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无线局域网组网方式与移动性分析_电子科大
802.11无线局域网组网方式与移动性分析

802.11无线局域网组网方式与移动性分析【摘要】本文讨论了802.11标准定义的无线局域网的两种组网结构IBSS和ESS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它们的多地址帧结构在组网中的功能和作用,讨论了MAC协议对无线站点的移动性支持方面的不足,以及在组建多跳无线网时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WLAN AP IBSS ESS BSSID SSID802.11无线局域网组网方式与移动性分析Mao Yuming, Duan Jingshan, Yang Ning(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0054)【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IBSS and ESS adopted by IEEE 802.11 Standard, analyses the effect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multi-addresses frame structure to be used in networking, then discusses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mobility of the MAC protocol and the future resolution should be adopted in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Keywords】AP DS IBSS ESS BSSID SSID1.引言无线互联网用户站点的自由移动始终是无线网络追寻的目标之一。
本文主要讨论802.11标准规定的两种组网方式和站点的操作过程,分析802.11的MAC子层协议对无线站点移动性的支持技术。
IEEE-80211协议详细介绍

协议X档案:IEEE 802.11协议详细介绍作为全球公认的局域网权威,IEEE 802工作组建立的标准在过去二十年内在局域网领域内独领风骚。
这些协议包括了802.3 Ethernet协议、802.5 Token Ring协议、802.3z 100BASE-T快速以太网协议。
在1997年,经过了7年的工作以后,IEEE发布了802.11协议,这也是在无线局域网领域内的第一个国际上被认可的协议。
在1999年9月,他们又提出了802.11b"High Rate"协议,用来对802.11协议进行补充,802.11b在802.11的1Mbps和2Mbps 速率下又增加了 5.5Mbps和11Mbps两个新的网络吞吐速率,后来又演进到802.11g的54Mbps,直至今日802.11n的108Mbps。
802.11a高速WLAN协议,使用5G赫兹频段。
最高速率54Mbps,实际使用速率约为22-26Mbps与802.11b不兼容,是其最大的缺点。
也许会因此而被802.11g淘汰。
802.11b目前最流行的WLAN协议,使用2.4G赫兹频段。
最高速率11Mbps,实际使用速率根据距离和信号强度可变(150米内1-2Mbps,50米内可达到11Mbps)802.11b的较低速率使得无线数据网的使用成本能够被大众接受(目前接入节点的成本仅为10-30美元)。
另外,通过统一的认证机构认证所有厂商的产品,802.11b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得到了保证。
兼容性促进了竞争和用户接受程度。
802.11e基于WLAN的QoS协议,通过该协议802.11a,b,g能够进行VoIP。
也就是说,802.11e是通过无线数据网实现语音通话功能的协议。
该协议将是无线数据网与传统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竞争的强有力武器。
802.11g802.11g是802.11b在同一频段上的扩展。
支持达到54Mbps的最高速率。
兼容802.11b。
802.11b无线局域网方案

Intel 802.11b无线局域网方案(原文摘自“Intel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1.综述随着以太网等效标准的发布,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将推动扩大和加速低成本的可互操作产品的部署。
