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外安全文化研究与应用现状

合集下载

幼儿园安全教育国外现状(3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国外现状(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对儿童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幼儿园安全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现状,包括安全教育的理念、内容、实施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安全教育的理念1. 以人为本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儿童的安全需求和发展需求。

他们认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安全与健康是家庭、社会和国家共同的责任。

2. 预防为主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强调预防为主,即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教育、培训、管理等手段,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全员参与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倡导全员参与,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以及社会相关部门。

他们认为,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儿童的安全。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1. 基本安全知识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拐骗、防触电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危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安全技能培训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注重安全技能培训,如灭火器使用、逃生演练、紧急救护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训练,使儿童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心理健康教育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还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

这些内容有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心态,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安全教育的实施方式1. 教学活动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故事、游戏、歌曲等,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安全知识。

2. 模拟演练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注重模拟演练,如火灾逃生演练、地震应急演练等。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提高儿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家园合作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强调家园合作,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儿童的安全教育。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家长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和支持。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安全教育资源不足尽管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安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2021版用文化提高安全素质 用知识增强安全技能

2021版用文化提高安全素质 用知识增强安全技能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2021版用文化提高安全素质用知识增强安全技能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2021版用文化提高安全素质用知识增强安全技能安全文化是大众文化,是通俗易懂的防灾兔难、互救、博爱的吉祥文化。

而文化是可以通过载体进行传播或称为社会遗传的方式,世代相传,取其精华,融入新意,借以传教,由社会和人民继承、实践和发展,再以符合当代发展的新文化留传给下一代,永世不竭。

文化总是靠人民来创造、发展、优化和繁荣的。

而人民大众的文化素质高低是文化繁荣和发展的关键,特别是人民的安全文化素质是创造、优化和发展安全文化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安监部门的认真组织安排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社会各界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了企业法人、管理人以及特殊工作培训班,特别是“安全生产月”活动为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社会化进程,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国民生产安全素质相对低下,宣传教育相对滞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与全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相对落后的生产安全素质不能应对一些突发的生产安全事故的需要。

在近年全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中,近80%的生产安全事故是工人“三违”行为造成的,在这些灾难中受伤、死亡的人群中大部分是外来民工、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伤痛背后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工作、生活环境中安全投入少,安全环境差等造成的。

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以提升实验室文化育人功能

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以提升实验室文化育人功能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技资讯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以提升实验室文化育人功能黄安群*孙文杰张潇赵洋王永芬唐国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摘要: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实验室安全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

该文通过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的现状,结合实验室安全具体工作将育人下的安全文化建设主要从渲染实验室文化氛围,增强师生安全观念;构建实验室平台及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宽度,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等方面切入,将实验室安全通过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渗入师生的意识和行为中,从而实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实验室安全观。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文化文化育人安全意识安全体系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7(a)-0251-03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Safety Culture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Laboratory CultureHUANG Anqun*SUN Wenjie ZHANG Xiao ZHAO Yang WANG Yongfen TANG Guopan(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Zhengzhou,Henan Province,450046China)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safety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boratory safety system construction.In this paper,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safe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mbined with laboratory safety specific work,the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under edu‐cation is mainly from rendering the laboratory cultural atmosphere to enhance the safety concep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build a laboratory platform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and improve the laboratory safety culture system;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improve safety awareness and skills,and infiltrate laboratory safety into the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culture,so as to realize the laboratory safety concept of "want me to be safe","I want to be safe"and "I will be safe".Key Words:Laboratory;Safety culture;Cultural education;Safety awareness;Security system1988年,国际核安全咨询小组在其“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中,把安全文化列为基本的管理原则[1]。

