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初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初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初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330p p --=,2330q q --=,则p q +的值为( ) A .3-B .3C .3-D .32.若关于x 的方程 ()2m 110x mx -+-=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 B .m 1=. C .m 1≥ D . m 0≠. 3.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母线长为13cm ,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是( ) A .265cm πB .290cm πC .2130cm πD .2155cm π4.为了比较甲乙两足球队的身高谁更整齐,分别量出每人身高,发现两队的平均身高一样,甲、乙两队的方差分别是1.7、2.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队身高一样整齐 B .甲队身高更整齐C .乙队身高更整齐D .无法确定甲、乙两队身高谁更整齐5.函数y=(x+1)2-2的最小值是( ) A .1B .-1C .2D .-26.一元二次方程x 2-x =0的根是( ) A .x =1B .x =0C .x 1=0,x 2=1D .x 1=0,x 2=-17.如图,若二次函数y=ax 2+bx+c (a≠0)图象的对称轴为x=1,与y 轴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A 、点B (﹣1,0),则 ①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a+b+c ; ②a ﹣b+c <0; ③b 2﹣4ac <0;④当y >0时,﹣1<x <3,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8.如图,点A 、B 、C 均在⊙O 上,若∠AOC =80°,则∠ABC 的大小是( )A .30°B .35°C .40°D .50°9.一个扇形的半径为4,弧长为2π,其圆心角度数是( )A .45B .60C .90D .18010.某天的体育课上,老师测量了班级同学的身高,恰巧小明今日请假没来,经过计算得知,除了小明外,该班其他同学身高的平均数为172cm ,方差为k 2cm ,第二天,小明来到学校,老师帮他补测了身高,发现他的身高也是172cm ,此时全班同学身高的方差为'k 2cm ,那么'k 与k 的大小关系是( )A .'k k >B .'k k <C .'k k =D .无法判断11.cos60︒的值等于( ) A .12B .22C .32D .3312.下列条件中,一定能判断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的是( ) A .都含有一个40°的内角 B .都含有一个50°的内角 C .都含有一个60°的内角D .都含有一个70°的内角13.如图物体由两个圆锥组成,其主视图中,90,105A ABC ︒︒∠=∠=.若上面圆锥的侧面积为1,则下面圆锥的侧面积为( )A .2B .3C .32D .214.已知在△ABC 中,∠ACB =90°,AC =6cm ,BC =8cm ,CM 是它的中线,以C 为圆心,5cm 为半径作⊙C ,则点M 与⊙C 的位置关系为( ) A .点M 在⊙C 上B .点M 在⊙C 内C .点M 在⊙C 外D .点M 不在⊙C 内15.受益于电子商务发展和法治环境改普等多重因素,“快递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为600亿件,预计2020年快递量将达到950亿件,若设快递平均每年增长率为x ,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600(1+x )=950 B .600(1+2x )=950 C .600(1+x )2=950D .950(1﹣x )2=600二、填空题16.如图,点A 、B 、C 是⊙O 上的点,且∠ACB =40°,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π,则此扇形的半径为______.1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x a +=没有实数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8.若a 是方程223x x =+的一个根,则代数式263a a -的值是______. 19.如图,已知正六边形内接于O ,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2,则图中涂色部分的面积为______.20.如图,若抛物线2y ax h =+与直线y kx b =+交于()3,A m ,()2,B n -两点,则不等式2ax b kx h -<-的解集是______.21.如图,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相交所成的锐角为60︒,当8AC BD +=时,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22.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AB 是⊙O 的直径,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P ,若∠P =40°,则∠ADC =____°.23.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上有两点A (3,﹣2),B (﹣9,﹣2),则此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________.2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mx+n=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 1=-1,x 2=2 ,则二次函数y=x 2+mx+n 中,当y <0时,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5.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 、D 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 、CD 相交于点O ,则tan ∠AOD=________.26.如图,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 中,∠A=60°,M 是AD 边的中点,点N 是AB 边上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MN ,连接A′C ,则线段A′C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27.甲、乙两人在100米短跑训练中,某5次的平均成绩相等,甲的方差是0.12,乙的方差是0.05,这5次短跑训练成绩较稳定的是_____.(填“甲”或“乙”) 28.设1x 、2x 是关于x 的方程2350x x +-=的两个根,则1212x x x x +-•=__________.29.已知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y 与x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x… -1 0 1 2 3 4 … y…61-2-3-2m…下面有四个论断:①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顶点为(23)-,; ②240b ac -=;③关于x 的方程2=2ax bx c ++-的解为12=13x x =,; ④=3m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3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D =∠BCD =90°,AB +AD =8cm .当BD 取得最小值时,AC 的最大值为_____cm .三、解答题31.如图,AB BC =,以BC 为直径作O ,AC 交O 于点E ,过点E 作EG AB ⊥于点F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G .(1)求证:EG 是O 的切线;(2)若23GF =,4GB =,求O 的半径.32.如图,在Rt △ABC 中,∠C =90°,矩形DEFG 的顶点G 、F 分别在边AC 、BC 上,D 、E在边AB 上.(1)求证:△ADG ∽△FEB ;(2)若AD =2GD ,则△ADG 面积与△BEF 面积的比为 .33.如图,在△ABC 中,点D 是边AB 上的一点,∠ADC =∠ACB . (1)证明:△ADC ∽△ACB ;(2)若AD =2,BD =6,求边AC 的长.34.一家医院某天出生了3个婴儿,假设生男生女的机会相同,那么这3个婴儿中,出现1个男婴、2个女婴的概率是多少?35.在矩形ABCD 中,3AB =,5AD =,E 是射线DC 上的点,连接AE ,将ADE ∆沿直线AE 翻折得AFE ∆.(1)如图①,点F 恰好在BC 上,求证:ABF ∆∽FCE ∆;(2)如图②,点F 在矩形ABCD 内,连接CF ,若1DE =,求EFC ∆的面积; (3)若以点E 、F 、C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DE 的长为 .四、压轴题36.如图①,A (﹣5,0),OA =OC ,点B 、C 关于原点对称,点B (a ,a +1)(a >0). (1)求B 、C 坐标; (2)求证:BA ⊥AC ;(3)如图②,将点C 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α度(0°<α<180°),得到点D ,连接DC ,问:∠BDC 的角平分线DE ,是否过一定点?若是,请求出该点的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7.问题提出(1)如图①,在ABC 中,2,6,135AB AC BAC ==∠=,求ABC 的面积.问题探究(2)如图②,半圆O 的直径10AB =,C 是半圆AB 的中点,点D 在BC 上,且2CD BD =,点P 是AB 上的动点,试求PC PD +的最小值.问题解决(3)如图③,扇形AOB 的半径为20,45AOB ∠=在AB 选点P ,在边OA 上选点E ,在边OB 上选点F ,求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38.如图,在Rt △ABC 中,∠A=90°,0是BC 边上一点,以O 为圆心的半圆与AB 边相切于点D ,与BC 边交于点E 、F ,连接OD ,已知BD=3,tan ∠BOD=34,CF=83.(1)求⊙O 的半径OD ; (2)求证:AC 是⊙O 的切线; (3)求图中两阴影部分面积的和.39. 如图,在Rt △ABC 中,∠C=90°,AC=8,BC=6,P 为边BC 上一个动点(可以包括点C 但不包括点B ),以P 为圆心PB 为半径作⊙P 交AB 于点D 过点D 作⊙P 的切线交边AC 于点E ,(1)求证:AE=DE ; (2)若PB=2,求AE 的长;(3)在P 点的运动过程中,请直接写出线段AE 长度的取值范围.40.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连接OC ,点P 是线段OC 上的动点,连接AP 并延长交CD 于点E ,连接DP 并延长交AB 或BC 于点F , (1)如图①,当点F 与点B 重合时,DEDC等于多少; (2)如图②,当点F 是线段AB 的中点时,求DEDC的值; (3)如图③,若DE CF ,求DEDC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x x-=的两根,再利用韦达定理即可求解.根据题干可以明确得到p,q是方程2330【详解】x x-=的两根,解:由题可知p,q是方程2330∴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韦达定理的应用,熟悉韦达定理的内容是解题关键.2.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可得m﹣1≠0,再解即可.【详解】由题意得:m﹣1≠0,解得:m≠1,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关键是掌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3.B解析:B【解析】先根据圆锥侧面积公式:S rl π=求出圆锥的侧面积,再加上底面积即得答案. 【详解】解:圆锥的侧面积=251365cm ππ⨯⨯=,所以这个圆锥的全面积=2265590cm πππ+⨯=.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锥的有关计算,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圆锥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是解答的关键.4.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详解】∵S 2甲=1.7,S 2乙=2.4, ∴S 2甲<S 2乙, ∴甲队成员身高更整齐;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方差,掌握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是解题关键5.D解析:D 【解析】 【分析】抛物线y=(x+1)2-2开口向上,有最小值,顶点坐标为(-1,-2),顶点的纵坐标-2即为函数的最小值. 【详解】解: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当x=-1时,二次函数y=(x+1)2-2的最小值是-2.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6.C解析:C 【解析】 【分析】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即可解答.x2-x=0x(x-1)=0,x=0或x-1=0,∴x1=0,x2=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熟知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以及图象与x轴的交点,进而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详解:①∵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对称轴为x=1,且开口向下,∴x=1时,y=a+b+c,即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a+b+c,故①正确;②当x=﹣1时,a﹣b+c=0,故②错误;③图象与x轴有2个交点,故b2﹣4ac>0,故③错误;④∵图象的对称轴为x=1,与x轴交于点A、点B(﹣1,0),∴A(3,0),故当y>0时,﹣1<x<3,故④正确.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二次函数最值等知识,正确得出A点坐标是解题关键.8.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键即可解答.【详解】∵∠AOC=80°,∴12ABC AOC4.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9.C解析:C【解析】根据弧长公式即可求出圆心角的度数.【详解】解:∵扇形的半径为4,弧长为2π, ∴42180n ππ⨯=解得:90n =,即其圆心角度数是90︒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弧长和半径求圆心角的度数,掌握弧长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0.B解析:B【解析】【分析】设该班的人数有n 人,除小明外,其他人的身高为x 1,x 2……x n-1,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可知:算上小明后,平均身高仍为172cm ,然后根据方差公式比较大小即可.【详解】解:设该班的人数有n 人,除小明外,其他人的身高为x 1,x 2……x n-1,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可知:算上小明后,平均身高仍为172cm 根据方差公式:()()()22212111721721721n k x x x n -⎡⎤=-+-++-⎣⎦- ()()()()2222'1211172172172172172n x x k x n -⎡⎤=-+-++-+-⎣⎦ ()()()2221211172172172n x x x n -⎡⎤=-+-++-⎣⎦∵111n n <- ∴()()()()()()222222121121111721721721721721721n n x x x x x x n n --⎡⎤⎡⎤-+-++-<-+-++-⎣⎦⎣⎦-即'k k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比较方差的大小,掌握方差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1.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即可.解:cos60°=1 2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2.C解析:C【解析】试题解析:因为A,B,D给出的角40,50,70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所以不对应,则不能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故A,B,D错误;C. 有一个60的内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所有的等边三角形相似,故C正确.故选C.13.D解析:D【解析】【分析】先证明△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ABD=45°,BD AB,再证明△CBD为等边三角形得到BC=BD AB,利用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到上面圆锥的侧面积与下面圆锥的侧面积的比等于AB:CB,从而得到下面圆锥的侧面积.【详解】∵∠A=90°,AB=AD,∴△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D=45°,BD AB,∵∠ABC=105°,∴∠CBD=60°,而CB=CD,∴△CBD为等边三角形,∴BC=BD AB,∵上面圆锥与下面圆锥的底面相同,∴上面圆锥的侧面积与下面圆锥的侧面积的比等于AB:CB,×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也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4.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可求得CM的长,再根据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判断即可.【详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22,68∵CM是AB的中线,∴CM=5cm,∴d=r,所以点M在⊙C上,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的根据是点在圆上⇔圆心到点的距离=圆的半径.15.C解析:C【解析】【分析】设快递量平均每年增长率为x,根据我国2018年及2020年的快递业务量,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此题得解.【详解】设快递量平均每年增长率为x,依题意,得:600(1+x)2=95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6.3【解析】【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可求出∠AOB的度数,设扇形半径为x,从而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可知:∠AOB=2∠ACB=2×40°=80°,设扇形半径为x,故阴解析:3【解析】【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可求出∠AOB的度数,设扇形半径为x,从而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可知:∠AOB=2∠ACB=2×40°=80°,设扇形半径为x,故阴影部分的面积为πx2×80360=29×πx2=2π,故解得:x1=3,x2=-3(不合题意,舍去),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以及扇形的面积求解,解本题的要点在于根据题意列出关于x 的方程,从而得到答案.17.a>0.【解析】试题分析:∵方程没有实数根,∴△=﹣4a<0,解得:a>0,故答案为a>0.考点:根的判别式.解析:a>0.【解析】试题分析:∵方程20x a+=没有实数根,∴△=﹣4a<0,解得:a>0,故答案为a>0.考点:根的判别式.18.9【解析】【分析】根据方程解的定义,将a代入方程得到含a的等式,将其变形,整体代入所求的代数式.【详解】解:∵a是方程的一个根,∴2a2=a+3,∴2a2-a=3,∴.故答案为:9解析:9【解析】【分析】根据方程解的定义,将a 代入方程得到含a 的等式,将其变形,整体代入所求的代数式.【详解】解:∵a 是方程223x x =+的一个根,∴2a 2=a+3,∴2a 2-a=3,∴()2263=32339a a a a --=⨯=.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方程解的定义及代数式求值问题,理解方程解的定义和整体代入思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解析】【分析】根据圆的性质和正六边形的性质证明△CDA ≌△BDO ,得出涂色部分即为扇形A OB 的面积,根据扇形面积公式求解.【详解】解:连接OA,OB,OC,AB,OA 与BC 交于D 点∵正 解析:23π 【解析】【分析】根据圆的性质和正六边形的性质证明△CDA ≌△BDO ,得出涂色部分即为扇形AOB 的面积,根据扇形面积公式求解.【详解】解:连接OA,OB,OC,AB,OA 与BC 交于D 点∵正六边形内接于O ,∴∠BOA=∠AOC=60°,OA=OB=OC=4,∴∠BOC=120°,OD ⊥BC,BD=CD∴∠OCB=∠OBC=30°,∴OD=1122OB OA DA , ∵∠CDA=∠BDO,∴△CDA ≌△BDO,∴S △CDA =S △BDO ,∴图中涂色部分的面积等于扇形AOB 的面积为:260223603ππ⨯=. 故答案为:23π.【点睛】本题考查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性质,根据圆的性质结合正六边形的性质将涂色部分转化成扇形面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解析】【分析】观察图象当时,直线在抛物线上方,此时二次函数值小于一次函数值,当或时,直线在抛物线下方,二次函数值大于一次函数值,将不等式变形,观察图象确定x 的取值范围,即为不等式的解集.【解析:23x -<<【解析】【分析】观察图象当23x -<<时,直线在抛物线上方,此时二次函数值小于一次函数值,当2x <-或3x >时,直线在抛物线下方,二次函数值大于一次函数值,将不等式变形,观察图象确定x 的取值范围,即为不等式的解集.【详解】解:设21y ax h =+,2y kx b =+,∵2ax b kx h -<-∴2ax h kx b +<+,∴12y y <即二次函数值小于一次函数值,∵抛物线与直线交点为()3,A m ,()2,B n -,∴由图象可得,x 的取值范围是23x -<<.【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与函数的关系及函数图象交点问题,理解图象的点坐标特征和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解析】【分析】设AC=x,根据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再根据得出,再利用二次函数最值求出答案.【详解】解:∵AC 、BD 相交所成的锐角为∴根据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设AC=x ,则BD=8-解析:【解析】【分析】设AC=x,根据四边形的面积公式,1S sin 602AC BD =⨯⨯︒,再根据sin 602︒=得出()1 S 82x x =-. 【详解】解:∵AC 、BD 相交所成的锐角为60︒ ∴根据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1S sin 602AC BD =⨯⨯︒ 设AC=x ,则BD=8-x所以,())21S 842x x x =-=-+∴当x=4时,四边形ABCD 的面积取最大值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2.115°【解析】【分析】根据过C 点的切线与AB 的延长线交于P 点,∠P=40°,可以求得∠OCP 和∠OBC 的度数,又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可以求得∠D 的度数,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连解析:115°【解析】【分析】根据过C点的切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P点,∠P=40°,可以求得∠OCP和∠OBC的度数,又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可以求得∠D的度数,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连接OC,如右图所示,由题意可得,∠OCP=90°,∠P=40°,∴∠COB=50°,∵OC=OB,∴∠OCB=∠OBC=65°,∵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D+∠ABC=180°,∴∠D=115°,故答案为:115°.【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3.-3【解析】【分析】观察A(3,﹣2),B(﹣9,﹣2)两点坐标特征,纵坐标相等,可知A,B两点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对称轴为经过线段AB中点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 【详解】解:∵ A(3,﹣解析:-3【解析】【分析】观察A(3,﹣2),B(﹣9,﹣2)两点坐标特征,纵坐标相等,可知A,B两点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对称轴为经过线段AB中点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详解】解:∵ A(3,﹣2),B(﹣9,﹣2)两点纵坐标相等,∴A,B两点关于对称轴对称,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可得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3,-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3.【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及对称轴的求法,常见确定对称轴的方法有,已知解析式则利用公式法确定对称轴,已知对称点利用对称性确定对称轴,根据条件确定合适的方法求对称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1<x<2【解析】【分析】根据方程的解确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即可确定y<0时,x的取值范围. 【详解】由题意得:二次函数y=x2+mx+n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2,0),解析:-1<x<2【解析】【分析】根据方程的解确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即可确定y<0时,x的取值范围.【详解】由题意得:二次函数y=x2+mx+n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2,0), ,开口向上,∵a=10∴y<0时,x的取值范围是-1<x<2.【点睛】此题考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掌握两者的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25.2【解析】【分析】首先连接BE,由题意易得BF=CF,△ACO∽△BKO,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易得KO:CO=1:3,即可得OF:CF=OF:BF=1:2,在Rt△OBF中,即可求解析:2【解析】【分析】首先连接BE,由题意易得BF=CF,△ACO∽△BKO,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易得KO:CO=1:3,即可得OF:CF=OF:BF=1:2,在Rt△OBF中,即可求得tan∠BOF的值,继而求得答案.【详解】如图,连接BE,∵四边形BCEK是正方形,∴KF=CF=12CK,BF=12BE,CK=BE,BE⊥CK,∴BF=CF,根据题意得:AC∥BK,∴△ACO∽△BKO,∴KO:CO=BK:AC=1:3,∴KO:KF=1:2,∴KO=OF=12CF=12BF,在Rt△PBF中,tan∠BOF=BFOF=2,∵∠AOD=∠BOF,∴tan∠AOD=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定义.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作出辅助线,注意转化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6.【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所示:∵MA′是定值,A′C长度取最小值时,即A′在MC上时,过点M作MF⊥DC于点F,∵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M为AD中点,∴2解析:2【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所示:∵MA′是定值,A′C长度取最小值时,即A′在MC上时,过点M作MF⊥DC于点F,∵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M为AD中点,∴2MD=AD=CD=2,∠FDM=60°,∴∠FMD=30°,∴FD=12MD=1,∴FM=DM×cos30°∴MC==,∴A′C=MC﹣MA′=272-.-.故答案为27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关系等知识,得出A′点位置是解题关键.27.乙【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详解】解:∵甲的方差为0解析:乙【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详解】解:∵甲的方差为0.14,乙的方差为0.06,∴S甲2>S乙2,∴成绩较为稳定的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28.2【解析】【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和,然后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3, =-5∴-3-(-5)=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牢记对于(a≠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12x x +和12x x •,然后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2350x x +-=∴12x x +=-3, 12x x •=-5∴1212x x x x +-•=-3-(-5)=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牢记对于20ax bx c ++=(a≠0),则有:12b x x a +=-,12c x x a•=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①③.【解析】【分析】根据图表求出函数对称轴,再根据图表信息和二次函数性质逐一判断即可.【详解】由二次函数y =ax2+bx+c (a≠0),y 与x 的部分对应值可知:该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解析:①③.【解析】【分析】根据图表求出函数对称轴,再根据图表信息和二次函数性质逐一判断即可.【详解】由二次函数y =ax 2+bx+c (a≠0),y 与x 的部分对应值可知:该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x=2,顶点坐标为(2,-3);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一个在0与1之间,另一个在3与4之间;当y=-2时,x=1或x=3;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m=1;∴①抛物线y =ax 2+bx+c (a≠0)的顶点为(2,-3),结论正确;②b 2﹣4ac =0,结论错误,应该是b 2﹣4ac>0;③关于x的方程ax2+bx+c=﹣2的解为x1=1,x2=3,结论正确;④m=﹣3,结论错误,其中,正确的有. ①③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像,结合图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30.【解析】【分析】设AB=x,则AD=8﹣x,由勾股定理可得BD2=x2+(8﹣x)2,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AB=AD=4时,BD的值最小,根据条件可知A,B,C,D四点在以BD为直径的圆上.解析:42【解析】【分析】设AB=x,则AD=8﹣x,由勾股定理可得BD2=x2+(8﹣x)2,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AB=AD=4时,BD的值最小,根据条件可知A,B,C,D四点在以BD为直径的圆上.则AC为直径时最长,则最大值为42.【详解】解:设AB=x,则AD=8﹣x,∵∠BAD=∠BCD=90°,∴BD2=x2+(8﹣x)2=2(x﹣4)2+32.∴当x=4时,BD取得最小值为42.∵A,B,C,D四点在以BD为直径的圆上.如图,∴AC为直径时取得最大值.AC的最大值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对角线问题,掌握勾股定理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31.(1)见解析;(2)O的半径为4.【解析】【分析】(1) 连接OE ,利用AB=BC 得出A C ∠=∠,根据OE=OC 得出,OEC C ∠=∠,从而求出OE AB ,再结合EG AB ⊥即可证明结论;(2)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F 的长,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线段比例相等求解即可.【详解】解:(1)证明:连接OE .∵AB BC =∴A C ∠=∠∵OE OC =∴OEC C ∠=∠∴A OEC ∠=∠∴OE AB ∵BA GE ⊥,∴OE EG ⊥,且OE 为半径 ∴EG 是O 的切线(2)∵BF GE ⊥∴90BFG ∠=︒∵23GF =4GB =∴222BF BG GF =-=∵BF OE ∥∴BGF OGE ∆∆∽ ∴BF BG OE OG =∴244OE OE=+ ∴4OE =即O 的半径为4.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切线的判定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题目作出辅助线,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32.(1)证明见解析;(2)4.【解析】【分析】(1)易证∠AGD=∠B ,根据∠ADG=∠BEF=90°,即可证明△ADG ∽△FEB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1)证明:∵∠C=90°,∴∠A+∠B=90°,∵四边形DEFG 是矩形,∴∠GDE=∠FED=90°,∴∠GDA+∠FEB=90°,∴∠A+∠AGD=90°,∴∠B=∠AGD ,且∠GDA=∠FEB=90°,∴△ADG ∽△FEB .(2)解:∵△ADG ∽△FEB , ∴AD EF DG BE=, ∵AD =2GD, ∴2AD DG=, ∴224ADG FEB S S ==.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证△ADG ∽△FEB 是解题的关键.33.(1)见解析; (2)4.【解析】【分析】(1)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证明;(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成比例列式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A =∠A ,∠ADC =∠ACB ,∴△ADC ∽△ACB .(2)解:∵△ADC ∽△ACB ,∴AC AB=AD AC ,AB=AD+DB=2+6=8 ∴AC 2=AD•AB =2×8=16,∵AC >0,∴AC =4.【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寻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方法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几何计算.34.38【解析】【分析】本题先利用树状图,求出医院某天出生了3个婴儿的8中等可能性,再求出出现1个男婴、2个女婴有三种,概率为38.【详解】解:用树状图来表示出生婴儿的情况,如图所示.在这8种情况中,一男两女的情况有3种,则概率为38.【点睛】本题利用树状图比较合适,利用列表不太方便.一般来说求等可能性,只有两个层次,既可以用树状图,又可以用列表;有三个层次时,适宜用树状图求出所有的等可能性.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35.(1)见解析;(2)EFC ∆的面积为513;(3)53、5、155(345)-【解析】【分析】(1)先说明∠CEF=∠AFB 和90B C ∠=∠=,即可证明ABF ∆∽FCE ∆;(2)过点F 作FG DC ⊥交DC 与点G ,交AB 于点H ,则90EGF AHF ∠=∠=;再结合矩形的性质,证得△FGE ∽△AHF ,得到AH=5GF ;然后运用勾股定理求得GF 的长,最后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3)分点E 在线段CD 上和DC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然后分别再利用勾股定进行解答即可.【详解】(1)解:∵矩形ABCD 中,∴90B C D ∠=∠=∠=由折叠可得90D EFA ∠=∠=∵90EFA C ∠=∠=∴90CEF CFE CFE AFB ∠+∠=∠+∠=∴CEF AFB ∠=∠在ABF ∆和FCE ∆中∵AFB CEF ∠=∠,90B C ∠=∠=∴ABF ∆∽FCE ∆(2)解:过点F 作FG DC ⊥交DC 与点G ,交AB 于点H ,则90EGF AHF ∠=∠= ∵矩形ABCD 中,∴90D ∠=由折叠可得:90D EFA ∠=∠=,1DE EF ==,5AD AF ==∵90EGF EFA ∠=∠=∴90GEF GFE AFH GFE ∠+∠=∠+∠=∴GEF AFH ∠=∠在FGE ∆和AHF ∆中∵,90GEF AFH EGF FHA ∠=∠∠=∠=∴FGE ∆∽AHF ∆ ∴EF GF FA AH= ∴15GF AH= ∴5AH GF =在Rt AHF ∆中,90AHF ∠=∵222AH FH AF +=∴222(5)(5)5GF GF +-=∴513GF = ∴EFC ∆的面积为155221313⨯⨯= (3)设DE=x ,以点E 、F 、C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①当点E 在线段CD 上时,∠DAE<45°,∴∠AED>45°,由折叠性质得:∠AEF=∠AED>45°,∴∠DEF=∠AED+∠AEF>90°,∴∠CEF<90°,∴只有∠EFC=90°或∠ECF=90°,a,当∠EFC=90°时,如图所示:由折叠性质可知,∠AFE=∠D=90°,∴∠AFE+∠EFC=90°,∴点A,F,C在同一条线上,即:点F在矩形的对角线AC上,在Rt△ACD中,AD=5,CD=AB=3,根据勾股定理得,AC=34,由折叠可知知,EF=DE=x,AF=AD=5,∴CF=AC-AF=34-5,在Rt△ECF中,EF2+CF2=CE2,∴x2+(34-5)2=(3-x)2,解得x=5(345)-即:DE=5(345)-b,当∠ECF=90°时,如图所示: 点F在BC上,由折叠知,EF=DE=x,AF=AD=5,在Rt△AB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AF AB-,∴CF=BC-BF=1,在Rt△EC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E2+CF2=EF2,(3-x)2+12=x2,解得x=53,即:DE=53;②当点E在DC延长线上时,CF在∠AFE内部,而∠AFE=90°,∴∠CFE<90°,∴只有∠CEF=90°或∠ECF=90°,a、当∠CEF=90°时,如图所示由折叠知,AD=AF=5,∠AFE=90°=∠D=∠CEF,∴四边形AFED是正方形,∴DE=AF=5;b、当∠ECF=90°时,如图所示:∵∠ABC=∠BCD=90°,∴点F在CB的延长线上,∴∠ABF=90°,由折叠知,EF=DE=x,AF=AD=5,在Rt△AB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AF AB-,∴CF=BC+BF=9,在Rt△EC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E2+CF2=EF2,∴(x-3)2+92=x2,解得x=15,即DE=15,故答案为345)3-、53、5、15.【点睛】本题属于相似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四、压轴题。

