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订餐平台食品安全责任

合集下载

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食物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处理步骤
第一步
立即停止餐品供应,并封存导致食物中毒或可疑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保护好现场,
绝不故意破坏现场,掩盖事实真相。

第二步
立即向应急处理小组报告,收到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同时应立即拨打120,
请求急救中心进行救援。

第三步
救援组人员立即到现场进行初步检查,并安排交通工具协助将中毒者送到就近医院就医,协助客户方行政部门做好员工安抚工作,同时向公司管理层汇报。

第四步
应急救援小组应在事故发生后尽快赶到商户现场确认情况并向相关部门报备,同时要详尽说明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事故发生前三天的菜单、原料进货记录等有关内容。

如果可疑食品还没有吃完,请立即包装起来,标上「危险」字样,并冷藏保存,特别是要保存好污染食物的包装材料和标签。

协助商户将疑似造成食物中毒的餐品送交第三方检测部门进行检测。

第五步
对同时就餐尚未发病人员就地观察,必要时停工观察。

第六步
平台总部待检测部门的检验报告出来以后,确定责任。

对事故主要责任人员,按照商户合同进行处理,同时与客户协商赔付问题。

第七步
财务部对商户进行扣款等经济处罚。

第八步
当地运营部所有员工事件处理完毕后,运营部要认真总结,自觉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加强管理,汲取教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向上级部门做出书面报告。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互联网餐饮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通过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的企业和个人,以及为网络餐饮服务提供平台服务的互联网公司。

第三条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全程管理、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在经营活动中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制度。

第五条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应当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实名登记,并对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第六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第七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食品原料采购、加工、配送、销售等环节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第八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从业人员具备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九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食品安全。

第三章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第十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明确食品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的要求,确保食品安全。

第十一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原料,禁止使用有毒、有害、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

第十二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食品加工过程的控制,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第十三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确保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

第四章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第十四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其网站、应用程序等平台上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安全等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信息。

第十五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更新食品安全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0.10.23•【文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施行日期】2020.10.23•【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第一条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通过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网站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以下简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第五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自建网站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备案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域名、IP地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号、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设立从事网络餐饮服务分支机构的,应当在设立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分支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备案信息。

互联网的网络餐饮与在线订餐法律

互联网的网络餐饮与在线订餐法律

互联网的网络餐饮与在线订餐法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餐饮和在线订餐服务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

本文将就互联网的网络餐饮与在线订餐的法律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餐饮平台的合同关系在网络餐饮平台中,消费者与平台、商家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合同关系。

首先,消费者在使用网络餐饮平台时,需要接受平台的用户协议或服务条款,并按照规定支付费用。

这些合同关系需要明确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网络餐饮平台与商家之间的合作也需要合同进行约束。

合同应明确规定商家的餐饮服务内容、价格、交付方式等,并要求商家遵守卫生要求、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责任。

同时,平台与商家之间也应当明确分工与利益分配,确保公平交易。

二、在线订餐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线订餐服务的普及使消费者享受到了便捷的服务,但同时也涌现了一些问题。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法律对在线订餐平台和商家都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平台和商家应提供真实、准确的餐饮信息,包括食品的名称、价格、成分等。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行为将面临法律制裁。

消费者有权拒绝接受虚假信息,要求退款或索赔。

其次,消费者在下单之后,应按照平台规定的时间和方式送达。

若商家不能按时送达,消费者有权取消订单,并要求退还支付的款项。

同时,平台和商家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的卫生和质量。

三、网络餐饮平台的法律责任作为网络餐饮服务的提供者,网络餐饮平台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首先,平台在与商家合作时,要对商家进行严格筛查,确保商家的资质与合法经营。

其次,平台应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商家存在的违规行为。

对于虚假广告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平台要果断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

此外,平台应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纠纷。

对于严重违规的商家,平台应暂停合作关系,并对事故发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网络餐饮平台的数据保护网络餐饮平台在运营过程中,会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网络订餐食品安全协议书

网络订餐食品安全协议书

网络订餐食品安全协议书一、甲方(网络订餐平台)责任与义务1. 甲方应确保提供的食品供应商具备合法的营业执照和食品安全许可证,遵守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所有法律法规。

2. 甲方应对乙方(食品供应商)进行定期的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甲方应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对乙方的食品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4. 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甲方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问题扩大,并及时通知消费者。

二、乙方(食品供应商)责任与义务1. 乙方必须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保证所提供的食品质量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2. 乙方应保证食材新鲜、无污染,严禁使用过期、变质或非法添加物。

3.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定期提交食品安全检测报告,接受甲方的监督检查。

4. 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乙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积极配合甲方处理善后事宜。

三、食品安全监管措施1. 甲乙双方应共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询。

2. 甲方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乙方的食品加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安全隐患。

3. 乙方应配备专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食品的生产、加工、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4. 双方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

四、消费者权益保障1. 甲方应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食品信息,包括食品成分、营养价值、可能的过敏原等。

2. 乙方应确保食品包装完好无损,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食品污染。

3. 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甲方应及时响应并处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 如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乙方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五、违约责任1. 若甲方未能履行监管职责,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应向受影响的消费者道歉并赔偿损失。

2. 若乙方违反协议规定,提供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立即整改,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美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美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美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确保通过美团平台销售的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

2. 美团平台及其合作商户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更新食品安全政策,监督执行情况。

2. 各商户应指定食品安全负责人,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三、食品安全标准1. 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 定期对商户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四、食品采购与储存1. 采购食品原料必须来源可靠,有完整的索证索票制度。

2. 食品储存应符合卫生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五、食品加工与销售1. 加工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 销售食品应明确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六、食品安全检查1. 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食品安全检查,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并进行跟踪复查。

