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李时悦)

合集下载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吐故纳新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占所有肿瘤死亡事件的 17.6%,成为肿瘤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7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 5 年生存率不到15%。

最近的研究进展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早期诊断: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Ⅰ 期肺癌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较长的生存期,但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为不可治愈的晚期,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愈率与预后的关键。

那么如何做到肺癌早期诊断?肺癌早期诊断的手段有哪些?近年来,由于生物学和影像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技术进展,肺癌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

1 .胸片检查发现肺内结节的限度是直径大于 1 厘米,而此时肿瘤可能已经侵犯支气管上皮和血管上皮。

同普通胸片相比,胸部 CT 在发现外周肺病变方面更加有效。

文献报道,低剂量 CT 检出肺内小结节的敏感性是普通胸片的1 0 倍。

1/ 8目前,日本和美国已应用此项技术进行肺癌筛查研究。

研究证明,同以往的应用胸部 X 线加痰细胞学检查相比,低剂量 CT 可以发现更多的肺癌,经 CT 筛查的可切除的早期肺癌更多。

因此有学者建议,大于 60 岁的吸烟者需每年作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

2.经皮细针针吸活检在诊断肺部恶性结节方面极准确,敏感性70%~1 00%,但为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如气胸和咯血等。

3.痰细胞学检查就是利用痰液检查寻找癌细胞,特别是多次痰检,对诊断起源于大气管的中心性肿瘤,如鳞癌和小细胞癌是有帮助的。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肺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癌症类型,它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在不断的增加。

目前,肺癌依旧是全球范围内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肺癌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随着生物技术、分子利用以及疾病管理的不断进步,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最新的技术和治疗方法,为肺癌患者提供参考。

肺癌的新型诊断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是目前肺癌的主流检测方法之一。

患者的肺组织和肺部血液样本可以用来检测肿瘤基因的表达,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非常高。

这个方法还可以对肺癌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以确定每个患者的独特的肿瘤类型。

这使得患者可以得到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像血浆肿瘤DNA检测和呼吸道微生物学检测等测试,也可以用于肺癌的诊断与筛查。

血浆肿瘤DNA检测是利用肿瘤细胞在分裂时释放的DNA作为检测物,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来检测极微量的癌细胞DNA。

这个方法减少了肺癌测试的侵入性,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测技术,但还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

呼吸道微生物学检测可以帮助防止肺癌的误诊,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一些肺癌患者在中低期时可能被误诊为结核病或肺炎。

肺癌的新型治疗方法靶向治疗是一种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不伤害正常细胞的治疗方法。

以 EGFR 靶向治疗为例,它是一种专门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即 EGFR 激酶刺激增殖的治疗。

这个治疗方法是因为在很多肺癌患者的细胞表面富含 EGFR,所以可以直接靶向这个受体来杀死癌细胞。

近年来,许多新型 EGFR 抑制剂(Dacomitinib、Gefitinib等)也正在研制并已获得临床试验认证。

免疫疗法是另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与靶向治疗不同,这种方法并不直接针对肺癌细胞,而是增强人体免疫机制,让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能够发现和杀死肺癌细胞。

免疫疗法主要可以分为癌症疫苗和抗 PD-1/L1 抗体疗法两种。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挑战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挑战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挑战肺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除了传统的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近年来肺癌诊治方面也有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从肺癌的诊断、治疗和转化医学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挑战。

一、诊断(1)早期发现:肺癌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各种组织生物标志物、DNA甲基化标志物、肿瘤细胞自由DNA等检测技术的出现,使得早期发现肺癌的可能性更高。

(2)影像学检测:胸部CT成像技术的普及使得早期肺癌的发现和诊断更为方便和准确。

而最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算法已经应用到了肺部影像学检测中,进一步提高了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3)生物检测技术:目前,肿瘤细胞自由DNA、微小RNA等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肺癌的诊断方法之一,其可以通过从血液中收集肺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肿瘤的分子诊断。

二、治疗(1)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新一代,尤其在肺癌治疗中,免疫治疗已成为最为重要的手段。

