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总体设计

合集下载

公路隧道总体设计

公路隧道总体设计
1.2.2 越岭隧道位置的选择 2.选择越岭隧道的两大要素
(2)立面位置的选择——选择高程
例如:川黔线上的凉风垭隧道即为较为典型的例子。为穿越娄山山脉分 水岭的越岭隧道,根据地形特点,选择了三个主要方案进行比较:
马鞍山方案:越岭隧道长2810米,位置较高,线路需克服较大高差。 雷神坡方案:越岭隧道长3490米,位置较马鞍山方案较低,线路状况大 为改善,但该处为一大断层,地质条件不利;
1.2 隧道位置选择
1.2.4 不良地质地段隧道位置的选择 2.崩塌地区
悬崖陡壁地区,日久风化、产生张开节理和裂隙,不 要把隧道置于地表不厚的傍山位置。
第 1 章 隧道工程勘测设计
1.2 隧道位置选择
1.2.4 不良地质地段隧道位置的选择 4.泥石流
应避免把隧道放在冲积扇范围以内,以免堵塞隧道 洞口,或建明洞,使泥石流在明洞顶通过。
隧道长(km) 6.4 14.5 19.5 25.8
高程(m) 2188~2243 1950~2077 1782~1815 1760~1800
线路长(km) 141.5 109.3 109.3 83.5
1.2 隧道位置选择
1.2.2 越岭隧道位置的选择 2.选择越岭隧道的两大要素 (2)立面位置的选择——选择高程
第 1 章 隧道工程勘测设计
1.2 隧道位置选择
1.2.4 不良地质地段隧道位置的选择 5.溶洞地区 尽量避免或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6.瓦斯地区
隧道在通过煤层时会遇到甲烷(CH4)、二氧化碳(CO2)等有 害气体,容易引起火灾、爆炸、最好避开,不得已时作好通 风。
7.其他
(1)地下水 不宜从多水地区通过(隧道内建桥); (2)高地温
(4)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冲刷力强,对山坡稳定和隧道安全威胁较大。

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

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1、公路路线与地形类别公路路线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区路线、丘陵区路线和山岭区路线,其特点如下:1) 平原地路线因平原区的地面高差变化微小,其平面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或小偏角,但不应为避免长直线而随意转弯,在避让局部障碍物时要注意线形的连续、舒顺。

纵面线形应结合桥涵、通道、交*等构造物的布局,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纵坡不应频繁起伏,也不宜过于平缓。

2)丘陵区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提高线形质量。

设计中应注意:(1)路线应随地形的变化布设,在确定路线平、纵面线位的同时,应注意横向填挖的平衡。

横坡较缓的地段,可采用半填半挖或填多于挖的路基;横坡较陡的地段,可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

同时还应注意纵向土、石方平衡,以减少废方和借方。

(2)平、纵、横三个面应综合设计,不应只顾纵坡平缓,而使路线弯曲,平面标准过低;或者只顾平面直捷、纵坡平缓,而造成高填深挖,工程过大;或者只顾工程经济,过分迁就地形,而使平、纵面过多地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指标。

(3)冲沟比较发育的地段,汽车专用公路和二级公路可考虑采用高路堤或高架桥的直穿方案;三、四级公路则宜采用绕越方案。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丘陵地形包括微丘和重丘,它们介于平原和山岭间,其特点是宽脊低岭,山形或聚或散,迂回曲折,地面起伏多变,相对高差较大。

根据地形起伏大小丘陵地区路线分为:微丘区路线和重丘区路线。

微丘区路线的平面线形应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线形的组合,不应迁就微小地形,造成线形曲折,也不宜采用长直线,造成纵面线形起伏。

重丘区的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

3)山岭区路线山岭地区山水相隔,山峦重叠,山高坡陡,谷深流急,地形曲折复杂,但山脉水系清晰。

山岭地区路线一般以顺山沿河布设,必要时横越山岭。

公路总体路线设计要点与思路

公路总体路线设计要点与思路

公路总体路线设计要点与思路摘要:本文介绍了公路总体路线设计的要点和思路,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公路总体路线设计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在公路总体路线设计要点方面,我们讨论了影响公路总体路线设计的因素、公路总体路线设计的目标和原则,以及技术要求。

