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合集下载

第三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第三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分支酶的作用——形成支 链的构。
1 阶段的反应过程 葡萄糖活化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 的过程。
CH2OH
ADP
O ATP
HK GK
G
CH2O P O
G-6-P
磷酸葡糖 变位酶
CH2OH
PPi
O
UTP
O
P
UDPG焦磷 酸化酶
UDPG
G-1-P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
2 2
II 阶段的反应过程 UDPG是在糖原引物上进行合成的。在糖原 合酶的作用下,通过α-1,4-糖苷键形成糖原 的直链结构。
(三) 糖原分解的反应过程 根据糖原分解的反应特点分为2个阶段: 1 阶段的反应 糖原磷酸化酶和脱枝酶的作用. II 阶段的反应 G-1-P G-6-P 1 阶段的反应过程
糖原在糖原磷酸化酶的作用下,进行磷酸 解释放出1-磷酸葡糖;在脱枝酶的作用下, 生成葡萄糖的过程。
GGGGG G G Gn G G G G
糖原(n)
Pi G-1-P
GGGGG G
磷酸化酶 Gn G G G G
糖原(n-1)
nPi
磷酸化酶 nG-I-P
糖原颗粒变小
G 脱枝酶
nG-I-P
磷酸化酶
Gn G G G G G G G
GGGG Gn G G G G
脱枝酶
α -1,4 α -1,4 葡糖转移酶
G
脱枝酶 α -1,6-糖苷酶
G Gn G G G G G G G
分支酶 形成第二分支
(四)糖原合成的反应特点
1.糖原合成过程中,直链的长度在6个 以上葡糖单位,才能被转移形成新的 分支。二个分支之间相距至少3个以上 葡糖单位。

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的异同

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的异同

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的异同糖原是一种多糖体,通过多个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它是动物和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在我们日常的饮食中,消化系统会将我们食用的淀粉质和蔗糖转化成葡萄糖,然后将其存储为糖原,以备身体需要时进行能量供应。

在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异同点。

异同一:反应的方向性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是两个相反的过程。

糖原合成是指将多个葡萄糖分子连接起来,构成一条链状的多糖体。

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其方向性为外源性反应。

而糖原分解也同样需要能量,将链状多糖分解成单糖,从而释放出储存的能量。

其方向性为内源性反应。

异同二:参与反应的酶在糖原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参与其中的酶是不同的。

在糖原的合成过程中,糖原合成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酶,可以将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链的形式连接起来,并以α-1,6-糖链的形式作为分支连接。

而糖原的分解过程则需要磷酸酶的参与,这种酶可以水解α-1,4-糖链和α-1,6-糖链,从而将糖原分解成单糖。

异同三:产生的物质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也不尽相同。

在糖原的合成过程中,多个葡萄糖分子会以一定的规律连接在一起,构成一条链状的多糖体糖原。

这种多糖体能够储存能量,并在身体需要时迅速释放出来。

而在糖原的分解过程中,多糖体会被糖原酶分解成单糖,这些单糖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入到人体细胞内,并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能量。

总的来说,糖原合成和分解虽然在反应方向性、参与反应的酶以及产生的物质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都是非常重要的代谢过程,能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通过摄取适量的淀粉质和蔗糖,来确保我们的糖原合成和分解能够持续良好运作。

糖原分解和合成

糖原分解和合成

糖原分解和合成(原创版)目录1.糖原分解和合成的定义2.糖原分解的过程3.糖原合成的过程4.糖原分解和合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5.糖原分解和合成的调节机制正文糖原分解和合成是生物体中重要的代谢过程。

糖原是一种多糖体,由许多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

糖原分解和合成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过程,涉及到能量储备和供应、血糖调控等多个方面。

糖原分解是指在生物体内,糖原分子被水解为葡萄糖单元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肌肉中。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糖原磷酸化酶,它能够将糖原分子从非还原端开始逐个水解,产生葡萄糖 -1-磷酸,然后进一步转化为葡萄糖。

