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尾水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及植物筛选_陈浩

合集下载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冬季植物的筛选与评价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冬季植物的筛选与评价

2、多功能化: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与其他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实现 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景观的塑造等多功能的统一。
3、智能化控制: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4、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提高公众对生态环保的意识和参与度。
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 计要点
1、确定合理的床体高度和宽度:根据处理规模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床 体高度和宽度,以提高处理效果。
2、选择适当的湿地植物:不同的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因此 需要根据处理对象选择适合的植物。
3、控制水流路径和速度:合理设置水流路径和速度,有利于提高污染物的 去除效果和防止堵塞。
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基 本概念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通过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利用 微生物和植物根系的共同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具有耗能低、处理效果好、美化环境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农业污水等领域的处理。
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工 艺流程
二、筛选条件
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冬物应具有一定的耐寒性,能在低温下生长繁殖。
2、湿度: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水分含量较高,植物应适应潮湿的环 境。
3、土质:系统中的土壤类型和营养状况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筛选的植物应 适应特定的土质条件。
一、人工湿地植物的筛选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对于污水净化效果至关重要。在植物筛选过程中,需要 考虑以下几点:
1、抗逆性: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植物,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生长, 保证人工湿地的稳定运行。
2、吸收能力:选择吸收污染物能力强的植物,可以有效降低污水中的营养 物质含量。

高效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厂尾水处理中的应用

高效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厂尾水处理中的应用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由于对环保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对于水环境生态的破坏,虽然全国各地修建污水处理厂净化各种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的排放尾水深度净化程度不够,仍会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1],对于我国北方城市而言,如何改善水生态环境是当前必须要面临和克服的难题。

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将污水与微生物混合进行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2,3]。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人工湿地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认可。

1工程概况永宁县永二干沟人工湿地改造扩建工程由永二干沟人工湿地(章子湖)改造工程和永二干沟人工湿地(经纬创业园)扩建工程组成。

永二干沟人工湿地(章子湖)改造工程,是对已建成的人工湿地工程进行改造,湿地总占地面积6.09hm 2,其中,潜流湿地占地面积4.09hm 2,有效面积3.78hm 2,表流湿地占地面积0.4hm 2,设计处理规模20000m 3/d ;永二干沟人工湿地(经纬创业园)扩建工程,湿地总占地面积11hm 2,其中,潜流湿地占地面积8.633hm 2,有效面积8.11hm 2,表流湿地占地面积0.4hm 2,设计处理规模40000m 3/d 。

该工程所处地层结构简单、稳定性高适合建设人工湿地项目,该人工湿地主要是对永宁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经过处理后排入永二干沟,补充河道生态基流,用作下游生态灌溉,大大改善永二干沟河道水生态环境。

永宁县永二干沟人工湿地改造扩建工程组成部分之一永二干沟人工湿地(章子湖)改造工程是对现有人工湿地进行维修改造,主要建设内容:潜流湿地更换积水渠、配水渠管道、阀门阀件,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水生植物种植等;永宁县永二干沟人工湿地改造扩建工程组成部分之二永二干沟人工湿地(经纬创业园)扩建工程为新建工程,为了更全面分析人工湿地,现就结合永二干沟人工湿地(经纬创业园)扩建工程潜流湿地建设、表流湿地建设、水生植物选取、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展开论证。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docx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docx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docx1、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随着环境爱护的快速进展,人们对湿地功能也有了广泛的认识。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担负着对地球自然水体的净化和处理功能。

由于城市中自然湿地的渐渐削减和消亡,因此人工湿地以其独到的优越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进展。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养分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关键在于工艺的选择和对植物的选择及应用配置。

如何选择和搭配适合的湿地植物,并且将其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湿地系统中成了我们在营建人工湿地前必需思索的问题。

1.人工湿地污2、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1.1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管理简洁、方便是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

若能筛选出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将会削减管理上尤其是对植物体后处理上的很多麻烦。

一般应选用当地或本地区自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

1.2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①抗冻、抗热能力由于污水处理系统是全年连续运行的,故要求水生植物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基本正常生长,而那些对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差或不能适应的植物都将直接影响净化效果。

