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美术欣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审美能力、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目前一些学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对美术欣赏教学的忽视和片面性,导致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对于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探究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的策略,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将围绕着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性、目标和内容、策略探究、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案例分析展开讨论,旨在探索更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为美术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美术欣赏教学的认识,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目的和意义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究引言美术欣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其目的和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美术欣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水平。

通过观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风格、表现形式以及艺术家的独特表达方式,从而对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美术作品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们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艺术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

美术欣赏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当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兴趣和共鸣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学习,积极参与美术活动,进而提高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美术欣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的探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提高,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理解。

1.3 研究内容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析
研 )2 l ( ) ,0 8 . 0
[] 斌 . 术欣 赏课 教 学 的 问题及 对 策 . 6吴 美 中小 学 电教 ,0 1 1 . 21 ( )
为 了活跃课堂气氛 , 师设计 一些有益 的游 戏和 审美活 动, 教
以此提 高学 生的 学 习兴趣 , 到教 学 目的。如 , 达 在学生欣 赏几
高 的画作 之前 , 师可 以先设计 一个小游戏 , 教 以某位 学生为模拟 对象 , 一个 空的 画框 给他框起 来 , 用 形成 一幅现代 画 , 然后让 其 他学 生指 出这 幅画的特 征、 人物五 官比例及发型。
( 作者单位 : 浙江宁波 市洪塘 中学)
编辑 王 树 凯
1 49
学生是 学 习的主人 , 兴趣是最好 的老 师。 笔者 尝试 各种 方
法 以提高 学生对美术欣 赏课 的兴趣 , 故事法 、 如 问题法和游 戏法
等。
1故 事 法 .
再如 , 在欣 赏凡 ・ 的《 日葵》 , 师可 以开 展 以“ 高 向 前 教 走进 凡 ・ 的世界” 高 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 让学 生通过 阅读 了解凡 ・ 高的 生平 , 体验 凡 ・ 的不 幸与孤独 , 受他 的伟 大。在美 术欣 赏课 高 感 教 学中适 当地 开展探究性学 习活动, 素质教育 改革 的需要 , 是 是
随着新课 程标 准实施 的不 断推 进 , 美术 课程更 加注 重与学
生 日常生 活经验 紧 密相连 , 学 生在 积极 的情感体 验 中提 高 审 使 美 能力和审美 意识 , 的美术课本 中“ 新 欣赏 ・ 评述” 模块 比重也 比 以往 有一定 的增 加 , 并且 合理 穿插 到每个教 学单元 中, 以此帮助 学生通过 对美 术作 品和 自然美 等视 觉形态进 行欣 赏和评述 , 逐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

极性 , 学生在课 前乐于搜集 资料 让
2 . 罗马等 社 .011 , 主动学 在 讲授 欧 洲绘 画欣 赏谈 到 意大利 、
习、 求新 知 , 新课 学 习奠 定 良好 的基 地 名 时 , 探 为 一定 要让每 个班 级准备 一 张世界 础。教 师在 上欣 赏课 前 , 要对 学 生的搜 集 地 图 , 每 小组 至少 准 备 一个 小地 球 仪 。 让 资料 工作 给 予指导 , 学 生带着 问题 去搜 在 欣 赏课教 学 中, 让 当谈到 国外 的著名 画家 集, 避免学生漫天撒 网, 满眼是“ 。如 , 菜” 在 时 , 师应该 要求 学生在 地 图上找 出画家 教
上过 美术课 的教 师都 知道 , 农村 中学 的美术 欣 赏课要 想上好 很难 。外 因 : 一是
美 术欣 赏课对教 师 的文化 素养 提 出较高 的
解 。 如果 学 生课 前 搜 集 了资料 , 备 而 有
五 、 供 美 术 鉴 赏 , 会 鉴 赏美 提 学
帮助他 术作 品 方法 要求 ; 二是广大农村缺 乏浓厚 的艺术氛 围, “ , 么课堂上教 师再 点拨 学生 , 赏” 那 就能充分发挥 学生的 自主 性、 著名美术 理论 家和批评 家费德 门提 出 相 关 的欣 赏资料 几乎 没有 。 内因: 村 中 们答 疑解惑 , 农
教学心 得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 中美术欣赏课
口冯