在肝脏中,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可以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供应能量,也可以转化为糖原或脂肪储存起来。

在肌肉中,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主要用于肌肉收缩供能。

糖原合成是指在生物体内,葡萄糖单元通过糖原合成酶的作用,连接成糖原分子的过程。

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它能够将葡萄糖单元连接成糖原分子。

糖原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肌肉中,其中肝脏的糖原合成能力最强。

在肝脏中,糖原合成可以消耗过多的葡萄糖,维持血糖稳定,同时也可以为身体储备能量。

在肌肉中,糖原合成主要用于肌肉收缩供能。

糖原分解和合成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能量储备和供应、血糖调控等。

当生物体需要能量时,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供应能量;当血糖浓度过高时,糖原合成可以消耗过多的葡萄糖,维持血糖稳定。

糖原分解和合成的调节机制包括激素调节、代谢物调节等。

例如,胰岛素能够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胰高血糖素则能够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

此外,代谢物如 ATP、ADP、NADPH 等也能够影响糖原分解和合成的速率。

总之,糖原分解和合成是生物体中重要的代谢过程,它们在能量储备和供应、血糖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简述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简述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简述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糖原是一种重要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内都有存在。

它是一种由葡萄糖和葡糖苷组成的复合物,是细胞内最重要的多糖,可以构成各类多糖聚合物,参与大量的生物学反应,为生命体提供能量,是构成有机物质和维持细胞与组织结构的重要物质。

一、糖原的合成糖原的合成一般涉及到三步:一是葡萄糖的合成,二是葡糖苷的合成,三是糖原的组装。

(1)葡萄糖的合成葡萄糖是糖原的组成成分,它的原料是碳水化合物。

它通过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产物经过糖异生酶的催化,生成葡萄糖。

这一步的反应也称为碳水化合物分解,分子式为C6H12O6。

(2)葡糖苷的合成以葡萄糖为原料,新陈代谢发生反应,经由糖组蛋白催化,形成葡糖苷,葡糖苷也称为糖原糖苷或辅酶糖苷,它是一种由葡萄糖和苏氨酸组成的混合物,分子式为C6H10O7、C7H14O7。

(3)糖原的组装由于葡萄糖和苏氨酸经过糖组蛋白的催化作用,结合形成糖原,糖原是一种由葡萄糖和葡糖苷组成的复杂物质,糖原分子量大,可能高达数百万,结构十分复杂,它能够参与多种生物反应,促进生物体的代谢,维持细胞活力和组织结构稳定。

二、糖原的分解糖原的分解是指将糖原组成的葡萄糖和葡糖苷分开的过程,它的分解是分子量更小的一种分子构建。

糖原的分解涉及到三步:一是葡萄糖的解离,二是葡糖苷的分解,三是糖原的分解。

(1)葡萄糖的解离葡萄糖是糖原的组成成分,它经过水解酶的催化作用,分解为两个葡萄糖分子。

此时,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2)葡糖苷的分解葡糖苷是一种由葡萄糖和苏氨酸组成的混合物,它也是糖原的组成成分,糖原分解酶的催化作用,将葡糖苷分解为葡萄糖和苏氨酸,其分子式分别为C6H10O7、C7H14O7。

(3)糖原的分解糖原是由葡萄糖和葡糖苷组成的复杂物质,糖原分解酶可以将其分解为葡萄糖和苏氨酸,以及少量其他物质。

此外,当糖原经过糖原水解酶的催化,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并释放出能量。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终极【共45张PPT】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终极【共45张PPT】

