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感觉、知觉和记忆

合集下载

2第二章认知过程

2第二章认知过程

单选: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 单词只能在他头脑中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单选: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向学生讲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样。这种知识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 B、感性记忆 C、整体记忆 D、程序性记忆
2、社会知觉
社会刻板印象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
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特征,而 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如南方人比较精明,北方人比较豪爽。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的特征做
相似的判断。 如“一白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掩蔽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 臭。”这是感觉的( )现象。 A、疲劳 B、对比 C、融合 D、适应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影响 1、影响: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的感受
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如感冒的人 味觉不灵敏。
2、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其他感觉系统的 机能来弥补,如盲人的“以耳代目”。
3、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红 色给人以热烈、温暖;蓝色给人以安静;绿色给人以积极 向上的感觉。
单选: 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 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 认知过程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
一、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概念(选择、判断)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二章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学提纲

第二章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学提纲
3、感觉是天生的,而知觉要借助经验。
(二)知觉的种类
①根据物体都有时间、空间、运动的特性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②错觉(错误知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不 正确的感觉或知觉。
错觉种类
① 形体错觉。 ② 轻重错觉。 ③ 大小错觉。 ④ 面积/空间错觉 ⑤ 容积错觉。 ⑥ 色彩错觉。 ⑦ 图形错觉。
第二章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学习要点: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绪、情感、意志的含义及特征 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对
购买行为的影响
心理过程是指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动态过 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 程等三个过程。其中认识过程是指人脑 对客观事物(产品)的属性及其规律的 反映。
宝洁公司在清洁剂包装上使用摩擦散味标签以使消费 者能更容易闻到货架上的产品。 古龙香水的生产厂商为了宣传它的香味,曾经在一些 杂志中插入了100万幅带香气的漫画广告,对于激发 购买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④触觉:对于某些产品类而言,消费者往往会用 触感来评估产品的品质。柔软光滑的感觉往往 是高品质的指针。
②听觉
A.很多的广告都使用广告音乐和结尾的乐音,来 引发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良好联想或强化其广 告诉求。
B.营销人员在零售商店或服务情境中也常使用音 乐来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C.有学者针对卖场的音乐进行变换,来观察其对 顾客的消费金额与停留时间的影响。
③ 气味:气味可以引发不同的感觉和情绪。气味也 会让人联想到过去的经验。气味和颜色一样也有文化 上的意涵,气味也是某 些消费者在购买某类产品上的 重要抉择因素。
问题思考:
在夏天和冬天两个季节到商场和超市 购物,购物场所的装潢和广告设计色彩 搭配是否相同?有何不同的感觉?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过程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过程
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2.动机的功能 激发功能;指向功能 ;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3.动机的分类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4.动机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如果
这些动机同时并存,但不可能同时满足,特别是当这些动机在 性质上又相互排斥时,那么个体就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而放弃
其他的动机。这样,动机斗争便产生,并引起心理冲突
间接兴趣
不需要
直接兴趣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 到的事物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在一定时间内注意保持在某项活动上的特
性,它是衡量注意品质的指标 3.注意的分配 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 意,或将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能力 4.注意的转移 指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的现象。
感觉对比
联觉
2.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指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2)知觉的整体性:当事物的部分属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人们能够 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以事物的整体特征来反映所知觉的对象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反映知觉的对象, 而是主动地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其具
2)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项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例如,曲调感、节奏感,是从事音乐活动所不可缺
少的能力,就是特殊能力
(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智力
智力是人能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 的整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4.能力的个体差异
(1)能力的类型差异
(2)能力的水平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二)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言行时所产 生的情感体验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记忆(一)填空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集中性和指向性是注意定义的基本特征。

4.注意的特征(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稳定性。

5.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6.感觉的规律表现: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

7.知觉的特性表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8、在心理学上,把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它是以差别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9、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呈现是_反比_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反映。

