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研究

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
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给予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00%、46.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毒副反应上,研究组患者皮疹、腹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毒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并且毒副反应小,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药物。
关键词:吉非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毒副反应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治癌症的方法,晚期小细胞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若是没有及时采用药物控制病情,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危。
目前,吉非替尼是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理想药物,临床效果显著。
本研究对2013年2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2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
研究组100例患者,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40-75岁,平均(60.38±10.75)岁;对照组100例患者,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41-75岁,平均(60.74±10.83)岁。
经过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肝功能均正常,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即选择1250mg/m2吉西他滨,将其与生理盐水相互混合,在第一天、第八天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半小时内完成滴注。
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 b ta t A s c】Ob et e T v u t tee cc n aeyo einba rtl et ae le — ai t wt d a cd d r jc v : oea ae h f aya dsft f fii sfs-i etded d p t ns i a vn e e i l i f g t i n r e h
n n-s a lc l l ng c nc r o m l el u a e
L u n u ICh a g i
(h r c e at e t f h epeSH s i l f h u u s itZb i , hn o gPo ic , io 2 6 7 , hn ) P amayD p r n o eP o l opt oc nDir , ioCt S a d n rvne Zb 6 0 1 C ia m t aoZ tc y
t e a y Th y we e te t d wih g f i b 2 0 mg p r d y t v l a e t e e c c t T fc e t a d m. s l :2 o 2 h r p . e r r a e t i tmi 5 e a o e a u t h f a y wi C o h s— b o Re u t i i h s f5 p te t r a i n s we e CR,1 f t e we e P o h m r R,2 f t e we e S 1 0 o h m r D.T e o a e p ns a e wa 5 0 ,d s a e c n r lr t s h r l r s o e r t s 2 . % ie s o to a e wa 6 . % . e o a e p n e r t n ie s o t lr t fg o p o d n c r i o r 1 3 a d 719 : e o a e 35 Th r lr s o s a e a d d s a e c n r a e o r u f a e o a c n ma we e 3 . % n . % Th r lr . o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致间质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ation and induce apoptosis in HT-29 colorecta l cancer c ̄lls via sup—
pressing NF—kappaB and STAT3 signaling(J].Evid Based Complement
中 国老 年 学 杂 志 20eten FR.IKK/NF-kappaB and STAT3 pathways:central signalling hubsin inf lammation'mediated tumour promotion and metasta-
.
sis(J].EMBO Rep,2009;lo(12):1314-9.
38 Schwitalla S,Fingerle AA,Cammareri P et a1.Intestinal tumorigenesis , initiated by dediferentiation and acquisition of stem—cel1。like propertieS [J].Cell,2013;152(1-2):25-38.
Oncogene,2012;31(37):4150-63.
44 Zhan g R ,Liu R。IJiu C,et a1.A novel role for miR-520a-3p in regulating
EGFR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J].Cell Physiol Biochem,2017;