要: 如何上好 农村初 中美术欣 赏课 呢? 理 出一条 人 物 肖像 画发展 脉络 , 并将 其打 地理知识 , 并不是 要把 美术课上成历史课 、
笔 者 主 要 从 以 下 几点 谈 起 : 一 , 高教 师 的 文化 印 出来给学 生。这 样学 生在脑 海 中就会对 地理课 , 第 提 而是通过 历史、 地理 知识帮助 学生

优化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三策略”

优化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三策略”

【摘要】欣赏教学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美术欣赏课,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本文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三个角度就如何优化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美术;感受;调动;拓宽;欣赏策略美术又称视觉艺术,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来塑造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感情。

开设美术欣赏课,就是发挥美术教师的作用,带领学生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体会艺术家的创作情感,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感受美、欣赏美。

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审美观。

为提高美术欣赏课的实效性,我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多视角欣赏,感受美术之美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感受。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我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1.依靠感官直接欣赏,感受艺术作品的视觉印象。

如人教版美术第15册波提切利的作品《春》,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的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画;法国画家马蒂斯的作品《舞》强烈的色彩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使我们激动与兴奋。

2.从作品的风格欣赏,体会不同艺术家在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语言方面的不同,在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上的差异。

如人教版美术第15册,笔墨情趣《兰竹册》使用的水墨技巧,笔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几笔,便将兰的亭亭玉立、兰的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凡高的作品《星空》,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地蠕动着,暗绿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在夜空中放射绚丽的色彩。

通过对这种不同风格的欣赏,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眼,提高嘘声的欣赏水平。

3.从作品相关背景去欣赏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喜好、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等,以增加对作品的了解。

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课堂的开展策略

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课堂的开展策略

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课堂的开展策略那么,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开展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呢?下面就结合美术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开展策略。

一、注重审美情感的培养审美情感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课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从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到艺术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解读,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的体验。

二、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课可以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材料和主题,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创作活动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者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和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分享和进步。

老师还可以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解读,让学生领会艺术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融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融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融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摘要】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针对融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品鉴赏以及将核心素养与美术鉴赏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融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的实际效果。

总结了融核心素养对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展望了融核心素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这些策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这些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融核心素养、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审美能力、艺术品鉴赏、核心素养、结合、案例分析、总结、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发展。

1. 引言1.1 介绍融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融核心素养是指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理念,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方向,它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而在美术教学中,融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美术鉴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

1.2 阐述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优秀的艺术作品,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初中美术鉴赏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观念,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美术鉴赏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之一。

美术欣赏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

美术欣赏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

美术欣赏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操,促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美术欣赏教学呢?本文将探讨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美术欣赏的基础,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 观察细节:让学生仔细观察艺术作品中的细节部分,比如色彩的运用、线条的走向、物体的形状等,并让学生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2. 比较对比:将不同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并思考艺术家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 创设情境: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观察与艺术作品相关的事物,例如教室中的摆设、窗外的景色等,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好奇心和兴趣。

想象力是美术欣赏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能够帮助学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 提问引导: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你认为这个画面中还有什么没有展现出来的内容?”“你觉得画家有什么意图?”等。

2. 绘画创作: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象,例如要求他们画出艺术作品中没有展现出来的部分,或者让他们画一幅与艺术作品风格相似的作品。

3. 故事叙述:让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来叙述一幅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故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分析能力是美术欣赏中的核心能力之一,通过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方法:2. 结构分析:让学生分析艺术作品的结构,例如画面的布局、物体的空间关系等,帮助他们发现作品的整体构架和组成要素。

3. 色彩分析:让学生分析艺术作品中色彩的运用,例如颜色的明暗对比、色彩的饱和度等,帮助他们理解画家通过色彩传达的情感。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1. 情感交流: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让他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论文]

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论文]

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摘要:文章阐述了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要力求体现趣味性、人文性、观赏性和自主性,最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更好实现新美育中的新理念。

