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发生机理及防灾措施论文

合集下载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论文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均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地质灾害的影响对国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增强,而泥石流又是地质灾害中危害较大、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失巨大的灾害之一。

据统计,2010年共发生泥石流灾害1988起,造成2000多人死亡、失踪,占全年灾害伤亡率近80%,以及数十亿元财产损失;2011年泥石流共发生1380起,造成数百人伤亡、失踪;由此可见,泥石流的危害性极大,对泥石流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将对泥石流的危害性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浅显预防措施,仅供参考。

一、危害性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拥有巨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强。

依据个人工作经验,泥石流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对人口密集区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入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及其他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大面积建筑物损毁及大量人员伤亡。

其主要原因为泥石流主要发育在山区及丘陵区,由于区域内大块肥沃平整土地较少,又因先民地质知识匮乏,多数村庄、乡镇建设在冲沟沟口、古河道中以及泥石流冲积善上等受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的区域,导致以上人口密集区受灾。

二)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条件因素限定工程需建设在水系发达并有一定落差的区域,同时这样的区域也是泥石流常发育的地区,所以常会威胁上述工程及工作人员。

泥石流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泥石流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泥石流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摘要:泥石流作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危害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重点探讨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防治对策,希望发挥出参考价值,给泥石流灾害的防范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成因;防治对策近些年,自然灾害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的稳定,需要从源头上精准分析,了解自然灾害成因,以便寻找科学的应对措施【1】。

泥石流是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掺杂了大量泥沙和石块而形成了一股泥浆,顺着陡坡奔腾而下,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强。

尽管泥石流危害范围较广,但是也可深入了解其成因,在因时制宜的原则下运用科学化手段开展整治工作,有效降低损失和危害程度。

一、泥石流灾害的危害泥石流灾害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兼具着崩塌和滑坡的双重作用,危害程度比单一滑坡和崩塌更高,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详细解读:对生活区的危害:泥石流能够直接影响到群众的生产生活,对房屋以及其他场所等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根据相应的调查研究分析,2010年8月7~8日,甘肃省舟曲爆发特大泥石流,在这场灾害中,遇难人数高达1471人,失踪294人,舟曲5km长、500m宽区域被夷为平地【2】。

对交通设施的危害:泥石流还能直接影响到交通要道,摧毁路基以及桥涵等基础设施,导致交通中断,甚至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损坏其他的构筑物,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预估。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泥石流还能直接冲毁水电站和过沟建筑物等,淤积水库并直接磨蚀坝面。

若是采取的措施不及时,还会引发其他的灾害,引发严重的后果。

对厂矿企业的危害:厂矿企业也能受到泥石流灾害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矿山和其他设施被摧毁,矿山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被迫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基于上述提及到的泥石流危害,应全面分析具体成因,以便采取针对性应对方案,让泥石流灾害的危害性降至最低,保障国家社会稳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一)自然因素1.地形地貌泥石流灾害的出现往往需要具备特定条件,从自然因素上展开分析,可以明确地形地貌对其产生的影响。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滑坡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破坏非常严重。

在我国,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滑坡泥石流频发且规模较大,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研究滑坡泥石流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策略对于减少灾害损失和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滑坡泥石流是由多种地质和气候因素造成的。

例如,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水文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等,都会对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造成影响。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1.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位于构造活跃带的山地地区,地震、地表下陷、断层活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山地地区的地质构造不稳定,从而引发滑坡泥石流。

2.陡峭的地形:陡峭的地形对于水文系统的形成和稳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地表和地下水的运动,增加了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

3.水文因素的影响:水文因素包括降水量、雪融水、冰川融水等,是滑坡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素。

降水量大、覆盖面积广、雨点较大、平均强度大、降水时间长等均是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常见特征。

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于地形的改变会导致地宫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文因素,进一步增加了滑坡泥石流发生的风险。

滑坡泥石流的防治策略包括预测和监测、地质工程防护、植被恢复、土地利用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1.预测和监测:预测和监测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础。

利用遥感技术、GPS、气象预报、水文预报等技术手段,可以了解危险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状况,预测和监控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降低风险。

2.地质工程防护:地质工程防护是指通过堤岸、拦砂坝、挡土墙、防洪墙等措施,阻止和抑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保护下游人民的安全。

对于一些常年暴露在滑坡泥石流风险区的地区,可采用加固治理、隔渠巷道、阶梯式排水等技术手段,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和运动。

3.植被恢复:在滑坡泥石流易发地区,通过大面积种树造林等措施,增强地表的稳定性,保护陆地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防护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和运动,减轻灾害影响。