PD-1/PD-L1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免疫治疗手段,改变了传统肺癌治疗的方式。

(2)分子靶向治疗: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细胞分子学特征选择相应的靶点,以达到抑制癌cell增殖和转移的治疗目的。

该方法主要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口服药物、注射剂,或是通过基因靶向抑制肿瘤。

(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指通过介入替代手术治疗,传统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但这些技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并不如传统手术治疗显著,最近,氦氖激光是一种新兴的手段,可以取代以上技术进行更加准确的治疗。

三、转化医学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肿瘤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一个新兴领域。

在肺癌领域,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蓬勃发展,癌细胞开关检测、肿瘤细胞内部信号分子的研究等新技术逐渐出现,为肺癌的诊断、治疗、甚至防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础。

当然,肺癌的研究与治疗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名医专家简介

名医专家简介

郑道文 医学博士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老年病科 医学博士 主治医师 心血管病学专业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0余年,熟练掌握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衰竭、高脂 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痛风、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症、老年睡眠障 碍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林庆荣 医学博士 主治医生
2015年在德国路德维希港 BG-Unfallklinik作AO trauma fellow。现为中 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创伤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以 第一作者及参与发表论文10篇,参编及参译论著4本,主持广东省医学科 研基金1项,参与8项国家、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的在研工作。
林伟贤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广州抗癌协会介入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会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会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分会呼吸科医师分会感染及重症专业组会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呼吸肿瘤全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员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呼吸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骨科博士,留美留德学者,海外高层次人才,微创脊柱技术 专家。曾先后在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德国ERFURT AO SPINE中心,伦敦UCL附 属医院脊柱外科任高级临床访问学者,掌握世界前沿技术,擅长各种微创脊柱 手术治疗各类腰腿痛,肩颈疼,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柱畸形,快速康复。 擅长各类微创椎间孔镜,椎间盘镜,超小切口显微镜和通道技术治疗各类型腰 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和青少年特发 性脊柱侧弯,前(后)路微创小切口治疗颈椎病等各类脊柱疾患,深获患者好评, 网上投票获最受欢迎脊柱专家之一。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研究课题,发表 论文20余篇,专著《临床骨科学》副主编,《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等杂志审 稿人,2012年香港骨科年会associate会员最佳研究奖。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展望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展望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展望肺癌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国内外都是高发疾病之一。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肺癌的治疗方案和诊断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

本文将从新进展和展望两方面,谈谈肺癌诊治的最新情况。

一、新进展1.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以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变异基因为靶点,以小分子靶向药物为主要载体,对肿瘤细胞进行精准治疗的新技术,近年来已成为肺癌治疗领域的关键突破之一。

靶向药物的研发和推广让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有了很大的提高。

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指的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着免疫技术的不断发展,重大进展已经取得。

例如,PD-1抗体的临床应用,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证实。

3.精准检测技术:精准检测技术则是通过检测基因的突变,在早期发现肺癌。

该技术将大大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因为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患者的治愈率就越高。

二、展望1.新一代肺癌药物的研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一代肺癌药物研发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

许多药物连续登上新药场。

2.精准医疗:精准医疗是指以个体遗传信息为基础,预测个体疾病风险,开展个性化预防与诊治的一种新型医学理念。

随着精准医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我们可以更为精确地预测和识别肺癌患者,进而开展精准治疗。

3.肺癌手术机器人辅助技术: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技术已经逐渐成熟,机器人外科手术被认为是肺部手术领域中的重大进步。

我们可以期待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新技术和新药物的不断进步下,肺癌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期待着肺癌治疗领域更多的新突破,如更多精准医疗的应用和更具期望的新型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早期肺癌的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为肺癌患者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

