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心理学的联系和区别
心理学和哲学的关系与互补

心理学和哲学的关系与互补心理学和哲学作为两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虽然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与互补。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心理学和哲学相互借鉴和促进,共同推进了人类对心灵和意义的探索。
一、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心理学是对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而哲学则是对普遍规律和原理进行思考和探讨的学科。
心理学和哲学在研究上有着共同的关注点,都关注人的心灵、意识和思维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心理学与哲学在理论上也有一些交叉的内容,如人类意识的起源、心灵与身体的关系等。
1.1 共同关注人类心灵与意义心理学和哲学都关注人的心灵和人生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关注心理学者们从认知、情感等角度解读人的行为和内心活动。
而哲学则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的意义,从道德、伦理等方面探讨人的行为和人生的价值。
因此,心理学和哲学共同致力于理解和解释人们的心灵活动和追求意义的过程。
1.2 对人类思维和意识的研究心理学和哲学都对人类的思维和意识进行研究。
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而哲学从更宽泛的角度研究人的思维和意识。
哲学家们试图解答人类思维和意识的本质问题,如意识何以存在,思维何以产生等。
心理学和哲学在这一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和互相启发。
二、心理学对哲学的补充心理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了新的观点和理论基础,对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
心理学通过实证研究和实践验证,提供了一些对哲学问题的新见解和理论支持。
2.1 对人的行为和决策的理解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决策,揭示了人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决策过程。
这些研究为哲学对人类自由意志、伦理道德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认识。
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为哲学提供了一种实践基础,使得哲学的理论更加接近实际生活,并为人类行为和决策的伦理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
2.2 对意识和自我的研究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这些研究对哲学思考意识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心理学和哲学的区别是什么?学哪个好?

心理学和哲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虽然它们都探讨人类思想、行为和意识等方面的问题,但它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有很大的不同。
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例如情绪、认知、学习、记忆等。
心理学家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测量和分析这些现象,例如脑电图、心理测试、行为观察等。
心理学的目的是理解和预测人类的行为和思想,并且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方法。
相比之下,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类思想和价值观的学科,它探讨人类的本质、存在、自由意志、道德等问题。
哲学家不会使用实验和观察等方法来研究这些问题,而是通过思考和推理来得出结论。
哲学的目的是探究人类思想的本质和意义,并提供对人类生活的指导和启示。
那么,学哪个更好呢?这取决于你的兴趣和职业规划。
如果你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现象感兴趣,并希望成为一名心理学家或临床心理学家,那么学习心理学会更有意义。
如果你对人类思想和价值观感兴趣,并希望成为一名哲学家或学家,那么学习哲学会更有意义。
无论你选择哪个学科,它们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人类思想和行为,并提供对人类生活的指导和启示。
它们也都需要你具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这些能力在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
心理学和哲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它们都探讨人类思想、行为和意识等方面的问题,但它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有很大的不同。
学哪个更好取决于你的兴趣和职业规划。
无论你选择哪个学科,它们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人类思想和行为,并提供对人类生活的指导和启示。
心理学哲学的关系

心理学哲学的关系
心理学和哲学,这俩可真是一对奇妙的组合啊!就好像是咖啡和牛奶,单独喝各有风味,但融合在一起,那滋味更是独特而迷人。
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心理现象和行为。
它就像是一个显微镜,深入地观察着我们内心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每一个情绪的起伏,每一个念头的产生。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行为?心理学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哲学呢,则更像是一个望远镜,它望向的是更广阔的天空,思考的是那些关于人生、关于世界、关于真理的大问题。
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什么是正义?哲学在不断地追问和探索。
心理学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在当下的感受和行为,而哲学则引领我们思考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启发。
想想看,如果没有哲学的指引,心理学可能会迷失在无数的细节和现象中,找不到方向;而如果没有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哲学的思考也可能会变得过于抽象和脱离实际。
这不就像航海中的船只和灯塔吗?心理学是那艘在海上航行的船,它在具体的实践中前行;而哲学则是那座高高矗立的灯塔,为心理学照亮前行的道路。
