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语言》课件 语文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 课件):10.《谈语言》

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 课件):10.《谈语言》
错”,其中,“王立军叛逃”案有媒体报道中说:“王 立军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后,认罪伏法,不上诉”。
---媒体报道用词不准确:应该为“服法”
当堂检测
妈妈: 你好! 最近身体是否健壮如牛,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现在正在奋
不顾身的学习, 昨天,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同学们羡慕的痛不欲生,我自 己也感到不虚此行。您批抨我爱滥用成语,我以后一定前功尽弃, 卷土重来,再接再厉,不负众望。
讲授新课
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片段一: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里的《秋夜》开篇是:“我家门前
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口语→寂寞无聊心境的外化→书面语
语言朴素、不做作,情感美
讲授新课
片段二: 排练《屈原》话剧时,屈原的侍女婵娟骂宋玉(背叛了屈原)
的台词为:“宋玉,你是个无耻的文人!”后经郭沫若决定改为: “宋玉,你这无耻的文人!”感情的强烈程度就迥然不同了。
书面语使用了口语,但是,没有认真的推敲加工,因 而不准确、不规范。
讲授新课
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2)对比论证; (3)道理论证;
讲授新课
上到央视媒体,下到大街小巷,都出现语言错误,甚 至出错在向境外播出的节目中,语言文字的这些状况令人 担忧,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同学们,请爱护好我们的语言文字吧!
本文议论的对象是语言。 本文话题为: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
讲授新课
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语言有什么作用?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是进行一切写作的工具。 3.我们使用语言时应该注意什么?(筛选文中代表作者观 点和给人启迪的关键句来作答) ①写文章脱离了口语,就不可能准确、鲜明、生动。 ②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③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10.谈语言 (共26张PPT)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10.谈语言 (共26张PPT)

9.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请看一则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书呆子在睡觉时被蝎 子蜇了,便大喊:“贤妻,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 连说几遍,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他接着说:“身如琵琶, 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西。”他 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 口吼道:“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他的妻 子才有反应。
(2) 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 信:“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 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 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 关怀是无所不至。祝您健康快乐, 永垂不朽!”
词语积累
初步理解部分词语和成语,读读,写写,口头造句:
时髦 弄巧成拙 东拐西缠 圩堤 不假思考 头头是道
推敲斟酌 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 一劳永逸
解读课文1
1. 语言通常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本文重点谈论 的话题是什么? 本文重点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 2. 对如何使用书面语作者有什么看法?用自己的 的语言概括。 作者对使用书面语的看法: (1)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2-5须阐述此观点); (2)书面语应当规范化(6-12段阐述此观点)。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例如:“凯旋归来”;“这次比赛非要拿第一”; “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通过学 习,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等口语中常犯逻辑或语法方面 的错误。 说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语应当规范化。
寻找关键句
什么是关键句
1. 能表明作者观点的
2. 能给我们以启迪的
3.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解读课文2
3. 为了能以理服人,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第3段: 本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 (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 (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 (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4)第6段:发言与记录的区别; (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 (6)第9段: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 (以上三例说明书面语应规范化)

语文版语文八上《谈语言》课件

语文版语文八上《谈语言》课件

《语文版语文八上《谈语言》课件》xx年xx月xx日•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目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学反思与总结01教材分析本文是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重要课文《谈语言》,它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汉语语言的特点、形成与发展,以及现代汉语标准语的构成和规范化等问题。

这篇课文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汉语语言的起源、发展和变化规律,认识现代汉语的构成和规范化意义,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语言文化素养。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实践,掌握汉语语言的基本知识,了解其特点和规律,以便更好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本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语言简练,准确生动;注重实践,强调应用。

本文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本课件与以往教材相比有哪些改变01本课件与以往教材相比,在内容上更加精简、突出重点,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02本课件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语言知识,同时提供了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