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

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

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4的平方根是( )A .2B .2±C .2D .2±2.下列四组线段a ,b ,c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1a =,2b =,3c =B .1a =,2b =,3c =C .2a =,3b =,4c =D .4a =,5b =,6c = 3.如图,矩形ABCD 中,AB =6,BC =12,如果将该矩形沿对角线BD 折叠,那么图中阴影部分△BED 的面积是 ( )A .18B .22.5C .36D .45 4.分式221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0 B .2 C .﹣2 D .125.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作三角形,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1,2,5B .3,4,5C .3,6,9D .23,7,61 6.点(3,2)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 .(3,2) B .(3,2)- C .(3,2)--D .(2,3)- 7.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则一次函数y x k =+的图象大致是() A . B .C .D .8.已知:如图,∠1=∠2,则不一定能使△ABD ≌△ACD 的条件是 ( )A .AB =ACB .BD =CDC .∠B =∠CD .∠BDA =∠CDA 9.我们知道,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相交直线是轴对称图形,该图形对称轴条数为( )A .1B .2C .4D .无数 10.如图,直线(0)y kx b k =+≠经过点(1,3)-,则不等式3kx b +≥的解集为( )A .1x >-B .1x <-C .3x ≥D .1x ≥-二、填空题11.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P 为边AC 上一动点,过点P 作PD BC ⊥,垂足为点D ,延长DP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若10AC =,设CP 长为x ,BE 长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不需写出x 的取值范围)12.如图,直线I I :1y x =+与直线2I :y mx n =+相交于点(,2)P a ,则关于x 的不等式1x mx n +≥+的解集为______.13.已知y 与x 成正比例,当x=8时,y=﹣12,则y 与x 的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14.在311,2π,122-,0,0.454454445…,319中,无理数有______个. 15.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度;16.如图,在△ABC 中,PH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AH =3,△ABP 的周长为11,则△ABC 的周长为_____.17.已知函数y=x+m-2019 (m 是常数)是正比例函数,则m= ____________18.已知点M(-1,a)和点N(-2,b)是一次函数y=-2x+1图象上的两点,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对函数31y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的图象过点(3,1)-B .y 值随着x 值增大而减小C .它的图象经过第二象限D .它的图象与y 轴交于负半轴 2.下列无理数中,在﹣1与2之间的是( )A .﹣3B .﹣2C .2D .5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C 在x 轴上,点C 的坐标为(1,0),2AC -=.将Rt ABC ∆先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变换后点A 的对应点坐标是( )A .(1,2)-B .(4,2)-C .(3,2)D .(2,2)4.已知直线y 1=kx+1(k <0)与直线y 2=mx (m >0)的交点坐标为(12,12m ),则不等式组mx ﹣2<kx+1<mx 的解集为( )A .x>12B .12<x<32C .x<32D .0<x<325.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522x y x y -=-⎧⎨+=-⎩的解为41x y =-⎧⎨=⎩,则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函数y =x +5与y =﹣12x ﹣1的图像的交点坐标为( ) A .(﹣4,1) B .(1,﹣4) C .(4,﹣1) D .(﹣1,4)6.一辆货车从甲地匀速驶往乙地用了2.7h ,到达后用了0.5h 卸货,随即匀速返回,已知货车返回的速度是它从甲地驶往乙地速度的1.5倍,货车离甲地的距离y (km )关于时间x (h )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a 等于( )A .4.7B .5.0C .5.4D .5.8 7.点(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2,3) B .(2,3) C .(-3,-2) D .(2,-3)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B .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C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D .无理数一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9.我们知道,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相交直线是轴对称图形,该图形对称轴条数为( )A .1B .2C .4D .无数 10.关于等腰三角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一个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两边上的中线一定相等C .两个等腰三角形中,若一腰以及该腰上的高对应相等,则这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二、填空题11.17.85精确到十分位是_____.12.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CDE ,连接,AE BE ,试确定AEB ∠的度数.13.如图①的长方形ABCD 中, E 在AD 上,沿BE 将A 点往右折成如图②所示,再作AF ⊥CD 于点F ,如图③所示,若AB =2,BC =3,∠BEA =60°,则图③中AF 的长度为_______.14.4的平方根是 .15.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_____ .16.在一次函数(1)5y k x =-+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17.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2cm ,则它的周长为_____.18.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2和5,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4、()3,4,若直线y kx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20.如图,在△ABC 中,AB = AC ,∠BAC = 120º,AD ⊥BC ,则∠BAD = _____°.三、解答题21.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出发前往B 地,其中甲车选择有高架的路线,全程共50km ,乙车选择没有高架的路线,全程共44km .甲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比乙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每小时快20千米,乙车到达B 地花费的时间是甲车的1.2倍.问甲、乙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22.小明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图中的折线表示小明行驶的路程()km s 与所用时间()h t 之间的函数关系.试根据函数图像解答下列问题:(1)小明在途中停留了____h ,小明在停留之前的速度为____km/h ;(2)求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3)小明出发1小时后,小华也从甲地沿相同路径匀速向乙地骑行,6t =h 时,两人同时到达乙地,求t 为何值时,两人在途中相遇.23.如图,反比例函数k y x=与一次函数y=x+b 的图象,都经过点A (1,2)(1)试确定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一次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24.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1,—5),且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B(2,a).(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3)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并求这两条直线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2x+6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直线l2:y=kx+2(k>0)与坐标轴交于点C,D,直线l1,l2与相交于点E.(1)当k=2时,求两条直线与x轴围成的△BDE的面积;(2)点P(a,b)在直线l2:y=kx+2(k>0)上,且点P在第二象限.当四边形OBEC的面积为233时.①求k的值;②若m=a+b,求m的取值范围.四、压轴题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x的图象为直线1.(1)观察与探究已知点A 与A ',点B 与B '分别关于直线l 对称,其位置和坐标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2,3C -关于线l 的对称点C '的位置,并写出C '的坐标______.(2)归纳与发现观察以上三组对称点的坐标,你会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m n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______.(3)运用与拓展已知两点()2,3E -、()1,4F --,试在直线l 上作出点Q ,使点Q 到E 、F 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并求出相应的最小值.27.(1)探索发现:如图1,已知Rt △ABC 中,∠ACB =90°,AC =BC ,直线l 过点C ,过点A 作AD ⊥l ,过点B 作BE ⊥l ,垂足分别为D 、E .求证:AD =CE ,CD =BE .(2)迁移应用:如图2,将一块等腰直角的三角板MON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三角板的一个锐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O 重合,另两个顶点均落在第一象限内,已知点M 的坐标为(1,3),求点N 的坐标.(3)拓展应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直线y =﹣3x+3与y 轴交于点P ,与x 轴交于点Q ,将直线PQ 绕P 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所得的直线交x 轴于点R .求点R 的坐标.28.如图,已知等腰△ABC 中,AB =AC ,∠A <90°,CD 是△ABC 的高,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CD 与 BE 交于点 P .当∠A 的大小变化时,△EPC 的形状也随之改变.(1)当∠A =44°时,求∠BPD 的度数;(2)设∠A =x °,∠EPC =y °,求变量 y 与 x 的关系式;(3)当△EPC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A 的度数.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a b 和点(,)Q a b ',给出如下定义:若1,(2),(2)b a b b a -≥⎧=<⎩'⎨当时当时,则称点Q 为点P 的限变点.例如:点(2,3)的限变点的坐标是(2,2),点(2,5)--的限变点的坐标是(2,5)-,点(1,3)的限变点的坐标是(1,3).(1)①点3,1)-的限变点的坐标是________;②如图1,在点(2,1)A -、(2,1)B 中有一个点是直线2y =上某一个点的限变点,这个点是________;(填“A ”或“B ”)(2)如图2,已知点(2,2)C --,点(2,2)D -,若点P 在射线OC 和OD 上,其限变点Q 的纵坐标b '的取值范围是b m '≥或b n '≤,其中m n >.令s m n =-,直接写出s 的值. (3)如图3,若点P 在线段EF 上,点(2,5)E --,点(,3)F k k -,其限变点Q 的纵坐标b '的取值范围是25b '-≤≤,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经过点A 332)和B 3,0),且与y 轴交于点D ,直线OC 与AB 交于点C ,且点C 3.(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连接OA ,试判断△AOD 的形状;(3)动点P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O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O 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同时动点Q 从点O 出发沿y 轴的正半轴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当点Q 到达点D 时,P ,Q 同时停止运动.设PQ 与OA 交于点M ,当t 为何值时,△OPM 为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对每一项进行判断筛选即可.【详解】A 将x=3代入31y x =-得:3×3-1=8,A 选项错;B .一次函数k >0,y 值随着x 值增大而增大,B 选项错;C .一次函数k >0,y 值随着x 值增大而增大,当x=0时,y=-1,故此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C 选项错;D .当x=0时,y=-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 轴交于负半轴,D 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2.C解析:C【解析】 试题分析:A 31,故错误;B 2<﹣1,故错误;C .﹣12<2,故正确;52,故错误;故选C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3.D解析:D【解析】【分析】先求出A点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所得到的的坐标A',再求出A'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坐标A'',A''即为变换后点A的对应点坐标.【详解】将Rt ABC∆先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点坐标为A'(-1,2),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A'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加上3个单位长度,故变换后点A的对应点坐标是A''(2,2).【点睛】本题考察点的坐标的变换及平移.4.B解析:B【解析】【分析】由mx﹣2<(m﹣2)x+1,即可得到x<32;由(m﹣2)x+1<mx,即可得到x>12,进而得出不等式组mx﹣2<kx+1<mx的解集为12<x<32.【详解】把(12,12m)代入y1=kx+1,可得1 2m=12k+1,解得k=m﹣2,∴y1=(m﹣2)x+1,令y3=mx﹣2,则当y3<y1时,mx﹣2<(m﹣2)x+1,解得x<32;当kx+1<mx时,(m﹣2)x+1<mx,解得x>12,∴不等式组mx﹣2<kx+1<mx的解集为12<x<3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k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5.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522x yx y-=-⎧⎨+=-⎩的解为41xy=-⎧⎨=⎩∴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函数y=x+5与y=﹣12x﹣1的图像的交点坐标为:(-4,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一般地,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6.B解析:B【解析】【分析】先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题意可得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和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再由货车返回的速度是它从甲地驶往乙地的速度的1.5倍,列出方程组求得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t,进而求得a的值.【详解】解:设甲乙两地的路程为s,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v,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为t,则2.71.5v svt s=⎧⎨=⎩解得,t=1.8∴a=3.2+1.8=5(小时),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应用、方程组的应用,根据一次函数图像以及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列出方程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特点: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可得答案.【详解】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横坐标和纵坐标均满足互为相反数,∴点(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熟练掌握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8.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判断各选项即可.【详解】A中,例如42=,是有理数,错误;B中,例如π,是无理数,错误;C中,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错误;D正确,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无理数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含有π和根号开不尽的数通常为无理数.9.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对称轴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相交直线是轴对称图形,该图形对称轴条数为2条.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正确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0.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判断即可.【详解】解:A:如果40︒的角是底角,则顶角等于100︒,故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此选项错误;B、当两条中线为两腰上的中线时,可知两条中线相等,当两条中线一条为腰上的中线,一条为底边上的中线时,则这两条中线不一定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中线不一定相等,此选项错误;C、如图,△ABC和△ABD中,AB=AC=AD,CD∥AB,DG是△ABD 的AB边高,CH是是△ABC 的AB边高,则DG=CH,但△ABC和△ABD不全等;故此选项错误;D、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9.【解析】【分析】把百分位上的数字5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17.85精确到十分位是17.9故答案为:17.9.【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精确到第几位”和“有几个有效解析:9.【解析】【分析】把百分位上的数字5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17.85精确到十分位是17.9故答案为:17.9.【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精确到第几位”和“有几个有效数字”是精确度的两种常用的表示形式,它们实际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可以体现出误差值绝对数的大小,而后者往往可以比较几个近似数中哪个相对更精确一些.12.【解析】【分析】由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E =150°,AD=DE ,得出∠DEA=15°,同理可求出∠CEB=15°,即可得出∠AEB 的度数.【详解】解:∵在正方形中,,,在解析:30AEB ∠=【解析】【分析】由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E =150°,AD=DE ,得出∠DEA=15°,同理可求出∠CEB=15°,即可得出∠AEB 的度数.【详解】解:∵在正方形ABCD 中,AD DC =,90ADC ∠=,在等边三角形CDE 中,CD DE =,60CDE DEC ∠=∠=,∴150ADE ADC CDE ∠=∠+∠= ,AD DE =,在等腰三角形ADE 中1801801501522ADE DEA ︒-∠︒-︒∠===︒, 同理得:15BEC ∠=,则60151530AEB DEC DEA BEC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3-【解析】【分析】作AH⊥BC 于H .证明四边形AFCH 是矩形,得出AF=CH ,在Rt△ABH 中,求得∠ABH=30°,则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H=,可求出HC 的长度即为AF 的长度.【详解】解析:3-3【解析】【分析】作AH ⊥BC 于H .证明四边形AFCH 是矩形,得出AF=CH ,在Rt △ABH 中,求得∠ABH=30°,则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H=3,可求出HC 的长度即为AF 的长度.【详解】解:如下图,作AH ⊥BC 于H .则∠AHC=90°,∵四边形形ABCD 为长方形,∴∠B=∠C=∠EAB=90°,∵AF ⊥CD ,∴∠AFC=90°,∴四边形AFCH 是矩形,,AF CH =∵∠BEA =60°, ∴∠EAB=3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AEH=90°-2∠EAB=30°,∵在Rt△ABH 中, AB=2,∴112AH AB ==, 根据勾股定理2222213BH AB AH -=-=∵BC=3, ∴33AF HC BC BH ==-=-故填:33【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折叠变化,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能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4.±2.【解析】试题分析:∵,∴4的平方根是±2.故答案为±2.考点:平方根.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2(2)4±=,∴4的平方根是±2.故答案为±2.考点:平方根.15.70°或40°【解析】【分析】分顶角是70°和底角是70°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当70°角为顶角,顶角度数即为70°;当70°为底角时,顶角=180°-2×70°=40°.答案为:解析:70°或40°【解析】【分析】分顶角是70°和底角是70°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当70°角为顶角,顶角度数即为70°;当70°为底角时,顶角=180°-2×70°=40°.答案为: 70°或4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若题目中没有明确顶角或底角的度数,做题时要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6.【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一次函数中,随的增大而增大,∴,∴;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次解析:1k >【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一次函数(1)5y k x =-+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10k>;∴1k>.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题.17.12cm.【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和2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①5cm为腰,2解析:12cm.【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和2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①5cm为腰,2cm为底,此时周长为12cm;②5cm为底,2cm为腰,则两边和小于第三边无法构成三角形,故舍去.所以其周长是12cm.故答案为12cm.【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解题的关键熟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构成条件. 18.【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腰长为2和腰长为5两种情况讨论,选择能构成三角形的求值即可.【详解】解:①腰长为2,底边长为5,2+2=4<5,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②腰长为5,解析:【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腰长为2和腰长为5两种情况讨论,选择能构成三角形的求值即可.【详解】解:①腰长为2,底边长为5,2+2=4<5,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②腰长为5,底边长为2,则周长=5+5+2=12.故其周长为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已知两边长求周长,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灵活的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9.【解析】【分析】由直线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可得出点B 在直线上或在直线右下方,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关于k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k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点A 、B 解析:443k ≤≤ 【解析】【分析】由直线y kx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可得出点B 在直线上或在直线右下方,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关于k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k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4、()3,4,∴令y=4时, 解得:4x k= , ∵直线y=kx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1≤4k≤3, 解得:443k ≤≤. 故答案为:443k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找出关于k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20.60°【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AD 平分∠BAC,由此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结论.【详解】如图,∵AB=AC,AD⊥BC,∴AD 平分∠BAC,∴∠BAD=∠BA解析:60°【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AD 平分∠BAC ,由此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结论.【详解】如图,∵AB=AC ,AD ⊥BC ,∴AD 平分∠BAC ,∴∠BAD=12∠BAC , ∵∠BAC=120°, ∴∠BAD=12×120°=60°, 故答案为:60°.【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三、解答题21.甲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75/km h ,乙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55/km h .【解析】【分析】设乙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x km/h ,则甲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x +20)km/h .根据“乙车到达B 地花费的时间是甲车的1.2倍”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乙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x km/h ,则甲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x +20)km/h .根据题意,得:50441.220x x⨯=+ 解得:x =55.经检验,x =55是所列方程的解.当x =55时,x +20=75.答:甲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75km/h ,乙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55km/h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找出相等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1)2,10;(2)s=15t-40(45)t ≤≤;(3)t=3h 或t=6h.【解析】【分析】(1)由图象中的信息可知:小明从第2小时到第4小时行驶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途中停留了2h ;小明2小时内行驶的路程是20 km ,据此可以求出他的速度;(2)由图象可知:B(4,20),C(5,35),设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为s=kt+b,代入后得到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3)先求出从甲地到乙地的总路程,现求小华的速度,然后分三种情况讨论两人在途中相遇问题.当02t <≤时, 10t=10(t-1);当24t <<时, 20=10(t-1);当46t ≤≤时, 15t-40=10(t-1);逐一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图象可知:小明从第2小时到第4小时行驶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途中停留了2h ;由图象可知:小明2小时内行驶的路程是20 km ,所以他的速度是20210÷=(km/ h );故答案是:2;10.(2)设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为s=kt+b,由图象可知:B(4,20),C(5,35),∴420535k b k b +=⎧⎨+=⎩, ∴1540k b =⎧⎨=-⎩, ∴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为s=15t-40(45)t ≤≤;(3)在s=15t-40中,当t=6时,s=15×6-40=50,∴从甲地到乙地全程为50 km ,∴小华的速度=50(61)10÷-=(km/ h ),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两人在途中相遇问题:当02t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则10t=10(t-1),方程无解,不合题意,舍去;当24t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则20=10(t-1),解得t=3;当46t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则15t-40=10(t-1),解得t=6;∴综上所述,当t=3h 或t=6h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够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一些关键点的含义,并结合实际问题数量关系进行求解.23.(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2yx=,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1,0)与(1,0).【解析】【分析】(1)将点A(1,2)分别代入kyx=与y=x+b中,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和一次函数解析式.(2)对于一次函数解析式,令x=0,求出对应y的值,得到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确定出一次函数与y轴的交点坐标;令y=0,求出对应x的值,得到一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确定出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详解】解:(1)∵反比例函数kyx=与一次函数y=x+b的图象,都经过点A(1,2),∴将x=1,y=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2=2,将x=1,y=2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b=2-1=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2yx=,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对于一次函数y=x+1,令y=0,可得x=-1;令x=0,可得y=1.∴一次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为(-1,0)与(1,0).24.(1)a=1 (2)y=2x-3 (3)3【解析】【分析】(1)将点(2,a)代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a的值;(2)将(-1,-5)和(2,1)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k和b的值,从而得出函数解析式;(3)根据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详解】解:(1)∵正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过点(2,a)∴ a=1(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两点(-1,-5)(2,1)∴5 21k bk b-+=-⎧⎨+=⎩解得23 kb=⎧⎨=-⎩∴y=2x-3(3)函数图像如图【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描点法画函数图象25.(1)△BDE 的面积=8;(2)①k =4;②﹣12<m <2. 【解析】【分析】(1)由直线l 1的解析式可得点A 、点B 的坐标,当k =2时,由直线l 2的解析式可得点C 、点D 坐标,联立直线l 1与直线l 2的解析式可得点E 坐标,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2)①连接OE .