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学习辅导

母亲:怎么又吵起来了?你们俩不是争这个就是抢那个,一点都不大方。

三岁:我不会抢。我大方,哥哥小方。

五岁:只能说大方,没有人说小方。

三岁:我大方。我的方好大好大。

五岁:我的方比你的大。

三岁:我的方更大。

五岁:我的方最大。

三岁:我的方最最大。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3岁的幼儿已经有了惊人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在语音方面,3岁的弟弟有了汉语语音的知识;他能熟练地把一连串的杂音,分析为有意义的信息。而且,当他听到一个新词——“大方”,马上会重复为汉语语音的“大方”,这一点是外国的成人在短期之内很难学到的。

在语意方面,3岁的弟弟有断词的能力:他知道“大方一点”应断为“大方”,而不会是“方一”,又能够从上下文领悟到一个极抽象的概念“大方”是一种美德,还会使用“大”和“小”相反的含意,创作一个新词——“小方”。三岁的幼儿经常会用这种方式在语言中操弄这类抽象的概念。

在语法方面,3岁的弟弟还掌握了句型变化的知识:他知道如何表达“大、更大、最大、最最大”的层次。当5岁的哥哥把“方”用在“我的方比你的大”的句型中时,3岁的弟弟能进一步用“更”来回答,表示他了解前一句是比较的句子。

在语用方面,3岁的弟弟似乎了解妈妈的第一句话只是形式上的问句,不必回答,第二句才是反驳的重点。

幼儿早期语言的发展是神速的。6个月的婴儿只会咿呀学语,12个月时就会使用10到20个词。到了2岁,他的词汇是1岁时的10倍。3岁的幼儿,平均可能会用900个不同的语词,流利的和人交谈,甚至辩论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就表现在幼儿语音、语义、语法、语用技能的发展几个方面。

第一节语音的发展

本节主要内容

语音是一种发育模式,它具有特别的结构,不同的语种的语音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汉语用声调辨别意义,而英语语言不用,因此,学汉语的幼儿,必须辨别和发出不同声调,而学英语的幼儿,却必须把不同声调的语音归为一类。尽管语言间的差异很大,但世界各地儿童语音的发展基本上是相似的。

一、前语言阶段的语音

婴儿最初发出的声音,还不能算是语言,但它为婴儿语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婴儿的发音越来越分化、越来越接近母语,发音也越来越有意识、有目的性,因此该阶段被称为“前语言阶段”。该阶段婴儿经历了几个相当明显而顺序固定的分阶段。

第一分阶段,反射性发音阶段(出生-2个月),该阶段的特征是反射性发音,如哭声、烦躁时的发音以及诸如咳嗽、打嗝和打喷嚏等声音。另外也可能出现一些类似于元音的声音。该阶段的发音部分地取决于婴儿声道的生理结构。

第二分阶段,出现叽叽咕咕的声音和笑声(2-4个月),婴儿开始在比较舒适的状态下发出一些愉快的声音。这些声音似乎是从口的底部发出的,出现了软腭音和后元音,并且出现了持久的笑声和咯咯笑声。

第三分阶段,发音游戏阶段(4-6个月),婴儿似乎在检测他们的发音器官,以确定他们所能产生的发音范围。该阶段的特征在于出现了很响和很轻的声音(喊叫和轻语),以及很高和很低的声音(如尖叫和低吼)。一些婴儿产生了长久的双唇颤音和持久的元音,有时也发出一些初始的辅音和元音音节。

第四分阶段,典型的牙牙语阶段(6个月以上),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出现了系列的辅音-元音音节,并且在时间的控制上类似于成人。婴儿的声音第一次听起来像单词。在此基础上,婴儿的发音逐渐复杂和精细,出现了重复牙牙语(如bababa)和变化牙牙语(如bagidabu)。起初重复牙牙语占优势,在12个月左右变化牙牙语出现更多。

第五阶段,含混语阶段(10个月以上),该阶段在牙牙语的最后阶段出现,通常和有意义的言语阶段早期相重叠,其特征是所发出的声音和音节串有丰富的重复变化和音调模式。这种牙牙语也被称为会话牙牙语或协调牙牙语。