磷酸化酶b (活性低)
磷酸化酶a-P (活性高)
2. 糖原磷酸化酶受别构调节
➢ 葡萄糖是磷酸化酶的别构抑制剂。
磷酸化酶 a (R) 葡萄糖 磷酸化酶 a (T)
[疏松型]
[紧密型]
磷酸化酶二种构像——紧密型(T)和疏松型(R), 其中T型的14位Ser暴露,便于接受前述的共价修 饰调节。
4.1.2糖原合酶受化学修饰和别构调节
α-1,4-糖苷键式结合
这两种关键酶的重要特点:
6 u/L,AST 72.
4. 耗能:UDPG----葡萄糖供体(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通过以上的分析:就可以得出葡萄糖与肝糖原可以互相转变,而葡萄糖与肌糖原却只能从葡萄糖变成肌糖原,从肌糖原却不能直接变成葡萄糖的结论了.
注意:每条链都终止于一个非还原端.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终极
目录
CONTENT
糖原概述 糖原合成
PART ONE
PART TWO
糖原分解
PART THREE
糖原合成与分解 的总结
PART FOUR
糖原积累症
PART FIVE
习题及病例
PART SIX
1.糖原概述
PART ONE
1.1糖原的定义
1.糖 原 (glycogen)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聚
G-6-P
G
己糖(葡萄糖)激酶
4.1糖原合成与分解受到严格调控
➢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是分别通过两条不同途径进 行的。这种合成与分解循两条不同途径进行的 现象,是生物体内的普遍规律。这样才能进行 精细的调节。
➢ 当糖原合成途径活跃时,分解途径则被抑制,才 能有效地合成糖原;反之亦然。
关键酶
① 糖原合成:糖原合酶 ② 糖原分解:糖原磷酸化酶

26糖原的分解与合成

26糖原的分解与合成

糖 尿 病 的 代 谢 紊 乱
糖 尿 病 的 糖 代 谢 障 碍
糖尿病的用药 I
一、可选用的西药
1.胰岛素:用于Ⅰ型糖尿病。 2.双胍类降糖药: (1)苯乙双服(降糖灵):本品常与格列齐特等磺酰服 类口服降糖药合用,但剂量应根据病情作适当调整。 (2)二甲双胍(降糖片) 。 3.磺脲类降糖药: (1)格列齐特(达美康,甲磺毗腮) (2)格列喹酮(糖适平) (3)格列本脲(优降糖): (4)格列吡嗪(美毗达): 4.拜糖平
非还原性末端
α-1,6O 糖苷键
CH2 O O CH2OH O OH
非还原性末端
α-1,4糖苷键
还原性末端
二、糖原的生物学意义


糖原是可以储藏能量和易于动员的多糖。肌体能 量不足时,及时动用糖原获得葡萄糖;肌体能量 充足时,能量以糖原形式储藏。 体内葡萄糖浓度过高会导致很多疾病(如糖尿 病),所以要以糖原的形式储藏。 葡萄糖以糖原形式储藏在分解时,几乎不消耗的 ATP,合成时也只消耗1分子ATP.所以以糖原形 式储藏效率很高。
(1)从糖链的非还原端开始
糖原(Gn)+ H3PO4
磷酸化酶
糖原(Gn-1) + G-1-P
(2)磷酸化酶只能分解α-1,4-糖苷键,对α1,6-糖苷键无作用。
4
3 2 1
脱分支:
9 8 7 6 5
4
3
2
1
转移酶
1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α-1,6-糖苷酶
+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G
NH2 N N N

03糖代谢-4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03糖代谢-4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
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肾上腺素或 胰高血糖素
1、腺苷酸环化酶
的共价修饰反 应是酶促反应, 只要有少量信 号分子(如激 素)存在,即 可通过加速这 种酶促反应, 而使大量的另 一种酶发生化 学修饰,从而 获得放大效应。 这种调节方式 快速、效率极 高。
30
2、ATP
cAMP
2
102
3
3、蛋白激酶
(无活性)
-
磷酸化酶b激酶 磷酸化酶b激酶-P 糖原合酶 (有活性) Pi 糖原合酶-P 磷酸化酶b (无活性)
磷蛋白磷酸酶-1
Pi
+

