自认为可为天子大臣。武帝以之 为郎,东方朔则放浪形骸,好诙笑,常杂以讽谕。今传的赋 作有《答客难》和《非有赋》《上林赋》
一、司马相如及其辞赋
▪ 司马相如(?—前118), 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 成都)人,少好读书击剑。
先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后
称病辞官与梁孝王门下的邹 阳、枚乘等人交游。后因 《天子游猎赋》为汉武帝郎
官。曾出使巴蜀,有《喻巴
蜀檄》等,晚年上书说封禅。
二、《子虚赋》《上林赋》的构成与主旨
▪ 司马相如这两篇赋分别以诸侯、天子游猎为主题,而贯穿前 后的是子虚先生、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位虚构人物的问答。 ▪ 司马相如抑诸侯而扬天子,其主旨: ▪ “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 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 故空籍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 俭,因以讽谏。”
第二章
副标题
西汉辞赋
第一节 西汉辞赋的兴起与轨迹
一、西汉骚体赋
▪ 西汉骚体赋因屈原《离骚》而得名,它不追求以楚语、楚声 表现楚地、楚物的地域本色,而是继承楚辞的抒情性、铺陈 的表现方法及其典型的楚语“兮”的标识,更近于传统的抒 情之“辞”而不是体物之“赋”。 ▪ 西汉骚体赋以哀婉为基调。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汉朝复秦故土,驱逐匈奴,统一南越,收服西南,打通西域,将 中国版图扩展到现在中国边界内的大部分地区。汉赋对征战场面 多有描写。以下为汉墓中出土的彩绘兵马俑图。
汉赋内容举隅:狩猎活动
狩猎是深受汉代王公贵族喜爱的一项活动。不少赋中都用极其夸 饰、繁富的笔法描写过此种场景。以下即为汉代画像石中的狩猎 图。
《子虚赋》、《上林赋》特点与成就
盛世景象的艺术显现。《子虚赋》、《上林赋》 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帝王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统治 者壮国威、颂皇权;奢华生活的生动描绘。 讽喻的宗旨:“曲终奏雅”,“劝百讽一”。 恢宏壮丽之美:结构宏伟、富丽堂皇;绘形绘声、 穷形极相;骈散结合,韵散相间;充分利用方块 字特点;汪洋恣肆与法度的和谐。
王褒和扬雄的创作
王褒(约前88-约前55)
代表作:《圣主得贤臣颂》、 《洞箫赋》、《甘泉赋》 特点:“辩丽可喜”、“虞 说耳目”
扬雄(前53-后18)
代表作:《甘泉赋》、《河 东赋》、《羽猎赋》、《长 杨赋》 特点:驰骋想象,铺排夸饰; 典丽深湛,词语蕴藉 (右图为出土于长沙马王堆 汉墓的帛书《周易》残篇)
枚乘的《七发》标 志着新体赋的正式 形成,司马相如的 作品代表新体赋的 最高成就。
一、汉初文坛与贾谊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唐李商隐七绝《贾生》
贾谊: 贾谊:骚体赋家
贾谊的骚体赋
历九州而相其君兮, 何必怀此都也。 ——《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 澹乎若深泉之静, 泛乎若不系之舟。 ——《鵩鸟赋》 《鵩鸟赋》
司马相如的人生传奇:当垆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 成都,居贫,愁懑,以 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 贳酒,与文君为欢。既 而,文君抱颈而泣曰: 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 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 都卖酒。相如亲着犊鼻 裈涤器,以耻王孙。 ——《西京杂记》

