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哲学

合集下载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教育哲学是一门探究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价值的学科。

在我看来,教育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个智慧的源泉,它能够引领教育实践,为教育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念。

首先,教育哲学是关于人的。

教育哲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从人类历史角度来看,教育哲学是反映人类对于自身发展认识的产物。

对于人类而言,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教育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只有通过教育,人才能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实现个人价值。

人本主义是教育哲学的基本思想,教育的核心是人,而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发展人的全面性,使人更加自由、更加自主、更加成熟。

其次,教育哲学是关于教育的。

教育哲学是反映对教育的研究与思考的哲学学科。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内容、方法、目标等多方面因素。

人类需要教育,因为人类是社会动物,在社会生活中,需要获得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和技能。

教育是社会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

教育相当于是人类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到成熟,从比较单纯的个体到更加全面更加开放的个体发展的过程。

再次,教育哲学是关于思想的。

教育哲学是反映人的思想接受、转化、创新的哲学学科。

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求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致力于发展人们的思想,促使人们思想更为自由与开放。

教育是一种思想洗礼,通过教育不断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伦理道德、人文素养、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与思想的相处方式不仅仅是传授,还包括多元化的思维手段、互动模式以及现代协同创新和知识共享的方式等。

最后,教育哲学是关于价值的。

教育哲学是对教育价值进行研究的哲学学科。

教育价值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人类的发展方向和发展价值决定着教育的方向和教育目标。

教育的价值需要从多维度和多方面进行考量和研究。

包括社会性价值、文化性价值、教育实践价值、珍贵性与传承价值等方面的价值存在。

总之,教育哲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人、教育、思想和价值等方面。

哲学的含义六个方面

哲学的含义六个方面

哲学的含义六个方面摘要:一、引言二、哲学的定义与含义1.哲学的起源2.哲学的本质3.哲学的功能三、哲学的六个方面1.宇宙哲学1.宇宙的起源与演化2.宇宙的规律与秩序2.自然哲学1.自然界的现象与规律2.人与自然的关系3.人生哲学1.人生的目的与价值2.人的成长与发展4.社会哲学1.社会制度与伦理道德2.社会变革与发展5.思维哲学1.思维方式与方法论2.认知与真理的关系6.价值哲学1.价值的判断与评价2.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播四、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哲学与个人成长2.哲学与社会进步3.哲学与科技创新五、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跨学科整合2.哲学与科技的交融3.全球化背景下的哲学思考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哲学,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

从古希腊哲学家探索宇宙、生命和人生奥秘,到我国古代哲学家提倡道德、智慧和仁爱,哲学始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哲学究竟是什么呢?它包含哪些方面呢?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探讨哲学的含义,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二、哲学的定义与含义1.哲学的起源哲学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好奇心。

在探索未知、解答疑惑的过程中,人类逐渐形成了哲学这一独特的思考方式。

早期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寻找世界的本原和秩序,这使得哲学成为了一门探究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学科。

2.哲学的本质哲学的本质在于思考,是对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探讨。

哲学家们通过抽象思维,提炼出普遍性的原理和规律,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哲学的功能哲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供世界观,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提供方法论,指导人们如何认识和改造世界;三是提供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追求。

三、哲学的六个方面1.宇宙哲学宇宙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规律和秩序。

哲学家们通过探讨宇宙的本质,试图揭示宇宙中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例如,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宇宙中有多少星球?宇宙的尽头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是宇宙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对哲学的印象和理解

对哲学的印象和理解

对哲学的印象和理解
哎呀呀,说起哲学,那可真是有意思极了!就好像是在一个神秘又广阔的大森林里探险一样。

你想想,哲学不就是在追问那些最根本的问题嘛,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多让人着迷啊!
就拿“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来说吧,这可不就是个超级经典的哲学问题嘛!我和我的朋友们曾经为了这个争得面红耳赤的。

我说先有鸡,他说先有蛋,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就像是哲学的魅力所在,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让我们可以尽情地去思考、去争论。

哲学有时候又像是夜晚的星空,深邃而遥远。

那些哲学家们提出的理论和观点,就像是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比如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那是多么的深奥和有启发性啊!
再说说道德哲学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道德选择,这时候哲学就派上用场啦。

