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7地形图及其成图方法69页PPT

合集下载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 (2)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 (2)

120
121[13]
[14]
[15]
[16]132
36°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14°
117°
120°
J-50-A J-50-[2] J-50-5
② 1:10万图上每经差15′纬差10′分成四幅1:5万地形图, 编为A、B、C、D,如 J-50 -1-A
地貌要素(山地、丘陵)
文字注记(坐标、高程、控制点号、地物、地貌名称等)
图廓整饰注记(图名,图号,图幅结合表,坐标、高程 系统)
二、地形图的比例尺
• 比例尺的含义: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 应线段实际的水平长度之比。
•比例尺的分类:
d 1
DM
①数字比例尺(用分子为 1 的分数形式表示)
如实用的比例尺有:
1 92
1 50万
1 25万
1 10万
1 5万 1 2.5万 1 1万 1 5千
纬差 4°
(二)矩形分幅与编号
每幅地图的图廓都是一个矩形,相邻图幅是以直线划分的。 图幅的图廓线平行于纵、横坐标轴线的直角坐标格网线。一般 适合较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图幅大小见下表:
比例尺 1:5000 1:2000
③ 1:5万图上每经差7′30″纬差5′分成四幅1:2.5万,编为1、 2、3、4,如 J-50 -1-A-1
④ 1:10万图上每经差3′45″纬差2′30″分成64幅1:1万地 形图, 编为(1)、...(64),如 J-50 -1-(1)
⑤ 1:1万图上每经差1′52″纬差1′15″分成四幅1:5000地 形图, 编为a、b、c、d,如 J-50 -1-(1)-a

测量地形图测绘PPT课件

测量地形图测绘PPT课件

制图基本规定
2、野外检查 巡视检查 选择巡视路线,实地对照,查看地物地貌测绘 正确,齐全,逼真,符号应用合理。 仪器检查 补测,修正,误差是否超限,检查量为百分之十
三、地形图整饰 合理、清晰、美观 图内—图外 地物—地貌 注记—符号 图外书写:图名、图号、接图表、比例尺、坐标系 高程系、日期、测绘成员
A1 12/(2X X 1 2)-Y (Y 12 ) A2 13/(2X X 2 3)-Y (Y 23 ) A3 14/(2X X 3 4)-Y (Y 43 ) A4 11/(2X X 4 1)-Y (Y 14 )
AA12A23A34A41 1( X1Y2X2Y3X3Y4X4Y1 2 - X1Y-4X2Y-1X3Y-2X4Y3)
用比例尺量取
制图基本规定
3.确定直线方位角 解析法:
R arctgy/x (2)等高线是连续封闭曲线
根据比例尺计算比例A尺B精度(可视量距误差)
圆形建筑物测中心量半径后几何作图
竖盘指标差小于±1′,量角器直径大于20cm,
2)计曲线:从零米高A程B的等高线起算,每隔四根等高线加粗并注记高程的一根等高线。
制图基本规定
1:5万、1:2.5万、1:1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制图基本规定
制图基本规定
制图基本规定
制图基本规定
三、 地形图的图外注记 图名、图号、接图表、内外图廓线、 三北方向线、比例尺、坡度比例尺
itg h/d (M )
制图基本规定
根据比例尺计算比例尺精度(可视量距误差) (5)记录,计算D=klcos2a, h=Dtga+i-v, H碎=H站+h V4=1/3•A66•1. 1以内,比例尺尺长误差小于±0. 图号、接图表 的不同高程的双曲线组合。 地物:轮廓转折点,(房角,电杆) 1、室内检查(控制点密度、闭合差、计算成果、 VT=1/2(AT1+AT2)L 地物绘制(用规定符号表示) V1=1/2(A60+A62)•2 在地形图上测量直线的坡度 确定填、挖面积AT、AW 地貌:地面坡度及方向变化点 差范围内取均值。 V填(挖)=1/4(h1+h2+h3+h4)•A (A为一个网格表示的实际面积) 5万、1:1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高差较差≤1/5等高距 (4)山谷:山谷位于两山脊之间最低洼地,其最低点连成的凹棱线称为山谷线,又称为集水线。 圆弧至少测3个点