《7.2国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经验

《7.2国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经验
科研投入、先进技术 培训 安全意识 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高度独立”煤矿安全监察 工会 异:
执法 《联邦矿业安全与健康法案》
检查人员如果发现安全隐患,有权责令煤矿立即停止 生产,但如果泄露检查信息或误导调查,则可能被判 刑。 矿主必须按照检查人员提出的建议改进安全措施,否则
可能被罚款和判刑;
其次是事故责任追究制,特别是当出现伤亡事故时, 调查人员必须出具报告指明责任,蓄意违反法案的责
– 任何员工都该信仰公司的安全文化,并认识到安全文化的重 要性,这样,公司建立的安全文化才能更加有效。”
2.福陆公司 安全健康环境管理系统
• 用风险管理技术实现安全健康环境的辨识和管理:
– 第一,客户检查举措,通过公司客户得到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反馈; – 第二,安全专家参与举措,公司所有项目启动前,都必须有安全专家参与
法国3-3
(四)责任追究严厉 • 1936年法国颁布的《劳动法》:企业主是工伤事故的直
接责任人,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将追究企业主的经济或法 律责任。
– 企业主是事故的责任人,有时是唯一的责任人。企业主既是 产品的生产者, 也是产品造成事故的责任者,工人之所以会发
生事故是由于企业主没有培训教育和管理好, 工人没有责任。
– 第七,执行检查举措,就是检查整个安全健康环境管理系统的效能,包括 设置和检查战略目标、收集统计数据、安全辨识等;
3.科氏-格利奇公司——强大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公平
• 科氏-格利奇公司属于全美第一大未上市私人公 司科氏工业集团。
• 该公司总裁迪夫说:“强人的安全管理系统并不 一定保证安全,我们必须请员工参与安全会议、工作
• 第二,设立“安全季度冠军奖”,该奖项的提名和选举 只能在工人级别完成。

高校实验室安全精神文化建设与分析

高校实验室安全精神文化建设与分析

342021年2月总第355期ISSN1672-1438CN11-4994/T 高校实验室安全精神文化建设与分析高昊宇 秦少勇 白 慧西安理工大学实验室管理处 陕西西安 710048摘 要:从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全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并结合具体实践,以培养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塑造安全价值观、加强其安全能力的角度入手,列举了提升实验室安全精神文化建设的方法,为其他高校建设实验室安全文化、创建平安实验室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安全;安全精神文化作者简介:高昊宇,工程硕士,助理工程师;秦少勇,工程硕士,助理工程师;白慧,管理学硕士,助理工程师。

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是保障实验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它具有导向、育人和保护的功能,能够培养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其安全行为。

目前,高校多注重从实验室规章制度的约束及实验室硬件设施的改善方面加强安全管理,缺乏从意识形态及安全理念的引导方面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

本文从实验人员安全价值观培养方面入手,分析探讨高校实验室安全精神文化建设。

1 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是高校在长期教书育人、科研发展及安全管理中形成的具有高校特色,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营造安全的实验环境,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并为高校实验人员自觉遵守的实验室安全价值观的总和[1]。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包括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及物质层面建设[2]。

实验室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形态和安全理念等方面的建设,是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内在体现,对制度文化及物质文化建设起指导作用。

实验室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体现了安全要求,能对实验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是实验室安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

实验室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环境建设,它是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石[3]。

安全哲学与安全文化(2021版)

安全哲学与安全文化(2021版)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安全哲学与安全文化(2021版)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安全哲学与安全文化(2021版)安全哲学是安全文化发展的基石和航灯,也是安全文化发展至高点上的学术精华。

安全文化的进步需要安全哲学的指导,安全哲学的锤炼需要安全文化的护养。

哲学是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

研究安全哲学就是要揭示人类安全活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监督管理、立法执法、教育宣传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通过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安全规律和特征,可归纳出如下安全认识论和方法论:宿命论与被动型的安全哲学:表现为对于事故与灾害听天由命,无能为力。

认为命运是老天的安排,神灵是人类安全的主宰。

事故对生命的残酷与溅蹋人类自身无所作为,自然与人为的灾难与事故只能是被动地承受,人类的生活质量无从谈起,生命与健康的价值被沫灭,人们生存于落后和愚昧社会环境。

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随着生产方式的变更,人类从农牧业进入了早期的工业化社会─蒸汽机时代。

由于事故与灾害类型的复杂多样和事故严重性的扩大,人类进入了局部安全认识阶段,哲学上反映出: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人类安全,有了与事故抗争的意识,学会了"亡羊补牢"的手段,是一种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策方式。

如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实三不放过的原则;事故统计学的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的完善;管理中的事故赔偿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安全文化的定义和特征(2021新版)

安全文化的定义和特征(2021新版)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安全文化的定义和特征(2021新版)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安全文化的定义和特征(2021新版)“文化”的内涵“文化”(Culture)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意思是耕作土地,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慧。

“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

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

对于“文化”一词,《牛津现代词典》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借训练与经验而促成的身心的发展、锻炼、修养,或者说是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文明,如艺术、科学历史的沉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类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精神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管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基本信念、社会意识等概念。

国外建设安全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最新版)

国外建设安全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最新版)

国外建设安全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国外建设安全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最新版)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强,因果链复杂等特征,目前单纯依靠安全人员经验进行现场安全监督、参照施工安全技术方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常规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存在随意性大、非结构化,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等问题,无法适应建设工程大规模、快速集成化安全施工的需要。