就像那次我的朋友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老人没座位,很纠结要不要让座。

这其实就是一个道德哲学的小问题呀!哲学不只是高高在上的,它也在我们的身边,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哲学还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我们心灵的大门。

让我们去反思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价值观。

比如说,我们为什么要追求成功?是为了别人的眼光,还是真正为了自己的幸福?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一下吗?
我觉得哲学就是生活中的盐,看似不起眼,但是缺了它可不行。

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更加富有深意。

所以呀,大家可千万别小看了哲学,试着去了解它,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我眼中的哲学论文200字

我眼中的哲学论文200字

我眼中的哲学论文200字【关键词】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世界哲学一中西哲学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加以理解。

在相对静态的意义上,中西哲学往往首先被置于同异关系之中。

在中西哲学刚刚相遇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上述层面的比较研究,它所关注的通常是如下一类问题:中国哲学如何、西方哲学怎样;什么是二者的共通之处、何者为它们的差异之点,等等。

不难看到,这种视域所侧重的,不外乎同异(相同与差异)的比较,从严复、梁启超、章太炎到梁漱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一特点,在尔后的比较研究中,依然可以一再看到如上趋向。

这一类的比较研究对于具体把握中西哲学各自的特点,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仅仅停留于此,似乎也容易流于平面、静态的罗列。

与静态、平面的比较有所不同的,是互动的视域,后者意味着从相互作用的层面理解中、西哲学之间的关系。

这里首先涉及西方哲学对于中国哲学研究的意义,后者本身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考虑。

对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解,往往涉及多方面的背景,在中西哲学相遇之后,西方哲学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系统。

以先秦《墨辩》(《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而言,其中的不少观念、思想长期以来素称“难解”,梁启超便曾列举了八点难读之处。

《墨辩》之难读,当然有各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涉及不少科学的、逻辑的问题。

近代以后,不少思想家,如梁启超、章士钊、胡适、谭戒甫等以西方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形式逻辑系统为参照背景,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这一经典,号称“难读”的《墨辩》之意义也随之逐渐清晰。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以上的参照背景,《墨辩》中的一些内容恐怕到现在仍会如同“天书”,其意义难以获得确切的理解。

另一方面,不管是中国哲学,抑或西方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比较具体的、特殊的,也可以是普遍层面的。

以中国哲学而言,如冯友兰等已注意到的,从宽泛的、普遍的层面来看,较之西方哲学,它更多地展现为一种实质的体系,而在形式的系统方面显得相对薄弱。

对哲学的理解

对哲学的理解

对哲学的理解哲学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它既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一门抽象文学学科。

哲学的本质是一种思考,旨在寻求真理,以更深刻的观点来理解某些问题的本质与性质。

因此,哲学的重点在于探究真理,而不是回答问题。

哲学的目的在于提出问题,不断重新认识世界,探寻自然界、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本质和性质。

因此,哲学家常常使用抽象的方法探索世界的本质,通过极其严谨的推理过程来建立一个理念体系,以确定一系列真理。

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持续、深刻的思考,它要求人们以一种清晰系统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哲学的核心在于对那些最重要的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人类本质。

哲学家洞察这些问题,并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推理这些问题,以求得其本质和结论。

哲学家们以一系列抽象的研究方法探究思想,探究自然界、社会、人类本质及相关的问题,以求得其真谛。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有何认知的本质?”,哲学家们试图通过历史回顾、逻辑分析、词义分析和论证来理解这些基本问题。

此外,哲学也让人们发现时代的变化,把握一个社会的发展。

哲学作为一门抽象文学学科,既可以用哲学思考的方式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也可以将哲学思维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提升自身素质的目的。

比如,可以以哲学的角度来审视人们的价值观,以此来实现道德的完善。

哲学的理解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哲学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思维方式,它要求人们以一种极端抽象的方式来思考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比如“有何认知的本质?”,“世界如何被看待?”,“人类本质是什么?”,等等。

通过哲学思维,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他人及世界,掌握哲学思考技巧,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完善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道德责任感。

毫无疑问,理解和掌握哲学的思考方式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在我们的世界环境变得日趋复杂的今天,哲学思维对于人们来说尤其重要。

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就需要正确的思考方法和技巧,以此来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将哲学思维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哲学,并付诸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我心目中的哲学

