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测试代码运行时间

C#测试代码运行时间

System.Diagnostics.Stopwatch stopwatch = new

System.Diagnostics.Stopwatch();

stopwatch.Start(); // 开始监视代码运行时间

// you code ....

stopwatch.Stop(); // 停止监视

TimeSpan timespan = stopwatch.Elapsed; //获取当前实例测量得出的总时间double hours = timespan.TotalHours; // 总小时

double minutes = timespan.TotalMinutes; // 总分钟

double seconds = timespan.TotalSeconds; // 总秒数

double milliseconds = timespan.TotalMilliseconds; // 总毫秒数MessageBox.Show(milliseconds.ToString());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2.4《测试反应快慢》

《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测试反应快慢》是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的第四课,是在认识身体的结构、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获取信息,通过游戏、记录、比较,发现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需要通过感觉器官来传递信息的,人体会对周围变化做出反应,反应速度还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 在学生生活中,很多的游戏活动都是建立在人体条件反射的生理基础上的。在游戏中,感觉器官接收信息,通过神经将信息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反馈后,神经将信号传递给指定的身体部位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此过程中,感觉器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将围绕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感觉器宫在接收游戏信息后,身体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反复训练可以缩短这个时间。 本节课中,学生将开展抓尺子的游戏,通过记录抓住尺子的次数,比较出自己反应速度的快慢。通过记录抓尺子的位置信息,比较出反复练习后反应速度的提升。本节课学生将初步尝试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 长时间、反复的训练能够提升身体的反应的速度。 2.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可以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数据处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方便。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 2.教学难点 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 【教学准备】 反应速度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预设2分钟) 1.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 2.你是用哪些方法把仿真水果从新鲜水果中挑出来的? 二、聚焦(预设6分钟) 1. 邀请同学们玩一个游戏——翻拍手。 2.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游戏方法(规则)。 3. 课件出示游戏说明。 4. 两人一组玩游戏,并想一想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5. 汇报:活动中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我与小伙伴比,谁更快? 三、探索(预设22分钟) (有的小朋友觉得自己更快,可是对手不服气,所以我们需要接着做“抓尺子”游戏,用记录、数据分析的方法,做进一步的测试、比较)

反应速度测试

电子课程设计——反应速度测试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李小松 2013年12月22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 3 二总体框图------------------------------------------------------------------------3 三器件选择--------------------------------------------------------------------4 1、74LS192同步十进制双时钟加减计数器-------------------------------4 2、74LS138是三线八线译码器----------------------------------------------- 6 3、与非门---------------------------------------------------------------------------- 7 4、555 定时器-------------------------------------------------------------------- -9 四模块功能----------------------------------------------------------------------------9 1、脉冲发生装置-------------------------------------------------------------------9 2、脉冲控制开关-------------------------------------------------------------------10 3、译码器模块-----------------------------------------------------------------------10 4、工作模块--------------------------------------------------------------------------12 五总体设计电路-------------------------------------------------------------------------13 六硬件调试----------------------------------------------------------------------------14 七设计心得----------------------------------------------------------------------------15

TI DSP代码运行效率测试方法

TI DSP代码运行效率测试方法 代码编写完成后,通常需要测试某段代码的执行时间,以便分析代码的执行效率。为此,可以结合clock()函数及TI DSP代码编译器Code Composer Studio v5方便的测试代码运行所花费的时间。 1. 添加头文件 clock()函数在time.h 头文件中定义,其返回类型为clock_t,在time.h已经做了如下自定义类型:typedef unsigned int clock_t。 2. 时间测试函数应用 时间测试代码示例: // 变量定义 unsigned char str[50];// 用于调试信息输出 clock_t start, stop, overhead; // 时钟的相关计算 // 计算clock函数自身消耗的时间 start=clock(); stop=clock(); overhead =stop-start; // 检测代码花费时间,以CPU时钟周期计数 start=clock(); // --------------------要检测的程序段-------------------- // --------------------要检测的程序段-------------------- stop=clock(); // 输出调试信息 sprintf(str, "The cycle spended is %d .\r\n", stop - start - overhead); UartPrintf(str); 3. clock() 函数配置 (1) 在CCS Debug 视图中,点击Run->Clock->Setup将弹出如图1所示的对话框,在Count栏可以选择计数方式,Reset Option栏可以设置时钟复位方式。

