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合集下载

肺癌的确定标准

肺癌的确定标准

肺癌的确定标准
肺癌的确诊通常需要通过多种医学检查和测试,医生可能会综合考虑病患的症状、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实验室和组织学等检查结果。

以下是一些用于确定肺癌的常见标准和检查:
1.临床症状:
•包括咳嗽、呼吸急促、胸痛、咳痰带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促使患者就医,并引起医生的注意。

2.胸部X射线:
•胸部X射线是最早期用于检测肺癌的影像学检查之一。

它可以显示肺部的异常阴影,但无法提供足够的细节以确
定是否为癌症。

3.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扫描提供了更详细的图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的异常。

它常用于确定肿块的大小、位置和形状。

4.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某些情况,MRI可能用于更全面地评估肺部病变,尤其是在评估肿瘤在周围组织中的扩散时。

5.痰液检查:
•通过痰液检查,可以检测是否存在癌细胞。

这通常涉及在痰液样本中寻找异常细胞。

6.支气管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
•纤维支气管镜通过支气管进入,可直接观察肺部并采集组
织样本进行活检。

7.经皮穿刺肺活检:
•对于不适合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病例,医生可能会选择经皮穿刺肺活检,通过胸部壁插入针头以获取肺组织样本。

8.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包括肿瘤的代谢活性和位置。

以上这些检查通常是医生用于确定是否患有肺癌以及评估肺癌的类型、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工具。

最终的确诊通常需要组织学检查,即通过活检获得肿瘤组织进行详细的病理学分析。

肺癌科普总结报告范文(3篇)

肺癌科普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随着环境恶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公众对肺癌的认识,增强早期筛查和预防意识,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报告对肺癌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总结。

二、肺癌概述1. 定义: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2. 病因:- 吸烟: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

- 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工业废气、石棉、放射性物质等环境因素可增加肺癌风险。

-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石棉、铬、镍等有害物质可诱发肺癌。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人患有肺癌,特别是有肺癌家族史者,其患病风险较高。

- 其他因素:年龄、性别、慢性肺部疾病等也可能增加肺癌风险。

3. 病理类型:-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

- 小细胞肺癌(SCLC):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下的小支气管上皮细胞。

4. 临床表现:- 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有时伴有少量黏痰。

- 咯血:多为痰中带血,严重者可出现大量咯血。

- 胸痛:多为胸部隐痛或钝痛,可随呼吸、咳嗽加重。

- 呼吸困难:早期可表现为活动后气短,晚期可出现呼吸衰竭。

- 声音嘶哑:肿瘤压迫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

- 体重下降:晚期患者常伴有体重明显下降。

三、肺癌的预防1. 戒烟: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方法。

2. 改善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3. 合理膳食: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肺癌家族史或长期吸烟者,应定期进行胸部X光或低剂量螺旋CT检查。

四、肺癌的诊断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的吸烟史、职业暴露史、家族史等。

2. 体格检查:包括肺部听诊、触诊等。

3. 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CT、MRI等。

4. 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血液检查等。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中的第1位。

同时,由于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晚期肺癌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不高。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防治措施、提高肺癌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为各级临床医师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建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结合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整合近年来肺癌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的新进展,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旨在为各级临床医师提供肺癌筛查、诊断、病理、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导性建议。

第一部分:肺癌的筛查一、筛查人群的选择1. 推荐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5岁。

2. 肺癌的危险因素吸烟:吸烟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起始吸烟年龄越小、每日吸烟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引发肺癌的相对危险度越大。

建议吸烟量≥20包年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吸烟与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SCLC)的关系相对更为密切,鳞状细胞癌和SCLC常呈中央型生长,因此,重度吸烟人群可进一步进行荧光支气管镜筛查。

同时开展戒烟宣传教育。

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史:Meta分析显示,二手烟暴露显著增加肺癌发生风险。

炒炸等烹饪方式产生的厨房油烟可导致DNA 损伤或癌变,是中国非吸烟女性罹患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史:长期接触氡、砷、铍、铬、镉及其化合物等高致癌物质者更易罹患肺癌。