设E (n ,﹣2n +6),由S 四边形OBEC =S △EOC +S △EOB 可求得n 的值,求出点E 坐标,把点E 代入y =kx +2中求出k 值即可;②由直线y =4x +2的表达式可确定点D 坐标,根据点P (a ,b )在直线y =4x +2上,且点P 在第二象限可得42b a =+及a 的取值范围,由m =a +b 可确定m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直线l 1:y =﹣2x +6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当y =0时,得x =3,当x =0时,y =6;∴A (0,6)B (3,0);当k =2时,直线l 2:y =2x +2(k ≠0),∴C (0,2),D (﹣1,0) 解2622y x y x =-+⎧⎨=+⎩得14x y =⎧⎨=⎩, ∴E (1,4),4BD ∴=,点E 到x 轴的距离为4,∴△BDE 的面积=12×4×4=8. (2)①连接OE .设E (n ,﹣2n +6),∵S 四边形OBEC =S △EOC +S △EOB ,∴12×2×n +12×3×(﹣2n +6)=233, 解得n =23, ∴E (23,143), 把点E 代入y =kx +2中,143=23k +2, 解得k =4.②∵直线y =4x +2交x 轴于D , ∴D (﹣12,0), ∵P (a ,b )在第二象限,即在线段CD 上, ∴﹣12<a <0, ∵点P (a ,b )在直线y =kx +2上 ∴b =4a +2, ∴m =a +b =5a +2,15222a -<+< ∴﹣12<m <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涉及了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解析式,两条直线的交点及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灵活的将函数图像与解析式相结合是解题的关键.四、压轴题26.(1) (3,-2);(2) (n ,m );(3)图见解析, 点Q 到E 、F 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值为10【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形可以写出C '的坐标;(2)根据图形可以直接写出点P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的坐标;(3)作点E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E ',连接E 'F ,根据最短路径问题解答. 【详解】(1)如图,C '的坐标为(3,-2), 故答案为(3,-2);(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m n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n ,m ), 故答案为(n ,m );(3)点E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E '(-3,2),连接E 'F 角直线l 于一点即为点Q ,此时点Q 到E 、F 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即为线段E 'F ,∵E 'F ()[]221(3)2(4)210=---+--=⎡⎤⎣⎦, ∴点Q 到E 、F 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值为210.【点睛】此题考查轴对称的知识,画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最短路径问题,勾股定理关键是找到点的对称点,由此解决问题.27.(1)见解析(2)(4,2)(3)(6,0)【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ACB=∠ADC,再判断出∠CAD=∠BCE,进而判断出△ACD≌△CBE,即可得出结论;(2)先判断出MF=NG,OF=MG,进而得出MF=1,OF=3,即可求出FG=MF+MG=1+3=4,即可得出结论;(3)先求出OP=3,由y=0得x=1,进而得出Q(1,0),OQ=1,再判断出PQ=SQ,即可判断出OH=4,SH=0Q=1,进而求出直线PR的解析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ACB=90°,AD⊥l∴∠ACB=∠ADC∵∠ACE=∠ADC+∠CAD,∠ACE=∠ACB+∠BCE∴∠CAD=∠BCE,∵∠ADC=∠CEB=90°,AC=BC∴△ACD≌△CBE,∴AD=CE,CD=BE,(2)解:如图2,过点M作MF⊥y轴,垂足为F,过点N作NG⊥MF,交FM的延长线于G,由已知得OM=ON,且∠OMN=90°∴由(1)得MF=NG,OF=MG,∵M(1,3)∴MF=1,OF=3∴MG=3,NG=1∴FG=MF+MG=1+3=4,∴OF﹣NG=3﹣1=2,∴点N的坐标为(4,2),(3)如图3,过点Q 作QS ⊥PQ ,交PR 于S ,过点S 作SH ⊥x 轴于H , 对于直线y =﹣3x+3,由x =0得y =3 ∴P (0,3), ∴OP =3 由y =0得x =1, ∴Q (1,0),OQ =1, ∵∠QPR =45° ∴∠PSQ =45°=∠QPS ∴PQ =SQ∴由(1)得SH =OQ ,QH =OP∴OH =OQ+QH =OQ+OP =3+1=4,SH =OQ =1 ∴S (4,1),设直线PR 为y =kx+b ,则341b k b =⎧⎨+=⎩ ,解得1k 2b 3⎧=-⎪⎨⎪=⎩∴直线PR 为y =﹣12x+3 由y =0得,x =6 ∴R (6,0). 【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28.(1)56°;(2)y=454x +;(3)36°或1807°. 【解析】 【分析】(1)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等腰△ABC 的底角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BE 的度数,再根据高的定义得到∠BDC=90°,从而可得∠BPD ;(2)按照(1)中计算过程,即可得到∠A 与∠EPC 的关系,即可得到结果; (3)分①若EP=EC ,②若PC=PE ,③若CP=CE ,三种情况,利用∠ABC+∠BCD=90°,以及y=454x+解出x 即可. 【详解】解:(1)∵AB=AC ,∠A=44°,∴∠ABC=∠ACB=(180-44)÷2=68°, ∵CD ⊥AB , ∴∠BDC=90°, ∵BE 平分∠ABC , ∴∠ABE=∠CBE=34°, ∴∠BPD =90-34=56°; (2)∵∠A =x °,∴∠ABC=(180°-x°)÷2=(902x-)°, 由(1)可得:∠ABP=12∠ABC=(454x -)°,∠BDC=90°,∴∠EPC =y °=∠BPD=90°-(454x -)°=(454x+)°, 即y 与 x 的关系式为y=454x +; (3)①若EP=EC , 则∠ECP=∠EPC=y ,而∠ABC=∠ACB=902x-,∠ABC+∠BCD=90°, 则有:902x -+(902x --y )=90°,又y=454x+,∴902x -+902x --(454x+)=90°, 解得:x=36°; ②若PC=PE ,则∠PCE=∠PEC=(180-y )÷2=902y-,由①得:∠ABC+∠BCD=90°,∴902x -+[902x --(902y-)]=90,又y=454x +,解得:x=1807°; ③若CP=CE ,则∠EPC=∠PEC=y ,∠PCE=180-2y , 由①得:∠ABC+∠BCD=90°,∴902x -+902x --(180-2y )=90,又y=454x +, 解得:x=0,不符合,综上:当△EPC 是等腰三角形时,∠A 的度数为36°或1807°.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高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有一定难度,关键是找到角之间的等量关系. 29.(1)①);②B ;(2)3s =;(3)59k ≤≤.【解析】 【分析】(1)利用限变点的定义直接解答即可;(2)先利用逆推原理求出限变点(2,1)A -、(2,1)B 对应的原来点坐标,然后把原来点坐标代入到2y =,满足解析式的就是答案;(3)先OC OD ,的关系式,再求出点P 的限变点Q 满足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图象求出m n ,的值,从而求出s 即可;(4)先求出线段EF 的关系式,再求出点P 的限变点Q 所满足的关系式,根据图像求解即可. 【详解】 解:(1)①∵2a =,∴11b b ==-=',∴坐标为:),故答案为:);②∵对于限变点来说,横坐标保持不变,∴限变点(2,1)A -对应的原来点的坐标为:()2,1-或()21--,, 限变点(2,1)B 对应的原来点的坐标为:()2,2, ∵()2,2满足2y =, ∴这个点是B , 故答案为:B ;(2)∵点C 的坐标为(2,2)--, ∴OC 的关系式为:()0y x x =≤, ∵点D 的坐标为(2,2)-,∴OD 的关系式为:()0y x x =-≥,∴点P 满足的关系式为:()()00x x y x x ≤⎧⎪=⎨->⎪⎩,∴点P 的限变点Q 的纵坐标满足的关系式为:。

江西省校永修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校永修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阶段(二)质量检测试卷八年级数学考生须知: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试卷和答题卡都要写上班级、姓名;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上,否则不给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中,无理数有()A.2个B.3个C.4个D.5个2.已知△ABC的三条边分别为a,b,c,下列条件不能判断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2=b2-c2B.a=6,b=8,c=10C.∠A=∠B+∠C D.∠A:∠B:∠C=5:12:133.《九章算术》中第七章《盈不足》记载了一个问题:“今有共买物,人出八,赢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译文:“现有一些人合伙购买物品,若每人出8钱,则多出3钱;若每人出7钱,则还差4钱,问人数、物品价格各是多少?”设有x个人,物品价格为y钱,则下列方程组中正确的是()A.B.C.D.4.直线y=kx+3与y=3x+k在同一坐标系内,其位置可能是()A.B.C.D.5.一辆货车从A地开往B地,一辆小汽车从B地开往A地.同时出发,都匀速行驶,各自到达终点后停止.设货车、小汽车之间的距离为s(千米),货车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A、B两地相距120千米;②出发1小时,货车与小汽车相遇;③出发1.5小时,小汽车比货车多行驶了60千米;④小汽车的速度是货车速度的2倍.A.1个B.2个C.3个D.4个220.10100100017π8374x yx y=--=⎧⎨⎩8374x yx y=+-=⎧⎨⎩8374x yx y=++=⎧⎨⎩8374x yx y=-+=⎧⎨⎩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中的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一个点从原点O 出发,沿折线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长度,则点的坐标为()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7______.8.点A (-2,3)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9.已知点都在直线上,则大小关系是______.10.如图,Rt △ABC 的周长为24,∠C =90°,且AB :AC =5:4,则BC 的长为______.第10题11.如图,直线y =-x +3与y =mx +n 交点的横坐标为1,则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______.第11题12.如图,直线y =2x -4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与A ,B 两点,射线AP ⊥AB 于点A ,若点C 是射线AP 上的一11223341O A AA A A A A ===== 1234n O AA A A A 2023A ()1348,0113482⎛ ⎝11348,2⎛ ⎝()1349,0A '()()124,,2,y y -122y x =-+12,y y3x y mx y n+=-+=⎧⎨⎩个动点,点D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且以A,C,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全等,则OD的长为______.第12题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3.(1(2)解方程组:14.已知2a-7和a+4是某正数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b-11的立方根是-2.(1)求a、b的值.(2)求a+b的平方根.15.如图,一只小鸟旋停在空中4点,A点到地面的高度AB=20米,A点到地面C点(B、C两点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距离AC=25米.若小鸟竖直下降12米到达D点(D点在线段AB上),求此时小鸟到地面C点的距离.16.图(1)、图(2)均是5×5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点A、B均在格点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分别在给定的网格中按下列要求作△ABC,点C在格点上.图(1)图(2)(1)在图(1)中,△ABC的面积为5;(2)在图(2)中,△ABC是面积为的钝角三角形.)22+-23451x yx y-=+=-⎧⎨⎩5217.若的值.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8.某中学八(1)共有45人,该班计划为每名学生购买一套学具,超市现有A 、B 两种品牌学具可供选择.已知1套A 学具和1套B 学具的售价为45元;2套A 学具和5套B 学具的售价为150元.(1)A 、B 两种学具每套的售价分别是多少元?(2)现在商店规定,若一次性购买A 型学具超过20套,则超出部分按原价的6折出售.设购买A 型学具a 套(a >20)且不超过30套,购买A 、B 两种型号的学具共花费w 元.①请写出w 与a 的函数关系式;②请帮忙设计最省钱的购买方案,并求出所需费用.19.先阅读,再解方程组.解方程组时,设a =x +y ,b =x -y ,则原方程组变为,整理,得,解这个方程组,得,即,解得.请用这种方法解下面的方程组:.20.甲、乙两车间一起加工一批零件,同时开始加工,10个小时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甲车间的工作效率不变,乙车间在中间停工一段时间维修设备,然后按停工前的工作效率继续加工.设甲、乙两车间各自加工零件的数量为y (个),甲车间加工的时间为x (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甲车间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为______个,这批零件的总个数为______个;(2)求乙车间维护设备后,乙车间加工零件的数量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在加工这批零件的过程中,当甲、乙两车间共同加工完930个零件时,求甲车间加工的时间.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1.如图,已知△ABC 中,∠B =90°,AB =16cm ,BC =12cm ,P 、Q 是△ABC 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x y ==22x xy y -+()()623452x y x yx y x y +-⎧-=⎪⎨⎪+--=⎩623452a ba b ⎧+=⎪⎨⎪-=⎩3236452a b a b +=⎧⎨-=⎩86a b =⎧⎨=⎩86x y x y +=⎧⎨-=⎩71x y =⎧⎨=⎩()()()()5316350x y x y x y x y +--=⎧⎪⎨+--=⎪⎩从点A 开始沿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点Q 从点B 开始沿B →C →A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它们同时出发,同时停止.备用图(1)P 、Q 出发4秒后,求PQ 的长;(2)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出发几秒钟后,△CQB 能形成直角三角形?22.如图,已知A (3,0),B (0,4),点D 在y 轴的负半轴上,若将△DAB 沿直线AD 折叠,点B 恰好落在x 轴正半轴上的点C 处.(1)求直线AB 的表达式;(2)求C 、D 的坐标;(3)在直线DA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若一个三角形中存在两边的平方差等于第三边上高的平方,则称这个三角形为勾股高三角形,两边交点为勾股顶点.特例感知①等腰直角三角形______勾股高三角形(请填写“是”或者“不是”);②如图,已知△ABC 为勾股高三角形,其中C 为勾股顶点,CD 是AB 边上的高.若BD =1,AD =2,试求线段CD的长度.10P A B S △深入探究如图,已知△ABC为勾股高三角形,其中C为勾股顶点且CA>CB,CD是AB边上的高.试探究线段AD与CB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推广应用如图,等腰△ABC为勾股高三角形,其中AB=AC>BC,CD为AB边上的高,过点D向BC边引平行线与AC 边交于点E.若CE=a,直接写出线段DE的长度(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八年级阶段二数学答案1.【答案】C【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即可求解.,,4个.故选:C2.【答案】D.3.【答案】C4.【答案】A【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分k>0,k<0两种情形分别分析即可.【详解】解:当时,两条直线都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四个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当时,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只有选项A正确,故选:A.5.【答案】D6.【答案】B【分析】过作轴,垂足为B,求出,,求出前若干个点的坐标,找到规律点的每运动6次循环一次,每循环一次向右移动4个单位,每个周期内点的横坐标变化为:,,计算出2023与6的商和余数,据此得到结果.【详解】解:∵图中的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1,如图,过作轴,垂足为B,则,∴,3=-k>k<3y kx=+3y x k=+1A1AB x⊥OB1AB A1111,,1,,,12222++++++ 1A1AB x⊥212OB A B==1A B==∴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分析图象可以发现,点的每运动6次循环一次,每循环一次向右移动4个单位,每个周期内点的横坐标变化为:,,,∴点的坐标为,即,故选B .7.【答案】±28.【答案】9.【答案】10.【答案】611.【答案】12.【答案】6或13.(1)1A 12⎛⎝2A ()1,03A ()2,04A 5,2⎛ ⎝5A ()3,06A ()4,0A 1111,,1,,,12222++++++20236337......1÷=2023A 133742⎛⨯+ ⎝113482⎛ ⎝()23-,-12yy >12x y =⎧⎨=⎩2+)22++-.(2)【答案】14.【详解】(1)由题意得:2a -7+a +4=0,b -11=-8,解得:a =1,b =3;(2)∵a =1,b =3,∴a +b =4,4的平方根为±2.【答案】17米【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米),∵(米),∴在中,由勾股定理得,∴此时小鸟到地面C 点的距离17米.答;此时小鸟到地面C 点的距离为17米.16.点C 到AB,进而可找到点C 所在的直线,与网格的交点即为点C 的位置).(2)如图(3)所示(点拨:由,可知点C 的距离为,进而可找到点C 所在的直线,再结合△ABC 角三角形,且点C在格点处,即可找到点C 的位置)17.【答案】13∵x y,∴x =2,y =,∴x 2-xy ﹢y 2=(x -y )2﹢xy =+1=1318.【详解】解:设A 种品牌的学具售价为x 元,B 种品牌的学具售价为y 元,根据题意有,,解之可得,222=+-34=-1=11x y =⎧⎨=-⎩222222520225BC AC AB =-=-=15BC =20128BD AB AD =-=-=Rt BCD 17CD ==52ABC AB S ==△(2()14525150x y x y +=⎧⎨+=⎩{2520x y ==所以A 、B 两种学具每套的售价分别是25和20元;因为,其中购买A 型学具的数量为a ,则购买费用,即函数关系式为:,;符合题意的还有以下情况:Ⅰ、以的方案购买,因为-5<0,所以时,w 为最小值,即元;Ⅱ、由于受到购买A 型学具数量的限制,购买A 型学具30套w 已是最小,所以全部购买B 型学具45套,此时元元,综上所述,购买45套B 型学具所需费用最省钱,所需费用为:900元.故答案为(1)A 、B 两种学具每套的售价分别是25和20元;(2)①w =-5a +1100,(20<a ≤30);②购买45套B 型学具所需费用最省钱,所需费用为900元.19.【答案】【分析】根据举例,结合换元法a =x +y ,b =x -y ,可得方程组;解方程,可以得到a ,b 的值,代入所设,组成关于x ,y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详解】解:设,,则原方程组变为,解得,所以,解得.20.【答案】(1)75,1110(2)(3)8.5小时【详解】(1)甲车间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为个;这批零件的总个数为个,故答案为:75,1110;(2)设乙车间维护设备后,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①2030a <≤()()2025202560%4520w a a =⨯+-⨯⨯+-⨯500153009002051100a a a =+-+-=-+51100w a =-+(2030)a <≤②①30a =5301100950(w =-⨯+=4520900(w =⨯=)950<41x y =⎧⎨=⎩5316350a b a b -=⎧⎨-=⎩a x y =+b x y =-5316350a b a b -=⎧⎨-=⎩53a b =⎧⎨=⎩53x y x y +=⎧⎨-=⎩41x y =⎧⎨=⎩4590y x =-750=7510750360=1110+y kx b =+将点代入,得,解得,∴设乙车间维护设备后,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3)乙车间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为个,设甲车间加工x 小时,则解得,∴甲车间加工8.5小时.21.【详解】(1)解:由题意可得,BQ =2×4=8(cm ),BP =ABAP =161×4=12(cm ),∵∠B =90°,∴PQcm ),即PQ 的长为cm ;(2)解:当BQ ⊥AC 时,∠BQC =90°,∵∠B =90°,AB =16cm ,BC =12cm ,∴AC (cm ),∵,∴,解得cm ,∴CQ(cm ),∴当△CQB 是直角三角形时,经过的时间为:(12+)÷2=9.6(秒);当∠CBQ =90°时,点Q 运动到点A ,此时运动的时间为:(12+20)÷2=16(秒);由上可得,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出发9.6秒或16秒后,△CQB 能形成直角三角形.22.【答案】(1)(2),(3)存在,或()()4,90,10,75049010360k b k b +=⎧⎨+=⎩4590k b =⎧⎨=-⎩4590y x =-90245÷=()75452930x x +-=8.5x ===20=22AB BC AC BQ = 16122022BQ ⨯=485BQ =365==365443y x =-+()80C ,()06D -,()14-,()54,【详解】(1)解:设一次函数表达式:,将点的坐标代入得:,解得:,故直线的表达式为:;(2)解:,,由题意得:,,,故点,设点D 的坐标为:,,解得:,故点;(3)解:存在,理由如下:设直线的表达式为,由点、的坐标代入得:,解得:,直线的表达式为:,,,,,,点P 在直线上,设,,解得:或5,y kx b =+()()3004A B ,,,034k b b =+⎧⎨=⎩434k b ⎧=-⎪⎨⎪=⎩AB 443y x =-+()()3004A B ,,,5AB ∴=CD BD =5AC AB ==358OC OA AC ∴=+=+=()80C ,()0m ,CD BD =4m =-6m =-()06D -,AD 11y k x b =+()30A ,()06D -,111036k b b =+⎧⎨=-⎩1126k b =⎧⎨=-⎩AD 26y x =-()04B ,()06D -,10BD ∴=1103152ABD S ∴=⨯⨯= 10P A B S =DA (),26P a a -13102PAB BDP BDA S S S BD a ∴=-=⨯⨯-= 1a =即点P 的坐标为:或.23.【详解】解:特例感知:①等腰直角三角形是勾股高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可以看作另一条直角边上的高,∴等腰直角三角形是勾股高三角形,故答案为:是;②∵是边上的高,,,∴,,∵为勾股高三角形,为勾股顶点,是边上的高,∴,∴,解得:或(负值不符合题意,舍去),∴线段;深入探究:.证明:∵为勾股高三角形,为勾股顶点且,是边上的高,∴,∴,∵,∴,∴;推广应用:过点作于,∴,∵等腰为勾股高三角形,且,为边上的高,∴,,由上问可知:,∵,∴,,∵,∴,∴,∴,()14-,()54,=)222a a -=CD AB 1BD =2AD =22221CB CD BD CD =+=+22224CA CD AD CD =+=+ABC C CD AB 222CD CA CB =-()()22241CD CD CD =+-+CD CD =CD AD CB =ABC C CA CB >CD AB 222CA CB CD -=222CA CD CB -=222CA CD AD -=22AD CB =AD CB =A AG ED ⊥G 90AGD ∠=︒ABC AB AC BC =>CD AB 222AC BC CD -=90CDB ∠=︒AD BC =ED BC ∥ADE B ∠=∠AED ACB ∠=∠AB AC =ACB B =∠∠ADE AED ∠=∠AE AD =∵,在和中,,∴,∴,∵为等腰三角形,∴,∵,,,∴,∴,∴线段的长度为.90AGD CDB ∠=∠=︒AGD △CDB △AGD CDB ADG CBD AD CB ∠=∠⎧⎪∠=∠⎨⎪=⎩()AAS AGD CDB △≌△DG BD =ADE 22ED DG BD ==AB AC =AE AD =CE a =BD CE a ==2ED a =DE 2a。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3,4,4B .3,4,5C .3,4,6D .3,4,8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36a a a ⋅=B .235()a a -=-C .109(0)a a a a ÷=≠D .4222()()bc bc b c -÷-=- 3.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C .D .4.下列交通标识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5.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 -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 A .(-2,-5)B .(-4,-3)C .(0,-3)D .(-2,1) 6.如图,已知O 为ABC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且50A ∠=︒,则BOC ∠的度数为( )A .80︒B .100︒C .105︒D .120︒7.如果0a b -<,且0ab <,那么点(),a b 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8.下列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4,b =5,c =6B .a =5,b =6,c =8C .a =12,b =13,c =5D .a =1,b =1,c 3 9.如图,在ABC 中,,904C AC ︒∠==cm ,3BC =cm ,点D 、E 分别在AC 、BC上,现将DCE 沿DE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连接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A.不存在B.等于 1cmC.等于 2 cm D.等于 2.5 cm10.已知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2,1),则k的值()A.﹣2 B.﹣12C.2 D.12二、填空题11.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下列条件:①∠A=∠B﹣∠C;②a2=(b+c)(b ﹣c);③∠A:∠B:∠C=3:4:5;④a:b:c=5:12:13.其中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_____(填序号).12.如图,在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0、2,BC⊥AB于点B,且BC=1,连接AC,在AC上截取CD=BC,以A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B于点E,则点E表示的实数是_____.13.如图,直线l1:y=﹣12x+m与x轴交于点A,直线l2:y=2x+n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l1交于点P(2,2),则△PAB的面积为_____.14.点(−1,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15.如图,点P为∠AOB内任一点,E,F分别为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若∠AOB=30°,则∠E+∠F=_____°.16.根据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小明输入的x 的值为36,则输出的y 的值为__________.17.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 的面积为__________.18.如图①,四边形ABCD 中,//,90BC AD A ∠=︒,点P 从A 点出发,沿折线AB BC CD →→运动,到点D 时停止,已知PAD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点P 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________.19.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2cm ,则它的周长为_____.20.如图,等腰△ABC 中,AB=AC ,∠DBC=15°,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点D ,则∠A 的度数是 .三、解答题 21.计算:(1)()03420121+---; (2)138332+-+. 22.某商场计划销售甲、乙两种产品共200件,每销售1件甲产品可获得利润0.4万元, 每销售1件乙产品可获得利润0.5万元,设该商场销售了甲产品x (件),销售甲、乙两种产品获得的总利润为y (万元).(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若每件甲产品成本为0.6万元,每件乙产品成本为0.8万元,受商场资金影响,该商场能提供的进货资金至多为150万元,求出该商场销售甲、乙两种产品各为多少件时,能获得最大利润.23.如图,ABC ∆中,90BAC ∠=,8AC cm =,DE 是BC 边上的垂直平分线,ABD ∆的周长为14cm ,求BC 的长.24.如图(1)所示,在A ,B 两地间有一车站C ,甲汽车从A 地出发经C 站匀速驶往B 地,乙汽车从B 地出发经C 站匀速驶往A 地,两车速度相同.如图(2)是两辆汽车行驶时离C 站的路程y (千米)与行驶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1)填空:a = km ,b = h ,AB 两地的距离为 km ;(2)求线段PM 、MN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自变量取值范围不用写); (3)求行驶时间x 满足什么条件时,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 的路程之和最小?25.计算: (1)2(2)|3|86-+-+⨯(2)23(12)88-+- 四、压轴题26.(1)问题发现:如图1,△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①请直接写出∠AEB 的度数为_____; ②试猜想线段AD 与线段B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拓展探究:图2, △ACB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B =∠DCE =90°,点A 、D 、E 在同-直线上, CM 为△DCE 中DE 边上的高,连接BE ,请判断∠AEB 的度数线段CM 、A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7.在等边△ABC 的顶点A 、C 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每分钟1米的速度由A 向B 和由C 向A 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 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 、E 处,请问:(1)如图1,在爬行过程中,CD 和BE 始终相等吗,请证明?(2)如果将原题中的“由A 向B 和由C 向A 爬行”,改为“沿着AB 和CA 的延长线爬行”,EB 与CD 交于点Q ,其他条件不变,蜗牛爬行过程中∠CQE 的大小保持不变,请利用图2说明:∠CQE =60°;(3)如果将原题中“由C 向A 爬行”改为“沿着BC 的延长线爬行,连接DE 交AC 于F ”,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则爬行过程中,证明:DF =EF28.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的坐标(3,2)-,过A 点作AB x ⊥轴,垂足为点B ,过点(2,0)C 作直线l x ⊥轴,点P 从点B 出发在x 轴上沿着轴的正方向运动.(1)当点P 运动到点O 处,过点P 作AP 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D ,证明AP DP =,并求此时点D 的坐标;(2)点Q 是直线l 上的动点,问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P C Q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P ∆全等,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以及此时对应的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 +6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过点B 的直线交x 轴于点C ,且AB =BC .(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点P 为线段AB 上一点,点Q 为线段BC 延长线上一点,且AP =CQ ,设点Q 横坐标为m ,求点P 的坐标(用含m 的式子表示,不要求写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点M 在y 轴负半轴上,且MP =MQ ,若∠BQM =45°,求直线PQ 的解析式.30.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ECD =90°,点D 在边AB 上,点E 在边AC 的左侧,连接AE .(1)求证:AE =BD ;(2)试探究线段AD 、BD 与CD 之间的数量关系;(3)过点C 作CF ⊥DE 交AB 于点F ,若BD :AF =1:2,CD 36,求线段AB 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最长边所对的角为直角.由此判定即可.【详解】解:A 、∵2223+44≠,∴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错误;B 、∵2223+4=5,∴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正确;C 、∵2223+46≠,∴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错误;D 、∵2223+48≠,∴∴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错误;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运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注意数据的计算.2.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除法、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进行计算即可.【详解】A. a2 a3=a5,故A错误;B. (−a2)3=−a6,故B错误;C. a10÷a9=a(a≠0),故C正确;D. (−bc)4÷(−bc)2=b2c2,故D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相关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的运算.3.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据此进行选择即可.【详解】根据轴对称图形定义,图形A、C、D中不是轴对称图形,而B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辨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4.B解析:B【解析】某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上图形中,B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5.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2,−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4,−3).故选B.【点睛】考查点的平移,掌握上下改变纵坐标,左右横左标变化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解析】【分析】延长AO 交BC 于D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到AO=BO=CO ,再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OAB=∠OBA ,∠OAC=∠OCA ,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求得∠BOD=∠OAB+∠OBA ,∠COD=∠OAC+∠OCA ,从而不难求得∠BOC 的度数.【详解】延长AO 交BC 于D .∵点O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AO=BO .同理:AO=CO .∴∠OAB=∠OBA ,∠OAC=∠OCA .∵∠BOD=∠OAB+∠OBA ,∠COD=∠OAC+∠OCA .∴∠BOD=2∠OAB ,∠COD=2∠OAC .∴∠BOC=∠BOD+∠COD=2∠OAB+2∠OAC=2(∠OAB+∠OAC )=2∠BAC .∵∠A=50°.∴∠BOC=100°.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7.