数据结构实验8:测试算法的实际执行时间

实验7:Haffman树的编码 一、实验目的 1.分析任意两个可以实现查找功能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2.分别测试这两个算法的实际运行时间。 3.学会C语言中time.h头文件中clock、CLOCKS_PER_SEC等变量的用法。 4.将算法用C语言编写完整程序并上机运行,记录实验过程与数据。 二、实验仪器: 1.硬件:Lenovo通用PC机, 2.软件:WINDOWS7,WORD,GCC编译器 三、实验原理: 在time.h中有几个常用的函数、类型或常量: 1. clock()函数 这个函数返回从“开启这个程序进程”到“程序中调用clock()函数”时之间的CPU时钟计时单元(clock tick)数,在MSDN中称之为挂钟时间(wal-clock)。 2.clock_t 其中clock_t是用来保存时间的数据类型,实际是个长整型数据。比如可以定义一个clock_t类型的变量start记录某个程序的开始。 3. CLOCKS_PER_SEC 在time.h文件中,还定义了一个常量CLOCKS_PER_SEC,它用来表示一秒钟会有多少个时钟计时单元。

四、实验步骤: 1.设定对数组s[]={4,13,25,27,46,66,79,97},查找46是否存在于序列中。 2.设计顺序查找与二分查找的算法。 3.根据算法设计函数。 4.分别测试两个算法所对应的函数使用的实际时间。 五、数据处理及结论 1.主函数设计: 《此处写代码》 2.输出: 《你看到输出结果》 六、思考题: 1.时间复杂度能否能精确反应某一算法的实际执行效率? 示例代码: #include #include void algorithm(int m){ while(m>0){ m--; } printf("DONE.\n"); } void main(void){ int i,n=10,m=10000000; clock_t start,end;//start和end两个变量分别记录函数开始与结束时的CPU时钟数double duration;//记录两个程序间经过了多久 start=clock();//开始时的时钟数 for(i=1;i<=n;i++){

《反应时间测试》教案

《反应时间测试》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反应时间的测试来对小数的理解更加透彻,并且对生活中的反应时间进行理解和计算。 (2)使学生可以熟练的运用小数的各种计算来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遇到的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把数学思想利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3)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的程度,并且对实际生活中的反应时间进行理解和计算。 (2)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题来更加深刻的理解小数的各种运算和妙用。 教学难点 (1)如何通过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来体现小数的各种运算和对反应时间的理解。 (2)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发现问题,并且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3)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情景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汽车吧? 学生:肯定的啊。 老师:那你们觉得开车辛苦不辛苦呢? 学生1:开车很酷! 学生2:不辛苦。 学生3:辛苦吧。 老师:其实开车是很辛苦的,开车的时候需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才行!很对车祸都是由于司机疲劳驾驶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 学生:哦。 老师:那你们知道开车的时候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刹车是有一个反应时间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2、引出课题。(PPT展示) (1)案例1: 老师:人的反应是有快慢的。今天呢,我们就来测试一下每个人的反应时间:用下面

的方法测试你们班同学的反应速度,并回答问题。全班可以分成若干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都要准备一下的工具,并按照测试方法得出数据,全班合作完成对数据的收集。然后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书上的7个问题。 (1)案例1: 无论是骑自行车、摩托车、还是驾驶汽车、火车,当遇到紧急情况时,都要刹车。从看到情况想刹车到时间刹车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用t表示。从开始刹车到车子完全停止的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可以用d表示,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刹车距离d与车子的速度v 和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一般有下面的关系:d=v×t+v×v÷14其中,d的单位是米,v的单位是米/秒,t的单位是秒。请根据上面的公司解决下面的问题。张平骑着一辆摩托车,速度是14米/秒,反应时间是0.12秒,突然,他发现道路正前方20米处躺着一只小狗,马上刹车。 摩托车还要前进多少米才能停下? 反应距离:14×0.12=1.68(米) 刹车距离:14×0.12+14×14÷14=15.68(米) 总的行驶距离:15.68+1.68=17.36(米) (二)课堂练习。 张强以12米/秒的速度驾车行驶。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必须停车,汽车前进20米后停住了。张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秒? (让学生自己解答) 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教师巡视)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反应时间的问题,先是带领学生一起做全班的反应时间的测试,然后带领学生学习了交通中的反应距离的问题,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反应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对小数的计算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