因为在快速无线传输大容量文件与高分辨率图像、访问互联网、支持无线视频会议和快速重新配置高带宽站点方面具有灵活性,高速无线技术承诺以有线基础设施将局域网(LAN)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本章介绍无线网络技术的现状,包括标准制定、部署方式、商业和教育应用,以及可能构建起无线局域网未来的网络发展趋势。
在本章结尾,我们将简要介绍英特尔在无线世界所投入的工作,以及了解更多信息的途径。
2.当今的无线技术什么是无线网络?无线局域网是一个灵活的数据通信系统,它能够取代或扩展有线局域网,以提供更多功能。
利用射频 (RF) 技术,无需架设线缆,无线局域网就可以通过空气,穿越墙壁、屋顶甚至水泥结构建筑物来发送和接收数据。
无线局域网具有像以太网和令牌环这样的传统局域网技术的所有特性和优势,而且不受电缆连接的限制。
这实现了更大的自由和灵活性。
但是,无线局域网技术的重要性远远不止是不需要线缆。
无线局域网的出现揭开了网络基础设施的一个全新定义。
网络基础设施不一定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实体,不一定就是固定的,难以移动而且变动成本很高;而是可以随用户一起移动,可以跟企业的变化速度一样快。
例如,当商务人员在公司园区内移动时,他们可以保持连接,从而轻松地利用有线网络的资源。
在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室项目时,学生和导师可以无线地访问即时信息。
租借临时办公室的企业可以建立一个无线局域网。
这样,即便搬家,他们也可以轻松地将基础设施带走。
就像有线局域网利用铜线或光缆一样,无线局域网也使用一种介质:无线电频率(射频)。
通过一种被称作“调制”的过程,将数据叠加到无线电波上,而这个“载波”就取代了线缆作为传输介质。
3. 无线局域网有两种基本配置方法对等模式 ( ad hoc模式 )-这种模式包含有2台或2台以上的个人电脑,这些个人电脑均配备有无线网卡,但没有连接到有线网络上。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摘要在这个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时代,伴随着网络的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
传统的有线局域网虽然有着信号传输稳定,传输质量也比较高, 信号受房间格局、障碍物、气候、电磁干扰影响小等方面的优势。
但随着人们对移动办公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有线局域网要受到布线的限制,高效快捷、组网灵活的无线局域网应运而生。
无线局域网是不使用任何导线或传输电缆连接的局域网,而使用无线电波作为数据传送的媒介,传送距离一般只有几十米。
无线局域网的主干网路通常使用有线电缆,无线局域网用户通过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取器接入无线局域网。
在有线世界里,以太网已经成为主流的LAN技术有线网络在某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限制: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不可移动。
特别是当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联结起来时,敷设专用通讯线路布线施工难度之大,费用、耗时之多,实是令人生畏。
这些问题都对正在迅速扩大的联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塞,限制了用户联网。
与有线局域网相比较,无线局域网具有开发运营成本低、时间短,投资回报快,易扩展,受自然环境、地形及灾害影响小,组网灵活快捷等优点。
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通信”,弥补了传统有线局域网的不足。
关键词:局域网,无线局域网,IEEE802.11,射频技术,扩频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信道差错控制技术,分集技术,天线技术目次1 引言 (1)2 802.11WLAN简介 (1)2.1 802.11a (3)2.2 802.11b (4)2.3 802.11n (6)2.4 802.11ac (6)2.5 802.11ad (7)3 802.11WLAN关键技术简介 (7)3.1 射频与扩频技术 (8)3.2 调制与复用技术 (10)3.3 差错控制技术 (15)3.4 分集与天线技术 (16)4 802.11WLAN的应用 (21)结论 (23)致谢 (24)参考文献 (25)1 引言局域网简称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
WLAN无线局域网IEEE802.11系列标准详解!

