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章猪的生物学特性(新)

爱清洁的动物,采食、睡眠和排粪尿都的特定的位置,一般喜欢在清洁干燥处躺卧,在墙角潮湿有粪便气味处排粪尿。若猪群过大,或圈栏过小,猪的上述习惯就会被破坏。
易于调教。在生产实践中可利用猪的这一特点,建立有益的条件反射,如通过短期训练,可使猪在固定地点排粪尿等。
猪喜群居,同一小群或同窝仔猪间能和睦相处,但不同窝或群的猪新合到一起,就会相互撕咬,并按来源分小群躺卧,几日后才能形成一个有次序的群体。在猪群内,不论群体大小,都会按体质强弱建立明显的位次关系,体质好,“战斗力强”的排在前面,稍弱的排在后面,依次形成固定的位次关系,若猪群过大,就难以建立位次,相互争斗频繁,影响采食和体息。
4.争斗行为
包括进攻防御、躲避和守势等活动。
在生产实践中能见到争斗行为一般是为争夺饲料和地盘所引起,新合并的猪群内相互交锋,除争夺饲料和地盘外,还有调整猪群群居结构的作用。
一头陌生的猪进入一群中,这头猪便为全群攻击的对象,攻击往往是严厉的,轻者伤皮肉,重者造成死亡。
尤其是两头陌生的种公猪相遇。
猪群的争斗行为,多受饲养密度的影响,当猪群密度过大,每头猪所占空间下降时,群内咬斗次数和强度增加,会造成猪群吃料攻击行为增加,降低采食量和增重。争斗形式:一是咬对方的头部,二是在舍饲猪群中咬尾。
胚胎期短,同胎仔数又多,出生时发育不充分,例如,头的比例大,四肢不健壮,初生重小(平均只有1-1.5kg),仅占成猪体重的1%,各器官系统发育也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所以,初生仔猪需要精心护理。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养猪学》第二作业11级动物科学1班李国玲201130790309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猪的生物学特性是猪特性是猪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同一畜种所共有的行为习性[1],其对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7方面简述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1 猪的繁殖特性及其应用猪的繁殖特性表现为性成熟早,多胎高产、世代间隔短。
一般猪在3~5月龄即可达到性成熟,6~8月龄可以初次配种。
猪妊娠期110d左右,常年发情,年产两胎以上,每个发情期排卵20个左右,而公猪每次射精量可达200~500ml[2]。
根据猪的这一生物学特性,常用的方法一是通过对繁殖母猪实行产后熟配或产后进行激素处理,提前断奶等措施,减少母猪空怀期,缩短产仔间隔,争取做到母猪年产三胎。
二是利用激素对母猪进行超排处理和通过育种技术提高母猪窝产仔数[3]。
三是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减少种公猪饲养量,提高优秀种公猪利用率,降低种猪生产成本。
四是防止后备种猪早配。
由于猪3~5个月龄即可达到性成熟,但此时还远没有达到体成熟。
如果公母混养或圈围不牢,容易出现早配,影响后备猪的培育[4]。
2 猪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应用猪的生长发育特性表现为出生重小,生长发育迅速,生长期短,沉积脂肪能力强[5]。
据此特点,在生长期给猪提供尽量全价平衡的日粮,提供最适宜的生活环境,以使其以最少的饲料生产出最多的猪肉。
二是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合理确定适宜屠宰时间,对于目前瘦肉需要旺盛的市场,在猪尚未充分沉积脂肪时间就要进行屠宰,一般是6个月龄时屠宰。
三是要注意初生仔猪的护理。
由于猪的胚胎期短,同胎个体多,初生重小,对外界抵抗力弱,如果护理不当,常引起发病或死亡[6-8]。
3 猪的采食特性及利用猪的采食特性表现为采食能力强,能利用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质饲料。
猪对蛋白质,脂肪及糖的利用率高,对粗纤维的利用随体重增加而增大。
猪能辨别食物味道,采食时择食性强,特别喜爱甜食。
猪还有坚强的鼻吻,喜好拱土觅食[9]。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小型猪的饲养管理

国外小型猪的主要品系
➢ 明尼苏达小型猪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Homel研究所从1949年用亚拉巴
