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饲养管理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母猪饲养管理技术一、前言母猪是猪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饲养管理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母猪饲养管理的角度,介绍一些技术和方法,以期对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

二、环境条件1. 温度:母猪适宜的温度为16℃-24℃,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健康和生产性能。

2. 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积尘、异味等对母猪造成伤害。

3. 光照:合理的光照可以促进母猪的食欲和生长发育。

4. 噪音:过大的噪音会使母猪感到不适,影响其健康和生产性能。

三、饲料管理1. 配合饲料:根据母猪不同阶段的需求,科学配制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

2. 定时定量喂食:每天定时喂食,并控制好喂食量,避免浪费和过度喂食。

3. 饮水管理:保持饮水器清洁,及时更换水源,保证母猪饮水的卫生和安全。

4. 饲料添加剂:根据母猪的需求,在饲料中添加必要的营养素和药物,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四、疾病防治1. 定期检查:定期对母猪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 疫苗接种: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的需求,对母猪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疾病。

3. 环境卫生:保持母猪舍内环境干净卫生,避免细菌滋生。

4. 个体隔离:对于有感染风险的母猪,应该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避免传染给其他健康母猪。

五、配种管理1. 选种原则:选择优良品种、健康无畸形的公、母种猪进行配种。

2. 配种时间:在母猪发情期间进行配种,并控制好配种次数和间隔时间。

3. 配种方式:根据母猪的情况,选择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的方式进行配种。

4. 配种后管理:在配种后及时记录母猪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补给,以保证其正常妊娠和产仔。

六、产仔管理1. 分娩前准备:在母猪分娩前,对产房进行消毒清理,并准备好必要的生产用品和药品。

2. 分娩过程:在母猪分娩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其情况,如有异常应该及时采取措施。

3. 产后护理:在母猪分娩后,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和营养补给,以促进其恢复和下一轮生产。

智能饲喂对群养初产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智能饲喂对群养初产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0 3 0 0 3 2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1 9 5 7 ( 2 0 1 4 ) 0 1 — 0 0 7 8 — 0 3
摘 要: 为研 究规模化猪场智能饲喂对群养初产母猪 生产性 能的影响 , 选用 9 0头 4月龄体 重相 近 的长 大二元初产母猪 , 随机分为智能化组、 群养群饲组和 限位栏组 , 每组 3 0头母猪 , 测定初产母 猪 的生产 性能。结果表明, 情期受胎分娩率 , 智 能化组 比群养群饲组提高 1 O个 百分 点( P < 0 . 0 5 ) , 比限 位栏 组提 高 l 6 . 6 6个百分点( P < 0 . 0 1 ) ; 窝产仔数 、 窝产活仔数 、 初 生 窝重 、 泌乳力、 窝断奶仔猪 数和 断奶 窝重 ,智能化组 比群养 群饲组分别提 高 0 . 5 3头 、 0 . 8 1 头、 2 . 8 1 千克 、 8 . 7 8千克 、 1 . 1 4头和 9 . 4 2 千克 ( P < 0 . 0 5 ) ,比限位栏组分别提 高 1 . 0 1头、 1 . 3 3头 、 4 . 8 6千克、 1 2 . 9 2千克、 1 . 6 8头和 1 0 . 8 9千克 ( P < 0 . O 1 ) ; 育成率, 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 组分别提高 3 . 9和 6 个 百分 点( P < 0 . 0 1 ) ; 返 情率 , 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 降低 3 . 9 6个百分点( P < O . 0 5 ) , 比限位栏 组降低 l 1 . 3 6 个 百分点( P < 0 . 0 1 ) ; 母 猪 淘汰率 , 智能化组为 1 3 . 3 3 %, 比群养群饲组和 限位栏组均 降低 3 . 3 4个百分 点( P < 0 . 0 5 o智能化 饲 喂能显著提高母猪情期 受胎分娩率和繁殖性能 , 降低返情 率和淘 汰率 , 提高其生产性能。 关键词 : 饲养工 艺模 式; 智能化饲喂 ; 初 产母猪 ; 生产性 能

养猪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和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分析

养猪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和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分析

母猪繁殖性能与公猪精液品质作为影响养猪场生猪繁殖效率的重要因素,对养猪场养殖经济效益的高低有着决定性影响。

所以,种猪场必须在综合分析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与公猪精液品质的内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才能为养猪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作为养猪场来说,应该在积极借鉴现有成熟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先进技术,找出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内外部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提高种猪繁殖性能和水平。