43 Keklikoglou I,Koemer C,Schmidt C,et a1.MicroRNA-520/373 family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吉非替尼是一种靶向药物,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常见类型之一——晚期肺腺癌。
近年来,吉非替尼在晚期肺腺癌治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生长、促进细胞凋亡等机制来达到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将对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吉非替尼在治疗晚期肺腺癌方面效果显著。
临床研究表明,吉非替尼在晚期肺腺癌中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EGFR活化突变型NSCLC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mPFS)通常能达到10个月以上,而接受常规化疗的患者通常只有3-4个月的mPFS。
吉非替尼也能够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吉非替尼的不良反应相对温和可控。
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和肝脏毒性等。
皮肤反应包括皮疹、干燥、瘙痒、指甲改变等,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和治疗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胃肠道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等,一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适当用药等方式缓解症状。
肝脏毒性主要为肝功能异常,需要定期监测肝酶及胆红素等指标。
尽量预防和管理这些不良反应,可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也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
EGFR基因突变在吉非替尼治疗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对于EGFR敏感突变型的患者,吉非替尼的治疗效果通常比较好;而对于EGFR野生型的患者,吉非替尼的疗效则很有限。
患者的年龄、性别、整体健康状况和基因变异等因素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观察论文

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32例晚期肺腺癌应用含铂类方案治疗失败后,口服吉非替尼250mg,1次/日,直至进展。
30天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8例,有效率(rr)为59.4%,稳定(sd)7例,疾病控制率(dcr)为81.35,进展(pd)6例。
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7个月,1年生存率为56.3%,中位生存时间(os)为13个月。
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不影响治疗。
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疗效好,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关键词吉非替尼晚期肺腺癌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gefitinib as the second-line therapy in the patients with lung adenocarcinoma.methods:32cases with chemo-refractory were administered gefitinib 250mg orally once a day until disease progression.tumor response and treatment toxicities were evaluated monthly.results:complete regression was seen in one patient.partial response and stable disease were respectively 18and 7patients.the median pfs was 7months.one year survival rate was 56.3%.median os was 13 months.the most adverse reactions were mild rash anddiarrhea.conclusion:gefitinib as the second-line therapy in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 is effective.it is well tolerated with adverse reaction.key wordsgefitinib;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2006年5月~2009年10月应用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32例,并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c嘲等发现吉非替尼激活内在信
号凋亡系统,其中包括BA)(的激活和促使线粒体释放细胞 色素c,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同时,研究发现BIM (BCL2L11)水平升高可能在吉非替尼抗肿瘤方面发挥重要 作用…,BlM水平与肿瘤细胞凋亡程度成比例,用siRNA敲 除BIM后可减弱酪氨酸酶抑制剂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旧J。 但目前吉非替尼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仍有待进 一步研究。 1.2吉非替尼的临床应用 吉非替尼于2003年5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化 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于20D5年3月在中国获准 上市。ch姐g等对235例吉非替尼治疗的砭洲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的研究显示,吉非替尼是一种耐受性良好的口服酪氨酸 酶抑制剂,不像其它化疗药物那样导致骨髓抑制,神经病变 和明显脱发等严重不良反应,在亚洲人群中不良反应轻微, 除皮疹、腹泻外,未发现其它严重反应[3j。 【收稿日期】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蒋敏,钱晓萍,刘宝瑞 【指示性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过表达或突变,通