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用 例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测试需求收集完毕后,开始测试设计。 测试用例是什么测试用例就是一个文档,描述输入、动作、或者时间和一个期望的结果,其目的是确定应用程序的某个特性是否正常的工作。设计测试用例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测试用例的基本格式: 软件测试用例的基本要素包括测试用例编号、测试标题、重要级别、测试输入、操作步骤、预期结果,下面逐一介绍。 用例编号:测试用例的编号有一定的规则,比如系统测试用例的编号这样定义规则: PROJECT1-ST-001 ,命名规则是项目名称+测试阶段类型(系统测试阶段)+编号。定义测试用例编号,便于查找测试用例,便于测试用例的跟踪。 测试标题:对测试用例的描述,测试用例标题应该清楚表达测试用例的用途。比如“测试用户登录时输入错误密码时,软件的响应情况”。 重要级别:定义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别,可以笼统的分为“高”和“低”两个级别。一般来说,如果软件需求的优先级为“高”,那么针对该需求的测试用例优先级也为“高” ;反之亦然, 测试输入:提供测试执行中的各种输入条件。根据需求中的输入条件,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测试用例的输入对软件需求当中的输入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软件需求中没有很好的定义需求的输入,那么测试用例设计中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操作步骤:提供测试执行过程的步骤。对于复杂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输入需要分为几个步骤完成,这部分内容在操作步骤中详细列出。 预期结果:提供测试执行的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应该根据软件需求中的输出得出。如果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得到的实际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那么测试不通过;反之则测试通过。 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主要从上述 6 个域考虑,结合相应的软件需求文档,在掌握一定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比较全面、合理的测试用例。具体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可以参见相关的测试书籍,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在绝大多数的软件测试书籍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一般来说,每个软件公司的项目可以分为固定的几大类。可以按业务类型划分,比如 ERP 软件、产品数据管理软件、通信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等;可以按软件结构来划分,比如 B/S 架构的软件、 C/S 架构的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等。参考同类别软件的测试用例,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果,公司中有同类别的软件系统,千万别忘记把相关的测试用例拿来参考。如果,系统非常接近,甚至经过对测试用例简单修改就可以应用到当前被测试的软件。“拿来主义”可以极大的开阔测试用例设计思路,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测试用例设计时间。 加强测试用例的评审: 测试用例设计完毕后,最好能够增加评审过程。 同行评审是 CMM3 级的一个 KPA ,如果因为公司没有通过 CMM3 级,就不开展同行评审是不恰当的。测试用例应该由产品相关的软件测试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评审,提交评审意见,然后根据评审意见更新测试用

最新科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2.4 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翻拍手游戏中,我们会用到皮肤、眼镜等感觉器官。 2、抓尺子游戏中,我们需要用眼镜看对面同学的手势,尺子的位置,大脑判断后,命令手去抓等。 3、大多数情况下,感官都是协同作战的。 能力目标: 1、、通过“测定反应快慢”这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进一步熟练探究实验的一般 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设计记录表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汇报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 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合作意识,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完成整个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设计记录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组重复实验数据的表格及对数据的处理和 统计分 【课前准备】 1、实验用具:8支30cm长的塑料尺 2、学生准备:每人一把15cm长的塑料尺。前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围绕“测定 【教学流程设计及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 比一比谁的反应速度快,做同学们熟知的翻拍手的游戏。

设计思想: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本环节,可以使教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调节到最佳状 态。 2、创设问题情境 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的反应速度有没有快慢之分呢?反应速度的快慢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可以通过测定反应速度这个探究活动来获取答案。 设计思想:提出问题,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游戏中收回。回到课堂学习当中来。 二、探究实验 1、做一个“反应速度尺”玩抓尺子的游戏 2、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想探究的问题。 设计思想:由于不同的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问题的水平也不同,教师可从中抽出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 最终确定探究以下四个问题: ①抓尺子的游戏需要用到那些感觉器官? ②左右手的反应速度一样吗? ③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 ④反应速度与反复训练有关吗? 1.作出假设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根据教师的提示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作出如下假设: ①抓尺子游戏中,我们需要用眼镜看对面同学的手势,尺子的位置,大脑判断后,命令手去抓等。。 ②左右手的反应速度不一样。 ③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 ④反应速度与反复训练有关,训练次数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人体反应速度测试仪毕业设计

第一章课题综述 1.1 课题背景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即在单位时间迅速完成某一动作或通过某一距离的能力。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从生理机制分析,反应快慢取决于“反射弧”的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下面以MCS-80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出测试人体反应速度的仪器用以测试人的反应时间。我们学习的是单片机理论知识,而课程设计则是对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实践和巩固。 1.2 设计要求 基于MCS-8051单片机的人体反应速度测试仪设计要求如下: 1.按下“开始”按钮,红灯亮,按钮一直保持按下状态。 2.红灯持续点亮一段随机时间,然后熄灭,灯熄灭时人松开按钮。 3.计算灯熄灭的时间和按钮被松开的时间之差,显示出来。 4.若测试者在红灯熄灭之前松开按钮,则显示出错信息。 1.3 面对的问题 1.对MCS-8051单片机的了解和应用。 2.对八段数码管的特性的了解和使用。 1.4 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课题主要通过控制红灯的状态,通过测试按钮的状态来间接计算人体反应速度。要了解每一段数码管与MCS-8051单片机的连接,数码管显示数字的段码,各个芯片的输入输出关系,单片机部定时器的原理与控制,必须通过查阅资料确定。必须了解数码管显示器的显示原理。

