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成都(技术指标)山区公路路线总体设计思路

合集下载

浅析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浅析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浅析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作者:范伟来源:《科技资讯》2020年第06期摘; 要: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公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区域路网不断完善,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

西部地区地形主要以山区为主,针对地形地貌复杂的山区公路选线困难问题,以“乌蒙山水潦乡至二郎镇农村扶贫公路建设工程”为实例,通过分析该公路的路线方案、技术指标以及路线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搭配等因素,提出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思路与原则。

关键词:山区公路; 路线设计; 基本特点中图分类号:U41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c)-0037-02西部地区地形主要以山区为主,具有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状况多变等特点,导致路线线型设计复杂。

该文以泸州市古蔺县乌蒙山水潦乡至二郎镇农村扶贫公路建设工程(椒园乡沙田水库至大田坳段)总体路线设计为例,重点讨论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思路与原则。

该项目原有公路总长约8.3km,路基宽为3~4.5m,无路面,为等外级公路,原路平纵面线型较差,最大纵坡达到15%~21%。

经重新选线设计后,公路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改建后路线全长10.92km,全线为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为20km/h,路基宽度6.5m,沥青混凝土路面。

1; 山区公路设计思路的方向山区公路的设计思路中国家公路建设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优秀的设计思路能够为其他地区的建设带来重要意义[1]。

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以来,越来越多的文化、物品流入国内,国内的公路建设也越发的被引起重视,也使得公路设计技术和理念又一次变成了探讨的热点。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公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山区公路的安全以及当地生态保护措施。

(1)大数据下智慧化的山区公路建设。

基于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共享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山区公路建设中最容易遇到的就是路基问题,路基挖方边坡方面,未严格按照地址分层条件进行边坡坡率的调整,常常以一个坡率到顶,导致边坡垮塌问题频发;而针对填方路基,经常由于未分层碾压或者换填深度不够引起地基承载力不足等导致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摘要: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随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各个地区的交通需求,要重视对于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以及选线方法的研究,以实际工程为例,重视对于山区路段所在地形的研究,掌握具体的设计思路,明确路线选线,根据地形进行选线以及地质进行选线,掌握安全原则,利用新型技术改进选线方法,掌握建设标准,设计安全舒适的公路,进一步满足当前山区高速公路的发展。

关键词:思路;路线;公路;选线引言高速公路是我国基础建设项目的重点,能够满足人们交通运输方面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交通需求越来越大。

山区与平原相比地形较为复杂,容易受到地形、地质、自然灾害、水土保持等各方面内容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的研究,提前做好规划,综合分析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遵循安全、环保、适应、合理节约的原则,保证工程顺利施工,提高公路项目质量。

一、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在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安全、舒适、环保适应地形的理念,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使高速公路能够得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下面主要对其相关内容展开研究。

(一)安全与环保设计在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安全环保的理念,在安全考虑中要重视山区特有的地形、地貌、地势,科学把控好现有的交通状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形成对安全事故的高度控制。

要着重消除因公路引发的安全隐患,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定位法考虑山区的地形地势,保证精准的路线位置,降低安全隐患,可以采用科学合理的容错或预防办法改进公路线性条件、在实际过程中要直接消除事故诱因,尽量预防公路自身造成的中心安全问题。

改进限行设计,提高通车的安全性,还要进一步根据山区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边坡高度进行限制,充分考虑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不断改进现行设计精准的线型,直接消除事故的根本诱因,做好安全检测,提高边坡线型。

在山区高速公路路线选择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不破坏环境,设计降低边坡高度的方案。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与思路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与思路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与思路发布时间:2022-06-26T02:25:32.32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37卷2月第4期作者:罗伟国[导读] 为探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与设计思路罗伟国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00【摘要】为探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与设计思路,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特点,分析了具体的设计思路,并提出提升设计效果的方法。

分析结果表明,和平原公路路线设计相比,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具有更大的难度,需要综合考虑山区的特点以及突发的自然灾害,并保证路线设计的合理性,才能提升设计效果,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纵面设计;安全设计【引言】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公路里程不断扩大,山区公路越来越多,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通常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除一些常规的设计要点、规范、标准之后,还要考虑安全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等,使得山区公路路线设计难度倍增。

在具体设计中需要结合一些基本特点,明确设计思路,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更好的提升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效果,促使我国公路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1、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和常规公路路线设计,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具有更加独特的基本特点,包括:特殊性、复杂性、变化性。

特殊性: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综合考虑每个路段面临的不利条件和障碍,沿河路线、越岭路线是最为常见山区公路路线,为保证设计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具体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纵向指标、平面指标、安全性等,这是其他路段公路路线所不具备的,也就是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特殊性特点。

