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探究
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J a gHo g i in n l n A s a t0bet e Th b e v t n a dt edsu s nC ieeme i n c p n t r n x u t n t e sa ete t t eb risi s o l b t c : jci : eo s ra i n h i si hn s d i e u u cu ea d mo i si ,h s g ras h u s i n h u— r v o c o c a b o ma t d r h l i l u aieefc. t o s T k s ru d t e h ud r on n e o y au u cu ep itt r u hC ieeme iieau u cu ea d e ec nc rt f tMeh d : a e o n h o le it d t d c p n t r on ,h o g hn s t i ac v e a s j a h b dc c p n t r n n
tv t o . ie me h d Ke wo d ; e a u un t r n xbu t n y r s Th c p c u e a d mo i s i o M a s g u stsi ho l e ur tv fe t s a eb r ii n s u d rc a ie e f c
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肩周炎效果观察

摘 要: 目的 : 探 讨针 灸 与推 拿相 结 合 治疗 肩周 炎 的作 用机 理 , 并观 察 其 临床 疗 效。 方法 : 对我 院近期 接 收 的肩 周 炎患者根 据 自愿原 则 完全 随机 分 为 对照 组 与 实验 组 , 对 照组 患 者 只单 独 实施 针 灸 疗 法 , 而 实验 组 患者 则 实施 针 灸 与推 拿相 结 合 的治 疗 , 观 察其 疗 效 。 结果: 实验 组 患者 的 治愈 率 高达9 7 . 6 %, 复 发 率极低 , 患者 的 身体 恢 复较 好 。结论 : 针 灸与 推 拿相 结合 治 疗肩 周 炎患 者的 临床 疗 效较 好, 治 疗 简单 无任 何 不 良反应 , 值 得在 临床 上做 进一 步 推 广 。 关键 词 : 针灸; 推拿 ; 肩周 炎
3 6
内蒙 古 中医药
穴位 , 调节 脏 腑平 衡 来治 疗全 身 疾病 的 一种 新 型针 刺疗 法 , 具 有 穴 为 足少 阴 肾经穴 , 可加 强补 肾之 功 , 诸穴 合 用 以达调 节 气 血脏 “ 安全 、 无痛、 简便 ” 的特点 , 既安 全 又无 以上 药 物缺 点 , 无痛 的腹 腑 , 补 心脾 , 益肝肾, 脏 腑 调和 , 气 血充 足 , 心神 安 定 , 睡眠 得 以正
1 临床 资料 与 方法
1 . 1 一 般 临 床 资 料 :我 院 于 2 0 1 0年 1 1 月~ 2 0 1 2年 4月共 接 收 并治疗 8 3例 肩 周 炎 患 者 , 其中, 对照组患者 3 9例 , 实 验 组 患 者4 4例 ; 患者年龄均分布在 4 3 ~ 7 5岁 之 间 , 平 均年龄 为 5 2 . 6 岁; 均 无 外 伤 史 及 身 体其 他部 位 病 变 , 单侧发病 5 3例 , 双 侧 发 如 上表 1 所示 , 实验 组患者 实施 针灸 与推拿 相结 合 治疗肩 周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1 临 床 资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蒙古 中医药