石棉暴露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另外,二氧化硅和煤烟也是明确的肺癌致癌物。

个人肿瘤史:既往罹患其他恶性肿瘤者可能携带异常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直系亲属肺癌家族史:一级亲属被诊断为肺癌的个体患肺癌的风险明显升高。

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能存在可遗传的肺癌易感位点。

慢性肺部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和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肺癌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

肺癌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肺癌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肺癌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一:影像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在正侧位片中可以显示1cm以上的结节影,200ml以上胸水及肺门纵隔肿大的淋巴结。

2.CT 注射造影剂后血管强...一:影像检查1.胸部X线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在正侧位片中可以显示1cm以上的结节影,200ml以上胸水及肺门纵隔肿大的淋巴结。

2.CT 注射造影剂后血管强化可与周围组织区别。

可清楚地显示病灶和血管、周围组织的关系能显示病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

显示纵隔和肺门L结肿大,有组于助于分期。

近年螺旋CT可显示肺内<5mm的小结节3.MRI对肺内组织分辨率并不比CT强。

但能区分软组织及周围血管影,对明确纵隔L 结有意义。

4.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能检测出形态学改变之前肿瘤的异常改变,有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转移和复发.分期和准确的疗效判定。

5.骨γ闪烁显像敏感性为90%,判定肿瘤是否有骨转移。

二: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简便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提供组织类型。

阳性率:70-80%6.纤维支气管镜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

通过活检、毛刷、冲洗等方式,对可见病变的组织学诊断可达71%~94%。

对中央型肺癌诊断有重大意义。

周围型可通过活检。

7.纵隔镜是检查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有效手段。

8.胸腔镜可用于肺癌的诊断和分期。

对胸膜病变可行活检。

9.B超用于了解肝脏、肾上腺、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

可鉴别胸水或胸膜增厚。

10.组织病理检查a支气管镜, b 颈L结,锁骨L结活检。

c肺经肿块穿刺术三:肺癌标记物11.组织多肽抗原TPA, CEA12.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U-Ag)}认为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意义。

13.细胞角质蛋白21-1片断(CYFRA21-1)14.神经系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酶BB(COK-BB)和胃泌肽(GRPC)等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有帮助。

目前未发现特异性血清肺癌标记物。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90%以上的肺癌是由于主动吸烟或被动吸烟所致。

肺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肺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肺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肺癌至今还未发现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但是一些肿瘤标记物可作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手段,在部分病人于治疗后可作为监视肿瘤状况的指标,用于随访以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常用的肿瘤标记物有: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癌胚抗原(CEA)、Ca~50、Ca~125等。

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在近年来发展甚快,包括癌基因、检癌基因等的检测,下表显示NSCLC和SCLC 中分子生物学异常的发生率。

肺癌的分子生物学异常发生率项目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微卫星不稳定0%~35% 0%~22%Ras点突变<1% 15%~20%myc过度表达15%~30% 5%~10%p53 畸变0%~90% 0%~50%Rb失活0%~90% 15%~30%P16ink4a失活0%~10% 30%~70%PHIF失活0%~75% 50%~75%Bcl-2过度表达75%~95% 10%~35%端粒活性酶提高0%~100% 80%~85%常见的等位丢失3p,4p,4q,5q,8p,10q,13q,17p,22q3p,6q,8p,9p13p,17p,19q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和命名十分复杂,尚未统一,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分为蛋白质类、糖类、脂类、酶类、激素类、多胺类以及病毒类进行简述。

一、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肿瘤甲胎蛋白肝细胞性肝癌、胚胎细胞癌癌胚抗原消化道恶性肿瘤β2微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系统肿瘤本周氏蛋白多发性骨髓瘤铁蛋白白血病、小儿畸胎瘤胰胚胎抗原胰腺癌血清蛋白肝癌、多发性骨髓瘤M 蛋白骨髓瘤、淋巴瘤细胞角蛋白19片段非小细胞肺癌血清肝癌特异性蛋白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癌胚抗原癌胚抗原(CEA)由Gold和Freedman于1965年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是一种分子量约为200 000的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其中45%为蛋白质。

