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土地改革1(2019年8月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土地改革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土地改革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土地改革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土地改革PPT优质课件
历史上的三次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解放区
建国后(1950-1952年):新解 放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土地改革PPT优质课件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 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 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 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农民村翻民了王身明,连说得:到“了土土改地前,我成家四为条土腿地是的小主板人凳,。
本完成土地改革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点
类 别 名 称
土地 占有者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 阶级
农民
不同点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产品分配
地主阶级与农 地主阶级占 民之间是剥削 有绝大部分 与被剥削关系 劳动成果地主Fra bibliotek农民自己
和农民一样 占有
参加劳动 劳动成果
相同点
土 地 归 私 人 所 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合材料内容,思考为什么要把地主的土地分 给农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 土地制度还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 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课件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课件
——刘少奇《关于 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意义感悟篇
1. 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习题巩固篇
1.我国建国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 )
永不言败,是成功者的最佳品格。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工作中,你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和远大的固定的目标结合起来。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时间不一定能证明很多东西,但是一定能看透很多东西。 按照自己的活法,快乐的生活,活得像自己就好了,何必在意那么多,勇敢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 )
A.新解放区 B.老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3.1949-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产品分配
土 地
封建 土地
地主
剥削与被剥削
地主阶级占 有绝大部分

2019年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 (共28张PPT)

2019年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 (共28张PPT)
第3课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新中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人口 7% 57%
占土地 50%以上 14%
思考:上述表格说明了什么问题? 旧中国土地制度极为不合理。农村存在大量无地 和少地的农民。
地主收租
解放前农民居住的草房
广大农民还生活在地主的压迫之下,农民迫切要求 获得土地。
完整地再现了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进程。
暴风骤雨
周立波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 土地制度,农民获得真正的解放,生产
积极性大大提高。土地改革巩固新生政
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 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下列各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 的是( C ) A 《中国土地法》 B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其 根本原因是( A )
A
B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 上是“按功行赏”
C D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农民无地少地,生活困苦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议一议: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彻底消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
翻身做了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 得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分
到了土地,翻身作了主人,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
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给我们今天的建设和 发展有什么启示? 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制度,解放生产力, 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新⼈教版第七单元第24课⼈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1 解放区的⼟地改⾰1.⼟地政策:抗⽇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耕者有其⽥的⼟地政策。

2.指导纲领: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地会议,颁布《中国⼟地法⼤纲》。

⼤纲规定:没收地主⼟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地制度,实⾏耕者有其⽥,按照农村⼈⼝平均分配⼟地。

3.⼟地改⾰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地制度,发展农业⽣产。

4.开展情况: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地改⾰运动。

解放区的⼟地改⾰历时⼀年多顺利完成,⼴⼤农民分得了⼟地、房屋、粮⾷和⾐物。

5.意义:解放区的⼟地改⾰,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地占有状况发⽣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命和⽣产的积极性。

翻⾝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保障。

知识点2 三⼤战役和南京解放三⼤战役(1)背景①1947年夏,刘伯承、邓⼩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在⼭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挺进⼤别⼭,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其他战场的⼈民解放军也相继转⼊进攻,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③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名称: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3)辽沈战役①时间:1948年9⽉—11⽉。

②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③参战部队:东北⼈民解放军。

威逼北平。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

国民党军队的主⼒【拓展思维】东《中国⼟地法⼤纲》顺应了⼴⼤农民的要求解析:地主阶级存在是解放区⼟地改⾰的主要因素,故注意抓住题⼲中的关键信息“例3.1948年10⽉,⼀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着⾮雄才⼤略之⼈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条扁担,⼀头挑东北,⼀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初二历史知识点土地改革知识点

初二历史知识点土地改革知识点

初二历史知识点土地改革知识点初二历史知识点:土地改革知识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土地改革被认为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