11、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四个基本环节。

12 短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内的记忆。

13 长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上的记忆。

(二)单项选择题1.注意概念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是( C)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2.无预定目的且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C )C.注意D.思维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5.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D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6.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D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7.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体现了(C)注意品质。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8.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体现了(B)注意品质。

感觉知觉注意

感觉知觉注意

体育运动中的触觉
有些球类项目要求运动 员熟悉“球性”,这在 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运动 员的触觉敏感性。
篮球、手球运动员体 现在手掌和手指皮肤 上,足球运动员体现 在脚背和脚内侧上。
皮肤触觉敏感性仅仅 是基础,要经过长期 专项训练才能发展起 这种专项能力。
二、感觉
(二)视觉、触压觉、动觉和平衡觉
动觉是对身体个部位的
第二章 人的认知过程
P23
人的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思维→记忆 注意是所有认知活动伴随的状态
第一节 感觉、知觉、注意 P23
P
第二节 记忆
第三节 思维
第一节 感觉、知觉、注意
一、什么是认知过程 P23 二、感觉 三、知觉 四、注意
一、什么是认知
感觉
Feeling
知觉
Perception
感觉反应事物的 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 个别属性和特性。 及相互间的关系
二、感觉
(二)视觉、触压觉、动觉和平衡觉
视觉对球类运动员具 有重要意义。
球、对方队员、己方队 员适中不停地运动,要 准确地观察这些空间、 方位和距离上的变化情 况,才有可能建立正确 的行动定向。
二、感觉
体育运动中的视觉
优秀篮球运动员的闪光 临界融合频率值高于一 般运动员和普通人。
该数值的高低反映了 视觉对光刺激在时间 变化上的分辨能力, 该值越高,表明视觉 敏度越高。
记忆
Memory
累积和保存个体经验 的心理过程就是记忆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所选择的认识对象和所 进行的行为上。
思维
Thought
运用头脑中已有的 知识经验去间接地、 概括认识事物,揭 示事物的本质及其 内在的联系和规律, 这就是思维。

感觉、知觉和记忆

感觉、知觉和记忆

2.2.2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应用
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每一过程又 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识记是人脑对 事物的特征进 行区分、识别 并留下一定印 01 象的过程。
保持是识记过的 知识经验在头脑 中的积累、储存 和巩固的动态过 02 程,是记忆过程 的中心环节
再认及其规律: 再认是指过去 经历过的事物 再次出现时能 03 够识别出来的 过程。
避免遗忘的窍门:

科学复习,避免遗忘。

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结合。
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 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2.2.3记忆的品质与培养
1.记忆的品质 人们的记忆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记忆的以下 四个方面的品质上: 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准备性



4. 感知过程是反映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对象,它是对事 物的感性认识。记忆反映的是过去 的经验,它兼有感性 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
思考题

1.举例说明知觉的基本特性及规律。 2. 简述记忆过程,分析遗忘的规律和原因。2.1感觉和知觉
2.1.1.感知觉概述

1.感知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 感觉的种类:根据感觉器官在机体的不同部位和接受 刺激的特点不同,把人的感觉分成两类,即:外部感觉和
内部感觉。

( 2 )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
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知识经验的影
响。
易从背景中
容易被知觉
为对象。

护理心理学 感知觉 记忆

护理心理学  感知觉 记忆

第二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我们 认识世界的开端。 感觉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最 低级的心理现象。 感觉维持人的身心健康。 (注意:一种感觉只能反应一种特征)
感觉剥夺实验
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的一般规律是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会使感受性降低,持续 作用的弱刺激会使感受性增高。 暗适应:在弱光的刺激下视觉感受性被提高 (30- 40分)。

