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热量和温度关系
温度、内能、热量

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D)温度很低的物体没有内能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
3. 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这 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 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这 时,物体虽然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 保持不变。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 内能一定增加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D)。
2.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物体的内能改变,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即物体 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 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物体吸 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因此 物体吸热或放热,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过程。例如两个物体之间发 生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了50J的热量,表示它的内 能减少了50J;同样低温物体吸收了50J的热量,则内 能增加了50J,实际上就是50J的内能从高温物 另外要注意的是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而内能是状态量, 因此我们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例6、一个物体的温度不变,那么( D) 、一个物体的温度不变,那么( A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B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C它的内能一定减小 D它的内能可能增大 它的内能一定减小 它的内能可能增大
1. 温度高的物体,它的内能一定大 温度高的物体, 2. 温度高的物体,它含有的热量多 温度高的物体,
温度与内能

温度与内能1. 引言温度和内能是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在理解物体的热学行为以及制定热力学定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温度是衡量物体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而内能则是物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能量的总和。
本文将探讨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2. 温度的定义温度是描述物体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
根据热力学的零th 律,当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它们之间不存在热能的净交换,而只存在微小的热能交换。
由此可得出温度的定义: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开尔文温标的零点,即绝对零度,是热力学中温度的最低可达点,对应着分子的最低动能状态。
3. 内能的定义内能是指物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能量的总和。
它包括物体的微观能量以及宏观性质所引起的能量,如物体的热能、机械能等。
内能是物质热力学性质的重要参量,它与物体的热力学过程密切相关。
内能的单位通常是焦耳(J)。
在热力学中,内能常常通过改变物体的温度或者在物体上做功来进行转化。
4. 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根据热力学的经验性法则,内能与温度有以下关系:$\\Delta U = C_m \\cdot \\Delta T$其中,$\\Delta U$表示内能的变化,C C为物体的摩尔热容量,$\\Delta T$为温度的变化。
这个关系表明,温度的变化将导致物体内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与物体的热容量有关。
对于固体和液体而言,它们的热容量可以近似视为常数。
而对于气体而言,热容量则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而变化。
5. 温度与热平衡温度是热平衡状态的必要条件。
当物体与外界处于热平衡时,它们之间的温度相等,而当它们的温度不相等时,就会存在热能的净交换。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当物体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时,其内能的变化可以表示为:$\\Delta U = Q + W$其中,$\\Delta U$表示内能的变化,C表示从外界传给物体的热量,C表示物体对外界做的功。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关系辨析

内能热量温度关系辨析一.从概念上分析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热量:是指物体之间存在温差,使物体之间的能量产生传递,所以说热量是一种过程量,所以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
不可以说“含有”“具有”.而该传递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热量的单位为焦耳(J).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二.辨析区别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联系1.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2.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物体不对外做功),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3.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液体沸腾时,温度的不变,内能增加.还有外界对物体做功.4.物体本身没有热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内能的转移时,才能讨论热量问题.5.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热量.6.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无关.练习.判断.1、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热量.( )2、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3、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就会增加.( )4、物体的内能增大时,它的温度就会升高.( )5、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6、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答案解析1.×.因为物体温度升高,除了热传递,还有可能是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2..×.晶体熔化,液体沸腾,内能增加,温度不变.3.√.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4.×.晶体熔化现象.5.×.液体沸腾,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6.×.还可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增加.。
气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气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气体是物质的一种常见形态,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如空气、汽车尾气、香水等。
而气体的内能是指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能量,是气体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
本文将探讨气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1. 气体的内能气体分子在无规则运动中具有动能和势能。
气体内能是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也就是气体的总能量。
根据统计力学原理,气体的内能与其分子的平均动能成正比。
2. 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描述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通常用开尔文(Kelvin,K)或摄氏度(Celsius,℃)表示。
温度高低反映了物体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大小,即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情况。
3. 根据气体分子动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气体内能与温度成正比。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动能增加,从而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当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动能减小,导致气体的内能减小。
这种正比关系可以用理论模型和实验进行验证。
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力学原理和分子动力学等方法,推导出气体内能与温度的数学关系。
实验上,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气体的温度变化,测量气体的内能变化,从而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
4. 内能转化的热力学过程在热力学中,气体的内能转化可分为两种过程:热传导和热辐射。
热传导是指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热量的过程,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辐射能量传递热量的过程。
在热传导过程中,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内能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流向温度较低的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
这个过程中,由于内能转化,温度差距逐渐减小,直到两者的温度相等。
这也说明了气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在热辐射过程中,物体通过辐射能量来传递热量。
辐射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相关,温度越高,辐射能量越大。
这也反映了气体内能与温度的正比关系。
综上所述,气体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气体的内能正比于温度,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这种关系对于我们理解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和研究气体的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内能温度热量三者的关系