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0a b -<,且0ab <可确定出a 、b 的正负情况,再判断出点(),a b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正负性,然后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详解】解:∵0a b -<,且0ab <,∴a 0,0b <>∴点(),a b 在第二象限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8.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符合a2+b2=c2即可.【详解】解:A、因为42+52=41≠62,所以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B、因为52+62≠82,所以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C、因为122+52=132,所以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D、因为12+12≠(3)2,所以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9.C解析:C【解析】【分析】当C′落在AB上,点B与E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5cm,由折叠的性质知,BC′=BC=3cm,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当C′落在AB上,点B与E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C=90°,AC=4cm,BC=3cm,∴AB=5cm,由折叠的性质知,BC′=BC=3cm,∴AC′=AB-BC′=2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B【解析】【分析】将点(﹣2,1)代入y=kx即可求出k的值.【详解】解:∵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2,1),∴1=﹣2k,解得k=﹣1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熟练掌握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①②④【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A=∠B﹣∠C,∴∠A+∠C=∠B,∵∠A+∠C+∠B=180°,∴∠B=90°,∴△A解析:①②④【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A=∠B﹣∠C,∴∠A+∠C=∠B,∵∠A+∠C+∠B=180°,∴∠B=90°,∴△ABC是直角三角形,故①符合题意;∵a2=(b+c)(b﹣c)∴a2+c2=b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②符合题意;∵∠A:∠B:∠C=3:4:5,∠A+∠B+∠C=180°,∴∠A=45°,∠B=60°,∠C=75°,∴△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③不符合题意;∵a:b:c=5:12:13,∴a2+b2=c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①②④.【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勾股定理逆定理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运用.12.【解析】∵∠ABC=90°,AB=2,BC=1,∴AC= = ,∵CD=CB=1,∴AD=AC-CD= -1,∴AE= -1,∴点E表示的实数是 -1.【解析】∵∠ABC=90°,AB=2,BC=1,∴,∵CD=CB=1,∴ -1,∴,∴点E13.【解析】【分析】把点P(2,2)分别代入y=﹣x+m和y=2x+n,求得m=3,n=﹣2,解方程得到A(6,0),B(0,﹣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把点P(2,解析:【解析】【分析】把点P(2,2)分别代入y=﹣12x+m和y=2x+n,求得m=3,n=﹣2,解方程得到A(6,0),B(0,﹣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把点P(2,2)分别代入y=﹣12x+m和y=2x+n,得,m=3,n=﹣2,∴直线l1:y=﹣12x+3,直线l2:y=2x﹣2,对于y=﹣12x+3,令y=0,得,x=6,对于y=2x﹣2,令x=0,得,y=﹣2,∴A(6,0),B(0,﹣2),∵直线l1:y=﹣12x+3与y轴的交点为(0,3),∴△PAB的面积=12×5×6﹣12×5×2=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直线相交与平行问题,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4.(-1,-3).【解析】【分析】根据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详解】解:点(-1,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3),故答案是:(-1,解析:(-1,-3).【解析】【分析】根据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详解】解:点(-1,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3),故答案是:(-1,-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变化规律.15.150【解析】【分析】连接OP,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再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是计算可得答案. 【详解】解:如图,连接OP,E,F分别为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解析:150【解析】【分析】连接OP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60EOF ∠=︒,,,E EPO F FPO ∠=∠∠=∠再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计算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连接OP ,E ,F 分别为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EOA POA POB FOB ∴∠=∠∠=∠30EOA FOB POA POB ∴∠+∠=∠+∠=︒60EOF ∴∠=︒,,E EPO F FPO ∴∠=∠∠=∠360E EPO F FPO EOF ∴∠+∠+∠+∠+∠=︒2()300E F ∴∠+∠=︒150E F ∴∠+∠=︒故答案为:150.【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性质,证得60EOF ∠=︒,,,E EPO F FPO ∠=∠∠=∠解本题的关键.16.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由时,代入,求出答案即可.【详解】解:∵小明输入的的值为36,∴;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把满足条件的字母的值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得到 解析:0【分析】根据题意,由36x =时,代入32x y =-,求出答案即可. 【详解】解:∵小明输入的x 的值为36,∴363330y =-=-=; 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把满足条件的字母的值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代数式的值.17.16【解析】【分析】运用正方形边长相等,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BC=∠DAE,然后证明△ΔBCA≌ΔAED,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来求解即可.【详解】解:∵AB=AD,∠BC解析:16【解析】【分析】运用正方形边长相等,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BC =∠DAE ,然后证明△ΔBCA ≌ΔAED ,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来求解即可.【详解】解:∵AB =AD ,∠BCA =∠AED =90°,∴∠ABC =∠DAE ,∴ΔBCA ≌ΔAED (ASA ),∴BC =AE ,AC =ED ,故AB ²=AC ²+BC ²=ED ²+BC ²=11+5=16,即正方形b 的面积为1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解题的重点在于证明ΔBCA ≌ΔAED ,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得到b =a +c 则是解题的关键.18.11【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得到AB、BC和三角形ADB的面积,从而可以求得AD的长,作辅助线CE⊥AD,从而可得CD的长,进而求得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本题得以解决.【解析:11【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得到AB、BC和三角形ADB的面积,从而可以求得AD的长,作辅助线CE⊥AD,从而可得CD的长,进而求得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作CE⊥AD于点E,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点P从A到B运动的路程是3,当点P与点B重合时,△PAD的面积是212,由B到C运动的路程为3,∴321 222 AD AB AD⨯⨯==解得,AD=7,又∵BC//AD,∠A=90°,CE⊥AD,∴∠B=90°,∠CEA=90°,∴四边形ABCE是矩形,∴AE=BC=3,∴DE=AD-AE=7-3=4,∴2222345,CD CE DE=+=+=∴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 AB+BC+CD=3+3+5=11.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能从函数图象中找到准确的信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19.12cm.【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和2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①5cm为腰,2解析:12cm.【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和2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①5cm为腰,2cm为底,此时周长为12cm;②5cm为底,2cm为腰,则两边和小于第三边无法构成三角形,故舍去.所以其周长是12cm.故答案为12cm.【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解题的关键熟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构成条件. 20.50°.【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BD,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ABD,然后表示出∠A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可得∠C=∠ABC,然后根据三解析:50°.【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BD,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ABD,然后表示出∠A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可得∠C=∠ABC,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 ∴∠A=∠ABD.∵∠DBC=15°,∴∠ABC=∠A+15°.∵AB=AC,∴∠C=∠ABC=∠A+15°.∴∠A+∠A+15°+∠A+15°=180°,解得∠A=50°.故答案为50°.三、解答题21.(1)4;(2)2. 【解析】【分析】(1)先进行开平方,0次幂以及开立方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2)先化简各个含根号的式子,再合并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1)原式=2+1+1=4;(2)原式2=2.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相关运算,掌握基本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1) y=-0.1x+100 (2) 该商场销售甲50件,乙150件时,能获得最大利润.【解析】【分析】(1) 根据题意即可列出一次函数,化简即可;(2) 设甲的件数为x ,那么乙的件数为:200-x ,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0.6x+0.8(200-x)≤150,解出,根据y=-0.1x+100的性质,即可求出.【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y=0.4x+0.5×(200-x )得到:y=-0.1x+100所以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0.1x+100(2)设甲的件数为x ,那么乙的件数为:200-x ,依题意可得:0.6x+0.8(200-x)≤150解得:x≥50由y=-0.1x+100得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当利润最大时,x 值越小利润越大所以甲产品x=50 乙产品200-x=150答:该商场销售甲50件,乙150件时,能获得最大利润.【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熟练掌握实际生活转化为数学模式是解题的关键. 23.10BC =【解析】【分析】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D=CD ,则得到AB+AC=14,然后求出AB ,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 的长度.【详解】解:∵DE 是BC 边上的垂直平分线,∴BD=CD ,∵ABD ∆的周长为14cm ,∴AB+AD+DB=14,∴AB+AD+DC=AB+AC=14,∵8AC =,∴1486AB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10BC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出AB 的长度.24.(1)120,2,420;(2)线段PM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 =﹣60x +300,线段MN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 =60x ﹣300;(3)行驶时间x 满足2≤x ≤5时,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 的路程之和最小.【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a 、b 的值以及AB 两地之间的距离;(2)根据(1)中的结果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线段PM 、MN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3)根据题意,可以写出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 的路程之和和s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答本题.【详解】(1)两车的速度为:300÷5=60km/h ,a =60×(7﹣5)=120,b =7﹣5=2,AB 两地的距离是:300+120=420.故答案为:120,2,420;(2)设线段PM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 =kx +b ,30050b k b =⎧⎨+=⎩,得60300k b =-⎧⎨=⎩, 即线段PM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 =﹣60x +300;设线段MN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 =mx +n ,507120m n m n +=⎧⎨+=⎩,得60300m n =⎧⎨=-⎩, 即线段MN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 =60x ﹣300;(3)设DE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 =cx +d ,12020d c d =⎧⎨+=⎩,得60120c d =-⎧⎨=⎩, 即DE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 =﹣60x +120,设EF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 =ex +f ,207300e f c f +=⎧⎨+=⎩,得60120e f =⎧⎨=-⎩, 即EF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 =60x ﹣120,设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 的路程之和为skm ,当0≤x ≤2时,s =(﹣60x +300)+(﹣60x +120)=﹣120x +420,则当x =2时,s 取得最小值,此时s =180,当2<x ≤5时,s =(﹣60x +300)+(60x ﹣120)=180,当5≤x ≤7时,s =(60x ﹣300)+(60x ﹣120)=120x ﹣420,则当x =5时,s 取得最小值,此时s =180,由上可得:行驶时间x 满足2≤x ≤5时,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 的路程之和最小.【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25.(1)2)1﹣4 【解析】【分析】(1)首先计算乘方、开方,然后计算乘法,最后从左向右依次计算,求出算式的值是多少即可.(2)首先计算乘方、开方,然后从左向右依次计算,求出算式的值是多少即可.【详解】(1)2(|+(2)2(1-+=3﹣24-=1﹣4+=1﹣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即可解题.四、压轴题26.(1)①60°;②AD=BE.证明见解析;(2)∠AEB =90°;AE=2CM+BE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由条件△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易证△ACD ≌△BCE ,从而得到:AD=BE ,∠ADC=∠BEC .由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可求出∠ADC ,从而可以求出∠AEB 的度数.②由△ACD ≌△BCE ,可得AD=BE ;(2)首先根据△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C=BC ,CD=CE ,∠ACB=∠DCE=90°,据此判断出∠ACD=∠BC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出△ACD ≌△BCE ,即可判断出BE=AD ,∠BEC=∠ADC ,进而判断出∠AEB 的度数为90°;根据DCE=90°,CD=CE ,CM ⊥DE ,可得CM=DM=EM ,所以DE=DM+EM=2CM ,据此判断出AE=BE+2CM .【详解】(1)①∵∠ACB=∠DCE ,∠DCB=∠DCB ,∴∠ACD=∠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 ∴△ACD ≌△BCE ,∴AD=BE ,∠CEB=∠ADC=180°−∠CDE=120°,∴∠AEB=∠CEB−∠CED=60°;②AD=BE.证明:∵△ACD ≌△BCE ,∴AD=BE .(2)∠AEB =90°;AE=2CM+BE ;理由如下:∵△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DCE= 90°,∴AC = BC , CD = CE , ∠ACB =∠DCB =∠DCE -∠DCB , 即∠ACD = ∠BCE ,∴△ACD ≌△BCE ,∴AD = BE ,∠BEC = ∠ADC=135°.∴∠AEB =∠BEC -∠CED =135°- 45°= 90°.在等腰直角△DCE 中,CM 为斜边DE 上的高,∴CM =DM= ME ,∴DE = 2CM .∴AE = DE+AD=2CM+BE.【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时需注意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相似问题.27.(1)相等,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证明△ACD≌△CBE,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得CD=BE;(2)先证明△BCD≌△ABE,得到∠BCD=∠ABE,求出∠DQB=∠BCQ+∠CBQ=∠ABE+∠CBQ=180°-∠ABC,∠CQE=180°-∠DQB,即可解答;(3)如图3,过点D作DG∥BC交AC于点G,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可以证得AD=DG=CE;进而证明△DGF和△ECF全等,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详解】(1)解:CD和BE始终相等,理由如下:如图1,AB=BC=CA,两只蜗牛速度相同,且同时出发,∴CE=AD,∠A=∠BCE=60°在△ACD与△CBE中,AC=CB,∠A=∠BCE,AD=CE∴△ACD≌△CBE(SAS),∴CD=BE,即CD和BE始终相等;(2)证明:根据题意得:CE=AD,∵AB=AC,∴AE=BD,∴△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BAC=∠ACB=60°,∵∠EAB+∠ABC=180°,∠DBC+∠ABC=180°,∴∠EAB=∠DBC,在△BCD和△ABE中,BC=AB,∠DBC=∠EAB,BD=AE∴△BCD≌△ABE(SAS),∴∠BCD=∠ABE∴∠DQB=∠BCQ+∠CBQ=∠ABE+∠CBQ=180°-∠ABC=180°-60°=120°,∴∠CQE=180°-∠DQB=60°,即CQE=60°;(3)解:爬行过程中,DF始终等于EF是正确的,理由如下:如图,过点D作DG∥BC交AC于点G,∴∠ADG=∠B=∠AGD=60°,∠GDF=∠E,∴△ADG为等边三角形,∴AD=DG=CE,在△DGF和△ECF中,∠GFD=∠CFE,∠GDF=∠E,DG=EC∴△DGF≌△EDF(AAS),∴DF=EF.【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题弄懂题中所给的信息,再根据所提供的思路寻找证明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8.(1)证明见解析;(2,3)D;(2)存在,(0,0)P,(2,3)Q或(0,0)P,(2,3)Q-或(4,0)P,(2,7)Q或(4,0)P,(2,7)Q-或1(,0)2P-,(2,2)Q-或1(,0)2P-,(2,2)Q-.【解析】【分析】(1)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证得△ABP≌△PCD,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得AP=DP,DC=PB=3,易得点D的坐标;(2)设P(a,0),Q(2,b).需要分类讨论:①AB=PC,BP=CQ;②AB=CQ,BP =PC.结合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a、b的值,得解.【详解】(1)AP PD⊥90APB DPC∴∠+∠=AB x⊥轴90A APB∴∠+∠=A DPC∴∠=∠在ABP∆和PCD∆中A DPCAB PCABP PCD∠=∠⎧⎪=⎨⎪∠=∠⎩()ABP PCD ASA∴∆≅∆AP DP∴=,3DC PB==(2,3)D∴(2)设(,0)P a,(2,)Q b①AB PC=,BP CQ=223a a b ⎧-=⎪⎨+=⎪⎩,解得03a b =⎧⎨=±⎩或47a b =⎧⎨=±⎩ (0,0)P ∴,(2,3)Q 或(0,0)P ,(2,3)Q -或(4,0)P ,(2,7)Q 或(4,0)P ,(2,7)Q - ②AB CQ =,BP PC =,322a a b +=-⎧⎨=⎩,解得122a b ⎧=⎪⎨⎪=±⎩ 1(,0)2P ∴-,(2,2)Q -或1(,0)2P -,(2,2)Q - 综上:(0,0)P ,(2,3)Q 或(0,0)P ,(2,3)Q -或(4,0)P ,(2,7)Q 或(4,0)P ,(2,7)Q -或1(,0)2P -,(2,2)Q -或1(,0)2P -,(2,2)Q - 【点睛】 考查了三角形综合题.涉及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元一次绝对值方程组的解法等知识点.解答(2)题时,由于没有指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所以需要分类讨论,以防漏解.29.(1)y =﹣2x +6;(2)点P (m ﹣6,2m ﹣6);(3)y =﹣x +32【解析】【分析】(1)先求出点A ,点B 坐标,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点C 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可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证明△PGA ≌△QHC (AAS ),则PG =HQ =2m ﹣6,故点P 的纵坐标为:2m ﹣6,而点P 在直线AB 上,即可求解;(3)由“SSS ”可证△APM ≌△CQM ,△ABM ≌△CBM ,可得∠PAM =∠MCQ ,∠BQM =∠APM =45°,∠BAM =∠BCM ,由“AAS ”可证△APE ≌△MAO ,可得AE =OM ,PE =AO =3,可求m 的值,进而可得点P ,点Q 的坐标,即可求直线PQ 的解析式.【详解】(1)∵直线y =2x +6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点B (0,6),点A (﹣3,0),∴AO =3,BO =6,∵AB =BC ,BO ⊥AC ,∴AO =CO =3,∴点C (3,0), 设直线BC 解析式为:y =kx +b ,则036k b b =+⎧⎨=⎩,解得:26k b =-⎧⎨=⎩, ∴直线BC 解析式为:y =﹣2x +6;(2)如图1,过点P 作PG ⊥AC 于点G ,过点Q 作HQ ⊥AC 于点H ,∵点Q横坐标为m,∴点Q(m,﹣2m+6),∵AB=CB,∴∠BAC=∠BCA=∠HCQ,又∵∠PGA=∠QHC=90°,AP=CQ,∴△PGA≌△QHC(AAS),∴PG=HQ=2m﹣6,∴点P的纵坐标为:2m﹣6,∵直线AB的表达式为:y=2x+6,∴2m﹣6=2x+6,解得:x=m﹣6,∴点P(m﹣6,2m﹣6);(3)如图2,连接AM,CM,过点P作PE⊥AC于点E,∵AB=BC,BO⊥AC,∴BO是AC的垂直平分线,∴AM=CM,且AP=CQ,PM=MQ,∴△APM≌△CQM(SSS)∴∠PAM=∠MCQ,∠BQM=∠APM=45°,∵AM=CM,AB=BC,BM=BM,∴△ABM≌△CBM(SSS)∴∠BAM=∠BCM,∴∠BCM=∠MCQ,且∠BCM+∠MCQ=180°,∴∠BCM=∠MCQ=∠PAM=90°,且∠APM=45°,∴∠APM=∠AMP=45°,∴AP=AM,∵∠PAO+∠MAO=90°,∠MAO+∠AMO=90°,∴∠PAO=∠AMO,且∠PEA=∠AOM=90°,AM=AP,∴△APE≌△MAO(AAS)∴AE=OM,PE=AO=3,∴2m﹣6=3,∴m=92,∴Q(92,﹣3),P(﹣32,3),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y=ax+c,∴932332a ca c⎧-=+⎪⎪⎨⎪=-+⎪⎩,解得:132ac=-⎧⎪⎨=⎪⎩,∴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30.(1)见解析;(2)BD2+AD2=2CD2;(3)AB=2+4.【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CE≌△BCD即可得到结论;(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即可证得结论;(3)连接EF,设BD=x,利用(1)、(2)求出EF=3x,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证明:∵△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EC=DC,∠ACB=∠ECD=90°∴∠ACB﹣∠ACD=∠ECD﹣∠ACD∴∠ACE=∠BCD,∴△ACE≌△BCD(SAS),∴AE=BD.(2)解:由(1)得△ACE≌△BCD,∴∠CAE=∠CBD,又∵△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B=∠CBA=∠CAE=45°,∴∠EAD=90°,在Rt△ADE中,AE2+AD2=ED2,且AE=BD,∴BD2+AD2=ED2,∵ED2CD,∴BD2+AD2=2CD2,(3)解:连接EF ,设BD =x ,∵BD :AF =1:2AF =2x ,∵△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 ⊥DE ,∴DF =EF ,由 (1)、(2)可得,在Rt △FAE 中,EF 22AF AE +22(22)x x +3x ,∵AE 2+AD 2=2CD 2, ∴222(223)2(36)x x x ++=,解得x =1,∴AB =2+4.【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初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初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初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互相垂直B .对角线互相平分C .对角线相等D .四个角都是直角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各点在第二象限的是( )A .(3,1)B .(3,-1)C .(-3,1)D .(-3,-1)3.如图,已知O 为ABC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且50A ∠=︒,则BOC ∠的度数为( )A .80︒B .100︒C .105︒D .120︒4.下列图书馆的馆徽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5.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8B .36C .a b(a >0,b >0) D .7 6.已知a >0,b <0,那么点P(a ,b)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7.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则一次函数y x k =+的图象大致是() A . B .C .D .8.已知:如图,点P 在线段AB 外,且PA=PB ,求证: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在证明该结论时,需添加辅助线,则作法不正确的是( )A .作∠APB 的平分线PC 交AB 于点CB .过点P 作PC ⊥AB 于点C 且AC=BCC .取AB 中点C ,连接PCD .过点P 作PC ⊥AB ,垂足为C9.如图,一支铅笔放在圆柱体笔筒中,笔筒的内部底面直径是9cm ,内壁高12cm ,则这只铅笔的长度可能是( )A .9cmB .12cmC .15cmD .18cm10.在△ABC 中,∠C =90°,∠B =60°,下列说法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 .BC 2+AC 2=AB 2B .2BC =ABC .若△DEF 的边长分别为1,23DEF 和△ABC 全等D .若AB 中点为M ,连接CM ,则△BCM 为等边三角形二、填空题11.写出一个比4大且比5小的无理数:__________.12.因式分解:24ax ay -=__________.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2,3)A -、(4,4)B ,点P 是x 轴上一点,且PA PB =,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14.如图,已知直线3y x b =+与2y ax =-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关于x 的不等式32x b ax +>-的解集为______.15.如图,在ABC ∆中,AB AC =,4BC =,其面积为12,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B ,AC 边于点E ,F .若点D 为BC 边的中点,点P 为线段EF 上的一个动点,则PCD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312y x =-+的图像经过111(,)P x y ,222(,)P x y 两点,若12x x >,则1y ______________2y17.如图是某足球队全年比赛情况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该队全年胜了_______场.18.比较大小:5-_______6-.19.如图,ABC ∆中,B C ∠=∠,D ,E ,F 分别是BC ,AC ,AB 上的点,且BF CD =,BD CE =,55FDE ∠=︒,则A ∠=__________︒.20.已知A (x 1,y 1)、B (x 2,y 2)是一次函数y =(2﹣m )x +3图象上两点,且(x 1﹣x 2)(y 1﹣y 2)<0,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三、解答题 21.如图,一次函数1y x b =+的图像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 ,函数1y x b =+,与243y x =-的图像交于第二象限的点C ,且点C 横坐标为3-. (1)求b 的值;(2)当120y y <<时,直接写出x 的取值范围;(3)在直线243y x =-上有一动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1y x b =+于点Q ,当145PQ OC =时,求点P 的坐标.22.如图,∠AOB =90°,OA =12cm ,OB =8cm ,一机器人在点B 处看见一个小球从点A 出发沿着AO 方向匀速滚向点O ,机器人立即从点B 出发,沿BC 方向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C 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并且它们的运动时间也相等.(1)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C 处的位置,不必叙述作图过程,保留作图痕迹;(2)求线段OC 的长.23.小华想复习分式方程,由于印刷问题,有一个数“?”看不清楚:?1322x x+=--. (1)她把这个数“?”猜成5,请你帮小华解这个分式方程; (2)小华的妈妈说:“我看到标准答案是:方程的增根是2x =,原分式方程无解”,请你求出原分式方程中“?”代表的数是多少?24.如图,某斜拉桥的主梁AD 垂直于桥面MN 于点D ,主梁上两根拉索AB 、AC 长分别为13米、20米.(1)若拉索AB ⊥AC ,求固定点B 、C 之间的距离;(2)若固定点B 、C 之间的距离为21米,求主梁AD 的高度.25.某工厂计划生产A 、B 两种产品共50件,已知A 产品成本2000元/件,售价2300元/件;B 种产品成本3000元/件,售价3500元/件,设该厂每天生产A 种产品x 件,两种产品全部售出后共可获利y 元.(1)求出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该厂每天最多投入成本140000元,那么该厂生产的两种产品全部售出后最多能获利多少元?四、压轴题26.如图1.在△ABC 中,∠ACB =90°,AC =BC =10,直线DE 经过点C ,过点A ,B 分别作AD ⊥DE ,BE ⊥DE ,垂足分别为点D 和E ,AD =8,BE =6.(1)①求证:△ADC ≌△CEB ;②求DE 的长;(2)如图2,点M 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从点C 出发沿着边CA 运动,到终点A ,点N 以8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从点B 出发沿着线BC —CA 运动,到终点A .M ,N 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t >0),当点N 到达终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过点M 作PM ⊥DE 于点P ,过点N 作QN ⊥DE 于点Q ;①当点N 在线段CA 上时,用含有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N 的长度;②当t 为何值时,点M 与点N 重合;③当△PCM 与△QCN 全等时,则t = .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334y x =-+分别交,x y 轴于A B ,两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0)D t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不与A 点重合),射线//BF x 轴,延长DC 交BF 于点E .(1)求证:AD BE =;(2)连接BD ,记BDE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t 的值,使得BDE 是以B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如图1中的三种情况所示,对于平面内的点M ,点N ,点P ,如果将线段PM 绕点P 顺时针旋转90°能得到线段PN ,就称点N 是点M 关于点P 的“正矩点”.(1)在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3,1),(1,3),(1,3)S P Q ---,(2,4)M -.①在点P ,点Q 中,___________是点S 关于原点O 的“正矩点”;②在S ,P ,Q ,M 这四点中选择合适的三点,使得这三点满足:点_________是点___________关于点___________的“正矩点”,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3(0)y kx k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点A 关于点B 的“正矩点”记为点C ,坐标为(,)C C C x y .①当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OA 小于3时,求点C 的横坐标C x 的值;②若点C 的纵坐标C y 满足12C y -<≤,直接写出相应的k 的取值范围.29.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CB ∠=︒,直线l 过点C .(1)当AC BC =时,如图1,分别过点A 和B 作AD ⊥直线l 于点D ,BE ⊥直线l 于点E ,ACD 与CBE △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2)当8AC cm =,6BC cm =时,如图2,点B 与点F 关于直线l 对称,连接BF CF 、,点M 是AC 上一点,点N 是CF 上一点,分别过点M N 、作MD ⊥直线l 于点D ,NE ⊥直线l 于点E ,点M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A C →路径运动,终点为C ,点N 从点F 出发,以每秒3cm 的速度沿F C B C F →→→→路径运动,终点为F ,点,M N 同时开始运动,各自达到相应的终点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C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30.