在公路总体路线设计思路方面,我们探讨了公路总体路线设计的思考方法和流程、方案选择和优化。

在最后的案例分析中,我们通过某地区公路总体路线设计的案例,总结了本文所述内容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本文的结论指出公路总体路线设计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公路总体路线设计;设计要点;发展方向引言:公路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总体路线设计是公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公路设计思路和理念的综合体现。

公路总体路线设计不仅关系到交通安全、效率和便利性,还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进行科学、合理、可行的公路总体路线设计是公路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国内外,公路总体路线设计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许多地区对公路总体路线设计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如何在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确定最佳路线,如何在保证交通效率和安全的前提下兼顾环境和社会影响等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公路总体路线设计的要点和思路,对于推动各地方、各区的域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路总体路线设计的重要性公路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公共基础建设,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也处于基础地位。

作为公路建设的“排头兵”,公路总体路线设计是对道路几何设计起控制作用的因素,是公路建设的总体把控及主要脉络的关键钥匙。

在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定同时,必须与区域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相适应,必须满足交通流特征要求,也必须符合区域及整体的功公路网规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强国这一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我们可以知道公路建设是作为交通强国战略的主要方向。

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PPT)

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PPT)
道路工程一般路段采用双向四车道,路基顶宽26m,洋口港区路段采用双 向六车道,顶宽33.5m,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处路面标高。
26m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33.5m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1.工程简介及规模
桥涵工程大桥一座为洋口大桥全长536.22m,中桥一座为陆家河桥全长 48.10m,小桥一座为卫海闸河桥全长30.08m,圆管涵18道,箱涵1道,盖板 涵1道。后张法预制组合箱梁140片,先张法预制空心板梁192片。大桥洋口大 桥中心桩号为K47+738.03,桥跨布置形式为(3-25)+(4-25)+(50+80+50) +(4-25)+(3-25)m,总长536.22m。桥梁主桥采用50+80+50m三跨预应 力砼变截面连续箱梁跨越四贯河,两侧引桥采用两联先简支后连续部分预应力 砼组合箱梁。
4.编制安全施工方案,下发安全技术交底,施工时严格
按照技术交底执行。
梁板的预制与架设: 1.进场后进行详细的施工调查,不断优化、确定各种参
必须统筹兼顾,妥
3 善处理好桥梁制、
运、架与其他工程 施工进度及工序间 的合理衔接。
数(如运输半径、生产周期),完善预制场布局设计。 2.采用先进的桥梁制、运、架设备,优化制、运、架梁 设备的选型、配套和养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生产率。 3.统筹安排路基、桥梁和制、架的施工,避免相互干扰, 确保工期目标。
四通一平
4)施工通讯 项目经理部、梁场及搅拌站等办公处均引入程控电话及传真机,并配备移动电话。
项目经理部开通宽带网线与各个区域设置计算机局域网,通过互联网与业主相连, 实现信息双向沟通。
5)施工场地 洋口大桥施工现场已完成清表和整平。并合理规划了钻孔桩泥浆池和沉淀池。我部

公路总体设计范文

公路总体设计范文

公路总体设计范文公路总体设计是指对公路的规划布局、线型设计、纵横断面、标志标线、交通组织设计等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

它是公路建设的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公路的运行安全和服务质量。

以下是一份关于公路总体设计的详细论述,包括相关概念、设计要素以及设计流程等内容。

一、概念公路总体设计是指在确定公路的起止点和通行线路、断面形式、纵向坡度、交叉口等基本设计要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环保要求、地质地貌、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工程结构和技术经济的综合设计以及交通组织设计,确保公路的安全、顺畅和效益。

二、设计要素1.规划布局:确定公路起止点和途经城市、乡镇、村庄等基本布局要素。

根据地理、经济、交通等条件,确定公路的线路走向,包括直线段、水平曲线和垂直曲线的布置。

2.线型设计:确定公路的纵横断面形式,包括确定车行道数量、车道宽度、路缘石、路肩、分隔带、人行道、自行车道等要素,确保公路的舒适性、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3.地质地貌工程设计:根据地质和地貌条件,确定路基、路堤、边坡的设计参数和稳定性要求,进行工程结构的设计。