我心目中的哲学

我对哲学的理解谈到哲学,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是高深的象征,总认为只有上层认识才能理解的东西,其实我个人对哲学就是有偏见的,就像人们一直强调的精神力,我都不是很理解。

百度百科上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可是我觉得对哲学下定义,真的很难,我现在都还说不清,这所谓的定义的原由。

下面只能谈谈我对哲学的浅识。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哲学是一种智慧的产物,是总结的成果,包含世界观,包含方法论,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方方面面。

人们经常会问我为什么活着?爱情这种化学反应怎么发生了?我该怎样处理好和我身边人的关系?这种问题我们经常会考虑,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得出答案,也找不到答案,答案在我们的心中。

当我们大学生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谈到以后干什么,在忙那里工作,干什么工作,我们羡慕某个同学关系好,羡慕某个同学家里有钱,但是,这种关系有利于我们个人吗?有利于社会发展吗?如果你没有这种关系网,你能比别人强吗?而所有我们经常想到的问题答案都在我们心中,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这种智慧,而哲学就是我们心中的那个桥梁,是智慧的结晶。

其次,我认为哲学是一种答案,但不是很明确的那种。

哲学一直再提问题,又一直在回答问题,是我们思想改善,使我们前进,这又使我们产生答案以及生成问题,哲学往往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认不认同,适不适合。

佛经就有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想就是一种有问题转向答案,我们不知道这种立地成佛是好还是坏。

哲学或许就是这种答案。

最后,我认为哲学是世界动与静的结合。

所有的物质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也无时无刻不在静止,时间就像数学上的横轴,空间就像纵轴,现在的存在只是其中的一个点,这个点在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但这个点怎么变化都是这个点,就像我们可以用科学去发现物质的不同表象,却改变不了物质的存在。

我对哲学的理解400字

我对哲学的理解400字

我对哲学的理解400字哲学是人类智慧的集大成,也是人类生存的共识,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于宇宙、自然以及社会的理解,是一个有趣、神秘、深奥而又广泛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哲学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它能够带给我们智慧、思想和世界观,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首先,哲学的本质是探索真理的力量,也是人类发展的基石。

它的宗旨在于帮助人们对世界的现象、实践、行为和存在进行深刻的思考,并在思考和推理的基础上探索真理。

同时,哲学还为人们提供了把握人生、社会以及宇宙的智慧,从而使我们有助于检讨自己而不是仅仅依靠外部力量。

其次,哲学更多地是一种思维活动,它引导人们从一种思维方法和观点转换到另外一种。

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创立之初,受到传统宗教的影响,人们的思维大多都停留在原始粗糙层面,他们相信以客观能量和命令来控制客观现象,而不去探讨事物的本质和实质。

到了古希腊时期,哲学思想以科学的方式研究自然现象,由此有了“知识”,使人们脱离了传统命令理论,由客观现象引发抽象思维,道明“宇宙之理”。

最后,哲学更多地是一种价值判断,它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地识别真理,以及正确地应对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哲学的教育主要是从探讨宇宙的生命关系、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社会与人性的探究入手,教导人们如何从苦难和危险中抽身而出,以及用真理和合理的道德原则来进行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构建。

总之,哲学是一种宏大的系统性思想,它拥有充满智慧和普遍性的内涵,在人类生存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让人类对客观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导我们如何用正确的道德方法构建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提升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哲学伴随着人类,它使我们不再孤独,让我们得以学习和处理每一个困难,它被认为是启迪人类的精神和思想的灯塔,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工具,其教育结果将深深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和价值观念。

对哲学的看法和了解

对哲学的看法和了解

对哲学的看法和了解
哲学是一门探求自然、人类、社会、宇宙间本质和规律的学科,是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方式。

哲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知识、真理、存在、自由、道德、美、信仰等。

哲学在千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思想体系,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

哲学不仅是一种学科,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对哲学的理解和看法因人而异,但我认为哲学是一种深刻和批判性的思考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哲学的思想和理论能够引导我们正确地看待问题,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同时,哲学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遗产,通过学习哲学,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在当今社会中,哲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哲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哲学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技和信息对人类的影响,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总之,哲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

通过学习哲学,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演变历程,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更好地应对当下的挑战。