腰部 疼 痛 消失 , 腰部 功 能完 全恢 复者 。 好转 : 腰 部疼 痛减 轻 , 腰 部
本组 6 7例 中 , 男3 8例 , 女2 9例 ; 年龄 最 小 2 0岁 , 最大 6 4 功 能 明显 改 善 , 休 息 和 锻炼 后 , 疼 痛 明 显减 轻 , 脊 柱活 动基 本 正 岁; 病程 1 h~ 2 年; 全部 病 例 均 因急性 腰 椎 扭 伤所 致 , 其 中依 据 常 。未 愈 : 治疗 前后 症 状 、 体 征无 明显 改善 者 。 病 史、 症状 、 体征 、 腰 椎 x线 片及 C T等 检查 , 诊 断 为 单纯 腰 椎后 4 . 2 治疗 结 果 : 本组 6 7例 治 愈 4 3 例, 占6 4 .1 7 %, 好转 2 1 例,
关 节错缝 者 4 3 例, 合 并 有腰 椎 问盘 突 出症 者 1 6例 , 合并 有 腰 椎 占 3 1 . 3 4 %; 未愈 3例 , 占4 . 4 7 % 。其 中单 纯 腰 椎 后 关 节 错 缝 者 骨质 增 生症 者 8 例。 4 3例 , 治愈 4 O例 , 占9 3 . 0 2 %, 好转 3例 , 占6 . 9 7 %; 合 并有 腰 椎 2 诊 断 要 点 间盘 突 出症 者 1 6例 , 治愈 2例 , 占1 2 . 5 %, 好转 1 2例 , 占7 5 %, 2 . 1诊 断标准 : 所 有患 者均 确诊并 且符合 国家 中医药管 理局颁 布 未愈 2 例, 占1 2 . 5 %; 合 并有 腰 椎 骨质 增 生症 者 8 例, 痊愈 1 例, 的《 巾 医病证 诊 断疗效 标 准 ” 中腰 椎后 关 节紊 乱症 的 诊 断标 准 : 占1 2 . 5 %, 好转 6 例, 占7 5 %, 未愈 1 例, 占1 2 . 5 %。 讨 论 ①有 腰部 扭伤 病史 ; ②伤 后腰 部剧 烈疼 痛 , 腰部 的 主动 、 被 动运 动 5 均受 限 ; ③ 站立 时 , 髋、 膝 关节屈 曲 , 卧位 时 , 屈伸侧 卧 , 腰 部呈腰 椎 腰 椎 小关 节紊 乱症 是 骨伤 科 的常见 病 , 多 发病 。 现代 医 学认 每 个腰 椎 有 3 个关节 , 两 个 后关 节 和 1 个椎问关节 , 腰 椎 后 后 凸或腰 部侧倾 的强迫 体位 ; ④ 触诊腰 椎棘 突有异样 改变 , 患椎 椎 为 , 旁有 压痛 同时 x线拍 片及 C T可排 除骨折 及骨病 等 。 关节 ( 后 关 节 即关节 突关 节或 小 关节 ) 面 呈矢 状 位 , 第 5腰椎 后 关 2 . 2 纳 入 标 准符 合上 述诊 断 标 准 , 年 龄在 6 5岁 以下者 。 节面 接 近呈 冠状 位 。各小 关节 外 由关 节囊 包 绕 , 内衬 以滑 膜 , 有 2 . 3排 除标 准合并 有腰椎 结核 、 肿瘤 、 脊柱 骨折 、 先 天性 脊柱 侧弯 、 丰 富的 神经 末梢 , 对 刺激 或炎 症 反应 极其 敏 感 。 腰 椎 小关 节 属微 脊 柱裂及 椎体 峡部不 连者 : 合并 有严 重腰椎 骨质疏 松症者 ; 患有严 动关 节 , 腰部 作旋 转 运动 时 主要 由两 个后 关节 作 运 动 , 腰椎 小关 重心、 脑、 肺 及血液系统 疾患者 : 治疗 部位有严 重皮肤损伤 者。 节 主要 维持 脊柱 的稳 定 和起 一定 范 围 的导 向作 用 。 当腰椎 处 于 3 治 疗 方法 前 屈状 态 , 突 然 转 身起 坐 或 扭身 取 物 , 腰 肌 不 协调 的收 缩 , 牵 拉 3 . 1病 人跨骑于宽 约 6 0 e m 、 高约 7 0 c m方 凳上 , 两 足分 开与肩等 宽 , 腰部 后关 节 突位 置 失常 ,随 即滑 膜被 吸 入关 节 间 隙形 成 嵌 顿或 ( 以芹旋 型棘突 向右侧偏歪为例) 。术者先用拇指触清偏歪 的棘 突后 , 后关 节错 缝 不 能复 原 。 并 同时 引起 小关 节 退行 性 关节 炎 , 加 重关 患 者双手抱 于头枕部 , 全身放松 , 臀部正坐 , 不 准移动 。