磷蛋白磷酸酶-1
磷酸化酶a-P
磷蛋白磷酸酶-1
Pi

PKA(有活性)
28

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P 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
激素通过cAMP-蛋白激酶调节代谢示意图
激素 受体 G蛋白 环化酶
糖原累积症
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是一 类遗传性代谢病,其特点为体内某些器官组织 中有大量糖原堆积。会导致肝硬化和肝功能衰 竭。除肝病变外,大部分患者有肌无力,尤其 疾走和爬山时,部分患者有肌肉萎缩。糖原可累
积在心脏,出现心脏增大。
引起糖原累积症的原因是:
糖原合成与分解均在细胞质中进行……
23
代谢调节与关键酶
酶定位的区域化:“合成”、“分解”割据 一方。 酶活性的调节:“增加一个,降低一个”。防 止无效循环。 共价修饰调节:难点、重点 磷酸化酶 酶活性的调节 Gn
糖原合酶 别构调节
G
24
1、糖原代谢的共价修饰调节
酶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在其它酶的催化下,可以 共价结合或脱去,引起酶分子构象的改变,使其活性 得到调节,这种方式称为酶的共价修饰(Covalent moldification )。磷酸化/去磷酸化是主要形式。

名词解释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名词解释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名词解释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是一种在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多糖类物质,作为体内能量的储存形式之一,其合成与分解在维持生命活动和能量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糖原的结构、合成与分解过程以及调控机制等方面来进行解释。

糖原由许多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呈分支状结构。

这种分支结构不仅有利于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还增加了其在细胞内的溶解度和储存效率。

糖原的合成过程又称为糖原的生物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肌肉细胞中。

合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糖基链的合成和分支链的形成。

首先,糖基链的合成。

在细胞质中,葡萄糖通过糖原合成酶的作用,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1-磷酸(G1P),然后再经过糖原合成酶的作用,将G1P转化为UDP-葡萄糖,进而与已有的糖基链连接形成长链。

然后,分支链的形成。

在长链形成后,糖原分支酶通过切割长链,将一部分葡萄糖分子与长链的氧原子连接,形成分支链。

这种分支结构能够提高糖原的溶解度和储存效率,并且增加糖原的受磷酸化速率。

糖原的分解过程,也称为糖原的糖解,与合成相反,主要在需要能量的时候发生。

在分解过程中,糖原磷酸化酶能够将糖原分子上的磷酸基团切割下来,形成G1P,并进一步被磷酸解糖酶催化分解成葡萄糖-6-磷酸(G6P)。

G6P可以通过糖解途径进入糖酵解过程或者通过糖原糖解酶反应产生游离葡萄糖。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其中,胰岛素和糖原糖解酶是两个重要的调控因子。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主要是降低血糖浓度,并促进糖原的合成。

胰岛素能够通过激活糖原合成酶的活性,增加葡萄糖向糖原的转化速度,从而促进糖原的合成。

另一个调控因子是糖原糖解酶。

糖原糖解酶是一种调控糖原分解的关键酶,通过磷酸化酶的调控,能够使糖原糖解酶活性发生变化,从而控制糖原的分解速率。

此外,一些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也对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起调控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键部位
非还原性末端
磷酸化酶 a (PLP)
+
磷酸
G-1-P
(1)糖原磷酸解为1-磷酸葡萄糖
糖原
Gn

H3PO4
原 分
磷酸化酶
解 的
糖 原 Gn-1
限 速
HO CH2

O
OH
OH OH
OP
OH HO
1-磷酸葡萄糖
O
Gn+ H3PO4 1-磷酸葡萄糖 + Gn-1
(glucose-1-phosphate)
糖原的结构
3.糖原合成
定义:
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 糖原的合成(glycogenesis)。
单糖:
葡萄糖(主要)、果糖、半乳糖等
部位:
肝脏、肌肉组织等细胞的胞浆中
(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CH2OH
H H
OH
OH H
HO
OH
H
OH
葡萄糖
(glucose)
ATP ADP
Mg2+
葡萄糖 (glucose)
脑与肌肉中缺乏此酶
6-磷酸葡萄糖+ H2O
葡萄糖 + H3PO4
糖原
Gn+1 Pi

