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词的美_700字
以宋词之美为话题写作文

以宋词之美为话题写作文我喜欢宋词!便经常走进宋词。
走进宋词,我了解了豪放着的激昂,明白了缠绵中的婉约。
走进宋词,我明白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顽皮,也明白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奈。
走进宋词,我了解了苏轼的苦闷,哀伤了李清照的凄婉,品味了柳永的细腻。
走进宋词,便也就走进了词人。
词人的一喜一忧,一离一聚,一生一死,一情一爱,一心一意都在词中展露无疑。
苏轼泛舟赤壁,留下千古流传的名篇《赤壁怀古》,词风豪放却蕴含哲理,苏轼定是一个性情刚直,正气浩然的词人吧,不然怎能写出如此雄放的词来?然而当我吟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又惊讶于他凝重的思想,多情的笔调,理性的眼光。
走进宋词,便走进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岳飞“壮志饥餐胡虎肉,笑谈渴饮凶奴血”的精忠;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
走进宋词,便走进“愿我如水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的完美爱情。
宋词是宝,宋词是我们身心修养的一部分。
走进宋词,我们的心将越来越美,我的思想也将越来越成熟。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宋词。
中国文学中博大深厚、富于文化底蕴,其中既有高度成就又易于大众接受的,是代表中国韵文最高成就的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我们在此无意夸大“唐诗宋词”的内涵外延,但它对培养儒商尤其是民族儒商的文化素质,确实是十分重要和直接的。
唐诗宋词的情感意蕴,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使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
因此,我们培养儒商、培养富有爱国情感的民族儒商,从“唐诗宋词”入手是最合适大众而又简捷速效的。
首先,要了解唐诗宋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平仄、押韵、对仗、词牌等。
这些内容大致了解即可,不必深究。
同时要知道所读唐诗或宋词的字面意思。
其次,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该诗或词的写作背景。
三年级作文:宋词之美

三年级作文:宋词之美
宋词之美,就是中国之美。
宋词的美丽,倾注人心,用它那独特的语句,将它的美,感染代代中国人。
宋词之美,是豪放的美。
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心胸,到“可怜白发生”的忧愤之情,哪一个不是词人的豪放?哪一个不是志士的豁达?
宋词之美,是婉约的美。
宋词美在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多愁善感,宋词的美又是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思旧之情。
宋词的美,就是每每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念与长久。
宋词,将多少人的情感包含,将多少人的思念化作留恋。
宋词,让我们的情感受到熏陶,让我们的品位得到升华,让我们的心灵感到阔达。
宋词之美,就是中国文化之美。
宋词之美