第二章汉赋

第二章汉赋

2、 用铺张的手法, 富丽的辞藻来描写事物,是汉 大赋的基本特色。《子虚赋》对事物的描写, 极 尽铺排夸张之能事, 例如对云梦的描写, 先分类 描写其山、其土、其石,接着按东南西北方位, 描写其中风景和水陆物产;对每类事物的描写 , 也尽量加以罗列。由于对事物进行铺张描写的 需要, 作者使用了不少华美辞藻, 因此辞藻显得 特别富丽。
二、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 指汉赋的四位大作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其中 以司马相如为杰出代表, 他的《子虚赋》 和《上林赋》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 就, 并成为后世扬雄、班固等赋家模仿 的典范。
扬雄“四大赋”:《甘泉赋》《河 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三 、《子虚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体现了汉大赋的基本特 点: 1 、 体物为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用了主 要篇幅来描写楚 、齐诸侯的“苑囿和游猎之 事”, 体现了汉大赋在内容上以体物为主的特点。
四、汉大赋的地位
1、汉赋虽然大部分是歌功颂德、供帝王玩赏 的宫廷文学,但也反映出封建王朝在全盛时期 的宏大规模和气象。 2、 汉赋铺陈夸张细腻的描写,丰富的词汇, 语言的锤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成就,它的表现 对象、领域和范围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对 后世有积极影响,但汉赋形式主义的倾向,也 导引了魏晋南北朝诗文创作中的形式主义。 3、 由于赋的影响,东汉的散文逐步出现 骈偶化的倾向,给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开了先路。
西汉中后期是汉赋的全盛时期,又称汉大赋时期。这 一时期著名的赋作家有数十人,其中成就尤为突出的 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甘泉赋》 《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汉代大赋的突出特点是,散文化倾向严重,尚铺排、 叙述,辞藻华丽。
(三)汉赋的衰微阶段(东汉中叶 —— 汉末)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返回
《子虚赋》和《上林赋》
盛世景象的艺术显现:描写了汉武帝时的封
建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盛况。 奢华生活的生动描绘:描写了贵族生活中的 音乐、舞蹈、宫殿、园林、畋猎等。 讽喻的宗旨:讽刺贵族生活过度的奢侈,并 表现了作者反对藩镇割据的进步倾向。 恢宏壮丽之美:如云梦泽一段描写。 汪洋恣肆与法度的和谐。
返回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梁园文学群体
:给予汉初文学发展以巨大推 动力的人首推梁孝王刘武。孝王广筑苑囿, 招延四方豪杰、文士。一时俊逸之士如枚乘、 公孙诡、邹阳、严忌、羊胜等从孝王游于梁 园,形成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枚乘独步
:枚乘是梁园文学群体的杰出代表。 《汉书· 艺文志》载乘赋九篇,其《梁王菟园 赋》、《忘忧馆柳赋》均为前人所称道,然 而以《七发》最为著名。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时代的作家 《子虚赋》和《上林赋》 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汉初文坛与贾谊 :汉代初期的作家多集纵横 家、文学家的品格于一身。 陆贾以出色的政 论文启发并引导最高统治者总结前代王朝兴 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同时,陆贾也运用赋抒 发情志,为汉代文学创作揭开了序幕。贾谊 以其雄辩的、气势充溢的政论文卓立天坛, 同时也以情理深致的赋作独步一时。
返回
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宣、成之世仿汉武故事。
赋的题材的扩大:如祭祀、品物类题材的出现
这一时期,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社会、人生的思 考尚未同赋的讽喻、夸饰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与此 同时,前期以枚皋为代表的对兴趣的追求,不以讽 喻为意的创作倾向也在发展,并产生了一些较具艺 术成就的作品。 。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秦汉文学—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秦汉文学—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第2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2.1 复习笔记一、骚体赋及“九体”1.贾谊与汉初骚体赋(1)贾谊的骚体赋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分别代表了汉赋不同发展阶段的主流形式。

汉初以骚体赋为主,而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他也是现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

《汉书•艺文志》载他有赋7篇。

今见属其名下的作品包括残文有4篇。

其中以《吊屈原赋》和《鹏鸟赋》最为著名。

(2)贾谊赋对屈赋的继承在精神上他们同有不世之才和为国尽忠报效之心,又同有不为所用、遭谗被放的悲愤之情,因而辞情风貌多有相类。

在体制上,则表现为沿袭楚骚句式,多用兮字,通篇用韵,形式整齐,富于抒情色彩。

2.大赋与骚体赋的相辅相成贾谊之后,骚体赋继有人作,如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哀秦二世赋》、《长门赋》,扬雄的《太玄赋》等都是优秀的作品。