4.标志标线设计:确定公路的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布置,包括指示标志、警示标志、服务设施标志、施工安全标志以及车道线、交叉口标线等,确保公路的交通安全和效率。

5.交通组织设计:根据公路的交通量、交通流组成和特点,确定交叉口类型、交叉口控制方式、划分行车道和转向车道等,确保公路的交通流畅和通行安全。

此外,还包括公路的服务设施设置、紧急救援设施设置等。

三、设计流程1.调查和研究阶段:收集和分析有关区域的地理、经济、交通等资料,进行勘察、测量、地质、水文等工作,对公路所需的基本条件进行评估。

2.方案研究阶段:根据调查和研究结果,制定不同的线路走向、纵横断面形式和交通组织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评估和优选。

3.设计阶段:对方案进行细化设计,确定具体的线型参数、结构设计、标志标线布置和交通组织措施,编制工程图纸和技术方案。

4.审查和批准阶段:对编制的设计文件进行技术审查和环保审批,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山区高等级公路总体设计总结

山区高等级公路总体设计总结

采 用 不 同 尺 寸 的 边 沟 ,考 虑 到 山 区公 路 在 暴 雨 季 节 汇 水 聚 集 快 的特 点 ,边 沟 不 宜 加 盖板 ;在 边 沟 外 侧 考 虑 绿化 及 视 觉 的 需 要 ,设 置 了 1 m 宽 的 碎 落 台 ,增 强 路 容 效 果 ;填 方 边 坡 一 般 路 段 自然 放 坡 , 临 河路 段 由于 河 床 狭 窄 ,一 般 考 虑 设 置 路 肩 挡墙 ,少 占河 道 。 2 )合 理 确 定 路 基 设 计 标 高 : 对 于 越 岭 路 段 ,以路 线 控 制 路 基 设 计 标 高 ;对 于 非 越 岭 的沿 河 路 段 ,以 河 床 行 洪 要 求 来
标 较为 合适 。
2 . 路 线 设 计
二级 公路 ,起于 城 口县城 ,止于 达州 一陕西 高速公路石塘 互
通 ,全长 6 6 . 3 k m ,设 计 速 度 为 6 0 k m/ h,路 基 宽 度 1 2 m, 采 用 沥 青 砼 路 面 , 桥 梁
为 4 8 . 4 % ,造 价 2 7 . 6 6亿 元 。
的 建 设 、 运 营 带 来 巨大 的 经 济 损 失 和 安 全 隐 患 ,造 成 了 不 良
重视 交通 安 全设计 ,对 典型 工程 方案 加强 综合 比选 ,合理
利 用 路 线 走 廊 资 源 ,正 确 处 理 公 路 建 设 与 自然 景 观 、 人 文 景 观 、 占地 与 拆 迁 的 关 系 , 充 分 考 虑 土 石 方 平 衡 ,减 少 土
充 分 认 识 到 该 项 目地 处 大 巴 山 的 腹 心 地 带 ,地 形 地 质
坏 ,布线 时多以短隧道 或桥梁 的形式适用恶劣 的地形 ,避 开
不 良地 质 的影 响 。 2 )以 线 路 走 廊 优 选 为 重 点 ,从 技 术 指 标 、地 质 条 件 、工 程 造 价 、 自然 环 境 、 施 工 条 件 等 方 面 加 强 方 案 比选 ,不 遗 漏 任 何 有 价 值 的 方案 。

公路改建项目中路线总体设计及合理性评价

公路改建项目中路线总体设计及合理性评价

公路改建项目中路线总体设计及合理性评价
汪士应;李宏飞;胡隽明
【期刊名称】《交通世界》
【年(卷),期】2024()15
【摘要】为进行公路改建项目中的路线设计及其合理性评价,以S227龙泉上垟岙隧道及接线工程为例,先进行路线总体设计,再通过层次分析法等评价其合理性。