在建设行业,如何以职业安全健康生产为首要目标,拓展建设项目管理先进理念,对建设项目现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实施以信息化和IT技术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构建标准化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基于时间维和空间维的现场危险源管理核心技术理论模型研究为基础,构建建设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管理标准体系,研究开发时间连续、空间连续模式下的动态危险源辨识系统和基于知识积累、知识集成的危险源评价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模型方法,并最终完成内含知识系统的先进安全管理体系的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运用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之根本所在。

它的实现,能加快我国与先进发达国家接轨,提高我国基础产业对灾变事故的控制能力、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能力以及事故分析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

一、国外建设安全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建设项目施工中的事故率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在安全管理堪称典范的英国,由于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达项目总成本的3%~6%;而根据美国1996年的一项研究,美国工程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到其总成本的7.9%~15%.如何降低工程建设领域的事故发生率,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迫切等待解决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国外安全文化研究与应用现状The core of safety culture is people-oriented, which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specific work of all employees.( 安全文化)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2021年国外安全文化研究与应用现状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由于安全文化这一术语以及其思想观念已经被如此广泛地使用于各个国家的安全工作中,包含有“安全文化”的词语并且对其进行论述的文献资料浩如烟海,以致于在谈到国外安全文化的应用现状时,反而不知从何下手。

这里,根据有代表性的生产行业的情况,介绍国外安全文化发展的现状。

一、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众所周知,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

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

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

此后几年,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认为对安全文化除了在概念上应该明确以外,还应该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有更加明确的评价方法,因此在1994年(1996年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ofSafetyCultureinOrganizationsTeamGuidelin es)。

该指南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因此除了核电运营组织以外,政府组织、研究和设计组织都应该被包括在考虑范围内。

基于这种认识,《ASCOT指南》给出了若干有关安全文化的表征(SafetyCultureIndicator),即:1.政府组织①政府的安全承诺②法规的制定机构2.运营组织(1)合作水平①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政策②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实践(2)工厂水平a、强调安全b、职责的确定c、经理人员的遴选d、工厂管理与规章制度的关系e、安全绩效的审查f、培训g、工作岗位的实践h、管理人员现场监督i、工作强度j、管理者的态度k、每个员工的态度3.研究机构对安全分析的研究4.设计部门①安全方面的设计规划②设计的评审过程为了使组织机构可以对上述的安全文化表征进行自我评估,在《ASCOT指南》中列出了一些问题,各组织机构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照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从而确定安全文化的状况。

该指南还提供了详细的信息和时间进度表用于组织机构制定ASCOT评审的计划。

1998年,IAEA发表了安全系列报告中的第11号(IAEASafetyReportsSeriesNo.11):《在核能活动中发展安全文化:帮助进步的实际建议》。

该报告指出企业发展和强化安全文化要经过三个典型的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对复杂的安全文化发展过程的简化。

实际上,安全文化发展三个阶段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一个组织在发展安全文化的过程中,也许并不表现出这三个阶段所描述的特征,而是以其他方式发展。

尽管如此,该报告所提出的安全文化发展阶段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并且对安全工作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IAEA认为,在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安全上的进步通常是通过工厂的安全防护技术来实现的,这些防护技术遵循在《用于核电厂的基本安全原则》(INSAG-12,1999)中所提出的一些原则,以及使用基本的系统和过程来控制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安全工作的动力一般来自于满足法规要求的需要,而改进得以实现是由于使用了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专业人员的结果。

职工们倾向于认为安全只是管理者的职责,与己无关,是由其他人强加于他们头上的。

在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组织应该建立了用清晰的语言描述的安全价值观或安全目标,并且建立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程序。

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参考INSAG的第13号报告——《核电厂运营安全的管理》(INSAG—13,1999)。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会注意到,系统化、文件化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规定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工作被计划得很好并且优先考虑安全。

然而,在许多企业中,这一阶段的安全对于员工个人来说仍然处于被动的状态,其原因是员工没有参与安全事务的商讨和决策,并且被安全专职人员监视和监督。

虽然在这一发展阶段上,能够产生要求工作于安全环境之中的意识,但是并不是在员工个人和班组水平上的对安全的自觉承诺和认识。

实现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许多组织正在为之努力奋斗的理想。

达到这个阶段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安全的远见和价值观被要求充分共享;组织中绝大部分员工始终如一地、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强化安全的事务当中;安全是组织内的“血脉”,不安全的作业条件和行为被所有人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并且被公开反对。