WLAN无线局域网IEEE802.11系列标准详解!IEEE 802.11系列标准是IEEE制订的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对网络的物理层和媒质访问控制层进行规定,其中重点是对媒质访问控制层的规定。
目前该系列无线局域网标准有:IEEE802.11、IEEE 802.11b、IEEE 802.11a、IEEE 802.11g、IEEE 802.11d、IEEE 802.11e、IEEE802.11f、IEEE 802.11h、IEEE 802.11i、IEEE 802.11j等,其中每个标准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点。
下面就IEEE已经制订且涉及物理层的4种IEEE 802.11系列标准:IEEE 802.11、IEEE802.11a、IEEE 802.11b和IEEE 802.11g进行简单介绍。
1.IEEE 802.11IEEE 802.11是最早提出的无线局域网网络规范,是IEEE于1997年6月推出的,它工作于2.4GHz的ISM频段。
物理层采用红外、跳频扩频(Frequency Hopsping SpreadSpectrum,FHSS)或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技术,其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2Mbps,它主要应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终端等的无线接入问题。
使用FHSS技术时,2.4GHz频道被划分成75个1MHz的子频道,当接收方和发送方协商一个调频的模式,数据则按照这个序列在各个子频道上进行传送,每次在IEEE 802.11网络上进行的会话都可能采用了一种不同的跳频模式。
采用这种跳频方式避免了两个发送端同时采用同一个子频段;而DSSS技术将2.4GHz的频段划分成14个22MHz的子频段,数据就从14个频段中选择一个进行传送而不需要在子频段之间跳跃。
由于临近的频段互相重叠,在这14个子频段中只有3个频段是互不覆盖的。
IEEE 802.11由于数据传输速率上的限制,在2000年也紧跟着推出了改进后的IEEE 802.11b。
无线网络安全IEEE80211简介

最大传输率 典型距离 工作频段 评注
2Mbps 54Mbps
11Mbps 54Mbps
50-100m 50-100m
50-100m 50-100m
2.4GHz 5GHz
2.4GHz 2.4GHz 5GHz
昂贵,不与 80.211b兼 容
已成为主流
与802.11b 兼容
表中所有标准都包含共同的安全性能设计,即有线等价协议WEP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希望能提供与有线网络同等的安全性能。
一旦你通过了认证,并且被关联上了,就可以发送数据。 数据在STA和AP之间交换。通常,数据先到达AP,然后 被转发到有线局域网或其他的STA。
每个发到或者来自AP的802.11数据帧都有3个地址:
2个是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第3个是“中间”地址——消 息路过的接入点的地址。当你从STA发送数据到AP时,一 个源STA地址,2个目的地址,一个目的端的AP地址,另 一个目的STA地址,与此相似,从AP到STA的数据有一个 目的地址(STA)和2个源地址——AP地址和STA地址。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7月下 午12时 41分21.7.1912:41July 19, 2021
பைடு நூலகம்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年7月19日星期 一12时 41分37秒12:41:3719
(2)探测帧 为了加速找到一个AP,STA可以选择发送探测帧。相当 于大喊“喂,有人在吗?”任何接入点收到探测请求,立 刻以探测响应来进行回答,STA就可以迅速找到AP。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协议分析系统的分析与实现

——一些蔓盔堂堡圭兰堡垒壅AbstractThestandardsof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hayedevelopedmoreperfectthrougheverylargemanufactureandexpert’seffortsinrecentyears.WLANhasgotmoreandmoreextensiveapplicationsinthewholeworldandisplayinganmoreandmoreimportantroleinmanyfields.