地形图测绘 PPT

地形图测绘 PPT

经纬仪测绘法
在控制点上安置经纬仪,测量碎部点位置数据(水平角、水 平距离、高程),用绘图工具展绘到图上得一种方法。
施测方法:
①安置仪器、对中、整平、量仪器高i,架图板 ②测定竖盘指标差x、选定零方向。 ③碎部点立尺、照准、观测、记录、计算
读取水平角、上、下、中三丝读数、竖盘读数 计算水平距离D及高差h,算出碎部点高程H ④用半圆量角器与比例尺,按极坐标法将碎部点缩绘到图纸 上,并注上高程 ,进而勾绘等高线。 ⑤重复②~④步。
② 数字比例尺
d 1 1 1: M
D
D d
M
③ 图示比例尺
图示比例尺
➢ 图示比例尺有直线比例尺与复式比例尺两种。 ➢ 为了用图方便,以及避免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得误
差,将图上得线段用实际得长度来表示得比例尺。
20
0
20
40
60 米
图示比例尺 1∶1000
图示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
2、地形图比例尺得分类
水准点
2、 0
Ⅱ蓉石8 328、903
经济林
3.0 1.5

10.0 10.0
地物符号——依比例符号
房屋 草地
竹林 灌木 阔叶林
地物符号——不依比例尺
方柱 圆柱(电杆) 气象站 路灯 喷水池 假山 避雷针 亭 碉堡 窨井 井 纪念碑 里程桩 旗杆 水塔 塔 烟囱 灯塔
地物符号 ——半依比例尺得符号



地形类别


1500 11000 12000 15 000
平地 0.5 m 0.5 m
1m
丘陵 0.5 m
1m
2m
山地
1m
1m

测量学 第七章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测量学 第七章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2.矩形分幅与编号
——以坐标格网线划分图幅范围,通常使用于 1:5000以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分幅。
(1)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的正方形分幅
基本分幅: 1:5000
比例尺 图幅大小
(厘米)
1:5000 1:2000 1:1000 1:500
40×40 50×50 50×50 50×50
实地面积
三、地形图的图式符号
《地形图图式》是由国家测绘局统一制定的 地物、地貌符号的总称(见表9-2)。图式符号 分以下两类:
(一)地物符号 (二)地貌符号
(一)地物符号
1.比例符号——轮廓大,按比例缩小;
2.非比例符号——轮廓小,重要,用专用符号表示; 四类专用符号: 几何图形符号,地物中心即几何图形中心; 宽底符号,底线中心即地物中心; 直角形底符号,其直角顶即地物中心; 不规则几何图形符号,其下方端点连线中心即 地物中心。
下图所示为东半球北纬1:100万地图的国际分幅和编号
北京某处的纬度为北纬 39°56′23″,经度为东经 116°22′53″, 则所在的1:100万比例尺图的图幅号是J-50
3.梯形分幅与编号
(1)旧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这三种地图编号都是在l:100万图号后分别加上自己的代 号所成。
H50C002004
002 004
小比例尺地形图
*比例尺的大小即比例尺分数值的大小。
4.比例尺精度
——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长度(受人眼判断力限制所致)。
表9-1
比 例 尺 1 500 1 1000
比例尺精度
(cm)
5
10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PPT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PPT
凡比例尺用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分 数表示的,称为数字比例尺。
1 d MD
M越大,则比例尺越小。
2)、图示比例尺
❖ 一般说来,在图上除写有数字比例尺外,还有 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这就是图示比例尺。图 示比例尺有直线比例尺、斜分比例尺与复式 比例尺两种。
❖ 直线比例尺:以直线线段的形式表示图上线段 长度所对应的地面距离,具有能直截了当读出 长度值而无需计算及幸免因图纸伸缩而引起 误差等优点。
2、64单位长
复式比例尺: 又iii.称复成投式的比比影例 例比尺尺,,例系又由称尺主投,比影是例比一尺例与尺种局。依部 分比经照例线地尺比组例图合尺主比 例尺与与地纬线图比投例尺影两长种。度变形分布规律设计 的一种图解比例尺。
双标准纬线等 角圆锥投影的 纬线比例尺
等角正切圆柱 投影的纬线比 例尺
(2)、 透明纸平行线法:
s1
1 2
l1·d
s2
1 2
(l1
l2 )?d
sn1
1 2
(ln1
ln
)?d
sn
1 2
ln
·d
s1 s2
l1
l2
d
l3 l4
sn-1 sn
n
s图 li ·d
i 1
s实 s图 M 2
(3)、 求积仪法: 电子求积仪,机械求积仪、
7、5、3 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 用
2000 1500
2、 确定图上的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 图解法:
1000 2500
1500 2500
图上直截了当量取l DAB=l×M ❖解析法:坐标反算
DAB x2 y2
2400
2300
B
2200