助 手面对病 节 软骨 与 软 骨 下骨 应 力 , 刺 激周 围关 节 囊损 伤 , 产生 骨 赘 , 加重 人, 双 手按住病人双膝部 , 并维持病人臀部且不可 向医生 同侧旋转或 发 生 小关节 紊乱 的可能 性【 2 I 。 移 动。术者立于患者右侧 , 左手拇指顶住患者腰椎棘突 旁压痛处 , 右 本 法是 依 据 冯 天有 脊 柱定 点 旋 转 复位 法 [ 3 t 的 基 础 上 加 以 改 手 经 患者右腋 下伸 至颈后 ,用手钩 住颈后部 ,使患者 上半 身前 屈 进 的 。其 优点 为 :施 术 时患 者跨 骑 于 方凳 上 ,双腿 与 凳 子边 ( 2 4 5 — 6 O 。 , 再继续 向右侧 弯约 4 5 。, 在患 者最大侧 弯时 , 术 者右 手 点 ) 、 臀 部 与凳 子 面( 1 点) , 形成 了 3 点 崮定 骨盆 , 增 强 了复 位 时 骨 用 力钩 板 , 使 患者躯 干 向后 内侧旋转 , 左手拇 指用 力 向左前 上方 约 盆 的稳 定性 , 同时 助手 压住 患者 双 膝部 , 避 免 了旋 转 和作 用 力 的 4 5 。顶椎 , 感 到指下椎体 轻微错动 , 并有“ 喀喀 ” 响声 时 , 之后检查 偏 分 散 ; 而 且 患者 双 下 肢着 地 , 双 手 抱 于 头枕 部 , 也 避 免 了复 位 时 歪 是否拔 , 如 娇正不够理想 , 可根据情况 , 用右手拇 指推顶棘突 的 患 者不 自主 的反抗 力 。 因此 , 有利 于 复位 手 法完 成和 获 得预 期 效 芹 下角 , 并 向相反的方 向旋转 身体 。最后 用拇 指将棘 上韧带上下 理 果 。 同时配 合本 院 自制 活血 接骨 止 痛膏 外贴 , 达 到活 血 祛瘀 , 消 顺 。旋脊 法的注意事项 : ①病人前屈 的角度要根据病人病变 的部位 、 肿 止痛 , 并 使 肌 肉放松 , 减 缓痉 挛 , 减轻 疼痛 。 身高 、 腰椎生理 曲度 的变化 、 肌紧张 的程度等酌情掌握 。② 医生一手 本方 法 操作 简便 , 用 力轻 巧 , 疗效 确 切 。 经 临床 观察 , 对 急 性 的牵拉( 压 , 与另一手拇 指推顶力是二个旋转合力 , 必须协调 。 ③ 助 腰 扭伤 所致 单 纯腰 椎后 关 节错 缝治 愈 率较 高 ,对 合并 有 腰 椎 间 手 必须牢牢 把住病人 的正 坐姿势 , 使屈 膝屈髋约 9 0 度, 助手压住 患 盘 突 出症 及腰 椎 骨质增 生症 者 效果 较好 。 但本 法 对 骨结 核 、 骨肿 者 双膝部 , 并维g - e e  ̄人臀部且 不可 向医生同侧旋转 或移动。复位后 , 瘤、 严 重 腰 椎 骨 质 疏 松症 、 棘突骨折 、 脊 柱 骨折 、 先 天性 脊 柱侧 患者 可酌情 卧硬板 床休息 2 - 3天 , 避免做 剧烈 的腰部 活动 , 症状 缓 弯 、 椎 体 峡部 不连 等应 禁用 。 解后, 在工作 时腰部应用腰 围固定 , 平 时锻 炼腰背肌 和腹肌 , 增强 腰 参 考 文献 部 的力量和稳定性 , 以巩 固疗效 , 防止疾病再次发生 。 【 1 】 国家 中医 药 管理 局 . 中 医病 证诊 断 疗效 标 准 【 s 】 . 南京 : 南 京 大 3 . 2 药 物 外敷 本 院 自制 制 剂 活 血 接 骨 止痛 膏 ( 当归 、 生地黄 、 大 学 出版社 , 1 9 9 4 : 2 0 2 . 黄、 独活 、 羌活 、 连翘、 白芷 、 赤芍、 乳香 、 没药 、 续断、 三 七等 2 2味 【 2 ] 沈国权 , 严 隽 陶. 推 拿 手 法 图 解【 M ] . 上海 : 上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 中药 。 ) , 待手 法 复 位后 腰 背部 用 黑 膏药 外 敷 , 配合 T D P神灯 局 社 , 2 0 0 4: 1 0 5 .