磷酸化酶
原 分
Gn
1-磷酸葡萄糖
解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图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
H2O
Pi
葡萄糖
糖分解代谢
一、糖原的合成作用
由葡萄糖和其它单糖如果糖、半乳糖 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反应 在细胞质中进行 。
α -淀粉酶 β -淀粉酶
淀粉的磷酸解
淀粉磷酸酶
nG-1-p+少量葡萄糖
在Q酶作用下的支链淀粉的合成
m
n
A
B
Q酶(1)
m
+
n
A
B
Q酶(2)
A
m n
B
H O
R
H
OH
H
OH
H
OH
(5)分支酶催化糖原不断形成新分支链
12~18G
糖原合酶
分枝酶
糖原引物
糖原合成的限速酶
糖原合成图
1-磷酸葡萄糖
UTP
UDPG PPi 糖原引物 UDP
糖原(1→4葡萄糖单位)
葡萄糖
ATP ADP
6-磷酸葡萄糖
消耗能量 需要引物 非还原端
糖原(1→4和1→6葡萄糖单位)
肾上腺素或 胰高血糖素
意义:由于
1、腺苷酸环化酶
(无活性)
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1
酶的共价修饰 反应是酶促反 应,只要有少 量信号分子 (如激素)存
2、ATP
cAMP
2
102
3、蛋白激酶
R、cAMP
3
(无活性) 蛋白激酶(活性)
在,即可通过 加速这种酶促 反应,而使大 量的另一种酶 发生化学修饰, 从而获得放大 效应。这种调 节方式快速、
A激酶(有活性)
A激酶(无活性)
H2O
ADP
2ATP 磷酸化酶b激酶- P
+
2ADP cAMP +
(有活性)
A激酶(有活性)
磷酸化酶b (无活性)
磷酸化酶a- P (高活性)
+
糖原合酶a 糖原合酶b- P (有活性) (无活性)
Pi 磷蛋白磷酸酶-1 H2O
(3)cAMP对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糖原的分布
肝糖原:
含量可达肝重的 5%(总量为90-100g)
肌糖原:
含量为肌肉重量的1~ 2%(总量为200-400g)
返回
2.糖原分解
糖原分解
是指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部位
肝脏
产物
葡萄糖
一、糖原的酶促磷酸解
糖原的结构及其连接方式
非还原性末端
-1,6糖苷键
-1,4-糖苷键