复杂性:山区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地质构造具有突变型,气候的立体特征也比较明显,安全和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不仅仅满足常规车辆安全行驶的需求,更好需要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因此,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不同区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就大大提升了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复杂性。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分析与建议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分析与建议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分析与建议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在其中所起到的推动性作用非常明显,目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规模正在不断扩张,已经逐渐覆盖到我国各个偏远地区。

尤其在我国一些偏远山区内部,由于以往交通通行极为不便,严重抑制了偏远山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在偏远山区建设公路工程,是推动当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是由于一些偏远山区地理环境构成相对比较复杂,在公路路线方案设计工作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相对比较复杂,必须要对山区公路路线方案展开进一步优化和设计,因此来有效解决山区内部复杂地质地形条件所产生的影响,全面提高山区公路路线的设计工作质量和科学性,提高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建议引言加强路线设计是各项公路安全运行的基本保证,往往只有不断提高各项公路的安全运行能力,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促进公路的发展。

在山区这个特殊的地形中,应充分考虑相应车辆的安全性。

为了不断满足安全以及环保的各项要求,有必要不断结合相应的山区、地质特点等因素考虑车辆在其中的实际行驶速度,选择较为合理的设计路线。

1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基本要求1.1确保安全设计由于山区地形多样,地貌复杂,在山区公路路线总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山区公路行车安全和道路整体稳定性。

首先应深度研判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质勘探资料,在方案拟定阶段筛除包含不良地质和地形条件较差的走廊带。

路线要确保绕避不良地质区域,对于难以绕避的,应当结合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平纵设计。

路线设计时,应保证科学合理的平面几何线形,对高填深挖路段进行多方案比选,最终采用经济合理的方案。

在指标选用时,要保证线形设计满足视距要求,且尽量避免纵面设计采用长陡纵坡,除满足单个纵坡指标外,还应满足平均纵坡要求。

1.2合理协调环境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充分考虑山区环境保护要求,对公路路线进行科学设计与规划,遵循“横面合理,纵面均衡”等原则,确保复杂地形背景下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符合地形适用要求。

试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总体设计方法

试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总体设计方法

试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总体设计方法路线的总体设计是公路设计中的基础性环节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规范和提高高速公路路线的总体设计,才能使山区高速公路的运输运行得到有效的保障。

在保证实现公路安全运行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在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中融入人与自然的生态环保和谐共处理念,进而实现路线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综合考虑山区的地形地质、环境气候、人文环境等多方面施工设计元素,结合车辆运行运输中的速度和承载力等因素,进行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总体设计。

在我国的山区高速公路路线的总体设计中要坚持“功能为主,注重安全,以人为本,灵活合理运用技术准则,实现山区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一、山区高速公路路线总体设计理念1.1、安全设计在高速公路的设计中,安全问题成为了保障公路质量和长期运营的重要问题。

在其设计构图中,要充分考虑公路设施的运营以及相关生态和人文环境因素,做出全面性的安全建设评估,对路线的总体设计方案作出正确的方向性规划设计。

1.2、生态设计在山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中,由于山区的特殊地质和地形,其存在坡度、地质灾害、生态脆弱、水文环境复杂等多方面隐患。

在路线总体设计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技术标准的高低实施状况,首先需要强调其生态环保问题。

在山区高速公路路线总体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灵活合理运用技术准则,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和工程建设的协调性发展,减少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1.3、综合设计在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在除了要考虑安全问题和生态问题,要在控制成本造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设计。

统筹规划工程运行的全过程,对其使用寿命的循环周期和成本回收做出正确的利润和综合效益的评估。

系统性评估工程的抗压性和耐力性,充分保障车辆的安全运行问题,加强后期的养修维护,使其综合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投资的合理回收。

二、山区高速公路路线总体设计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总体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科学合理的路线设计方案,同时做到对公路的安全质量以及生态环保方面的维护。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摘要:山区公路在我国路网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因山区公路地质、地形比较复杂,所以与平原地区公路相比,其路线设计难度更大,路线设计对之后公路建设的影响也更显著。

因此,为保证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质量,应结合以往相关经验,根据山区公路实际情况,探讨正确的设计思路与原则。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原则1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原则1.1安全原则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想要突出设计的合理性,就必须保证公路规划的科学性,而前提条件是路线设计是否满足设计规范,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灵活应用设计指标,选用平缓的纵坡及尽量避免极限半径的平面弯道,使山区公路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因此,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同时灵活应用设计指标,把公路路线设计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