3.依傍屈原的系列九体之作在贾谊之后,还出现了一系列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诸如庄忌的《哀时命》、东方朔的《七谏》、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

尤其是《九怀》、《九叹》、《九思》等作品,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未大,却具备了独有的格局,与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

4.《招隐士》和《长门赋》(1)《招隐士》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赋写隐士所居山林的幽深险恶,是淮南文学群体中仅存的一篇辞赋,也是两汉骚体赋中极富意境的一篇。

(2)司马相如《长门赋》《长门赋》可看做是两汉骚体赋中最具情境的一篇。

赋写陈皇后被废,幽居长门宫,苦闷抑郁,忧郁凄伤,将宫廷妇女失宠后的那种卑微屈辱而又梦寐望幸的哀怨心情写得深细入微,感人至深。

二、枚乘和“七体”1.梁园文人群体对于汉代文学的发展,汉初诸侯王比最高统治者具有更直接、更重要、更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许多的人将注意力集中在文学创作上。

各路诸侯王也对此大加倡导,因而形成了多个以诸侯王为中心的文学群体,其中梁孝王最为突出。

20 秦汉文学 第二章 骚体赋

20 秦汉文学 第二章 骚体赋

《鵩鸟赋》
忽然为人兮, 何足控抟; 化为异物兮, 又何足 患! ……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 寥廓忽荒兮, 与道 翱翔。乘流则逝兮, 得坻则止; 纵躯委命兮, 不私 与己。其生兮若浮, 其死兮若休; 澹乎若深渊之静, 泛乎若不系之舟。
二、“九体”
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 思》等作品, 一脉相承, 九章成篇, 体制固定, 主题 相类, 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 虽然规模未大, 却具 备了独有的格局, 与大赋中的“七体” 互相辉映, 是为“九体”。
《上林赋》
于是乎游戏懈怠, 置酒乎颢天之台, 张乐乎胶葛 之宇。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建翠华之旗, 树灵 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 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 万 人和。山陵为之震动, 川谷为之荡波。巴、渝、宋、 蔡, 淮南干遮, 文成颠歌, 族居递奏, 金鼓迭起。铿 鞈, 洞心骇耳。荆、吴、郑、卫之声, 韶、、武、象 之乐, 阴淫案衍之音, 鄢郢缤纷, 激楚结风, 俳优侏 儒, 狄鞮之倡, 所以娱耳目乐心意者, 丽靡烂漫于前, 靡曼美色于后。
二、枚乘
四是《七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首先它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其次, 枚乘和他的《七发》标志着以地方诸王 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 作时代的到来。
二、枚乘
《七发》是“七体” 的开山之作。自枚乘《七 发》问世之后, 后世仿作并以“七” 名篇的代不乏 人。
第三节 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
《吊屈原赋》
遭世罔极兮, 乃陨厥身。呜呼哀哉, 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 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 谗谀得志。 贤圣逆曳兮, 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为廉。 莫邪为钝兮, 铅刀为铦。吁嗟默默, 生之无故兮。 斡弃周鼎, 宝康瓠兮。腾驾罢牛, 骖蹇驴兮; 骥垂 两耳, 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 独离此咎兮。