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C iee Ma iu t n & Q og tea yO t2 0 V 12 N .0 hns np l i ao iG n hrp . c 0 8, o.4, o 1 2 1
针灸 推拿治疗肩周炎 临床观 察
住患者肘部做 内收 , , 外展 后伸 , , , 内旋 外旋 上举等 各方 向扳动数次。 然后搓患者肩部约半分钟, 以稍有 酸胀为宜 , 最后 , 双手握腕抖上肢约 l 次 。 0 1 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 . 2 中 2 针推组 一般在针灸后行推拿手法 , . 3 治疗方法 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 f 好发年龄在 5 岁左右 , 1 1 : O
症状无改善。 他系统疾病者 , 精神病及肿瘤患者 ; 影像学检查排除 功能改善。未愈 : 3 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治疗 2 . 2 0次结束时做 肩 关节 脱位 等 。 疗效总结 , 记录如表 2 。 2 治疗 方法 结果用卡方公式计算治愈率比较 x 6 2 ,自由度 = 21 针 灸组 患者患侧 卧位 , 患侧 肩三针 、 内 . 取 肩 ,< . , 0 针 俞、 肩外俞、 曲垣、 天宗 、 肩井 、 曲池、 合谷 、 阿是等穴 。 为 2 P 0 5 提示 三组治愈率 不完全相 同, 推组 常规消毒后 ,以普通 2 号针灸针刺入相应穴位 , 8 针 要 明显好于其它两 组 。但计算 总体治愈好转 比较
高 勇 江苏 省连 云港 市新 浦 区人 民 医院
关键词 肩周 炎 针灸 治疗 推拿 治疗 临床 观察
(20 0 2 20 )
刺得气后予红外线灯照射患肩 , 4 rn 约 0 i 后起针。 a 其 动受 限为主症 , 是康复科临床常见疾病。 近年来笔者 间行 针 12次 。 22 推 拿 组 ① 患 者 坐 位 , . 医者 立 于 患 侧 ; 医者 一 运 用针灸 推拿 治疗 本 病 , 现报 道 如下 : 只脚踏在方凳上 ,将患者患侧前臂置于医者抬高的 1 临床 资 料
针灸推拿疗法辅助治疗肩周炎60例效果观察

病 等疾病 。将 1 2 0例 肩 周 炎患 者 随机 分 为观 察 组 和 对 照组各 6 0例 , 两 组 一般 资料 具有 可 比性 。两 组 均 使 用超短波 治疗 , 超声 波频率 4 0 . 7 MH z , 波长 7 , 3 m, 最 大输 出功率 3 0 0 W, 患肩 对 置 , 微 热量 , 1 0 m i n 。患 者 每天进 行 3 0 a r i n的功 能锻 炼 。在 此基 础 上 。 观察 组 配合针灸及 推拿手法 治疗 。针 灸治疗 : 患者 取坐 位 或侧 卧位 , 常规 消 毒 , 选用 0 . 3 5 mm× 4 0 m m 毫 针 于 肩 、 肩髑 、 肩前 、 肩贞、 肩井 、 臂膈 、 曲池 、 外关、 合谷 及 阿是穴进行 穴 位针 刺 , 行提 插 泻法 , 使 穴位 产 生较 强 的酸 、 麻、 胀感 , 且 逐渐 扩 散 , 留针 2 0 m i n 。 留针期
间用特 定 电磁 波治疗器 ( T D P ) 照射 , 治疗距 离 以患者
结果 : 两 组均 无 明显不 良反 应发 生 , 观察组 与对 照组 治疗 后病 情程 度 评 分 均 明显 高 于 治疗 前 , 分别 为( 1 5 . 6 3±0 . 7 5 ) 、 ( 3 0 . 5 6±0 . 7 6 ) 分, 两 组 比较 , P
< 0 . 0 5 。观察组 痊 愈 5 8例 、 好 转 2例 、 无 效 0例 , 总
有效 率为 1 0 0 %, 对照组痊愈 4 5例 、 好转 1 0例 、 无 效 5例 , 总有 效 率 为 9 1 . 7 %, 两 组 总 有 效 率 比较 , P
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针灸治疗,研究组加用推拿治疗。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肩部疼痛评分以及两组肩周炎治疗疗效。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肩部疼痛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肩部疼痛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肩周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9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针灸;推拿;肩周炎;效果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肩周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
中医领域,肩周炎的治法以活血通络、祛风散寒为主[2]。
针灸和推拿治疗肩周炎历史悠久,安全性好。
本文以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入选标准:肩周炎符合第九版《中医诊断学》制定的标准。
表现为:肩部持续性疼痛,上举、外展及旋转受限;肩缘突、肩峰下、三角肌压痛。
排除标准:1)颈椎病、肩结核等疾病导致肩关节疼痛者。
2)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不能按时接受治疗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平均年龄(54.6±12.5)岁,男性26人,女性24人;对照组平均年龄(53.8±11.7)岁,其中男性25人,女性25人。
两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
取华佗牌针灸针(直径0.35mm,针长4Omm)。
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针刺泻法对肩康穴(足3、4跖骨与外侧楔骨关节间)、中平穴(足三里下1.5寸)、肩三针、阿是穴、天宗、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位进行针灸。