Pi
酶 的
G-1-P

脱支酶

脱支酶
脱支酶具有双重作用:
α-1,4-糖基转移酶α-
G
1,6-糖苷酶
(2)1-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
HO CH2 O OH
OH
O P O CH2
OH
O
OH OH
OP
OH HO
1-磷酸葡萄糖 (glucose-1-phosphate)
O
OH OH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2.胰高血糖素
其升高血糖的机制包括: ①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人而抑制糖 原合酶和激活磷酸化酶,迅速使肝糖原分 解,血糖升高。 ②通过抑制磷酸果糖激酶2抑制糖酵解途径, 加速糖异生作用。 ③促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的合成,抑 制丙酮酸激酶,增强糖异生。 ④与胰岛素作用相反,加速脂肪动员,间 接升高血糖水平。
返回
4.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磷酸化酶
变构调节
糖原合成酶
共价修饰调节
受同一调节系统控制
即:激素-cAMP-蛋白激酶
有两种类型
即:活性形式 和无活性形式
糖原的合成和分解通过对糖原磷酸化酶和糖原合成酶 的调节机制进行调控
别构调控 1. 糖原磷酸化酶:AMP; ATP、6-P-G、Glc 2. 糖原合成酶:6-P-G、Glc
3.糖皮质激素
①促进肌肉蛋白质分解,分解产生 的氨基酸转移到肝进行糖异生。 ②抑制肝外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抑制点为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二、糖水平异常
1.高血糖和糖尿病 在正常情况下,血糖
水平维持在3.89~6.11mmol/L之间。空腹 时血糖浓度高于7.28mmol/L称为高血糖。 如果血糖值超过肾糖阈值8.96mmol/L ,尿 中还可出现糖,就称为糖尿病 。
+
A
ADP
2、淀粉的分解
淀粉的酶促水解解
α -淀粉酶:在淀粉 分子内部任意水解α -1.4 糖苷键。(内切酶)
β -淀粉酶:从非还原 端开始,水解α -1.4糖 苷键,依次水解下一个β -麦芽糖单位(外切酶)
脱支酶(R酶):水解 α -淀粉酶和β -淀粉酶 作用后留下的极限糊精中 的1.6 -糖苷键。
OH
OH HO
6-磷酸葡萄糖 (glucose-6-phosphate)
1-磷酸葡萄糖 (glucose-1-phosphate)
6-磷酸葡萄糖
1-磷酸葡萄糖
(3)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的生成
CH2OH
H H
OH
OH H
HO
O
O P OH
UTP
UDPG焦磷酸化酶
H
OH
OH
1-磷酸葡萄糖
(glucose-1-phosphate)
葡萄糖激酶
CH2OPO3H2
H H
OH
OH H
HO
OH
H
OH
6-磷酸葡萄糖 (glucose-6-phosphate
葡萄糖 + ATP
6-磷酸葡萄糖+ADP
(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
OH
O P O CH2
OH
O
HO CH2 O OH
OH OH
OH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OH OH
OP O
共价修饰
磷酸化酶和糖原合成酶的活性是受磷酸化或去磷酸化的共 价修饰的调节。二种酶磷酸化及去磷酸化的方式相似,但 其效果相反。
Pi H2O
糖原合成酶 a ( 有活性)
OH
糖原磷酸化酶 b OH
( 无活性)
糖原合成酶 b ( 无活性)
P
糖原磷酸化酶 a ( 有活性)
P
ATP ADP
(1)糖原合酶的变构调节
腺苷酸环化酶 + 腺苷酸环化酶
磷酸化酶b激酶 ATP
+
cAMP
胰高血糖素 和肾上腺素 对糖原合成
与分解的 调节
+
蛋白激酶 + 蛋白激酶
磷酸化酶b激酶 磷酸化酶b + 磷酸化酶a
糖原合酶 + 糖原合酶
级联放 大效应
糖原分解加强
糖原合成下降 返回
cAMP结构
(3)、激素对糖原
合成与分解的调控
肾上腺素或 胰高血糖素
磷酸化酶a(催化1.4-糖苷键断裂) 三种酶协同作用: 转移酶(催化寡聚葡萄糖片段转移)
脱枝酶(催化1.6-糖苷键水解断裂)
非还原性末端 Pi
1-磷酸葡萄糖
糖 非还原端


G -1-P
酸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G -6-P



G
G
双重功能酶
磷酸化酶a
糖原核心
转移酶
极限糊精
脱枝酶(释放1个葡萄糖)
糖原磷酸化酶的作用位点及产物
ATP ADP
4、磷酸化酶激酶
4
(无活性) 磷酸化酶激酶(活性)
104
ATP ADP
5
106
5、磷酸化酶 b
(无活性) 磷酸化酶 a(活性)
6
108
6、糖原
1-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效率极高。
血液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激素通过cAMP-蛋白激酶调节代谢示意图
激素 受体 G蛋白 环化酶
细胞膜
ATP
cAMP+PPi
支链淀粉合成
淀粉合成酶:催化形成α -1.4糖苷键 Q酶(分支酶):既能催化α -1.4糖苷键的断裂,又 能催化α -1、6糖苷键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