如图,以ABC 的边AB 和AC ,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E △和ACF ,连接 EF ,AD 是ABC 的高,延长DA 交EF 于点G ,过点F 作DG 的垂线交DG 于点H .(1)求证:FHA ADC ≌△△;(2)求证:点G 是EF 的中点.【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矩形的性质2.C解析:C【解析】【分析】由第二象限中坐标特点为,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由此即可判断.【详解】A. (3,1)位于第一象限;B. (3,-1)位于第四象限;C. (-3,1)位于第二象限;D. (-3,-1)位于第三象限;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察直角坐标系的各象限坐标特点.3.B解析:B【解析】【分析】延长AO交BC于D,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到AO=BO=CO,再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OAB=∠OBA,∠OAC=∠OCA,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求得∠BOD=∠OAB+∠OBA,∠COD=∠OAC+∠OCA,从而不难求得∠BOC的度数.【详解】延长AO交BC于D.∵点O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AO=BO.同理:AO=CO.∴∠OAB=∠OBA,∠OAC=∠OCA.∵∠BOD=∠OAB+∠OBA,∠COD=∠OAC+∠OCA.∴∠BOD=2∠OAB,∠COD=2∠OAC.∴∠BOC=∠BOD+∠COD=2∠OAB+2∠OAC=2(∠OAB+∠OAC)=2∠BAC.∵∠A=50°.∴∠BOC=100°.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5.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A)原式=,故A不符合题意;(B)原式=6,故B不符合题意;(C)ab是分式,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6.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a >0,b <0和第四象限内的坐标符号特点可确定p 在第四象限. ∵a >0,b <0,∴点P (a ,b )在第四象限,故选D.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7.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即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即可判断.【详解】解:∵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0k >∵一次函数y x k =+中,1>0, 0k >∴一次函数y x k =+经过一、二、三象限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与各项系数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8.B解析:B【解析】【分析】利用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A 、利用SAS 判断出△PCA ≌△PCB ,∴CA=CB ,∠PCA=∠PCB=90°,∴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符合题意;B 、过线段外一点作已知线段的垂线,不能保证也平分此条线段,不符合题意;C 、利用SSS 判断出△PCA ≌△PCB ,∴CA=CB ,∠PCA=∠PCB=90°,∴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符合题意;D 、利用HL 判断出△PCA ≌△PCB ,∴CA=CB ,∴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符合题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9.D解析: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 的长.【详解】根据题意可得图形:AB=12cm ,BC=9cm ,在Rt △ABC 中:2222=129AB BC ++(cm ),则这只铅笔的长度大于15cm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笔筒内铅笔的最短长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出答案.【详解】A 、由勾股定理可知BC 2+AC 2=AB 2,故A 正确;B 、∵∠C =90︒,∠B =60︒, ∴∠A =30︒,∴AB =2BC ,故B 正确;C 、若△DEF 的边长分别为1,23DEF 和△ABC 不一定全等,故C 错误;D 、∵CM 是△ACB 的中线,∴CM =BM =CB ,∴△BCM 是等边三角形,故D 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勾股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题属于基二、填空题11.答案不唯一,如:【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详解】∵42=16,52=25,∴到之间的无理数都符合条件,如:.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如:.【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解析:【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详解】∵42=16,52=25.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12.【解析】【分析】运用提公因式法求解,公因式是2a.【详解】故答案为:【点睛】考核知识点:因式分解.掌握提公因式法是关键.解析:()22a x y -【解析】【分析】运用提公因式法求解,公因式是2a.【详解】()2422ax ay a x y -=-故答案为:()22a x y -【点睛】考核知识点:因式分解.掌握提公因式法是关键.13.(,0)【解析】【分析】画图,设点的坐标是(x,0),因为PA=OB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2+PC2=BD2+PD2.【详解】已知如图所示;设点的坐标是(x,0),因为PA=OB根据勾解析:(1912,0) 【解析】【分析】画图,设点P 的坐标是(x,0),因为PA=OB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 2+PC 2=BD 2+PD 2.【详解】已知如图所示;设点P 的坐标是(x,0),因为PA=OB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 2+PC 2=BD 2+PD 2所以32+(x+2)2=42+(4-x)2解得1912x = 所以点P 的坐标是(1912,0) 故答案为:(1912,0)【点睛】考核知识点:勾股定理.数形结合,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是关键.14.x>−2【解析】【分析】直线y=3x+b与y=ax−2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求不等式3x+b>ax−2的解集,就是看函数在什么范围内y=3x+b的图象在函数y=ax−2的图象上方.【详解】解析:x>−2【解析】【分析】直线y=3x+b与y=ax−2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求不等式3x+b>ax−2的解集,就是看函数在什么范围内y=3x+b的图象在函数y=ax−2的图象上方.【详解】解:从图象得到,当x>−2时,y=3x+b的图象在y=ax−2的图象上方,∴不等式3x+b>ax−2的解集为:x>−2.故答案为x>−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15.8【解析】【分析】连接AP,AD,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AD为△ABC的高线,求出AD的长度.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AP=PC,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P+PD最短AD,由此可求周长的最小值解析:8【解析】【分析】连接AP,AD,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AD为△ABC的高线,求出AD的长度.根据垂周长的最直平分线的性质AP=PC,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P+PD最短AD,由此可求PCD小值【详解】解:如下图,连接AP,AD.∵△ABC 是等腰三角形,点D 是BC 边的中点,∴AD ⊥BC ,DC=122BC =, 1141222ABC S BC AD AD ∴=⋅=⨯⨯=, 解得AD=6, ∵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AP=PC,∴DP+PC=DP+AP≥AD=6.∴PCD ∆周长=DP+PC+DC,当DP+PC=6时周长最短,最短为6+2=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能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得DP+PC 的最小值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6.<【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即可判断.【详解】∵一次函数中k=<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1>x2,∴y1<y2.故答案为:<.【点睛解析:<【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即可判断.【详解】∵一次函数312y x=-+中k=32-<0,∴y随x的增大而减小,∵x1>x2,∴y1<y2.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y=kx+b,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17.22【解析】【分析】【详解】解:用平的场次除以所占的百分比求出全年比赛场次:10÷25%=40(场),∴胜场:40×(1﹣20%﹣25%)=40×55%=22(场).故答案为:22.【解析:22【解析】【分析】【详解】解:用平的场次除以所占的百分比求出全年比赛场次:10÷25%=40(场),∴胜场:40×(1﹣20%﹣25%)=40×55%=22(场).故答案为:22.【点睛】本题考查1.条形统计图;2.扇形统计图;3.频数、频率和总量的关系.18.>【解析】【分析】先把两个数分别平方,再根据两个负数的比较方法比较即可.【详解】解:∵,∵5<6∴.【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大小比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个负数的比较方法:两个解析:>【解析】【分析】先把两个数分别平方,再根据两个负数的比较方法比较即可.【详解】解:∵2(5=,2(6=∵5<6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大小比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个负数的比较方法: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9.【解析】【分析】根据SAS 定理判定△FBD ≌△DC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得∠FDB=∠DEC ,从而求得∠DEC+∠EDC 的度数,然后求出∠C 的度数,最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A.【解析:70︒【解析】【分析】根据SAS 定理判定△FBD ≌△DC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得∠FDB=∠DEC ,从而求得∠DEC+∠EDC 的度数,然后求出∠C 的度数,最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A.【详解】解:∵BF CD =,B C ∠=∠,BD CE =∴△FBD ≌△DCE∴∠FDB=∠DEC∵55FDE ∠=︒∴∠FDB++∠EDC=∠DEC+∠EDC=180°-55°=125°∴∠C=180°-125°=55°∴∠A=180°-2×55°=70°【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判定定理正确推理论证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0.m >2.【解析】【分析】根据(x1﹣x2)(y1﹣y2)<0,得出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再根据2﹣m <0,求出其取值范围即可.【详解】(x1﹣x2)(y1﹣y2)<0,即:或,也就是,y解析:m >2.【解析】【分析】根据(x 1﹣x 2)(y 1﹣y 2)<0,得出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再根据2﹣m <0,求出其取值范围即可.【详解】(x 1﹣x 2)(y 1﹣y 2)<0,即:121200x x y y >⎧⎨<⎩﹣﹣或121200x x y y <⎧⎨>⎩﹣﹣, 也就是,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因此,2﹣m <0,解得:m >2,故答案为:m >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掌握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以及适当的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7b =(2)73x -<<-(3)点P 坐标为(3,4)-或(9,12)-【解析】【分析】(1)将点C 横坐标代入243y x =-求得点C 的纵坐标为4,再把(-3,4)代入1y x b =+求出b 即可;(2)求出点A 坐标,结合点C 坐标即可判断出当120y y <<时, x 的取值范围; (3)设P (a,-43a ),可求出Q (473a --,43a -),即可得PQ=773a +,再求出OC=5,根据145PQ OC =求出a 的值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把3x =-代入243y x =-,得4y =.∴C (-3,4)把点(3,4)C -代入1y x b =+,得7b =.(2)∵b=7∴y=x+7,当y=0时,x=-7,x=-3时,y=4,∴当120y y <<时,73x -<<-.(3)点P 为直线43y x =-上一动点, ∴设点P 坐标为4(,)3a a -. //PQ x ∵轴,∴把43y a =-代入7y x =+,得473x a =--. ∴点Q 坐标为447,33a a ⎛⎫--- ⎪⎝⎭, 477733PQ a a a ∴=++=+ 又点C 坐标为()3,4-,5OC ∴==14145PQ OC ∴== 77143a ∴+= 解之,得3a =或9a =-.∴点P 坐标为(3,4)-或(9,12)-.【点睛】理解点在直线上则它的坐标满足直线的解析式.学会用坐标表示线段的长.22.(1)详见解析;(2)103cm . 【解析】【分析】(1)作AB 的垂直平分线,交OA 于点C ,则点C 即为所求;(2)设BC =xcm ,根据题意用x 表示出AC 和OC ,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如图所示,作AB 的垂直平分线,交OA 于点C ,则点C 即为所求;(2)由作图可得:BC=AC,设BC=xcm,则AC=xcm,OC=(12﹣x)cm,由勾股定理得,BC2=OB2+OC2,即x2=82+(12﹣x)2,解得x=263.∴OC=12﹣263=103答:线段OC的长是103c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和基本作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23.(1)0x=;(2)原分式方程中“?”代表的数是-1.【解析】【分析】(1)“?”当成5,解分式方程即可,(2)方程有增根是去分母时产生的,故先去分母,再将x=2代入即可解答.【详解】(1)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x-得()5321x+-=-解得0x=经检验,0x=是原分式方程的解.(2)设?为m,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x-得()321m x+-=-由于2x=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所以把2x=代入上面的等式得()3221m+-=-1m=-所以,原分式方程中“?”代表的数是-1.【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解法和增根的定义及应用.增根是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的根.增根确定后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②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24.(1)BC 2)12米.【解析】【分析】(1)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C 的长;(2)设BD=x 米,则BD=(21-x )米,分别在Rt ABD ∆中和Rt ACD ∆中表示出2AD ,于是可列方程22221320(21)x x -=--,解方程求出x,然后可求AD 的长.【详解】解:(1)∵AB ⊥AC∴=(2)设BD=x 米,则BD=(21-x )米,在Rt ABD ∆中,2222213AD AB BD x =-=-在Rt ACD ∆中,2222220(21)AD AC CD x =-=--,∴22221320(21)x x -=--,∴x=5,∴12AD =(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25.(1)y =﹣200x +25000;(2)该厂生产的两种产品全部售出后最多能获利23000元.【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根据该厂每天最多投入成本140000元,可以列出相应的不等式,求出x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1)中的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得该厂生产的两种产品全部售出后最多能获利多少元.【详解】(1)由题意可得:y =(2300﹣2000)x +(3500﹣3000)(50﹣x )=﹣200x +25000,即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为y =﹣200x +25000;(2)∵该厂每天最多投入成本140000元,∴2000x +3000(50﹣x )≤140000,解得:x ≥10.∵y =﹣200x +25000,∴当x=10时,y取得最大值,此时y=23000,答:该厂生产的两种产品全部售出后最多能获利23000元.【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不等式的性质解答.四、压轴题26.(1)①证明见解析;②DE=14;(2)①8t-10;②t=2;③t=10,2 11【解析】【分析】(1)①先证明∠DAC=∠ECB,由AAS即可得出△ADC≌△CEB;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CE=8,CD=BE=6,即可得出DE=CD+CE=14;(2)①当点N在线段CA上时,根据CN=CN−BC即可得出答案;②点M与点N重合时,CM=CN,即3t=8t−10,解得t=2即可;③分两种情况:当点N在线段BC上时,△PCM≌△QNC,则CM=CN,得3t=10−8t,解得t=1011;当点N在线段CA上时,△PCM≌△QCN,则3t=8t−10,解得t=2;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①证明:∵AD⊥DE,BE⊥DE,∴∠ADC=∠CEB=90°,∵∠ACB=90°,∴∠DAC+∠DCA=∠DCA+∠BCE=90°,∴∠DAC=∠ECB,在△ADC和△CEB中ADC CEBDAC ECB AC CB∠∠∠∠⎧⎪⎨⎪⎩===,∴△ADC≌△CEB(AAS);②由①得:△ADC≌△CEB,∴AD=CE=8,CD=BE=6,∴DE=CD+CE=6+8=14;(2)解:①当点N在线段CA上时,如图3所示:CN =CN−BC =8t−10;②点M 与点N 重合时,CM =CN ,即3t =8t−10,解得:t =2,∴当t 为2秒时,点M 与点N 重合;③分两种情况:当点N 在线段BC 上时,△PCM ≌△QNC ,∴CM =CN ,∴3t =10−8t ,解得:t =1011; 当点N 在线段CA 上时,△PCM ≌△QCN ,点M 与N 重合,CM =CN ,则3t =8t−10,解得:t =2;综上所述,当△PCM 与△QCN 全等时,则t 等于1011s 或2s , 故答案为:1011s 或2s .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7.(1)详见解析;(2)36(04)2BDE t t S -+≤<=;(3)存在,当78t =或43时,使得BDE 是以B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EBC DAC ∠=∠,CEB CDA ∠=∠,再判断出BC AC =,进而判断出△BCE ≌△ACD ,即可得出结论;(2)先确定出点A ,B 坐标,再表示出AD ,即可得出结论;(3)分两种情况:当BD BE =时,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2223(4)t t +=-,即可得出结论;当BD DE =时,先判断出Rt △OBD ≌Rt △MED ,得出DM OD t ==,再用OM BE=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证明:射线//BF x 轴, EBC DAC ∴∠=∠,CEB CDA ∠=∠, 又C 为线段AB 的中点,BC AC ∴=,在△BCE 和△ACD 中, CEB CDA EBC DAC BC AC ∠=∠⎧⎪∠=∠⎨⎪=⎩,∴△BCE ≌△ACD (AAS ),BE AD ∴=;(2)解:在直线334y x =-+中, 令0x =,则3y =,令0y =,则4x =,A ∴点坐标为(4,0),B 点坐标为(0,3),D 点坐标为(,0)t ,4AD t BE ∴=-=,113(4)36(04)222BDE ABD B S S AD y t t t ∴==⋅=-⨯=-+<;(3)当BD BE =时,在Rt OBD ∆中,90BOD ∠=︒,由勾股定理得:222OB OD DB +=,即2223(4)t t +=-解得:78t =; 当BD DE =时,过点E 作EM x ⊥轴于M ,90BOD EMD ∴∠=∠=︒,//BF OA ,OB ME ∴=在Rt △OBD 和Rt △MED 中,==BD DE OB ME⎧⎨⎩, ∴Rt △OBD ≌Rt △MED (HL ),OD DM t ∴==,由OM BE =得:24t t =- 解得:43t =, 综上所述,当78t =或43时,使得△BDE 是以B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28.(1)①点P ;②见解析;(2)①点C 的横坐标C x 的值为-3;②334k -≤<-【解析】【分析】(1)①在点P ,点Q 中,点OS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能得到线段OP ,故S 关于点O 的“正矩点”为点P ;②利用新定义得点S 是点P 关于点M 的“正矩点”(答案不唯一);(2)①利用新定义结合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利用新定义的性质证明△BCF ≌△AOB ,则FC=OB 求得点C 的横坐标;②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点C 纵坐标,代入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解:(1)①在点P ,点Q 中,点OS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能得到线段OP ,故S 关于点O 的“正矩点”为点P ,故答案为点P ;②因为MP 绕M 点顺时针旋转90︒得MS ,所以点S 是点P 关于点M 的“正矩点”,同理还可以得点Q 是点P 关于点S 的“正矩点”.(任写一种情况就可以)(2)①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图1所示,作CE ⊥x 轴于点E ,CF ⊥y 轴于点F ,可得 ∠BFC=∠AOB=90°.∵直线3(0)y kx k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点B 的坐标为3(0,3),(,0)B A k-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A 关于点B 的“正矩点”为点(,)C C C x y ,∴∠ABC=90°,BC=BA ,∴∠1+∠2=90°,∵∠AOB=90°,∴∠2+∠3=90°,∴∠1=∠3.∴△BFC ≌△AOB ,∴3FC OB ==,可得OE =3.∵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3OA <,0C x ∴<,∴点C 的横坐标C x 的值为-3.②因为△BFC ≌△AOB ,3(,0)A k-,A 在x 轴正半轴上, 所以BF =OA ,所以OF =OB-OF =33k +点3(3,3)C k -+,如图2, -1<C y ≤2,即:-1<33k+ ≤2, 则334k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三角形全等、解不等式,新定义等,此类新定义题目,通常按照题设的顺序,逐次求解.29.(1)全等,理由见解析;(2)t=3.5秒或5秒【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DAC=∠ECB ,利用AAS 定理证明△ACD ≌△CBE ;(2)分点F 沿C→B 路径运动和点F 沿B→C 路径运动两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列出算式,计算即可;【详解】解:(1)△ACD 与△CBE 全等.理由如下:∵AD ⊥直线l ,∴∠DAC+∠ACD=90°,∵∠ACB=90°,∴∠BCE+∠ACD=90°,∴∠DAC=∠ECB ,在△ACD 和△CBE 中,ADC CEB DAC ECB CA CB ∠=∠⎧⎪∠=∠⎨⎪=⎩,∴△ACD ≌△CBE (AAS );(2)由题意得,AM=t ,FN=3t ,则CM=8-t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F=CB=6,∴CN=6-3t ,点N 在BC 上时,△C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当点N 沿C→B 路径运动时,由题意得,8-t=3t-6,解得,t=3.5,当点N 沿B→C 路径运动时,由题意得,8-t=18-3t ,解得,t=5,综上所述,当t=3.5秒或5秒时,△C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30.(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一对直角相等,且AF AC =,利用AAS 得到AFH CAD ∆≅∆;(2)由(1)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FH AD =,再EK AD ⊥,交DG 延长线于点K ,同理可得到AD EK =,等量代换得到FK EH =,再由一对直角相等且对顶角相等,利用AAS 得到FHG EKG ≅△△,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详解】证明:(1) ∵FH AG ⊥,90AEH EAH ∴∠+∠=︒,90FAC ∠=︒,90FAH CAD ∴∠+∠=︒,AFH CAD∴∠=∠,在AFH∆和CAD∆中,90AHF ADCAFH CADAF AC∠=∠=︒⎧⎪∠=∠⎨⎪=⎩,()AFH CAD AAS∴∆≅∆,(2)由(1)得AFH CAD∆≅∆,FH AD∴=,作FK AG⊥,交AG延长线于点K,如图;同理得到AEK ABD∆≅∆,EK AD∴=,FH EK∴=,在EKG∆和FHG∆中,90EKG FHGEGK FGHEK FH∠=∠=︒⎧⎪∠=∠⎨⎪=⎩,()EKG FHG AAS∴∆≅∆,EG FG∴=.即点G是EF的中点.【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K字形全等进行证明是解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1.如图,▱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BD=2AD ,E ,F ,G 分别是OC ,OD ,AB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BE ⊥AC②四边形BEFG 是平行四边形③EG=GF④EA 平分∠GEF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6AB =,9BC =,120A ∠=︒,点P 是边AB 上一动点,作PE BC ⊥于点E ,作120EPF ∠=︒(PF 在PE 右边)且始终保持33PE PF +=,连接CF 、DF ,设m CF DF =+,则m 满足( )A .313m ≥B .63m ≥C .313937m <+≤D .3337379m +<<+3.如图,将5个全等的阴影小正方形摆放得到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间小正方形的各边的中点恰好为另外4个小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a b-(a 、b 为正整数),则+a b 的值为( )A .10B .11C .12D .134.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E 在边AB 上,AE =1,若点P 为对角线BD 上的一个动点,则△PAE 周长的最小值是( )A .3B .4C .5D .65.如图,锐角△ABC 中,AD 是高,E,F 分别是AB,AC 中点,EF 交AD 于G,已知GF=1,AC= 6,△DEG 的周长为10,则△ABC 的周长为( )A .27-32B .28-32C .28-42D .29-526.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P 是AB 的中点,BE DP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AE ,过点A 作FA AE ⊥交DP 于点F ,连接BF 、FC.下列结论中:ABE ①≌ADF ;PF EP EB =+②;BCF ③是等边三角形;ADF DCF ④∠∠=;APF CDF SS .=⑤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④⑤D .①③⑤ 7.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分别为 x 、y ,一边长为 12,则 x 、y 的值可能是( ) A .8 与 14B .10 与 14C .18 与 20D .4 与 28 8.如图,E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一点,且AE AB =,F 为BE 上任意一点,FG AC 于点G ,FH AB ⊥于点H ,则FG FH +的值是( )A .22B 2C .2D .19.下列命题:①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一组邻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顺次连结矩形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④如果一个菱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它一定是正方形.其中真命题个数是(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10.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DE 平分ADC ∠交BC 于点,60,E BCD ∠=︒2,AD AB =连接OE .下列结论:ABCD S AB BD =⋅①;DB ②平分ADE ∠;AB DE =③;CDE BOC S S =④,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1.如图,某景区湖中有一段“九曲桥”连接湖岸A ,B 两点,“九曲桥”的每一段与AC 平行或BD 平行,若AB =100m ,∠A =∠B =60°,则此“九曲桥”的总长度为_____.1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DAB =48°,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DH ⊥AB 于H ,连接OH ,则∠DHO =_____度.13.如图,有一张矩形纸条ABCD ,AB =10cm ,BC =3cm ,点M ,N 分别在边AB ,CD 上,CN =1cm .现将四边形BCNM 沿MN 折叠,使点B ,C 分别落在点B ',C '上.在点M 从点A 运动到点B 的过程中,若边MB '与边CD 交于点E ,则点E 相应运动的路径长为_____cm .14.如图,在菱形ABCD 中,AC 交BD 于P ,E 为BC 上一点,AE 交BD 于F ,若AB=AE ,EAD 2BAE ∠∠=,则下列结论:①AF=AP ;②AE=FD ;③BE=AF .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15.如图,矩形ABCD 中,CE CB BE ==,延长BE 交AD 于点M ,延长CE 交AD 于点F ,过点E 作EN B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N ,23FE AN ==,,则BC =_________.16.如图,四边形ABCP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点E 在边CP 上,PE =1;作EF ∥BC ,分别交AC 、AB 于点G 、F ,M 、N 分别是AG 、BE 的中点,则MN 的长是_________.17.如图,长方形ABCD 中,26AD =,12AB =,点Q 是BC 的中点,点P 在AD 边上运动,当BPQ 是以QP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AP 的长为______,18.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如图1,在Rt △ABC 中,∠ACB =90°,若点D 是斜边AB 的中点,则CD =12AB ,运用:如图2,△ABC 中,∠BAC =90°,AB =2,AC =3,点D 是BC 的中点,将△ABD 沿AD 翻折得到△AED 连接BE ,CE ,DE ,则CE 的长为_____.19.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 =OB ,E 为AC 上一点,BE 平分∠ABO ,EF ⊥BC 于点F ,∠CAD =45°,EF 交BD 于点P ,BP =5,则BC 的长为_______.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53AB AD ==,,BAD ∠的平分线AE 交CD 于点E ,连接BE ,若BAD BEC ∠=∠,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四边形OABC 中,BC ∥AO ,A (4,0),B (3,4),C (0,4).点M 从O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A 运动;点N 从B 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过点N 作NP 垂直x 轴于点P ,连结AC 交NP 于Q ,连结MQ .(1)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NMP 为平行四边形?(2)设四边形BNPA 的面积为y ,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点M ,使得△AQM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如图,在矩形ABCD 中,∠BAD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E ,AE =AD ,作DF ⊥AE 于点F . (1)求证:AB =AF ;(2)连BF 并延长交DE 于G .①EG =DG ;②若EG =1,求矩形ABCD 的面积.23.已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将线段C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α(090α︒<<︒),得到线段CE ,联结BE 、CE 、DE . 过点B 作BF ⊥DE 交线段DE 的延长线于F .(1)如图,当BE =CE 时,求旋转角α的度数;(2)当旋转角α的大小发生变化时,BEF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请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如果不变,请求出BEF ∠的度数;(3)联结AF ,求证:2DE AF =.24.如图,菱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2,60,BAC ∠=︒翻折,,B D ∠∠使点,B D 两点重合在对角线BD 上一点,,P EF GH 分别是折痕.设()02AE x x =<<.(1)证明:AG BE =;(2)当02x <<时,六边形AEFCHG 周长的值是否会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3)当02x <<时,六边形AEFCHG 的面积可能等于534吗?如果能,求此时x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D=30 ,CD=10,F 是BC 的中点,P 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 A 向 D 运动,到D 点后停止运动;Q 沿着A B C D →→→ 路径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D 点后停止运动.已知动点 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停止后,另一点也停止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 t 秒,问:(1)经过几秒,以 A ,Q ,F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经过几秒,以A ,Q ,F , P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 ABCD 面积的一半?26.如图①,在ABC 中,AB AC =,过AB 上一点D 作//DE AC 交BC 于点E ,以E 为顶点,ED 为一边,作DEF A ∠=∠,另一边EF 交AC 于点F .(1)求证:四边形ADEF 为平行四边形;(2)当点D 为AB 中点时,ADEF 的形状为 ;(3)延长图①中的DE 到点,G 使,EG DE =连接,,,AE AG FG 得到图②,若,AD AG =判断四边形AEG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7.如图①,在等腰Rt ABC 中,90BAC ∠=,点E 在AC 上(且不与点A 、C 重合),在ABC 的外部作等腰Rt CED ,使90CED ∠=,连接AD ,分别以AB ,AD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FD ,连接AF .