胎儿胃肠道及某些组织细胞具有合成CEA的能力,通常在妊娠期的前6个月内CEA含量增高,出生后血清中含量已很低下。

1 例全内脏反位肺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1 例全内脏反位肺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1 例全内脏反位肺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一、疾病概述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首位。

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遗传因素等。

肺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 80%。

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全内脏反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又称“镜面人”,其发生率约为 1/10000-1/8000。

全内脏反位患者的心脏、肝脏、脾脏、胃、肠等内脏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完全相反。

全内脏反位患者合并肺癌的情况更为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肺癌的病因- 吸烟:吸烟是肺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约 85%-90%的肺癌患者与吸烟有关。

吸烟可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引起肺癌的发生。

-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中的有害物质,如苯并芘、二噁英、石棉等,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作用可导致肺癌的发生。

- 职业暴露:某些职业如矿工、石棉工人、油漆工等,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石棉、砷、铬、镍等,可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

-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可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

2. 全内脏反位的病因- 遗传因素:全内脏反位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目前研究表明,全内脏反位可能与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有关。

- 胚胎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等,可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从而引起全内脏反位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1. 肺癌的临床表现- 咳嗽:咳嗽是肺癌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量白色泡沫痰。

- 咳痰:肺癌患者可出现咳痰症状,多为白色泡沫痰或黏液痰,有时可伴有血丝。

- 咯血:咯血是肺癌的重要症状之一,多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少数患者可出现大咯血。

- 胸痛:胸痛是肺癌的常见症状之一,多为隐痛或钝痛,有时可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这些实验室检查早期发现癌症

这些实验室检查早期发现癌症

这些实验室检查早期发现癌症众所周知,肿瘤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它已经在我国各大城市人口死因中占到22.28%,居所有疾病死因的第一位。

而人们最关心的是,从个人自我方面如何预防肿瘤?其关键重视“三早”即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在这“三早”中,主要依靠自己要学会经常观察或定期做一些检查,而临床主要是依靠许多不同的重要实验诊断学方法来实现。

在临床实验诊断中,主要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目前我国各大医院都能做到这些。

那么,肿瘤标志物是什么呢?从医学角度讲,它是由肿瘤细胞或其他细胞转化而成的一种大分子物质,存在于人体内的组织、血液和其他体液中,例如尿液、胸腔积液等,其存在形式及浓度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与恶性肿瘤的性质密切相关。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肿瘤的预测、早期诊断、判断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亦是一种很好的随访肿瘤病人术后状况的非损害性的方法,如残余肿瘤的程度及肿瘤的转移或复发等。

本文仅就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些常用检验项目,及其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即哪些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癌症,作一简要介绍,供读者参考。

肿瘤相关抗原的检测1.A—甲胎蛋白(简称A—FP或α—FP)正常参考值:成人<25 ug/L;婴儿(3周~6个月)<39ug/L临床意义:甲胎蛋白是胎儿发育早期,在卵黄囊、胎儿肝脏及胎儿胃肠道生理性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

在孕期4周后,即可在胎儿血清中检测出A—FP,12~16周A—FP浓度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直至出生后降至最低。

在这之前检查这个项目没有意义。

但1周岁时血清中的浓度,可达成人正常水平。

所以正常人血清中A—FP检查,应是低于<25 ug/L。

一般成年人A—FP升高的原因,主要见于肝细胞严重受损,如:①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P明显升高,约有77.1%的患者A—FP>500 ug/L。

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18%的病人A—FP不升高,其原因是转移性肝癌时则极少增高。

肺癌病例分析

肺癌病例分析

肺癌病例分析
简介
肺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吸烟人群。

本文将对一位患有肺癌的病例
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病史、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等方面。