~feanwhile.theusersandadministratorsoftheWLANsallputforwardhigherandhigherrequesttothesecurityofWLAN,andexpecttoutilizemoreperfectWU州protocolsanalysissystemtocarryonreal—timecontrolandmanagementtoWLAN.Atpresent.thereisnoripeWLANprotocolsanalysissystemtoputonmarketathome.So.itisgreatlymeannigfultoresearchthe孔ANstandardsanddevelopWLANprotoc01sanalysissystemwithindependent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ThisthesisputsuptherealWLANofinfrastructuremodebasedonIEEE802.11.AndthroughusingthewirelessLANforalongtime,IhavecarriedonfurtherjnvestjgationonmainrespectsofWLAN,andutilizedtechnologystudiedindependentlytosolvesomekeyproblemsofadministratingandcontrolIingWLAN.ThisthesisintroducesthedifferentstandardsandthecomponentsofWLANatfirst,andthennarratesIEEE802.1lgff4Cprotocolsinservice、姒Caccessmodes(DCFandPCF)、scanningdetail.includingMAC&svnchronization、security、connection、powermanagement,andetc.ItalsoanalysesvariouskindsofMACframestructureofIEEE802.iiwirelessLANinparticular.ThethesisprovidesframeworkchartofnetworkprotocolsanalysisresearchonhowtocaptureIEEE802·IIWLANsystem,andthenmakesadeepfordifferentkindsofDackets.andthengivesdifferentmethodsandgivewirelesseards.Iresearchthemethodsoffilteringpackets2——一——些查查兰堡圭兰竺丝兰actualflowchartofprogramming.Inthedecodingmodule,Igivetheflowchartofthetopmanagementfunctionofdecodingmoduleandthekeydatastructures.Intheend,IgivethedesignmethodsofChinesesysteminterfaceinLinux,andprovidethegraphicinterfacethatthesystemoperates.ThesystemsuccessfullycapturesvariouskindsofframesinWLANbasedonIEEE802.11.andcandecodeandreproducetheIEEE802.11MACprotocollayer、thethirdprotocollayerandthehigherprotocollayerofa11packets,andcanalsofilterandcountvariouskindsofframesinrealtime.ThissystemprovidesausefultoolformonitoringandadministratingWLAN.Atthesametime,itcanalsoprovidetechonologystorageforsecuritytechnologyofWLAN.KeyWords:WLAN,IEEE802.1l,capturingpackets。
WLAN802.11技术标准解读

Feature
Mandatory
Channel bandwidth 20MHz,40MHz,80MHz
FFT size
64,128,256
Data subcarriers/pilot
Modulation type
52/4,108/6,234/8 BSPK,QPSK,16QAM,64QAM
MCS supported
⚫ PHY层 ⚫ MAC层 ⚫ 媒体访问控制
802.11基本元素
⚫ BSS(Basic Service Set):基本服务集 ⚫ BSA(Basic service area ):基本服务区域 ⚫ ESS(Extended Service Set):扩展服务集 ⚫ 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 ⚫ BSSID (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 :基本服务集标识符
DSSS调制方式
⚫ DSSS采用的调制方式为:BPSK、QPSK
传输 01
180° 传输 1
0° 传输 0
90°
传输 10
180°
0°
传输 00
BPSK
传输 11 270°QPSK
数据速率 1Mbps 2Mbps 5.5Mbps 11Mbps
编码方式 Barker Barker
4-bits CCK 8-bits CCK
3个不重叠信道
1
6
11
Page5
802.11n