()1请直接写出线段AF ,AE 的数量关系;()2①将CE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②,连接AE ,请判断线段AF ,A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②若25AB =,2CE =,在图②的基础上将CED 绕点C 继续逆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平行四边形ABFD 为菱形时,直接写出线段AE 的长度.28.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CEFG 如图放置,连接AG ,AE .(1)求证:AG AE =(2)过点F 作FP AE ⊥于P ,交AB 、AD 于M 、N ,交AE 、AG 于P 、Q ,交BC 于H ,.求证:NH =FM29.已知,矩形ABCD 中,4,8AB cm BC cm ==,AC 的垂直平分EF 线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垂足为O .(1)如图1,连接AF CE 、,求证:四边形AFCE 为菱形;(2)如图2,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沿AFB △和CDE △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 自A F B A →→→停止,点O 自C D E C →→→停止.在运动过程中,①已知点P 的速度为每秒5cm ,点Q 的速度为每秒4cm ,运动时间为t 秒,当A C P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则t =____________.②若点P Q 、的运动路程分别为a b 、 (单位:,0cm ab ≠),已知AC P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a 与b 满足的数量关系式为____________.30.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6,10O AB AC AB cm BC 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AD 方向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连接PO ,并延长交BC 于点Q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1)求BQ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当四边形ABQP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3)当325t =时,点O 是否在线段AP 的垂直平分线上?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OB=BC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①正确,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判断③错误,由BG=EF ,BG ∥EF ∥CD 可证四边形BEFG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②正确.由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④正确.【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O=DO=12BD ,AD=BC ,AB=CD ,AB ∥BC , 又∵BD=2AD ,∴OB=BC=OD=DA ,且点E 是OC 中点,∴BE ⊥AC ,故①正确,∵E 、F 分别是OC 、OD 的中点,∴EF ∥CD ,EF=12CD , ∵点G 是Rt △ABE 斜边AB 上的中点,∴GE=12AB=AG=BG , ∴EG=EF=AG=BG ,无法证明GE=GF ,故③错误,∵BG=EF ,BG ∥EF ∥CD ,∴四边形BEFG 是平行四边形,故②正确,∵EF ∥CD ∥AB ,∴∠BAC=∠ACD=∠AEF ,∵AG=GE ,∴∠GAE=∠AEG ,∴∠AEG=∠AEF ,∴AE 平分∠GEF ,故④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灵活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综合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D【解析】【分析】设PE=x ,则PB=233x ,PF=33x ,AP=6-233x ,由此先判断出AF PF ⊥,然后可分析出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CF+DF 最小;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CF+DF 最大.从而求出m 的取值范围.【详解】如上图:设PE=x ,则23,3,23x ∵0030,120BPE EPF ∠=∠=∴030APE ∠=由AP 、PF 的数量关系可知AF PF ⊥,060PAF ∠=如上图,作060BAM ∠=交BC 于M ,所以点F 在AM 上.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CF+DF 最小.此时可求得33,37CF DF ==如上图,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CF+DF 最大.此时可求得37,9CF DF == ∴3337379m +<<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几何图形动点问题,判断出AF PF ⊥,然后可分析出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CF+DF 最小;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CF+DF 最大是解题关键.3.B解析:B【解析】【分析】通过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出大正方形的边长,再利用a 、b 为正整数的条件分析求解.【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222212a a AD b b=⨯+⨯= ∴(42)(422a a b ---=∵a 、b 都是正整数∴4a - =0,4a-2=2b∴a=4,b=7∴a+b=1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有理数、无理数的性质,表示出大正方形的边长利用有理数、无理数的性质求出a、b是关键.4.D解析:D【分析】连接AC、CE,CE交BD于P,此时AP+PE的值最小,求出CE长,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连接AC、CE,CE交BD于P,连接AP、P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A=OC,AC⊥BD,即A和C关于BD对称,∴AP=CP,即AP+PE=CE,此时AP+PE的值最小,所以此时△PAE周长的值最小,∵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边AB上,AE=1,∴∠ABC=90°,BE=4﹣1=3,由勾股定理得:CE=5,∴△PAE的周长的最小值是AP+PE+AE=CE+AE=5+1=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与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知识点比较综合,属于较难题型. 5.C解析:C【解析】【分析】由中点性质先得AF=3,再用勾股定理求出AG=2DG=AG=2,已知△DEG的周长为10,所以求得EG+DE的值,进一步证得AB=2DE,BD=2EG,从而求得△ABC的周长.【详解】∵ E,F分别是AB,AC中点,EF交AD于G,∴EF∥BC,11AF AC6322==⨯=∵AD是高∴∠ADC=∠AGF=90°在Rt△AGF中AG ===∵EF ∥BC∴1AG AF DG FC== ∴FG 是△ADC 的中位线∴DC=2GF=2∴ ∵ △DEG 的周长为10,∴ 在Rt △ADB 中,点E 是AB 边的中点,点G 是AD 的中点,∴AB=2DE ,BD=2EG∴AB+BD=2(EG+DE )∴△ABC 的周长为: 故答案为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中位线性质等知识点.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6.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 AD =,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BAE DAF ∠∠=,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BE ADF ∠∠=,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ABE ≌ADF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E AF =,判断出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过点A 作AM EF ⊥于M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的性质可得AM MF =,再根据点P 是AB 的中点得到AP BP =,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PM 和BPE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E AM =,EP MP =,然后求出PF EP EB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求出DF BE AM ==,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DAM CDF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DM 和DC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DF DCF ∠∠=,CFD DMA 90∠∠==;再求出CD CF ≠,判定BCF 不是等边三角形;求出CF FP >,AM DF =,然后求出APF CDF SS <.【详解】在正方形ABCD 中,AB AD =,DAF BAF 90∠∠+=, FA AE ⊥,BAE BAF 90∠∠∴+=,BAE DAF ∠∠∴=,BE DP ⊥,ABE BPE 90∠∠∴+=,又ADF APD 90∠∠+=,BPE APD(∠∠=对顶角相等),ABE ADF ∠∠∴=,在ABE 和ADF 中, BAE DAF AB ADABE ADF ∠=∠⎧⎪=⎨⎪∠=∠⎩, ABE ∴≌()ADF ASA ,故①正确;AE AF ∴=,BE DF =,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过点A 作AM EF ⊥于M ,则AM MF =,点P 是AB 的中点,AP BP ∴=,在APM 和BPE 中,90BPE APD BEP AMP AP BP ∠=∠⎧⎪∠=∠=⎨⎪=⎩,APM ∴≌()BPE AAS ,BE AM ∴=,EP MP =,PF MF PM BE EP ∴=+=+,故②正确;BE DF =,FM AM BE ==,AM DF ∴=,又ADM DAM 90∠∠+=,ADM CDF 90∠∠+=,DAM CDF ∠∠∴=,在ADM 和DCF , AD DC DAM CDF AM DF =⎧⎪∠=∠⎨⎪=⎩,ADM ∴≌()DCF SAS ,CF DM ∴=,ADF DCF ∠∠=,CFD DMA 90∠∠==,故④正确;在Rt CDF 中,CD CF >,BC CD =,CF BC ∴≠,BCF ∴不是等边三角形,故③错误;CF DM DF FM EM FM EF FP ==+=+=≠,又AM DF =,APF CDF S S ∴<,故⑤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④,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同角或等角度余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作辅助线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本题的难点.7.C解析:C【分析】如下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 向上平移,得到平行四边形ADEF ,使得BC 与AD 重合,在△BDF 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到x+y 与x -y 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到结论.【详解】如下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 向上平移,得到平行四边形ADEF ,使得BC 与AD 重合,连接BD ,DF根据题意,设AB=12,BD=x ,DF=y则AF=AB=12,BF=24∴在△BDF 中,BD+FD >BF ,即:x+y >24在△BDF 中,BD -FD <BF ,即:x -y <24满足条件的只有C 选项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关键是将题干中已知线段和需要求解的线段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8.B解析:B【分析】过点E作EM⊥AB,连接AF,先求出EM,由S△ABE=12AB•EM=12AE•GF+12AB•FH,可得FG+FH=EM,则FG+FH的值可求.【详解】解:如图,过点E作EM⊥AB,连接A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45°,∴△A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2,∴222224 AM EM EM AE+===∴EM2,∵S△ABE=S△AEF+S△ABF,∴S△ABE=12AB•EM=12AE•GF+12AB•FH,∴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运用面积法得出线段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9.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对①进行判断;根据矩形的判定方法对②进行判断即可;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和菱形的判定方法对③进行判断;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对④进行判断.【详解】解:①错误,反例为等腰梯形;②正确,理由一组邻角相等,且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它们都为直角,从而推得矩形;③正确,理由:得到的四边形的边长都等于矩形对角线的一半;④正确.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判定一个命题的真假关键在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解析:D【分析】求得∠ADB=90°,即AD⊥BD,即可得到S▱ABCD=AD•BD;依据∠CDE=60°,∠BDE=30°,可得∠CDB=∠BDE,进而得出DB平分∠CDE;依据Rt△BCD中,斜边上的中线DE=斜边BC的一半,即可得到AD=BC=2DE,进而得到AB=DE;依据OE是中位线,即可得到OE∥CD,因为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进而得到S△CDE=S△OCD,再根据OC是△BCD的中线,可得S△BOC=S△COD,即可得到S△CDE=S△BOC.【详解】∵∠BCD=60°,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C=180°-∠BCD=120°,BC//AD,BC=AD,∵DE平分∠ADC,∴∠CDE=∠CED=60°=∠BCD,∴△CDE是等边三角形,∴CE=CD= AD= BC,∴E是BC的中点,∴DE=BE,∴∠BDE=∠CED=30°,∴∠CDB=90°,即CD⊥BD,∴S▱ABCD=CD•BD=AB•BD,故①正确;∵∠CDE=60°,∠BDE=30°,∴∠ADB=30°=∠BDE,∴DB平分∠CDE,故②正确;∵△CDE是等边三角形,∴DE=CD=AB,故③正确;∵O是BD的中点,E是BC的中点,∴OE是△CBD的中位线,∴OE∥CD,∴S△OCD=S△CDE,∵OC是△BCD的中线,∴S△BOC=S△COD,∴S△CDE=S△BOC,故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综合性较强,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200m如图,延长AC 、BD 交于点E ,延长HK 交AE 于F ,延长NJ 交FH 于M ,则四边形EDHF ,四边形MNCF ,四边形MKGJ 是平行四边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延长AC 、BD 交于点E ,延长HK 交AE 于F ,延长NJ 交FH 于M由题意可知,四边形EDHF ,四边形MNCF ,四边形MKGJ 是平行四边形∵∠A =∠B =60°∴18060E A B ∠=-∠-∠=∴△ABC 是等边三角形∴ED =FM+MK+KH =CN+JG+HK ,EC =EF+FC =JN+KG+DH∴“九曲桥”的总长度是AE+EB =2AB =200m故答案为:200m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2.24【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可得OD =OB ,∠COD =90°,由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H =12BD =OB ,可得∠OHB =∠OBH ,由余角的性质可得∠DHO =∠DCO ,即可求解. 【详解】 【解答】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OD =OB ,∠COD =90°,∠DAB =∠DCB =48°,∵DH ⊥AB ,∴OH =12BD =OB , ∴∠OHB =∠OBH ,又∵AB ∥CD ,∴∠OBH =∠ODC ,在Rt △COD 中,∠ODC +∠DCO =90°,在Rt △DHB 中,∠DHO +∠OHB =90°,∴∠DHO =∠DCO =12∠DCB =24°, 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余角的性质,是几何综合题,判断出OH 是BD 的一半,和∠DHO =∠DCO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3.101-【分析】探究点E 的运动轨迹,寻找特殊位置解决问题即可.【详解】如图1中,当点M 与A 重合时,AE =EN ,设AE =EN =xcm ,在Rt △ADE 中,则有x 2=32+(9﹣x )2,解得x =5,∴DE =10﹣1-5=4(cm ),如图2中,当点M 运动到MB ′⊥AB 时,DE ′的值最大,DE ′=10﹣1﹣3=6(cm ),如图3中,当点M 运动到点B ′落在CD 时,22221310NB C N C B ''''=++=DB ′(即DE ″)=10﹣110=(910)(cm ),∴点E的运动轨迹E→E′→E″,运动路径=EE′+E′B′=6﹣4+6﹣(910101)(cm).101.【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14.②③【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知AC⊥BD,所以在Rt△AFP中,AF一定大于AP,从而判断①;设∠BAE=x,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表示出∠ABE,再根据菱形的邻角互补求出∠AB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求出∠BFE和∠BE的度数,从而判断②③.【详解】解:在菱形ABCD中,AC⊥BD,∴在Rt△AFP中,AF一定大于AP,故①错误;∵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ABE+∠BAE+∠EAD=180°,设∠BAE=x°,则∠EAD=2x°,∠ABE=180°-x°-2x°,∵AB=AE,∠BAE=x°,∴∠ABE=∠AEB=180°-x°-2x°,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x+180-x-2x+180-x-2x=180,解得:x=36,即∠BAE=36°,∠BAE=180°-36°-2×36°=70°,∵四边形ABCD是菱形,∴∠BAD=∠CBD=12∠ABE=36°,∴∠BFE=∠ABD+∠BAE=36°+36°=72°,∴∠BEF=180°-36°-72°=72°,∴BE=BF=AF.故③正确∵∠AFD=∠BFE=72°,∠EAD=2x°=72°∴∠AFD=∠EAD∴AD=FD又∵AD=AB=AE∴AE=FD,故②正确∴正确的有②③故答案为:②③【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列出关于∠BAE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菱形的对边平行,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15.663【分析】==,得到△FEM是等边三角形,根据含30°直通过四边形ABCD是矩形以及CE CB BE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得到KM,NK,KE的值,进而得到NE的值,再利用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得到BN,BE即可.【详解】解:如图,设NE交AD于点K,∵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BC=90°,∴∠MFE=∠FCB,∠FME=∠EBC==,∵CE CB BE∴△BCE为等边三角形,∴∠BEC=∠ECB=∠EBC=60°,∵∠FEM=∠BEC,∴∠FEM=∠MFE=∠FME=60°,∴△FEM是等边三角形,FM=FE=EM=2,∵EN⊥BE,∴∠NEM=∠NEB=90°,∴∠NKA=∠MKE=30°,∴KM=2EM=4,NK=2AN=6,∴在Rt△KME中,=∴NE=NK+KE=6+∵∠ABC=90°,∴∠ABE=30°,∴BN=2NE=12+∴6=+∴BC=BE=663,故答案为:663【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含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6.5【分析】先判断四边形BCEF 的形状,再连接FM FC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F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12MN FC =即可. 【详解】 ∵四边形ABCP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F BC ,∴四边形BCEF 是矩形,∵1PE =,∴3CE =,连接FM FC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P 是正方形,∴=45BAC ∠ ,AF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 是AG 的中点,即有AM MG = ,∴FM AG ⊥,FMC 是直角三角形,又∵N 是FC 中点,12MN FC =, ∵225FC BF BC =+=∴ 2.5MN =,故答案为:2.5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合理作出辅助线,通过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转化求解.17.6.5或8或18【分析】根据题意分BP QP =、BQ QP =两种情况分别讨论,再结合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26AD =,点Q 是BC 的中点∴13BQ =∴①当BP QP =时,过点P 作PM BQ ⊥交BQ 于点M ,如图,则 6.5BM MQ ==,且四边形ABMP 为矩形∴ 6.5AP BM ==②当BQ QP =时,以点Q 为圆心,BQ 为半径作圆,与AD 交于P '、P ''两点,如图,过Q 作QN P P '''⊥,交P P '''于点N ,则可知P N P N '''=∵在Rt P NQ ',13P Q '=,12NQ AB == ∴222213125P N P Q NQ ''=-=-=同理,在Rt P NQ ''中,5P N ''= ∴2655822AD P N P N AP '''----'===,85518AP AP P N P N ''''''=++=++= 即P '、P ''为满足条件的P 点的位置∴8AP =或18∴综上所述,当BPQ 是以QP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AP 的长为6.5或8或18.故答案是:6.5或8或18【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是一个难点,也是解题的关键.18.13【分析】根据12•BC •AH =12•AB •AC ,可得AH =13,根据 12AD •BO =12BD •AH ,得OB =13,再根据BE =2OB =13,运用勾股定理可得EC . 【详解】设BE 交AD 于O ,作AH ⊥BC 于H .在Rt △ABC 中,∠BAC =90°,AB =2,AC =3,由勾股定理得:BC∵点D 是BC 的中点,∴AD =DC =DB , ∵12•BC •AH =12•AB •AC ,∴AH =13, ∵AE =AB ,DE =DB ,∴点A 在BE 的垂直平分线上,点D 在BE 的垂直平分线上,∴AD 垂直平分线段BE , ∵12AD •BO =12BD •AH ,∴OB =13,∴BE =2OB , ∵DE =DB=CD , ∴∠DBE=∠DEB ,∠DEC=∠DCE ,∴∠DEB+∠DEC=12×180°=90°,即:∠BEC=90°,∴在Rt △BCE 中,EC =.故答案为:5131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翻折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长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面积法求三角形的高,是解题的关键.19.4【分析】过点E 作EM ∥AD ,由△ABO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三线合一可知点E 是AO 的中点,可证得EM=12AD=12BC ,根据已知可求得∠CEF=∠ECF=45°,从而得∠BEF=45°,△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BF=EF=FC=12BC ,因此可证明△BFP ≌△MEP (AAS ),则EP=FP=12FC ,在Rt △BFP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x ,即得答案.【详解】 过点E 作EM ∥AD ,交BD 于M ,设EM=x ,∵AB=OB ,BE 平分∠ABO ,∴△ABO 是等腰三角形,点E 是AO 的中点,BE ⊥AO ,∠BEO=90°,∴EM 是△AOD 的中位线,又∵ABCD 是平行四边形,∴BC=AD=2EM=2x ,∵EF ⊥BC , ∠CAD=45°,AD ∥BC ,∴∠BCA=∠CAD=45°,∠EFC=90°,∴△EF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F=FC ,∠FEC=45°,∴∠BEF=90°-∠FEC=45°, 则△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F=EF=FC=12BC=x , ∵EM ∥BF ,∴∠EMP=∠FBP ,∠PEM=∠PFB=90°,EM=BF ,则△BFP ≌△MEP (ASA ),∴EP=FP=12EF=12FC=12x , ∴在Rt △BFP 中,222BP BF PF =+,即:2221(5)()2x x =+,解得:2x =,∴BC=2x =4,故答案为:4.【点睛】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勾股定理求三角形边长,熟记图形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0.102【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AD=DE=3,再根据BAD BEC ∠=∠证明BC=BE ,由此根据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及勾股定理求出BF ,即可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详解】过点B 作BF CD ⊥于点F ,如图所示.∵AE 是BAD ∠的平分线,∴DAE BAE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53CD AB BC AD BAD BCE AB CD ====∠=∠,,,∥, ∴BAE DEA ∠=∠,∴DAE DEA ∠=∠,∴3DE AD ==,∴2CE CD DE =-=.∵BAD BEC ∠=∠,∴BCE BEC ∠=∠,∴BC=BE, ∴112CF EF CE ===, ∴22223122BF BC CF =-=-=∴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5BF CD⋅==.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的性质、三线合一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解答题21.(1)34;(2)y=4t+2;(3)存在,点M的坐标为(1,0)或(2,0).【分析】(1)因为BN∥MP,故当BN=MP时,四边形BNMP为平行四边形,此时点M在点P的左侧,求解即可;(2)y=12(BN+PA)•OC,即可求解;(3)①当∠MQA为直角时,则△MA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PA=PM,即可求解;②当∠QMA为直角时,则NB+OM=BC=3,即可求解.【详解】(1)∵BN∥MP,故当BN=MP时,四边形BNMP为平行四边形.此时点M在点P的左侧时,即0≤t<1时,MP=OP﹣OM=3﹣t﹣2t=3﹣3t,BN=t,即3﹣3t=t,解得:t=34;(2)由题意得:由点C的坐标知,OC=4,BN=t,NC=PO=3﹣t,PA=4﹣OP=4﹣(3﹣t)=t+1,则y=12(BN+PA)•OC=12(t+t+1)×4=4t+2;(3)由点A、C的坐标知,OA=OC=4,则△CO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OCA=∠OAC=45°,①当∠MQA为直角时,∵∠OAC=45°,故△MA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PA=PM,而PA=4﹣(3﹣t)=t+1,PM=OP﹣OM=(3﹣t)﹣2t=3﹣3t,故t+1=3﹣3t,解得:t=12,则OM=2t=1,故点M(1,0);②当∠QMA为直角时,则点M、P重合,则NB+OM=BC=3,即2t+t=3,解得:t=1,故OM=OP=2t=2,故点M(2,0);综上,点M的坐标为(1,0)或(2,0).【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涉及坐标与图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图形的面积计算等,复杂度较高,难度较大,其中(3)要分类求解,避免遗漏.22.(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2【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明△ABE≌△AFD(AAS),进而证得结论;(2)①通过求解∴∠EFG=∠AED=67.5°,∠DFG=∠FDG=22.5°,进而可得EG=FG=DG;②AB=x,则x,DF=AF=x,x-x,利用勾股定理可求解x值,再根据矩形ABCD 的面积=△AED面积的2倍可求解.【详解】解:(1)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DAB=∠ABE=90°,∴∠DAE=∠AEB,∵AE平分∠BAD,∴∠BAE=∠DAE=45°,∴∠BAE=∠AEB=45°,∴AB=EB,∵DF⊥AC∴∠AFD=90°,∴∠ABE=∠AFD=90°,∵AE=AD,∴△ABE≌△AFD(AAS),∴AB=AF;(2)①证明:∵AE=AD,∠EAD=45°,∴∠AED=∠ADE=67.5°,∴∠FDG=22.5°,∵AB=AF,∠BAF=45°,∴∠AFB=67.5°,∴∠EFG=67.5°,∴∠EFG=∠AED,∴FG=EG,∠DFG=22.5°,∴∠DFG=∠FDG,∴FG=DG,∴EG=DG;②∵EG=1,∴DG=2,设AB=x ,则x ,DF=AF=x ,∴x-x ,x-x )2+x 2=22,解得x 2,∴矩形ABCD 的面积=2×12×AE×DF x 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灵活运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3.(1)30°;(2)不变;45°;(3)见解析【分析】(1)利用图形的旋转与正方形的性质得到△BEC 是等边三角形,从而求得α=∠DCE =30°.(2)因为△CED 是等腰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BEF =18045CED CEB ︒-∠-∠=︒.(3)过A 点与C 点添加平行线与垂线,作得四边形AGFH 是平行四边形,求得△ABG ≌△ADH .从而求得矩形AGFH 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得△AHD ≌△DIC ,从而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 BC =CD .由旋转知,CE =CD ,又∵BE =CE ,∴BE =CE =BC ,∴△BEC 是等边三角形,∴∠BCE =60°.又∵∠BCD =90°,∴α=∠DCE =30°.(2)∠BEF 的度数不发生变化.在△CED 中,CE =CD ,∴∠CED =∠CDE =1809022︒-αα︒-, 在△CEB 中,CE =CB ,∠BCE =90α︒-,∴∠CEB =∠CBE =1804522BCE α︒-∠=︒+, ∴∠BEF =18045CED CEB ︒-∠-∠=︒.(3)过点A 作AG ∥DF 与BF 的延长线交于点G ,过点A 作AH ∥GF 与DF 交于点H ,过点C 作CI ⊥DF 于点I易知四边形AGFH 是平行四边形,又∵BF ⊥DF ,∴平行四边形AGFH是矩形.∵∠BAD=∠BGF=90°,∠BPF=∠APD,∴∠ABG=∠ADH.又∵∠AGB=∠AHD=90°,AB=AD,∴△ABG≌△ADH.∴AG=AH,∴矩形AGFH是正方形.∴∠AFH=∠FAH=45°,∴AH=AF∵∠DAH+∠ADH=∠CDI+∠ADH=90°∴∠DAH=∠CDI又∵∠AHD=∠DIC=90°,AD=DC,∴△AHD≌△DIC∴AH=DI,∵DE=2DI,∴DE=2AH=2AF【点晴】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图形的旋转、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1)见解析;(2)不变,见解析;(3)能,21x=212+【分析】(1)由折叠的性质得到BE=EP,BF=PF,得到BE=BF,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B∥CD∥FG,BC∥EH∥AD,于是得到结论;(2)由菱形的性质得到BE=BF,AE=FC,推出△ABC是等边三角形,求得∠B=∠D=60°,得到∠B=∠D=60°,于是得到结论;(3)记AC与BD交于点O,得到∠ABD=30°,解直角三角形得到AO=1,3S四边形ABCD3AEFCHG 53时,得到S△BEF+S△DGH33GH与BD 交于点M ,求得GM=12x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1折叠后B 落在BD 上,,BE EP ∴=BF PF =BD 平分,ABC ∠BE BF ∴=,∴四边形BEPF 为菱形,同理四边形GDHP 为菱形,////,// //,AB CD FG BC EH AD ∴∴四边形AEPG 为平行四边形,AG EP BE ∴==.()2不变.理由如下:由()1得.AG BE =四边形BEPF 为菱形,,.BE BF AE FC ∴==60,BAC ABC ∠=︒为等边三角60B D ∴∠=∠=︒,,,EF BE GH DG ∴==36AEFCHG C AE EF FC CH GH AG AB ∴=+++++==六边形为定值.()3记AC 与BD 交于点O .2,60,AB BAC =∠=30,ABD ∴∠=。

