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公式大全

职高数学公式大全
职高数学公式大全

职高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一、集合

(1)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特征:

a.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b.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例如:集合A={1,a},则a 不能等于1)

c.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先后之分。)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2)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记作:A ∩B ,读作:“A 交B ”,即: A ∩B={x|∈A ,且x ∈B} 性质: *A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3)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4)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A u C 即:A u C ={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性质:

U A A u =?)(C =?A

)(C A u ? A

)(=A C C u u u C ? =U

()()()

u u u C A B C A C B ?=?

()()()

u u u C A B C A C B ?=?

命题、充要条件(箭头指向范围大的)

充要条件(记p 表示条件,q 表示结论) (1)充分条件:若

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二、函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简记“大的越大,小的越小”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简记“大的反而小,小的反而大”

单调性性质:(1)、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2)、减函数+减函数=减函数;

(3)、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4)、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

单调性解法:

方法一:设[]1212,,,x x a b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减函数.

方法三: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注:0)(=x f (或y=0)为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常考隐含问题:若)(x f 是定义域在R 上的奇函数,则0)0(=f ,(必过原点)。

奇偶函数间的关系:

(1)、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 (2)、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

(3)、偶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4)、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也可能偶函数) (5)、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6)、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奇偶性解法:

(1)前提条件下(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2)定义法:()()f x f x -=-,则()f x 就是奇函数;

()()f x f x -=,则()f x 就是偶函数。

函数的周期性:

定义:对函数()f x ,若存在T ≠0,使得()()f x T f x +=,则就叫()f x 是周期函数。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

θ

θ

cos sin . 2、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απ±k 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同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απ

π±+

2

k 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异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1sin 2sin k παα+=, ()cos 2cos k παα+=, ()()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 ()cos cos παα+=-, ()tan tan παα+=. ()()3sin sin αα-=-, ()cos cos αα-=, ()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 ()cos cos παα-=-, ()tan tan παα-=-.

以上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

()5sin cos 2π

αα??-=

???,cos sin 2παα??

-= ???

()6sin cos 2π

αα??

+=

???

,cos sin 2παα??

+=-

???

. 以上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

互余的两个角 sin

值等于cos 值

3、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

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4、二倍角公式

αααcos sin 22sin =.

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22tan tan 21tan α

αα

=

-. 公式变形: ,2cos 1sin 2,

2cos 1cos 22

2αααα-=+= 2

2cos 1sin 2

2cos 1cos 22αα-=

+= 5、函数C )sin(++=?ωx A y 的图象变换(上加下减,左加右减,伸长缩小)

注: 根据图像求)sin(?ω+=x A y 的解析式的方法

①最值求A ②周期求ω ③点代入求?

另外:函数sin()y A x ω?=+及函数cos()y A x ω?=+的周期2||

T π

ω=,最大值为|A|;

函数tan()y A x ω?=+(2

x k π

π≠+)的周期||T πω=.

A

6

R R

,2x x k k ππ??

≠+∈Z ????

7、辅助角公式

)sin(cos sin 22?++=+=x b a x b x a y 其中a

b =

?tan

8、正弦定理 :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9、余弦定理

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

10、三角形面积公式

(1)111

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111

sin sin sin 222

S ab C bc A ca B ===.

(3)设),(中,△11AB AB C y x =,)(22y x AC ,=,则丨丨12212

1

S y x y x -=

(4)海伦定理:))((S c p b p a p p ---=)(

其中分别为三角形的边长、、c b a , )(2

1

c b a p ++=

11、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

222

C A B π+?=-222()C A B π?=-+

sin()sin A B C +=; cos()cos A B C +=-;

sin()cos 22A B C +=; cos()sin 22

A B C +=

12、与的数量积(或内积)

θcos ||||?=?

1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 (2)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B-A

(4)设a =(,),x y R λ∈,则λa =(,)x y λλ.

(5)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 (6)设a =),(y x ,则22y x a +=

14、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设=11(,)x y ,=22(,)x y ,且≠,则12cos ||||

a b

a b x θ?==

?+1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

//?λ= 12210x y x y ?-=. 交叉相乘差为零

)0(≠⊥a b a ?0=?12120x x y y ?+=. 对应相乘和为零 三、数列

16、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

11

,

1,2n n n s n a s s n -=?=?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

17、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11(1)()n a a n d dn a d n N =+-=+-∈;

18、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公式为

1()2n n n a a s +=

1(1)2n n na d -=+211

()22

d n a d n =+-. 等差数列常用性质:

(1)、若m n p q +=+,则有 m n p q a a a a +=+ (3)、若{}n a 、{}n b 为等差数列,则{}n n a b ±为等差数列。

(4)、{}n a 为等差数列,m S ,2m S ,3m S 分别为前m ,前2m ,前3m 项的和,

则232,,m m m m m S S S S S --也成等差数列。

(5)、若,m n p a a a 是的等差中项,则有2m n p a a a =+?n 、m 、p 成等差。

注意:已知S n 求a 1和公差d :S 1=a 1 求出a 1再S 2=a 1+a 2 求出a 2然后d=a 2-a 1

19、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11()n n

n a a a q q n N q

-==

?∈; 20、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公式为

11

(1),11,1n n a q q s q na q ?-≠?=-??=? 或 11,11,1

n n a a q

q q s na q -?≠?

-=??=?.

等比数列常用性质:

①等比中项:2

n b =11n n b b -+?; ②若m+n=p+q ,则m n b b ?=p q b b ?;

③{}n a 为等差数列,m S ,2m S ,3m S 分别为前m ,前2m ,前3m 项的和, 则m S ,2m S -m S ,3m S -2m S 成等比数列。

四、不等式

21、xy y

x ≥+2

。必须满足一正(y x ,都是正数)、二定(xy 是定值或者y x +是定值)、三相等(y x =时等号成立)才可以使用该不等式)

①若积xy 是定值p ,则当y x =时和y x +有最小值p 2; ②若和y x +是定值s ,则当y x =时积xy 有最大值

24

1s . (1),a b R ∈?2

2

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2),a b R +

?

2

a 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3)333

3(0,0,0)a b c abc a b c ++≥>>>

(4)b a b a b a +≤+≤-

(5

)22ab a b a b +≤≤≤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6)a =(0)0(0)(0)a a a a a a a a =>??

==??=-

一元二次不等式y=2

ax bx c ++的解

○1当)

>,△>(0402

ac b a -=时 (图像与X 轴相交) 20ax bx c ++<的解12x x x << 12()x x < 记作:开口向上,小于零取中间 20ax bx c ++>的解12,x x x x <>或 12()x x < 记作:开口向上,大于零取两边

○2当),△>(0402

=-=ac b a 时 (图像与X 轴

相切)

20ax bx c ++<的解?(无解) 记作:开口向上相切时,x 轴下方图像的没有

20ax bx c ++>的解2b

x a

≠- 记作:开口向上相切时,x 轴上方图像除了切点全是

○3当)<,△>(0402

ac b a -=时 (图像与X 轴

相离)

20ax bx c ++<的解?(无解) 记作:开口向上相离时,x 轴下方没有 20ax bx c ++>的解全体实数 记作:开口向上相离时,x 轴上方全是

注:当0a <时,两边乘以-1即可。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时候画出

函数图像更直观!!!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0a >时,有

22x a x a a x a

22x a x a x a >?>?>或x a <-. (大于取两边)

五、解析几何

22、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11

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4)截距式 1x y

a b

+=(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化为斜截式: B A k -= A

C

b -=

23、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

小技巧:对于两条直线

0A :L 0

A :L 22221111=++=++C y

B x

C y B x 与011

1=++C y B x A 垂直的直线为

1、若

2121

21C A A C

B B == 则重合 0A 211=+-

C y x B 2、若2121

21C A A C

B B ≠= 则平行 与0111=++

C y B x A 平行的直线为 3、若2

12

1

21C A A C

B B ≠≠ 则相交 0B 311=++

C y x A 2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 B d =A 11(,)x y ,B 22(,)x y ).

25、点到直线的距离

d =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

26、 圆的三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2

2

2

()()x a y b r -+-=.

(2)圆的一般方程 2

2

0x y Dx Ey F ++++=(22

4D E F +->0).

圆心为(2D -,2

E

-),半径2

r =

(3)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a r y b r θ

θ

=+??

=+?.

*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

2

2

)()(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2202

0)(r b y a x =-+-)(,则P 在圆上 若

22020)(r b y a x >-+-)(,则P 在圆外 若

22020)(r b y a x <-+-)(,则P 在圆内 27、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0=++C By Ax 与圆2

2

2

)()(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0d r >???相离方程组无解:

0d r =???=相切方程组有唯一解:;

0d r 相交方程组有两个解:. 弦长=222d r -

其中2

2

B

A C Bb Aa d +++=

.