1.2经济性原则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不仅要保证路线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还要遵循经济性原则,能修公路的尽可能不要修桥梁,能修桥梁的则不要建隧道。

而在路线设计中,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直线段、平曲线段等不同线路的分配,最大限度减少成本,提高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

2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点2.1根据地质进行选线要想确保山区公路的最终质量不会受到影响,就要在进行路线设计阶段根据当地的土地质量进行合理的线路规划。

在进行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对所要施工的山体区域进行深入勘探,明确并掌握相应的地质条件,以此为基础再进行山区公路路线的设计。

地质条件是山区公路的施工过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决定了山区公路质量能否符合相关设计要求,是国民生活出行的重要保障。

正因如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开土质糟糕或者周围环境相对恶劣的区域,选择地质条件较为优质或稳定的区域,以此来提高山区公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2地形选线山区地形主要特点是在很短的距离之内标高就有很大差别,且坡陡流急,地势复杂。

处在这种地形条件中的路线,会使工程的土石方量及防护工程的工程量都较大。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思路及选线方法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思路及选线方法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思路及选线方法研究摘要:山区公路在我国路网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因山区公路地质、地形比较复杂,所以与平原地区公路相比,其路线设计难度更大,路线设计对之后公路建设的影响也更显著。

因此,为保证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质量,应结合以往相关经验,根据山区公路实际情况,探讨正确的设计思路与原则。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思路;选线方法加强公路路线设计是各项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的各种保证。

往往只有不断提高各项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能力,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促进高速公路的发展。

在山区这个特殊的地形中,应充分考虑相应车辆的安全性。

为了不断满足安全以及环保的各项要求,有必要不断结合相应的山区、地质特点等因素考虑车辆在其中的实际行驶速度,选择较为合理的设计路线。

1公路路线设计的原则1.1安全设计原则在设计公路线路时,设计人员从安全设计的角度出发,为有效保证公路的建设安全,将安全施工问题放在首位,采取多项安全预防措施,以确保公路建设的安全,实现交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要保证运营后的通行安全,将公路通行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1.2环境保护原则保护周边的环境也是公路线路设计中的重要管理项目。

在公路线路设计时,充分了解周边自然环境保护问题,减少基坑的深段开挖,保护区域内的自然植被,防止施工路段的水土流失。

对于不良区域的地质问题,应提前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保持线路建设的稳定性。

使相关设计的方案既能符合线形指标相关的要求,又能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1.3经济路线原则公路线路设计对公路质量和后期运行功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为此,在设计公路路线时,既要保证公路的建设质量,还要兼顾路线设计的经济性,综合分析工程造价、景观配合和地形条件等因素,准确了解路线的设计标准、建设技术指标、地质遗迹和当地的气候,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对于一些地形极其复杂的建设区域,还应注意岩土地质的特殊影响。

2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性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山区公路的投入成本,影响行车安全。

山区复杂地形公路路线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

山区复杂地形公路路线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

山区复杂地形公路路线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摘要:公路规划往往受地形、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复杂的地貌环境中,公路的规划和设计更应考虑多种因素。

因此必须对山区公路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认识,在复杂的地貌环境中进行合理地公路路线布设,从而使山区公路的设计更符合我国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复杂地形;公路路线;设计思路由于受到运输条件限制,一些山区资源未能快速流出,而山区以外的物资也未能快速流进,这样大大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制约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进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区的公路规划是重中之重。

这就要求对该地区的地貌环境、道路的施工需求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研究,并利用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确保道路的合理性。

一、某山区复杂地形公路路线设计实例1.工程基本概况这里以某山区公路为例,此公路现状为林区水泥路,从山口21公里开始,途经服务站、护林站和山区入口,共26公里,路基宽度仅为5米,路基失稳、边坡滑塌多处、路面破损严重,严重影响山区出行交通。

根据周边路网分布情况和交通量预测结果,该山区道路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进行改建,具体设计标准为: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米。

改建完成后与原有的山区高速公路形成环形,可有效地减轻原有线路的交通压力,从而为行车提供更加便利的通行途径。

2.线路选线方案根据这条山区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路线方案。

方案一:按照节约占地和森林防火的基本需要,采用现有的通道走廊,沿现状公路进行布线。

利用既有老路布线,避免高填深挖,降低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但是局部路段技术指标较低。

方案二:新辟走廊带,根据地形条件进行展线。

该方案线形指标较高,但穿越陡坡路段边坡较高,需进行大范围的路基开挖,占地面积大,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

3.两种方案的对比按公路设计规范及项目的具体情况,从安全性、生态环境、造价、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对比。