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处处看到心理学和哲学的交织啊!比如我们在面对困难时的选择,心理学可以告诉我们可能会产生的情绪和反应,而哲学则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应该秉持怎样的态度和价值观去面对。
再比如在人际关系中,心理学让我们了解彼此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而哲学则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建立更有意义和深度的关系。
总之,心理学和哲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它们共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这个世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它们就像是我们心灵的两翼,让我们能够在人生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
难道不是吗?。
哲学和心理学的联系和区别

哲学和心理学的联系和区别哲学是以世界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现世界的一般规定和规律、确立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基本任务的一般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哲学与心理学是二门不同的学科,但也有许多共通之处。
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所以要想学好心理学也还要有点哲学思维。
哲学是寻求信念的,所用方法不是科学方法,心理学有部分是科学方法。
哲学与心理学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更新时间:2011-10-24怎样理解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在整个世界心理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
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有人认为,心理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是由于摆脱了哲学的羁绊,崇尚自然科学的实验验证。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由于人的心理、意识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心理学家从事研究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哲学的一定影响。
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就实质而言,是源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心理学研究的融合。
从研究对象看,心理学研究的客体是人。
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
心理学是研究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感情、意志和个性特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
究竟应当怎样正确地理解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观点的争鸣。
有学者指出,由于人的心理、意识不可分地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联系,因而心理学者从事研究就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一定哲学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之所以是科学的,具有真理性,乃是因为它在客观上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实验也是一种实践,但仅是一种有局限性的实践,还有更广泛性的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对于各种研究实验类的和思辨类的进行检验。
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心理学研究,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保证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真理性。
【优质文档】心理学和哲学的区别-word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心理学和哲学的区别篇一: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我们把文化中借助国正论的语文学反映,定义为哲学。
人类在文化进程中,像信徒走进教堂,像管理者走进办公室,像运动员走进赛场,都是进入了一个文化世界,使精神在进程中不朽地演化,一切文化要素在这里给相对性的国正大小进行区分,用自己认为宝贵的东西来创造激情,再进行有价值地混合。
所有的灵魂都没有自律的文化价值,人们就是在这个文化的哲学中相互混淆,然后再不同的分裂,不同的对立,所有的人类在文化进程探索中都变成了文化人,在内在的张力中用文化哲学进行着创作。
我们把文化中借助国正论的语文学反映,定义为哲学。
人们用哲学认识未来。
在文化进程的路上,一个人一生都在寻找精神中的那一半,不如说是寻找精神期盼中的机会,每时每刻都被困扰着,一会儿反复、徘徊,一会儿迷茫、诱惑。
我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
知识在思想内部接受各种因素的抽象惩罚之后,才会变动一步。
每一次变动都是一次博弈(相当于人与赌场的一次博弈),都会得出一个结果。
生物亲序的本性在彻头彻尾的矛盾中认识到国正论相对性是基本常理,当站在实体背景与人形成对立时,实体一方便以博弈世界固有的法则作为战略,包括国家战略、军事战略、经济战略、企业战略等。
只有首先洞察战略的定义和战略里的文化结构,才能真正站在大自然的文明实体一边,才能精准地掌握战术者的行为,战略和战术的博弈结构影响着人类的文化、文明和科学,对立的文化属性使人走向单一轨道,实现自我肯定。
但在正常的人群当中,绝对有一半或一大半的人属于精神病患者,听起来是骇人听闻,其实这是大自然的博弈实体结构。
以往的战略家只知道站在文明实体这一边会占优,但并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战略是赌场,战术是赌客;单位是赌场,员工是赌客;自然是赌场,人类就是赌客。
漫谈心理学与哲学

漫谈心理学与哲学王建强一般认为,心理学与哲学没有直接关系。
果真是这样吗?心理学为什么在科学与哲学之间徘徊,还有许多流派?哲学几千年了,怎么概念都统一不了?随着血型思维方式论的确立,心理学将真正成为心理科学,哲学之谜也将大白于天下。
一、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1.科学决定论是正确的吗?我们这里通过心理学研究哲学,实际上是抱着这样一种信念:任何事物发展必定有科学原理所支撑,人类一定最终可以找到这些规律。
所以我们才有动力做着不懈的努力。