肺癌诊断与治疗的现状和进展ppt课件

肺癌诊断与治疗的现状和进展ppt课件
⑷结核性胸模炎
鉴别诊断 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3.肺脓肿:细菌中毒症状,大量脓痰,薄壁空洞, 血象高,抗炎治疗可完全吸收。
4.纵膈淋巴瘤:双侧肺门肿大,可有不规则发热, 呼吸道刺激症状不明显。
5.肺转移性肿瘤:多发结节,边缘光滑,无分叶及 毛刺,呼吸道症状少,有原发灶表现
治疗
原则:
NSCLC-Ⅰ~Ⅲa期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Ⅲb期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Ⅳ期 化疗为主;
不同时代对肿瘤的认识
肿瘤
古代 西方:黑胆汁凝聚 东方:气血凝滞
近代 细胞局部恶变
现代 细胞过度增殖 染色体异常(易位、缺失、重排) 癌基因活化、扩增
宿主
正虚 内分泌失调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遗传缺陷 抑癌基因变异
病因 未阐明,主要是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 吸烟 烟雾中有22种致癌物质,90%患者吸烟有关 职业性致癌因子
2.肺性骨关节病:杵状指及骨关节肥大、肿胀压痛 3.神经肌肉病变:亚急性脊髓小脑变性、周围神经炎、肌无力 4.皮肤改变:硬皮病、皮肌炎、黑棘皮病(皮肤增厚,色素沉着) 5.凝血系统异常:皮下淤斑、血肿,甚至DIC
诊断:力争早期诊断
高危人群:40岁以上男性,长期吸烟史(吸烟指数
﹥400年支),有下述情况应高度怀疑 1.无原因刺激性咳嗽持续两周以上,治疗无效; 2.原有呼吸道疾病(慢支炎)咳嗽性质改变; 3.无原因近期内反复痰中带血或血痰; 4.同一部位反复发作性肺炎,特别是节段性肺炎; 5.无症状性肺脓疡,脓痰少且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6.查体发现单侧肺门影增大,局限性肺气肿或叶段
选用化疗+放疗+手术;非小细胞肺癌则首选手术,然 后是放疗和化疗。
Thank
you!
2002-11

李时悦 支气管镜操作出血风险评估 [兼容模式]

李时悦 支气管镜操作出血风险评估 [兼容模式]
胀,多发小结节,表面覆盖坏死物质, 触之易出血。
3
淀粉样变,左主支气管
2013/4/6
血管显露
气道放疗后粘膜坏死
气管神经纤维瘤
左主支气管低分化腺癌
4
肺动脉期 左主末端血管瘤
2013/4/6
主动脉 期
上腔静脉阻塞时的左主支气管
上腔静脉阻塞时的气管下段
5
2013/4/6
血管受压
左上叶
左下叶
左下背段
术前常规凝血功能筛查 经支气管肺活检之前,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
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但尚不清楚上述 检查的安全范围在多少
1
术前评估(3)
• 影像学检查 胸片 CT CT增强(血管造影):治疗时必须
肺动脉期:肺栓塞 主动脉期:支气管动脉、肿瘤 血管造影、栓塞
2013/4/6
术中评估
• 镜下表现 分泌物、病变部位、病变特征(颜色、血管)、有
• 操作不当
风险评估
• 术前评估 病史、症状、体征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 • 术中评估 镜下、超声 • 术后评估
术前评估(1)
• 病史 心脏病、高血压、肺动脉高压 血液病史 肝病、肾功能不全 放疗 服药史(抗凝药、免疫抑制等)
• 有出血危险的患者,均应在术前常规查血 小板计数和/或凝血酶原时间
• 对于拟行活检的患者,若一直口服抗凝剂, 检查前应至少停用3天,或用小剂量维生素 K拮抗
曲菌球患者1(No:317689)的CT表现(CT号803136)
患者1 (No:317689) 治疗前镜下表现 (2010122205)
患者2 (No:305122) 治疗前镜下表现 (2010030902)
血管炎
大动脉炎