视觉适应 明适应:强光的刺激使视觉感受性降低。

嗅觉的适应速度因刺激的性质而有所不同,一般的气味1-2 分钟,强烈的气味要10多分钟。 皮肤感觉适应:触压觉的适应较明显;痛觉的适应是很难发 生的。 (感觉适应能力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质量上:a.细节消失,特征保存,内容简略、概 括、合理 b.增添细节,内容具体,更具特色 数量上:a.记忆回溯 b.遗忘
3、再现
包括再认和再现两种表现形式。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 别出来的过程。 再现(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 重新出现的过程。
重现的正确程度取决于: a.对原识记材料的巩固程度 b.积极的思维活动
(四)记忆系统(感觉、短时、长时)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开始用信息 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记忆。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信息在记忆 系统中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 编码: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 存储:将已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中的过程。 是记忆信息编码和提取的中间环节, 没有信息的存储就没有记忆。 • 提取:将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取出的过程。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认识过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人格是指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

在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认识过程与人格特征相结合,就表现出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头脑里固有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感觉与知觉(一)概念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作用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

我们能看到各种物体的大小、形态和颜色,听见各种不同的声音,嗅到各种气味,品尝到各种味道,触摸到物体的软硬,就产生了各种感觉。

而事物都是由许多属性按一定关系综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当我们看到一个圆柱体的容器,认出它是一个杯子,这个心理过程就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整体性的反映。

简单地说,看到一个圆柱体,是感觉过程,认出是一个杯子,则是知觉的过程,后者包括了以往的经验,是多个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在头脑中对事物多种属性综合为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二)感觉的种类与特性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一切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根据感觉所反映事物的属性和特点,可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客观事物属性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压觉、温度觉、痛觉)等。

内部感觉是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位臵、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本体觉、内脏感觉等。

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的敏感程度是感觉的感受性,衡量感受性高低的标志是看感觉阈限值的大小,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性及其意义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度量感受性的大小。 感觉阈限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 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 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
视 觉听Βιβλιοθήκη 觉 安静条件下可以听见20英尺外手表的滴 答声