②抗病虫害能力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易滋生病虫害,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关系到植物自身的生长与生存,也直接影响其在处理系统中的净化效果。

③对四周环境的适应能力由于人工湿地中的植物3、根系要长期浸泡在水中和接触浓度较高且改变较大的污染物,因此所选用的水生植物除了耐污能力要强外,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四周的动植物环境都要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1.3所引种的植物必需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BOD5、COD、TN、TP主要是靠附着生长在根区外表及附近的微生物去除的,因此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对污水承受能力强的水生植物。

科技成果——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人工湿地技术

科技成果——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人工湿地技术

科技成果——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人工湿地技术
对应需求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技术
成果简介
该成果将垂直流和表面流人工湿地与植物塘组合到再生水补给河道的生态处理系统中,实现将尾水水质从一级A标准提升到地表水IV-V类标准。

根据不同地形对人工湿地处理尾水和其它补水的情况,形成全地形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通过多级结构和交替上下行水流方式、独特的基质选用和配置方案,对尾水中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50%和85%以上,而且能充分利用河湖坡岸有限地块,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

适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技术特点
该成果具有全地形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不受地形对人工湿地处理尾水和其它补水的限制。

1、通过多级结构和交替上下行水流方式及独特的基质选用和配置方案。

2、尾水中氨氮去除率达50%以上。

3、尾水中总磷去除率达85%以上。

4、能充分利用河湖坡岸有限地块,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

技术水平发明专利3项
应用情况
该成果在江苏省太仓市港城组团污水处理厂配套生态湿地公园应用,采用阶梯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沉水植物塘工艺处
理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规模3万吨/天;在河南省许昌市青泥河人工湿地工程应用,采用阶梯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规模3万吨/天。

已在河南省许昌市青泥河人工湿地工程、安徽省巢湖市花塘河人工湿地、浙江省嘉兴市城东再生水厂湿地公园、泰安市第一、二、四污水厂尾水处理人工湿地等应用,水质得到提升,主要水质指标由一级A排放标准提升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

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

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

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简介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吸附、吸收和转化功能处理废水的工程措施。

它模拟了自然湿地的功能,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净化污水。

本文将重点讨论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对污水处理的影响和效果。

一、基质基质是人工湿地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提供植物生长的媒介和微生物附着的载体,同时具有吸附和转化污染物的作用。

常用的基质包括沙、粉砂、混凝土、砾石等,在配置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水质要求和处理效果选择合适的基质组合。

基质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对于污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适当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可以增加微生物生长的空间和活性,加强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

二、植物人工湿地的植物对于污水处理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同时提供栖息地和养分供给给微生物,促进生物降解作用的进行。

选择适合人工湿地的植物需要考虑到耐污性、耐地下水位变化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因素。

常用的植物包括芦苇、香蒲、菖蒲等,它们的茎秆和叶片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三、配置合理的基质和植物配置对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果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人工湿地分为预处理区和后处理区,根据不同的处理要求和水质特点配置不同的基质和植物。

预处理区通常选择较粗砂、砾石等基质,利用大颗粒基质的过滤和物理吸附作用去除较大颗粒的悬浮物和悬浮有机物。

后处理区通常采用较细砂、河沙等基质,增加微生物生长的空间,加强生物降解作用。

植物的配置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处理要求进行调整,例如在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具有重金属抗性的植物。

四、效果评价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指标进行评价,常用的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指标的去除率。

此外,也可以通过比较进出水水质的变化和植物生长的情况来评价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

实践证明,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同时减少了化学药品的使用量和维护成本。

人工湿地植物筛选及其对营养型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工湿地植物筛选及其对营养型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工湿地植物筛选及其对营养型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人工湿地是一种自然的生态系统工程,其中植物扮演着重要角色。

人工湿地植物筛选及其对营养型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旨在通过筛选适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提高人工湿地对营养型污水的净化效果,并为城市水源治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植物筛选:本研究将从水生、湿生及陆生植物中选择具有较强营养物吸附能力及适应性、高净化效率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对比试验、生存率、生长速率等多种方法评估各植物对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