肺癌的规范化治疗及进展ppt课件

肺癌的规范化治疗及进展ppt课件
*
B超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重要器官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也用于双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检查;对于邻近胸壁的肺内病变或胸壁病变,可鉴别其囊、实性及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还常用于胸水抽取定位 MRI检查:MRI检查对肺癌的临床分期有一定价值,特别适用于判断脊柱、肋骨以及颅脑有无转移 骨扫描检查:用于判断肺癌骨转移的常规检查。当骨扫描检查提示骨可疑转移时,可对可疑部位进行MRI检查验证 PET-CT检查:不推荐常规使用。在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时较CT的敏感性、特异性高
肺癌的分期
肺癌TNM分期(IASLC 2009)
分期
TNM
隐形肺癌
Tx,N0,M0
0
Tis,N0,M0
IA
T1a,b,N0,M0
IB
T2a,N0,M0
IIA
T1a,b,N1,M0
T2a,N1,M0
T2b,N0,M0
IIB
T2,N1,M0
T3,N0,M0
分期
TNM
IIIA
T1,N2,M0
*
1、鳞癌:(1)是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类,发病率最高,约占40-50%,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下降至20-30%,并低于腺癌发病率;(2)老年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3)与吸烟关系密切;(4)中央型多见;(5)癌肿倾向于管腔内生长,易造成腔内阻塞;(6)鳞癌具有坏死倾向,因而易形成癌性空间,易出现咯血;(7)鳞癌生长缓慢,倍增时间长,手术切除机会多,5年生存率高;(8)对放疗和化疗效果较差。
*
细支气管-肺泡癌:腺癌的一个亚型,发病年龄较年轻,发病率较低,约占2-5%,其组织来源主要是支气管末端的上皮细胞,也有人认为来源于II型肺泡细胞。主要分为结节型与弥漫型,前者为肺内孤立圆形灶,后者为弥漫性小结节或大片炎症样浸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近况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

发病率连续上升,特别在大城市情况更为明显,其病死率在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中居首位。

但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很多问题,十多年前的资料显示,明确肺癌的患者70%~80%为晚期,早期肺癌的诊断率为10%;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10%~13%,但T1N0期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80%。

近年来,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不少进展。

在美国,据最新的资料显示,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出现下降的趋势。

(一)诊断方面
(1)痰
常规涂片、染色找癌细胞阳性率很低。

近年来,为提高其敏感性,对痰细胞学检查引入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并使人们重新认识痰细胞学检查在早期诊断的重要作用。

A.痰标本的免疫染色: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痰标本,可使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但特异性为70%~88%左右。

B.痰标本中肺癌相关基因的检测:应用PCR的方法对痰中脱落细胞进行肺癌相关基因的检测,可检测出P53突变、K-ras突变
等。

从而提供了一种从痰发现肿瘤细胞的方法。

(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有肺泡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正常或异常的上皮细胞。

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BALF中基因的改变,从而更早的发现肺癌。

(3)外周血
外周血中存在多种可溶性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传统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是用单克隆抗体去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特异性抗原,特异性较低。

目前已经能够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检测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异常DNA,或直接检测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

A. 癌标志物:迄今尚无任何一种可靠的血清癌标志物用于诊断或普查
肺癌。

目前已用于临床测定的如组织多肽抗原(TPA)、癌胚抗原(CEA)、鳞癌抗原(Scc-Ag)、CYFRA21—1等对NSCLC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蛙皮素(bombesin)、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BB(CPK—BB)、胃
泌肽(GRPC)等测定对SCLC诊断有利。

如采用多个指标联合检测,有可能提高检出率。

B.外周血中的肿瘤性DNA:肿瘤患者血浆中的DNA同正常人比较明显增
高,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在血浆中检测出异常的肿瘤DNA,包括癌基因的突变和扩增、微卫星改变、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以及病毒DNA(病毒相关肿瘤)等。

C.循环中恶性肿瘤细胞:恶性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液或者淋巴细胞转移,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RT-PCR、端粒酶活性等)可以检测循环中微量的肿瘤细胞。

分子生物学技术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可能,但目前多处于试验阶段,作为临床实用尚有一定的距离。

(4)荧光支气管镜检查
应用波长为400~440nm的蓝光照射支气管粘膜,正常组织发出氯光,原位癌、早期浸润癌会发出红光。

利用这一特性可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文献报道可达1.3~6倍。

(5)低剂量螺旋CT(LDCT)
LDCT同常规CT比较,优势是:在20~30秒内通过一、二次屏气可扫描整个胸部,消除了呼吸相不一致导致的层面不连续,避免了漏扫和重复扫描,减少心脏和大血管搏动产生的伪影,能够精确显示肺内小结节的细微结构和边缘特征,且其放射量小,仅是传统CT的1/6,胸部X光片的10倍。