28、椭圆的标准方程、图象及几何性质:

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

其中: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注意:||221F F a >表示椭圆;||221F F a =表示线段21F F ;||221F F a <没有轨迹;

3.常用结论:(1)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为21,F F ,过1F 的直线交椭圆于B A ,两点,则2ABF ?的

周长=

(2)设椭圆)0(12222>>=+b a b

y a x 左、右两个焦点为21,F F ,过1F 且垂直于对称轴的直线交椭圆于Q P ,两点,则Q P ,的坐标分别是 =||PQ

29、双曲线:

(1)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21F F )

的点的轨迹。其中: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注意:a PF PF 2||||21=-与a PF PF 2||||12=-(||221F F a <)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221F F a =表示两条射线;||221F F a >没有轨迹;

2

(1)双曲线的渐近线:

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

b

y ±=.

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

22b

y a x (0>λ,焦点在x 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

任何情况下,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等于b

(2)等轴双曲线为2

22t y x =-,其离心率为2

(3)常用结论:(1)双曲线)0,0(12

222

>>=-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为21,F F ,过1F 的直线交双曲线的同一支于B A ,两

点,则2ABF ?的周长=

(4)设双曲线)0,0(12

222

>>=-b a b y a x 左、右两个焦点为21,F F ,过1F 且垂直于对称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Q P ,两点,则Q P ,的坐标分别是 =||PQ

30、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其中:定点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

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p x x p

x p x AB ++=+++

=21212

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图象及几何性质:0>p

弦长公式: |

|14)(1||1||2212212212a k x x x x k x x k AB ??

+=-+?+=-+= 其中:a ,?分别是联立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消去 y 后所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2x

的系数

另外: 21221214)(x x x x x x -+=-

韦达定理 : a

b x x -

=+21 a

c x =

21x

弦的中点坐标的求法

法(一):(1)求出或设出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2)联立两方程,消去y,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02=++C Bx Ax 设),(11y x A ,),(22y x B ,由韦达定理求出A

B

x x -

=+21;(3)设中点),(00y x M ,由中点坐标公式得2

2

10x x x +=

;再把0x x =代入直线方程求出0y y =。 法(二):用点差法,设),(11y x A ,),(22y x B ,中点),(00y x M ,由点在曲线上,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过A 、B 两点斜率公式,列出5个方程,通过相减,代入等变形,求出00,y x 。

六、立体几何

3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1的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②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2的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2 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的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3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②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③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注意点: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2.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3.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3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 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在平面外 直线与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在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

注: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 α来表示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2

π

a α a∩α=A a∥α

34、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a α

b β a∥α

a∥b

35、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①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a β

b β

a∩b = P β∥α

a∥α

b∥α

②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1)判定定理;

(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36、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①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表示:a∥α

a β a∥b

α∩β= b

作用: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

②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

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符号表示:

α∥β

α∩γ= a a∥b

β∩γ= b

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

③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在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于另外一个平面。

37、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①定义: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 ⊥α。 l 如图,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P 叫做垂足。 α p

②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注意:1.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

2.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

38、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①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39、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①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40、柱体、椎体、球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侧面积=rl π2h

C =底面, 表面积=rl r ππ22S 2S 2+=+侧底

圆椎侧面积=rl π, 表面积=

2r rl ππ+

rl 2

1

S =扇形 或20

0360S r n π=扇形(其中r 为扇形半径,l 为扇形的弧长) 弧长公式00180r n l π= 或r l 丨丨α=

2

00360S r n π=扇形 弧度数r l

=丨丨α

1

3V Sh =柱体(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

1

3

V Sh =锥体(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

球的半径是R ,则其体积343

V R π=,其表面积2

4S R π=.

41、直棱柱、正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的性质:侧棱平行且相等,与底面垂直。

正棱锥的性质:侧棱相等,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第18页(共20页)

第19页(共20页)

七、概率统计

42、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平均数:n x x x x n ++=

21 方差:])()()[(11222212

x x x x x x n s n -+-+--=

标准差:])()()[(1

1

22221x x x x x x n s n -+-+--=

方差(或标准差)越小数据越稳定

43.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12n N m m m =+++. 44.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12n N m m m =???.

45.排列数公式 m

n A =)1()1(+--m n n n =

!)(m n n -.(n ,m ∈N *

,且m ≤n).

46.组合数公式 m n C =m m

m n P P =m m n n n ???+-- 21)1()1(=!!!)(m n m n -?(n ,m ∈N *

,且m ≤n).

47.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1) m

n C =m n n

C - ; n n n )1(321!-?????= 1!0= (2) m n C +1

-m n

C =m

n C 1+ 1C n =o 1C n

n =

(3)1

121++++=++++r n r n r r r r r r C C C C C .