针灸推拿结合治疗肩周炎论文

关于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体会【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62-01【摘要】:目的观察按摩针灸及功能锻炼对肩周炎的治疗作用。
方法对入院例肩周炎患者应用按摩针灸及功能锻炼方法进行康复治疗。
结果在入院的全部患者中,据统计全部有效。
结论采用按摩、针灸、功能锻炼使粘连的关节囊、肌腱及韧带等松解,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淋巴液循环及肩部营养代谢、松解粘连、解除痉挛,增强肌力及防止肌肉萎缩加快早期治愈。
【关键词】:针灸;推拿;肩周炎;康复锻炼肩周炎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主要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退行性、炎症性病变而引起以肩部疼痛及功能受限为特点的病症。
本病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人,所以又称“五十肩”,体力劳动者者多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其发病多与软组织的长期劳损、外伤、受寒有关。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肩凝”“漏肩风”“肩痛”等范畴。
十余年来,笔者应用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肩周炎取得满意疗效,先将相关体会总结如下。
1 治疗方法1.1 针灸基本处方:肩髃、肩髎、臑会、肩贞、曲池、外关。
局部压痛明显者,加阿是穴。
随症选穴:项疼痛者加肩井、风池;肩内臁痛,加尺泽、太渊;肩外臁痛,加后溪、小海;肩关节局部压痛明显者,取1-3个阿是穴,施以温针灸。
1.2 推拿患者取坐位,患肢外展,医者站于患侧,医者先用叩击法再用滚法使病人三角肌放松,配合点揉风池、肩井、天宗、肩髃、肩髎、肩贞、臑会、臂臑、曲池等穴位,同时配合上肢的外展,外旋、内收、上举等被动活动,注意避免动作粗暴而引起剧烈疼痛、然后用拿法、揉法、自颈项拿,揉至肩臂部,反复数次,搓患者肩部约半分钟,以稍有酸胀为宜;最后用搓法由肩部到前臂至腕反复搓抖数遍,双手握腕抖上肢数次,结束治疗。
1.3 作方法每日治疗1次,先针灸,后推拿。
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推拿手法以轻揉为主,被动活动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时间20分钟。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肩周炎患者60例,使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程为2个月,2个月后运用关节功能评分来比较干预前后治疗效果。
结果:干预后各项关节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肩周炎患者采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肩周炎;临床效果肩周炎,也称五十肩、漏肩风、凝肩等,是肩关节软组织发生的无菌性炎症病变,包括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和冻结肩[1]。
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诊断,是将不明原因的“肩周炎”称为冻结肩,将由外伤及手术等原因导致的“肩周炎”称为肩关节僵硬。
我国人们经常说的肩周炎,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肩痛和活动障碍。
肩周炎的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劳累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
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的定义,该病是一类引起盂肱关节僵硬的粘连性关节囊炎,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难忍,夜间加重,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和被动活动度降低,且进行性加重,造成肩关节活动受限、臂无法抬起等[2]。
治疗的关键在于缓解疼痛及恢复关节功能。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有西医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近年来,中医针灸、推拿治疗逐渐得到推崇,本研究拟探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现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肩周炎患者60例,符合《实用骨科学》[3]中肩周炎的诊断要点:①多见于50岁以上的病人,女性多于男性,起病慢,病程冗长,无明显的损伤史。
②初为轻度的肩疼,逐渐加重,夜间为甚,影响睡眠,有时疼痛可向前臂放射。
③肩部活动受限,尤以外展外旋时,患者很难完成梳头、摸背、洗脸等动作。
④患肩有废用性肌萎缩,此外肩关节间隙,三角肌肌腹及肩胛冈上、下处,有明显软组织压痛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探究
发表时间:2019-11-13T09:13:48.2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8期作者:冉凤
[导读] 肩关节周围炎俗称肩周炎、五十肩。