目前的初步结论是,LDCT比胸部X光片有更高的敏感性,其检出肺内小结节是X 光胸片的10倍,且发现的肺癌中有80%~85%为I期。

(6)PET(正电子发射体层扫)
应用同位素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注射到体内,脱氧葡萄糖隆聚在代谢活跃的组织,并发出射线――β+,通过一定的设备和方法,测定其聚集的程度,从而达到定性诊断的目的。

文献报道其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5%。

PET只对直径>6毫米以上的结节有效;对炎症、肉芽肿特异性差较差,但对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较高,临床上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判断等。

目前已有结合PET和CT优点的仪器PET-CT,既有CT对病灶结构显示较清晰的特点,又可通过PET了解病灶的生理和代谢性信息,可进一步提高肺癌的诊断。

(二)治疗方面
(1)新辅助化疗
即使是非小细胞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也不够理想,而第一次复发约四分之三是远处转移,说明肺癌有早期转移的可能性。

因此提出在术前应用行辅助化疗,特别是IIIa期非小细胞癌。

较常用的药物组合有“顺铂+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和“健择+顺铂”。

(2)基因治疗
肺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基因改变。

随着自靶细胞导入基因技术的提高,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已成为可能。

应用重组的、无复制能力的病毒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肺癌细胞,以抑制基因的表达可取代突变的肿瘤抑制基因,从而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发展,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目前国内已有第一个用于临床的基因治疗药品“今又生”,它是腺病毒载体与人p53基因重组的肿瘤基因治疗制品,腺病毒感染将p53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表达P53蛋白,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分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损伤,在临床已取得一定的疗效。

(3)肺癌的靶向治疗
由于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目前已经发现一些造成肿瘤细胞生长、分化的靶点,因此围绕这些生物靶点的治疗称为肺癌的靶向治疗。

目前肺癌治疗的靶向药物有:(1)ZD1839 又称Iressa或Gefitinib。

;(2)C225:为一种人源化的EGFR单抗;(3)Herceptin:人源抗P185单抗;(4)OS1774(Tarceva):酪氨酸酶抑制剂。

(4)放射治疗
肿瘤的立体形态是不规则的,而且往往和周围的正常组织互相交错。

理想的放疗是放射线只照射肿瘤,而不照射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

目前的技术还不能达到,但可以使放射高剂量区的立体形态符合肿瘤的形态,使周围的正常组织受到最低剂量的照射,基于这一目的而出现的技术有三维适形放疗(3DCRT),而且进
一步发展到更高级的调强放疗(IMRT)。

IMRT的适形性明显优于3DCRT,能使高剂量的立体分布适合外形非常不规则,甚至怪异的肿瘤,特别是肿瘤和一些重要正常组织和脏器非常接近或互相交替的情况。

IMRT是放射治疗历史中一个革命性的进步。

结果显示,3DCRT和IMPT可明显提高有效率和减少副作用、并发症。

21世纪初治疗放疗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多维适形放疗(MD-CRT),即在物理剂量的三维适形的基础上,再结合根据肿瘤的生物学和放射生物学等方面的特性所决定的生物适形,形成多维适形放疗。

(5)其他
支架、激光、光动力学(PDT)、药物局部注射等方法治疗大气道肿瘤,射频消融减瘤手术姑息疗法等。

肺癌的治疗既要规范又要个体化。

我们已经进入循证医学时代,在肺癌的治疗领域不仅在临床实验研究中越来越多的采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而且在临床治疗实践中越来越注重运用最佳的科学证据,在肺癌的治疗中目前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同时存在,不少肺癌的疗效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与一部分肺癌患者未能得到规范化治疗不无关系。

因此,肺癌的规范化治疗是其治疗的基础和核心。

但由于每位肺癌患者的病情、分期和体质状况不尽相同,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制定基本的治疗原则,然后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制定治疗细节,这种既规范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使患者最大获益。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李时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