48.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是:m

n m n C m ?=!P

49. (1)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互斥事件.

(2)对立事件:两个事件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叫对立事件.

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但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50.重点公式

(1)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事件A+B 发生(即A 、B 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B 分别发生的概率和,即P (A+B )=P (A )+P (B ),推广: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

(2)对立事件的概率和等于1.

P(P)+P(A )=P (A+A )=1.

你的一生,我只送一程,不忍离别,但车已到站,你远走高飞,我原路返回,再见。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最全)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最 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 预备知识:(必会) 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 因式分解 (1) ?十字相乘法 如:)2)(13(2532-+=--x x x x (2) 两根法 如:)2 5 1)(251(12--+- =--x x x x 3. ?配方法 如:8 25 )41(23222-+=-+x x x 4. 分数(分式)的运算 5.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法 (2) 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 7.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8.立方和(差)公式:))((2233b ab a b a b a +-+=+ ))((2233b ab a b a b a ++-=- 9. ?注:所有的公式中凡含有“=”的,注意把公式反过来运用。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描述法 },| 取值范围 元素性质元素 {?∈?=x x x ;另重点类型如:}{]3,1(,13|y 2-∈+-=x x x y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N (正 整数集)、+Z (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φ是否满足题意)

(完整版)高职高考数学主要知识点最新版

高职高考数学主要知识点: 1.集合的子集个数: 集合{a1,a2,a3, ,a n}的子集个数为2n个;子集个数为2n个;真子集个数为2n1个。满足{a1,a2,a3, ,a m} A {a1,a2,a3, , a n }关系的集合A有2n m个。 2.集合的运算: 交集;A B {x| x A且x B} 并集:A B {x| x A或x B} 补集:C U A {x| x U,A U且x A} 3.命题的充分条件:、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成立命题的必要条件:逆命题成立,原命题不成立。命题的充要条件:原命题成立,逆命题成立。 4.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分式要保证分母不为0;开二次方根要保证补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 且不等于1。值域的求法:二次函数用配方法、换元法、一次分式函数用求反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二次分式函数用判别式法。二次根式函数要保证函数值大于或等于0,指数函数值大于0 等等。 5.增函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少而减小。减函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减少而增大。 奇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自变量取相反值时函数值与原函数值相反。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自变量取相反值时函数值与原函数值相同。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反函数:原函数的定义域是反函数的值域,原函数的值域是反函数的定义域。图象关于直线y=x 轴对称 指数的运算法则: m n m n m n m n a a a ,a a a m n mn m m m (a ) a ,(ab ) a b b b m m (b)m b m,a n n a m(n a )m a a m m 1 0 a m m,a 01(a 0) a 8. 对数的运算法则: 1如果a b N,那么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为 b log N 2 a loga N N 3 log a a b b 4 log a x n nlog a x y 5 log a ( xy) log a x log a y 6 log a log a y log a x 1 log c b 7 log a b 8 log a b c log b a log c a 9.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职高数学概念公式(最全)

职高数学概念与公式 预备知识:(必会) 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 因式分解 (1) ?十字相乘法 如:)2)(13(2532 -+=--x x x x (2) 两根法 如:)2 5 1)(251(12 --+- =--x x x x 3. ?配方法 如:8 25)4 1(2322 2 - +=-+x x x 4. 分数(分式)的运算 5.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法 (2) 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 2 2 )(2b a b ab a +=++ 2 2 2 )(2b a b ab a -=+- 7.平方差公式:))((2 2 b a b a b a -+=- 8.立方和(差)公式:))((2 2 3 3 b ab a b a b a +-+=+ 9. ?注:所有的公式中凡含有“=”的,注意把公式反过来运用。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描述法 },| 取值范围 元素性质元素 {?∈?=x x x ;另重点类型如:}{]3,1(,13|y 2 -∈+-=x x x y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 N (正整数集)、+ Z (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φ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5. 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1)}|{B x A x x B A ∈∈=且 :A 与B 的公共元素(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