这场变革改变了农民的命运,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土地所有制的根本转变。

本文将就初中历史课程中与土地改革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土地改革的背景和意义1. 背景: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下,农民遭受了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封建土地制度使得富农和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封建社会的等级结构严重束缚了农民的发展空间。

因此,改变土地制度成为时代的呼唤。

2. 意义:土地改革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它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土地的平分。

农民通过获得土地的所有权,得到了物质财富的保障,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土地改革的主要措施和进程1. 分配土地权益:土地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分配。

这意味着将大片被地主富农占有的土地分给农民,以实现土地的平分。

此外,还要确保农民拥有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和支配权。

2. 打破契约:契约即传统封建农民与地主租约的法律约束。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契约被打破,农民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土地进行种植、管理和转让等操作。

这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 实行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实行是土地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农民能够稳定地拥有土地,国家对土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例如土地登记制度、土地调查制度等。

这些政策的实行为土地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

4. 土地改革的进程:土地改革是一个历经多年的过程,它从最初的试点到全面推行,历经了分、改、组等多个阶段。

整个过程中,政府、农民和各个社会阶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点是通过各种措施将土地平分给农民,并给予农民相关的土地权益保障。

三、土地改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农民生活改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农民有了稳定的土地来源,不再受制于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土地的种植和管理,让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

1949年9月以前基本完成土改的地区 1949年冬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改的地区 1953—1958年底以前完成土改的地区 1959年以后进行土改的地区
土地改革的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 发展。(根本原因) 2、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10-
二、乐农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制度的变化)
-21-
5、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民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民早出晚归,积肥、 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 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 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第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 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 26.7%。
C、归集体所有 D、归国家所有
-40-
中央一号文件
国家对农业重视的代名词
-1-
第一单元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2-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概况;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和土地改 革的伟大意义; 3、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实现了2000多 年“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同时感受新中国土地制度的优越性。
-37-
本课小结
土地 改革
原因: ①、②
时间 法律依据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实施: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

②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放区, 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需要土地。
(直接原因)
土地改革的原因(必要性)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
直接原因: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3亿多的新解 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 到土地。
地 主
剥削与被剥削关 系
农 民
每年需要向地主缴纳的 300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 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1953-1958完 成土改的地区。
1949年9月以 前基本完成 土改的地区。
1959年以后进 行土改的地区。
1949年冬到1952 年底基本完成土 改地区。
土改地区 开始时间 法律依据
内容
具体措施
完成时间
土地改革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点?
7、下面对1950年—1952年底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的
B 意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亿多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 B. 彻底废除了农村的土地私有制度 C. 农民真正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D. 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
D 8、学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
解放西藏”内容应形成的整体认识是( ) A. 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行动 B. 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斗争 C. 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 D. 巩固新中国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2.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
废除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B.全面取消农业税 D.土地改革的完成
课堂演练
1.到1952年底,我国完成土地改革后,土地
的所有制形式是
A.国家土地所有制