司马相如与辞赋PPT课件

司马相如与辞赋PPT课件
六、主旨上,既美且刺,一方面大力宣扬大汉帝国的 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的功德;一方面又对帝王政治 上的过失、生活上的奢侈进行讽刺和劝谏,客观上却 形成了“劝百讽一”的效果
七、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一般有三个 部分组成:开头是序,通常是赋中人物的简单对话, 交代出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中间部分 是正文,主客双方彼此夸耀和辩难;结尾往往以一方 向另一方诚服告终,揭示出讽谏意。
4
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 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岪(fú)郁,隆 崇嵂崒(lǜ zú): ,岑崟(cén yín)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 上干青云。罢池陂陀(pí tuó),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zhě è ),雌黄白坿(fù),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 ,琳珉昆吾,瑊瓑(jiān lè)玄厉,碝(ruǎn )石碔砆(wǔ fū )。 其乐则有蕙圃:蘅兰芷若,芎藭(xiōngqióng )菖浦,江蓠蘼芜,诸柘 (zhè )巴苴(jū )。其南侧有平原广泽:登降陁(tuó )靡,案衍坛曼 ,缘似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葳菥(wēi xī )苞荔,薛莎青薠(fán );其埤(pí )湿则生藏茛(gèn )蒹葭,东蘠(qiáng )雕胡。莲藕觚(gū )卢,菴闾(ān lǘ ) 轩于。众物居之,不可胜图。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 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钜(jù )石白沙;其中则有神色蛟鼍(jiāo tuó ),瑇瑁(dài mào )鳖鼋(yuán )。其北则有阴林:其树楩柟(pián nán )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樝(zhā )梨梬(yǐng )栗,橘柚芬芬 ;其上则有鹓鶵(yuān chú)孔弯,腾远射干;其下则有白虎玄豹,曼蜓貙 犴(chū à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内容上,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的题材, 3、在内容上,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的题材, 这些题材在后来的赋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这些题材在后来的赋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以后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 以后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中关 于游猎和酒宴场面的描写, 于游猎和酒宴场面的描写,可以看作是对 七发》第四节(宴游)、第五节(狩猎) )、第五节 《七发》第四节(宴游)、第五节(狩猎) 的扩充与发展;王褒专写乐器和音乐的《 的扩充与发展;王褒专写乐器和音乐的《洞 箫赋》 可说是对《七发》第一节(音乐) 箫赋》,可说是对《七发》第一节(音乐) 的发展; 七发》中写海涛的第六节, 的发展;《七发》中写海涛的第六节,则启 迪了后来木华《海赋》 郭璞《江赋》 迪了后来木华《海赋》、郭璞《江赋》等江 河湖海题材的辞赋。 河湖海题材的辞赋。
• 今存者为《子虚赋》、《上林赋》、《大人 今存者为《子虚赋》 上林赋》 长门赋》 美人赋》 哀二世赋》 赋》、《长门赋》、《美人赋》、《哀二世赋》 六篇。其中《长门赋》 美人赋》 六篇。其中《长门赋》、《美人赋》的真伪尚 有争议。 有争议。 《子虚》、《上林》二赋,是司马相如的 子虚》 上林》二赋, 代表作。经过贾谊、枚乘,到司马相如, 代表作。经过贾谊、枚乘,到司马相如,典型 的汉代大赋的体制, 的汉代大赋的体制,由这两篇赋得到最后的确 以后大赋的作者, 立。以后大赋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模拟这两篇 赋的体式,在题材和语言方面加以变化。 赋的体式,在题材和语言方面加以变化。 子虚赋》作于为梁孝王宾客之时, 《子虚赋》作于为梁孝王宾客之时,《上林 作于武帝召见之时,前后相距十年, 赋》作于武帝召见之时,前后相距十年,但两 赋内容相连,构思一贯,可看作完整的上下篇。 赋内容相连,构思一贯,可看作完整的上下篇。
第三节
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