(完整word版)高职高考数学主要知识点最新版

高职高考数学主要知识点: 1. 集合的子集个数: 个。真子集个数为个子集个数为个的子集个数为集合12;2;2},,,,{321-?????n n n n a a a a 个。有关系的集合满足m n n m A a a a a A a a a a -????????????2},,,,{},,,,{321321 2. 集合的运算: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A U x x A C U ??∈=且 3. 命题的充分条件:、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成立 命题的必要条件:逆命题成立,原命题不成立。 命题的充要条件:原命题成立,逆命题成立。 4. 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分式要保证分母不为0;开二次方根要保证补开 方数大于或等于0;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 值域的求法:二次函数用配方法、换元法、一次分式函数用求反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二次分式函数用判别式法。二次根式函数要保证函数值大于或等于0,指数函数值大于0等等。 5. 增函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少而减小。 减函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减少而增大。 奇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自变量取相反值时函数值与原函数值相反。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自变量取相反值时函数值与原函数值相同。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反函数:原函数的定义域是反函数的值域,原函数的值域是反函数的定义域。图象关于直线y =x 轴对称。 6.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7. 指数的运算法则: ) 0(1,1)(,)()(,)(,0≠========÷=?--+a a a a a a a a b a b b a ab a a a a a a a a m m m n n m n m m m m m m m mn n m n m n m n m n m 8. 对数的运算法则: ()()()()()()()()a b b a b x y x y y x xy x n x b a N a N b N a b N a c c a b a a a a a a a a n a b a N a b a log log log 8log 1 log 7log log log 6log log )(log 5log log 4log 32log 1log = =-=+======的对数,记为为底叫做以,那么如果 9.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2.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 个.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 数. 5.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 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1 )(≠=+x f x f a x f ,或1()() 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9.分数指数幂 (1)m n a = (0,,a m n N * >∈,且1n >).(2)1m n m n a a - = (0,,a m n N * >∈,且1n >). 10.根式的性质 (1 )n a =.(2)当n a =;当n ,0 ||,0a a a a a ≥?==?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 b a b a b r Q =>>∈.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湖北中职技能高考数学知识总汇

湖北技能高考数学基础知识总汇(下) 预备知识: 1.完全平方和(差)公式: (a +b)2=a 2+2ab +b 2 (a -b)2=a 2-2ab +b 2 2.平方差公式: a 2-b 2=(a +b)(a -b) 3.立方和(差)公式: a 3+b 3=(a +b)(a 2-ab +b 2) a 3±b 3=(a -b)(a 2±ab +b 2) 4.韦达定理: ; 求根公式: 。 第六章 数列 一.数列:(1)前n 项和: ; (2)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3) ;(4)常数列的等差数列, 非零常数列是等比数列。(5)观察法求通项公式:根据前几项的规律分析项和项数n 的关系。如果是摇摆数列,奇负偶正乘以;奇正偶负乘以。 二.等差数列 : 1.定义:d a a n n =-+1。 2.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关于n 的一次函数), 3.前n 项和:(1).2)(1n n a a n S += (2). d n n na S n 2 )1(1-+ =(即S n = An 2 +Bn ) 4.等差中项: 2 b a A += 或b a A +=2 5.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 (1)等差数列{}n a ,若q p m n +=+,则q p m n a a a a +=+。特别地,若 则 。 也就是:ΛΛ=+=+=+--23121n n n a a a a a a ,如图所示:44448 4444764443 44421Λn n a a n a a n n a a a a a a ++---11 2,,,,,,12321 (2) 三.等比数列: 1.定义:)0(1 ≠=+q q a a n n 。 2.通项公式:1 1-=n n q a a (其中:首项是1a ,公比是q )。 3.前n 项和]:????? ≠--=--==) 1(,1)1(1)1(,111q q q a q q a a q na S n n n (推导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 说明:①)1(1) 1(1≠--= q q q a S n n ; ②)1(11≠--=q q q a a S n n ; ③当1=q 时为常数列,1na S n =。 4.等比中项:G b a G =,即ab G =2 (或ab G ±=,等比中项有两个) 5.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1)等比数列{}n a ,若v u m n +=+,则v u m n a a a a ?=?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整理可编辑 部分公式识记: 1、解绝对值不等式:a a a -<>?>(...)(...)(...)或 a a a <<-?<(...)(...) 0>a 2、三角形 3、 4、的面积公式:A bc B ac C ab S sin 2 1sin 21sin 21=== 3、函数c bx ax y ++=2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当a b x 2- =时,a b a c y 442-= 最大(或最小) 4、组合数公式:m n m n m n C C C 11 +-=+、m n n m n C C -= 5、三角函数的定义:r y = αsin ,r x =αcos ,x y =αtan ,其中2 2y x r +=。 6、正弦定理:C c B b A a sin sin sin = =,余弦定理:?? ???-+=-+=-+=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 7、在三角形ABC 中,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8、)sin(cos sin 22?ωωω++= +x b a x b x a ,最大值为 22b a +,最小值为 22b a +-,最小正周期:ω π 2= T 9、等差数列的性质:d n m a a n m )(-=-,如d a a 325=- 10、和角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βαβαβα±=± )cos(sin sin cos cos βαβαβα±=μ 11、倍角公式:αααcos sin 22sin = ααα22sin 211cos 22cos -=-= 12、?>0sin θθ是第一或第二象限的角,?<0sin θθ是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 ?>0cos θθ是第一或第四象限的角,?<0cos θθ是第二或第三象限的角; ?>0tan θθ是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0tan θθ是第二或第四象限的角 1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130sin =? 2245sin =? 2360sin =? 2 330cos =? 2245cos =? 2160cos =? 21150sin =? 22135sin =? 23120sin =? 2 3150cos -=? 22135cos -=? 21120cos -=? 知识点回顾 第一部分:集合与不等式 【知识点】 1、集合A 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1)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如 p :(x+2)(x-3)=0 q :x=3∴q ?p ,q 为p 的充分条件,p 为q 的必要条件 (2)q p ?且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q 也是p 的充要条件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若a 和b 分别是方程0))((=--b x a x 的两根,且a b <,则 如:()()2303x x x -->?>或2x <, 0)3)(2(<--x x ?23x << 口诀:大于两边分(大于大的根,小于小的根),小于中间夹。 4、均值定理:正数的算术平均数≥正数的几何平均数 ab b a 2=+时),b a =,反之亦然。 ab b a 2=+时) ,b a =,反之亦然。 如:1>x 时102821 8 )]1(2[2218)1(2182≥+≥+-?-≥+-+-=-+ x x x x x x ,