过其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同时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因此,选择性地抑制表 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以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中研究较多的 是酪氨酸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本文从吉非替尼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对吉非替尼敏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 者的筛选,吉非替尼的获得性耐药问题这三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变不会出现在同一个病例,7r0Injz咖等研究的120例日本非
小细胞肺癌患者中,29例(24%)存在EGFR突变,4例(3%) 存在K—RAS突变,而这4例都为EGFR野生型【9’1 0。。P踮 等认为K—RAS基因突变与吉非替尼的原发耐药有关,在研 究的60例肺腺癌患者中,38例对酪氨酸酶抑制剂耐药的患 者,9例(24%)存在K—RAs突变,无一例为EGFR突变,17 例EGFR突变患者服用酪氨酸酶抑制剂都有效,而9例K— R蟠突变者服用药物都无效(P=3.2×10。7)¨“。 由上可见,K—RAS基因和EGFR基因是两个独立的致 癌因素,有不同的致病机理,存在K—R蝎突变的患者对吉 非替尼不敏感,但K—RAs基因能否作为预测EGFR野生型 患者对吉非替尼敏感性的一个参考指标仍有待研究。
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摘要】吉非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其对患者体内VEGF和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影响。
本研究分析了吉非替尼对VEGF 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临床研究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果显示,吉非替尼能显著抑制VEGF的表达,并对T淋巴细胞亚群产生调控作用。
结论指出,吉非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未来肺癌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深入探究吉非替尼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吉非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VEGF、T淋巴细胞、影响机制、临床研究、实验数据分析、作用机制、未来研究、总结Conclusion。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据了所有肺癌病例的大部分。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尽管已有多种药物治疗方案被广泛应用,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患者的生存率仍然较低。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通过对吉非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有望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吉非替尼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吉非替尼对VEGF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为肺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2. 探究吉非替尼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分析其对免疫调节的影响,为肺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支持;3. 揭示吉非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4.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索吉非替尼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提供参考。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论文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对化疗失败或不适宜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25例,给予吉非替尼治疗。
结果:25例中18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32.0%,疾病控制率68.0%。
常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皮肤改变和腹泻,ⅲ度不良反应占7.6%。
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吉非替尼治疗女性,不吸烟,腺癌晚期nsclc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适用人群证实肺腺癌后立即应用,观察2周若有效,可仅持续应用吉非替尼控制,无效者则选择综合治疗模式。