通过对两种方案的对比,结果表明:方案一新增占地更少,对原有道路的利用更为充分,而且土方数量较少,能很好的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局部技术指标较低的路段可加强交安设计,保证行车的安全顺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典型示例) 2、互通区主线平纵面指标的采用
应的指标 安全指标
(1)互通区主线纵坡规范规定值比较 小,在受条件限制时,通过灵活设计,避开 不安全因素,保证了行车安全,局部范围技 术指标的合理运用能使设计更好地与地形条 件相适应。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典型示例) 2、互通区主线平纵面指标的采用 设计速度100km/h
山区公路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
(合理掌握运用技术指标)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林宣财
副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
2014年10月18日于成都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
主要内容
一、山区特点及设计要点 二、路线总体设计目标 三、路线总体设计疑难问题及设计思路 四、要做好路线总体设计必须加强对设计深度的要求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专题) 六、合理掌握运用技术指标(专题) 七、连续长大纵坡有关安全问题与重大路线方案的研究(专题) 八、审查咨询常见问题(专题)
交流
一、合理掌握技术指标(标准)
(一)从地形类别考虑技术指标的掌握(工程经济)
大部分人都有体会,特别是经 常开车的人,在路基上感觉比较安 全,即使平面半径小些,坡度大些; 而在高架桥上或在隧道内就感觉偏 于不安全,特别是在小半径的曲线 弯道上且处于较大纵坡上,总觉得 高架桥护栏偏低,隧道内行车道宽 度偏窄,另外,车辆快速行驶到互 通立交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减速。 从工程造价考虑,不同的地形类别 应采用相应的技术指标。
宜的指标
三、对规范中一些规定的理解
对规范中一些规定的理解 (一)对缓和曲线长度取值的理解 (二)对隧道洞口线形3S规定的理解 (三)对平纵组合和平包竖设计的理解 (四)对停车视距规定的理解 (五)对超高取值的理解
探讨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结束语 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是灵活设计和创新设计的 重要法宝
设计速度(km/h) 圆曲线 一般值 最小半径(m) 极限值 120 1000 650 120 5500 7500 100 700 400 100 4000 5250 80 400 250 80 2500 3350 60 200 125 60 1500 1900 40 100 60 40 600 800 30 65 30 30 350 450 20 30 15 20 150 200
次要指标 灵活运用
曲线间直线长度 最大直线长度 缓和曲线参数 最小纵坡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典型示例)
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典型示例)
1、平面圆曲线半径的采用
(主要指标、安全指标)
2、互通区主线纵面指标的采用
(主要指标、安全指标、好中求好指标)
3、曲线之间直线长度的采用
(次要指标、灵活运用)
设计速度(km/h) 圆曲线 最小半径(m) 一般值 极限值 120 1000 650 100 700 400 80 400 250 60 200 125 40 100 60 30 65 30 20 30 15
一、合理掌握技术指标(标准)
(三)合理掌握技术指标(标准)
技术指标的 掌握(纵面):
(1)桥梁(高架桥)
纵坡>2%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典型示例)
应的指标 好中求好
2、互通区主线平纵面指标的采用 (2)互通区主线竖曲线半径规范规定值都很大, 有一些极限最小值也大于规范中对视觉所要求的半 径值,如主线设计速度为120km/h的凸形竖曲线半径 值,该指标在特殊情况下可考虑采用极限最小值或 接近极限最小值。
2、以桥隧为主路段(以高速公路为例)
(1)桥隧比例50%以上,设计速度80km/h,宜R≥600m,R=600~1200m (2)桥隧比例70%以上,设计速度80km/h,宜R≥700m,R=700~1600m (2)桥隧比例80%以上,设计速度100km/h,宜R≥1000m,R=1000~2500m
一、合理掌握技术指标(标准)
(三)合理掌握技术指标(标准)
技术指标的掌握(平面): 1、以路基为主路段(以高速公路为例)
(1)复杂地形,设计速度80km/h,宜R≥400m,R=400~1000m (2)复杂地形(顺势),设计速度80km/h,宜R≥700m,R=700~1600m (3)较好地形,设计速度100km/h,宜R≥1000m,R=1000~3000m
一、合理掌握技术指标(标准)
(二)从工程类型考虑技术指标的掌握(工程安全)
(1)从行车安全考虑,不同的工程类型应采用相应的技术指标,象高架 桥与隧道路段指标应高一些。 (2)从采用隧道或桥梁方案后,路线布设就能做到“裁弯取直”的良好 效果。所以,地形越复杂,技术指标不一定就要采用越低值,还要看桥 隧比例,桥隧比较高时往往要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3)在桥隧比例高到一定程度时,技术标准也可以考虑采用较高一级。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合理掌握运用技术指标