第二章系统分析 2.1 涉及的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本课题需要掌握和了解如下知识: 1.MCS-8051单片机各输入输出端口的功能特性。 2.MCS-8051单片机复位电路工作原理及设计。 3.MCS-8051单片机晶振电路工作原理及设计。 4.测试按钮、测试灯电路设计。 5.驱动器74LS244、反相器74LS04的特性及使用。 6.数码管显示器的特性及使用。 7.MCS-8051单片机引脚。 8.单片机部定时器原理及使用。 9.单片机C语言及程序设计。 2.2 MCS-8051单片机简介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在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数据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或EPROM、各种I/O接口等,构成了一个计算机,称为单片机。也就是说,单片机是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计算机。单片机以其较高的性价比、较高的集成度、较高可靠性、较强控制功能以及低电压、低功耗、偏于携带等优点收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MCS-51系列单片机以其典型的结构和完善的总线专用寄存器的集中管理,众多的逻辑位操作功能及面向控制的丰富指令系统,堪称为一代“名机”,为以后的其他单片机发展奠定了基础。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品种全、兼容性强、软硬件资料丰富等特点,因此应用非常广泛,直到现在MCS-51系列单片机仍为单片机中的主流机型,也是高档单片机的基础。 8051是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代表产品,它部集成了功能强大的中央处理器,包含了硬件乘除法器、21个专用控制寄存器、4KB的程序存储器、128字节的数据存储器、4组8位的并行口、两个16位的可编程定时/ 计数器、一个全双工的串行口以及布尔处理器。8051中集成了完善的各种中断源,用户可十分方便的控制和使用其功能,使得它的应用围加大,可以说它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应用场合。 2.3 MCS-8051单片机引脚图 MCS-8051单片机采用40条引脚的双列直插式封装,引脚配置如图2—1所示。 单片机电源引脚接入单片机的工作电源:V CC引脚接+5V电源,V SS引脚接地。 单片机时钟由引脚XTAL1和XTAL2接外部时钟配置电路组成。 单片机复位,当振荡器运行时,在RST引脚加上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使单片机复位。 MCS-8051单片机具有4个8位的输入/输出口,P0、P1、P2和P3口。 P0口是双向8位三态I/O口,此口常作为地址总线低8位及数据总线分时复用口,可带8个LSTTL负载。 P1口是8位准双向I/O口,可带4个LSTTL负载。 P2口是8位准双向I/O口,常作地址总线高8位使用,可驱动4个LSTTL负载。 P3口是8位准双向I/O口,为双功能复用口,可驱动4个LSTTL负载。 2.4 数码管显示器 2.4.1 数码管显示器的特性 1.发光响应快,亮度强,高频特性好;而且随着材料的不同,数码管还能发出红、黄、绿、蓝、橙等多种颜色的光。

测定反应时间

测定反应时间 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有五个:问题、事实、解释、评价、发表。具体说来就是: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或推理等方法针对问题收集证据、利用证据形成解释,解释过程中进行反思评估、交流合作得出结论。 我这里有一个案例,说的是“探究反应时间的测定”,老师是这样设计探究过程的。 1.讨论反应时间这个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有的学生说,我骑车从发现障碍物到刹闸这段时间是我的反应时 间;有的说刘翔听到发令枪响到开跑是他起跑反应时间。 老师拿出一块电子秒表,连按两下,开始计时、停止。 问学生,这是我的反应时间吗?有的学生说是,有的说 不是。不是的理由是什么呢?有学生说,这个情况是你 预定的,不是突发的,就好像说我喊一二三起跑。通过 讨论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反应时间。 2.探究如何测量。在这里这个老师是这样设计的,他让学生讨论测量方法,有的学生说用电子表,比如刘翔起 跑,可以慢放录像,得出反应时间;这个要摄像机,除 了摄像机测时间,我们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和途径吗。沙 漏的沙量和时间有关系,运动的位移和时间有关系。学 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刚学过的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 的平方成正比。对比得出用自由落体的原理测量是反应

时间是最恰当的方案之一。 3.发给学生直尺,让学生两个人一组做实验。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测出位移,得出数据,算出时间。老师观察 学生做的情况。(1)做法同于课本。(2)用铅笔代替直 尺,再用尺子测位移。(3)有的尺子不竖直。(4)有的 位移计算方法不正确。 4.学生进行讨论评估,交流自己的方法,有关同学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改进。老师让几个学生组说出自己 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进行评价。 我觉得这个老师的课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针对测定反应时间这个问题,通过推理和实验,学生设计实验的细节,得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评估,最终得出反应时间。