03本课件还注重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汉语语言的魅力和特点。

02教学目标了解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掌握现代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等基本知识。

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和多种感官的参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语言现象,提高语言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03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本课件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的概念、语言的种类、语言的特征、语言的交际功能以及语言的发展历史和趋势等。

10谈语言课件语文版初二八年级上学期语文_0

10谈语言课件语文版初二八年级上学期语文_0

---------------------------------------------------------------最新资料推荐------------------------------------------------------ 10谈语言课件语文版初二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 * 谈语言【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欣赏本文平实易懂的语言。

3.学习作者大雅似俗的写作风格。

4.学习本文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指导】讨论法、点拨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一天夜里,一位书呆子在睡觉时被蝎子蜇了,便大喊:贤妻,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

他接着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西。

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他的妻子才有反应。

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1 / 14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知识卡片 1.作者简介: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等。

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

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知识板块二字词积累 2.朗读课文,掌握下列字词。

时髦(mo) 拙(zhuō ) 圩堤(wi) 娓(wě i) 斟酌(zhē n zhu) 以讹传讹()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10.谈语言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10.谈语言课件

3.根据加点词语的意思,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1)大家看了赵本山的小品,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修改意见将:“地笑起来”去掉。(因与前词重复) (2)报到那天,我在陌生教室里与三十多个同学不期而遇。 修改意见: 将“不期而遇”改为“有缘相聚”。(“报到”是规定了时间的, 与“不期”不符合) (3)他在选择高考志愿时,既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 迁。 修改意见: 将“见异思迁”改为“举棋不定”。(用“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 定,喜爱不专一,与语境不符)
第三单元
10.谈语言
1.走近作者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 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 《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等。
2.主题解说 本文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其中心论点是“书面语应当是 口语的规范化”。它有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是“书面语不能 脱离口语”;第二个分论点是“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论证透彻 ,脉络清晰。
(1)汉字不仅字形优美,还意蕴丰富。请仿照示例,说说“舒 ”字的意蕴。
示例:“值”,“人”站得“直”,身价才高;告诉人们为 人要正直。
舒: “舍”得给“予”,得到的是愉快:告诉人们懂得舍弃和给 予,才能过得舒服。
(2)你认为,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越来越退化的原因,除了上述材 料中的示例: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外,还有对汉字缺少敬畏 之心(或汉字书写的基本功训练不够,或对汉字的内涵认识不足等)。
⑤语言的美,不在于辞藻华丽,也不在于抒情描写,而主要在于 适合语言环境。(a)与同志见面时,问声:“你好!”一句亲切的问 候,并非是多余的客套,它体现了谦恭和关心人、尊重人的美德。 (b)与别人打交道时,常说一声:“请!”也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 (c)不慎做错了事,先说声:“对不起!”可消除不必要的猜忌,增 进同志间的友谊。(d)别人道歉时,说句:“没什么!”表示胸襟开 阔,还可以把窘境中的同志解脱。(e)请别人帮助时,说一声:“劳 驾。”这不是普通的恭维,而是表达了尊敬别人的意思。(f)别人致 谢时,说声:“别客气!”表现出你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体现了 你诚恳谦虚的美好心灵。(g)同志间分手时,说声:“再见!”这表 明交往并没有在分别时结束,友谊在告别声里继续发展。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语言》课件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语言》课件 语文版
想一想?: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qǐchū)听不懂他的话, 后来却又听懂了呢?
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kě xiào),令人 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第一页,共18页。
王力先生,早年家境贫寒,十四岁的时候,仅念完初小 的王力就失学了。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 困难,刻苦自学,为他今后在学术界的纵横驰骋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凭着自学打下的基础,王力二十六岁考入 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 位学术大师。二十七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 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从此开始 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科大厦的构建工作。从那时 起直到1986年去世的五十多年间,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 抗战年代里还是在人妖颠倒的“十年浩劫”中,无论条 件怎样艰苦、环境(huánjìng)怎样险恶,先生的学术研 究从未停止过。五十多年来,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 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 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自己也成为我 国20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当之无愧的一代学术
2、书面语应当规范化
第十四页,共18页。
骑乐无穷 (摩治疗仪广告)
一鸣惊人
咳不容(bùróng)缓 (止咳药广告) 刻不容缓(kè
地酒天尝 (白酒广告)
bù róng
huǎn)
地久天长
第十五页,共18页。
(1)小张的朋友小胡结婚,小张去参加婚礼,婚礼上 ,小张对打扮的很漂亮的新娘说:“哟,你今天 (jīntiān)真漂亮,真是面目全非呀!”新娘听了 很不高兴。小张意识到自己说得不好,赶紧弥 补,走到新郎面前,举起酒杯说:“小胡,你知 道我不会说话,请多包涵。我们是铁哥们儿, 来,喝!我们同归于尽!”小胡听了差点晕过去 。

