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专题1.4 等降水量线图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1.4 等降水量线图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等降水量线图判读[知识点拨]1. 等降水量线读图方法等降水量线是区域降水量相等的点的连线,它反映了区域降水量的多少和空间差异。

等降水量线图主要用于考查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在高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综合题偶有出现。

2.(1)读值大小及递变①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且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

②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

(2)描延伸方向①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

②若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3)看形状变化①若闭合可能为多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迎风坡)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背风坡或内陆盆地等)。

②若等降水量线弯曲,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4)把握疏密程度①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

②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

[典题示例](高考浙江卷)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1)(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审答流程][标准答案](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

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

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对点练习]1. (2014·课标Ⅰ,10)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问题。

四等降水量线PPT课件

四等降水量线PPT课件
(二)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如下图,B地区等降水量线比A地密集,B地区 降水分布差别比A地大。(图中单位mm)
第1页/共12页
2.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 减少。
如下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 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比较左等降水量图中, 甲、乙区域降水多少, 并分析原因 。
甲﹥乙;甲位于山地迎

风坡,多地形雨, 乙
位于内陆盆地中,降水
400 稀少。
第6页/共12页
4.判断洋流影响
暖流流经,降水增多; 寒流流经, 降水减少.
5.判断大气环流影响
季风、西风、信风、极地东风等
第7页/共12页
1.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
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降水多且向中 心递增,城区降水量多于郊区.
原因:城区温度较高,形成上升气 流,加上多尘埃,水汽容易凝结。
第9页/共12页
34.读图“我国东南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第10页/共12页
⑴左图为_________________(1、7)月等温线,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图中①、②两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 析原因。 ⑶比较图中①、③两地的该月平均气温大小, 并分析原因。
(1)7月 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1>2,因1为武夷山迎风坡 (3)1<3,因1海拔高
第11页/共1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2页/共12页
第2页/共12页
年降水量变化趋势:自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 形成的主要原因:海陆位置。(2分)

等温线与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与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的判读
五读:

1、读延伸方向和递变方向

2、读疏密程度

3、读数值范围与极值
们 做
4、读弯曲状况

5、读局部小闭合

1、读延伸方向和递变方向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基本一致----纬度因素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因素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地形因素
2、读疏密程度
(1)冬密夏疏: ——冬季各地温差较大,夏季较小。 (2)温带密,热带疏:
——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密海疏:
——陆地表面形态复杂,等温线密集且较曲折; 海洋表面性质均一,等温线稀疏且较平直。
3、读数值范围与极值
4、读弯曲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洋流因素
地形因素:
20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4、读弯曲
海陆因素
北半球冬季(1月)
北半球夏季(7月)
陆地
7月
赤道
7月
海洋
7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 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凸
陆地 1月
赤道
1月
海洋
1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 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北凸
1月 陆地
7月
赤道
1月
7月
海洋
4、读弯曲
山地
地形因素
8℃ 10℃ 12℃
①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③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若受地形的 抬升作用,降水更多; ④大陆东岸受信风带控制,若有地形的抬升作用, 则降水多。
季风环流:
①夏季风控制,降水多; ②冬季风控制,降水少;若冬季风跨越辽阔的海 洋,并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也可能多。

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等 降 水 量 线 的 判 读
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一)数值特征 (1)降水量多少(年降水量:>800丰富 \ <400少 \ <200稀少) (2)降水量空间递变规律:据此可 描述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3)极值(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出现的位置\时间) (二)线的特征 (1)延伸方向: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大气环流)
A.东北风 B.西南风 B
C.东南风 D.西北风 8.据图示信息可推断,该区域
A.地势大致东高西低 B
B.东、西部地域差异显著 C.最大湖泊为内陆湖 D.降水集中在夏季
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A、C三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 因。
差异:A、C三地降水量差异显著;A地降水稀 少,不足250mm.,C地降水,丰富,超过 1000mm 成因:A处常年受副高影响,盛行下沉气流, 且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水稀少;C处终年受西 风带影响,且位于山地迎风坡,全年多雨。
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2)图中大陆西岸的等温线和年降水量 线分布特点为:
大致南北延伸、分布较密集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海陆位置、地形
10、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图示地区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并说明原因。(10分)
分布特点: 年降水量较少,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中部偏西北地区降水量突然增多(最多)。 成因: 该地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 距离海较远,受东南季风影响弱,且由东南 向西北东南季风影响逐渐减弱; 中部偏西北地区由于有山脉阻挡,在迎风坡 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
3.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单位:mm/年)
A.>400,>25
C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1.观察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

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模式:“从××向××递减”或“××地区降水多,××地区降水少”。

降水空间差异大(小)。

2.观察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确定影响因素。

⑴若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

⑵若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山脉的坡向(多雨一侧为迎风坡,少雨的一侧为背风坡)。

⑶若等降水量线呈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应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原则。

若为大于大的,则为多雨中心,其影响因素可能是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气旋、锋面过境、城市雨岛效应。

若为小于小的,则为少雨中心,其影响因素可能是盆地地形,地形封闭;背风坡,降水少。

(4)暖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增多;寒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减少;根据等降水量线的疏密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分析其原因。

⑴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一般山区或山地的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

⑵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

【典型例题】(2016•XX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在XX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与XX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2016•XX卷) 2.据左图、右图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全国百强校】XX省XX三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下左图为“某国城镇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该国等高线和油井分布示意图”,回答3-5问题。