代码运行时间的三种测量方法

算法,Linux,编程语言,笔试面试 分类: 【热门技术】 2012-05-07 23:23 120人阅读 评论(0) 收藏举报 一,返回单位为毫秒 #include DWORD dwStart = GetTickCount(); // 测试代码 DWORD dwTime = GetTickCount() - dwStart; 注意:GetTickCount()精确度有限,跟CPU有关,一般精确度在16ms左右,最精确也不会精确过10ms,这就是说如果你的时间间隔在16ms以内的话,两个时间相减为0,如果大于16ms且小于32ms的话,两个时间相减为16ms(也不完全严格,有的时候会是15或者17,根据当时CPU的处理情况而定)。其实也就是说你得到的这个差是实际时间间隔除以 16(具体是几取决于你机器的处理能力,但是不会小于10),把余数舍弃。 二,返回时间为秒 #include unsigned long start,stop; start=time(NULL); //取值为秒 //你的程序 stop=time(NULL); printf("运行时间:%ld",stop-start); 三,精确计时法 QueryPerformanceCounter()这个函数返回高精确度性能计数器的值,它可以以微妙为单位 计时.但是 QueryPerformanceCounter()确切的精确计时的最小单位是与系统有关的,所以,必 须 要 查 询 系 统 以 得 到 QueryPerformanceCounter() 返 回 的 嘀 哒 声 的 频 率.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提供了这个频率值,返回每秒嘀哒声的个数.计算确切的时 间是从第一次调用 QueryPerformanceCounter()开始的 使用 window 操作系统本身提供的 API 接口,程序如下: #include LARGE_INTEGER Freq; LARGE_INTEGER start; LARGE_INTEGER end;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Freq); // 获取时钟周期 QueryPerformanceCounter(&start); // 获取时钟计数 你的程序 QueryPerformanceCounter(&end); /*此处*1000,以毫秒为单位;*1000000 以微秒为单位*/ /*由于执行时间极短(可能是几微秒),所以采用微秒为单位*/ printf("%d",(end.QuadPart-start.QuadPart)*1000000/Freq.QuadPart); 注意:1s=10^3ms(毫秒)=10^6μs(微秒)=10^9ns(纳秒)=10^12ps(皮秒)=10^15fs(飞秒)=10^18as(阿秒)=10^21zm(仄秒)=10^24ym(幺秒) 例子: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LARGE_INTEGER Freq; //64位有符号整数值. LARGE_INTEGER start; LARGE_INTEGER end;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Freq); // 获取时钟周期 “1次/秒”,记做Hz(赫兹)。1Hz就是每秒一次

Keil uVision精确测量代码运行时间

Keil uVision精确测量代码运行时间 2016-3-19 woodpark 首先对Jlink仿真机进行设置,方法如下: 1、点击“Target Option...”快捷按钮 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Debug”标签,选取Jlink仿真机后点击“Settings”按钮 3、弹出“Target Driver Setup”对话框,在“Debug”标签页选择当前采用的仿真机接口模 式(JTAG/SW,如果都支持的话尽量使用SW模式,工作会更可靠,多个程序可以共享SW接口)和合适的通信速率。

JTAG调试接口 SWD调试接口 4、继续点击对话框中的“Trace”标签页。勾选“Enable”选项,在“Core”编辑框中填入 待调试MCU的实际工作时钟频率(这点很重要,MDK会用它来计算时间)。如果是前面选择了SW接口,请同时勾选“Autodetect max SW0 Clock”。否则,选择了JTAG接口的话,在设置好Core时钟频率后,还需要去掉刚才勾选的“Enable”(目的是为了修改Core 时钟频率)。图中表示测试板完成初始化运行后MCU的主频为180MHz。点击“确定” 退出。到此为止,已经完成了仿真机部分的配置。

JTAG接口模式(注意:最后要取消勾选的Enable) SW接口 5、点击进行联机调试。 6、打开“Registers Window”以便MDK及时刷新系统运行时间。

系统运行时间 如果仅仅观看系统运行时间,上述设置就可以满足要求了。如果要知道某段程序运行的时间,就请继续往下看。 7、移动鼠标到MDK底部状态栏的运行时间上,点击鼠标右键弹出下面的选项。可以看出 MDK可以管理显示3个时间t0、t1、t2。其中,t0为累计的开机运行时间,不可以清零; t1和t2可以清零,用来测量某段代码的运行时间。下面选择t1进行时间测量。 8、为了测量某段代码的运行时间,可以先在代码开始的地方暂停下来,按照步骤7将t1 复位清零 9、在代码最后设置断点,全速运行。当程序停止运行时,t1显示了代码的实际运行时间。

反应速度测试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微机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反应速度测试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技术及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张维君 完成日期:2013年7月7日