关键词靶向治疗吉非替尼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是近年肿瘤学界的热点之一,甚至被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称为21世纪肿瘤学研究的方向。
抗肿瘤药吉非替尼是高特异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通过阻断信号传导的第1步,抑制egfr的磷酸化作用而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主要用于晚期nsclc的三线治疗。
收治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的nsclc患者25例,单药口服吉非替尼250mg/日,至少口服>30天,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死亡停药,回顾分析影响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因素,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入选标准: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nsclc;预期生存>3个月;有可以测量或可评价的肿瘤病灶;有应用抗肿瘤药吉非替尼的经济条件。
转移或一般状况差;不能耐受化疗或拒绝其他治疗手段;既往标准化疗后复发或进展需与前次治疗间隔>1个月。
2008年8月~2009年9月收治愿意并有条件接受或要求应用吉非替尼的nsclc患者25例,均为ⅳ期。
其中男9例,女16例。
年龄38~83岁,中位年龄69岁。
腺癌21例,男5例,女1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均为女性;腺鳞癌1例,为男性;鳞癌1例,男性;吸烟者3例,均为男性。
既往未接受任何治疗3例均为女性,余22例均接受过以顺铂或卡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2~16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向之一 [ , 因为它能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且对正常细 7 ] 蛋白的产生 [ , M U C 5 A C是气道分泌物中来源于杯状细胞黏蛋
白的主要存在形式。在大鼠模型中, E G F受体的配体可诱导
8 ] M U C 5 A C的表达 [ , E G F 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B I B X 1 5 2 2可阻断
3 ] 长[ 。受体酪氨酸激酶( R T K ) 中e r b B家族包括 4个成员, 分别
Ⅱ期临床研究为剂量评估试验
[ 1 1 ]
, 简称 I D E A L 。分别在日
5 0和 5 0 0m g 剂量的评价, 虽然两剂量 本、 欧州和美国进行了 2 组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但在美国参与研究的患者, 其药物反 应率相对较低, 且差异有显著性。
- 1 都单剂量口服吉非替尼 2 5 0m g ·d , 时间 > 9个月, 7例对治
·2 5 5 ·
1~ 3 个月就有 5例出现腹泻, 8例出现了皮疹, 1例出现皮肤干 燥。
5 ] 报道治疗过程中有病例出现骨痛不良反应。 王 彬等 [
疗有部分反应, 另外 7例疾病控制稳定, 该1 4例患者中 8例至 少生存 > 2a 。在肺功能改善方面, 女性的效果似乎优于男性。 但统计学分析显示, 吉非替尼治疗反应率与肺功能改善没有直 接联系。
胞的毒性很小。吉非替尼( g e f i t i n i b ,商品名: 易瑞沙, I r r e s a ) 是
2 ] 第一个用于肺癌治疗的蛋白激酶抑制药 [ , 正受到人们的关
其表达。同样, E G F信号可能与细支气管肺泡癌( B A C ) 细胞的
[ 9 ] 黏蛋白产物相关, 因为 M U C 5 A C高表达于 B A C 。对于 B A C
[ 1 5 ]
法国偏向于用间质性肺炎( p n e u m o n i ai n t e r s t i t i a l ) , 而其他国家 偏向于用肺炎( p n e u m o n i a ) 一词。在急性发作时以及肺炎症状 恶化时, 应暂时中断吉非替尼治疗, 并进行及时的进一步研究。 若间质性肺疾病确证, 应停用吉非替尼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治 疗处理。
3 ] 。 没有观察到剂量、 药物治疗反应与耐受性等之间的关联 [
。2 0 0 5年 6月 1 7日,
美国 F D A批准吉非替尼新标签, 限制其仅用于下列患者: 目前 0 0 5年 正受益于吉非替尼的患者、 之前曾受益的患者以及参与 2 6月 1 7日以前临床研究的患者。2 0 0 5年 2月 2 5日, 吉非替尼 也经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 F D A ) 批准正式在我国上 市, 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或不适于化疗的局部晚期或 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N S C L C ) 。 吉非替尼在理论上是一种完美的靶向药物, 在临床实际中 究竟如何认识其作用机制、 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防治呢?笔 者就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吉非替尼的作用机制 吉非替尼是一种表 皮 生 长 因 子 受 体 酪 氨 酸 激 酶 ( E G F R T K ) 抑制药, 能通过 A K T和 M A P K途径阻断 E G F R信号传导通 路; 促进 G 期细胞周期的终止; 阻止表达 E G F R的人癌细胞生 1
1 0 ] 可发挥抗增殖作用, 也可以减轻 N S C L C症状 [ 。
抑制黏蛋白生成的作用。因为表皮生长因子( E G F ) 可调节黏
[ 收稿日期] 2 0 0 6 0 6 2 7 [ 作者简介] 徐朝江 ( 1 9 5 7- ) , 男, 浙江嘉兴人, 主管药师, 学士, 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电话: ( 0 ) 1 3 3 5 6 0 7 2 8 5 8 , E m a i l : x c j 5 7 1 @1 6 3 . c o m 。