文章主要是对养猪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与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因素1、胎次影响母猪随着胎次的增加,健仔数与初生窝重也随之升高,直至第四胎次达到峰值后,后续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由此可以判定,第四胎次为母猪繁殖性能的最佳胎次,这种卧狮型特点显著的胎次结构,有效提升了母猪整体繁殖效率。

养猪场在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引入优良后备猪,逐步淘汰问题母猪的养殖模式,确保了卧狮型胎次结构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养殖人员只需根据经营发展的需求,合理挑选品种优良的后备母猪,有效增强生猪的疾病抵抗能力,降低母猪的死亡率,延长母猪的繁殖年限,为养猪场创造了更多经济效益。

养猪场的母猪在第2胎时的弱仔数较低,主要是因为第2胎次的母猪在经过一次分娩后,其繁殖器官已经完全适应了分娩过程,因此母猪在第2胎次时的弱仔数也相对较低。

而第4胎次弱仔数较多,主要是因为母猪在妊娠后期,胎儿之间为了获得满足其发育需求的子宫面积,出现了胎儿之间相互竞争的情况,如果此时子宫容量无法满足胎儿正常发育需求,就会因为子宫内拥挤阻滞胎儿在子宫内的正常发育,而这也是导致第4胎次弱仔数量较多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随着母猪胎龄的不断增长,繁殖性能也随之下降,而母猪生产次数增加的过程中,其子宫内部物理和生理结构在长期损伤后,无法恢复至以往的水平,母猪年龄与胎次的增加以及生殖器官的衰老,不仅会造成死胎数量的持续增加,而且会导致母猪免疫系统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母猪的疾病发生率。

浅谈规模猪场母猪饲养管理

浅谈规模猪场母猪饲养管理
后 备母猪接触 ,以刺 激发情 ,并记 录母 猪 的发 情情况 ,后 备 胎 。
母 猪初配年 龄 ,一般 根据后 备 母猪 的背膘 厚 、体重来确定 , 当背 膘厚l 2 m,体 重达到 10k 时适宜配种 ,可以提高 境 。 8 2c 2 g
第1 窝的产仔数 。 种生产性能较好 。
( 8)后备母猪的圈舍应保持干燥卫生 ,温湿度适宜 ,空 温灯 下的温 度为3 ~3 ℃ ;保 持相 对湿 度6 % ~7 %;整间 1 4 5 5
全部产 完后 ,室 温可保持 在2 ℃。产床 、保温灯 、窗 户 、地 5 板等 下净 下燥 ,撒 生石灰 等消毒 ,减少初 生仔猪疾 病 ;保 持 栏可饲养4~ 头 。 6
造 成 的应激 ,有利 于胎 儿 的着 床 。 F喂怀 孕料2 , 只喂量 { 次
25 g . ,仍 采用哺乳期料 。 k ( 将后备 母猪根据体重大小 、品种分群 管理 ,使 其生 2 .k 。对膘情不好的加料 至3 35 g 1) 注 意查返情 母猪重 新配种 ,最好不用 上~情期 配种 的公猪配 ( )加强培育后备 母猪 ,保持适 度的膘情 ,切 勿过胖 或 种 。 2 过瘦 。仔细观察 每头母 猪食料情 况 ,发现 情况 ,及时检查 、
治疗 。
3 2 妊娠3 ~8 饲养管理 . 0 4d
( )饲喂量在20 .k a 1 . 25 C ,根据膘情 、季节适当调整喂
( 3)一般 日粮供 给量 为25~30 g . .k ,体 重9 k 以后 日 0g 料量。 ( 2)妊娠诊断在配种后 1 ~2 、3 、7 分别进行 。 8 3 d 5 d 0d 粮控 制在20 ,k 。但在配种 前2 实行短期 优饲 , 日喂量 . 25 g 周
2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畜禽养殖中的营养调控与生产性能

畜禽养殖中的营养调控与生产性能

畜禽养殖中的营养调控与生产性能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如何通过营养调控提高生产性能成为了农户和养殖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营养需求、饲料配方、饲养管理等方面探讨畜禽养殖中的营养调控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一、营养需求的分析畜禽动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因此在制定饲料配方时需要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长阶段来合理调配各种营养物质。