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霍金指出:从亚里士多德往后,哲学家和科学家都一直只是定性地认识规律。
牛顿在1687年发表了包含其万有引力理论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正是牛顿的这一著作使人们开始来定量和精确地认识规律。
这导致了“科学决定论”思想,这种思想大概是由拉普拉斯最先表达的。
科学家们仍然在孜孜寻求,试图阐发出可以适用于整个宇宙的完备理论。
我们寻求一个完备理论的真正原因是我们想理解宇宙,我们觉得我们不只是黑暗而神秘力量的牺牲品。
如果我们认识了宇宙,那么我们就可在某种意义上控制它。
现在我很高兴我们寻求知识的努力永远都不会到达终点,我们始终都有获得新发现的挑战。
没有这种挑战,我们就会停滞。
整个世界都在努力寻找最终的理论模型,揭开宇宙运行之谜。
哲学也不例外,按照科学规律进行研究的思路不能改变。
2.心理学是科学吗?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类的本质----心理活动,即自我认知原理、出现自我认知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的学问。
因为心理活动本身也是生理活动,因此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许多是采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国际上心理研究机构一般均属于自然科学序列。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许多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个性、人际关系、社会认识等思想及行为认知内容,这些并不属于自然科学,应该属于哲学范畴。
所以,从心理根源研究角度讲心理学为自然科学中的“心理科学”,从学问知识应用角度说心理学为广义哲学中的一个“分支”。
当然,这只是目前人们的看法。
哲学 心理学

有关“哲学心理学”的解释
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哲学是对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思考方式的研究,它探讨了人类存在、知识、价值、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而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关注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哲学和心理学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学科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
哲学更注重思辨和理论探讨,而心理学则更注重实证研究和实验验证。
但是,哲学和心理学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相互借鉴和影响。
在哲学心理学中,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会共同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以推动人类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更深入理解。
哲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认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总之,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学科领域,它们在推动人类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更深入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哲学和心理学的关系

哲学和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和哲学虽然都是人类探索知识的重要分支,但二者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共性和分歧。
在古代,哲学家就有着“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心理学”的做法,而今天,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仍然备受争论。
从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哲学和心理学的关系,其实是探讨同一个科学问题,即“究竟什么是精神?”,二者通过不同的视角,探讨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心理学?”哲学着眼于思想,试图从内容角度解释人的知识形成过程、它对人的行为和决策有何影响。
而心理学则以研究行为表象、心理过程的实质来代替上述的思想,同时也反思人类生物学表象下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仔细查看人的大脑,研究大脑各部位如何控制人类情感和行为。
哲学和心理学之间也有共同之处。
例如,他们都在追问“什么是心理过程?”,也就是说,他们都想要了解人类意识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它如何影响人类行为。
此外,两个学科都希望著重人类心理学,思考人类行为的道德及其影响。
最后,哲学和心理学之间的一个共同点是:通过提出和解释人类认知的基本问题,试图解释人类的行为。
虽然哲学和心理学之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是二者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
从理论层面上来说,心理学侧重于定量数据和科学研究,此外还有构建实验来研究心理行为,以及实施心理诊断。
而哲学则侧重理论性思考,主要是基于逻辑分析,而无需实验数据。
另外,哲学也强调人类的哲学思想,而心理学则强调人类的行为表现。
在拓展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上,心理学家可以将哲学知识应用到他们的研究当中,通过设计心理实验来验证两个学科的观点。
此外,哲学家也可以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中提出新的哲学问题,从而丰富自己的理论建构。
综上所述,哲学和心理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点和分歧,但在探索人类精神思想问题时,它们彼此联系紧密,可以通过携手完成更多的研究。
因此,两者的跨学科研究,仍然会产生不少的知识新鲜事物,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和心理学的联系和区别哲学是以世界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现世界的一般规定和规律、确立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基本任务的一般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哲学与心理学是二门不同的学科,但也有许多共通之处。
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所以要想学好心理学也还要有点哲学思维。