1 2 ] 有较高的抗癌活性。一项Ⅱ期临床研究 [ 显示, 前期未接受治
是 E G F R/ H E R 1 / e r b B 1 、H E R 2 / n e u / e r b B 2 、H E R 3 / e r b B 3 和
5 ] H E R 4 / e r b B 4 , E G F R是其成员之一 [ , 表达于许多正常细胞与
1 4 ] 加拿大学者 [ 在温哥华市亚洲人集聚的地区进行了回顾
此外, 还有眼睛疼痛、 角膜脱落糜烂或溃疡的报道, 有时与异常 的睫毛生长有关。还有极少数报道胰腺炎者, 眼部缺血 / 出血、 莱尔综合征( 中毒性表皮融解坏死) 、 多形红斑以及变态反应 ( 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荨麻疹) 报道更少。体内或体外的非 临床研究数据提示, 吉非替尼具有抑制心脏动作电位复极化 T间期) 过程的作用, 但与临床关联性尚不清楚。 ( 如引起 Q 在接受吉非替尼的患者中曾观察到有间质性肺疾病( I L D ) 的病例, 其总发生率约为 1 %。目前日本报道的吉非替尼所致
现有资料表明, 吉非替尼用于肺癌的疗效存在较大的患者 种属等方 面 的 差 异。国 内 报 道 的 临 床 疗 效 往 往 优 于 西 方 国
5 ] 1 3 ] 家[ 。R E C K等 [ 对1 4例早期 N S C L C患者进行了研究, 他们
医药导报 2 0 0 7年 3月第 2 6卷第 3期
·2 5 4 ·
H e r a l do f M e d i c i n eV o l 2 6N o 3M a r c h2 0 0 7
吉非替尼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徐朝江1, 王 卓 2,姚远兵2
( 1 . 嘉兴学院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3 1 4 0 0 0 ; 2 .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 上海 2 0 0 4 3 3 )
注。 吉非替尼的Ⅰ、 Ⅱ期临床研究显示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耐受 性, 但在Ⅲ期临床试验与化疗药物的联用方案中并未提高患者 的生存率。而日本报道, 1 00 0 0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
3 ] 8 0 例出现了间质性肺炎, 并且有 1 8例死亡 [ , 对其安全性发出
患者, 吉非替尼在影像学结果改善之前即能迅速减少支气管黏 液分泌。临床研究提示, 该作用在治疗开始后的 6h即可观察
2 0 ] 在美国, T R U E L L等 [ 还报道了 1例怀疑吉非替尼导致的
。
不同种属人群使用吉非替尼的有效性 Ⅲ期临床研究发现, 与反应率不同, 是否可以通过临床筛选来确定对吉非替尼敏感 的患者呢?目前临床上肺癌分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 非小 细胞癌又有腺癌、 鳞癌、 大细胞癌 3种, S U Z U K I 等
3 ] 间质性肺 炎 不 良 反 应 越 来 越 多, 并且有 1 8例 死 亡 [ 。K O O 1 9 ] 等[ 经分析后指出, 在上报肺疾病方面的不良反应时, 日本和
e x t e n d e da c c e s s 性调查, 主要对阿斯利康公司的扩大供药计划( E A P ) 2a ( 2 0 0 2年 4月 ~ 2 0 0 4年 5月) 间的病例分析, p r o g r a m, 1 %, 结果显示, 对吉非替尼治疗的反应率女性和男性分别为 7 2 9 %; 非吸烟者和吸烟者分别为 5 7 %, 2 9 %( 不明者占 1 4 %) ; 亚洲人和西方人分别为 7 1 %, 2 9 %; 腺癌和支气管肺泡癌分别 为5 7 %, 2 9 %( 其他占 1 4 %) 。 2 . 3 敏感性预测研究进展 虽然包括 N S C L C在内的很多实体 瘤常表达( 甚至高水平表达) E G F R , 但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 测, 人N S C L C中 H E R 2和 E G F R的表达水平, 与吉非替尼的疗 效、 毒性和接受治疗的患者生存无关
癌细胞的表面, 而肿瘤细胞常过度表达。吉非替尼可以通过与 E G F R的 A T P结合位点上的三磷酸腺苷竞争, 阻断酪氨酸激酶 活性, 进而 阻 断 参 与 肿 瘤 生 长 与 转 移 的 E G F R信 号 传 导 通
6 ] 路[ 。对于肺癌而言, 吉非替尼除可抑制细胞增殖外, 也具有
疗者, 其总体响应率为 1 9 %, 前期接受过治疗者为 9 %。特别是 其中女性和非吸烟者的生存时间延长。研究表明, 吉非替尼既
[ 1 6 ]
选择了分
高敏性心肌炎的老年男性病例。
1 3 ] 3 . 2 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时间 德国学者 [ 对1 4例 - 1 接受吉非替尼 2 5 0m g ·d 治疗至少 9个月的患者进行分析,
属 4种肺癌细胞的 1 9种细胞系进行了以下深入研究: ①通过测 定吉非替尼抑制 5 0 %癌细胞浓度( I C ) , 观察吉非替尼对这些 5 0 细胞的敏感程度有无差别。结果发现, 吉非替尼对多种细胞系 G F R的 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②通过测定每种细胞系表达 E 水平, 观察吉非替尼敏感性是否与癌细胞表达 E G F R水平有关, 在所有细胞系中, P C 1 0和 Q G 5 6细胞系有高达, R E R F L C M T 细胞系有中度表达, A C C L C 9 4 、 S K L U 1 、 C a l u 1 、 A C C L C 1 7 6 、 R E R F L C A I 和C a l u 6细胞系适度表达 E G F R , 而A 5 4 9细胞系 微量表达 E G F R , A C C L C 3 1 9 、 S K M E S 1 、 S K L C 6和 N C I H 4 6 0 等细胞系几乎检测不到 E G F R表达。 Q G 5 6高表达 E G F R对吉 非替尼高度敏感, 同时其 P C 1 0也高表达, 并对吉非替尼有明显 的抵抗性, 而A C C L C 4 8几乎检测不到, 但对吉非替尼高度敏 感, 表明 E G F R表达水平与吉非替尼的敏感性没有直接联系。 2 0 0 4 年, 日本和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 E G F R基因突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