二、饲料配方的优化饲料配方是畜禽养殖中营养调控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降低饲料成本,同时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饲料配方的主要原则包括蛋白质水平的合理控制、氨基酸的平衡供给、能量的适当调控等。

三、饲养管理的重要性除了合理的饲料配方,科学的饲养管理也是提高生产性能的关键。

饲养管理包括饲养环境的优化、疾病防控、饲喂方式的调整等。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是畜禽健康生长的基础,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通风换气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合理的饲喂方式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

四、营养调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营养调控对于提高生产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营养调控可以显著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增加体重和肌肉的积累。

饲料中的脂肪和维生素能够提高动物的繁殖性能,增加幼仔存活率。

此外,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还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减少损失并提高利润。

综上所述,畜禽养殖中的营养调控与生产性能密切相关。

合理的营养调控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体重和肌肉积累,增加繁殖性能,同时还可以减少疾病风险,提高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

因此,农户和养殖企业应该注重科学的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以提高畜禽的养殖效益。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原因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原因
后 备 母 猪 达 到 5月 龄 时 , 月 将 公 猪 定 时 赶 到 母 猪 栏 进 行 每
主要 是 生理缺 陷和遗 传 缺 陷 ,如生殖 器 官 发育 不健
全、 两性猪 、 素 的异 常分 泌等 。另外 , 激 季节性 的繁 殖劣性
基 因存 在 也 可能 造 成 季 节 性 的母 猪 不 发 情 。
期 光 照 强 度 突 然 增 强 , 使 鸡 产 破 壳 蛋 、 皮 蛋 、 形 蛋 的 可 软 畸
高 , 蛋量 稍增 ; 光使 饲料 报 酬降 低 , 成熟 延 迟 , 重 产 黄 性 蛋 增加 , 产蛋 量减 少 , 啄癖增 加 ; 光可 使性 成熟 提 前 , 重 绿 体
增加 ; 光使母 鸡产 蛋量下 降 。育成期 及成 年鸡一 般采用 蓝
重 大 , 产率 和死亡 率高 , 蛋总数 少 。光照 时间 不固定 , 难 产 可 增大应激 反应 , 蛋高峰 期尤其 明显 , 产 如突 然缩短 光照 ,
可 降低产 蛋率 , 加死 亡率 。 增 如应激 过大 , 即使恢 复原来 光
照, 也很难 在短 时间 内恢 复到原来 的产 蛋水平 。因此 , 蛋 在 鸡生 产 中必 须严格 控制 光照 时间 , 育雏 期逐 渐缩短 光照 时 间至 自然 光照 , 育成 期一 般每 天 8小 时 光照 , 宜超 过 1 不 1 个小 时 , 产蛋 期恒 定在 1 ~ 7小 时 , 41 不宜 超 过 1 7个小 时 。 光 照时 间 的计 算应 根 据鸡 只所需 要 的光 照 时间减 去 当地 当时 白天 自然光 照 时 间。补 充 光照最 好 在 天亮前 一 次 补 足, 缩短光 照可用 帘子遮黑鸡 舍 。 建 议光 照时 间 :出壳 至 3日龄 2 3小 时 ; ̄ 4目龄 l 41 8

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分析

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分析

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分析妊娠母猪是种繁殖动物,她们的生长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繁殖效益。

为了提高妊娠母猪的生产性能和生产效益,必须从营养和饲养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调整。

本文将结合妊娠母猪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全面分析她们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以期对猪场的运营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1. 蛋白质:蛋白质是妊娠母猪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成分,也是组织修复和分娩所需的必要营养。

在妊娠初期,妊娠母猪需要较高含量的蛋白质来支持胎儿的生长,而在后期,蛋白质的需要则更多地用于妊娠母猪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科学合理的蛋白质配比和摄入量对妊娠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2. 能量:妊娠母猪在妊娠初期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持胎儿的生长,而在妊娠后期,则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自身的生长和胎儿的生长。

饲料中的能量含量和能量来源对妊娠母猪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3. 矿物质和维生素:矿物质和维生素是妊娠母猪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不足或过量都会对妊娠母猪的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在饲料配制中应合理搭配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妊娠母猪的生理需求。