关于高职高考数学公式

关于高职高考数学公式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重点公式 第零章 1、222)(2b a b ab a ±=+± 2、))((22b a b a b a -+=- 3.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a ac b b x 242-±-= (042≥-a c b ) 4.韦达定理:a b x x -=+21;a c x x =?21 第一章 第二章 一、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数,不等号不变:如:,a b >则有,a c b c ->- 2、不等号两边同时乘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不变;不等号两边同时乘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变如:(1),0a b c >>,则有,ac bc >(2),0a b c ><,则有,ac bc < 二、均值定理 时取等号当且仅当其中b a R b a ab b a =∈≥++,,,2 三、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0)ax b a >≠: 解题步骤: (1)当0a >时,解集为|b x x a ??>???? (2)当0a <时,解集为|b x x a ? ?< ??? ? 2.二次函数20(0)ax bx c a ++>≠ 解题步骤:(1)令20ax bx c ++=,解出其根 (2)根据a 及所求出的根画图 (3)由图像及符号确定解集 3.分式不等式 0000()() ,()() f x f x a a g x g x >≥

解题步骤:(1)把不等式化为分式不等式的标准形式,即 ()() 0,0()() f x f x g x g x >≥ ()(2) 0()()0() f x f x g x g x ????→>>←????正正得正负负得负,()0()()0()f x f x g x g x ????→<<←????正负得负负正得负 (3)()0()()0g()0()f x f x g x x g x ?????→≥≥≠←?????分母不能为零且 4、绝对值不等式()()f x a f x a <>或(其中a >0) 解题步骤:(1)在数轴上a a -描出和的点,原则上小于号取中间,大于号两边 (2) ()()()()()a a a a f x a a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 ?????→><->←????? 取和的中间 取-和两边 或 5、无理不等式 (1 ()0,()0()() {f x g x f x g x ≥≥>????→>←???? 根号里式子大于等于零 (2 ()0,()0 ()2 ()[()]()0, ()()0 12{(){{ f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当大于等于零时 当小于零时 、、型 (3 2 ()0,()0([()](){f x g x f x g x g x ≥>≠=k k k kx x f 2.一次函数 时为减函数时为增函数,当当00),0()(<>≠+=k k k b kx x f ),0()(.3≠=k x k x f 反比例函数)上是减函数, ,)和(,函数在区间(时当∞+∞->00,0k )上是增函数,)和(,时,函数在区间(当∞+∞-<000k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1)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I U U I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I U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I U C A B R ?=U 4.集合12 {,,,}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 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 12()()()(0)f x a x x x x a =--≠. 6.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 b x 2- =处及区 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 []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 []q p a b 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7.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8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9.函数的单调性 (1)任取 []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 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晖