马州的几内亚猪,加塔里那岛的卡塔利猪和路易斯安那州 的皮纳森林猪等四种猪杂交培育而成。
毛色有黑白斑。成年猪体重平均80kg,遗传性质较稳 定。
实验动物学
➢ 海福特小型猪:海福特研究所用白色帕洛斯猪和毕特曼一 摩尔系小型猪,再导入墨西哥产的拉勃可种育成,成年体 重70~90kg。被毛稀少,白皮肤,作为供给化妆品的实验 猪而受到重视。
实验动物学
பைடு நூலகம்
小型猪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一)皮肤烧伤研究:
由于猪皮肤和人相似,用于烧伤的敷料比液体石蜡纱布 效果好,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疼痛和感染,免疫排斥反应 小,血管联合好。
(二)人类黑色素瘤动物模型
猪是肿瘤研究较好的模型。美洲辛克莱小
型猪有80%可发生自发性皮肤黑色素瘤,有典
型的皮肤自发性退行性变,这些黑色素瘤的瘤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有Ⅰ、Ⅱ、Ⅲ3个品系 – Ⅰ系小型猪体型小,6月龄后生长缓慢,12月龄体重只有45~50kg ,适用于长期实验: – Ⅱ系小型猪耐受寒冷,适于北方寒冷地区选用: – Ⅲ系小型猪毛色为白色,适用于皮肤试验研究。近年来在实验动物 化和SPF化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实验动物学
➢ 五指山小型猪: 又称老鼠猪,产于海南省。1987年引种至北京扩群繁育,
➢ 一日饲料量:根据体重计算,一般为体重的2%~3%,仔 猪要给予按体重计7%的牛奶或特制人工乳。
➢ 饲料中不得加入抗生素和激素类添加剂。
实验动物学
小型猪的管理
➢ 小型猪的环境: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40% ~70%。
➢ 猪舍要求冬季暖和,无过堂风,夏天凉爽通风并有遮阴处。 ➢ 饲养人员每天认真换铺垫物,清扫洗刷猪舍。 ➢ 平时应观察猪的饮食情况以及粪便有无异常。如出现便秘、
猪生产学定义

猪生产学定义猪生产学是一门研究猪的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繁殖育种、疾病防治以及猪场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它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改善猪的健康状况、优化猪的繁殖和育种以及保障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猪的生物学特性猪是一种哺乳动物,具有许多适应于生存和繁殖的生物学特性。
这些特性包括:1.1 猪的分类与分布猪属于哺乳纲、偶蹄目、猪科。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环境适应性,猪可分为若干个品种和亚种,分布于世界各地。
1.2 猪的生理特点猪的生理特点包括体温调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这些特点与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密切相关。
1.3 猪的行为习性猪的行为习性包括觅食、活动、睡觉、社交和繁殖等方面。
这些行为习性会影响猪的生产和管理。
1.4 猪的生长发育特点猪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和行为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优化猪的生产和管理。
2.猪的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提高猪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方面是实现高效饲养的重要环节:2.1 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猪的营养需求取决于其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满足猪的营养需求,提高其生产性能。
2.2 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应采取不同的饲养和管理措施,以满足其营养和生理需求。
2.3 猪舍环境与设施良好的猪舍环境和设施是保障猪健康和提高生产性能的基础。