1. 猪舍环境:猪舍的环境对妊娠母猪的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猪舍的通风、保温和卫生条件都会影响妊娠母猪的食欲和生长发育。

猪舍的环境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管理,以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保障妊娠母猪的生产性能。

2. 饲料管理:妊娠母猪的饲料管理是影响她们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饲料配比和喂养方法,可以提高妊娠母猪的食欲和消化吸收率。

饲料的质量和卫生状况也会直接影响妊娠母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饲料管理应该严格按照科学的要求进行,以保障妊娠母猪的生产性能。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的繁殖力,是影响养猪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

只有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才可以为以后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打好基础。

为此,建议大家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母猪的综合利用价值,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后续生产的生力军,后备母猪的使用年限为3-5年,担负着繁重的繁殖任务,加上周期性又强,因此,后备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管理目标:成功培育后备母猪,更新繁殖母猪群,提高繁殖母猪效率。

存在的问题:未能形成种用体况,导致发情延长或不发情,配种妊娠率低,哺乳期泌乳不足,仔猪发育不良,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繁殖力低,使用寿命短。

(一)管理措施1、后备母猪的选拔:①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筛选,同胎至少有9头以上,仔猪初生重1.2-1.5千克;②足够有效的乳头数,后备母猪至少有6对充分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乳头,其中至少3对应在脐部以前。

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保留;③体型良好,体格健壮、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

臀部削尖或站立艰难的小母猪寿命短,不要利用;④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胎无遗传缺陷;⑤外生殖器良好,180日龄左右能准时第一次发情;⑥母性好,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⑦无特定病原病,如萎缩性鼻炎、气喘病、猪繁殖呼吸道综合征等。

2、外购后备母猪,要在无疫区的种猪场选购,猪调回后,先隔离饲养45-60天,5-7日内不能过量采食,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转入正常饲喂,并做好防疫驱虫工作。

3、小群饲养,每圈3-5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0.66平方米,保证其正常发育。

4、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不能喂生长育肥猪饲料。

90千克或180日龄前实行自由采食,90千克或180日龄后至配种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结合,日喂2.5千克左右,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让骨骼、性器官充分发育,目的是达到不肥不瘦(八成膘)的种用体况。

5、配种前两周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3-3.5千克;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5千克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加排卵,也可避免体重过肥影响受精卵着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猪饲养管理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母猪饲养管理对于猪肉生产的效益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母猪饲养管理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一
些改进建议,以提高猪肉的生产效益。

一、饲养环境
1. 猪舍设计
猪舍的设计是母猪饲养管理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母猪的生产性能。

首先,猪舍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其次,猪舍的空间布局要合理,确保母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饮水饲料的供应。

此外,猪舍的通风系统也需要良好,以防止疾病传播和空气污染。

2. 给水给料系统
母猪的饮水和饲料摄取量直接影响其生产性能。

因此,科学合理的
给水给料系统对于提高母猪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给水系统应保证水
的清洁和充足,以满足母猪的日常需求。

同时,饲料摄取量的控制也
需要注意,确保母猪的营养均衡,以提高其生育能力和繁殖效果。

二、饲养营养
1. 饲料选择
饲料的选择对于母猪的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合理的饲料选择
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并增强母猪的抗病能力。

在选择饲料时,应根
据母猪的生育阶段和需求来确定。

例如,在怀孕期,需要提供高蛋白、
高能量的饲料,以支持胚胎的生长和发育。

而在哺乳期,应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满足乳猪的需求。

2. 饲养管理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饲养管理包括科学的喂养方法和定期的健康检查。

喂养要定时定量,避免过度喂养或饥饿,以确保母猪的身体健康和生产能力。

同时,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母猪健康管理
1. 疫病防控
母猪的健康管理是提高生产性能的重要方面。

疫病会对母猪的生长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要加强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定期的免疫接种和疫苗注射,并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卫生。

2. 疾病处理
如果母猪出现疾病,及时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疾病处理可以减少疾病对生产性能的损害。

在处理疾病时,应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使用药物治疗或采取其他措施。

结论
综上所述,母猪饲养管理对于提高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合理的饲养环境、科学的饲养营养和健康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益。

因此,在母猪饲养过程中,应注重以上方面的改进,并根据实际情况不
断优化饲养管理措施,以提高猪肉生产的效益。

母猪饲养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农户和养殖专家的共同努力,以实现更好的生产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