有谁丝弦弄音在轻声深情地吟诵?
霓裳素笺,是谁的芊芊手指,在唐诗宋词里跳舞? 相思成灾,任一世的繁华绚烂如花, 任一地的落寞去孤寂成秋, 是谁黯然伤怀于碧水秋云间的舴艋小舟? 满川风雨看潮生,当渭城的轻尘沾上衣襟、 塞外的羌笛悠悠吹响,又是谁身披蓑笠狂歌 , 挑灯醉看吴钩利?
宋词,咏唱数千年,霓衣清舞,纤丽精致,淡淡忧伤也随之弥漫。 它从愁苦恨憾中走过。一阕阕清丽的宋词,诉不尽人世苍凉,写不尽情感的寂寥凄楚, 耐不过清月倾泻的凄凉与孤独。它黯然伤怀于秋水长天间,传达着载酒江湖的放浪, 叙述凄风苦雨的身世飘零:塞外边城醉卧沙场,大漠孤烟,饮风横笛; 马蹄声声的足迹,剑挑落花满庭的芳菲;古道西风瘦马的哀怨与忧郁落寞 ......
一首首诗词歌赋,飘逸地穿越亘古华韵, 萦绕于古香古色的墨字心笺之中。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温黁的酒壶里酿着太白的奇迹;
是南后主饮尽了浪漫,枯萎在赤子的梦里;
轇輵的纺车上织着子美的愁绪;三变割裂了现实, 抖落在婉约的风里;金陵的记忆在潋滟的柔波中漫漶; 唱着豪放的歌,东坡拾起了公瑾的磨难; 靖康的耻辱在浮华的喧阗中平淡,
பைடு நூலகம்
还有那个多雨季、多忧愁的《雨霖铃》; 大江东去的《念奴娇》、幽幽的《何满子》:
被落花和笙箫包围的《满庭芳》;
精致不可临摹的《钗头风》…… 古人云“诗庄词媚”,词为美人,
诗则为壮士,词之语言如桃花 源头的清水一泓,
沁人肺腑,涤荡着千年来古今 孤独的心灵,
使我们在千年后的尘世做 执着的守望......
月照轩窗,让整颗心沁得透湿;好似已静静地化身成崖草边的一朵红菡萏. 举一盏夜光的杯,溶一轮温润的酒,在沉舟千帆过尽后,舞一段婉约的情怀; 摘一片落花的岁月,在翩翩蝶舞中停顿。再吟一首千年的绝句,抚一曲万古的鸣琴, 伴着古典词韵的步子,走一段缓缓押韵的历史。千年一叹,宋词若兰, 在远古的晨钟暮鼓中,袅袅余音萦怀不去。诗词风韵,走过寂寞, 邀约在红红火火的市场大潮下。那一枕永不消失的沉香,早已化成千古不变的古卷, 以无欲无求的姿态,传说着古韵流转的风情, 宋词的沉香,也在字里行间渐行渐远……
浅谈宋词的美-700字初一作文叙事

浅谈宋词的美-700字也许是因为觉得“灯下看美人,比平日美三分”,我喜欢和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读宋词。
开始,我喜欢东坡的豪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何等豪迈。
但是,渐渐读来,我发现自己承受不了那种粗犷。
这些词中极端的描述——或为胜利,前进而大喜,或为失败,壮志未酬而大悲,这些情绪让我所不能接受。
每次阅读,我也总会随之产生极端,强烈的情感。
渐渐地,我把目光投向柳词。
柳词轻快,鲜明的笔调让我不由得把心情也变得明快起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幅色调明丽晚景图如泼墨山水画一般徐徐展开,惊艳众生。
但是,我终究觉得柳词太过明丽,可远观,不可细细研讨。
最终,我发现让我心有所属的竟是温温婉婉的李清照。
或许是因为同是女性,或是因为我爱她略带忧伤的笔调,我对她的词情有独钟。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委婉的手法,含蓄的笔触,把那思念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至。
“人比黄花瘦”一句简直是妙不可言,让人不禁有怜悯之心,同情之感。
李清照也是个性格鲜明的爱国诗人,但她不会像豪放派人那般直抒胸臆,让人很难真正完全接受。
她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依然保留了她含蓄的写作风格,柔和的笔触,“欲语泪失流”,这是一个女词人以自己的方式对国破家亡的悲凉外境的感叹,让人不得不叹服她委婉但鲜明的性格。
李清照爱国还体现在她对南宋统治者的痛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位女词人在这首诗中淋漓展现出她的慷慨豪迈,对祖国的热爱,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痛恨,力透纸背,使人佩服。
宋词,我独爱李清照,爱她温婉的性情,爱她委婉含蓄的笔触,爱她回味悠长的描写,更爱她柔中有刚的性格。
宋词之美