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光照、卫生条件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2.4 饲养管理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包括饲喂技术、饮水管理、消毒制度、免疫程序等,这些技术对于保障猪的健康和提高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3.猪的繁殖育种猪的繁殖育种是实现种猪优良遗传特性的重要环节。
以下方面是实现高效繁殖育种的关键环节:3.1 猪的繁殖生理基础了解猪的繁殖生理基础是实现高效繁殖育种的前提。
这包括发情周期、受精过程、妊娠和分娩等方面的知识。
3.2 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提高种猪的繁殖效率,减少疾病传播。
养猪技术形成性考核

养猪技术作业第一章:1、猪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
P1-42、怎样应用猪的生物学特点提高养猪生产?答:1、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由于猪具有多胎、高产、妊娠期短的特性,如能改进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就能充分发挥母猪多胎、高产的潜能,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2、加快肉猪的生产周转,提高年出栏率利用猪生长期短、生长强度大的特性,充分挖掘猪的生长潜力,缩短生长期,加速肉猪的周转。
3、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由于猪是杂食动物,消化道又长,故可以利用各种饲料。
4、提高劳动生产率利用猪嗅觉灵敏的特性,可以训练猪定点排粪,减少猪舍清扫的时间,保持圈舍清洁,提高劳动效率和增重效益。
3、怎样应用猪的行为学特点提高养猪生产?创造最佳环境条件,增加必需的设施使猪群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充分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发挥其遗传潜力,建立完善的商品瘦肉猪繁育体系;按当代瘦肉型猪的营养需要提供全价配合饲料;严格执行卫生防疫程序;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挖掘猪群的生产潜力,提高母猪的单产效益,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提高出栏率;重视养猪企业的经营决策,深入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搞活商品流通,提高养猪生产的总体效益。
第二章:1、当前瘦肉型品种猪主要有哪几种?各有哪些特征?答:1、长白猪:被毛全白,皮肤薄,骨结实。
乳头6-7对,少数有8对,外貌有清秀感。
2、大白猪:体格大,体型匀称,背腰微弓,被毛全白。
3、杜洛克猪:被毛为棕红色,从全金黄到暗红色,深浅不一。
体质结实,肌肉丰满,四肢粗壮。
4、汉普夏猪:体型大,背腰微弓,后躯肌肉丰满。
毛色特征突出,即在肩颈结合部有一白带(包括肩和前肢),其余均为黑色,有“银带猪”之称。
乳头12个以上,排列整齐,乳腺无过多脂肪。
5、皮特兰猪:猪体呈方形,体躯宽深而短,肌肉特别发达,是典型的双肌殿猪。
耳中等大小且微向前倾。
被毛呈大块黑白花、灰白花斑且夹有红毛。
6、多品种杂优猪:产仔率高、护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和胴体品质好。
猪生产与经营(第二章3节)PPT课件

猪的生物学特性
繁殖特性
猪是多胎动物,繁殖能力强,性成熟 早。
生长发育
生理特点
猪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强,对环境的适 应性较强。
猪的生长速度较快,对营养需求较高。
猪的生产性能
繁殖性能
包括发情期、受胎率、产仔数等 指标。
生长性能
包括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指标。
肉质性能
包括肉色、pH值、大理石纹等指标。
02
饲养密度
合理控制每头猪所占空间,保证 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舒适度。
猪的饲料与营养
饲料种类