哲学是寻求信念的,所用方法不是科学方法,心理学有部分是科学方法。
哲学与心理学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更新时间:2011-10-24怎样理解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在整个世界心理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
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有人认为,心理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是由于摆脱了哲学的羁绊,崇尚自然科学的实验验证。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由于人的心理、意识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心理学家从事研究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哲学的一定影响。
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就实质而言,是源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心理学研究的融合。
从研究对象看,心理学研究的客体是人。
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
心理学是研究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感情、意志和个性特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
究竟应当怎样正确地理解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观点的争鸣。
有学者指出,由于人的心理、意识不可分地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联系,因而心理学者从事研究就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一定哲学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之所以是科学的,具有真理性,乃是因为它在客观上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实验也是一种实践,但仅是一种有局限性的实践,还有更广泛性的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对于各种研究实验类的和思辨类的进行检验。
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心理学研究,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保证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真理性。
可以这样认为,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实质而言,是始自辩证唯物主义与心理学研究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有意识、能思维的存在物。
从人与自然界的联系讲,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然存在物。
从人与社会的联系讲,人是社会关系总和的体现者,是社会存在物。
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是辩证统一的,所以,"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规定着其心理、意识的本质。
人的心理、意识就其生理基础来讲,是人脑的产物;就其社会根源来讲,是在人类社会活动首先是劳动和社会交往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概括而言,人的心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人)的反映,既依赖于人的自然存在,又依赖于人的社会存在。
在人的心理、意识的活动过程中,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以辩证统一的形式存在、运动和发展着的,但社会因素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
有学者从考察早期西方心理学传入我国的历史入手,指出我国现代心理学不是在自己的土壤上产生的,而是由西方传入的。
千百年来,心理学一直包含在哲学的母体之中,心理学思想和哲学思想混杂在一起,相互交织,并受到宗教的渗透。
虽然一百多年前心理学已经宣告脱离哲学的母体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还是受着各种形式的二元论或唯心论哲学的缠绕和束缚。
这是早期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思想体系的实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心理学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们应当引进和学习西方的心理学,但是应注意在引进和学习的同时,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和研究心理学在中国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探其源以知其流,鉴其古而知其今。
有学者引用恩格斯关于反映论的一段论述来说明心理学的性质及其与哲学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指出:“事实上,世界体系的每一个思想映象,总是在客观上受到历史状况的限制,在主观上受到得出该思想映象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限制。
”学者认为,这一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心理反映过程中的主客观矛盾规律,概括了制约心理活动及其内容的主客观因素,应当成为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基础的核心。
根据恩格斯的论断,可以引申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要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论以及多因素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可知论、可塑论,等等。
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问题上,有学者对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提出了基本看法,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就是用哲学的思想和观点指导心理学研究。
采用何种哲学思想来指导心理学研究,关系到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构思,决定着研究的思路和途径。
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可以概括为发展观、联系观和动力观。
