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

第8课笔墨丹青

?>在学生用书中,此内容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 下图说明()

A. 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 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 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 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解析:选D 。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反映了唐朝时期佛教在 中国的巨大彫响,说明虜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D 正确。

2. 北宋时期之所以出现大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而

B. 各民族融合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

C. 商业兴盛和城市的发展

D. “重文轻武”是朝廷的基本国策

解析:选C 。一泄时期的文化是一泄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宋代之所以岀现大 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关键是当时社会商业兴盛和城市的发展,这方而反映到绘画上就是 风俗画的兴起。

3. 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 风柠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

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解析:选C 。从题于可以看出,郑燮(板桥)的《墨竹图》是写意画,文人画主写意,选 C 项。

:欵课时作业

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拿《释迦降生图》

4.《水浒传》自诞生以来,颇受民众欢迎。很多画家都曾为英画过插图,对东亚各国的小说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右图是明代刻本《水浒传》插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现了原作者具有较强的绘画功底

B.反映了明朝文入画的流行

C.插图书迎合了明朝市民阶层的喜好

D.弥补了原著作内容枯燥、语言艰涩的缺陷

解析:选C。《水浒传》是世俗文学的代表,通俗易懂,排除D项,插画只是为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产物,选择C项。文人画集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于一体,重意境,插图并非文人画也不能表现较强的绘画功底,排除A、B。

5.“舍形悦影”是对绘画领域的新开拓。淸代书画家郑板桥以画墨竹出名,且喜爱画影,自认为:''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予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明代徐渭也曾提到:

“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在明淸时期的绘画艺术()

A.讲究师法自然

B.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

C.追求勾画精致

D.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解析:选D o从材料信息看,'‘舍形悦影”的含义是“多得予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写竹更宜然”,即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选D项。

6.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岀画家多方而的文化素养的是()

解析:选儿从图中即可看出,A图画而上方的题字,用印等体现了各种艺术形式集于

一体。

7.元明淸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从徐渭和郑板桥的绘画和诗句中,我们能发现文人画的特点是()

不f8K#f万科.处.EJUiMftflAl

A.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

B.吸取印度波斯风格,色彩瑰丽

C.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

D.宫廷画派,富有生活气息

解析:选C。文人画的特点更多的是'‘无真相有真魂”,通过书画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

8.元代书画家赵孟颊重视绘画中的书法趣味,要求“以书入画”。下图为其代表作《二羊图》。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提倡以书法的笔法画画

B.表现出“书画同源”的理念

C.“以书入画”拓展了文人画的内涵

D.表现出明显的写实风格

解析:选D。结合画作,并从“以书入画”分析,赵孟慈主张“书画”结合,反映英“书画同源”的理念,丰富了文人画的内涵。‘'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赵孟慈号)敞开大门。” 文人画更注重写意,故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年画是一种扎根于民间的造型艺术。年画受到民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在于其题材表现的内容迎合广大民众的心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末,因题材多样,有淸一代深受京津地区民众喜爱。淸人李光庭在《乡音解颐》“新年十事”中说:“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此外,“连生贵子”一类的妇女儿童画也是清代前期杨柳青年画的重要题材。

杨柳青年画“农家稼穡”图

材料二近代以来,年画除了传统题材外,有了新发展。《中国民间造像史纲》称,19 世纪中后期,地主大户不断涌向新开辟的商埠,'‘发财还家”类年画大量出现。围绕女权的年画也逐渐增多,下图杨柳青年画中文字为:“中国有家眷的男子,大半受累的多。诸位知道这毛病在那里吗?并不是男子不能嫌钱,一男子养着好几口,女子裹了两只小脚,诸事不能用力……现在的形势,无论男女必须自食英力,方能自保。……若是男女一

样做活嫌钱, 还有不好过的吗?”

材料三淸末民初的年画形式也有所变化,主要是变木版为石版。石印机器印制的年画色彩漂亮,纸张新颖。这使得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的年画受到极大冲击,逐渐日薄西山了。

——刘世军主编《中国民间美术》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创作上述题材的原因。

(2)分析说明,19世纪中后期年画题材更新的社会原因。

(3)以杨柳青年画的发展趋势为例,说明近代社会经济的变化对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解析:第(1)问,首先要注意审好题,“上述题材”指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题材。再就是注意答题的角度一一经济角度。第(2)问,由材料分析19世纪中后期年画题材的变化, 然后结合19世纪中后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的阐述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答案:(1)以农植产(以农为本)等重农思想在民间影响深远;个体小农经济效率不高,男子为主要劳动力。

(2)商埠开通,商品经济活跃,吸引人们投资于近代企业:纺织等机器工厂的岀现,提供了女工的劳动空间:维新运动引导社会新风俗,女权(男女平等)观念兴起。

(3)近代工业的兴起发展冲击并改变着传统观念,促使着传统工艺的更新和变革。

__敬材答疑?名师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J

结合课文中对文人画追求意境的介绍,请你来构思:什么样的画面设计在当时会获得考试的第一名?

提示:这是一道开放式题目,没有标准答案。画而设计只要接近“文人画意境重于写实, 含蓄寄托画家的思绪情怀”这一特征即可。教材的介绍和题目所举的例子,已经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画而。例如:《踏花归去马蹄香》只画一个人骑着马,马蹄起落处,有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马蹄的香不在画而之内,只留给观众去想象。《乱山藏古寺》画荒山满幅,上出幡竿以见藏意。《竹锁桥边卖洒家》不画房舍、人物、洒坛,只画竹树梢头露出一个洒帘儿来,桥头竹外,挂一洒帘,上书酒字,便见洒家在内。《蝴蝶梦中家万里》通篇不画一只蝴蝶,只画朦胧月色下的茅屋数间。

二、自我测评(教材PQ

1.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提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地画、岩画、陶画等;战国秦汉时期帛画丰富多彩:魏晋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隋唐时期绘画艺术发展,唐代画家创制法度,表现岀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宋代以后,表现民间风情的绘画作品日益增多:明淸时期出现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2.从课文的介绍中,你能否概括出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提示:注重写实的宫廷绘画和民间绘画盛行;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以形写神”,注重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