目录 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1) 1.1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 1.2设计原理 (1) 1.3设计思路 (2) 第2章详细设计方案 (3) 2.1实现方法 (3) 2.2模块设计 (4) 2.2.1主程序流程图 (4) 2.2.2初始化模块 (5) 2.2.3中断程序流程图 (5) 2.3程序连线图 (6) 第3章调试及结果分析 (7) 3.1调试步骤及方法 (7) 3.2实验结果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1.1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内容: 1.用8255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某一时刻一个发光二极管亮,拨动对应的开关后,现在亮的发光二极管灭,另一个发光二极管亮,重复10次这样的过程; 2.用8253记录从发光二极管亮到拨动开关的时间; 3.将最后的总时间显示在数码管上。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认真查阅相关资料; 2.独立设计、调试并通过知道教师现场验收; 3.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1.2 设计原理 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通过测试8个开关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的10次亮灭所需的时间,来测试反应速度,并将测试出的时间显示在数码管上。 程序先初始化各芯片及装入中断服务程序,然后从预先建立的控制10次发光二极管亮灭的顺序表中读取第一个数据,并显示在发光二极管上,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并显示在数码管上,然后不断读取8个开关的状态,当对应的开关拨动时,发光二极管灭,之后从顺序表中读取第二个数据,显示在发光二极管上,这个过程重复10次,当第10次发光二极管所对应的开关拨动时,计时器停止计时,数码管上所显示的时间就是所测试的反应时间。 在本次设计中使用了8255A并行接口芯片芯片、8253定时/计数器芯片、8259A中断控制芯片以及8279键盘/显示芯片来完成反应速度的测试。其中利用8255芯片实现8个开关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亮灭的功能;8253定时/计数器芯片实现分频功能,使其产生100HZ(10毫秒)的方波,使计时周期为10ms; 利用8259A中断控制芯片产生中断响应,通过8253控制8259每10毫秒产生

第42章ARM官方DSP库函数执行时间测试

安富莱S T M32-V5开发板 数字信号处理教程 文档版本:V1.0 安富莱电子 W W W.A R M F L Y.C O M

声明 本文档的版权归武汉安富莱电子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公司或者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将本文档用于商业目的。 ?本文档由安富莱电子原创,非我们原创的资料已经在章节的开头进 行申明(特别是F F T部分)。 ?教程中使用的D S P库是来自A R M公司。 ?教程参考资料如下: ◆C o r t e x-M4权威指南。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第二版(作者:胡广书)。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作者:奥本海姆)。 ◆M a t l a b的h e l p文档。 ◆力科示波器基础应用系列文档。 ◆百度百科,w i k i百科。 ◆网络资源。 ◆S T官方相关文档。

第42章D S P库函数执行时间测试 本章节主要测试实数FFT,复数FFT,FIR和IIR相关函数的执行时间,方便大家选择合适的函数用于 项目。 42.1 测试平台和测试条件 42.2 IIR滤波函数执行时间测试 42.3 FIR滤波函数执行时间测试 42.4 复数FFT函数执行时间测试(单精度浮点) 42.5 复数FFT函数执行时间测试(基2算法Q31) 42.6 复数FFT函数执行时间测试(基2算法Q15) 42.7 复数FFT函数执行时间测试(基4算法Q31) 42.8 复数FFT函数执行时间测试(基4算法Q15) 42.9 实数FFT函数执行时间测试(单精度浮点) 42.10 实数FFT函数执行时间测试(定点Q31) 42.11 实数FFT函数执行时间测试(定点Q15) 42.12T的FFT库函数执行时间测试 42.1测试平台和测试条件 测试平台: 1.安富莱STM32-V5开发板(STM32F407IGT6,Cortex-M4F内核)。 2.安富莱STM32-V3开发板(STM32F103ZET6,Cortex-M3内核)。 测试条件: 1.MDK4.54 优化等级1,CMSIS-DSP版本V1.4.4。 1.STM32F407主频168MHz,5个Flash等待周期,开启存储器加速器(ART Accelerator?)。 STM32F103主频72MHz,2个Flash等待周期。 2.每个函数运行10次求平均。 3.在CM3,CM4中有3种跟踪源:ETM, ITM 和DWT,本测试使用DWT中的时钟周期(CYCCNT) 计数功能测试执行时间,uCOS-III中的时间戳就是使用的此功能来实现,所以所有DSP函数都是运行在uCOS-III上,版本V3.03.01。