合理掌握运用技术指标 一、合理掌握技术指标(标准)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三、对规范中一些规定的理解
交流
一、合理掌握技术指标(标准)
合理掌握技术指标
(一)从地形类别考虑技术指标的掌握(工程经济) (二)从工程类型考虑技术指标的掌握(行车安全) (三)合理掌握技术指标(标准)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典型示例) 1、平面圆曲线半径的采用 行车舒适性:尽量采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 行车安全性:前后线形指标较均衡,一般最小半径 能保证交通安全(速度差<20km/h ) 经济安全半径:以超高≤4%控制曲线半径值; 实 际 运 用:在条件限制时常采用一般最小值, 极限最小值要慎用; 注意两点:①避免采用长直线接小半径曲线组合 ②要避免长陡坡接小半径曲线的组合
一、合理掌握技术指标(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合理掌握技术指标(标准)
合理掌握技术指标(标准) 将是保证行车安全、保护环境、 降低造价、节约资源的关键。 也就是路线设计的关键。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一)充分理解技术指标的内涵(合理分类)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典型示例)
交流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一)充分理解技术指标的内涵(合理分类) 主要指标 序 安全指标 号 不突破(一般值)
1 2 3 4 5 6 7 8 9 圆曲线半径 竖曲线半径 最大纵坡 平曲线长度 视距要求 圆曲线超高 圆曲线加宽 缓和坡度 平均纵坡
主要指标、安全指标 好中求好指标 不突破(极限值)
坡长限制 互通区主线纵坡 互通区平面曲线半径 互通区主线竖曲线半径 小于7°的小偏角 超高过渡渐变率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不设超高圆曲线半径
设计速度 (km/h) 最小圆曲线半径 一般值 (m) 最小值 一般值 最小竖曲线半 凸形 最小值 径 一般值 (m) 凹形 最小值 一般值 最大纵坡 (%) 最大值 120 2000 1500 45000 23000 16000 12000 2 2 100 1500 1000 25000 15000 12000 8000 2 3 (2 ) 80 1100 700 12000 6000 8000 4000 3 4(3.5) 60 500 350 6000 3000 4000 2000 4.5(4) 5.5(4.5)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典型示例) 2、互通区主线平纵面指标的采用
应的指标 好中求好
设计速度120km/h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典型示例) 3、曲线之间直线长度的采用
宜的指标
规范规定:①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宜≥6v ②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宜≥2v 在实际运用时: ①反向曲线较易满足要求,难以满足要求时也较易做成“S”形曲线; ②同向曲线受条件限制时较难满足,调整为单园或复曲线,或其他 组合线形也较难。 ③同向曲线间的直线长度问题,如果机械地为满足要求而减小曲线 半径,满足了次要指标,降低了主要指标,甚至变长直线接小半径曲线 组合,是不可取的方案 对于条件限制的路段,该指标可突破,有些省提出采用4V,甚至3V的 最小值,采用大于4V的设计单位较多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典型示例) 3、曲线之间直线长度的采用(同向—6v)
宜的指标
半边桥
高边坡
将缓和曲线曲率半径大于不设超 高半径部分的长度计入6V长度内,纯 直线长度大于4V以上一般能满足6V计 算值,这种计算法有他的合理性。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典型示例) 3、曲线之间直线长度的采用(同向—6v)
桥:规范 不宜≥4%,引桥 不宜≥5%。 大桥及引桥均宜≤3.5%。 特大桥:规范没有明确规定;应≤3%,宜≤2.5%。 大
(2)隧道
中、短隧道:规范 不宜≥4%:中隧道也宜≯3%。 长隧道:规范 0.5~3%;长隧道宜≤2.5%。 特长隧道(≥3000m):规范0.5~3%: 特长隧道宜≯2.5%。 特长隧道(≥6000m):规范0.5~3%: 特长隧道宜≯2.5%,尽量≤2%。 超特长隧道(≥9000m):规范0.5~3%: 特长隧道应≯2%。
设 计 速 度(km/h) 不设超高的圆曲 路拱≤2% 线最小半径(m) 路拱>2%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典型示例) 1、平面圆曲线半径的采用 极限指标的采用
距离县城≯1.5km
R≥250m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二)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典型示例) 2、互通区主线平纵面指标的采用 互通区主线平纵面指标规范规定是从保证匝道与主 线之间车流平稳汇入和流出角度考虑的,是主要指标, 是确保安全的指标,但多数指标规范规定的值比较大, 有一些指标属于好中求好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