高职高考数学主要知识点汇总

高职高考数学主要知识点: 1、集合的子集个数: 个。真子集个数为个子集个数为个的子集个数为集合12;2;2},,,,{321-?????n n n n a a a a 个。有关系的集合满足m n n m A a a a a A a a a a -????????????2},,,,{},,,,{321321 2、集合的运算: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A U x x A C U ??∈=且 3、 命题的充分条件:、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成立 命题的必要条件:逆命题成立,原命题不成立。 命题的充要条件:原命题成立,逆命题成立。 4、 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分式要保证分母不为0;开二次方根要保证补开 方数大于或等于0;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 值域的求法:二次函数用配方法、换元法、一次分式函数用求反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二次分式函数用判别式法。二次根式函数要保证函数值大于或等于0,指数函数值大于0等等。 5、 增函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少而减小。 减函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减少而增大。 奇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自变量取相反值时函数值与原函数值相反。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自变量取相反值时函数值与原函数值相同。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反函数:原函数的定义域是反函数的值域,原函数的值域是反函数的定义域。图象关于直线y =x 轴对称。 6、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7、 指数的运算法则: ) 0(1,1)(,)()(,)(,0≠========÷=?--+a a a a a a a a b a b b a ab a a a a a a a a m m m n n m n m m m m m m m mn n m n m n m n m n m 8、 对数的运算法则: ()()()()()()()()a b b a b x y x y y x xy x n x b a N a N b N a b N a c c a b a a a a a a a a n a b a N a b a log log log 8log 1 log 7log log log 6log log )(log 5log log 4log 32log 1log = =-=+======的对数,记为为底叫做以,那么如果 9、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高中大学高等数学公式集锦

高学高等数学公式集锦 常用导数公式: 基本积分表: 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 2 22212211cos 12sin u du dx x tg u u u x u u x +==+-=+=, , ,  a x x a a a ctgx x x tgx x x x ctgx x tgx a x x ln 1)(log ln )(csc )(csc sec )(sec csc )(sec )(22= '='?-='?='-='='2 2 22 11 )(11 )(11 )(arccos 11 )(arcsin x arcctgx x arctgx x x x x +- ='+= '-- ='-= '? ?????????+±+=±+=+=+=+-=?+=?+-==+==C a x x a x dx C shx chxdx C chx shxdx C a a dx a C x ctgxdx x C x dx tgx x C ctgx xdx x dx C tgx xdx x dx x x )ln(ln csc csc sec sec csc sin sec cos 222 22 22 2C a x x a dx C x a x a a x a dx C a x a x a a x dx C a x arctg a x a dx C ctgx x xdx C tgx x xdx C x ctgxdx C x tgxdx +=-+-+=-++-=-+=++-=++=+=+-=????????arcsin ln 21ln 211csc ln csc sec ln sec sin ln cos ln 2 2222222? ????++-=-+-+--=-+++++=+-= ==-C a x a x a x dx x a C a x x a a x x dx a x C a x x a a x x dx a x I n n xdx xdx I n n n n arcsin 22ln 22)ln(221 cos sin 22 2222222 2222222 22 2 22 2 π π

职高数学常用公式 (1)

高中常用数学公式 一、集合与解不等式 集合(能够确定的对象的全体)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n 2-1个,非空真子集有n 2-2 2、正整数集N + ,自然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3、元素与集合关系的符号是,属于∈或不属于? 4、集合与集合关系的符号是:?(含于)≠?(真含于) 空集? 解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 ﹡2、分式不等式: ⑴0 >++d cx b ax ?0))((>++d cx b ax ⑵ 0≥++d cx b ax ??? ?≠+≥++0 ))((d cx d cx b ax ⑶ 0<++d cx b ax ?0))((<++d cx b ax ⑷ 0≤++d cx b ax ??? ?≠+≤++0 0))((d cx d cx b ax