2.营养型污水处理:以不同浓度、不同营养物比例的模拟污水为处理对象,在人工湿地中进行植物生长和营养物吸附试验,同时对处理前后的水质指标进行分析。

三、预期成果:1.筛选出适宜生长、具有较强营养物吸附能力和高净化效率的植物。

2.建立人工湿地植物和营养型污水处理的实验模型,探索其污染物净化机理。

3.提高人工湿地对营养型污水的净化效果,为城市水源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四、研究难点:1.植物筛选:如何从各类植物中筛选出适宜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生长速度较快且具有营养物吸附能力的植物。

2.营养型污水的处理:如何选择适宜的营养物比例和浓度,如何避免植物受到过量污染情况下的生长阻碍,如何维护人工湿地系统的动态平衡。

五、研究计划和进度:本研究计划通过6个月的实验和1个月的数据分析,正式完成研究任务。

具体进度:1.前期准备:半个月。

包括人工湿地的设计,设备采购、实验室条件的调配和人员培训等。

2.植物筛选:1个月。

从白天鹅草、芦苇、菖蒲等常见植物中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进行试验。

3.营养型污水的处理:2个月。

分别设置不同营养物浓度的模拟污水,以筛选出最佳人工湿地植物组合。

4.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2个月。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六、论文结构和内容:本文将分为以下部分:1.绪论:研究背景和意义、目的和意义及当前研究现状。

《2024年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和生态友好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植物作为人工湿地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净化污水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本文将就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其在净化污水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1. 常见人工湿地植物种类人工湿地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芦苇、香蒲、菖蒲、水葱等。

这些植物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污能力强等特点,是人工湿地系统的理想选择。

2. 选择原则在选择人工湿地植物时,需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生物量、根系发达程度、耐污能力、适应性以及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等因素。

同时,还要注意植物的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

3. 新型植物材料的应用近年来,一些新型植物材料如水生植物基因改良品种、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杂交品种等逐渐应用于人工湿地系统。

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更高的净化效率和适应性,为人工湿地系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植物净化污水的作用机制1. 物理作用植物通过其发达的根系和庞大的生物量,能够吸附和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从而起到物理净化的作用。

2. 生物化学作用植物通过其根系分泌的酶和微生物,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同时利用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生物净化的效果。

3. 生态修复作用人工湿地系统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为微生物和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这些生物在系统中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共同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生态修复。

四、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的研究进展1.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在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其净化污水作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不同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而且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季节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净化效果。

此外,国内外学者还在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人工湿地系统的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厂尾水的应用实例

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厂尾水的应用实例

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厂尾水的应用实例
廖梦运;许俊;方遥;吴旭东
【期刊名称】《节能》
【年(卷),期】2024(43)1
【摘要】跟踪监测临安某人工湿地3年的水质数据并分析其生态服务价值。

人工湿地对氨氮、总氮、总磷、悬浮物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86.12%、16.07%、51.23%、91.23%和37.60%,同时可产生再生水补给利用,维持生物多样性,从水质净化、文化功能及提供生境等3方面评估,其生态服务效益可达0.78元/m2。

【总页数】3页(P98-100)
【作者】廖梦运;许俊;方遥;吴旭东
【作者单位】杭州临安排水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
【相关文献】
1.人工湿地技术对河道内湖水体及污水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效用性分析
2.城镇污水厂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处理过程中DOM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3.曝气生物滤池+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厂尾水的研究
4.复合型人工湿地对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效果
5.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多级生态塘深度处理污水厂尾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潜流人工湿地 污水厂尾水 土著植物 植物筛选
中图分类号: X7 2014) 01-0050-04
Screening of Plants and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Tail Water Treatment in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Sewage Plant Effluent