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选用不同种类的 饲料,如全价料、浓缩料和预混料。
饲料配方
根据猪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标准,制定合理的饲料 配方,确保猪获得充足的营养。
饲料加工与调制
对饲料进行适当的加工与调制,以提高饲料的适 口性和消化率。
03
猪的经营与管理
猪场的规划与建设
猪场选址
选择地势高燥、平坦、排水良好、水源充足的地方,远离居民区 和污染源。
猪舍布局
合理规划猪舍数量、面积和朝向,确保通风、采光良好,同时考虑 防疫隔离要求。
设施配备
根据生产需求,配备饲料加工、饮水、通风、取暖、降温等设施, 提高生产效率。
猪的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
猪生产与经营(第二章3节)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猪的品种与特性 • 猪的生产技术 • 猪的经营与管理
01
猪的品种与特性
常见猪品种介绍
01
02
03
中国本土品种
如东北民猪、太湖猪等, 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等 特点。
国外引进品种
如大白猪、长白猪等,生 长速度快、瘦肉率高。
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特点

(三)群居行为
猪的群体行为是指猪群中个体之间发生的 各种交互作用。结对是一种突出的交往活 动,猪群体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接触和保持 听觉的信息传递。
不同窝仔猪并圈喂养时,开始会激烈争斗,并按 不同来源分小群躺卧,大约24~48h内,明显的 统治等级体系就可形成,优势序列建立后,就开 始和平共处的正常生活。
(四)争斗行为
争斗行为包括进攻防御、躲避和守势的活 动。
在生产实践中能见到的争斗行为一般是为 争夺饲料和争夺地盘所引起,新合并的猪 群内的相互交锋,除争夺饲料和地盘外, 还有调整猪群居结构的作用。
猪和其他动物一样,对其生活环境、气候 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等反应,在行为上都 有其特殊的表现,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
我们应该掌握猪的行为特性,科学地利用 这些行为习性,根据猪的行为特点,制定 合理的饲养工艺,设计新型的猪舍和设备, 改革传统饲养技术方法。最大限度地创造 适于猪习性的环境条件,提高猪的生产性 能,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蛋 白 质 (kg )
热 量
蛋 白 质
合 计
猪
1kg 猪肉
4.9
3.67
67.70 5
0.69
70
0.7 0
44
0.31
3.14 6
0.08 8
4. 6
12. 7
17. 3
肉
用 阉
1kg 牛肉
10.0
6.50
119.9 13
1.00
58
0.5 8
49
0.28
3.15 5
猪的生物学特性

猪的生物学特性猪是人类常见的重要畜牲之一,被广泛地饲养和利用。
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它们。
一、猪的分类地位猪属于哺乳动物纲、偶蹄目、猪科、猪属。
目前已知有15种猪的亚种,既有野生种也有人工驯养的种。
二、猪的形态特征猪体形矮胖有力,四肢短而肌肉发达。
头部长而圆,有短鼻和圆耳。
猪毛发稠密,颜色有黑、白、花等。
牙齿为磨牙式,常常用来啃食植物和树皮。
猪的皮肤厚实,大量毛孔排泄汗液和皮脂,使得皮肤微湿,在夏季能散热降温。
三、猪的营养需求猪是杂食动物,能吃植物、肉类、谷物等食物。
猪的日粮需求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猪对于可消化蛋白和胆固醇的吸收较人类和非反刍动物要高。
此外,猪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饮用水。
四、猪的生殖特征猪通常在6-8个月达到性成熟,但常常需要到9-12个月才能具备繁殖能力。
猪的受胎期为114-115天,一胎能产4-12个仔猪。
母猪能生育2-3胎后开始衰老,雄猪的生育能力也会下降。
五、猪的社交行为猪是一种社交性动物,它们会与同伴互相挠背、相互舒服。
猪之间会互相帮助清洁身体,改善身体的卫生状况。
猪也会像人一样建立自己的社交等级,领导者负责采食并保护其它猪。
在野外,猪组织在起采食和活动,成为一个团体。