﹡3、绝对值不等式:( c > 0 ) ⑴c b ax <+||? c b ax c <+<- ⑵c b ax >+||?c b ax c b ax >+-<+或 ⑶c b ax ≤+||?c b ax c ≤+≤- ⑷c b ax ≥+||?c b ax c b ax ≥+-≤+或 二、函数部分 1、 几种常见函数的定义域 ⑴整式形式:? ? ?++=+=c bx ax x f b ax x f 2 )()(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一次函数: 定义域为R 。 ﹡⑵分式形式:) ()()(x g x f x F =要求分母0)(≠x g 不为零 ﹡⑶二次根式形式:)()(x f x F = 要求被开方数0)(≥x f ⑷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定义域为R ﹡⑸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且,定义域为(0,+∞) 对数形式的函数:)(log x f y a =,要求0)(>x f ⑹三角函数: ⑺几种形式综合在一起的,求定义域即在求满足条件的各式解集的交集。 2、常见函数求值域 ⑴一次函数b ax x f +=)(:值域为R ﹡⑵一元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 ﹡⑶形如函数)0()(≠+++=d cx d cx b ax x f 的值域: }|{c a y y ≠,(其中a 为分子中x 的系数,b 为分母中x 的系数); ⑷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值域为(0,+∞) ⑸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且,值域为R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 bx再加上 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 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职高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职高数学概念与公式 初中基础知识: 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 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xy-3x=(y-3)x 十字相乘法 如:)2)(13(2532 -+=--x x x x 配法 如:8 25 )41(23222-+=-+x x x 公式法:(x+y )2=x 2+2xy+y 2 (x-y)2=x 2-2xy+y 2 x 2-y 2=(x-y)(x+y) 3. 一元一次程、一元二次程、二元一次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法 (2) 消元法 6.完全平和(差)公式: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 7.平差公式:))((22b a b a b a -+=- 8.立和(差)公式:))((2233b ab a b a b a +-+=+ ))((2233b ab a b a b a ++-=-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描述法{},|3 21321取值范围 元素性质元素 {?∈?=x x x ;另重点类型如:}{]3,1(,13|y 2-∈+-=x x x y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N (正整数集)、+Z (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集合的子集,任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φ是否满足题意)

高职类高考数学部分公式汇集

高职类高考数学公式汇集一、集合 实数集R 交集:A∩B={x|x∈A且x∈B } 空集?并集:A∪B={x|x∈A或x∈B} 有理数集Q补集:CuA={x|x∈U且x?A} 自然数集N 充分条件:条件p=>结论q 正整数集N* 必要条件: 条件p<=结论q 整数集Z 充要条件:条件p<=>结论q 二、不等式

三、 函数y=f(x) 函数的奇偶性 奇函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数集D ,如果对于任意的,都有-x ∈D 且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做奇函数。 偶函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数集D ,如果对于任意的,都有-x ∈D 且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做奇函数。 不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叫做非奇非偶。 四、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分数指数幂:n m a =n m a n m a - = n m a 1 实数指数幂:p a ·q a =q p a (p a )q =pq a (ab )p =p p b a 幂函数:y =a x (α∈R ) 指数函数:y =x a (a>0且a ≠1) 性质: 1) 函数的定义域为R ,域值为(0,+∞); 2) 当x=0时,函数值y =1; 3) 当a>1时,函数在(-∞,+∞)内是增函数,当0N a log =b 性质:1)a log 1=0 2)a a log =1

3)N >0,即零和负数没有对数 常用对数:N 10 log 简记为N lg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e (e=2.71928……)为底数的对数,N e log 简记为N ln 积、伤、幂的对数: )lg(MN =M lg +N lg (M >0,N >0) N M lg =M lg -N lg n M lg =M n lg 对数函数:y =x a log 性质: 1) 函数的定义域为(0,+∞),域值为R ; 2) 当x=1时,函数值y=0; 4) 当a>1时,函数在(-∞,+∞)内是增函数,当0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2018广东省高职高考数学试题

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高职考试 数学试题 一、 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5分,共75分) 1、(2018)已知集合{}0,12,4,5A =,,{}0,2B =,则A B = ( ) A. {}1 B. {}0,2 C. {}3,4,5 D. {}0,1,2 2.(2018)函数( )f x = ) A 、3,4??+∞???? B 、4,3??+∞???? C 、 3,4??-∞ ??? D 、4,3??-∞ ??? 3.(2018)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 、lg5lg3lg 2-= B 、lg5lg3lg8+= C 、lg10lg 5lg 5 = D 、1lg =2100- 4.(2018)指数函数()01x y a a =<<的图像大致是( ) 5.(2018)“3x <-”是 “29x >”的( ) A 、必要非充分条件 B 、充分非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6.(2018)抛物线24y x =的准线方程是( ) A 、1x =- B 、1x = C 、1y =- D 、1y =

7.(2018)已知ABC ?,90BC AC C =∠=?,则( ) A 、sin A = B 、cos A = C 、tan A = D 、cos()1A B += 8.(2018)234111********* n -++++++= ( ) A 、2π B 、23π C 、 π D 、2π 9.(2018)若向量()()1,2,3,4AB AC == ,则BC = ( ) A 、()4,6 B 、()2,2-- C 、()1,3 D 、()2,2 10.(2018)现有3000棵树,其中400棵松树,现在提取150做样本,其中抽取松树做样本的有( )棵 A 、15 B 、20 C 、25 D 、30 11.(2018)()23,01,0 x x f x x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