COD / ( mg·L - 1 )
NH3 -N / ( mg·L - 1 )
TN / ( mg·L - 1 )
TP / ( mg·L - 1 )
浓度范围 平均值
48 ~ 67 56
4. 4 ~ 7. 5 6. 5 ~ 12. 7 0. 52 ~ 0. 59
6. 4
10. 3
0. 56
1. 2 工艺参数及运行条件
潜流人工湿地对 NH3 -N 的去除主要通过硝化 作用,植物的吸收以及挥发作用。湿地进水 NH3 -N 浓度分别为 6. 22、6. 53 和 7. 42 mg / L,如图 3 所示。 HRT 为 9 d 时,在一个 HRT 内,浓度稳步降低,在第 三次取样后,出水 NH3 -N 浓度趋于稳定,出水平均 浓度为 0. 28 mg / L,平均去除率为 95. 5 % 。HRT 为 6 d 时的出水稳定时的平均浓度为 0. 36 mg / L,平均 去除率为 94. 5 % 。HRT 为 3 d 时,在第一次取样时 出水浓度就急剧下降,说明该潜流人工湿地在日平 均最高气温为 31. 6 ℃ 的条件下,去除含氨氮废水的 HRT 可大幅缩减。在 3 次取样后,出水平均浓度为 0. 05 mg / L,平均去除率为 99. 3 % 。可见,该潜流人 工湿地对 NH3 -N 的去除率,均达到 90 % 以上,说明 湿地内生物活性高,硝化反应进行顺利。三种条件 下出水 NH3 -N 浓度均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 GB 3838—2002) 的Ⅱ类标准。然而 HRT 越长 去除率却越低,说明 HRT 的延长不如温度的升高对 潜流湿地氨氮的去除率的影响大。
潜流人工湿地试验装置由 20 mm 厚的有机玻 璃制成,其规格为 1. 0 m × 0. 3 m × 0. 7 m( 长 × 宽 × 高) 。填料填充高度为 0. 6 m。布水和出水区由粒 径 10 ~ 30 mm 砾石填充,宽度为 0. 1 m。所用土壤 为当地地 表 以 下 400 ~ 800 mm 的 黄 棕 壤,种 植 密 度 121 株 /m2。为解决纯土壤的渗透系数小的问 题,在土 壤 中 掺 入 少 量 河 沙 和 砾 石。装 置 如 图 1 所示。
选能较好吸收氮磷的植物具有重要意义。移植 生长于自 然 水 体、岸 坡 的 水 生 植 物,用 污 水 厂 排 水口下游 50 m 处 河 水 进 行 培 养,研 究 并 确 定 对 氮磷吸收效果较好 的 品 种,可 为 实 际 工 程 应 用 提 供参考。
目前,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的传统填料一般是卵 石、砂、沸石、煤渣、钢渣等材料,分层或分区填入湿 地系统中。虽然 相 对 于 其 他 深 度 处 理 工 艺 有 投 资 少、处理与管理成本低等特点,但仍存在填料购买、 运输以及定期更换的难题,而土壤的来源则更为广 泛和便宜,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也更多。所以本文以 土壤作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填料,处理污水处理 厂尾水,并研究其处理效果。
图 1 潜流人工湿地装置 Fig. 1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在装置启动后的 40 d 里,日平均最高气温 7. 6 ℃ ,为 保持稳定的去除率,HRT 定为 9 d。而后到 2013 年 的 3 月份和 5 月份,温度逐渐升高,HRT 分别定为 6 和 3 d,期间的日平均最高气温为 18. 4 ~ 31. 6 ℃ 。
装置启动时间为 2012 年 11 月,首先利用恒流 泵以一定的转速向装置进水,根据从开始进水到水 从出水口溢流出来的时间,计算得出装置有效容积 为 36 L,孔隙度为 0. 29。
由于温度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速度以及其他 化学反应速度,所以温度越低,潜流湿地去除污水中 污染物的能力肯定就越低。在装置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外界温度低时,若要保证稳定的去除率,就 需加大水力停留时间( HRT) ,而温度较高时,也可 以在不影响去除率的情况下,减少 HRT 来提高水力 负荷。
1. 3 分析方法
COD: 重铬酸钾法; NH3 -N: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 法; TN: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TP: 过硫酸钾消解一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 1 潜流湿地处理效果
2. 1. 1 COD 的去除 利用哈希公司的 DR2800 水质分析仪,对所取
的重铬酸钾法消解后的水样进行测定,其结果如图 2 所示。
图 3 出水 NH3 -N 的浓度变化 Fig. 3 Variation of Effluent NH3 -N Concentration
所以,装置启动后,根据空气温度由低到高,采 用控制恒流泵转速来控制 HRT 分别为 9、6 和 3 d, 其对应的流量分别为 4、6 和 9 L / d,而其对应的水力 负荷分别为 0. 016 7、0. 025 和 0. 0375 m3 / m2 · d。
图 2 潜流湿地出水 CODCr 的浓度变化 Fig. 2 Variation of Effluent CODCr Concentration