病史
患者为一名男性,60岁,长期吸烟史超过30年。

近期出现持续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经常感到乏力,食欲减退。

就诊时主要抱怨呼吸困难严重,全身乏力。

临床表现
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气促明显,体温正常,心率增快,胸部透听呼吸音
减弱,右下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诊断过程
1.根据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初步怀疑可能患有肺癌。

进行相关检查,
如胸部CT、纵隔CT、肺功能检查、血液检查等。

2.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右肺下叶出现肿块,且转移
至纵隔淋巴结,同时检查血液标志物显示肺癌相关标志物升高,最终确诊为晚期肺癌。

治疗方案
由于患者为晚期肺癌,手术治疗已不适用,考虑采用综合治疗方案。

包括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放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控制肿瘤生长,化疗则可减轻肿瘤负荷,靶向治疗可针对肿瘤的具体靶点进行干预。

预后
晚期肺癌患者预后较差,治疗主要目的是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
治疗的进行,密切监测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都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
肺癌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肿瘤,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患者要保持规律的体检,避免吸烟和其他致癌因素,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以上是对一位患有肺癌的病例进行的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也提醒大家重视自身健康,预防肺癌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肺癌至今还未发现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但是一些肿瘤标记物可作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手段,在部分病人于治疗后可作为监视肿瘤状况的指标,用于随访以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常用的肿瘤标记物有: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癌胚抗原(CEA)、Ca~50、Ca~125等。

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在近年来发展甚快,包括癌基因、检癌基因等的检测,下表显示NSCLC和SCLC 中分子生物学异常的发生率。

肺癌的分子生物学异常发生率项目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微卫星不稳定0%~35% 0%~22%Ras点突变<1% 15%~20%myc过度表达15%~30% 5%~10%p53 畸变0%~90% 0%~50%Rb失活0%~90% 15%~30%P16ink4a失活0%~10% 30%~70%PHIF失活0%~75% 50%~75%Bcl-2过度表达75%~95% 10%~35%端粒活性酶提高0%~100% 80%~85%常见的等位丢失3p,4p,4q,5q,8p,10q,13q,17p,22q3p,6q,8p,9p13p,17p,19q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和命名十分复杂,尚未统一,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分为蛋白质类、糖类、脂类、酶类、激素类、多胺类以及病毒类进行简述。

一、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肿瘤甲胎蛋白肝细胞性肝癌、胚胎细胞癌癌胚抗原消化道恶性肿瘤β2微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系统肿瘤本周氏蛋白多发性骨髓瘤铁蛋白白血病、小儿畸胎瘤胰胚胎抗原胰腺癌血清蛋白肝癌、多发性骨髓瘤M 蛋白骨髓瘤、淋巴瘤细胞角蛋白19片段非小细胞肺癌血清肝癌特异性蛋白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癌胚抗原癌胚抗原(CEA)由Gold和Freedman于1965年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是一种分子量约为200 000的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其中45%为蛋白质。

胎儿胃肠道及某些组织细胞具有合成CEA的能力,通常在妊娠期的前6个月内CEA含量增高,出生后血清中含量已很低下。

健康成人血清中CEA浓度小于2.5 μg/L,但是正常的参考范围为< 15 μg/L。

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分泌CEA的肿瘤大多位于管腔脏器,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由肿瘤细胞分泌的血清CEA均有增高,但大于60 μg/L仅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胃癌和肺癌,最近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CEA的异质体,将原发性结肠癌的生理盐水提取物,经等电聚焦电泳显示8~12个CEA峰,已知其中3个峰为癌特异性峰,称CEA-S,其余可能属于正常的结肠交叉反应抗原簇或致癌过程中的其他过量产物。

细胞角蛋白19片段细胞角蛋白(Cytokeretin)是一类分子量为40 000 ~ 70 000的细胞结构蛋白,各种上皮细胞内均有分布。

根据所带电荷、免疫反应、mRNA杂交及肽链特征可将人类上皮细胞中的角蛋白分为两型,即酸性角蛋白(Ⅰ型)和中性角蛋白(Ⅱ型),Ⅱ型比Ⅰ型的分子量约大8000,表达时往往是Ⅰ型成对存在。