因此,哲学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科学与社会发展课程论文题目: 我所理解的哲学课程:哲学、科学与社会发展姓名: 郭楠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 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学号: 2014203041教师: 刘国平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我所理解的哲学哲学是什么,哲学本身就是从提问开始,可以说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说它简单,因为哲学已存在几千年,早就有过定义;说复杂,是因为迄今为止它永远是个问题,至今尚未有终极的答案。

“哲学”这个词,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没有出现,它来自19世纪日本学者西周,他把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思想翻译为“哲学”。

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最早把“哲学”这个词从日本介绍到中国。

“哲学”是个非常深奥的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多少个哲学家就有多少个说法。

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中的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合成,原意是“爱智慧”,爱慕智慧就是哲学。

“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意思,一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的情怀;二是友爱;三是博爱。

在哲学所谈论的爱,重点在于友爱。

友爱是温和而理性的,是我们对于智慧比较正确的态度。

希腊时代有一句名言“哲学起源于惊讶”。

爱智慧开始于好奇心,而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什么都要问,其中有些是真正哲学性质的。

柏拉图有言:哲学开始于惊疑——惊奇和疑惑。

惊奇,面对的是宇宙;疑惑,面对的是人生。

无论人类,还是个人,一旦对宇宙感到惊奇,对人生感到困惑,哲学就开始了。

在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开始于仰望星空,早期哲学家多半是天文学家。

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总是专注于抬头看天,有一回不慎掉入井中,因此遭到身边女仆的嘲笑,笑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地上的事物。

但是宇宙无限,人类的活动范围如此狭小,忙于地上的事情而不去探究天上的道理,岂不是更可笑的无知?到了苏格拉底,希腊哲学发生了一个转折。

按照西塞罗的说法,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召唤到地上来的人。

他的哲学聚焦于人生,看见人们似乎明白实际是麻木地生活着,他就用追根究底的提问使之产生疑惑,激励其开始思考人生。

他的这种做法得罪了许多人,因此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

宣判之时,他在法庭上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美国哲学家罗素、奎因从逻辑的观点来看待和认识问题,在罗素看来,哲学的本质就是逻辑。

奥地利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维特根斯坦宣称:“哲学的目的是思想的逻辑澄清”。

哲学家要用逻辑技术来分析语言,哲学成了逻辑应用了。

“逻辑”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思考、思维与表达思维。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认为:“哲学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这把哲学同全部文学艺术创作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科学语言说不清、道不明的广大朦胧情绪领域统统网罗进了哲学活动的范围。

从哲学角度看,这些情绪可归结到绵绵不绝的乡愁和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的冲动。

这里所说的家园,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家乡,而是指精神家园,哲学意义上的家园,内心的家园。

如白居易诗云:“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可独在长安。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诗人的情感,可以说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学意义。

现代人整天侍在钢筋混泥土制成的“火柴合”里,走在人们比肩接踵的马路上,呼吸着被污染的混浊空气,听到各种杂乱的声音,于是有一天,在你的内心深处会突然泛起一股奇怪的情绪,一缕乡愁猛地袭来,你恨不得马上一口气跑到荒效野外僻静处,呼吸大自然的气息,投入大自然的怀中,去寻找生命的根,渴望着归真反璞。

在生活中,往往有一种不安感和无名的烦恼会忽然弥漫在心头,连自己也说不清的一团茫然的情绪,其实也是一种寻找归宿感在心中蠕动。

精神的归宿是无形的,所以更不易觅得。

在寻找归宿和家园的过程中,人们还常常表现出一种犹豫、恍惚和反复的思绪。

这种情绪,在全球生态危机的今天,显得尤为迫切。

只要我们坚守精神的家园,思想的自由,知识的光华,我们的家园将会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周国平认为,哲学有四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是作为形而上学的沉思和伟大思想体系的创造,它属于哲学史上的天才;二是作为学术,它属于学者;三是作为思潮或者意识形态,它属于大众;四是作为人生思考,它属于每一个不愿虚度人生的人。

前两种属于少数人,而后两种属于多数人。

康德说:世上最使人敬畏的两样东西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哲学无非是做两件事,一是思考头上的星空,宇宙的奥秘,二是思考心中的道德律,做人的道理。

所以,可以这样给哲学下定义: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哲学问题没有最终答案,思考它们又有何用?但是想这些无用问题的用处,就是让人有一个好心态。

首先,一个想宇宙和人生大问题的人,眼界和心胸比较开阔,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比较超脱。