关键词: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61-01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常常思索着这一问题: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如何提高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和能力?经过多年的时间和探索,笔者认为,美术欣赏教学应注重“四性”。

一、欣赏教学注重趣味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喜欢美术欣赏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课堂情境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如在《青铜艺术》的导入中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看到的是曾侯乙编钟,听到的是用曾侯乙编钟演奏的《楚商》,再由楚王问鼎的故事把学生引领到商周青铜艺术的教学中,学生兴趣非常浓厚。

二、欣赏教学注重人文性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

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

三、欣赏教学注重观赏性美术欣赏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赏来达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接受教育、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欣赏作品时,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围绕作品所提供的各种因素,展开各种联想和创造,并带上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作品以积极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3-07-09T15:37:36.54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周政[导读] 以上就是本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周政
(涉县第五中学河北涉县 056400)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发挥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

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因教学方法不当,致使美术欣赏教学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欣赏兴趣
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是欣赏成功的关键。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在学校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的今天,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中外美术史上的名作以及它们的艺术特点,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也提高了欣赏课的有效性。

2.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去思考和研究问题了,对别人的意见不轻易相信。

这也正是审美活动所必需的,因为艺术欣赏不仅是逻辑推理,而且带有许多主观情感因素。

为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尝试了以下做法:一是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而发现美、感受美。

二是学生亲身体验来发现美、感受美。

三是学生通过把多种学科融合到一起来发现美、感受美。

3.教师要充分理解美术作品,找到欣赏的切入点
提高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是欣赏课成功的关键。

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光备好课是不够的,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要根据作品的特点来决定讲解的切入点。

有的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有的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有的侧重于造型与材质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

但是,无论教材怎样变化,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找出一件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美点。

例如我在讲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荷花蝌蚪图》时,首先请学生介绍一些齐白石的生平故事和作画风格,使学生对齐白石的作画风格有所了解,齐白石的绘画创作,常把表现对象的形神与自己的感受体验相融合,通过情景交融的形象,来创造一种诗意。

这样,既把生活写活了,又表现出老人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

《荷花蝌蚪图》可以说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创作的。

教师欣赏课教学的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上来,逐渐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4.综合判断并进行个性化评述
学生对作品进行感性与理性的判断之后,形成的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观赏,还没有经过自身的主观判断,以自己的喜好与价值观形成对这个作品真正意义上的欣赏与评述。

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鉴赏能力提高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喜好,进行作品评述,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色,对学生的独到的见解给予保护和赞扬。

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表现出对所欣赏的作品表示出不喜欢,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他是作者会怎样画,这样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就得到了相辅相成的促进。

5.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有人认为,不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教学就不是成功的教学,甚至在优质课竞赛中,对没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一票否决,这是错误的。

相反,那种因循守旧,在教学中不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的做法也是不对的。

在美术教育中,只有适时、适当、适量、实效地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的过程就是认识作品,把握思想内涵,与艺术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

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的转变,升学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

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创新求变,提高课堂效益,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而真正地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6.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组织好课外活动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把握好一讲、二看、三谈的方法。

一讲,就是讲概念、讲常识。

讲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讲述力求做到准确、生动,易于学生理解;二看,就是让学生看范画、看图片及美术作品展等。

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幻灯、投影仪等,展示典型作品,并进行技法演示等;三谈,主要是指个别提问、集中讨论、创作交流等。

其间,教师要做到正确引导,注重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由于美术欣赏的范围极其广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为此,教师要组织好课外活动,可利用专题讲座、美术作品展览、校园艺术节、读书交流会等校内、校外课外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7.培养学生的自我感受能力,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有一些学生不爱发言。

原因是当他们看到欣赏主体形象后,产生了思维定势,对欣赏主体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先入为主的理解。

使进一步的赏析思维活动受到阻滞。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改变了以前先看作品后谈感受的作品欣赏模式:一开始先不让学生看原作品而仅把作品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讨论该怎样表现这一题目。

以上就是本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好的欣赏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还能帮助学生发掘感受作品的深层意蕴,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鉴赏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2-1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