• 西汉前期的辞赋家主要活动于南方诸侯国。 西汉前期的辞赋家主要活动于南方诸侯国。 汉武帝即位以后,开始在中央宫廷招集文人, 汉武帝即位以后,开始在中央宫廷招集文人, 如东方朔、枚皋等人,促进了辞赋的发展, 如东方朔、枚皋等人,促进了辞赋的发展, 使辞赋更广泛地流播于全国。因此, 使辞赋更广泛地流播于全国。因此,武帝时 期成为汉赋的极盛期。 汉书·艺文志 艺文志》 期成为汉赋的极盛期。《汉书 艺文志》著录 的这时期的辞赋,有四百多篇; 的这时期的辞赋,有四百多篇;更为重要的 是出现了汉赋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 是出现了汉赋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
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 2、《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 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 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它 以美丽的语言竭力描述音乐、美味、车马、 以美丽的语言竭力描述音乐、美味、车马、 宴游、狩猎、观涛六方面的情状, 宴游、狩猎、观涛六方面的情状,最后引申 到贤哲的“要言妙道” 表现出刘勰《 到贤哲的“要言妙道”。表现出刘勰《文心 雕龙·诠赋 所说: 铺采摛 诠赋》 体物写志” 雕龙 诠赋》所说:“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的特点。 的特点。 在文句上,改变了楚辞文句富于变化、 在文句上,改变了楚辞文句富于变化、多 用虚词和语气词的特点,使用排比整齐的句 用虚词和语气词的特点, 使语言本身更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法,使语言本身更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 《七发》的意义: 七发》的意义: 七发》假托楚太子因安居深宫、 1、《七发》假托楚太子因安居深宫、纵欲享 乐而导致卧病不起, 吴客”前往探病, 乐而导致卧病不起,“吴客”前往探病,说 七事以启发之(音乐、美味、车马、宴游、 七事以启发之(音乐、美味、车马、宴游、 狩猎、观涛) 最后以“要言妙道” 狩猎、观涛),最后以“要言妙道”的吸引 力使楚太子病愈。 力使楚太子病愈。 这一虚构的故事框架摆脱了描述实际事件、 这一虚构的故事框架摆脱了描述实际事件、 抒发由此产生的感想的限制, 抒发由此产生的感想的限制,使作者能够自 由地选择和表现自然与社会生活内容。 由地选择和表现自然与社会生活内容。以后 的大赋, 的大赋,也多采用这种虚构框架和问答体的 形式。 形式。
诠赋》 赋也者, 《文心雕龙·诠赋》 “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 文心雕龙 诠赋 赋也者 受命于诗人, 宇于楚辞也。 宇于楚辞也。” 赋是由《诗经》 楚辞》发展而来的。 赋是由《诗经》和《楚辞》发展而来的。 纵横家的散文, 战国策》 纵横家的散文,如《战国策》,所使用的铺排手 法也是其来源之一。 法也是其来源之一。 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由宋玉和荀子首创的。 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由宋玉和荀子首创的。 宋玉: 高唐赋》 神女赋》 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 色赋》 风赋》 色赋》、《风赋》 荀子: 荀子:《礼》、《知》、《云》、《蚕》、《箴》 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堪称“ 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堪称“一代 之 文学” 文学”。
• 在文体特征上,《鵩鸟赋》是楚辞体与汉赋 在文体特征上, 鸟赋》 之间的一种过渡。由于重视说理, 之间的一种过渡。由于重视说理,直接抒情 的成分已经减少;它的文句, 的成分已经减少;它的文句,除去语气词 基本上都是整齐的四言句, “兮”字,基本上都是整齐的四言句,于楚 辞的风格已经有所改变;赋的内容, 辞的风格已经有所改变;赋的内容,以假设 自己与鵩鸟的问答展开, 自己与鵩鸟的问答展开,开汉赋问答体的先 因此,无论内容还是形式, 鸟赋》 河。因此,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鵩鸟赋》 对西汉辞赋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西汉辞赋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4、《七发》引出的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 七发》引出的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 出现“劝百讽一”的现象, 出现“劝百讽一”的现象,成为后来汉赋的 基本模式。 基本模式。 劝百讽一】 【劝百讽一】 出自西汉末年辞赋家扬雄的哲学著作《 出自西汉末年辞赋家扬雄的哲学著作《法 鼓励、提倡之意; 言》。“劝”,鼓励、提倡之意;“讽”, 讽谏。 劝百讽一” 讽谏。“劝百讽一”说二者在赋中比例的悬 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殊,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开创辞赋中特殊的“ 体之作。 5、开创辞赋中特殊的“七”体之作。据清代平 步青的统计,自枚乘以后到唐代为止, 步青的统计,自枚乘以后到唐代为止,“七” 体辞赋有目可查者四十多家, 体辞赋有目可查者四十多家,唐以后仍有仿 作。