⚫ 802.11n最高速率可达600Mbps ⚫ 802.11n协议为双频工作模式,支持2.4GHz和5GHz ⚫ 802.11n采用MIMO与OFDM相结合 ⚫ 传输距离大大增加,网络的吞吐量性能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2.11无线局域网组网方式与移动性分析【摘要】本文讨论了802.11标准定义的无线局域网的两种组网结构IBSS和ESS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它们的多地址帧结构在组网中的功能和作用,讨论了MAC协议对无线站点的移动性支持方面的不足,以及在组建多跳无线网时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WLAN AP IBSS ESS BSSID SSID802.11无线局域网组网方式与移动性分析Mao Yuming,Duan Jingshan, Yang Ning(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0054)【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IBSS and ESS adopted by IEEE 802.11 Standard, analyses the effect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multi-addresses frame structure to be used in networking, then discusses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mobility of the MAC protocol and the future resolution should be adopted in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Keywords】AP DS IBSS ESS BSSID SSID1.引言无线互联网用户站点的自由移动始终是无线网络追寻的目标之一。
本文主要讨论802.11标准规定的两种组网方式和站点的操作过程,分析802.11的MAC子层协议对无线站点移动性的支持技术。
通过本文的描述、讨论和分析,希望能对802.11标准的组网结构、工作过程,特别是对无线站点移动的支持方面勾画出比较清晰的“图样”,对于采用802.11标准搭建无线通信平台的无线多跳网络的研究将有所帮助,有所借鉴。
2.IEEE 802.11标准简介和其他的IEEE 802.x标准一样,802.11标准着重定义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标准制定的物理层规范有三种:2.4GHz频段的跳频扩频、2.4GHz频段的直接序列扩频和红外线。
它们都具有1Mpbs和2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并都服从同一个MAC层规范。
近年来802.11标准又扩展出802.11b、802.11a、802.11g等系列,这些扩展标准采用不同的物理层技术,使通信速率提高到11Mbps、22Mbps至54Mbps,但它们对于MAC层协议没有重大改变。
因此不论使用哪种物理层规范,符合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在组网结构、站点工作过程等方面都是相同的。
IEEE 802.11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定义了两种组网结构:独立基本服务组IBSS (Individual Basic Service Set)和扩展服务组ESS。
独立基本服务组是一种对等网络形式,所有站点在网络中通信的地位是平等的,也称为Ad Hoc组网形式。
扩展服务组由多个基本服务组(BSS )构成,每个BSS 都有一个无线访问点AP (Access Point )提供通信服务,类似于以太网中的集线器(HUB ),因此又被称为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网络,简称为ESS 网络(Extended Service Set )。
不同BSS 通过AP 之间的分布系统DS (Distribution System )互连,站点可以在多个BSS 之间移动。
图 1 IEEE802.11的两种组网方式 标准在介质访问方式方面定义了两种技术: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和点协调功能PCF (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 )。
DCF 是一种竞争式共享信道技术,PCF 则是以协调点轮询的方式共享信道。
IBSS 中的站点必须以DCF 方式访问信道,而ESS 中的站点可以以DCF 方式或在AP 的协调下以PCF 方式访问信道。
不同的介质访问方式对本文重点讨论的站点工作过程和移动支持没有重大影响。
IEEE802.11的帧格式与以太网的帧格式相似,上层协议可以把WLAN 当做以太网来使用。
而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时,在以太网帧格式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以适应无线信道工作方式。
IBSS 和ESS 的帧扩展方式不一样,它们之间不能通信。
除了组网结构和介质访问方式外,标准还针对认证、保密、关联和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规范,其中管理、关联和帧格式对于组网和站点的工作过程将产生较大影响。
