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报643A4数学电子小报成品,数学手抄报模板,数学乐园趣味数学简报小学生数学与生活板报数学游戏画报
小学数学手抄报图片_趣味数学

小学数学手抄报图片_趣味数学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形成一种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数学手抄报是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有效学习方法,因为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一起来欣赏一下趣味数学的手抄报吧。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
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
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
·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数学小报手抄报word模板A4横版

数字绕口令
小兔子,开铺子,
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三根小绳子,四只小匣子,五管小笛子,六条小棍子,七个小盘子,八颗小豆子,九本小册子,十双小筷子。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3.讨价还价(打一名词)
4.八分之七(打一成语)
5.成绩是多少(打二名词)
6.七六五四三二一
(打一数学名词)
1.二分之一个证明等于0。
——高斯
2.在数学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够被证明的东西。
——罗素
3.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Th
4.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
——维特根斯坦。
四年级数学小报模板可打印

四年级数学小报模板可打印数学小报是一种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在这里,我为大家提供一个四年级数学小报的模板,方便大家打印使用。
第一部分:数学知识点1. 数字与数的认识- 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大小比较- 数的顺序排列2. 加法与减法- 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3. 乘法与除法- 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乘法和除法的练习题4. 分数与小数-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分数的加减运算- 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小数的加减运算第二部分:数学游戏1. 数字拼图- 将数字拼图按照顺序排列- 拼图过程中加深对数字的认识2. 数字迷宫- 在迷宫中找到正确的路径,解决数学题目 - 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数字接龙- 根据规定的条件,接龙形式进行数字运算 - 提高计算速度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第三部分:数学趣味故事1. 小明的数学比赛- 小明参加数学比赛的故事- 通过比赛,小明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2. 小红的数学奇遇- 小红在一次旅行中遇到了数学问题- 小红通过解决问题,发现数学的魅力3. 小王的数学发明- 小王通过自己的创造,发明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 - 小王的发明激发了其他同学对数学的兴趣第四部分:数学练习题1. 选择题- 根据题目选择正确的答案- 检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 填空题- 根据题目填写正确的答案- 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3. 计算题- 根据题目进行计算,得出正确的结果- 锻炼计算速度和运算能力通过这个四年级数学小报模板,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个模板,并且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数学小报410A4数学电子小报成品_数学手抄报模板_数学乐园趣味数学简报_小学生数学与生活板报

班级姓名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
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作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7.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甘肃千佛洞是位于甘肃拉稍寺西北约一公里的天然岩洞,坐落在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处的钟楼山峡谷中。
甲游客在武山县城、乙在千佛洞,两人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走3km,乙每小时走2km,那么他俩几小时可以碰到呢?解答:生活中关于行程问题有两大类,相遇和追及。
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典型的相遇问题。
它用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就很好解决。
您看:解设甲乙两人x小时相遇,根据题意得3x+2x=505x=50x=10答:他们10小时能相遇。
行程问题延伸:一只小狗每小时跑5km,它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时它就返身往甲这边跑,碰到甲时它就返身往乙这边跑,问小狗在甲、乙相遇时一共跑了多少千米?答案:显然,小狗往返奔跑,直到甲、乙相遇时才停下来,所以小狗跑的时间就是甲、乙相遇的时间,问题由此迎刃而解。
解由上题知,他们10小时后相遇,所以狗也跑了10小时,共跑了5×10=50(千米)答:小狗在甲、乙相遇时一共跑了50千米。
趣题妙解我爱数学数学电子小报手抄报趣味数学乐园数学与生活板报模板数学家的故事海报有趣的数学A4

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我跟爸爸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少年宫。
我们爷俩坐的是3路车,出发的时候,1路车正好也和我们同时出发。
此时爸爸看着这两路车,突然笑着对我说: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3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
这两路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
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х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也就是两路车至少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
爸爸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
耶!听了爸爸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有一天,妈妈在看书时候突然问我:“孩子我出一个题目你来算一算好不好?”我说好。
妈妈说:“我出个对联,上联下联说的都是一位老人的年龄,你算一下老人多少岁了。
”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这副对联是由清代乾 隆皇帝出的上联,暗指一位 老人的年龄,要纪晓岚对下联, 联中也隐含这个数,即上述下 联。
花甲是60岁,俗话说 ‘六十花甲’;古稀是70岁,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 用来形容古代活过七十岁的人 都很少了。
” 我这样计算:上联的算式:2×60+3×7=141, 下联的算式:2×70+1=141。
得出结论:老人141岁了。
班级 姓名如右图所示,一个大长方形被两条线段分成四个小长方形。
如果其中图形A 、B 、C 的面积分别为1、2、3,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是多少?阴影三角形 底边是A 的1.5 倍,高和A 相同 所以面积是四分 之三。
克和千克的认识数学电子小报手抄报趣味数学乐园数学与生活板报模板数学家的故事海报有趣的数学A3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
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一般用“克”作单位;
表示比较重的物品体的质量,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要知道一个物品有多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要知道一个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班级 姓名
饼干110 克
5 千克
电子秤
盘秤
弹簧秤
天平
磅秤
450( ) 30( ) 3( ) 克千克
千克 800( ) 498( ) 8( )
克 克 千克 在 里填上“<”、“>”或“=”。
2千克 200克 2500千克 3克 800克 1千克 2千克 1200克
7000克 7千克
< > > >
=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 100 千克重。
它的一个蛋就重 1 500 克。
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大约重150吨,它的肾大约重1吨。
世界上最大的袋鼠大约重40千克,最小的约重4克。
数学家陈景润数学电子小报手抄报趣味数学乐园数学与生活板报模板数学家的故事海报有趣的数学A4