摘 要 利用土壤作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填料,处理某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结果表明该潜流湿地对 COD、NH3 -N、TN 和 TP 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 78. 7 % 、99. 3 % 、67. 2 % 和 96. 4 % 。移植土著植物,通过试验筛选出对 N
去除效果比较好的品种为菖蒲、马兰和石菖蒲,对 P 去除效果比较好的三种植物为马兰、萱草和菖蒲。
装置启动时,先把要处理的污水灌入潜流湿地 中,至出水高度后,开启恒流泵,根据 HRT 计算出的 转速设定运行。然后每隔 1 /3 HRT 取样一次,测定 各指标。
植物吸收氮磷试验开始时间为 2013 年 4 月,采 植当地水生植物 10 种,分别为袖珍竹、白掌、菖蒲、 石菖蒲、麦冬、马兰、水芹、灯心草、黄花鸢尾和萱草。 洗净根部 土 壤,称 量 湿 重,编 号 后 分 别 放 入 规 格 为 15 L 的 PVC 水桶,用污水厂排水口下游 50 m 处河 水进行培养,按照每克植物的湿重 30 mL 水向桶中 加水,每两天定时取样测定 TN、TP,总共 30 d。
植物是 潜 流 人 工 湿 地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6],筛
[收稿日期] 2013 -09 -18 [基金项目]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2012ZX07205-
002) [作者简介] 陈浩( 1989— )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污染
控制 技 术。电 话: 15956921588; E-mail: chenhaosos @ 163. com。
— 51 —
陈 浩,崔康平,许为义,等. 污水厂尾水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及植物筛选
Vol. 33,No. 1,2014
平均去除率为 78. 1 % ; HRT 为 3 d 时的出水平均浓 度为 10. 4 mg / L,平均去除率为 78. 7 % 。对比表明, HRT 长的反而去除率较低,说明温度对 COD 去除率 的影响较大。三种条件下出水 CODCr 均达到了《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的Ⅲ类标准, HRT 为 6 和 3 d 的出水甚至达到了Ⅱ类。 2. 1. 2 NH3 -N 的去除
系统进水 CODCr分别为 52. 1、52. 0 和 48. 9 mg / L。 在一个 HRT 内,浓度持续降低,在第三次取样后,即 达到一个完整 HRT 之后,出水 CODCr 趋于稳定,HRT 为 9 d 时的出水平均浓度为 17. 2 mg / L,平均去除率 为 67 % ; HRT 为 6 d 时的出水平均浓度为 11. 4 mg / L,
陈 浩,崔康平,许为义,等. 净水技术 2014,33( 1) : 50 53 污水厂尾水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及植物筛选 Water PVuorilf.ic3a3t,ioNno.T1e,c2h0n1ol4ogy
污水厂尾水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及植物筛选
陈 浩,崔康平,许为义,洪天求
(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Chen Hao,Cui Kangping,Xu Weiyi,Hong Tianqiu (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Abstract Using soil as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fillers,tail water of sewage plant effluent was tre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tland has a good removal effect on COD,NH3 -N,TN and TP,the average removal rates are 78. 7 % ,99. 3 % , 67. 2 % and 96. 4 % ,respectively. Through experiments of transplanting indigenous plants,three species are screened. Acorus calamus L,Kalimeris indica L,Acorus tatarinowii have good removal effect on nitrogen,and Kalimeris indica L,Hemero callisfulva L, Acorus calamus L have good removal effect on phosphorus. Keywords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tail water of sewage plant effluent indigenous plant screening of pla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