泥石流灾害的原因与防治

泥石流灾害的原因与防治

泥石流灾害的原因与防治刘晴一、研究的动机近年来,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1)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其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累计门诊人数2062人。

(2)8月11日18时至12日22时,陇南市境内突发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多处交通路段堵塞,电力通讯设施中断,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和居民住房进水或倒水深度达到4米左右。

因此,泥石流及滑坡的原因是我们应该去研究,去想办法避免的。

二、研究的目的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剖析这个问题,我们才可以更好地避免泥石流,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安定,减轻更多的情感上和经济上的损失。

三、研究方法我经过上网查询和阅览旧报查到了关于泥石流的信息,了解到了泥石流的频发地点,特点特征及危害等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后得到一些结论。

四、研究内容(1)泥石流概况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在中国,泥石流灾害多发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中国有70多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潜在威胁。

泥石流也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泥石流发生的原因泥石流的发生有着一定的规律,有着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

综上所述,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是与季节性相叠加,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

当然,泥石流还有一定的诱发原因,除自然原因以外,还有一定的人为因素。

不合理开挖、弃土弃渣采石、滥伐乱垦,都会催化泥石流的发生,此外,其他灾害也会诱发泥石流的发生。

在这些方面,这要人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就可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几率。

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措施杨保好摘要:近年来,我国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这不得不再次警醒世人,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思考。

我们不禁要问: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机理是什么,人类又将如何减少乃至避免泥石流灾害呢?关键字:机理人为因素自然因素防治1.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分析通过对泥石流灾害的探讨,我们了解到,一直以来,自然因素是导致泥石流发生的主导因素,但从近几年来,我们发现,人为因素对泥石流频繁发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诱发乃至助涨作用。

1.1.泥石流灾害发生机理的自然因素分析泥石流是携带着岩石、粘土和其它碎屑而快速运动的特殊洪流。

从历年来泥石流发生的区域来看,我们发现这些区域具有以下特点:一、地质构造比较活跃的山区。

二、降雨比较集中的季风地带。

三、植被覆盖率低且土质疏松。

根据泥石流的特点和区域分布,我们可以得到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当地地质构造不稳定,地貌高低不齐,岩石、碎屑物质等堆砌比较疏松,并且地形落差大。

二、降雨比较集中,特别是持续性地暴雨、特大暴雨,导致水流不畅,积水较多,压力过重,岩石、碎屑物质等顺势而下。

三、山区土地贫瘠,植被覆盖率比较低,渗水性差,不利于雨水就地存储。

这些因素可以说在不同程度诱发、促进乃至直接导致泥石流自然灾害的发生。

1.2.泥石流灾害发生机理的人为因素分析不可否定,自然因素是导致泥石流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也不能回避,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泥石流灾害频发发生起到诱发作用,从而加重了泥石流对人类的破坏。

就个人看来,人类活动诱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随意砍伐森林,导致森林等植被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土质变得更加疏松,存水、蓄水能力越来越弱。

二、盲目追着经济利益,过度开山开矿,从而导致地表坍陷,岩石松动,加上盲目开采矿山、矿石遗留下的废弃物任意堆积,没有及时进行良好的处理,为泥石流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论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论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论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滑坡的成因滑坡是地壳运动活跃地区的一种常见地质现象。

它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和外力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主要成因包括地震、降水、地下水位变化、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等。

1.1 地震地震的发生常常引起地表和地下岩土体的运动,进而导致滑坡现象。

特别是在活动断裂带附近,地震所产生的剪切力能够引发滑坡的发生。

1.2 降水降水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长时间大量降水或短时间强降雨的情况下,地下水位上升,岩土体饱和度增加,使得滑动面的剪切强度降低,从而引发滑坡。

1.3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滑坡。

例如从湖泊、河流和人工水库中大量取水,将导致孔隙水压降低,岩土体重力释放,进而引发滑坡。

1.4 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也是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

山区的大规模开发、挖掘和砍伐植被,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造成了大量的滑坡和崩塌现象。

二、滑坡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滑坡灾害的预警能力和减轻其破坏性。

2.1 滑坡监测与预警通过在滑坡易发区进行监测,利用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指标,可以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这将帮助人们提前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2.2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包括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防工作,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能力。

2.3 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通过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等手段,加强对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高山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2.4 建设抗滑坡工程在滑坡易发区,可以采取一系列抗滑坡工程措施,如加固山体、排除地下水、设置防护堤等,以增加山体的稳定性和抵御滑坡的能力。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摘要】滑坡和泥石流是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从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出发,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

针对这些灾害,探讨了相关的防治策略,包括工程防治措施和生态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包括加固边坡、引导水流以及减少地表凹凸等措施。