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2-与2 B .2-与38- C .2-与12- D .2-与()22-2.4的平方根是( )A .2B .2±C .2D .2±3.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则1∠的度数为( )A .82°B .78°C .68°D .62°4.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A .227B .3πC .4-D .3275.在22、0.3•、227-、38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6.以下关于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B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也互补C .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是2倍D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是120︒,那么它是十边形.7.估计()-⋅1230246的值应在( ) A .1和2之间 B .2和3之间C .3和4之间D .4和5之间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0,3),B (5,3),C (5,0),点D 在线段OA 上,将△ABD 沿着直线BD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E ,当点E 在线段OC 上时,则AD 的长是( )A .1B .43C .53D .29.如图,函数 y 1=﹣2x 与 y 2=ax +3 的图象相交于点 A (m ,2),则关于 x 的不等式﹣2x >ax +3 的解集是( )A .x >2B .x <2C .x >﹣1D .x <﹣110.如图,在R △ABC 中,∠ACB =90°,AC =6,BC =8,E 为AC 上一点,且AE =85,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P 是AD 上的动点,则PC +PE 的最小值等于( )A .185B .245C .4D .265二、填空题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在第四象限内,且点P 到x 轴的距离是2,到y 轴的距离是3,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12.如图,直线l 1:y =﹣12x +m 与x 轴交于点A ,直线l 2:y =2x +n 与y 轴交于点B ,与直线l 1交于点P (2,2),则△PAB 的面积为_____.13.一次函数32y x =-+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______象限.14.23(3)2716-=_____.15.已知x =a 时,多项式x 2+6x+k 2的值为﹣9,则x =﹣a 时,该多项式的值为_____.16.教材上“阅读与思考”曾介绍“杨辉三角”(如图),利用“杨辉三角”展开(1﹣2x )4=a 0+a 1x+a 2x 2+a 3x 3+a 4x 4,那么a 1+a 2+a 3+a 4=_____.17.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 AB=4 cm.点是BC 边上的动点,以AD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E.在点D 从点B 移动至点C 的过程中,点E 移动的路线长为________cm.18.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00︒,则它的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19.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2cm .20.如图,在ABC ∆中,AC AD BD ==,28B ∠=,则CAD ∠的度数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如图,点E 在ABC ∆的边AC 上,且AEB ABC ∠=∠.(1)求证:ABE C ∠=∠;(2)若BAE ∠的平分线AF 交BE 于点F ,FD BC 交AC 于点D ,设8AB =,10AC =,求DC 的长.22.用函数方法研究动点到定点的距离问题.在研究一个动点P(x,0)到定点A(1,0)的距离S时,小明发现:S与x的函数关系为S=1,1,10,1,1,1,x xx xx x-<⎧⎪-==⎨⎪->⎩并画出图像如图:借助小明的研究经验,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动点P(x,0)到定点B(-2,0)的距离S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当x取何值时,S取最小值?(2)设动点P(x,0)到两个定点M(1,0)、N(5,0)的距离和为y.①随着x增大,y怎样变化?②当x取何值时,y取最小值,y的最小值是多少?③当x<1时,证明y随着x增大而变化的规律.23.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D,∠B=∠DEF,BE=CF.求证:AC=DF.24.证明:最长边上的中线等于最长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5.已知一次函数y=(1﹣2m)x+m+1及坐标平面内一点P(2,0);(1)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P(2,0),求m的值;(2)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①求m的取值范围;②若点M(a﹣1,y1),N(a,y2),在该一次函数的图象上,则y1y2(填“>”、”=”、”<”).四、压轴题26.对于实数x,若231a x≤+,则符合条件的a中最大的正数为X的內数,例如:8的内数是5;7的内数是4.(1)1的内数是______,20的內数是______,6的內数是______;(2)若3是x的內数,求x的取值范围;(3)一动点从原点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按如图1所示的方向前进,经过t秒后,动点经过的格点(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中能围成的最大实心正方形的格点数(包括正方形边界与内部的格点)为n,例如当1t=时,4n=,如图2①……;当4t=时,9n =,如图2②,③;……①用n 表示t 的內数;②当t 的內数为9时,符合条件的最大实心正方形有多少个,在这些实心正方形的格点中,直接写出离原点最远的格点的坐标.(若有多点并列最远,全部写出)27.如图1,直线MN 与直线AB 、CD 分别交于点E 、F ,∠1与∠2互补.(1)试判断直线AB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BEF 与∠EF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 ,EP 与CD 交于点G ,点H 是MN 上一点,且GH ⊥EG ,求证:PF ∥GH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PH ,K 是GH 上一点使∠PHK =∠HPK ,作PQ 平分∠EPK ,求∠HPQ 的度数.28.如图,以直角△AOC 的直角顶点O 为原点,以OC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 (0,a ),C (b ,0)满足280a b b -++-=.(1)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2)已知坐标轴上有两动点P ,Q 同时出发,P 点从C 点出发沿x 轴负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移动,Q 点从O 点出发沿y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移动,点P 到达O 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AC 的中点D 的坐标是(4,3),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得△ODP 与△ODQ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若∠DOC=∠DCO ,点G 是第二象限中一点,并且y 轴平分∠GOD .点E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连接接CE 交OD 于点H ,当点E 在线段OA 上运动的过程中,探究∠GOA ,∠OHC ,∠A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以直接使用).29.(1)填空①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①所示的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B M 或1B M 的延长线上,那么EMF ∠的度数是________;②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②所示的方式折叠,B 点与M 点重合,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A M 或1A M 的延长线上,那么EMF ∠的度数是_______. (2)解答:①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③所示的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B M 或1B M 的延长线上左侧,且80EMF ∠=︒,求11C MB ∠的度数; ②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④所示的方式折叠,B 点与M 点重合,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A M 或1A M 的延长线右侧,且60EMF ∠=︒,求11C MA ∠的度数.(3)探究:把一张四边形的纸片按如图⑤所示的方式折叠,EB ,FB 为折痕,设ABC α∠=︒,EBF β∠=︒,11A BC γ∠=︒,求α,β,γ之间的数量关系.30.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解答.(模型建立)如图①,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CB =CA ,直线ED 经过点C ,过A 作AD ⊥ED 于点D ,过B 作BE ⊥ED 于点E .求证:△BEC ≌△CDA .(模型应用)应用1: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中,∠ADC =90°,AD =6,CD =8,BC =10,AB 2=200.求线段BD 的长.应用2:如图 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纸片△OP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QO =QP ,P (4,m ),点Q 始终在直线OP 的上方.(1)折叠纸片,使得点P 与点O 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l 过点Q 且与线段OP 交于点M ,当m=2时,求Q点的坐标和直线l与x轴的交点坐标;(2)若无论m取何值,点Q总在某条确定的直线上,请直接写出这条直线的解析式.【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相反数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A中-2=2,不是互为相反数;B2=-,不是相反数;C中两数互为倒数;D中两数互为相反数;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反数的性质应用,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直接作答.【详解】±解:4的平方根是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的定义,掌握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3.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1=∠2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是两个全等三角形,∴∠1=∠2=180°−40°−62°=78°.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正确得出对应角是解题关键.4.B解析:B【解析】【分析】分别根据无理数、有理数的定义即可判定选择项.【详解】A.227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B.3π是无理数,符合题意;C.4-=-2,4-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327327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如π2,0.8080080008…(每两个8之间依次多1个0)等形式.5.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有π的数,结合题意判断即可.【详解】2、•0.3、227-38中,2•0.3循环小数,是有理数;227-是分数,是有理数;=2,是整数,是有理数;所以无理数共1个.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无理数的概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无理数的定义,属于基础题,要熟练掌握无理数的三种形式,难度一般.6.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定理,逐一判断排除即可得解.【详解】A.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外角和也为360°,A 选项正确;B.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可知,一组对角互补,则另一组对角也互补,B 选项正确;C.六边形的内角和为62180720()-⨯︒=︒,外角和为360°,C 选项正确;D.假设是n 边形,(2)180120n n -⨯︒=︒解得610n =≠,D 选项错误.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熟练掌握计算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B解析:B【解析】【分析】先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化简,根据化简的结果即可确定出值的范围.【详解】(==2,而,所以2<2-<3,所以估计(2和3之间,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及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以及“夹逼法”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C【解析】【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EC 的长,进而可得出OE 的长,在Rt △DOE 中,由DE=AD 及勾股定理可求出AD 的长.【详解】解:根据各点坐标可得AB=OC=BE=5,AO=BC=3,设AD=x ,则DE=x ,DO=3-x∴=4,∴OE=1,在Rt △DOE 中,DO 2+OE 2=DE 2,解得x=53, ∴AD=53,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找准直角三角形,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即可解答.9.D解析:D【解析】因为函数12y x =-与23y ax =+的图象相交于点A (m ,2),把点A 代入12y x =-可求出1m =-,所以点A (-1,2),然后把点A 代入23y ax =+解得1a =, 不等式23x ax ->+, 可化为23x x ->+,解不等式可得:1x <-,故选D.10.D解析:D【解析】【分析】如图,作点E 关于AD 的对称点E ′,连接CE ′交AD 于P ′,连接EP ′,此时EP ′+CP ′的值最小,作CH ⊥AB 于H .求出CE ′即可.【详解】如图,作点E关于AD的对称点E′,连接CE′交AD于P′,连接EP′,此时EP′+CP′的值最小,作CH⊥AB于H.∵∠ACB=90°,AC=6,BC=8,∴AB22AC BC+2268+,∴CH=AC BCAB⋅=245,∴AH22AC CH-=222465⎛⎫- ⎪⎝⎭185,∴AE=AE′=85,∴E′H=AH-AE′=2,∴P′C+P′E=CP′+P′E′=CE22CH E H'+222425⎛⎫+⎪⎝⎭=265,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利用对称性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关键是做好辅助线,转换等量关系.二、填空题11.(3,﹣2).【解析】【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是横坐标的绝对值,可得答案.【详解】设P(x,y),∵点P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3,∴,∵点P解析:(3,﹣2).【解析】【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是横坐标的绝对值,可得答案.【详解】设P(x ,y),∵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2,到y 轴的距离为3, ∴32x y ==,, ∵点P 在第四象限内,即:00x y ><,∴点P 的坐标为(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掌握“点到x 轴的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 轴的距离是横坐标的绝对值”,是解题的关键.12.【解析】【分析】把点P (2,2)分别代入y =﹣x+m 和y =2x+n ,求得m =3,n =﹣2,解方程得到A (6,0),B (0,﹣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把点P (2,解析:【解析】【分析】把点P (2,2)分别代入y =﹣12x+m 和y =2x+n ,求得m =3,n =﹣2,解方程得到A (6,0),B (0,﹣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把点P (2,2)分别代入y =﹣12x+m 和y =2x+n , 得,m =3,n =﹣2,∴直线l 1:y =﹣12x+3,直线l 2:y =2x ﹣2, 对于y =﹣12x+3,令y =0,得,x =6, 对于y =2x ﹣2,令x =0,得,y =﹣2,∴A (6,0),B (0,﹣2),∵直线l 1:y =﹣12x+3与y 轴的交点为(0,3), ∴△PAB 的面积=12×5×6﹣12×5×2=10,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直线相交与平行问题,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3.三【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的k、b的符号,确定函数图象的位置,即可确定其不经过的象限;【详解】解:在一次函数y=-3x+2中,∵b=2>0,∴函数图象经过y轴的正半轴,解析:三【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的k、b的符号,确定函数图象的位置,即可确定其不经过的象限;【详解】解:在一次函数y=-3x+2中,∵b=2>0,∴函数图象经过y轴的正半轴,k=-3<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不经过第三象限.故答案为:三.【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 解题时可根据解析式中的k、b的值的正负作出草图,从而很容易判断函数经过(或不经过)那一象限.14.4【解析】【分析】根据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解析:4【解析】【分析】根据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334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5.27【解析】【分析】把代入多项式,得到的式子进行移项整理,得,根据平方的非负性把和求出,再代入求多项式的值.【详解】解:将代入,得:移项得:,,即,时,故答案为:27【点睛解析:27【解析】【分析】把x a =代入多项式,得到的式子进行移项整理,得22(3)a k +=-,根据平方的非负性把a 和k 求出,再代入求多项式的值.【详解】解:将x a =代入2269x x k ++=-,得:2269a a k ++=-移项得:2269a a k ++=-22(3)a k ∴+=-2(3)0a +,20k -30a ∴+=,即3a =-,0k =x a ∴=-时,222636327x x k ++=+⨯=故答案为:27【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平方的非负性.把a 代入多项式后进行移项整理是解题关键. 16.0【解析】【分析】令求出的值,再令即可求出所求式子的值.【详解】解:令,得:,令,得:,则,故答案为:0.【点睛】此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解析:0【解析】【分析】令0x =求出0a 的值,再令1x =即可求出所求式子的值.【详解】解:令0x =,得:01a =,令1x =,得:012341a a a a a ++++=,则12340a a a a +++=,故答案为:0.【点睛】此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7.【解析】试题解析:连接CE ,如图:∵△ABC 和△A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AB,AE=AD ,∠BAC=45°,∠DAE=45°,即∠1+∠2=45°,∠2+∠3=45°,∴∠1=解析:【解析】试题解析:连接CE ,如图:∵△ABC 和△A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AB ,2AD ,∠BAC=45°,∠DAE=45°,即∠1+∠2=45°,∠2+∠3=45°, ∴∠1=∠3, ∵2AC AE AB AD== ∴△ACE ∽△ABD ,∴∠ACE=∠ABC=90°, ∴点D 从点B 移动至点C 的过程中,总有CE ⊥AC ,即点E 运动的轨迹为过点C 与AC 垂直的线段,22,当点D 运动到点C 时,2,∴点E 移动的路线长为2cm .18.【解析】【分析】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这个角是顶角或底角不能确定,故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详解】①当这个角是顶角时,底角=(180°﹣100°)÷2=40°;②当这个角是解析:40︒【解析】【分析】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这个角是顶角或底角不能确定,故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详解】①当这个角是顶角时,底角=(180°﹣100°)÷2=40°;②当这个角是底角时,另一个底角为100°,因为100°+100°=200°,不符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所以舍去.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此类问题时往往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藏条件.19.8【解析】【分析】正方形为轴对称图形,一条对称轴为其对角线所在的直线;由图形条件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详解】解:依题意有S阴影=×4×4=8cm2.故答案为:8.解析:8【解析】【分析】正方形为轴对称图形,一条对称轴为其对角线所在的直线;由图形条件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详解】解:依题意有S阴影=12×4×4=8cm2.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运用割补法是解题的关键.20.68°【解析】【分析】由在△ABC中,AC=AD=BD,∠B=28°,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ADC 的度数,接着求得∠C的度数,可得结论.【详解】解:∵AD=BD,∴∠BAD=∠解析:68°【解析】【分析】由在△ABC中,AC=AD=BD,∠B=28°,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ADC的度数,接着求得∠C的度数,可得结论.【详解】解:∵AD=BD,∴∠BAD=∠B=28°,∴∠ADC=∠B+∠BAD=28°+28°=56°,∵AD=AC,∴∠C=∠ADC=56°,∴∠CAD=180°-∠ADC-∠C=180°-56°-56°=68°,故答案为:68°.【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三、解答题21.(1)详见解析;(2)2.【解析】【分析】(1)在三角形ABE 与三角形ABC 中,由一对公共角相等,以及已知角相等,利用内角和定理即可得证;(2)由FD 与BC 平行,得到一对同位角相等,再由第一问的结论等量代换得到一对角相等,根据AF 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AF=AF ,利用ASA 得到三角形ABE 与三角形ADF 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AB=AD ,由AC-AD 求出DC 的长即可.【详解】(1)证明:在ABE ∆中,180ABE BAE AEB ∠=-∠-∠︒,在ABC ∆中,180C BAC ABC ∠=︒-∠-∠,∵AEB ABC ∠=∠,BAE BAC ∠=∠,∴ABE C ∠=∠;(2)解:∵FD BC ,∴ADF C =∠∠,又ABE C ∠=∠,∴ABE ADF ∠=∠,∵AF 平分BAE ∠,∴BAF DAF ∠=∠,在ABE ∆和ADF ∆中,ABE ADF AF AFBAF DAF ∠=∠⎧⎪=⎨⎪∠=∠⎩,∴()ABE ADF ASA ∆∆≌, ∴AB AD =,∵8AB =,10AC =,∴1082DC AC AD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2.(1)S =2,2,20,2,2,2,x x x x x x --<-⎧⎪+==-⎨⎪+>-⎩,当x =-2时,S 的最小值为0;(2)①当x <1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当1≤x ≤5时,y 是一个固定的值;当x >5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②当1≤x ≤5时,y 取最小值,y 的最小值是4,③当x <1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解析】【分析】(1)根据x 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它们差的绝对值,以及绝对值的意义可直接写出结论; (2)根据x 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它们差的绝对值,得出PM 和PN 的距离,它们之和即为y.①分情况讨论,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得y 的变化情况;②根据y 的变化情况可求;③当x <1时,62y x =-,根据函数的增减性可得.【详解】(1)S =2,2,20,2,2,2,x x x x x x --<-⎧⎪+==-⎨⎪+>-⎩;∵当x <2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当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时,S 的最小值为0.(2)由题意得y =|1|x -+|5|x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可转化为y =62,14,1526,5x x x x x -<⎧⎪⎨⎪->⎩①当x <1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当1≤x ≤5时,y 是一个固定的值;当x >5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②当1≤x ≤5时,y 取最小值,y 的最小值是4.③当x <1时,62y x =-,∵-2<0∴当x <1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化简绝对值.掌握x 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能分段讨论化简绝对值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3.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要证明AC =DF 成立,只需要利用AAS 证明△ABC ≌△DEF 即可.试题解析:证明:∵BF =EC (已知),∴BF +FC =EC +CF ,即BC =EF ,在△ABC 和△DEF 中,,∴△ABC ≌△DEF (AAS ),∴AC =D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4.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如图,在△ABC 中,AB 是最长边,CD 是边AB 的中线,可得BD AD =,再根据最长边上的中线等于最长边的一半可得CD BD AD ==,根据等边对等角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证.【详解】证明:如图,在△ABC 中,AB 是最长边,CD 是边AB 的中线∵CD 是边AB 的中线∴BD AD =∵最长边上的中线等于最长边的一半∴CD BD AD ==∴,A ACD B BCD ==∠∠∠∠∵180A B ACB ∠+∠+∠=︒∴1180902ACB ACD BCD =+=⨯︒=︒∠∠∠ ∴△ABC 是直角三角形∴最长边上的中线等于最长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证明问题,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中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1)m 的值是1;(2)①﹣1<m <12;②< 【解析】【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y =(1﹣2m )x +m +1图象经过点P (2,0),可以求得m 的值; (2)①一次函数y =(1﹣2m )x +m +1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可以得到关于m 的不等式,从而可以求得m 的取值范围;②根据一次函数y =(1﹣2m )x +m +1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判断y 1和y 2的大小关系.【详解】(1)∵一次函数y =(1﹣2m )x +m +1图象经过点P (2,0),∴0=(1﹣2m )×2+m +1,解得,m =1,即m 的值是1;(2)①∵一次函数y =(1﹣2m )x +m +1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12010m m ->⎧⎨+>⎩, 解得,﹣1<m <12; ②∵一次函数y =(1﹣2m )x +m +1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1﹣2m >0,∴该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点M (a ﹣1,y 1),N (a ,y 2)在该一次函数的图象上,a ﹣1<a ,∴y 1<y 2,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四、压轴题26.(1)2,7,4;(2)83x ≥;(3)①t 的内数=有2个,离原点最远的格点的坐标有两个,为()8,4-±.【解析】【分析】(1)根据内数的定义即可求解;(2)根据内数的定义可列不等式2331x ≤+,求解即可;(3)①分析可得当1t =时,即t 的内数为2时,4n =;当4t =时,即t 的内数为3时,9n =,当5t =时,即t 的内数为4时,16n =……归纳可得结论;②分析可得当t 的内数为奇数时,最大实心正方形有2个;当t 的内数为偶数时,最大实心正方形有1个;且最大实心正方形的边长为:t 的內数-1,即可求解.【详解】解:(1)22311=⨯+,所以1的内数是2;232017⨯+>,所以20的内数是7;23614⨯+>,所以6的内数是4;(2)∵3是x 的內数,∴2331x ≤+, 解得83x ≥; (3)①当1t =时,即t 的内数为2时,4n =;当4t =时,即t 的内数为3时,9n =,当5t =时,即t 的内数为4时,16n =,……∴t 的内数=②当t 的内数为2时,最大实心正方形有1个;当t 的内数为3时,最大实心正方形有2个,当t 的内数为4时,最大实心正方形有1个,……即当t 的内数为奇数时,最大实心正方形有2个;当t 的内数为偶数时,最大实心正方形有1个;∴当t 的內数为9时,符合条件的最大实心正方形有2个,由前几个例子推理可得最大实心正方形的边长为:t 的內数-1,∴此时最大实心正方形的边长为8,离原点最远的格点的坐标有两个,为()8,4-±.【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类规律探究,明确题干中内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7.(1)AB ∥CD ,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45°.【解析】【分析】(1)利用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可以推知同旁内角∠AEF 、∠CFE 互补,所以易证AB ∥CD ;(2)利用(1)中平行线的性质推知∠BEF+∠EFD=18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得∠EPF=90°,即EG ⊥PF ,故结合已知条件GH ⊥EG ,易证PF ∥GH ; (3)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90902KPG PKG HPK ︒︒∠=-∠=-∠;然后由邻补角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推知1452QPK EPK HPK ︒∠=∠=+∠;最后根据图形中的角与角间的和差关系求得∠HPQ =45°.【详解】(1)AB ∥CD ,理由如下:∵∠1与∠2互补,∴∠1+∠2=180°,又∵∠1=∠AEF ,∠2=∠CFE ,∴∠AEF +∠CFE =180°,∴AB ∥CD ;(2)由(1)知,AB ∥CD ,∴∠BEF +∠EFD =180°.又∵∠BEF 与∠EF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 , ∴1()902FEP EFP BEF EFD ︒∠+∠=∠+∠=∴∠EPF=90°,即EG⊥PF.∵GH⊥EG,∴PF∥GH;(3)∵∠PHK=∠HPK,∴∠PKG=2∠HPK.又∵GH⊥EG,∴∠KPG=90°﹣∠PKG=90°﹣2∠HPK,∴∠EPK=180°﹣∠KPG=90°+2∠HPK.∵PQ平分∠EPK,∴1452QPK EPK HPK︒∠=∠=+∠,∴∠HPQ=∠QPK﹣∠HPK=45°.答:∠HPQ的度数为4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过程中,注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运用.28.(1)(0,6),(8,0);(2)存在t=2.4时,使得△ODP与△ODQ的面积相等;(3)2∠GOA+∠ACE=∠OHC,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即可求解;(2)根据运动速度得到OQ=t,OP=8-2t,根据△ODP与△ODQ的面积相等列方程求解即可;(3)由∠AOC=90°,y轴平分∠GOD证得OG∥AC,过点H作HF∥OG交x轴于F,得到∠FHC=∠ACE,∠FHO=∠GOD,从而∠GOD+∠ACE=∠FHO+∠FHC,即可证得2∠GOA+∠ACE=∠OHC.【详解】(180b-=,∴a-b+2=0,b-8=0,∴a=6,b=8,∴A(0,6),C(8,0);故答案为:(0,6),(8,0);(2)由(1)知,A(0,6),C(8,0),∴OA=6,OB=8,由运动知,OQ=t,PC=2t,∴OP=8-2t,∵D(4,3),∴114222ODQ DS OQ x t t=⨯=⨯=△,1182312322ODP D S OP y t t =⨯=-⨯=-△(), ∵△ODP 与△ODQ 的面积相等,∴2t=12-3t ,∴t=2.4,∴存在t=2.4时,使得△ODP 与△ODQ 的面积相等;(3)2∠GOA+∠ACE=∠OHC ,理由如下:∵x 轴⊥y 轴, ∴∠AOC=∠DOC+∠AOD=90°,∴∠OAC+∠ACO=90°.又∵∠DOC=∠DCO ,∴∠OAC=∠AOD.∵x 轴平分∠GOD ,∴∠GOA=∠AOD.∴∠GOA=∠OAC.∴OG ∥AC ,如图,过点H 作HF ∥OG 交x 轴于F ,∴HF ∥AC ,∴∠FHC=∠ACE.∵OG ∥FH ,∴∠GOD=∠FHO ,∴∠GOD+∠ACE=∠FHO+∠FHC ,即∠GOD+∠ACE=∠OHC ,∴2∠GOA+∠ACE=∠OHC .【点睛】此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坐标系中的动点问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定理,是一道较为综合的题型.29.90︒,45︒;20︒,30︒;2a γβ+=,2a γβ-=.【解析】【分析】(1)①如图①知1112EMC BMC ∠=∠,1112C MF C MC ∠=∠得 ()1112EMF BMC C MC ∠=∠+∠可求出解.②由图②知111111,22EBA ABC C BF C BC ∠=∠∠=∠得()1112EBF ABC C BC ∠=∠+∠可求出解. (2)①由图③折叠知11,CMF FMC BME EMB ∠=∠∠=∠,可推出11()BMC EMF EMF C MB ∠-∠-∠=∠,即可求出解.②由图④中折叠知11,CMF C MF ABE A BE ∠=∠∠=∠,可推出()112906090AMC ︒︒︒-+∠=,即可求出解. (3)如图⑤-1、⑤-2中分别由折叠可知,a ββγ-=-、a ββγ-=+,即可求得 2a γβ+=、2a γβ-=.【详解】解:(1)①如图①中,1112EMC BMC ∠=∠,1112C MF C MC ∠=∠, ()1111111800229EMF EMC C MF BMC C MC ︒︒∴∠=∠+∠=∠⨯=+∠=, 故答案为90︒. ②如图②中,111111,22EBA ABC C BF C BC ∠=∠∠=∠, ()111111904522EBF EBC C BF ABC C BC ︒︒∴∠=∠+∠=∠+∠=⨯=, 故答案为45︒.(2)①如图③中由折叠可知,11,CMF FMC BME EMB ∠=∠∠=∠,1111C MF EMB EMF C MB ∠+∠-∠=∠,11CMF BME EMF C MB ∴∠+∠-∠=∠,11()BMC EMF EMF C MB ∴∠-∠-∠=∠,111808020C MB ︒︒︒∴-=∠=;②如图④中根据折叠可知,11,CMF C MF ABE A BE ∠=∠∠=∠,112290CMF ABE A MC ︒∠+∠+∠=,112()90CMF ABE A MC ︒∴∠+∠+∠=,()1129090EMF AMC ︒︒∴-∠+∠=,()112906090AMC ︒︒︒∴-+∠=, 1130A MC ︒∴∠=;(3)如图⑤-1中,由折叠可知,a ββγ-=-,2a γβ∴+=;如图⑤-2中,由折叠可知,a ββγ-=+,2a γβ∴-=.【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换中折叠属全等变换,图形的角度及边长不变及一些角度的计算问题,突出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本题是代数、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典型题目.30.模型建立:见解析;应用1:652:(1)Q (1,3),交点坐标为(52,0);(2)y =﹣x+4【解析】【分析】根据AAS 证明△BEC ≌△CDA ,即可;应用1:连接AC ,过点B 作BH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H ,易证△ADC ≌△CHB ,结合勾股定理,即可求解;应用2:(1)过点P 作PN ⊥x 轴于点N ,过点Q 作QK ⊥y 轴于点K ,直线KQ 和直线NP 相交于点H ,易得:△OKQ ≌△QHP ,设H (4,y ),列出方程,求出y 的值,进而求出Q (1,3),再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P(4,2),即可得到直线l 的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出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坐标;(2)设Q (x ,y ),由△OKQ ≌△QHP ,KQ =x ,OK =HQ =y ,可得:y =﹣x +4,进而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如图①,∵AD ⊥ED ,BE ⊥ED ,∠ACB =90°,∴∠ADC =∠BEC =90°,∴∠ACD +∠DAC =∠ACD +∠BCE =90°,∴∠DAC =∠BCE ,∵AC =BC ,∴△BEC ≌△CDA (AAS );应用1:如图②,连接AC ,过点B 作BH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H ,∵∠ADC =90°,AD =6,CD =8,∴AC =10,∵BC =10,AB 2=200,∴AC 2+BC 2=AB 2,∴∠ACB=90°,∵∠ADC=∠BHC=∠ACB=90°,∴∠ACD=∠CBH,∵AC=BC=10,∴△ADC≌△CHB(AAS),∴CH=AD=6,BH=CD=8,∴DH=6+8=14,∵BH⊥DC,∴BD=应用2:(1)如图③,过点P作PN⊥x轴于点N,过点Q作QK⊥y轴于点K,直线KQ和直线NP相交于点H,由题意易:△OKQ≌△QHP(AAS),设H(4,y),那么KQ=PH=y﹣m=y﹣2,OK=QH=4﹣KQ=6﹣y,又∵OK=y,∴6﹣y=y,y=3,∴Q(1,3),∵折叠纸片,使得点P与点O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l过点Q且与线段OP交于点M,∴点M是OP的中点,∵P(4,2),∴M(2,1),设直线Q M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把Q(1,3),M(2,1),代入上式得:213k bk b+=⎧⎨+=⎩,解得:25kb=-⎧⎨=⎩∴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为:y=﹣2x+5,∴该直线l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52,0);(2)∵△OKQ≌△QHP,∴QK=PH,OK=HQ,设Q(x,y),∴KQ=x,OK=HQ=y,∴x+y=KQ+HQ=4,∴y=﹣x+4,∴无论m取何值,点Q总在某条确定的直线上,这条直线的解析式为:y=﹣x+4,故答案为:y=﹣x+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勾股定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掌握“一线三垂直”模型,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各点位于第四象限的点是( ) A .(2,3)- B .()4,5-C .(1,0)D .(8,1)--2.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都扩大同样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 )A .仍是直角三角形B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C .可能是钝角三角形D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3.