觉 一茶匙糖溶于2加仑水中可以辨别出甜 味 觉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套房 觉 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 颊 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1度之差既可觉察
语词逻辑记忆:以概念、命题等抽象的语言符号为内容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感为内容 运动记忆:对做过的动作的记忆 韧性
20
按照记忆保持的时间可以分为: 瞬时记忆:也称为感觉记忆,是刺激 停止后,感觉信息在极短时间内的保 存,一般为0.25-2秒 短时记忆:当瞬时记忆的内容引起个 体注意后,信息就会由瞬时记忆进入
下会指认警方明确知道并不正确的人。假如疑犯并不在指认行列中,则
有超过半数的目击者仍然会指认一个“疑犯”;
结束
谢谢
短时记忆,其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1
分钟。内容较为有限。 长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
上,乃至终身的记忆,短时记忆的信
息反复强化形成长时记忆。长时记忆 的存储量几乎是无限大的。
21
记忆的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信息的输入和编码
保持:是信息存储、再认和回忆的必要条件,是 衡量记忆品质的优劣的重要标志 再认或回忆:是对存储的信息提取的过程 遗忘 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或出现错误的再
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 定一影阅响读。
15
补充:错觉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幻觉:一种虚幻的表象,本来并不存在的某种事物。
视、听、嗅、味、触幻觉 运动幻觉 内脏幻觉 幻肢 思维回想/思维鸣响/读心症
16
错觉的类型
• ⑴不可能图形 • 一种特殊的错觉,无法获得整体和知觉经验的图形。
17
⑶视觉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
错觉的类型
⑵视觉错觉:大小错觉⑴不可能 图形 一种特殊的错觉,无法获得整 体和知觉经验的图形。
18
错觉的类型
⑷其它错觉
19
三、记忆
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个体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 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等,都能以经验的形式在头脑中保存下来, 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再认或回忆出来。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 和提取的过程。记忆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凭借记忆, 人才能积累知识经验,不断熟悉起来。 记忆的分类(按内容区分) 形象记忆:感知过的事物表象为内容
10
色彩与心理
应用色彩时,不论是印象、记忆、联想、习 俗、生活习惯等各种心理因素,都会使我们 在色彩应用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透过颜色的选择和应用,我们可以变现人物的个性或者 潜在的个性特征,如中国传统的京剧脸谱:红色代表忠 诚、白色代表奸诈的性格。
感觉类别
11
绝对阈限 晴朗的夜空中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烛光
内部感觉
是接受外界信息,反映外界事 物的个别属性。包括五种基 本感觉: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皮肤觉;
是接受机体内部信息,反映自身位 置、运动及内脏状态的个别属 性。包括: • 内脏觉; • 运动觉; • 平衡觉;
6
视觉现象
• 视网膜中的感色细胞有两种:一种是感觉光线明暗 的柱状细胞,一种是感觉色彩的锥状细胞;
• 明暗适应: • 暗适应:我们突然从亮处进入暗处时,锥状细胞失 去足够的光线无法感色,由柱状细胞来作用,眼睛 会暂时看不见,然后渐渐地看清楚。 • 明适应:从暗处进入亮处,也会产生类似的情况。
7
视觉现象
• 颜色对比: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周围物体颜色 的影响而发生色调的变化。
• 视觉后像:我们凝视一件物体,当闭上眼睛时, 能短暂继续看到物体的影像,这种视觉持续的 现象,称之为后像。
8
视觉后像的应用
视觉后象分正后象和负后象两种。正后象是一种与原来刺激性质相同的感觉印象。负 后象则是一种与原来刺激相反的感觉印象。如光亮部分变为黑暗部分,黑暗部分变为
光亮部分。
正后像:我们看的电视、电影就是正后像的应用。胶片以24张/秒的速度放映,视觉的 残留使我们产生错觉,误认为画面是连续的。
9
嗅 触
温冷觉
12
时间知觉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对物体的形状、 大小、深度、 方位等空间特 性的反映
指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 序性的反映
二、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它
通过大脑将其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整合成一个整体印
象。 运动知觉
指对物体的静止 和运动以及运动 速度的知觉
13
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在知觉的过程 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 来的特性。个体在一定时间内, 总是选择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 刺激物为知觉对象,而把周围 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背景。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将客 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进行整合的特性。知 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并由不同部分 组成,但人们并不将其作为个别、孤立 的部分,而总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知觉。
罗那诺•詹姆斯 埃德加.鲁宾 罗杰.谢波德
14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理解性:指在知觉的过程中 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 解释的特性。人们在知觉的过程中, 主动地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 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的 意义。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 个体对物体的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恒 常性在生活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它有利于个体 正常地认识事物,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事物。
4
一、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心理现象。 (一)感觉 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 理活动,是认知的初级阶段。 分类: 一般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5 1.4 EAP 的作用
外部感觉
视觉后像的应用
负后像:浅绿色是红色的补色。手术中鲜 红的血看多了,视线转移到白大褂上,会 变成斑斑点点的“绿色血”,产生视觉混 乱,影响手术效果,而改成绿色手术服后
就不会发生这种错觉了。
发现凶手:是先坐到白色的椅子上看红色 的墙,再转过来坐在黑色的椅子上看白色 的墙,就能看到绿色,房子里外号为绿色 的就是凶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个性
要求
具有健全的心 理素质和高度 的责任心
掌握感觉、知 觉、思维、注 意的概念
记忆的过程
情绪情感的分 类
需要、挫折以 及个性心理特 征
熟悉意志的品 质、个性的概 念和特征
3
第一节 心理过程
• 心理过程是每个个体都具有的心理活动, 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 程。这三个过程彼此依存、彼此影响,对 个体的健康起着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
认和回忆,与保持相反的过程。
22
1.遗忘与时间正相关,时间越长,遗忘越多。 2.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23
补充
虚假记忆
记忆错觉,对过去事件的报告与事实严重偏离
与影像记忆的精确、真实相比,人类的记忆却易于出现错误。
在记忆的王国里,回忆的生动并不代表事情真的发生过。
• 纳赛尔“挑战者号”爆炸事件的记忆实验; • 金佰利· 韦德描述乘坐热气球的经历; • 美国心理学家统计:在警方安排的指认中,目击者在20%到25%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