所谓发展观,就是强调心理现象的过程性,即把某种心理活动放到前后相继的过程中来考察;联系观要求避免片面地、孤立地对待某种心理现象,整体论或者系统论、协同论就是具体的联系观;动力观就是要探究心理活动的内在机制,从影响心理活动的多种矛盾运动中发现推动心理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力量。
只有在哲学方法的指导下,充分吸收各种哲学思想的营养,并自觉地把哲学思想作为理论思维的基础,心理学研究才能在选择和解释事实时摆脱主观任意性和片面性。
心理学是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交合点上形成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从发展过程看,它很古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有哲学那个时代起,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成为哲学所注意、所研究的内容了。
但是,心理学又是一门很年轻的科学,因为只是从19世纪后半叶起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学科,至今不过100多年。
心理学由于它所研究的对象即心理、意识,与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与哲学形成了十分密切的关系。
列宁曾经把心理学规定为"那些应当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
由此可见,心理学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不意味着心理学与哲学相互割裂、彼此对立。
从在整个科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讲,心理学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基础科学,它同时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具有联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中介作用,但从整体上讲,它更侧重于社会科学。
在心理学研究中,又有侧重于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和侧重于人文社会心理学的心理学分支,二者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在整个心理学系统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心理学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
客观现实要求心理学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人自身而非技术的因素。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简介希腊文没有与“人性”相应的词,但却有着我们称之为人性的不同成分的名称。
首先,存在着“灵魂”这一名称,意指“生活的气息”,它随着一个人的死亡而离去,亦是使有机和无机得以区分的基本原则。
其次是“胸腺”,意指构成有机体行动和情感的动机要素,特别指行为由动机所激发。
再次是“理性”这一术语,意指清晰觉知真理的心理器官。
1、自然主义。
在古希腊,最早阐释心理现象的是泰勒斯。
他的一个中心论题是现实的性质。
在泰勒斯看来,虽然世界由许多不同的物质(树木、石块、空气、烟尘等)所构成,但是,在现实中,唯有一种元素--水,才是万物之本源。
万物皆始于水,又复归于水。
水是一切事物的基本元素,称为“始基”,所以那些追随泰勒斯探究元素之人便称作“物理学家”。
泰勒斯的传统为他的学生米利都的阿那克西曼德所继承,后者接受了“始基”的概念,但批判了水是万物之源的假说。
阿那克西曼德提出这样的问题:一种普通的元素如何能转变为其他的元素。
相反,他提出存在着一种元素,这种元素不是任何可被认识的元素,而是具有许多形式且难以限定的某种东西。
他称他的“始基”是“无限定的”.此外,阿那克西曼德对进化的问题也进行了敏锐的观察。
他持据说,由于人类的婴儿比较羸弱且需要长时期的抚育,所以人类的原始状态肯定有其独特之处。
但是,随着个体的独立,人会逐渐变得强健起来。
为此,他还借助未知生物的化石来支持他的进化观点。
这是一位希腊哲学家求助于经验资料来支持一种观点的罕见实例之一。
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哲学家,特别是影响到柏拉图的,是萨摩斯的毕达哥拉斯。
他的成名之处在于“毕达哥拉斯定理”。
然而,对毕达哥拉斯来说,数学不只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开启宇宙之门的一把钥匙,因为宇宙中的每一事物都可以通过数学来认识。
毕达哥拉斯还在灵魂与躯体之间作了明显的区分:灵魂不仅可以在没有躯体时存在,而且躯体是使灵魂囚于其中的腐化之狱。
因此,人类的责任是净化躯体。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克劳顿的阿尔克曼恩。
在某种意义上,他是第一个得到承认的心理学家,并对后来的心理学缔造者产生影响。
阿尔克曼恩受过医学训练,实施过某些早期的解剖,以期探究人类的知觉。
他解剖过眼睛,发现视神经通向大脑,于是提出感觉和思维发生于大脑之中。
阿尔克曼恩的着述暗示着哲学中心理学分支的创立,因为他试图通过从生理学领域借用过来的科学方法解答哲学中的理智问题。
W.冯特、W.詹姆斯和S.弗洛伊德等人,都不同程度地从中获得过启发。
2、经验主义。
在哲学形成和哲学争鸣的过程中,恩培多克勒倡导了经验主义。
恩培多克勒既是一位医生又是一位哲学家,其心理学观点主要是发展了一种有关知觉的理论,也即借助我们的感官来证实我们常识的可靠性。
在他看来,物体散发着射出物,这些射出物是其本身感觉方式的独特复本。
例如,我们的鼻子对某些事物发出的特定分子作出反应。
一切种类的知觉均是如此,而且,这些射出物进入血液,与心脏相遇,随着心脏的跳动,搅动了射出物,那便是思考。
虽然现今看来,这种观点甚为荒谬,然而它对于自然主义却是重要的进步,因为它给心理活动提供了纯物理的基础,而不仅仅把心理活动归因于灵魂。
恩培多克勒的观点,就其特征而言,是经验主义的观点。
他声称,我们通过观察现实,特别是通过物体内在化的复本而认识现实。
哲学哲学(Philosophy)传统包括了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
这些学科试图回答对于世界起源,知识如何获得,以及善恶等观念的问题。
基本上,哲学的基本方法是运用理性对于这些问题提出论证。
但是,哲学的实际范畴与定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哲学是什么?”在哲学传统之中是充满分歧与倍受争议的。
心理学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大家一提到心理学,就会想到有病、精神分裂,虽然,心理学有生物学和医学的基础,但是,它还脱胎于哲学。
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在我国心理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
由于人的心理、意识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心理学家从事研究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哲学的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