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我们中有些人仰望星空。

”可以想见,当人们热衷于阴沟里的争斗之时,仰望星空的人是不会参与其中的。

相反,如果你的人生没有广阔的参照系,就容易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情上,事情多么小也会被无限放大,结果便是死在一件小事上。

其次,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价值观。

在价值观问题上,当然也不存在最终答案,但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事关重大。

唯有从人生的全景出发,你才能看明白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而这正是哲学的作用。

因此,对于重要的东西,你可以看得准、抓得住,对于不重要的东西,你可以看得开、放得下,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从而活得更积极也更超脱。

说到底,哲学解决的是心的问题,是要让你的心有一个好的状态,让人有一个境界。

境界可以说是浓缩和结合一个人过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而成的一种思维导向,是融三者为一个整体。

我们平常说,任何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境界。

一个人的过去,包括他个人的经历、思想、感情、欲望、爱好以及他的出身、环境等等,都积淀在、集合在、聚集在他的“现在”之中,构成他现在的境界。

他对未来的种种筹划、向往、志向等,也就是对未来想些什么,也都构成他现在的境界的内容,从而也构成他现在的整个这样一个人。

境界是内心深处的东西,所以,平常说精界,境界表现于外就是风格。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有什么样的风格。

人在形成了一定的境界之后,就有相以对的稳定性,我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对人生境界的问题,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写道: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在于他做什么事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并且自己意识到,在做这件事。

正是这种理解和自我意识使人感到正在做的事情的意义。

人的各种行动带来了人生的各种意义,这些意义的总体构成了“人生境界”。

尽管人和人之间有种种差别,我们仍可以把各种生命活动范围归结为四等。

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是指:一个人可以按照他的本能或社会习俗而生活。

这样的人好像儿童,他们做各种事情,对自己所做的事缺乏自觉、或并不真正意识到它的意义。

“功利境界”是指他时刻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都是为了自己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对他自己来说都是有用的。

“道德境界”是指他懂得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自己,还存在着一个社会,它是一个整体,自己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着这样理解,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好处,他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天地境界”是指他知道在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大全的整体,就是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个成员。

还是宇宙的一个成员。

他做事情意识到是为宇宙的好处。

这种理解和自觉使他处于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在精神上超越人世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中前两种都是人的自然状态;后两种是人应有的生命状态。

前两种境界可以说来自天然,后两种境界则是人自己心灵所创造。

自然境界是最低级的存在,功利境界比自然境界稍高一点,更高的是道德境界,最高的是天地境界。

哲学的任务是为了帮助人达到后两种人生境界,特别是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也称为哲学的境界。

因为唯有哲学给人以宇宙情怀,人方始达到天地境界。

他认为人生境界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一个随着自觉的理性程度提高面不断升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

这对我们今天精神境界的培养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

它不以追求知识体系或外部事物的普遍规律为最终目标,而是讲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人群之中,要做到“顶天立地”的个性完美和“出人头地”的群体性完善,在纵向上处理好人与天、人与地的关系,在横向上则在处理好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己的关系。

人的一生充满矛盾斗争和痛苦的过程。

哲学就是教人经得起痛苦和磨难的人生态度之学。

通过审视天地人三重境界,领悟过去、现在和未来,思考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获得无限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是哲学教育给予受教育者的终极人生关怀。

哲学在理论上,就是教人学习“定位宇宙”,并在宇宙中“安排人生”,在实践上,就是教人学习“做人”、“处事”。

人的“顶天立地”、“出人头地”,需要哲学的智慧去引导。

所以,哲学本不应自外于人的实际生活,不应与人生相分离。

否则,哲学就失去自己的生命力。

一个人如果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就可以摆脱身体的惰性与软弱,让心灵更为自由。

人的本质在于心灵。

因为身体会老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

如果只依靠身体,只会一步一步走向坟墓,一点希望也没有。

相反的,如果了解了人的本质在于心灵世界,那么,不管身体如何变化,心灵都有另一个可以翱翔的天空。

人毕竟是有灵魂的,没有谁真正不在乎活得没有意义。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对美好的东西置若罔闻,对问题难以理解,人际关系紧张,抱怨生活无聊,人生意义迷惘。

因此,在今天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哲学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定向,哲学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成为人们的弃妇,实际上却是许多人的梦中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