枚乘和“七体” 第二节 枚乘和“七体”
枚乘(? 前140)字叔,淮阴( 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今 (? 属江苏) 先后游于吴、 武帝即位后, 属江苏)人。先后游于吴、梁。武帝即位后, 慕名召他入宫,结果因年老死在途中。 慕名召他入宫,结果因年老死在途中。《汉 艺文志》 书·艺文志》著录他的赋九篇,今存可靠而完 艺文志 著录他的赋九篇, 整的, 七发》一篇, 整的,仅《七发》一篇,是标志着汉代新体 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多方面奠定了 汉赋的基础。 汉赋的基础。
• 《吊屈原赋》是贾谊赴长沙途经湘水,感念 吊屈原赋》是贾谊赴长沙途经湘水, 屈原生平而作,名为吊屈原,实是自吊。 屈原生平而作,名为吊屈原,实是自吊。其 中说: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 中说:“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 谗谀得志。”“彼寻常之污渎兮 彼寻常之污渎兮, 兮,谗谀得志。”“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 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鳣鱏 鳣鱏兮 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鳣鱏兮,固将制于蝼 都是用了屈原式的语言, 蚁。”都是用了屈原式的语言,来抒发自己 受排挤遭打击的愤慨。此赋前半多用四言句, 受排挤遭打击的愤慨。此赋前半多用四言句, 后半多用楚辞式的长句, 后半多用楚辞式的长句,在学习楚辞的同时 又能有所变化。 又能有所变化。
两篇赋的内容, 两篇赋的内容,在一个虚构框架中以问答 体的形式展开: 体的形式展开: 楚国使者子虚出使齐国, 楚国使者子虚出使齐国,向齐国之臣乌有 先生夸耀楚国的云梦泽和楚王在此游猎的盛 乌有先生不服, 况。乌有先生不服,夸称齐国山海之宏大以 压倒之。 压倒之。代表天子的亡是公又铺陈天子上林 苑的壮丽和天子游猎的盛举, 苑的壮丽和天子游猎的盛举,表明诸侯不能 与天子相提并论, 与天子相提并论,充分展示汉帝国的盛世景 象,然后“曲终奏雅”,突出道德的、政治 然后“曲终奏雅” 突出道德的、 的潜在力量和功效,表明作者的态度。 的潜在力量和功效,表明作者的态度。
散体大赋的特点
• 规模上 篇幅较长,结构宏大 规模上,篇幅较长 结构宏大; 篇幅较长, • 手法内容上,极度地铺张扬厉,用夸张的手 手法内容上 极度地铺张扬厉, 极度地铺张扬厉 富丽的词藻,侧重铺叙描写京都、宫苑、 法,富丽的词藻,侧重铺叙描写京都、宫苑、 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以及诸侯、 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 政治、军事、射猎等生活; 政治、军事、射猎等生活; • 主旨上,既美且刺,客观上却形成了“劝百 主旨上,既美且刺,客观上却形成了“ 讽一”的效果; 讽一”的效果; • 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一般由序、 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 一般由序、 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 正文、结尾三部分构成。 正文、结尾三部分构成。 • 用韵和语言上 , 韵散相间 , 以四 、 六言为主 。 用韵和语言上, 韵散相间, 以四、 六言为主。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 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 的本意是铺陈直叙。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 文心雕龙·诠赋 诠赋》 赋者 铺也, 赋者, 《文心雕龙 诠赋》 “赋者,铺也,铺采 摛文,体物写志也。 摛文,体物写志也。” 朱熹《诗集传》 赋者 赋者, 朱熹《诗集传》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 之者也。 之者也。”
骚体赋及“九体” 第一节 骚体赋及“九体”
汉赋,是一种介于诗文之间的、 汉赋,是一种介于诗文之间的、以夸张铺 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文体。 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文体。这种 辞赋,成为汉代文学的正宗和主流。 辞赋,成为汉代文学的正宗和主流。 西汉前期, 西汉前期,在传统的以抒情为主的骚体 赋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的是贾谊。 赋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的是贾谊。他的两篇主 要赋作: 吊屈原赋》 鸟赋》 要赋作:《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具有 楚辞的明显特点,被称之为“骚体赋” 楚辞的明显特点,被称之为“骚体赋” ,是 汉赋的第一个阶段。 汉赋的第一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