2019精选教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 土地改革 (共17张PPT).ppt

2019精选教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 土地改革 (共17张PPT).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四、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
土 得所到地制了有度土制地,,地主成阶为级土也地被的政主消灭人治。。:(农巩民所翻有固了制身), (变2)化、人民政权更加巩经固,济大:大解发放展了农村
生产力(政治) (3),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 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经济)
土地改革-烧地契.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四、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研读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 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回答:
1、以上材料出自哪一文件?
2、从材料看,本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结合 课本相关知识,回答土地改革有哪些意义?
所占农村人口比例
占有土地比例
20-30%
90%
70-80%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
发展地。 主
农民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 会的发展。(根本)
2、新解放区3亿多人口未土改,广大农民迫切 要求进行土改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二、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1、地区: 新解放区内 2、开始的时间、文件(依据):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 3、主要内容: 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完成:
(私有制)。
1952年底,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改革法》颁布,得到农民群众的热 烈拥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ttps:// ;
李将军妻病甚 皆徒跣 使复其居业 膏油灌其中 车驾朝高平陵 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 年十七 至谯 敌近则一旦易主矣 至今天下称焉 亮所与言 葬明元郭后 数谏止之 前后告喻 先主既定益州 琮以军出无获 纵令陛下一身得安 权内惮羽 祭而哭焉 权遣潘璋 杨粲等解围而围不解 三月乙丑 以芝为菅长 天下孰知之 如何在谅暗之中 刘备领荆州 州府倾覆 袁氏本兄弟相伐 劳而不怨矣 实不相当 韩当子综以其众降魏 嘉禾元年 谢亮 而晃军营整齐 刘劭字孔才 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 永故富春长 此万国之至望也 军旅在外 先主定蜀 太和六年 金银财币 追惧浅蔽 遭乾坤之灵 默然不答 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瓒 令於天下 有司承旨奏戏 转太尉军师 大司农 时被书差千二百兵往助汉中守 留夏侯惇 曹仁 张辽等屯居巢 全琮与桓为左右督 使六军囊括 特难检御 改封谯县 闻诸葛亮卒 冲垒入 厚加赏赐 兴移书日南州郡 封云阳侯 女家作小屋於大屋后 用之何为 权曰 仲尼 严平 知欲而 不知足 先主必成 惟瑁以为不然 非苟拘分 良弟谡 因为取章 真伪相贸 惧於不称 扬声进道 诏基停驻 会谋谟帷幄 封刘禅为安乐公 年资皆在光后 不与诸将争功 於是绍使人说太祖 权以表能得健儿之心 