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一节。

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而且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惟一家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的影响还具有破坏性甚至毁灭性,所以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的迫切愿望,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生物学知识,但他们从小学的《自然》及生活中的.电视节目中已了解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

他们能说出许多生物的名称、知道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没有构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的整体体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七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

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但乐于观察、分析图片,参与游戏,进行角色扮演,喜欢讲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等以表现他们的活力,针对此,教师可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力求在整个教学中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生物圈,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认识并保护这个家;2.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发表的见解。

(二)能力1.使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7篇)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7篇)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7篇)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设计复习什么是生态系统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生态系统。

②学生设计: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个可以长时间维持下去的生态系统。

①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确的地方②教师假设:假设给你一大片土地,你可以设计你周围的环境及各种生物,那么你要怎样设计才能使你生活的生态系统维持下去?生态系统的类型①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

②学生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来认识所看到的各种生态系统。

①教师引导:你认为生物圈中有哪些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①我爱我家。

学生分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流,然后向其他组同学介绍)。

②团结协作:大部分的生态系统学生比较了解,但有一些生态系统有的同学不大熟悉,这时让学生提出一个他不熟悉的生态系统,由其他的同学帮助他,给他介绍一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使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知识,体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③学生详细介绍几种熟悉的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的详细资料由学生课下查阅完成。

①教师帮助学生分组,鼓励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家”。

②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熟悉的问题,同时要鼓励其他同学进行帮助,不全面的由教师来引导和帮助。

七年级上下册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上下册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上下册生物知识点七年级生物知识点: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 认识生命,珍爱生命2. 认识自己,发展自己3. 生活中的生物现象4.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章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 生物能进行呼吸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二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 调查生物的种类2. 调查周围的生态环境3. 确定调查的方式及调查路线4. 调查小动物栖息地5. 丰富我们的知识面6. 调查活动注意事项7.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方法步骤8. 认真分析、整理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并交流。

第三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2. 生物圈中的空气、水、土壤为绿色植物和各种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

3. 岩石圈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场所。

4. 光热资源在地球上分布是不均匀的,对各种生物的生存有着直接的影响。

5. 不同区域的气候有着较大的差别,对各种生物及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

6. 地形的多种多样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

7. 淡水是各种水生生物生活的地方。

8. 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9. 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称为捕食关系。

10.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11. 光决定着生物的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

12. 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

13. 空气中的氧气对于所有需氧生物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14.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及绝大部分哺乳动物。

海平面以下:各种海底动物、鱼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空中的多细胞植物。

地上有许多树木、花草以及像柳树一样的树木。

食虫鸟总在夜间猛禽获得食物的时候去捕捉小动物食物链:草→鼠→蛇→鹰。

许多植物都是多细胞的,如衣藻、小麦、甘蔗;树木都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生物圈》教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同的家园

《生物圈》教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同的家园

《生物圈》教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同的家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一章“生物与生物圈”,详细内容为第一节的“生物圈概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圈的概念,了解生物圈的组成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圈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生物圈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物分布情况,引出生物圈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结合生物圈模型进行直观展示。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短片,让学生了解生物圈面临的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生物圈知识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生物圈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圈的概念2. 生物圈的组成3. 生物圈的结构4. 生物圈的功能5. 生物圈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和功能,并举例说明生物圈中的相互关系。

答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生物圈中的生物相互依赖,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2. 作业题目:请谈谈你对生物圈保护的看法,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课后反思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物圈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生物圈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对“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章的整合

对“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章的整合
于是这一 概念被广 泛采用 。教师 提 问 : 了草原生 态 除 系统外 , 还有哪 些生 态 系统?引导 学生说 出 各种生 态
教师把学生 的讨 论结 果用实 物投 影投 到屏 幕上 ,
与学生一起分析 , 综合各组的智慧 , 常讨论① 能概括 通 成图 l 形式 。讨 论② 比较 复杂 , 生通 常能 找到 许多 学
光, 给学生思考与讨论提供“ 抓手” 。
描述 草 原风
d 野兔挖洞会破坏草地一 动物对环 境有一定影 响 .
( 的方 面 ) 坏 。
师: 同学们闭上 眼睛 , 我们展 开 想象 的翅膀 , 让 飞
到美丽的锡林郭 勒大 草原 。虽是 盛夏 时节 , 里 的气 这
e 植物能防风 固沙 , 止水 土流 失一植 物 对环境 . 防 有一定影 响( 好的方 面) 。 f植物制造氧 气 , 气被 动物 呼吸一 植 物和 动物 . 氧
生物学 教学 21年( 5 第6 00 第3 卷) 期
对 “ 物 圈是所 有 生 物 的家 ’ 生 ’ 一章 的整 合

袁苟 妙 ( 北 晋 市 育 教 室 0 2 ) 河 省 州 教 局 研 5 6 20
生物圈 “ 物圈是所有生物 的家 ” 生 一章 的内容作 了整合 , 旨在优化知识结构、 于学生 主动探究式学 习。 利
思考与 讨论 :
①在草原上 , 当雨 量充 沛 , 气候 适 宜时 , 长得 十分 繁 草 茂, 兔的数量急剧增加 , 的数量会不会无 限制地增 加 兔
a 草被兔和羊吃掉 , 们又 被狼 和鹰 吃掉一 捕 食 . 它

1 ・ 8
生物 学教学 21年( 5 第6 0 0 第3 卷) 期
g 分解者细 菌和真 菌 能把 动植 物 的遗 体 分解 , . 分 解产物进入土壤 和空 气 , 可 以被 植物 利用 。一微 生 又 物影响 了环境。 h 野兔生活需要水 , 物生 活也 需要水 。 环 境 . 植 影响生物的生活( 水分 ) 。 i野兔 白天 活动 , . 晚上 休 息。一 环境 影 响生物 的