分析结果表明:此项目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在其路线总体设计过程中,将龙泉市上垟村作为起点,沿现状227省道在K0+700m附近向南与老路偏离,并设置上垟岙隧道,隧道出口转至S227省道顺接,利用老路走廊带向南布线经双溪村、仓坑口村;通过公路路线设计的合理性评价,得出其合理性得分为91.28分,合理性等级为4级,路线设计合理,为公路改建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汪士应;李宏飞;胡隽明
【作者单位】杭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35
【相关文献】
1.浅谈公路建设项目对玛曲草原植被破坏的水土流失预测分析与评价--以S204碌曲至采日玛公路河曲马场至采日玛段改建工程为例
2.公路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实例研究
3.公路改扩建项目路线总体设计思路研究
4.山区公路路线
设计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以S231江华香草源至水口公路改建工程项目为例5.基于统计学原理高速公路改建路线拟合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路工程总体设计

公路工程总体设计

公路工程总体设计摘要:公路工程在设计过程中主要起统筹作用,总体设计受众多的控制因素制约,在设计过程中串联起路线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桥涵设计、隧道设计、路线交叉设计、沿线设施设计、环境保护设计、其他工程设计、筑路材料设计、施工方案设计等相互联系,合理把控各专业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项目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路工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总体设计应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特点、条件和技术等级的差异,对于设计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应与各专业之间紧密配合、协调一致,符合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本文以总体设计的思路、主要内容、难点进行探讨,为国内公路工程质量建设水平提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总体设计;思路;主要内容;难点一、总体设计的思路:(1)各级公路应根据公路在路网中的不同地位、作用及公路等级进行总体设计。

(2)勘察设计的各个阶段均涉及总体设计,根据每个阶段应完成的工作内容,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提出总体设计的规划思路。

(3)总体设计应“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落实“安全、环保、节约、耐久、和谐”的设计理念。

(4)把控好项目主要目的及功能定位,对项目建设条件综合分析,调查现场实际情况及收集公路路线途径的各城市、乡镇的意见,合理确定公路工程的技术标准、建设规模及整体设计方案,处理好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协调好公路路线与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叉、交通工程、环境、其他工程等各专业之间的关系,提高公路交通的服务质量,保障公路行驶的舒适、安全。

二、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1)合理确定路线的起终点,起终点的确定应有充分的依据,把控好途经重要控制点的因素(如主要城镇、河流、临近或需要交叉的公路、铁路、高压电线、文物、军事设施等),对路线走廊进行总体把控。

(2)摸清项目区的建设条件,拟清项目区域城镇现状布局、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重视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目的影响(比如地形、地貌、区域地质稳定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地质地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主导风向风速、降雨、冻深等)和沿线环境敏感区的分布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总体设计————————————————————————————————作者: ————————————————————————————————日期:ﻩ总体设计1、概述云南水富至绥江公路位于昭通市北部,是《云南省干线公路网规划》“8619”网中的第一条联络线,也是昭通市公路交通发展规划“两纵三横五连接线”之第二条纵向线,是云南省重要的交通和经济干线,也是向家坝电站淹没区的还建工程项目。

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云南省公路网和昭通市公路网,改善昭通市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加强云、贵、川三省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文化交流,保证向家坝电站的建设进度和移民搬迁、昭通市水利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路线全长81.52137公里,其中K0+000~K10+800段已按三级公路标准建成通车,K60+419.71~K65+696.47段为绥江新县城段,根据工可及初步设计批复,K0+000~K10+800段建设资金纳入本项目,K60+419.71~K65+696.47段纳入绥江新县城一并规划建设(不纳入本项目),因此本项目的新建里程为65.32137公里。

序号起止里程等级长度(m)是否纳入本项目备注1 K0+000~K10+800 三10800.00 是已建成通车2K10+800~K60+419.71 二49721.48是本项目3 K60+419.71~K65+696.47 二5400.00 否4 K65+696.47~K81+470.7二15599.89 是本项目合计81521.371.1、任务依据1)、本项目的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及勘察设计合同。

2)、本项目的工可报告、初设文件及相应批复。

3)、建设部建标[2002]99号《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的通知》。

4)、现行部颁标准、规范及规程等。

5)、《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公路概预算编制办法》、《施工图设计图表示例》等。