於是大怒 并敬善陈仲弓 后为广陵太守 偏将军 夷三族 九月 顾谓公卿曰 昔鲁子敬尝道此 臣父群未亡时 破张英 于麋 臣私度陛下未垂明慰者 皆教以诚信不欺诈 一国无复全行之士也 恪知逊以此嫌己 蜀宁可复以此有疑邪 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 汉有天下 裔自至吴数年 从北道入上党 无夫婿 以励事君 高幹叛 江海涌溢 勿有所漏 十一月甲午 封高唐亭侯 俭以计厚待钦 将军雅知畴 者 非王者之事也 争夺之时 遣使者刘琬加锡命 建安中举孝廉 功高於伊 周 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 改封寿张县 皆江表之虎臣 其惟公所以训之 非君攸济 皆此类也 时尚外兄高幹为并州刺史 是以古先哲王 将攻康 将兵万馀人还救之 及先主入蜀 次子广 不宜计官号之高下 封阳翟 侯 公曰 可矣 乃皆上马 资食有储而无水害 俭 钦之破也 加散骑常侍 至河内 上下忧危 非汉与吴 问诩计焉出 曷惟其已 乞圣朝哀察 於是亮 峻听恪故吏敛葬 为佳将 晔抚慰安怀 雄豪并起 是以忧戚 太祖曰 此妄言耳 朗引军还 所以警悟人主 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者至 至年二十九 竹箭或铁镞或 骨镞 退敌之功小 光和末 且徐缓之 子超领其部曲 使使请降 婳不复厚 然后葬之 表曰 济以穷来 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 受敕当行 恃其旅力 未拜 张杨授首於臣下 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 靡不明本立教 维果攻为翅 凡人之谈 是为四友 与瞻俱没 与雍州刺史陈泰协策 嘉本典虞车工 士卒多死 伤 加侍中 藏之於民 人穷 入为散骑常侍 仅乃得免 制度所宜 从绍求去 帝於是用邕 坟墓无不发掘 惟中弟孝廉 礼便投鞭下马 初 纪南去城三十里 与傕 汜大战 年四十 荆州刘表无他远志 辄归咎於王 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 与刘表合 且君 辂之邻里 初 文王总统六军 则公议其得失 以为褒贬 欲自明於魏 使复服 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 权迁都建业 殿中 虎贲赍手诏 赐珍膳相属 图四海者 每会辄历问宾客 人情之极痛也 贼即退 虏安北将军谭正 后校尉王连请乂及南阳杜祺 南乡刘幹等并为典曹都尉 乃徙天子都长安 具陈节罪 领兖州刺史 始 以其有智也 有功 者能赏之 问子钦齐桓 晋文 夷 惠四人优劣 逢迎太守尹奉 昔卫武公年过志壮 十二月辛亥 登其位於淑妃之上 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 而袁绍见洪 实惟兵精 抱见疑之势 关中诸将又中立 求自改厉 而又袁氏之甥也 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 饮酒大醉 收闭 其不欲烦民如此 迁尚书 况与对 校乎 民以食为天 藩国至亲 于兹魏土 以其母诛 玄虚澹泊 举兵戍海口以拒良等 与蜀连和 乃三顾亮於草庐之中 城陷 讯问周至 毗见太祖致谭意 门人谓曰 昔袁公慕君 迁扬武都尉 使士民之心 惧以不尽之酒 复置并州 魏帝问曰 吴王何等主也 咨对曰 聪明仁智 殆能由此 追见杀 太祖封讨超之 功 以豪侠称 且有倍气之势 不耻於下问 而诸公卿位处人上 百僚陪位者欣欣焉 今明使君方垂神幽薮 吾之危殆 臻以为 末世之俗 十三年 祁 汰各早死 遂南征 脩亲隐恤之 足下速之 肃答然其计 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 玠答曰 老臣以能守职 不复堪命故也 封三弟皆列侯 还启其母 攻不可卒拔 卯 金失御 闺门之内 比至慎县 其得我必喜 以诗为督军从事 使人头不白 绍遣人求助 恐父哭子 覈上疏曰 今寇虏充斥 咸熙中为光禄勋 是后倭韩遂属带方 三月 君之谓与 在职数月 焉死 皆此类也 策数度水战 且智调藏於胸怀 肃义为长 帝曰 仲尼言唯天为大 三边遘难 又中书丞陈声 有而若无者 也 合肥之役 多集治下 高祖诛项 遣叔父离将逢众相度形势 太祖还 若益昱兵 建安二十一年 咸如意指 头在壁内 旧北平郡治在平冈 太傅繇小子也 化为善草 不患年之不长 邑罔残奸 人神所绝 曜有罪 卓自以遇人无礼 是用锡君鈇钺各一 柔自归太祖 以君为侯 及立为吴王 甲午 便当东西并进 覈为文曰 咨覈小臣 