应用双向电泳可将人类上皮细胞角蛋白分离出20条区带,分别命名为CK 1~20,肿瘤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是CK18和CK19。

CK19是一种酸性多肽,分子量为40 000,主要分布在单层上皮细胞,如肠上皮、胰管、胆囊、子宫内膜、输卵管及肺泡上皮细胞。

在健康人群中的参考范围为<3.6 μg/L。

当上述细胞癌变时可释放CK19的片段进入血液循环,过度的表达了这种蛋白,又称CYFRA21-1。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含量在肺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增高,对小细胞肺癌的检出率为21%,而对鳞癌的阳性率可达70%,特异性亦高于CEA和SCC。

腺癌阳性率为63%,大细胞肺癌为75%。

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其阳性率在Ⅰ期、Ⅱ期为38%左右,Ⅲ期为43%~79%,CYFRA21-1对NSCLC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CYFRA21-1也是膀胱癌标志物,检测尿中CYFRA21-1浓度,可用来筛查膀胱癌。

CYFRA21-1可用于鉴别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疾病,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它还可判断疗效和提示预后。

CYFRA21-1对头颈部肿瘤、宫颈癌等的诊断须与糖类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综合判断。

二、糖类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是从肿瘤组织或某些肿瘤细胞株中分离出的含糖复合物,糖类抗原的检测多用单克隆抗体法,有的还同时用两种不同位点的单抗做成双位点固相酶免疫试剂,以提高其特异性。

CA15-3CA15-3是从乳腺癌患者的组织碎片和胞质中提取的糖类抗原物质,有两种单克隆抗体115D8和DF3,它们于1984年被命名。

正常健康者血清中CA15-3含量低于30 ku/L。

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含量明显增高。

CA15-3是乳腺癌追踪监视的较特异的指标,虽然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意义报道不一,但是对乳腺癌治疗后监视复发是较好的指标。

乳腺癌的复发患者中早期阳性检出率可达73%,复发患者CA15-3升高可比出现临床症状早1~13个月。

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肺癌和胃肠癌也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应予以鉴别,特别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

当乳腺癌有肝及骨转移时CA15-3增高,与CEA同时检测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少数肝硬化患者也有轻度升高。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是由Kato于1977年从子宫颈癌组织中提取的一种组织抗原TA-4。

该抗原存在于正常组织,但含量极微,也存在于不同器官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的血清中。

正常人血清中SCC含量< 2.5 μg/L,SCC对子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阳性率83%,最高值可超过100 μg/L,其含量高低与肿瘤的侵犯程度及是否转移有关,定期检测SCC有助于监控宫颈癌患者的病情。

肺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的血清SCC浓度升高,阳性率随病情发展而上升,有利于病情预测,是肺鳞状上皮细胞癌的首选标志物。

SCC对食管鳞癌的检出敏感性达46%,对阴茎鳞癌的敏感性为30%~35%。

此外,SCC在喉、咽舌、软腭的被覆上皮癌患者中均可呈中度增高,由于这些部位的肿瘤尚无其他肿瘤标志物可供检测,故检测SCC有一定的意义三、酶类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细胞癌变过程中,与细胞分化或增殖有关的组织特异性酶或同工酶活性降低或消失,并同时出现胚胎型同工酶或异位酶升高。

恶性肿瘤患者的酶活力变化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肿瘤组织本身可产生异常含量的酶;②肿瘤存在使机体某些组织诱导并生成大量的酶;③肿瘤细胞通透性增高,导致肿瘤细胞内的酶类进入血流;④肿瘤组织压迫管腔而使某些酶返流入血;⑤因各器官功能不良导致各种酶的灭活和排泄障碍。