3.下列因素中与图示城镇分布相关性最小的是()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资源4.上左图中甲、乙两地等降水量线走向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甲—海陆分布乙—纬度 B.甲—地形乙—海陆分布C.甲—大气环流乙—地形 D.甲—纬度乙—大气环流5.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国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发展石油化工等加工工业B.利用热带草原、动物迁徙等景观和现象,发展旅游业C.利用充足的热量,种植天然橡胶、甘蔗等热带经济作物D.利用地价和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国百强校】XX省XX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下图是非洲南部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6-8题。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一、降水的影响因素(一)海陆位置一般来说,距海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降水______;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______。

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____,内陆____。

如我国:从________向____________递减;西北地区从____向______降水逐渐减少。

(二)地形1. 山脉走向与降水山系_________纵列,与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的______风气流垂直,阻挡了______风的进入,使降水集中在______部海岸,中东部地区就难以受到它的影响了。

②山脉走向与海洋水汽来向一致,会引导水汽进入内陆。

如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脉______走向,与______风气流来向一致,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降水的分布较_________,_________性特征明显。

我国西北地区除了深居内陆外,也因为受到______的层层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使其更加干旱。

泰山、长白山、大兴安岭、南岭、祁连山、太行山、喜马拉雅山、台湾山脉等;世界——落基山、安第斯山、阿巴拉契亚山、大分水岭、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等;岛屿上的山脉——海南岛、日本群岛、斯里兰卡岛等2.坡向(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

湿润气流遇到山脉的阻挡,沿着迎风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形成______雨;气流越过山顶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______,饱和水汽含量不断降低,出现干热的天气,即雨影区。

少。

在山地则迎风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较______,背风坡较______。

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风的_________坡,降水______,形成_________性气候,东部位于_________坡,降水______,形成独特的_________气候;再如福建西部的武夷山降水就要比东部沿海地区___;台湾东部比西部___,海南岛东部比西部___。

降水面积______,如我国的东部平原地区,欧洲中部,美国中东部。

低,温度高而降水______,如横断山区;以进入,降水也较______,如吐鲁番盆地;面形成降水,所以高原上的降水也______,如东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

高考地理专题1.4 等降水量线图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1.4 等降水量线图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等降水量线图判读[知识点拨]1. 等降水量线读图方法等降水量线是区域降水量相等的点的连线,它反映了区域降水量的多少和空间差异。

等降水量线图主要用于考查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在高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综合题偶有出现。

2.(1)读值大小及递变①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且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

②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

(2)描延伸方向①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

②若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3)看形状变化①若闭合可能为多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迎风坡)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背风坡或内陆盆地等)。

②若等降水量线弯曲,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4)把握疏密程度①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

②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

[典题示例](高考浙江卷)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1)(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审答流程][标准答案](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

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

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对点练习]1. (2014·课标Ⅰ,10)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问题。

学案11: 常见等温线及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学案11: 常见等温线及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读图指导系列(五) 常见等温线及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1.等温线图的判读[考图展示][判读技巧]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①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

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②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①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②地形: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③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4.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①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④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⑤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

[典题例证](2018·河北省邢台市高三质检)读某区域等温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等温线分布情况出现的时间可能是()A.8月某日的13时B.8月某日的22时C.1月某日的22时D.1月某日的13时2.此时图中甲处盛行()A.海风B.陆风C.夏季风D.冬季风3.图中沿39°纬线东西两端温差较大的影响因素是()①海陆分布②地形③洋流④季风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的纬度分布规律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从等值线的数值来看,温度多在20 ℃左右,说明此时温度较高,为北半球夏季;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此时图中海洋的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陆地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可知,此时海洋的气温高于同纬度的陆地,应该在夜晚,故B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判断内陆地形
A地处于伊犁河谷的天 山迎风坡;B地则位于 地形封闭的吐鲁番盆地, 因此A地降水大于B地。
C 1.关于②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 B .重要的棉花产区 C.我国地势最高的大盆地 D.地表土是紫色土 2.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和该地地形,判断A等值线的 数值是 A.50 B.200 C.400 D.800 C
三圈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若受地形的抬升作用, 降水更多; 大陆东岸受信风带控制,若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多。 季风环流: 夏季风控制,降水多; 冬季风控制,降水少;若冬季风跨越辽阔的海洋,并有地 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也可能多。
C
D.<400,<25
A
第23—25题
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 B.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C.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冷暖气团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
C
③洋流因素 暖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增多 寒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减少 ④大气环流的影响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等温线图的判 读方法相似,也主要是看等降水量线 的走向、疏密及数值等几个方面
主要应用: 1、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2.判断主要影响因素
①海陆因素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且自沿海向内陆递减,
降水的空间分布
•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 大陆西岸降水少。 • 3.在中纬度(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 内陆地区降水少。 •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5.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降水的季节分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单位:mm/年) A.>400,>25 B.<400,>25 C.>400,<25 2.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 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
(1)据图可知,A、B、C三地 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 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 因 。 (2)图中大陆西岸的等温线和 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 为 ,其主要的影响因 素有 。
参考答案:(1)A处受副高控制,寒流经过,降 水很少;B处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雨较多; C处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位于山地迎风坡,降 水很多。(2)南北延伸 海陆位置、地形
4、判断城市影响
城市有“雨岛”效应,则等降水量线越往城市 中心,数值越大。 城市“雨岛”效应的成因:盛行上升气流;多 凝结核;高大建筑物阻滞天气系统等。
②地形因素
山脉迎风坡,降水量大;山脉背风坡,降水量小。 需重点掌握的山脉: 我国——武夷山、天山、泰山、长白山、大兴安岭、南岭、祁连 山、太行山、喜马拉雅山、台湾山脉等; 世界——落基山、安第斯山、阿巴拉契亚山、大分水岭、斯堪的 纳维亚山脉等; 岛屿上的山脉——海南岛、日本群岛、斯里兰卡岛等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降水量受地形(山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