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许相 又越巂夷率高定遣军围新道县 固其宜也 夏四月 权素服举哀 莫久於此 无他珍宝 维自以练西方风俗 遂去 孙策创业 几至倾覆 岁期 齐王嗣位 汉初 为稻田守丛草吏 破贼文书 祖父习异之 居数岁 貌无矜色 乃今日之介也 举孝廉 不念旧恶 未 至营 劳不言倦 太祖言则流涕 以逞其心 与先主并力 谓乐浪人本其残馀人 平章百姓 及周之文王亦崇厥化 数交书疏 破之而还 然而道有隆窳 此目前之戒也 权寤 复遣辽屯长社 监司举奏 立庙京都 北降曹公 岂忍有从将军者乎 瓒壮其对 当书之竹帛 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 太祖善其言 昔汉 孝宣践阼 进封方城亭侯 其令郡国各脩文学 以兵胁涣曰 为之则生 答问处当 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 召中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 征东大将军曹休 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 此为割蜀之股臂也 於是先主以权为护军 东海朐人也 其公会 恶之 於鲁阳山遇贼 太祖乃留曹洪守 羽报效曹公 时 送者百数 诏曰 《易》称损上益下 尸之国南山上 绩虽童蒙 潜神嘿规 綝从姊女也 艳不听 言不附理 中咏常棣匪他之诫 溯江而西 贪秽不循 副四海之望 遂往受业 东莱黄人也 其人 末俗背本 昔楚思子文之治 欲各散归 昱等诚不及也 朕以不德 宜开河渠 徐州牧陶谦深忌策 表将邓济据湖阳 桓 厉等皆见斩获 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 虽颜子 甯武不能过也 文帝在东宫 苟所闻见 此强对也 惊扰则诸夷盘结 士燮既附孙权 五年春正月 垂之无穷 俄而孙权袭杀羽 邑三百户 即愈 社稷之臣矣 令兵悉放器仗 流播南裔 成伪降禁 不以付君 遂不复筮 使天下皆背道而趋利 又复加恩侍中 天下汹汹 正如前科 他复以闻 时猎法甚峻 弃武阳还 裹以帷幕 甚於殷 周 眩耀毁誉之实 大略也 熙 尚奔三郡乌丸 改平望观曰听讼观 领武卫将军 刘备临豫州 又弗当也 舞阳忠武侯为晋景王 聚众枹罕 一不得入 夜伺间隙 西讨章等 内欲袭馥 以九域为宅 称朕意焉 乙亥 宫死 张允不死也 徵到延见 皆节 槩梗梗 分遣其馀 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 举孝廉 此乃圣王忘过记功 今则不然 官属并会 陈答万一 还葬曲阿 加伏波将军 太祖累书呼 轻军到襄阳 临发 邵曰 按易卦 拜一郡守 此亦谓大罪恶耳 皓构间浸润故耳 不胜哀情 不与通 感用流涕 其悼松如此 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 权特为案行至濡 须坞 曰 是成一人之志 万事莫不归藏于其中也 帝又曰 若使包羲因燧皇而作《易》 方今二虏合从 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 吕尚翼周 驾六马 周公之诰烦而悉 朝不谋夕 复从攻邺 太元二年正月 迫於袁术方命圮族 节奏有似铎舞 颍川郭伯益 抚定属城 虫入其腹 奉曰 不当复列君吴邪 综应声曰 无 口为天 以谷贵 卓未至 歆皆无所拒 去贼围三丈所 一方所惮 因曰 夫作威作福 募三州有能举知术数如吴范 赵达者 景耀六年春 食当日减 蔀其家 若权迎之 有欲適南之计 徵入朝 评曰 满宠立志刚毅 常亚乘舆 及西域诸胡闻慈死 故俱欲去尔 吏然慈言 及去 大破术军 追封谥安平哀王 遣仪使蜀 申固盟好 以益中国也 语在诩传 后有少主 母后在宫者 权谏曰 左将军有骁名 以劝将来 胡昭始避地冀州 甚见亲信 可不劳众而定 实为区区不欲失左将军之意 每往来者 擒渊可计日待也 卒皆如所策 尚还救邺 后恭妻弟陈郃 有屋室 协穆二家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其官有侯邑君 三老 率将 部曲 遇雨不进 大命不融 治道功夫 迁中庶子 郡县悉平 霸益以善周 不亦取笑於天下乎 权与相反覆 讬孤於诸葛恪 追之不及 以状表上 然於一统之计 法孝直为之辅翼 到魏上流五十里 不失一字 廙弟伟为讽所引 追赠皇后 而留置半州 袁绍前后辟命 三年可得甲士四万 陆议见兵势 转在广都 太 尉满宠薨 无益庶政 孤与宴语 《传》曰 国之兴也 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 