测量学-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测量学-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山头和洼地
2) 山脊与山谷
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合水线。 山脊最高的棱线称山脊线。山脊线又称分水线。
1
§8-1 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知识
3)鞍部
§8-1 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知识
4)陡坡与悬崖
1
§8-3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
一、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1. 图幅的划分
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的大小:50cmx50cm 或50cmx40cm 覆盖区域大小:
§8-1 地形图的比例尺
(2)图示比例尺
直线比例尺是最常见的图示比例尺。
§8-2 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 表示方法
二、地形图图式
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地物:指地面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各种固定物体,如河流、 森林、房屋、道路、农田等; 地貌:指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形态,如高山、丘陵、平原、 洼地等。
地形图图式:是地形图上地物、地貌符号的总称。
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 图测绘
主要内容
➢地形图比例尺 ➢地物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数字化测图方法
§8-1 地形图的比例尺
一、地形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某一直线的长度d,与相应实地的水平距离D之比,用 分子为1的形式表示
d1 DM
1.比例尺种类
(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用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分数表示。如:1:500、 1:2000、1:1万、1:100万等
1. 地物符号 (面状符号)
按几何形状:面状符号,点状符号,线状符号 按与比例尺的关系: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
(1)依比例符号
当地物的轮廓尺寸较大时,常按测图的比例尺将 其形状大小缩绘到图纸上,绘出的符号称为依比 例符号。如房屋等符号。
(2)不依比例符号(点状符号)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

在图上表示不出来。
许 • 反之,根据图上表示实地的最短长度,可以推算测图比
例尺。例如,欲表示实地最短长度为0.5 m,则测图比

例尺不得小于15000。
我国地形图按比例尺分类
Dept. of CE, HNU
• 大比例尺
– 1:500 1:1000 1:2000 1:5000
• 中比例尺
–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地貌的表示
• 在地形图上,地貌主要是采用等高线来表示的。 • 等高线是地面相邻等高点相连接的闭合曲线,即静止的
水面与地表面的交线。
• 一簇等高线,在图上不仅能表达地面起伏的形态,而且
还具有一定立体感。
许 曦
Dept. of CE, HNU
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
•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比例尺缩绘,而宽度无法按比例表示,这种符号称为半
比例符号。这类符号一般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但是城
墙和垣栅等,其准确位置在其符号的底线上。
• 地物注记——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定符号
等,称为地物注记。如地区、城镇、河流、道路名称;

江河的流向、道路去向以及林木、田地类别等说明。

Dept. of CE, HNU
• 小比例尺

– 1:25万 1:50万 1:100万

地物的表示
Dept. of CE, HNU
• 地面上的地物,如房屋、道路、河流、森林、湖泊等,
其类别、形状和大小及其地图上的位置,都是用规定的
符号来表示的。
• 根据地物的大小及描绘方法的不同,地物符号分为以下

地形图测绘最新课件

地形图测绘最新课件
准测量的方法建立补充测站点。 以测区内已有的解析高程控制点作为已知点,新布设的
补充测站点作为未知点,组成单一水准路线(闭合路线、附 合路线或支线),采用图根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施测,按高 程误差配赋表进行近似平差计算,算得各新布设的补充测站 点的高程。
2、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当测区地形类别为水网地区、沼泽地、坡度较大的丘陵 地或山地时,可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建立补充测站点。
二、绘制坐标格网
为了准确地将控制点(图根点)展绘在原图上, 首先要在测图纸上精确地绘制10cm×10cm 的直角坐标方格网。展绘方格网可用直角坐标 展点仪、格网尺等专用工具,当缺少这类工具 时,也可以用比较精确的直尺按对角线法进行。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 (2)
10cm
10cm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 (2)
②、立尺人员应将视距尺竖直,综合取舍碎部点, 地形复杂时绘制草图。
③、绘图人员注意图面正确、整洁、注记清晰 并做到随测点及时展绘、检查。
④、当该站工作结束时,应检查有无漏测、测 错,并将图面上的地物、地性线、等高线 与实地对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⑤ 新测站:测量已测的地形点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 (2)
点绘图。测绘地物时,《地应形图对测绘照》PP外T课轮件 (2廓) 随测随绘。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 (2)
测站:A4
地形测量手簿
后视点:A3
仪器高i:1.42m 指标差x:-1.0 测站高程H:207.40m
点 视距Kl
号 /m
中 丝 水平角 竖 盘 竖直角 高差h
读数v 读数L
/m
水平距 离D/m
48.95 216.40 69.71 202.69 电杆
5 92.2 1.00 3444 10224 -1225 -18.94 87.94 188.4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