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意、感觉和知觉
感觉、知觉、注意、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来源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内部感觉:指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
它包括运动感,平衡感、肌体感觉等。
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和感觉阈(yu)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那种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指间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某以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产生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一种感受器)。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感受器的感觉性,都会因同时或继时发生作用的其它感受器的影响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它的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比如: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他的听觉更加敏锐)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做联觉。
如红色给人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记忆(一)填空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集中性和指向性是注意定义的基本特征。
4.注意的特征(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稳定性。
5.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6.感觉的规律表现: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
7.知觉的特性表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8、在心理学上,把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它是以差别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9、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呈现是_反比_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反映。
11、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四个基本环节。
12 短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内的记忆。
13 长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上的记忆。
(二)单项选择题1.注意概念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是( C)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2.无预定目的且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C )C.注意D.思维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5.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D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6.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D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7.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体现了(C)注意品质。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8.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体现了(B)注意品质。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一、注意的概述
(二)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 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
上课时,老师停止声音。
•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 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官,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原理: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 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 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 平淡而不易记忆。
• 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样一个灰色 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 背景上则显得亮些。
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 感觉的概述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
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 被抑制。
第二节 注意
一、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 分信息。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 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 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 各种刺激。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区别是什么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区别是什么人的知觉和感觉之间其实也是有着很大的不同,而直接关于起源上的都是同样来自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活动而直接表达出来。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区别两者的区别如下:(1)产生的来源不同.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了人的知识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参与.(2)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3)生理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两者的联系如下:(1)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那么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3)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知觉和感觉的介绍1、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
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2、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
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
小学心理学知识要点

小学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4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形成后又会影响心理过程。
5,学习心理学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小学教师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有助于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第二节对心理的基本认识1,人脑的结构: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3,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它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4,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6.如何正确的认识人的心理(科学的心理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等.观察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的手段。
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是比较严格的客观的研究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注意的概述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3.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4,无意注意: 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5,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又不需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6,注意不是独立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7,注意时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8,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9,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3)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4)培养间接兴趣.第二节小学儿童的注意1,注意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2.注意的广度: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知觉的整体性
梦露还是爱因斯坦? ——知觉识别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A
B
C
D
闭合原则
闭合原则:客观缺失的东西主观上进行补充
❖ 知觉的选择性:对客观刺激 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 行加工。表现为对象和背景 的关系。
❖ 知觉过程是从背景分出对象 的过程。知觉的对象和背景 可以相互转换。
❖ 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更容 易被知觉。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 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棒, 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A
B
C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 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另 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 直(图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 现,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 也不尽相同。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3:57:3 813:57: 3813:5 7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220.12. 1213:5 7:3813: 57:38D ecembe r 12, 2020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2 日星期 六下午 1时57 分38秒1 3:57:38 20.12.1 2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下午 1时57 分20.12. 1213:5 7December 12, 2020
注意、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注意、感觉与知觉〔思考·练习〕一、注意一、填空:1.注意的基本特征是______和______,______是保证人们有选择地加工外界信息的必要条件。
2.注意不是独立的______,是伴随感知、记忆、思维等出现的一种共同的______。
3.“一目十行”是关于注意的______的描述。
4.有意后注意不同于有意注意,因为它______,它不同于无意注意,因为它______。
5.注意的种类按其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例如,有一天阿基米德刚坐进浴池,便发现池内水位上升,此时的注意即______,这使他惊喜不已,他立即对这一现象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此时注意即______,最后提出了著名的流体力学定律。
6.影响注意广度的几个因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7.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______,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______方面的特征。
8.注意的外部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9.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______。
人在集中注意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______,由于______诱导,大脑皮层的邻近区域就处于______。
10.注意的指向性显示出人的认识活动具有______。
11.注意的集中性,不仅指心理活动______无关事物,而且也______无关事物。
12.我们听到钟声时,一时听到,一时又听不到,或者感到钟的声音一时强,一时弱,注意的这种______的变化,称为注意的______。
13.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______和引起注意转移新事物(新活动)的______。
14.注意的分散是由______的干扰或由______的长期作用所引起。
15.注意的品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单项选择:1.在同时进行两项或几项活动时,一个人能自如地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上,这是()。
感觉知觉注意

体育运动中的触觉
有些球类项目要求运动 员熟悉“球性”,这在 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运动 员的触觉敏感性。
篮球、手球运动员体 现在手掌和手指皮肤 上,足球运动员体现 在脚背和脚内侧上。
皮肤触觉敏感性仅仅 是基础,要经过长期 专项训练才能发展起 这种专项能力。
二、感觉
(二)视觉、触压觉、动觉和平衡觉
动觉是对身体个部位的
第二章 人的认知过程
P23
人的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思维→记忆 注意是所有认知活动伴随的状态
第一节 感觉、知觉、注意 P23
P
第二节 记忆
第三节 思维
第一节 感觉、知觉、注意
一、什么是认知过程 P23 二、感觉 三、知觉 四、注意
一、什么是认知
感觉
Feeling
知觉
Perception
感觉反应事物的 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 个别属性和特性。 及相互间的关系
二、感觉
(二)视觉、触压觉、动觉和平衡觉
视觉对球类运动员具 有重要意义。
球、对方队员、己方队 员适中不停地运动,要 准确地观察这些空间、 方位和距离上的变化情 况,才有可能建立正确 的行动定向。
二、感觉
体育运动中的视觉
优秀篮球运动员的闪光 临界融合频率值高于一 般运动员和普通人。
该数值的高低反映了 视觉对光刺激在时间 变化上的分辨能力, 该值越高,表明视觉 敏度越高。
记忆
Memory
累积和保存个体经验 的心理过程就是记忆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所选择的认识对象和所 进行的行为上。
思维
Thought
运用头脑中已有的 知识经验去间接地、 概括认识事物,揭 示事物的本质及其 内在的联系和规律, 这就是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