优质课[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谈语言》课件(46张PPT)(共46张PPT)

优质课[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谈语言》课件(46张PPT)(共46张PPT)
想一想?: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 又听懂了呢? 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 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掌握字的读音 时髦(máo) 拙(zhuō) 圩堤(wéi) 娓(wěi) 斟酌(zhēn zhuó ) 以讹传讹(é)
词语积累 费解:不好懂。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 了事。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七月流火:指夏历七月火星(恒星名,即 心宿)黄昏时在天空的位置由六月的正南 方开始变为偏西向下。流:指向下移动。 不假思考:不经过思考。假:凭借,通过。 头头是道:这里形容说话很有条理。
从那时起直到1986年去世的五十多年间,无 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里还是在人妖 颠倒的“十年浩劫”中,无论条件怎样艰 苦、环境怎样险恶,先生的学术研究从未 停止过。1954年,王力教授从广州中山大 学奉调北京大学。他先后写作了《汉语史 稿》、《中国语言史》、《同源字典》、 《诗词格律》、《诗律余论》、《中国现 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 韵学》等大量著作和论文。
第三部分(6-12):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6、7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第10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在这一段中,作者没有直接提出 论点或是分论点,而先是从语言的功能方 面来谈语言的工具性。然后说到了本文针 对的对象:爱好写作的人。进而运用了类 比的方法告诉我们: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 语言,掌握好语言。作者选取的类比的对 象更进一步说明了语言的工具性:斧锯是 木匠的工具,颜料是画家的工具,武器是 战士的工具,同样,语言是写作的工具。
6. 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 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 化。 7.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 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第10课《谈语言》PPT课件