肩部逐渐疼痛为该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重庆 408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特定时段内我院收诊的70例肩周炎患者,依据治疗措施差异分为两组,给予康复推拿治疗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肩周活动范围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肩周活动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在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8-0225-02 肩关节周围炎俗称肩周炎、五十肩。
肩部逐渐疼痛为该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属于慢性特异性炎症,发病部位初期位于肩部,病情发展,后期可逐渐延续至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该病会导致患者肩关节疼痛、活动不便[1]。
康复推拿措施为传统治疗措施,但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疗效欠佳,特结合针灸措施展开治疗。
本文旨在对比康复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特选取特定时段内的70例患者展开研究,现做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内我院收诊的70例肩周炎患者,依据治疗措施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15,年龄45~68岁,平均(63.15±2.5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3,年龄46~68岁,平均(63.56±2.33)岁;对比分析7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康复推拿治疗:推拿手段;指导患者端坐在治疗凳上,自然放松颈肩部,医生站于患者背后,先施以轻拿手法改善肩周局部肌肉弹性,然后一手固定在肩胛部,一手托住的肘关节,托住上肢做肩关节旋转(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运动,幅度由小至大;然后医生将患者抓紧后进行外展上举搬法、前拾上举搬法,搬肩周部,直至患者感到疼痛,停顿20s后逐渐加大搬动幅度,若患者疼痛难忍,则给予冰袋冷敷20min,抑制局部肿胀。
上述措施次/日。
康复措施:爬肩梯:向上爬楼梯,每天争取锻炼1~2层,直至肩周部位无痛感。
划圈法:划横/竖圈,两脚与肩同宽,上身微前倾,患肢自然下垂,绷直肘部,顺/逆时针方向划20圈,在此途中若患者肩部有发热、灼烧感,立即给予冰袋冷敷。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推拿及康复治疗措施同对照组。
取肩贞、肩髃、合谷、臑俞、肩前、肩髎、曲池、条口透承山等穴位,常规皮肤消毒,0.35×40mm针灸快速刺入上述穴位寻找针感,行捻转泻法;留30min,治疗10d为一疗程[2]。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肩周活动范围(外展上举、前屈上举、后伸、内旋、外旋)情况;其中总分在181-240分,表示轻度受限;121-180分,中度受限;61-120分,明显受限;1-60分,严重受限。
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肩周活动范围情况
经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肩周活动范围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
3.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肩周炎措施则为康复技术,通过按摩、关节活动术等手段产生牵张应力,使患者肩周肌肉收缩,从而牵伸韧带和关节囊,使关节腔内滑液流动加快,从而确保肩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加。
但是大量临床研究证明该措施临床疗效并不显著,从此次研究中也显而易见,患者肩周活动范围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所以康复技术并不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肩周炎的最佳手段。
针灸是我国独有的治疗方法,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而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则可在短时间内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肩周压力,所以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均可得到改善,并且肩周活动范围改善情况要明显好于单纯给予康复技术治疗的对照组[3]。
综上所述,在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疗效较佳,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症状、减轻疼痛程度,并能显著改善肩周活动范围,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现泽.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6(4):110-111.
[2]张晓宁,张晶.康复技术结合推拿治疗80例肩周炎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9):119-119.
[3]李细娥,田烨,周婕.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工作在肩周炎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4391-4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