内能温度热量三者的关系
热量跟温度的关系:物体吸热(或放热),不一定引起温度变化。
因为只有两物体间
有温度差才能发生热传递,发生内能转移,内能变化的多少叫热量。
用公式计算,热量跟
物质的质量、比热、变化的温度有关,跟初温和末温无关。
在物态变化时,如晶体熔化或
凝固,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物体温度变化,不一定吸热或放热。
因为发生改变物体内能存有两种方法:热传递过程,必须稀释或释出热量,温度变化,内能变化;作功发生改变物体内能,不须要稀释或释出热量。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状态量
温度
状态量
宏观: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反映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热量
过程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也可以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2、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不一定
气体在吸热的同时对外做功,
内能可能会减小
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 热传递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温度和热量 没有必然联系
不一定 1、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2、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不一定
把手放在火炉旁烤火
内能和温度
不一定 1.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2.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 内能增大
温度是衡量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的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同一物体 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内能和热量
不一定
1、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内能、温度和热量 之间的关系
内能
状态量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温度
状态量
宏观: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反映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热量
过程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某物体含有的热量较多或较少”Biblioteka 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搓手
晶体熔化: 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热传递
初中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

初中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说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少同学都觉得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确实如此,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因而不少同学对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总是感到模糊不清,不易掌握.1.三者的概念区别(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的是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说“升高”、“不变”或“降低”,但温度不能传递,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2)热量: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它总是伴随着热传递而出现,是一个过程量,因而热量是与热传递过程相联系的物理量,若没有热传递的发生,就谈不上热量,故也就不能说一个物体“有多少”或“含有多少”热量,而只能说“吸收了”或“放出了”多少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J).(3)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从宏观看,物体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从微观看,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总的来说,当同一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2.三者的辨证关系要揭示三者的辨证关系,可用两个“一定”和四个“不一定”来对它们进行总结.(1)两个“一定”①物体的温度变化,其内能一定变化.因为物体的温度改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也随之改变,故内能也会改变.所以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加(减少).②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改变.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就是发生了热传递.而热传递则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在不考虑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少.(2)四个“不一定”①物体内能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晶体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必须吸收(或放出)热量,晶体由于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其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晶体物质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温度却是不变的.但非晶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物体内能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②物体内能改变,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物体内能的改变除了吸收或放出热量(即热传递)这种途径之外,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③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不一定引起温度变化.晶体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的,但其温度却是不变的.④物体的温度改变,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热量.做功也是改变物体的温度(内能)途径之一,因而物体的温度改变不一定是由吸收或放出热量所致.3.三者的联系热量、温度和内能三者都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热”有关,日常生活中的“热”不但可表示温度,还可表示热量和内能.例如:“今天气很热”中的“热”是表示温度;“蒸发吸热”中的“热”是表示热量;而“摩擦会生热”中的“热”则是表示内能.在这三个量中,温度与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则是一个过程量.例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在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解析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晶体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D正确.答案 D例2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物体内能减少,一定对外做功解析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A选项说法不正确;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也越大,B选项说法正确;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大,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才能说“吸收了“或”放出了”多少热量,热量不能说“含有”、“具有”.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少,可能是对外做了功,也可能是放出了热量,D选项说法不正确.答案 B。
温度热量内能关系