制作测定反应时间的反应尺

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反应尺 ---“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研究性学习主题确定课 长春市第五中学林洁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反应尺》,课型为主题确定性课题,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位于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的课后“做一做”。我选做这一课题主要有两个原因: 1.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高一物理的主要内容是运功学, 刚刚步入高中的新生面对各种各样的运动状态和大量的物理公式,很多的同学出现了心里为难情绪,有的同学甚至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了不让这些学生掉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我们适时的推出了这个研究性课题. 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据调查, 犹太人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而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却全世界最多, 占所有获奖者的30%.而我国只占1%。但我们在世界级的奥林匹克竞赛中中 国学生却都很优秀,屡屡摘得大奖,分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高考,单纯的为了学习而学习,所以理论强于实践。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选择了这个试验课题《测量反应时间的反应尺》 3.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我们这一届的学生都是九零以 后的,基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背景,有很多的学生缺乏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有的心里甚至很自私,所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根据国家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校于2007年才正式开始实施新课 程的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我校还是首次,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热情很高,但缺少系统研究思想及方法,缺乏进行系统研究的基本能力。而且由于我们一贯以学科教学为主,学生缺少知识的融会贯通能 力,还有学生动手能力也很差,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区属学校,由于条件有限,他们在初中的时候很少有机会做分组试验,有的根本就没进过试验

反应时间测定实验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应时间测定 班级: 学号: 姓名:(手签) 提交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体验反应过程,理解反应时间 2、理解反应时影响因素及作为测定疲劳程度间接手段的机理 二、实验原理 反应时是指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过程的时间间隔,由于反应时间长短表征了中枢神经和运动器官的敏感性,因此在人因工程中,反应时间常成为检查疲劳和人机功能分配的手段之一。在心理学研究中,也常把反应时作为一种可靠性指标来分析人的知觉、注意、学习与记忆、思维、动机和个性差别等各种心理活动,还可应用于职业的选择和训练,以及人机系统等方面的设计。一般研究将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等,它的影响因素众多而复杂。 三、实验设备 BD-Ⅱ-511型视觉反应时测试仪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简单反应时测定 内容:当显示屏上呈现色光(不区分颜色)时,即按动手键作为反应回答,记录反应时间。步骤: (1)主试按下面板实验类型选择键“概率”,对应键上的灯亮,表示选择此实验。再按该键,可以选择需要的组别,对应面板上相应“组别”灯亮。 (2)选择实验次数:实验次数范围可在 10-255 之间任意设置。按“次数”键,次数百位数码管闪,按“十”键调百位数;再按“次数”键,次数十位数码管闪,按 “十”键调十位数;再按“次数” 键,次数个位数码管闪,按“十”键调个位数。 (3)被试面对显示屏,右手握“右”回答手键,做好回答准备。 (4)主试按“启动”键开始实验,被试注视显示屏,按要求进行反应回答。 (5)实验完毕,记录面板显示的平均简单反应时及实验次数。 (6)可更换左手握回答手键,重复实验。 (7)更换另一人,重复实验。 2、选择反应时测定 I.数大小 内容:实验用红色光刺激,刺激在显示屏内两侧显示。被试判别左边显示点多还是右边多,用反应手键回答。如左边显示点多,按“左”键;右边多,按“右”键。回答正确,显示器自动显示每一次正确判断的反应时间;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提示,自动记录错误次数,实验结束,仪器自动显示正确回答的平均选择反应时及错误回答次数。

ARM内核目标系统中的代码运行时间测试.

ARM内核目标系统中的代码运行时间测 试 摘要很多测量时间的C函数在ARM中都不能使用。某些能使用的,也是基于系统实时时钟(RTC),故最短时间单位只能达到10-2s。作为一种通用的精密计时方法,为了取得更精细的时间度量,可以考虑启用ARM芯片内置的WatchDog实现扩展了的实时时钟功能,并推广到程序精确延时的用途,弥补现有C函数的不足。本文对此作出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实验描述。关键词精确时间测量精密计时ARM实时时钟扩展看门狗在ARM系统中.有时需要精确的时间测量。 摘要很多测量时间的C函数在ARM中都不能使用。某些能使用的,也是基于系统实时时钟(RTC),故最短时间单位只能达到10-2s。作为一种通用的精密计时方法,为了取得更精细的时间度量,可以考虑启用ARM芯片内置的WatchDog实现扩展了的实时时钟功能,并推广到程序精确延时的用途,弥补现有C函数的不足。本文对此作出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实验描述。 关键词精确时间测量精密计时 ARM实时时钟扩展看门狗 在ARM系统中.有时需要精确的时间测量。通常,取时间的C函数(如gettime()等)不仅通用性差(必须包含头文件DOS.H,且不支持Unix、Linux 和标准C),明显不适用于ARM系统;更成问题的是,其最短时间只能到10-2秒级,不能提供更短的时间分度。根本原因在于:这类函数是基于系统实时时钟(RTC)的,而RTC通常采用标准化钟表晶振,频率只有32.768 kHz而已。 然而很多应用涉及μs级的时间计量,这是标准化了的RTC以及基于它的时间函数所无能为力的。笔者在移植DES算法到ARM系统的实验过程中,便遇到过要定量评估加密算法耗时多少的问题,发现的确不能用上述常规的C函数解决。经对ARM芯片结构的考察,发现其内置的WatchDog系统是以系统时钟驱动的,定量性能应该很好,区分时间间隔的精细程度也应该足够。于是根据所用ARM芯片的原厂家数据手册中的说明,借用WatchDog编写了自己的计时函数,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考虑到ARM芯片都带有内置看门狗,笔者觉得这种方法可算是一个不错的“过渡性”解决方案,故在此加以介绍,供同行们参考并指正。 1 测量原理 ARM芯片中的看门狗,其原始功能是监视CPU核心运行的某些超时。这些超时的发生,通常是因为干扰和系统错误等造成的程序运行混乱。一旦发生这类情形,看门狗便请求中断服务或发出复位脉冲重启系统。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其计时原理必须独立于系统中的任何进程。实际上,WatchDog是独立的硬件逻辑,其计时脉冲直接取自系统主时钟,因此它与RTC一样具备实时性和独立性,借用看门狗的计时体系来实现高精度时间测量是合理的。 先以实验中用到的S3C4480X为例(该实验所用的ARM开发板型号为