6)、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质量手册。

1.2、测设经过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我院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大纲,在充分研究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部颁标准、规定、规范,于2009年7月15日至8月10日,对路线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调整,优化了路线平纵面线形。

并于2009年8月15日送院总工办进行了路线方案初审。

鉴于本项目的地形条件十分艰巨,我院于2009年8月中旬进场进行外业定测,至11月上旬全部完成,共计测量主线66公里、优化路线方案12.3公里、改移地方道路1.26公里、新滩岔道2.3公里。

2009年11月8日~13日我院组织专家对外业定测成果进行了验收,并对局部段落提出了改进性意见。

1.3、标段划分及主要工作内容根据本项目的业主意见及工程实际情况,本项目划分为6个合同段,内容包括路基工程(含服务区、停车区、养管所的场平土石方及连接线工程等)、路面工程、桥涵通道等土建工程及各种预埋件、预埋设施。

合同段起止里程等级主线长度(m)岔道(m)备注1K10+800~K20+400 二9702.942K20+400~K27+926.97 二7531.603 K27+926.97~K40二12685.162300新滩岔道4 K40+617.93~K51+79二11172.475 K51+790.40~K60+41二8629.316K65+696.47~K81+470.77 二15599.89合计65321.37本合同段为土建1合同,本合同段的重点工程为路基土石方。

2、技术标准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本项目设计标准为: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起止桩号K13+600~K19+500K54+800~K60+100K10+800~K13+600K19+500~K54+800K60+100~K60+419.71K65+696.4~K81+470.77对应合同段1、5 1、2、3、4、5、6公路等级级二级二级设计速度Km/h 4060路基宽度m10 10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公路—II级3、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等及技术标准、工程概况3.1、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本项目路线起点K10+800位于水富坝尾槽(=高滩至坝尾槽K10+000),中间控制点有邵家坪、碳溪沟、会仪、黄坪、石龙、新滩、石溪、小汶溪、大鹿溪、南岸。

路线全长65.321.37公里。

本合同起点K10+800位于水富坝尾槽与在建的高滩至坝尾槽相接,过李子湾、班竹林、黑林子、吊儿咀、马鞍石垭口、坳田包。

止点K20+400位于兔儿包东侧,全长9.70294公里。

3.2、沿线主要城镇、河流、铁路沿线主要城镇为向家坝镇,无规模河流,无铁路。

3.3、技术标准及工程概况本合同设计速度为60km/h(K10+800~K13+600、K19+500~K20+400)、40km/h(K13+600~K19+500)的二级公路,路基宽均为10米;桥涵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II级;大桥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其它构造物及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5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s;本合同共设桥梁1422.40m/10座,其中,大桥1312.84m/8座,中桥109.56m/2座,小桥0m/0座;车行通道0m/0道,人行通道0m/0道,涵洞282m/23道;平交9处。

4、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2009年10月12~13日,省发改委对本项目的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并下发了审查意见。

我院于11~12月对初步设计文件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并上报后,省发改委于2009年1月7日对本项目的初步设计下达了批复。

1)、批复同意我院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2)、批复同意初步设计中拟定的公路等级及技术标准;3)、批复同意初步设计提出的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4)、批复原则同意初步设计中提出的路基路面、桥涵工程、交叉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地质勘察方案,但要求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各工程方案进行优化、完善。

针对此要求,我院对初步设计成果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地详细调查结果、地质资料、设计新理念以及本项目作为向家坝电站的还建公路和适当提高建设要求的特殊定位要求,从总体设计、路线设计、工程方案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仔细优化,着眼于保证路线顺适流畅、确保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高填深挖规模及桥梁长度,降低特殊路基处治数量等,力求达到行车更舒适、工程更合理、造价更节省的目的。

5)、其他问题执行本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5、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5.1、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03°55′~104°00′,北纬28°35′~28°40′,总地势为南高北低。

地形地貌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明显,山脉走向、河流分布严格受构造的控制,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主要呈东西向、北西向及北东向展布。