温度热量内能关系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二、知识总结学习内能的知识后,大多数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温度、内能、热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不能正确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把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如下: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
2.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
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3.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
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
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或“没有”“含有”。
三、跨越障碍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
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
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
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正确答案:(A)、(B)、(C)。
2.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热量和温度关系内能、热量和温度是热学中三个重要的物理量。
学习内能的知识后,大多数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不能正确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把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如下。
一、三者之间的区别1.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
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其单位是“焦耳”。
对于同一物体而言,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对于不同的物体而言,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与质量、体积、状态有关。
以水为例,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一桶水和一勺水相比较,由于单个水分子所具有的内能是一样的,由于一桶水所含的水分子数目较多,所以一桶水具有的内能就多;水通常以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三种形式存在,固态物质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液体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体小,分子也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较自由,气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极度散乱,间距很大,由于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分子在排列组合方式上不同,导致分子间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也不一样,当然它们所具有的内能也不一样。
2.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
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
两个不同状态间的物体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
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
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因此可以说,温度的高低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不可能都相同,我们把物体内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Q)。
(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它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
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则内能减少得越多;低温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则内能增加越多;因此,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用传递的热量来量度。
值得注意的是,功和热量的单位虽然都是焦耳,但它们是不同物理过程中的单位。
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具有”“有”或“没有”“含有”。
热量定义的条件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因此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才能谈及热量,所以物体本身没有热量。
二、三者之间的关系1.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内能的大小与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
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
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
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因为温度越高,物体内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因此物体的内能越多。
但要注意:温度不是内能变化的惟一标志。
物体的状态变化也是内能变化的标志(如晶体的熔化、凝固,液体沸腾等)。
例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正确答案:(A)、(B)、(C)。
2.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的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因此,热传递的实质就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向低温的物体转移。
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内能就减小多少;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说做功的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法,但它们的物理过程是不同的。
1、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其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2、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其本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是内能的转移。
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内能就减小多少;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内能就增加多少。
要注意:内能增减并不只与吸收或放出热量有关,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多少;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对外做功多少,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多少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而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因此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例如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了50J的热量,表示它的内能减少了50J;同样低温物体吸收了50J的热量,则内能增加了50J,实际上就是50J的内能从高温物体传给了低温物体。
物体吸收热量,分子运动剧烈,内能增加,但内能的增加不仅可以通过吸热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对物体做功来实现。
在不清楚内能变化的过程时,我们不能肯定究竟是通过哪种方式实现的。
另外要注意的是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而内能是状态量,因此我们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D)温度很低的物体没有内能正确答案:(A)。
3. 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
这时,物体虽然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
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两物体间不存在温度差时,物体具有温度,但没有热传递,也就谈不上“热量”。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了热量(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就会增加(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正确答案:(C)、(D)。
例4 关于物体的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大时,其温度就会升高(B)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内能就增大(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热量就增加(D)物体的内能越大,物体的热量就越多正确答案:(B)。
例5 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正确答案:(D)。
关于温度和热量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不一定改变。
例如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物体吸热,但不升温;液体凝固成晶体和气体液化,物体放热,但不降温。
另一方面,物体温度发生变化,不一定是由于吸热或放热。
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例6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解析:物体吸收热量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可以是分子动能增加,也可以是分子势能增加。
在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物体要不断地吸收热量,但物体的温度不变,这时物体内能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内部分子势能的增加。
所以A不正确。
改变物体内能大小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有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别的物体对它做了功。
再没有明确说明是通过哪种方式改变内能的情况下,不能不假思索的做出判断。
所以B不正确。
物体的温度不变,只能说明物体内部分子的分子动能没有发生变化,并不能意味着物体内部的分子势能没有发生变化,也就不能说明物体的内能没有发生变化。
如在晶体的熔化和液体沸腾中,物体要不断地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凝固中,物体要不断地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保持不变。
所以C也不正确。
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剧烈,分子动能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分子势能也会增大,故内能增加。
即D正确。
总之,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极易造成错误:如把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说成是温度,或说某一状态具有热量。
生活用语中“热”有时表示温度,有时表示热量分辨不清楚。
只有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的物理意义,认清它们之间区别和联系,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才能全面把握这几个重要概念五、知识强化1. 温度高的物体,它的内能一定大错。
物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物体内能大小不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内分子个数有关。
温度高的物体由于其他情况不清楚,所以它的内能也就不一定大。
例如一小杯100℃的沸水,温度虽高,但不一定比一大桶80℃的水的内能多。
因为水的内能的大小还与水的质量有关。
2. 温度高的物体,它含有的热量多错。
温度与热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是一个状态量。
热量是表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不讲热传递的过程,只讲“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是毫无意义的。
只不过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降到同一温度时,△t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3.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对。
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质量不变,内能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有关,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分子热运动会变得越来越剧烈,使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