代码运行时间测试

在ARM系统中,有时需要精确的时间测量。通常,取时间的C函数(如gettime()等)不仅通用性差(必须包含头文件DOS.H,且不支持Unix、Linux和标准C),明显不适用于ARM系统;更成问题的是,其最短时间只能到10-2 秒级,不能提供更短的时间分度。根本原因在于:这类函数是基于系统实时时钟(RTC)的,而RTC通常采用标准化钟表晶振,频率只有32.768 kHz而已。 然而很多应用涉及μs级的时间计量,这是标准化了的RTC以及基于它的时间函数所无能为力的。笔者在移植DES算法到ARM系统的实验过程中,便遇到过要定量评估加密算法耗时多少的问题,发现的确不能用上述常规的C函数解决。经对ARM芯片结构的考察,发现其内置的WatchDog系统是以系统时钟驱动的,定量性能应该很好,区分时间间隔的精细程度也应该足够。于是根据所用ARM芯片的原厂家数据手册中的说明,借用WatchDog编写了自己的计时函数,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考虑到ARM芯片都带有内置看门狗,笔者觉得这种方法可算是一个不错的“过渡性”解决方案,故在此加以介绍,供同行们参考并指正。 1、测量原理 ARM芯片中的看门狗,其原始功能是监视CPU核心运行的某些超时。这些超时的发生,通常是因为干扰和系统错误等造成的程序运行混乱。一旦发生这类情形,看门狗便请求中断服务或发出复位脉冲重启系统。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其计时原理必须独立于系统中的任何进程。实际上,WatchDog是独立的硬件逻辑,其计时脉冲直接取自系统主时钟,因此它与RTC一样具备实时性和独立性,借用看门狗的计时体系来实现高精度时间测量是合理的。 先以实验中用到的S3C44B0X为例(该实验所用的ARM开发板型号为NETARM300),具体谈谈看门狗的工作原理。 系统主时钟MCLK经过可编程预分频、可选固定分频后,进入WTCNT(硬件系统的计时计数器,16位)计数。根据器件手册,计数时间间隔t_watchdog=1/(MCLK/(Prescaler value+1)/Divis ion_factor )。式中,参数Prescaler value的取值为0~28-1;Division_factor有16、32、64、128四种取值。如果复位信号输出允许(即WTCON的位0置1),那么一旦计数器WTCNT的计数超过WTDAT允许的范围,看门狗就会将CPU复位。本实验过程中屏蔽掉了这种复位和中断请求功能,仅让它对脉冲计数。 至于MCLK具体值的计算,可以查验系统中的晶振参数(频率),读取系统时钟的PLL 寄存器(如S3C44B0X的PLLCON)后算得。计算的方法都已在具体ARM芯片手册中给出。 2、测量算法实现和实验结果 按照所需参数设置的看门狗定时器控制寄存器WTCON的值(如前所述),在待测代码段执行之前开启看门狗定时器;等其执行完毕则关闭看门狗定时器,读取WTCNT的值即可算得运行时间。作为一个具体示例,笔者实验中所实现的算法如下: (1) 计时算法 void my_CountStart() { rWTCON=((MCLK/1000000-1)<<8)|(2<<3);//1 MHz/64,Watchdog,nRESET,中断禁止 rWTDAT=0xffff; rWTCNT=0xffff; rWTCON=((MCLK/1000000-1)<<8)|(2<<3)|(1<<5);//计时开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