而生态防治则强调通过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法来减轻灾害风险。

最后强调了防治策略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策略、成因分析、工程防治、生态防治、重要性、展望、研究方向、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滑坡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我国,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等原因,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研究,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对于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中,需要分析目前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了解灾害的危害性和影响范围,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研究历史上的滑坡泥石流灾害案例,分析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防治策略的不足之处和改进空间。

通过深入分析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现状和研究现状,可以为接下来的成因分析和防治策略探讨提供基础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滑坡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深入研究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机理及防治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促进地质灾害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对滑坡泥石流的防治策略进行探讨,有助于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水平,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可以为建立健全的灾害防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国家和社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范本模板】

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范本模板】

《工程地质学》期末课程论文学号11160080编写姓名傅澔乐专业班级土木1112班所属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提交日期5月6日泥石流成因与防治措施姓名傅澔乐学号11160080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土木1112班摘要:泥石流是产生于山区的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它是由暴雨,冰雪融冰等水源激发的,还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与山地环境的形成演化过程息息相关,是环境退化、生态失衡、地表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环境恶化的产物.人口的增长及在山区进行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泥石流成因的分析,揭示出其成灾特点,并针对其成灾特点有的放矢地提出防治措施,从而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了一些经验和作法。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Title】Formation of debris flow cau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bstract】Debris flow is a se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 produced in the mountains, it is heavy rain,snow and ice melting ice water excited,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special flood sediment stones.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bris flow,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mountain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ecological imbalance, surface structural damage, soil erosion,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duc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泥石流发生机理及防灾措施
【摘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所以了解泥石流的发生机理、监测预报以及救援等问题才能最大程度减小灾害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泥石流;发生机理;危险性;检测预报;防灾减灾;应急救援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

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1 发生机理
泥石流是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突然爆发的一种流体,历时短,破坏力大,成因复杂,泥石流坍塌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集水范围、山坡坡度和坡向、植被、岩石种类和风化程度、山坡土层厚度
等诸多因子密切相关,而且各因子之间也相互影响和制约。

本文对泥石流坍塌量与降雨量、集水区面积、山坡坡度、岩石种类和土层厚度等主要因子作初步分析。

1.1 泥石流与降雨量
泥石流坍塌与降雨量的大小有关,经计算分析,泥石流崩塌量与降雨量成对数关系,其公式为:
y=24769ln(x)-99408(1)
1.2 泥石流与集水面积
泥石流坍塌量与集水面积的关系,泥石流坍塌量与集水面积成对数关系,其公式为:
y=5016.3ln(x)+16253(2)
1.3 泥石流与山坡坡度
泥石流坍塌量与山坡坡度成指数关系,其公式为:
y=0.0005x4.8018
1.4 泥石流与山坡土层厚度
土石山区泥石流坍塌量与发生泥石流坡面的土层厚度有关。

山体为片麻岩、砂砾岩,覆盖厚度0.3~0.7m时,泥石流坍塌体主要是白云岩和石灰岩;当覆盖厚度1~2m时,坍塌体主要是白云岩、砂砾岩和片麻岩;当覆盖厚度大于2m时,主要是页岩容易发生泥石流。

在降雨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坡面土层厚度的变化,泥石流坍塌量在不断的加大。

1.5 泥石流与岩石种类
岩性不同,在同样的暴雨激发下形成的泥石流坍塌量差异甚大。

2 危险性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

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2.1 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还有2010年8月7日至8日,甘肃省舟曲爆发特大泥石流,造成1270人遇难474人失踪,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

2.2 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公路因此被淹1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

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

建国以来,
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2.3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2.4 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4]
3 检测预报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

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

如对云南省东川市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对四川省汉源县沙河泥石流的观测研究等。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3)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

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

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就应发出泥石流警报。

(4)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

并解决信息接收和传递等问题。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
度分区。

(6)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

4 防灾减灾
4.1 跨越工程
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

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4.2 穿过工程
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

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4.3 防护工程
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
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

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4.4 排导工程
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

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4.5 栏挡工程
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

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参考文献
[1]李金海.北京山洪泥石流.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7
[2]陈洪凯,唐红梅,陈野鹰.公路泥石流力学.科学出版社:2007,7
[3]王礼先,王志民.山洪及泥石流灾害预报.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
[4]陈洪凯.公路泥石流研究及治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
[5]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滑坡与泥石流.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9
[6]《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7]匡乐红.区域暴雨泥石流预报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11
[8]苏延敏。

数值模拟在泥石流流量计算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
[9]费祥俊,熊刚.泥石流输砂能耗及运动速度与阻力的计算方法[j].泥沙研究,199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