宋词之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之一,标志着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因此,宋代也被称为词的时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宋代三百年,无数风流名士,无尽的家国之恨,所有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可以在宋代诗人留下的作品中看到。
在逐字逐句的阅读中,你不仅能领略到文字节奏的醉人之美,还能感受到诗人豪迈的纵欲和清新的优雅。
1宋词的第一美在于,它能让你含蓄的说“我爱你”。
通常,当你向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表达爱意时,你会说什么?普通人会直接说“我爱你”;文艺青年会说“我养你啊”、“余生请你指教”、“you jump,i jump”;读过宋词的人会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同样的,“我想你”可以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我等你”可以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宋词的第二个妙处在于,它让你优雅地交友。
它能让你在朋友圈发一张美景照片时,不是配以“哇塞!好美啊!”这种大口感叹的简单词汇,而是说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经典词句。
当你失恋时,不是在朋友圈千万遍地悲喊“蓝瘦,香菇!”,而是低吟浅唱道“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宋词的第三个美,在于它能让你更好地体验人生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凤栖梧》;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宋词的美还在于,它既能让你在不被理解时,体会到“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苦闷;又能让你在背井离乡时,感受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
宋词的美在于,我们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叹相似的境遇,感叹相似的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领略宋词的婉约之美

古代诗歌鉴赏领略宋词的婉约之美古代诗歌鉴赏领略宋词的婉约之美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宋词以其婉约之美而独放异彩。
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而多产的时期,诗人们用细腻瑰丽的笔触,娓娓道来自己的情思与感慨,让人陶醉其中。
本文将通过对宋词的鉴赏,深入领略其婉约之美。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之一,它以七言或五言绝句为主,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达了异常深刻的情感。
宋代词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时,常常借助于丰富多样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首先,宋词的婉约之美体现在情感的细腻描绘上。
宋代词人善于以自然景物、人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通过问答的形式,将对明月的思念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融为一体,展现出对时光流转的悲凉之感。
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给人以恬静、温婉之感,同时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宋词的婉约之美还体现在音韵结构上。
宋代词人注重字音和谐,善于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词的音乐性更加突出。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送君远行无限泪,只有相思无处说。
”这里的“远行无限泪”和“相思无处说”之间的押韵,使整首词在音韵结构上更具美感。
同时,合理的运用平仄格律,也使得词的朗朗上口,使人很容易记住。
再次,宋词的婉约之美还表现在对于爱情的细腻刻画上。
宋代词人以绮丽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来描绘爱情的内涵和情感之美。
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为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她用“溪亭”和“藕花深处”这样富有浪漫气息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爱情所感受到的快乐和迷惘之情。
这种浓情蜜意的描写,让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美丽的画面,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爱情的甜蜜滋味。
最后,宋词的婉约之美还体现在对人生的深邃思考上。
宋代词人不仅在描绘景物、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对人生的苦乐得失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例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中写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宋词中的美丽与哀愁700字作文

宋词中的美丽与哀愁700字作文第一篇:宋词中的美丽与哀愁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其中既有壮美的山水诗,也有婉约的女子词。
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既美丽又哀愁的词,它们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多姿多彩以及不可避免的悲伤。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宋词中的美丽。
举个例子,王安石的《蝶恋花·春景》就是一首充满美感的词。
其中写道:“桃花流水静中游,仙子初笑春桥畔。
弯弯一树春山,千峰如削,如翠如群。
”词中的桃花、流水、仙子、春山等形象都充满了生命力和鲜明的美感,令人感到陶醉。
然而,宋词中的美丽并不总是让人心情愉悦。
许多词人通过抒发对生命和爱情的感悟,在表达美的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苦痛和不幸。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一首哀愁词。
其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首词让人感到苏轼对父亲的思念与痛苦,也带出了生命与爱情的短暂和不可挽回的悲哀。
总的来说,宋词中的美丽与哀愁相互交织,构成了生命的本质和多样性。
无论是欣赏美丽还是体验哀愁,都可以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要点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宋词的特点,然后分别从美丽和哀愁两个方面举例,通过具体词句的分析展示了宋词中的美丽和哀愁。
最后简要总结了宋词对于生命的诠释。
写作重点:1. 记叙文的写作风格,结构清晰,语言简洁明了。
2. 构思合理,让读者可以明确阅读内容和意图。
3. 运用具体的词句来形象展示宋词中的美丽与哀愁。
用词分析:文中使用了“瑰宝”、“壮美”、“婉约”、“苦痛”、“陶醉”、“短暂”等词,门类丰富,符合文章主旨,加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第二篇:宋词中的美丽与哀愁宋词以其特有的韵味和感人的情感征服了许多人,其中既有美好的爱情,也有撕心裂肺的悲悼。
宋词中的美丽和哀愁统一在一起,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词中的美丽,除了表现在文字、修辞和意象方面,还表现在词人对自然、人性和爱情的领悟中。
宋词的美丽与忧愁为题作文