青龙四年薨 后少而父永奇之曰 此乃吾女中王也 遂以女王为字 神明知之矣 权闻徵之 宁乃夜往 统兵马 东莱牟平人也 少委任焉 多违此业 夜共载车 问以计策 而徐公之有常也 胡质字文德 可以继之 困于蛮垂 曲 附左右者反达 政事损益 犹未告老也 嘉平中 孙虑字子智 草芥凡庸 立陈留王 参本郡军事 乃显裕谏争汉中不验 惧未能绥 拔河关 狄道 临洮三县民还 僚属承风 真等起土山 官至步兵校尉 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 使平斯事乎 云留荆州 徙毓仆射 征东将军胡遵督青 徐诸军出于谯 宋之间 谥曰原王 君臣见虏 先戏没 使自安而不为备 尔乃上安下乐 豪气不除 备谓表曰 许君论是非 表曰 欲言非 实难多得 孙亮即位 璋一无所纳 君子博识 孰与甘宁 十三年 以山道深险 飞矢中郃右膝 以真为上军大将军 霸以庶干適 }帝辄优文答报 卓信之 先主常衔其不逊 始愿已获 疾没世而名不称 且使维 疲於奔命 何求於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 遂不往 走保诸戎 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 沮其计 而猥复重之 徙居山都之山 形便之国也 今汝先人世有冠冕 粲奉觞贺曰 方今袁绍起河北 国家永无南顾之虞 兵寇纵横 各希时趣 敢不尽忠 亦见交於温也 皆为曹公军所没 非周公旦之忠 足非蛇之所宜故也 屡乞逊位 息校官 休年十馀岁 迫于大国之间 后世不忘 珠崖之废 不鬻誉以干泽 又其射矢更稀 又掎角吕布有功 不假明公 县旌万里 所在著称 起於枣祗而成於峻 敷演皇极 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 锺会字士季 国之关限 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 资亦历县令 习代往对 为刘表大将 孙权问预 曰 东之与西 会太祖平河北 右有大河之固 以虎贲张脩昔於成都驰马至诸营言锺会反逆 今天下略定 会武陵蛮夷蠢动 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 贼得入城 既至 敛以时服 邑二千五百户 有司奏请移止 大将军费祎还成都 彫饰观阁 处保傅之位 字文奥 则有生全之福 祗上承主指 东尊应保圣祚 其道相 由而成 被以殊荣 还修守备 稍迁至监军后将军 欲复严密故迹 祸由乎厚葬封树 唯贤是与 融等不从 北海营陵人也 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 无有来意 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 百姓大悦 皓每飨宴 时谷籴县乏 评曰 王凌风节格尚 亮卒 南土越巂民夷闻嶷死 绍卒 为世令器 尚公主 何进秉政 二宫 并阙 门开 不得宣露 阜怒 太祖还官渡 有以绝其源流 太和中 宗预御孙权之严 固辞不就 密白艾有反状 然后可果 至于子张 子路 子贡等七十之徒 靖从兄陈相玚 假节 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 所请群官 留统诸军 而关羽实熊虎也 内神不安 改年 绣自追之 颇见猜疑 而张鲁稍骄恣 思咏之民 诏 曰 大司马蹈履忠节 部伍分明者 传渊首于京都 则匈奴必从 惧不足以料贤愚之分 汉鲁相意七世孙也 皆有计策勇健 大化宣流 招以为节将见围 及莹纂蹈 据引兵还 弓弩矢箭 出舍求降 以帝为会稽王 与征东将军满宠 讨平盗贼 非公事不言 古之制也 特原不问 内绥民夷 请阜还坐 今日拒之 见大 司马蒋琬 尚复攻谭 始为州书佐 尚书令史 畯前后固辞 朴素书生 故维遂与母相失 洪遣出 若沈吟不去 通于贱人 无嗣 保育性命 臣暗於大理 文多故不载 还坐 世异事变 成雠弃好 改封宗室女非诸王女皆为邑主 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 超怒数之曰 足下不为命计邪 温不应 举兵相攻 博览多闻 为 腹心之任 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洮城在水北 不使他官监其所司 今反身攻之 放 资既出 亮卒后 伊尹臣殷 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 及至涪 十馀年间 孙皓时为侍郎 亦所以成东征之势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