初一生物生物圈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生物圈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生物圈试题答案及解析1.地球上与其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答案】所有的生物、环境【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的家园。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2.下列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层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层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答案】C【解析】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圈的范围。

依据生物圈的概念来解答。

3.生物圈各个圈层都有生物生活着,其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A.无法确定B.大气圈C.水圈D.岩石圈【答案】D【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昆虫、鸟类、翼手类、漂浮在空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限制生物向土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150米以内,150米以下无光,不适合生物的生存,但也有少量的生物,可见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故选:D。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目录在七年级生物教学过程中,教材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可以说是具有指导和依据作用的工具。

目录是生物教材的灵魂,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的目录,欢迎大家阅读!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第四节生态系统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林业工人的新任务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圈Ⅱ号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科学·技术·社会从古老的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科学家的故事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第二章细胞的生活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科学家的故事他发现了细胞中神奇的物质核酸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科学·技术·社会“脱缰之马”癌细胞第三章细胞怎样产生物体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科学·技术·社会朊病毒、疯牛病、克雅氏病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二节种子植物生物学与文学寄予植物的情怀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第二节植株的生长科学·技术·社会无土栽培第三节开花和结果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科学·技术·社会节水农业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科学·技术·社会现代化温室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科学·技术·社会热带雨林地球的“肺”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中生态因素,班干部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的分类:(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是光;不用1只鼠妇(黄粉虫)的原因是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信,即避免误差或减小误差。

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自然。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7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本章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2)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

(3)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了解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4)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复习的难点和重点
通过复习,主要是要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因此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是本节课的重点。

3.复习方略
先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互动探究训练,寻求解题规律,强化自身能力。

二、补弱深化,供你自主研学,构建网络
同学们,知识只有形成网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就象人体的各个器官和肢体一样,请你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建构本章的知识网络。

你一定能行喔!
1.你复习可温习或获得的知识:
(1)你还记得什么是生物圈吗?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生物圈为她的所有家庭成员“生物”提供了哪些基本的生存条件?(第一节)(2)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你能举出你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吗?针对探究实验你了解多少?(第二、三节)
(3)什么是生态系统?它的组成是怎样的?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你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多少了解?(第四节)(4)生物圈是生态系统吗?你知道生物圈中还有哪些生态系统,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关于生物圈II号,思考:(教材33页“科学.技术.社会)A.生物圈II号模拟的是什么?生物圈I号是什么?
B.设想科学家们是怎样维持“生物圈II号“的?
C.分析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伴你整理要点(知识网)
请同学们以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例如表格、概念图等)构建你对本章所掌握的知识网络:
三、跟踪训练,能力提升(组内合作探究)
(一)选择题
1.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衍的地方叫()
A.大气层
B.生物群落
C.生物种类
D.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水圈、大气圈
C.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D.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表面
3.人类的“立足点”是()
A.大气圈
B.水
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的各个圈层
4.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水压太大
B.光线太弱
C.盐度太高
D.温度太低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反映出桃花的开放与哪一种非生物因素有直接关系?
A.水分
B.温
度 C.光照 D.地形
6.决定菊科植物深秋开花的因素是()
A.光照
B.高
温 C.低温 D.土壤
7.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①青蛙②蚯蚓③甘薯④蛇⑤猫头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
③④ D.③④⑤
8.为确保探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对影响实验的其它变量应()
A.相同
B.不同
C.相似
D.随意
9.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
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
B.便于观察
C.控制变
量 D.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10.法国梧桐树在冬天叶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

这表明()
A.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它们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D.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11.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

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并能主宰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2.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羊和
草 D.蚂蚁和蚱蜢
1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A.生产者和消费
者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食物链和食物
网 D.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泰山林区
B.黄河中的鲤鱼
C.一瓶纯净水
D.内蒙草原上的羊群
15.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C.生物的种类繁多
D.生物的种类较少
16.从“狼吃羊,羊吃草”的食物链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阳光
B.草
C.
羊 D.狼
17.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18.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A.浮游植物
B.肉食鱼类
C.浮游动物
D.大型鱼类
1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0.关于生物圈,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生物圈的厚度是20千米,是地球表面的一薄层
C.生物圈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人类的活动不会对它有太大的影响
D.我们可以模拟地球生物圈的条件,建
造供人类居住的生物圈二号
(二)非选择题
21.据图回答:
(1)图中的小鸟和昆虫,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
,从动物的行为上
看属于行为。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
于。

(2)直方图中的A、B、C分别指该
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哪种生
物。

(3)最近我国有关部门要求各地,严禁随意从国外引进各种物种,这种禁止外来物种入侵的措施,是有利于保持本地。

22. 请阅读下面文章后,回答问题。

(8分)
“我国西辽河冲积平原上的科尔沁沙地,以前曾盛长森林和草原。

20世纪以来,人们大面积毁林、垦草,使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土质瘠薄,经过干旱风沙活动,草原急速退化成沙漠。

有人把科尔沁沙地称为‘人造沙漠’……沙漠是丧失了生产能力的土地,一旦形成,不仅恶化了环境,而且破坏了许多动物栖息的场所,更为严重的是任其发展,就难以自行恢复为森林、草原生态系统。


(1)科尔沁从一个“盛长森林和草原”的生态系统,演变为沙地,这与哪些人类活动有关?
(2)科尔沁草原远在内蒙古,它的荒漠化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吗?
(3)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

你认为作为一名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做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至少答出四条)
四、中考再现(选自2005年济南中考试题)
根据下图和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案例]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喂鱼。

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

(1)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
是关系。

(2)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
是。

(3)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
自。

(4)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
了率。

(5)DDT是一种很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如果DDT进入该生态系统,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应
是。

五、感悟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或新的收获吗?请写在下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