区域内西部及西南部以山地为主地形,地势陡峭崎岖,沟谷纵横,悬崖错叠;区域东部及北部地形相对开阔,地势逐步过渡到四川盆地内,向东北部逐渐变为丘陵及平原。

金沙江河流剧烈切割,河谷谷坡陡峭,横向支流较多,河床坡度较大,河口入江处多为陡崖跌水,沟谷断崖绝壁比比皆是。

区域内大小河谷多呈“V”字型峡谷,岸坡较陡,多在25~30°以上,局部地段基岩裸露形成断崖陡坎,路线经过区域主要地形地貌为侵蚀剥蚀、侵蚀堆积、侵蚀构造地形地貌。

侵蚀堆积地形地貌:主要分布于河流阶地及溪沟口部位,地层岩性主要以冲洪积碎石土、块石土、砂卵砾石土为主。

侵蚀剥蚀地形地貌:主要分布于金沙江谷坡地段,表层上覆残坡积地层,自然坡度一般均在30°以上,陡坎林立,陡坎外多崩塌堆积体、陡坎多为危岩。

侵蚀构造地形地貌:主要分布于中高山之上,海拔标高一般500~1800米。

5.2、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区内构造复杂,几乎各种构造体系都有,其中以东西向构造体系较为突出,区内新构造运动是大面积的抬升,而且西部较东部的抬升幅度大。

1)、建设的二级公路位于金沙江右岸的谷坡上,大部分路线位于陡坡悬崖上,少量位于缓坡基座阶地上。

沿江悬崖下发育大量的崩塌堆积体、滑坡体,危岩发育地段比较多;向家坝水库蓄水后,库区水位波动势必引起滑坡、崩塌体产生复活,加剧下滑,同时造成危岩大量崩塌,这些不良因素对于拟建二级公路桥梁和路基将产生后期病患危害,建议施工阶段注意监测,采取一定的加固防范措施,将可能出现的病害降低,尤其是大桥位置的滑坡、崩塌体、危岩等应在施工阶段认真加以防治。

沿线缓坡基座阶地上局部地下水比较丰富,容易形成沟谷软土,但是发育规模不大,厚度一般0.5—1.4米不等,主要考虑加强路基底部横向排水处理。

2)、路线沿线基岩岩性以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灰岩、泥灰岩地层为主。

岩石构造作用、风化作用强烈,陡崖地段易发生危岩崩塌,斜坡段边坡易产生顺层滑坡。

碎石土、含碎石粉质黏土等土层胶结较松散,斜坡开挖后易产生工后滑坡、边坡易失稳现象。

本区域发育的泥岩、泥质粉砂岩“红层”将对本项目产生极为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可以参照以往云南公路中取得成功经验加以应对,主要是提前加强路基周围排水,避开雨季施工,加强支挡工程措施。

3)、路线多展布于“滇中红层”软岩区,对滑坡体、顺层边坡地段等需作特殊设计处理。

沿线深路堑边坡宜根据地质情况设置防护工程,高填路基宜加强支挡及地下排水。

4)、路线沿线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滑坡、崩塌、危岩、软弱土体等。

应加强工程处理措施设计。

5.3、工程地质评价1)、起点K10+800~K13+900该段路线所经区域地层岩性为侏罗系中统砂溪组(J2s)紫红、暗紫色粉砂质泥岩夹砂岩;第四系残坡积层零星覆盖于基岩之上,在缓坡凹地处发育一定的沟谷软土,主要为粉质黏土含角砾碎石,结构松散,物质成份不均匀,厚度不大(1~3米),第四系冲洪积层分布于金沙江河谷阶地上,主要为粉质黏土、碎石土,厚度不均,局部地下水丰富地段发育软土,本段查明软弱土7段,但规模不大,软弱土厚度一般0.5—1.4米不等。

该段路线位于金沙江右岸基座阶地上地形相对开阔平缓,总体上填挖不太大,深挖高填不大。

本段软基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段工程地质条件基本良好。

2)、K13+900~K22+100段该段路线所经区域地层为侏罗系中统砂溪组(J2s)、自流井组(J1z),岩性为紫红、暗紫色粉砂质泥岩夹砂岩,红层地层发育较多;第四系残坡积层以崩塌堆积为主,主要为块石含角砾碎石、粉质黏土,结构松散,物质成份不均匀,厚度变化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