第10课《谈语言》PPT课件
(1)有一篇描写了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他冒 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 大海。
(2)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 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
(3)报道上运用“最好的水平”这一说法。
(4)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 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
讨论:左右两组各出了什么毛病,结 合文章里的话来回答。
●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用朱自清早年和晚年的作品作对比, 说明口语化、大众化的好处。)
分论点
1、书面语不能脱 离口语。
2、书面语应当规 范化。
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
书面语应当 是经过加工 的口语。
摆事实 讲道理
●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谈论书面语的使 用问题。主张“书面语应 当是口语的规范化”。告 诫人们应当重视使用语言 的基本原则。
(2) 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 “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 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 是无所不至。祝您健康快乐,永垂 不朽!”
三、公园的草坪上的警示牌,表述 不好的一项( ) A我送大家一片绿,大家给我一份爱 B小草青青,足下留情 C我在朝你微笑呢?你为什么还踩我 D踩踏草坪,罚款。
什么是关键句 1. 能表明作者观点的 2. 能给我们以启迪的 3.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4. 文中的中心句
1. 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 且要像木匠爱斧锔、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2. 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 的。
(止咳药广告) (白酒广告)
刻不容缓 地久天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酒天尝 (白酒 广告)
其乐无穷 一鸣惊人 刻不容缓 地久天长
精选ppt
17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用朱自清早年和晚年的作品 作对比,说明口语化、大众化 的好处。)
精选ppt
15
分论点
1、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2、书面语应当规范化。
中心论点
书面语应当是口语 的规范化。
论证方法
摆事实 讲道理
精选ppt
16
骑乐无穷 (摩托 车广告)
一明惊人 (眼病 治疗仪广告)
咳不容缓 (止咳 药广告)
9.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精选ppt
8
请看一则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书呆子在睡觉时被蝎子蜇了,便大喊:“贤妻,速燃银烛,尔夫为毒 虫所袭!”连说几遍,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他接着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 看是个什么东西。”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 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他的妻子才有反应。
精选ppt
4
解读课文2
3. 为了能以理服人,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第3段: 本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 (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 (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
(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4)第6段:发言与记录的区别; (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 (6)第9段: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
5. 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6. 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 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
7. 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 理解。
8. 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 要尽量规范化。
想一想?: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精选ppt
9
辨析字词
弄巧成拙(zhuō)
圩堤 (wéi)
以讹传讹(é)
娓娓动听(wěi)
斟酌(zhēn zhuó)
精选ppt
10
(1)有一篇描写了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他 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 腾的大海。
(2)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 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
(3)报道上运用“最好的水平”这一说法。
(4)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
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
词。
精选ppt
11
(1)有一篇描写了英雄到大海 (3)报道上运用“最好的水
救人的报道:他冒着刺骨的 平”这一说法。
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 (4)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
了沸腾的大海。
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
(2)有篇报道,出现“他冒 时,习惯用“不以为然”
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 这个词。
西走”这样的句子。
书面语不能脱离了口语, 脱离了人民大众,想要华 丽文雅,结果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
使用了口语,但是,没有 认真的推敲加工,因而不 准确、不规范。
精选ppt
12
●根据刚才的分析请同学们思考:王 力先生针对书面语的使用提出了怎 样的观点?
谈语言
王力
精选ppt
1
作者简介
王力,语言学家。广西博白人。192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31年获法国巴 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 大学教授、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是第四届全国 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语言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 长。长期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 出了重要贡献。对汉语音韵学、语法学、词义学、诗律学、汉语史有精深研究。他在语言 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种,论文近200篇,共约1000万字,内容涉及语言学各个领域,且多有 开创性。他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语法体系。他主张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建立新的汉语语义学。 在汉汉语语》拼(音四方册案)的,制著订有、《普中通国话音的韵审学音》、、正《精音汉选及语pp汉史t 字稿简》化、工《作王中力,文卓集有》成等绩。。主编《古代 2
——分论点一“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分论点二“书面语应当是规范化的” 。
精选ppt
13
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你认为哪一项更准确( )
A.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 众化。
B.书面语应当口语化,规范化。
C.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
D.文章要口语化、规范化。
精选ppt
14
●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以上三例说明书面语应规范化)
精选ppt
5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例如:“凯旋归来”;“这次比赛非要拿第一”; “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通过学 习,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等口语中常犯逻辑或语法方面 的错误。
说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语应当规范化。
精选ppt
6
寻找关键句
什么是关键句 1. 能表明作者观点的 2. 能给我们以启迪的 3.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4. 文中的中心句
词语积累
初步理解部分词语和成语,读读,写写,口头造句: 时髦 弄巧成拙 东拐西缠 圩堤 不假思考 头头是道 推敲斟酌 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 一劳永逸
精选ppt
3
解读课文1
1. 语言通常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本文重点谈论 的话题是什么?
本文重点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 2. 对如何使用书面语作者有什么看法?用自己的 的语言概括。 作者对使用书面语的看法: (1)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2-5须阐述此观点); (2)书面语应当规范化(6-12段阐述此观点)。
精选ppt
7
关键句
1. 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 要像木匠爱斧锔、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2. 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3. 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
4. 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 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