六、猪的健康管理猪的健康管理很重要,它们容易感染猪瘟、伪狂犬病、猪肺炎等传染病。
统一疾病防治措施是猪养殖的最佳方式,例如封闭圈舍、母猪猪舍和仔猪猪舍,以减少病毒的传播的可能。
此外,猪的饲养也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注重猪的饲料、环境、卫生等方面,以达到健康和高效的生产目的。
总之,对于猪的生物学特性的了解对于猪的管理和利用非常重要。
只有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学》第二作业
11级动物科学1班李国玲201130790309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猪的生物学特性是猪特性是猪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同一畜种所共有的行为习性[1],其对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7方面简述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1 猪的繁殖特性及其应用
猪的繁殖特性表现为性成熟早,多胎高产、世代间隔短。
一般猪在3~5月龄即可达到性成熟,6~8月龄可以初次配种。
猪妊娠期110d左右,常年发情,年产两胎以上,每个发情期排卵20个左右,而公猪每次射精量可达200~500ml[2]。
根据猪的这一生物学特性,常用的方法一是通过对繁殖母猪实行产后熟配或产后进行激素处理,提前断奶等措施,减少母猪空怀期,缩短产仔间隔,争取做到母猪年产三胎。
二是利用激素对母猪进行超排处理和通过育种技术提高母猪窝产仔数[3]。
三是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减少种公猪饲养量,提高优秀种公猪利用率,降低种猪生产成本。
四是防止后备种猪早配。
由于猪3~5个月龄即可达到性成熟,但此时还远没有达到体成熟。
如果公母混养或圈围不牢,容易出现早配,影响后备猪的培育[4]。
2 猪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应用
猪的生长发育特性表现为出生重小,生长发育迅速,生长期短,沉积脂肪能力强[5]。
据此特点,在生长期给猪提供尽量全价平衡的日粮,提供最适宜的生活环境,以使其以最少的饲料生产出最多的猪肉。
二是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合理确定适宜屠宰时间,对于目前瘦肉需要旺盛的市场,在猪尚未充分沉积脂肪时间就要进行屠宰,一般是6个月龄时屠宰。
三是要注意初生仔猪的护理。
由于猪的胚胎期短,同胎个体多,初生重小,对外界抵抗力弱,如果护理不当,常引起发病或死亡[6-8]。
3 猪的采食特性及利用
猪的采食特性表现为采食能力强,能利用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质饲料。
猪
对蛋白质,脂肪及糖的利用率高,对粗纤维的利用随体重增加而增大。
猪能辨别食物味道,采食时择食性强,特别喜爱甜食。
猪还有坚强的鼻吻,喜好拱土觅食[9]。
根据猪的这些特点,在生产中,一要广辟饲料资源,利用广大农村的丰富农产品作为饲料原料,特别是目前退耕还林种草工程的实施为养猪生产提供充足的饲料。
二要在配合饲料生产中根据猪的年龄确定日粮粗纤维含量。
三是给猪配合日粮时主要选择猪喜食的原料,亦可在饲料中添加无毒副作用的调味剂,以促进猪采食。
四是建造猪舍时要建造的牢固。
猪舍地面要用水泥抹光,防止猪拱墙拱地引起猪舍倒塌和损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1-13]。
4 猪的感官特性及利用
猪的感官特性表现为嗅觉和听觉灵敏,如仔猪一生下来,就能靠嗅觉找到母猪乳头。
母猪靠气味能识别自己的仔猪,对于混入的它窝仔猪常进行驱赶,甚至咬伤或咬死。
猪的性联系也是通过嗅觉,成年公猪可以识别发情的母猪。
但猪的视觉不发达,因此猪对事物的识别和判断,主要是靠嗅觉和听觉来完成的[14]。
在生产中,对这些特性的利用一是在并窝合群或“寄养”时,要防止相互咬斗,特别是要防止母猪咬伤咬死寄养仔猪。
二是防止母猪压伤压死仔猪。
由于母猪视觉差,躺卧时看不见仔猪常会压住仔猪,造成仔猪伤亡。
三是保持猪舍环境安静,通风良好,减少猪群骚动,促进饲料转化和营养沉积,促进猪只生长。
四利用公猪嗅觉灵敏,识别发情母猪,以免错过母猪的发情配种时间,影响生产[15-17]。
5 猪的感温特性及利用
猪的感温特性表现为怕热不耐冷。
猪的汗腺退化,皮下脂肪厚,阻止大量热量从皮肤散失,猪主要靠呼吸散热,所以猪怕热。
在高温高湿情况下,猪热应激更为明显。