0的最初含义是“没有”。
古人认为,既然什么也没有,就不必专门确定一个符号。
后来,人们用位值制记数时经常会碰到缺位的数,比如204,怎么表示中间的空位呢?古代印度人用“·”占位,我国开始时用空位,后来用“□”占位,再后来又用“○”占位。
据英国史学家考证,大约在1500年前,0最先出现于中国和印度边界,很可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创造。
人类从认识“1”到认识“0”,差不 多用了5000年的时间。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
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 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
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人。
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
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
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9年,中国发行纪念陈景润的邮票。
同年10月,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 星命名为“陈景 润星”。
数学乐园数学电子小报手抄报趣味数学乐园数学与生活板报模板数学家的故事海报有趣的数学A4

1、一减一不是零。
(打一字)
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
(打一数学名词)
3、七六五四三二一。
(打一数学名词)
4、一加一不是二。
(打一字)
5、八分之七。
(打一成语)【答案在本期找】
有一个很有钱的人买了一部奔驰跑车,想要一个好的车号找了个熟人要了一个好车号是00544(动动我试试),买了以后很高兴。
有一天在公路
上开车前面有人踩了一下急刹
车后面的车一不小心给撞上
了,他很恼火下了车指着那个
车的司机就问你瞎呀?没看见
车吗?司机说看见了就是因为
看见了才撞的。
看见了还敢撞
你看看我的车号是多少。
司机说看了你在看看我的车号是多少。
那个人一看44944(试试就试试)。
一个人的拳头的周长正好是自己脚的尺
27 0的最初含义是“没有”。
古人认为,既然什么也没有,就不必专门确定一个符号。
后来,人们用位值制记数时经常会碰到缺位的数,比如204,怎么表示中间的空位呢?古代印度人用“·”占位,我国开始时用空位,后来用“□”占位,再后来又用“○”占位。
据英国史学家考证,大约在1500年前,0最先出现于中国和印度边界,很可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创造。
人类从认识“1”到认识“0”,差不多用了5000年的时间。
两个父亲和
数学谜语答案: 1、三 2、相等3、倒数 4、王 5、七上八下 班级 姓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向运动就是利用地图和
指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
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
定向运动通常设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园里进行,也可在大学校园里进行。
定由运动起源于瑞典。
最初只是一项军事体育活动。
“定向”这二个字在
1886
年首次使用,意思是:在地图和指南针
的帮助下,越过不被人所知的地带。
真正的定向比赛于1895
年在瑞典
斯德哥尔摩和挪威 奥斯陆的军营区举行,标志着
定向运动作为一种体育比赛项目
的诞生。
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春天到了,瞧,李老师正组织同学们去春游呢!同学们乘坐1号和2号两辆大巴 就要出发了。
李老师:1号大巴里坐了42名同学,2号大巴里坐的人数比1号大巴的 2倍少39名。
如果不去数人数,大家能知道2号大巴里坐了多少名同学吗? 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同学们纷纷思考起来。
阿灿最先得到了答案。
阿灿:为了让大家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先在纸上画出下面的线段图:
由图可见,我们可以把1号大巴里的人数看作1倍,那么1号大巴里人数的2倍就是42×2=84
(名),比1号大巴里人数的2倍少39名,就是84-39=4(名),列成综合算式是42×2-39=45(名)。
听了阿灿的讲解,大家都明白了。
这时车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李老师高兴地笑了。
识
外 小 知 课 时间
在一堂数学课上,老师问同学们:“谁能出一道关于时间的问题?”话音刚落,有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问:“老师,什么时候放学?” 计算器
数学考试的考场上,同学们用计算器演算各种试题。
这时突然从考场的一个角落里传来了一声惊呼:“天哪,我怎么把家里的遥控器带来了”
小括号常常在同学们解决问题时主动帮忙,可 有时却不受欢迎。
一天,小方在解一道题:四年级 有7个班,原来每班有图书14本,现在又买来210 本,平均分到各班,现在每班有图书多少本?
小方刚列出算式:14+210÷7,小括号就来
了,它赶紧上去“帮忙”,跳进了小方列的算式 里,算式变成了(14+210)÷7。
小方一见,忙 说:“我这儿不要先算加法,你这是帮倒忙!”说完小方把小括号赶了出去。
小锋也在解一道题:学校原有故事书250本,现又买来4箱,每箱80本。
学校现有故事书多少本?小锋一边列算式:250+80×4,一边说:“先算乘法。
”正好小括号来了,一听说要先算乘法,它心想:“这回该用上我了。
”
它马上跳进算式,把算式变成250+(80×4)。
谁知小锋毫不领情:“谁 让你来画蛇添足?”小锋也把小括号赶走了。
小括号连续两次碰壁,心 里委屈极了。
它想:“他们有时那么需要我,到处请我,可这两次我主 动帮忙,却又不受欢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括号碰壁的原因了吗?快去开导开导它吧, 免得它再碰壁。
学校 班级 姓名:请在此处直接输入
班级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