七、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立即启动应急程序。

2. 事故处理应迅速、透明,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八、信息公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1. 在平台公示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包括商户资质、食品安全等级等。

2. 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九、违规处理1. 对违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商户,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暂停服务直至解除合作关系等处罚。

2.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食品安全事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美团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与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按国家法律法规执行。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上述内容,确保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外卖电子商务平台的社会责任与承诺

外卖电子商务平台的社会责任与承诺

外卖电子商务平台的社会责任与承诺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外卖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平台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外卖服务,也为商家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问题,如食品安全、劳动权益等。

作为专业销售人员,我们需要认识到外卖电子商务平台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积极履行这些责任。

首先,外卖电子商务平台应当对食品安全负起责任。

作为食品供应链的一环,平台应确保所提供的食品安全无虞。

这需要平台与商家建立起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并对商家进行监督和管理。

平台应定期对商家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同时,平台应加强对商家的抽检和监测,确保所售食品符合卫生标准。

此外,平台还应建立食品安全投诉和举报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其次,外卖电子商务平台应关注骑手的劳动权益。

骑手是外卖平台的重要一员,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为平台的运营提供了保障。

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平台存在对骑手劳动权益的忽视和侵害。

平台应确保骑手的劳动合同合法有效,并为其提供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平台还应加强对骑手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此外,平台应建立骑手投诉和维权机制,及时解决骑手的问题和纠纷,保护骑手的合法权益。

此外,外卖电子商务平台还应推动绿色环保发展。

随着外卖业务的快速增长,外卖包装垃圾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平台应与商家合作,推广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平台还可以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餐具和包装,通过折扣等方式引导消费者的环保消费行为。

此外,平台还应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和培养。

最后,外卖电子商务平台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

平台可以与慈善机构合作,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健康等公益事业。

平台还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鼓励员工参与社区服务,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通过这些举措,平台能够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增强消费者和商家的信任度。

外卖电商平台网络交易行为的安全监管部门(网络外卖平台监管主体)

外卖电商平台网络交易行为的安全监管部门(网络外卖平台监管主体)

外卖电商平台网络交易行为的安全监管部门(网络外卖平台监管主体)外卖电商平台网络交易行为的安全监管部门(网络外卖平台监管主体)近年来,随着外卖电商平台行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购买外卖食品。

然而,由于外卖电商平台的交易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网络外卖平台监管主体,即外卖电商平台网络交易行为的安全监管部门,应该承担重要的监管责任。

网络外卖平台监管主体应该具备以下职责: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网络外卖平台监管主体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对外卖商家、外卖配送员和消费者的管理。

对于外卖商家,应该加强资质审核和实名认证,建立商家公示制度,及时更新商家信息,避免虚假商家欺骗消费者。

对于外卖配送员,应该进行身份验证和背景审查,确保配送员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素质,避免配送员的不正当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伤害。

对于消费者,应该建立消费者投诉机制,及时解决消费者的投诉和纠纷。

2.监督外卖商家的经营行为网络外卖平台监管主体应该监督外卖商家的经营行为。

外卖商家应该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网络外卖平台监管主体应该监督商家的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配送等环节,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商家,应该及时采取行政处罚措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3.加强对外卖配送员的管理网络外卖平台监管主体应该加强对外卖配送员的管理。

外卖配送员应该严格执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遵守交通信号,确保安全驾驶。

网络外卖平台监管主体应该监督配送员的行为,确保配送员的安全和消费者的权益。

对于存在交通安全问题的配送员,应该及时采取行政处罚措施,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

4.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网络外卖平台监管主体应该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

消费者应该享有公平、公正、合法的服务。

网络外卖平台监管主体应该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及时解决消费者的投诉和纠纷。

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商家和配送员,应该及时采取行政处罚措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责任
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从事经营活动,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从事互联网订餐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保证食品安全。

二、建立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主体资质审查及其经营活动检查、交易管理规则、投诉举报处理、消费者赔偿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在平台上公开上述制度。

三、严格实施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实名登记、资质审查并进行现场核实,及时在网站更新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证明材料;与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签订入网合同,明确其应遵守的食品安全责任。

四、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的有关信息。

五、设立专职管理人员,对入网经营者实际加工地点与平台标示的地址是否一致进行核实,对其在平台上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核对。

六、发现入网经营者存在超范围经营、发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及时主动制止;发现入网经营者无证经营、经营禁止性食品、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等严重违法行为,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服务。

以上情况均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七、对于存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入网经营者,将采取调整搜索排名、暂时或永久停止提供平台服务等措施。

八、建立健全平台内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信用评价体系,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的监督管
理情况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九、鼓励第三方平台在平台上公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实施的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监督抽检、违法行为等信息。

十、建立消费纠纷解决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

鼓励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建立消费预赔金制度,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十一、鼓励平台开展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和餐饮从业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十二、第三方平台如开展送餐活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送餐人员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等规定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后上岗工作。

送餐人员出现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鼻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不得从事相关送餐活动。

(二)从事送餐活动的第三方平台和第三方物流应制定送餐管理制度,加强对送餐人员规范操作的培训和检查,确保送餐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三)不具备冷链配送条件的,不应当配送冷菜、生食(如醉泥螺、醉虾、醉蟹等腌制生食水产品、生鱼片、拌黄瓜等)、冷加工糕点(如含奶油糕点、提拉米苏、芝士蛋糕、寿司等)、预拌色拉等需要冷藏保存以保障安全的食品。

(四)应当选择距离较近并可短时送达的消费者送餐。

鼓励在送餐容器的外包装上标示食品制作烹饪时间和安全食用时限(10-60℃条件下,烹饪至食用时间应在2小时以内),并提醒消费者收到后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存放。

(五)送餐容器和包装应当清洁、完好,确保送餐过程食品不受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