肿瘤组织中同工酶谱的三大主要类型为:①胚胎型同工酶,肿瘤组织中胚胎型同工酶明显增加,使同工酶谱退回到胚胎时未分化组织类型,此变化与恶性肿瘤发展成正比。

②胎盘型同工酶,肿瘤组织中也可表达胎盘中的同工酶,目前发现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的胚胎型和胎盘型同工酶达20余种。

③异位型同工酶,是指肿瘤组织异常表达了其他成年组织的同工酶类型。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1965年More等在研究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时在神经组织中发现的高酸蛋白,分子量为78 000,当时根据它的层析位置称为14-3-2蛋白,后研究发现14-3-2蛋白具有烯醇化酶性质,且仅存在于神经组织中,故命名为NSE。

自然界中存在5种烯醇化酶同工酶(分别为αα、ββ、γγ、αβ、αγ),它们均是胞浆二聚体酶,由α、β、γ三种亚基组成,均需Mg++作为辅助因子,脑组织中存在αα、ββ、γγ三种烯醇化酶同工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为γγ型。

正常人血清中含量为<13 μg/L。

小细胞肺癌(SCLC)发病率占原发性肺癌的20%~25%。

SCLC的大多数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比其他肺癌和正常对照组高5~20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阳性率可达65%~100%。

目前已公认NSE为小细胞肺癌的高特异性、高灵敏性的肿瘤标志物。

血清NSE活性水平与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程相平行,与小细胞肺癌转移程度相关,可用于临床监测和疗效评价。

神经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肿瘤,NSE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尿中NSE水平也有一定程度升高,治疗后降至正常。

血清NSE水平的测定对于监测疗效和预测复发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的代谢更有意义。

胰岛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甲状腺瘤等的血清NSE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测定NSE活性水平可用于这些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监测。

四、神经节苷脂及其组分的肿瘤标志物唾液酸唾液酸(SA)是细胞膜糖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在生物组织中和体液中大量分布的单分子体,由一个丙酮酸分子与一个D-甘露糖胺分子缩合而成的糖甙衍生物。

唾液酸位于神经节苷脂的糖链的终末位置上,唾液酸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细胞的识别,粘着和接触抑制,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其存在有三种形式:糖蛋白结合唾液酸、脂蛋白结合唾液酸和游离唾液酸。

测定血清中唾液酸浓度,可作为癌肿诊断辅助指标和疗效观察指标。

SA的正常参考范围是:<0.55 mmol/L。

急性白血病、食管癌、肝癌、肺癌等患者的血清唾液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以急性白血病血清中唾液酸含量最高。

测定SA可作为肿瘤消长、复发及转移的协同指标。

由于该项目缺乏特异性,某些炎症的SA水平也可增高,应结合其他肿瘤抗原检测以资鉴别。

五、激素类肿瘤标志物激素是一类由特异的内分泌腺体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

所以,激素是这类细胞功能的特异标志物,当这类细胞出现异常增生时,激素的分泌量就发生异常。

而且,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现原来在正常情况下不分泌激素的非内分泌腺体或非内分泌细胞也分泌了一种分子结构与正常激素相似的激素,只不过是所分泌的部位、细胞不同,通常称之为“异位激素”或“异生性激素”。

一般情况下,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可分泌不同种类的异生性激素,而同种肿瘤细胞可分泌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异生性激素。

一种异生性激素可由一种或多种肿瘤细胞所分泌,常见的可分泌异生性激素的恶性肿瘤有:肺未分化小细胞癌、神经外胚层肿瘤及类癌等。

下表是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激素类肿瘤标志物激素肿瘤儿茶酚胺类嗜铬细胞瘤5-羟色胺原发性类癌降钙素甲状髓样瘤催乳素垂体腺瘤、肾、肺癌胃泌素胃癌、胃泌素瘤胃泌素前体释放肽肺癌(小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库欣综合征、肺癌(小细胞)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绒癌、睾丸癌甲状旁腺素肝、肾、乳腺、肺癌胃泌素前体释放肽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是脑肠激素的一种,是小细胞肺癌增殖因子胃泌素释放肽的前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