这种“自律”的安全文化可以创造出“安全自我学习”的组织。

IAEA还认为,一个组织在向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三阶段努力时,不能幻想跨越前两个阶段而直接进入第三阶段,认识到这一点十分重要。

实现良好的安全绩效需要有基于服从的文化的规章制度和高质量的工程技术的保障。

为了帮助核工业组织向安全文化的第三层次发展,INSAG 又于2001年发表了《在强化安全文化方面的关键性实践的问题》(INSAG—15,2001)。

在该报告中,INSAG给出了关于安全文化的23个关键问题,共分为7个方面,即:(1)(安全)承诺(含3个问题)。

(2)程序的使用(含3个问题)。

(3)保守(避险)决策的制定(含3个问题)。

(4)一种(事件)报告性的文化(含3个问题)。

(5)反对不安全行为和条件(含3个问题)。

(6)一个(安全)自学习的组织(含4个问题)。

(7)基础性的问题:交流、明确的优先性事务和组织(含4个问题)。

组织机构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自我测试,以明确自己在安全文化发展上所处的位置,为进一步发展找准方向。

亚洲地区核合作论坛(FNCA,ForumforNuclearCooperationinAsia)在促进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安全文化发展与合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论坛的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亚洲地区核合作国际大会(ICNCA,InternationalConferenceforNuclearCooperationinAsia),每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一次,其目的是在相互信任和深刻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基础上,促进各成员国的合作。

目前的成员国有: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南韩、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共9个国家,国际原子能机构也派员参加。

在1999年的第十次大会上,决定将ICNCA更名为FNCA。

在1996年5月召开的第七次大会上,澳大利亚代表提议在核能安全文化上进行区域性合作,该提议被通过并决定从1997年起每年召开一次“核安全文化项目研讨会(WorkshopoftheNuclearSafetyCultureProject)”。

其目的是:在各个国家之间建立交流安全文化发展的信息的论坛;促进各国在非动力反应堆设施的国家政策上应用安全文化的原则;开发安全文化的评价工具,并按年度报告用这些工具所评价的安全文化的指标;促进核安全大会所制定的原则应用于研究性反应堆。

从1997年开始,核安全文化项目研讨会已经召开了5次,其中2000年9月份的第4次会议,是在我国上海召开的。

各次研讨会的简况如表1所示。

表1核安全文化项目研讨会简况在第三次核安全文化项目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今后使用六个方面的特征定期报告核安全文化领域的活动。

这六个特征是:(1)为讨论和促进本组织的安全文化,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召开的会议(必须提供由于这些会议所产生的活动或改进的案例报告)。

(2)一个用于分析事故以确定人的因素和吸取教训以改善安全文化的系统(必须提供书面的所取得效果的案例)。

(3)与改善安全文化有关的培训活动(必须提供这些活动的类型和内容目录)。

(4)法规制定者、工程承包者和反应堆使用者共同讨论安全文化的会议或活动(必须提供讨论的题目和结果)。

(5)用于确定员工态度的调查、行为研究等(必须提供调查或研究的结果)。

(6)为促进安全文化活动所分配的足够的资源(可以提供实例)。

安全文化除了在原子能利用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以外,在其他许多领域中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美国蒙大拿州立法机构于1993年颁布了一部《蒙大拿州安全文化法》(MontanaSafetyCultureAct),制定该法的目的在于激励雇员和雇主采取合作以创造和实现工作场所安全的理念,并且使蒙大拿州的所有雇员和雇主都极端重视工作场所的安全。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USNationalTransportationSafetyboard)在1997年4月召开了以“合作文化与运输安全”为主题的全国研讨会。

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共有550名,均来自于该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包括:商业航空、公路运输、铁路、海上运输、管道运输和危险材料安全等。

召开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由于委员会的事故调查人员日益认识到,在导致工伤事故的事件中,文化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次会议以后,安全文化在很多企业得到重视和应用,其中民用航空、高速公路、铁路和船只货物运输等系统都在积极研究和应用安全文化。

澳大利亚矿山委员会组织进行了一次全国矿山安全文化大调查,该调查从1998年开始,到1999年结束,其目的是评估矿山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为工作统计、信息交流、生产力与安全的关系等提供决策支持。

该调查是澳大利亚类似调查中规模最大的,涉及42个矿山、工厂和选矿厂的6718名职工,包括各层次的人员(经理、工程师、工人),有许多企业是全体人员均参加。

这个调查采用由被调查者回答分成了8个组的41个问题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次调查,澳大利亚矿山委员会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二、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进展近10年来,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关于安全文化的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