同时猪的皮肤表层薄,被毛稀少,耐寒能力差,在0℃以下,饲料消耗增加,增重减慢[18-19]。
根据猪的这个特性,在生产中一是肥猪生产要发展密闭环境全控式饲养方式,为生长猪提供一个最适宜的生存环境,以减少疾病发生,提高饲料转化,促进生长,增加效益。
二是要注意做好仔猪保暖工作。
在仔猪舍和仔猪栏内都要设置供暖设备。
三是夏季高温季节要解决好带仔母猪的母猪降温和仔猪保暖工作[20]。
6 猪的群居特性及利用
猪是群居性动物,表现为稳定的社会位次关系[21]。
根据这一特性,在生产中,一是在猪合群并窝时,群体不易太大不宜经常调群合群,以免猪群经咬斗。
二是合群并窝的猪,个体大小不宜相差太大,否则容易形成僵猪。
四是仔猪出生后要及时给予固定乳头,以免仔猪之间弱肉强食相互争斗,造成伤亡[22]。
7 猪的生活特性及利用
猪的生活特性表现为爱好清洁,不在吃睡的地方排泄粪尿,喜欢在墙角、潮湿、阴蔽、有粪便气味处排泄,喜欢在喝水时排泄。
据此,在养猪生产中一是可以训练猪在固定位置采食,固定位置排泄,固定位置睡觉。
二是可在猪排粪处设置饮水器,使猪集中排粪便于清扫卫生[23]。
参考文献
[1] 刘思衡,中国农业出版社[M],2001-11
[2] 张龙志.养猪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7.
[3] 岳奎忠,刘中华,于元松,周家博,谭景和.长白猪和哈白猪超数排卵的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06:23-24.
[4] 张守全. 猪的生殖生理与人工授精技术讲座第四讲猪人工授精[J].养猪,2007,04:17-19.
[5] 刘望宏,胡军勇,倪德斌,潘晚平,熊远著.瘦肉型猪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的拟合模型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03:335-340.
[6] 马美英,王高峰,南志春. 平衡日粮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09:204+191.
[7] 高莉,郑丽敏,尹健玲,任发政,朱虹,吴平,田立军,任兴超,王凯.我国屠宰企业猪胴体分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建议[J].肉类研究,2009,04:3-6.
[8] 胡启山.仔猪高效护理与饲养的关键技术[J].宁波农业科
技,2008,02:25-27.
[9]杨国明. 猪采食行为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2006,03:14-16.
[11] 王金合.几类可利用的新型猪饲料资源[J].四川畜牧兽医,2013,06:44.
[12] 闫平,刘玉芹,孙玉凯.粗纤维对猪营养调控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
医,2004,12:65-66.
[13] 林英海.猪舍内猪栏的建造[J].养殖技术顾问,2010,09:31.
[14] 聂绪明,何明发,杜贵贤. 猪嗅觉在规模养殖场的临床应用[J].畜禽
业,2006,11:33-34.
[15] 爱群.怎样给猪合群[J].农村科学实验,1994,10:34.
[16] 刘军,钟福生,阳水刚.豪猪的发情观察及其鉴定方法初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22-24.
[17] 王爱国,王云龙.猪的环境控制自动化[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8,01:21.
[18] 金岭梅.猪的热应激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家畜生态,1998,03:40-43.
[19] 沈婷.冷应激对猪的影响及其预防[J].安徽农业科
学,2007,36:11839-11840+11842.
[20] 白林,乔绍权,杨凤,吴德.仔猪采暖保温系统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2,02:150-152+155.
[21] 刘才林.猪群居、争斗及性行为的特点[J].养殖技术顾问,2012,05:45.
[22] 李纪泰.规模猪场种猪群饲养管理的技术关键[J].福建畜牧兽
医,2011,06:39-41.
[23] 周道雷,席磊,李保明,施正香.猪的行为特征与饲养方式的改进[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