3. IBSS 网络802.11标准规定一个IBSS 内的站点间的通信通过无线信道直接实现,不能直接通信时使可以经由其他站点中继(多跳Ad Hoc 组网),但标准没有定义中继站点的行为,认为该行为不属于MAC 子层功能的范围,应该由网络层来解决。
因此,802.11标准定义的IBSS 结构的网络只能组成一个单跳的Ad Hoc 网。
所有站点应该全部处于相互的无线覆盖范围,才能保证站点通过无线信道直接通信。
BSSID在IBSS 结构中,每个IBSS 网络用一个BSSID 来标识,每个站点属于一个IBSS ,不同IBSS 的站点之间不能相互通信。
在帧格式中,将常规的两地址结构扩展成了三地址结构,BSSID 作为第三个地址填写在MAC 帧头中,如图 2所示。
IBSS 组网 ESS 组网图2 IBSS帧地址字段格式无线环境中不可能像有线信道那样不同的网络单元间具有明显的界限,必须依靠帧中的BSSID来区分不同IBSS的站点,这是一种从逻辑上区分不同基本网络单元的方法。
站点只接收具有相同BSSID的MAC帧,拒绝所有其它的MAC帧。
所以,在组建多跳无线网络时,需要将所有站点的BSSID设置为同一个值,否则当站点中继数据时,将会因为BSSID不同而拒绝中继。
BSSID的生成当站点初始化后没有扫描到可以加入的网络时,站点将独自生成一个BSSID,并等待其它站点的加入。
BSSID的同步标准提供了站点之间自动协商BSSID的过程,即BSSID的同步(Synchronization)。
该过程一般发生在站点初始化或移动后准备加入一个新的IBSS中时。
IBSS中的站点定期发送类型为Beacon的管理帧,其中包含一个SSID字段,内容为0~32字节的字符串。
SSID可以看作是用户或网络管理员为网络取的名字,站点只能加入同名的网络。
站点收到同名网络的Beacon帧,就将Beacon帧的BSSID(见上图)作为自己的BSSID,这个同步过程也称为被动扫描过程。
站点也可以主动询问网络的BSSID:站点主动发出具有SSID信息的Probe Request类型的管理帧;收到Probe Request帧并具有相同SSID的站点响应一个Probe Response帧,先前的站点可以从响应的Probe Response帧中提取BSSID。
多跳环境下BSSID的同步在多跳移动环境下BSSID的同步变得有些复杂。
在大部分实现中,站点生成的BSSID 就是该站点的MAC地址,而一般情况下管理员是不能更改BSSID的,只能通过设置站点的SSID来区分不同的IBSS,各站点需要利用SSID通过被动扫描或主动询问的方式同步BSSID。
如果站点之间形成链式拓扑,则BSSID的同步过程也有一个链式反应过程,如图3。
创建者图3 链式拓扑链式反应图3中IBSS的创建者①生成了BSSID,它的相邻站点②首先获得这个BSSID,然后②通过发送Beacon帧让自己的相邻站点③得到BSSID,这个过程逐渐扩散到远处。
站点距离BSSID创建者太远时,有可能等不到BSSID传递过来,就决定自己创建一个BSSID,此时一个IBSS的网络中将有两个BSSID。
此外,当两个原本不相连的同名IBSS移动到可以相连时,或者原本相连的站点移动脱离网络后创建了自己的BSSID,随后又移动回来时,都有可能在多跳环境中形成两个不同的BSSID。
在一个IBSS中,相邻的具有不同BSSID的站点通过Beacon帧中的时戳和自己的TSF(Timing Synchronization Function)定时器来更新BSSID,然后利用Beacon帧逐步扩散,如图4。
图4 BSSID的更新更新BSSID的延时是不确定的。
每个Beacon间隔内(一般为0.1秒)信道上会出现一个Beacon帧,但Beacon帧由IBSS内的站点竞争发送,竞争机制与CSMA/CA协议很类似。
可能有些站点在连续多个Beacon间隔内都无法发送Beacon帧,BSSID的更新也就随之滞后了。
图5 Beacon的竞争[1]假设平均每个站点能收听3个站点,理想状态下,各站点轮流发送Beacon帧,单个站点发送Beacon帧的间隔为:3×0.1=0.3s=300ms一条具有4跳的拓扑链,最后一个站点更新BSSID的延时可能为:0.3×4=1.2s在这段时间里,由于BSSID不一致,MAC层丢弃了需要中继的数据帧。
可以看出,初始化过程和站点的移动都可能造成BSSID的不一致,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才能达到BSSID的同步,在此期间,IBSS网络上的通信是不正常的。
同信道中继与帧地址格式在BSSID协商一致的IBSS多跳网络环境中,802.11标准没有提供对中继功能的支持。
如果需在MAC子层进行中继,只能在一些非常特殊环境下可以实现,无法在一般环境下实现中继,更无法提供对移动的支持。
中继功能只能在MAC子层之上来实现。
MAC子层无法实现中继的原因是MAC的帧格式适用于固定网络而不适用于拓扑结构动态变化中的网络,如Ad Hoc多跳网络情况。
图 6 模糊中继图 6(a )所示,让B 固定为A 和C 之间的数据提供中继是可行的,但若存在移动时就无法工作了,例如B 和C 互换位置,就无法工作了。
如果站点有一点点移动发生,形成图 6(b )的情况,那么,B 站再提供中继就是没有必要的。
除非A 和C 站仍坚持采用B 的中继来通信。
如果是图 6(c )情况,网络就会瘫痪。
B 在为A-C 中继的同时,也会收到D 为A-C 中继的帧,并继续中继,D 也一样。
形成B-D 间的中继循环。
只要在网络上有移动存在,MAC 层就无法确定如何中继(本文中称这个现象为“模糊中继”,即中继行为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