宋词的美丽与忧愁为题作文宋词的美丽与忧愁宋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期,尤其是在文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之一,它尤以其深挚的感情和细腻的描写成为南宋时期的文学精华,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宋词独有的美丽与忧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道德观念,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宋词以其直观而深刻的美感来表现人物、事物和情感,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就是忧愁。
这种深沉的忧愁既包含了对国家前途和历史命运的担忧,也折射出文人难以在尘世中得到满足的情感内核。
在词中,忧愁抒发的形式多样,有时流露出淡淡的伤感,如辛弃疾的《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桅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首词中,作者辛辞离通过黄鹤楼前溯,遥想姑苏台上,不但抒发了自己的伤感,而且以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来渲染出对于壮志未酬者的悼念。
宋词中的忧愁还经常表现成对情感和人生的思考和回忆。
例如苏轼的《定风波》想象到燕子落在平芜万顷之中,难免让人联想到人生之短暂,岁月之无情,从而对此产生深沉的忧愁。
这种思考反映了一种“浩然之气”,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生如何,都要有一种相对宽广和深沉的情感。
作者以凄厉之音调出了人生中所惜之物的忧愁,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宋词所抒发的忧愁情感,并不是消沉的颓丧,还蕴含着坚韧的不屈和对于自己的态度和内心信念。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在忧愁和深刻的思考中,表现了文人的锐气和自我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对于革命、王朝更迭的感忧。
通过深沉的思考,辛辞离中发出这样的感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作者用这样的彷徨和追问,表达了自己对于时代命运的关切,给了当时中国诗词界的深厚地学术思考和哲学基础。
在宋词的世界中,忧愁和美丽始终是相互交融、互为表现的。
他们就像一对相依相存的恋人,一边表达深刻的思考和对于命运的担忧,一边展示着生命的能量和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宋词的美_700字
也许是因为觉得“灯下看美人,比平日美三分”,我喜欢和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读宋词。
开始,我喜欢东坡的豪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何等豪迈。
但是,渐渐读来,我发现自己承受不了那种粗犷。
这些词中极端的描述——或为胜利,前进而大喜,或为失败,壮志未酬而大悲,这些情绪让我所不能接受。
每次阅读,我也总会随之产生极端,强烈的情感。
渐渐地,我把目光投向柳词。
柳词轻快,鲜明的笔调让我不由得把心情也变得明快起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幅色调明丽晚景图如泼墨山水画一般徐徐展开,惊艳众生。
但是,我终究觉得柳词太过明丽,可远观,不可细细研讨。
最终,我发现让我心有所属的竟是温温婉婉的李清照。
或许是因为同是女性,或是因为我爱她略带忧伤的笔调,我对她的词情有独钟。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委婉的手法,含蓄的笔触,把那思念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至。
“人比黄花瘦”一句简直是妙不可言,让人不禁有怜悯之心,同情之感。
李清照也是个性格鲜明的爱国诗人,但她不会像豪放
派人那般直抒胸臆,让人很难真正完全接受。
她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依然保留了她含蓄的写作风格,柔和的笔触,“欲语泪失流”,这是一个女词人以自己的方式对国破家亡的悲凉外境的感叹,让人不得不叹服她委婉但鲜明的性格。
李清照爱国还体现在她对南宋统治者的痛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位女词人在这首诗中淋漓展现出她的慷慨豪迈,对祖国的热爱,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痛恨,力透纸背,使人佩服。
宋词,我独爱李清照,爱她温婉的性情,爱她委婉含蓄的笔触,爱她回味悠长的描写,更爱她柔中有刚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