已知直线y 1=kx+1(k <0)与直线y 2=mx (m >0)的交点坐标为(12,12m ),则不等式组mx ﹣2<kx+1<mx 的解集为( ) A .x>12B .12<x<32C .x<32D .0<x<324.施工队要铺设1000米的管道,因在中考期间需停工2天,每天要比原计划多施工30米才能按时完成任务.设原计划每天施工x 米,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1000100030x x -+=2 B .1000100030x x -+=2 C .1000100030x x --=2 D .1000100030x x--=2 5.下列图案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6.点M (3,-4)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A .(3,4)B .(-3,4)C .(-3,-4)D .(-4,3)7.下列电视台的台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8.小明体重为 48.96 kg ,这个数精确到十分位的近似值为( ) A .48 kgB .48.9 kgC .49 kgD .49.0 kg9.函数111y k x b =+与222y k x b =+的部分自变量和对应函数值如下: x -4 -3 -2 -1 y-1-2-3-4x-4-3-2-1y -9 -6 -3 0当12y y >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x >-B .2x <-C .1x >-D .1x <-10.下列分式中,x 取任意实数总有意义的是( )A .21x x+B .221(2)x x -+ C .211xx -+ D .2x x + 二、填空题11.若函数4y kx =-的图象平行于直线2y x =-,则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_. 12.若点(1,35)P m m +-在x 轴上,则m 的值为________.13.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0cm ,5cm ,则周长为__________cm .14.已知10个数据:0,1,2,6,2,1,2,3,0,3,其中 2 出现的频数为____. 15.如图,在ABC ∆中,90C =∠,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 ,若ADC 60∠=,2CD =,则ABC ∆周长等于__________.16.如图,函数3y x =-和4y ax =+的图像相交于点A (m ,3),则不等式34x ax ->+的解集为____.17.观察中国象棋的棋盘,以红“帅”(红方“5”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发现红方“马”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数对(2,4)来表示,则红“马”到达B 点后,B 点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为__________.18. 如图,在正三角形ABC 中,AD ⊥BC 于点D ,则∠BAD= °.19.点()11,12A 与点()11,12B -关于_________对称.(填“x 轴”或“y 轴”) 20.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cm ,它的面积就增加24cm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cm .三、解答题21.已知25a =+,25b =-,求下列式子的值: (1)22a b ab +; (2)223a ab b -+22.已知坐标平面内的三个点(1,3)A ,(3,1)B ,(0,0)O ,把ABO ∆向下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DEF ∆. (1)画出DEF ∆; (2)DEF ∆的面积为 .23.如图,过点A (2,0)的两条直线1l ,2l 分别交y 轴于B ,C ,其中点B 在原点上方,点C 在原点下方,已知13(1)求点B 的坐标;(2)若△ABC 的面积为4,求2l 的解析式.24.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当行李质量超过规定时,需付的行李费y (元)是行李质量x (kg )的一次函数,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 (2)求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1:y =kx +b (k 、b 为常数,且k ≠0)经过A 、B 两点,点A 在y 轴上.(1)若B 点坐标为(﹣1,2).①b = (用含有字母k 的代数式表示) ②当△OAB 的面积为2时,求直线l 1的表达式;(2)若B 点坐标为(k ﹣2b ,b ﹣b 2),点C (﹣1,s )也在直线l 1上, ①求s 的值;②如果直线l 1:y =kx +b (k ≠0)与直线l 2:y =x 交于点(x 1,y 1),且0<x 1<2,求k 的取值范围.四、压轴题26.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两点(),A a b ,(),B c d ,若点(),T x y 满足3a c x +=,3b dy +=那么称点T 是点A ,B 的融合点.例如:()1,8A -,()4,2B -,当点(),T x y 满足1413x -+==,()8223y +-==时,则点()1,2T 是点A ,B 的融合点.(1)已知点()1,5A -,()7,4B ,()2,3C ,请说明其中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融合点. (2)如图,点()4,0D ,点(),25E t t +是直线l 上任意一点,点(),T x y 是点D ,E 的融合点.①试确定y 与x 的关系式;②在给定的坐标系xOy 中,画出①中的函数图象;③若直线ET 交x 轴于点H .当DTH 为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E 的坐标.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x =的图象为直线1.(1)观察与探究已知点A 与A ',点B 与B '分别关于直线l 对称,其位置和坐标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2,3C -关于线l 的对称点C '的位置,并写出C '的坐标______.(2)归纳与发现观察以上三组对称点的坐标,你会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m n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______. (3)运用与拓展已知两点()2,3E -、()1,4F --,试在直线l 上作出点Q ,使点Q 到E 、F 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并求出相应的最小值.28.如图1.在△ABC 中,∠ACB =90°,AC =BC =10,直线DE 经过点C ,过点A ,B 分别作AD ⊥DE ,BE ⊥DE ,垂足分别为点D 和E ,AD =8,BE =6. (1)①求证:△ADC ≌△CEB ;②求DE 的长;(2)如图2,点M 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从点C 出发沿着边CA 运动,到终点A ,点N 以8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从点B 出发沿着线BC —CA 运动,到终点A .M ,N 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t>0),当点N到达终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过点M作PM⊥DE 于点P,过点N作QN⊥DE于点Q;①当点N在线段CA上时,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N的长度;②当t为何值时,点M与点N重合;③当△PCM与△QCN全等时,则t=.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m−3,3m+3),点 B(m,m+4)和 D(0,−5),且点 B 在第二象限.(1)点B 向平移单位,再向下平移(用含m 的式子表达)单位可以与点A 重合;(2)若点B 向下移动 3 个单位,则移动后的点B 和点A 的纵坐标相等,且有点 C(m−2,0).①则此时点A、B、C 坐标分别为、、.②将线段AB 沿y 轴负方向平移n 个单位,若平移后的线段AB 与线段CD 有公共点,求n 的取值范围.③当m<−1 式,连接AD,若线段AD 沿直线AB 方向平移得到线段BE,连接DE 与直线y=−2 交于点F,则点F 坐标为.(用含m 的式子表达)30.如图,A,B是直线y=x+4与坐标轴的交点,直线y=-2x+b过点B,与x轴交于点C.(1)求A,B,C三点的坐标;(2)点D是折线A—B—C上一动点.①当点D是AB的中点时,在x轴上找一点E,使ED+EB的和最小,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点E 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并求E点的坐标.②是否存在点D,使△ACD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D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A.(2,-3)在第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B.(-4,5)在第二象限,故本选项错误;C.(1,0)在x轴正半轴上,故本选项错误;D.(-8,-1)在第三象限,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每个象限的坐标特征.2.A解析:A【分析】由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三边满足勾股定理,当各边扩大或者缩小k倍时,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详解】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则满足a2+b2=c2.若各边都扩大k倍(k>0),则三边分别为ak、bk、ck(ak)2+(bk)2=k2(a2+b2)=(ck)2∴三角形仍为直角三角形.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B解析:B【解析】【分析】由mx﹣2<(m﹣2)x+1,即可得到x<32;由(m﹣2)x+1<mx,即可得到x>12,进而得出不等式组mx﹣2<kx+1<mx的解集为12<x<32.【详解】把(12,12m)代入y1=kx+1,可得1 2m=12k+1,解得k=m﹣2,∴y1=(m﹣2)x+1,令y3=mx﹣2,则当y3<y1时,mx﹣2<(m﹣2)x+1,解得x<32;当kx+1<mx时,(m﹣2)x+1<mx,解得x>12,∴不等式组mx﹣2<kx+1<mx的解集为12<x<32,故选B.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k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4.A解析:A【解析】分析:设原计划每天施工x米,则实际每天施工(x+30)米,根据:原计划所用时间﹣实际所用时间=2,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设原计划每天施工x米,则实际每天施工(x+30)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1000100030x x-+=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5.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选项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识别,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6.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即点P(x,y)关于y 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x,y).【详解】∵点M(3,−4),∴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3,−4).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熟练掌握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特点是解题关键.7.A解析:A【解析】【详解】B,C,D不是轴对称图形,A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8.D解析:D【解析】【分析】把百分位上的数字6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解:48.96≈49.0(精确到十分位).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精确到哪位,就是对它后边的一位进行四舍五入.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可确定两个函数的增减性以及函数的交点,然后根据增减性判断.【详解】解:根据表格可得y1=k2x+b1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y2=k2x+b2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是(-2,-3).则当x<-2时,y1>y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性质,正确确定增减性以及两函数交点坐标是关键.10.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即可判断.【详解】A.x=0时,x2=0,A选项不符合题意;B.x=﹣2时,分母为0,B选项不符合题意;C.x取任意实数总有意义,C选项符号题意;D.x=﹣2时,分母为0.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即可解题.二、填空题11.y=-2x-4【解析】【分析】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则一次项系数一定相同,则解析式即可求得.【详解】解:∵函数y=kx-4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2x,∴k=-2,函数的表达式为y=-2解析:y=-2x-4【解析】【分析】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则一次项系数一定相同,则解析式即可求得.【详解】解:∵函数y=kx-4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2x,∴k=-2,函数的表达式为y=-2x-4.故答案为:y=-2x-4.【点睛】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平行的问题,一次函数平行系数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2.【解析】【分析】根据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点在x轴上,∴3m−5=0,解得m=.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是解题的关解析:5 3【解析】根据x 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点(1,35)P m m +-在x 轴上,∴3m−5=0,解得m =53. 故答案为:5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x 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是解题的关键.13.【解析】【分析】此题有两种可能:10厘米的边长做腰或5厘米的边长做腰进行分类讨论,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从而求解.【详解】解:①以10cm 为腰时,三角形周长为10+10+5=25cm ;②以5解析:25cm【解析】【分析】此题有两种可能:10厘米的边长做腰或5厘米的边长做腰进行分类讨论,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从而求解.【详解】解:①以10cm 为腰时,三角形周长为10+10+5=25cm ;②以5cm 为腰,因为5+5=10,不符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此情况不成立;故答案为:25cm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4.3【解析】【分析】直接利用频数的定义得出答案.【详解】10个数据:0,1,2,6,2,1,2,3,0,3,其中2出现3次,所以2出现的频数为:3.故答案为:3.此题主要考查解析:3【解析】【分析】直接利用频数的定义得出答案.【详解】10个数据:0,1,2,6,2,1,2,3,0,3,其中2出现3次,所以2出现的频数为:3.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频数,正确把握频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15.6+6【解析】【分析】根据含有30°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再求出AB 和BD 即可.【详解】因为在中,,所以所以AD=2CD=4所以AC=因为平分,所以=2解析:+6【解析】【分析】根据含有30°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再求出AB 和BD 即可.【详解】因为在ABC ∆中,90C =∠,ADC 60∠=所以30DAC ∠=o所以AD=2CD=4所以==因为AD 平分CAB ∠,所以CAB ∠=2o DAC 60∠=所以o B BAD 30∠=∠=所以所以ABC ∆周长=AC+BC+AB=故答案为:【点睛】考核知识点:含有30°直角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理解直角三角形相关性质是关键.16.x <-1.【解析】【分析】由图象可知,在点A 的左侧,函数的图像在的图像的上方,即,所以求出点A 的坐标后结合图象即可写出不等式的解集.【详解】解:∵和的图像相交于点A (m ,3),∴∴∴解析:x <-1.【解析】【分析】由图象可知,在点A 的左侧,函数3y x =-的图像在4y ax =+的图像的上方,即34x ax ->+,所以求出点A 的坐标后结合图象即可写出不等式34x ax ->+的解集.【详解】解:∵3y x =-和4y ax =+的图像相交于点A (m ,3),∴33m =-∴1m =-∴交点坐标为A (-1,3),由图象可知,在点A 的左侧,函数3y x =-的图像在4y ax =+的图像的上方,即34x ax ->+∴不等式34x ax ->+的解集为x <-1.故答案是:x <-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用图象法解不等式的关键是找到y 相等时的分界点,观察分界点左右图象的变化趋势,即可求出不等式的解集,重点要掌握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17.【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先确定坐标原点的位置,然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得到B 点的位置.解:∵红方“马”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数对来表示,则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B点的位解析:(1,6)【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先确定坐标原点的位置,然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得到B点的位置.【详解】解:∵红方“马”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数对(2,4)来表示,则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B点的位置为(1,6).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准确确定出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18.30【解析】【分析】根据正三角形ABC得到∠BAC=60°,因为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BAD的度数.【详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B=AC解析:30【解析】根据正三角形ABC得到∠BAC=60°,因为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BAD 的度数.【详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B=AC,AD⊥BC,∴∠BAD=12∠BAC=30°,故答案为30°.19.轴【解析】【分析】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那么过这两点的直线平行于x轴,两点到y轴的距离均为11,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点A(11解析:y轴【解析】【分析】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那么过这两点的直线平行于x轴,两点到y轴的距离均为11,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点A(11,12)与点B(-11,12)关于y轴对称,故答案为:y轴.【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熟知“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的两点关于y轴对称”是解题的关键. 20.a=5【解析】【分析】本题是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有(a+2)2-a2=24,先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再求解.【详解】解: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依题意有解析:a=5【分析】本题是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 ,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有(a+2)2-a 2=24,先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再求解.【详解】解: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 ,依题意有(a+2)2-a 2=24,(a+2)2-a 2=(a+2+a )(a+2-a )=4a+4=24,解得a=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掌握正方形面积公式并熟记公式结构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4;(2)21【解析】【分析】(1)根据a ,b 的值求出a+b ,ab 的值,再根据a 2+b 2=(a+b )2-2ab ,代入计算即可; (2)根据(1)得出的a+b ,ab 的值,再根据代入计算即可.【详解】(1)∵2a =+2b =∴4a b +=,222525251ab, ∴22=144ab aa b a b b (2)由(1)得4a b +=,1ab =-,∴223a ab b -+2225a ab b ab25a b ab 245121=【点睛】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用到的知识点是二次根式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关键是对要求的式子进行化简.22.(1)见详解;(2)4.【解析】【分析】(1)根据点的平移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可以直接算出A 、B 、O 三个对应点D 、E 、F 的坐标,然后画出图形即可;(2)把△DEF 放在一个矩形中,利用矩形的面积减去周围多余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解:(1)∵点A (1,3),B (3,1),O (0,0),∴把△ABO 向下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A 、B 、O 三个对应点D (1+2,3-3)、E (3+2,1-3)、F (0+2,0-3),即D (3,0)、E (5,-2)、F (2,-3);如图:(2)△DEF 的面积:11133131322=9 1.5 1.52=4222⨯-⨯⨯-⨯⨯-⨯⨯---.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移后点的变化规律.23.(1)(0,3);(2)112y x =-. 【解析】【分析】(1)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到OB=3,即可得出点B 的坐标;(2)由ABC S ∆=12BC•OA ,得到BC=4,进而得到C (0,-1).设2l 的解析式为y kx b =+, 把A (2,0),C (0,-1)代入即可得到2l 的解析式.【详解】(1)在Rt △AOB 中,∵222OA OB AB +=,∴222213)OB +=,∴OB=3,∴点B 的坐标是(0,3) .(2)∵ABC S ∆=12BC•OA , ∴12BC×2=4, ∴BC=4,∴C (0,-1).设2l 的解析式为y kx b =+,把A (2,0),C (0,-1)代入得:20{1k b b +==-, ∴1{21k b ==-,∴2l 的解析式为是112y x =-.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24.(1)()12105y x x =->(2)10kg 【解析】【分析】(1)根据(30,4)、(40,6)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当行李的质量x 超过规定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令y =0,求出x 值,此题得解.【详解】解:(1)设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b , 由题意可得:304406k b k b +=⎧⎨+=⎩解得:152k b ⎧=⎪⎨⎪=-⎩ ∴125y x =-(x >10); (2)当y =0,12=05x -, ∴x =10, ∴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为10kg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熟练掌握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函数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25.(1)①2+k ;②y =2x +4;(2)①0;②1223k <<. 【解析】【分析】(1)①把B (﹣1,2)代入y =kx +b 即可求得b 的值;②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得k 的值,从而可得直线解析式;(2)①把点B 和点C 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s 的值;②根据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即可求得k 的取值范围.【详解】(1)①把B (﹣1,2)代入y =kx +b ,得b =2+k .故答案为:2+k ;②∵S △OAB =12(2+k )×1=2 解得:k =2, 所以直线l 1的表达式为:y =2x +4;(2)①∵直线l 1:y =kx +b 经过点B (k ﹣2b ,b ﹣b 2)和点C (﹣1,s ).∴k (k ﹣2b )+b =b ﹣b 2,﹣k +b =s整理得,(b ﹣k )2=0,所以s =b ﹣k =0;②∵直线l 1:y =kx +b (k ≠0)与直线l 2:y =x 交于点(x 1,y 1),∴kx 1+b =x 1(1﹣k )x 1=b ,∵b ﹣k =0,∴b =k ,∴x 1=1k k- ∵0<x 1<2, ∴1k k ->0或1k k-<2 解得:1223k <<. 答:k 的取值范围是1223k <<.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交点坐标适合两个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四、压轴题26.(1)点C 是点A 、B 的融合点;(2)①2-1y x =;②见详解;③点E 的坐标为:(2,9)或(8,21)【解析】【分析】(1)根据融合点的定义3a c x +=,3b d y +=,即可求解; (2)①由题意得:分别得到x 与t 、y 与t 的关系,即可求解;②利用①的函数关系式解答;③分∠DTH=90°、∠TDH=90°、∠HTD=90°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1)x=-17233a c++==,y=54333b d++==,故点C是点A、B的融合点;(2)①由题意得:x=433a c t++=,y=2533b d t++=,则3-4t x=,则()23-452-13xy x+==;②令x=0,y=-1;令y=0,x=12,图象如下:③当∠THD=90°时,∵点E(t,2t+5),点T(t,2t−1),点D(4,0),且点T(x,y)是点D,E的融合点.∴t=13(t+4),∴t=2,∴点E(2,9);当∠TDH=90°时,∵点E(t,2t+5),点T(4,7),点D(4,0),且点T(x,y)是点D,E的融合点.∴4=13(4+t)∴t=8,∴点E(8,21);当∠HTD=90°时,由于EH与x轴不平行,故∠HTD不可能为90°;故点E的坐标为:(2,9)或(8,21).【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运用题,涉及到直角三角形的运用,此类新定义题目,通常按照题设顺序,逐次求解.27.(1) (3,-2);(2) (n,m);(3)图见解析,点Q到E、F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值为10【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形可以写出C'的坐标;(2)根据图形可以直接写出点P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的坐标;(3)作点E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E',连接E'F,根据最短路径问题解答.【详解】(1)如图,C'的坐标为(3,-2),故答案为(3,-2);(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m n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n ,m ), 故答案为(n ,m );(3)点E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E '(-3,2),连接E 'F 角直线l 于一点即为点Q ,此时点Q 到E 、F 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即为线段E 'F ,∵E 'F ()[]221(3)2(4)210=---+--=⎡⎤⎣⎦, ∴点Q 到E 、F 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值为210.【点睛】此题考查轴对称的知识,画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最短路径问题,勾股定理关键是找到点的对称点,由此解决问题.28.(1)①证明见解析;②DE =14;(2)①8t -10;②t =2;③t =10,211【解析】【分析】(1)①先证明∠DAC=∠ECB,由AAS即可得出△ADC≌△CEB;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CE=8,CD=BE=6,即可得出DE=CD+CE=14;(2)①当点N在线段CA上时,根据CN=CN−BC即可得出答案;②点M与点N重合时,CM=CN,即3t=8t−10,解得t=2即可;③分两种情况:当点N在线段BC上时,△PCM≌△QNC,则CM=CN,得3t=10−8t,解得t=1011;当点N在线段CA上时,△PCM≌△QCN,则3t=8t−10,解得t=2;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①证明:∵AD⊥DE,BE⊥DE,∴∠ADC=∠CEB=90°,∵∠ACB=90°,∴∠DAC+∠DCA=∠DCA+∠BCE=90°,∴∠DAC=∠ECB,在△ADC和△CEB中ADC CEBDAC ECBAC CB∠∠∠∠⎧⎪⎨⎪⎩===,∴△ADC≌△CEB(AAS);②由①得:△ADC≌△CEB,∴AD=CE=8,CD=BE=6,∴DE=CD+CE=6+8=14;(2)解:①当点N在线段CA上时,如图3所示:CN=CN−BC=8t−10;②点M与点N重合时,CM=CN,即3t=8t−10,解得:t=2,∴当t为2秒时,点M与点N重合;③分两种情况:当点N在线段BC上时,△PCM≌△QNC,∴CM=CN,∴3t =10−8t ,解得:t =1011; 当点N 在线段CA 上时,△PCM ≌△QCN ,点M 与N 重合,CM =CN ,则3t =8t−10,解得:t =2;综上所述,当△PCM 与△QCN 全等时,则t 等于1011s 或2s , 故答案为:1011s 或2s .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9.(1)左;3;(1-2m );(2)①(-4,0);(-1,0)(-3,0); ②当平移后的线段 AB 与线段 CD 有公共点时,1913n ≤≤;③ F 9(,2)12m--.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计算方法即可得解(2)①根据B 点向下平移后,点B 和点A 的纵坐标相等得到等量关系,可求出m 的值,从而求出A 、B 、C 三点坐标;②过 C 作 CK 垂直 x 轴交 AB 于 K 点过 B 做 BM 垂直 x 轴于 M 点,设出K 点坐标,作 KH ⊥BM 与 H 点,表示出H 点坐标,然后利用面积关系ABM AKM BKM S S S ∆∆∆=+求出距离;当 B '在线段 CD 上时,BB '交 x 轴于 M 点,过 B '做 B 'E ⊥OD ,利用S △COD = S △OB'C + S △OB'D ,求出n 的值,从而求出n 的取值范围;③通过坐标平移法用m 表示出E 点的坐标,利用D 、E 两点坐标表示出直线DE 的函数关系式,令y=﹣2,求出x 的值即可求出F 点坐标.【详解】解:(1)根据平移规律可得:B 向左平移;m -(m -1)=3,所以平移3个单位;m+4-(3m+3)=1-2m ,所以再向下平移(1-2m )个单位;故答案为:左;3;(1-2m )(2)①点 B 向下移动 3 个单位得:B (m ,m+1)∵移动后的点 B 和点 A 的纵坐标相等∴m+1=3m+3∴m=﹣1∴A (-4,0);B (-1,0);C (-3,0);②如图 1,过 C 作 CK 垂直 x 轴交 AB 于 K 点过 B 做 BM 垂直 x 轴于 M 点,设 K 点坐标为(-3,a )M 点坐标为(-1,0) 作 KH ⊥BM 与 H 点,H 点坐标为(-1,a )AM=3,BM=3,KC=a,KH=2∵ABM AKM BKM S S S ∆∆∆=+∴222AM BM KC AM KH BM ⨯⨯⨯=+ ∴33323222a ⨯⨯⨯=+ 解得:1a =, ∴当线段 AB 向下平移 1 个单位时,线段 AB 和 CD 开始有交点,∴ n ≥ 1,当 B'在线段 CD 上时,如图 2BB'交 x 轴于 M 点,过 B'做 B'E ⊥OD,B'M=n-3,B'E=1,OD=5,OC=3∵ S △COD = S △OB'C + S △OB'D∴''222CO OD CO B M OD B E ⨯⨯⨯=+ ∴353(3)51222n ⨯⨯-⨯=+ 解得:193n =, 综上所述,当平移后的线段 AB 与线段 CD 有公共点时,1913n ≤≤.③∵A(m−3,3m+3), B(m,m+4) D(0,−5)且AD 沿直线 AB 方向平移得到线段BE,∴E点横坐标为:3E点纵坐标为:﹣5+m+4-(3m+3)=﹣4-2m∴E(3,﹣4-2m),设DE:y=kx+b,把D(0,﹣5),E(3,﹣4-2m)代入y=kx+b∴3k+b=42mb=5⎧⎨⎩﹣-﹣∴1-2mk=3b=-5⎧⎪⎨⎪⎩,∴y=12mx53--,把y=﹣2代入解析式得:﹣2=12mx53--,x=912m-,∴F9(,2) 12m--.【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计算及一次函数解析式求法,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平移计算方法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方法的应用.30.(1)A(-4,0) ;B(0,4);C(2,0);(2)①点E 的位置见解析,E (43-,0);②D 点的坐标为(-1,3)或(45,125) 【解析】【分析】(1)先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求得点A 、B 的坐标;然后把B 点坐标代入y=−2x +b 求出b 的值,确定此函数解析式,然后再求C 点坐标;(2)①根据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画出点E 的位置,由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DB 1的解析式为y=−3x−4,易得点E 的坐标;②分两种情况:当点D 在AB 上时,当点D 在BC 上时.当点D 在AB 上时,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D 点的坐标为(−1,3);当点D 在BC 上时,设AD 交y 轴于点F ,证△AOF 与△BOC 全等,得OF=2,点F 的坐标为(0,2),求得直线AD 的解析式为122y x =+,与y=−2x +4组成方程组,求得交点D 的坐标为(45,125). 【详解】 (1)在y=x +4中,令x =0,得y=4,令y =0,得x=-4,∴A(-4,0) ,B(0,4)把B(0,4)代入y=-2x+b ,得b =4,∴直线BC为:y=-2x+4在y=-2x +4中,令y =0,得x=2,∴C点的坐标为(2,0);(2)①如图∵点D是AB的中点∴D(-2,2)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1的坐标为(0,-4),设直线DB1的解析式为y kx b=+,把D(-2,2),B1(0,-4)代入,得224k bb-+=⎧⎨=-⎩,解得k=-3,b=-4,∴该直线为:y=-3x-4,令y=0,得x=43 -,∴E点的坐标为(43-,0).②存在,D点的坐标为(-1,3)或(45,125).当点D在AB上时,∵OA=OB=4,∴∠BAC=45°,∴△ACD是以∠ADC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的横坐标为421 2,当x=-1时,y=x+4=3,∴D点的坐标为(-1,3);当点D在BC上时,如图,设AD交y轴于点F.∵∠FAO+∠AFO=∠CBO+∠BFD,∠AFO=∠BFD,∴∠FAO=∠CBO,又∵AO=BO,∠AOF=∠BOC,∴△AOF≌△BOC(ASA)∴OF=OC=2,∴点F的坐标为(0,2),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 mx n=+,将A(-4,0)与F(0,2)代入得402m nn-+=⎧⎨=⎩,解得1,22m n==,∴122y x=+,联立12224y xy x⎧=+⎪⎨⎪=-+⎩,解得:45125xy⎧=⎪⎪⎨⎪=⎪⎩,∴D的坐标为(45,125).综上所述:D点的坐标为(-1,3)或(45,125)【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的综合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轴对称的最短路径问题、直角三角形问题,第(2)②题采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与三角形全等结合,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全等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