二、音调和最初语音的发展

音调是婴儿发音中较早出现的语音。经过一年的发展,婴儿发出的声音中出现了音调(或称声调)。学习汉语的幼儿最先学会的是一声和四声,随后他们又学会区别二、三声,在两岁半左右,四声基本掌握。二声的发展比三声早,但是当幼儿开始使用三声的时候,会混淆二、三声,这可能是发音规则的变化而带来的干扰。

分化的语音在含混语阶段的后期也出现了,12个月的婴儿开始逐渐能控制自己所发出的语音,使用单词和父母进行交流了——他们开始说话了。不同语种中的“爸爸”和“妈妈”,大都发baba、mama的音;而大部分婴儿说出的第一个字,也基本上都是称呼父亲或母亲的。语言学家对这种全球性的语言规律特别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个现象可能和人类的口腔结构和发展有关。他提出“最大对照定律”来解释早期的语音发展。他认为人类的神经系统,最适宜于组合差异最大的语音单位,b、m、a的发音,就是差异最大的语音组合,它们的发音都是把口腔最前的部份合起来,轻轻发出的双唇音。

三、语音的辨别

语音的辨别能力,就是对语言的听觉辨别能力,也是很早就出现的。研究表明,婴儿很早就表现出了语音的范畴知觉能力:即使不同的人发音不同,但只要发出的音是在同一音位范畴之内,儿童就能把它知觉为一个语言信息。如不同的人发[b]的声音会有细微的差异,但1个月的婴儿就能把它们都知觉为一个语言信息。这说明语音范畴知觉是某种先天的能力。

经验会对婴儿的语音辨别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如果经常接触某一种语言,婴儿对这种语言的音位辨别就会更敏捷,相反,缺乏接触则可能使这些能力变得迟钝。所以,母语为汉语,在汉语语言环境中成长的幼儿,在第一次听到“大方”这个新词时,他们很容易听清楚并重复这个词,但母语不是汉语的儿童,即使是成年人,在最初听到这个词时,也很难“听清楚”这个词的发音,更难重复或模仿。

第二节语义的发展

本节主要内容:

语义是指语言的意义系统。婴儿在前语言阶段所发出的语音,大都是无意义的声音。我们很难察觉到第一个有意义的字在什么时候出现,因为婴儿的词义和成人的词义,有很大的差距。语义的发展。

一、单词句阶段词义的发展

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和他人进行交流。因为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因此我们称之为“单词句”。宝宝说出第一个字或词之后,就进入了单词句阶段。单词句阶段初期,词汇量发展比较慢,2、3个月才增加20个左右的单词,但是随后,词汇量迅速增长,平均每天增加几个新词。在单词句阶段,幼儿每次“说话”只说一个词,词和词之间都会停顿,单词代表着一个完整的意义。如“奶”代表着“我要喝奶”的意思;“妈妈”代表着“妈妈抱我”或“我要妈妈”、或“这是妈妈的衣服”等意义。单词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单音重复(“球球”);二是单词或“句子”表达的意义不明确,成人只能根据当前的各种线索分析孩子的意图;三是幼儿的表达经常和动作紧密相连,孩子在用单词表达自己意图时,常常伴随着动作,如指着皮球说“球球”;四是单词句的单词词性不确定,“嘟嘟”既可以是名词指汽车,也可以是动词表示开汽车,或者是象声词表示汽车跑起来的声音。

在单词句阶段,孩子掌握的词汇大都和自己的生活有关,如人物(爸、妈)、交通工具(车车、飞机)、食物(奶、饼饼、饭饭)及物品(钥匙、袜子),且以名词居多,动词出现略晚。

幼儿通过“快速映射”学习新的单词,理解单词的意义:他们会根据情境判断一个新的单词所代表的是事物哪一方面的特征,儿童必须对该词的重点进行判断:该词是指物体的功用(苹果:可吃),或是物体的表面特征(小猫:外形),或是对象的动作(抱抱:动作)。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