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后踢克横踢的攻防技术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跆拳道的防守反击技术介绍

跆拳道的防守反击技术介绍

跆拳道的防守反击技术介绍摘要:防守反击是跆拳道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跆拳道的训练观察与教学实践,对防守与反击的关系和防守反击技能的形成作了分析,并对防守反击在运用中的要点作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跆拳道防守反击一个训练有素的的跆拳道运动员,应该是攻中有防、防中有攻,进攻和防守总是同时或交替进行的,正如兵法所云:善攻者,攻敌之必守;善守者,防敌之必攻。

防守后的进攻即为防守反击,它可以出奇不意地给对方以重击,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

一、对防守反击技术的优势的分析在跆拳道对抗中,防守转化为反击的技术是一种巧妙的方法,对己方来说比较安全,对对方来说则具有极大的威胁。

这是因为:一方面,防守者处于最有利的实战姿势,先是要防住对方的进攻,所以身体所暴露出来的空档少,自身处于一个蓄势待发的状态,整个身体处于一种极好的平衡状态,这种状态为我方紧接着进行有效的反击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对方在主动进攻时,整体的平衡状态改变,破坏了本来的实战姿势,身体的部分位置露出空档,而这种状态的改变又不易在一时之间调整过来,所谓“旧力刚过新力未生”之时,这种状态为我方的反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所以在跆拳道对抗中能娴熟的使用防守反击技术是取胜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防守反击技术的形成防守是用来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以化解对方的进攻,使对方的进攻无效。

防守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不接触防守。

不接触防守可细分为二,一是脚步不动,以身体的躲闪、下潜等来躲开对方的反击;二是以自己灵活多变的步法移动来躲闪对方的攻击。

第二种是接触性防守,以自己的手臂和身体的动作来阻截隔挡对方的攻击。

但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防守仅是一种手段,都不是目的,而是最后的反击才是真正的目的。

1. 实践中如何运用防守技术在实践中想要达到防守反击的目的,就要求我方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反应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实践中,学会判断分析对手的习惯动作以及进攻动作的路线、力点和对手的移位情况,然后做出相应的防守反击动作。

跆拳道后横踢不同击打距离的技术动作特征研究

跆拳道后横踢不同击打距离的技术动作特征研究

跆拳道后横踢不同击打距离的技术动作特征研究
跆拳道后横踢是跆拳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击打技术,具有高度效果和威力。

研究不同击打距离下后横踢的技术动作特征,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击打技术水平很有帮助。

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探讨跆拳道后横踢不同击打距离的技术动作特征。

一、概述
跆拳道后横踢的技术动作包括起跳、身体转轴、落地、踢击等动作,技术要求高,在实际战斗中的使用较频繁,非常实用。

在实际训练中,跆拳道运动员应该根据不同击打距离,灵活使用后横踢技术,并熟练掌握各种动作的技术特征。

1. 近距离
在近距离下,后横踢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技术要求高。

起跳时应快速向前蹬,转轴时需用力迅速转向,脚背踢出时应抬高腿部,同时使身体倾斜以增加力量,而落地时则需要迅速调整体重并协调完成动作。

在中远距离下,后横踢需要更加注意距离的掌握和准确性。

起跳时,需要根据距离适当加强蹬力,同时在转轴时需要加强力量和稳定性,保持身体不动摇,脚背踢出时,应先迅速将膝盖弯曲,之后以脚背为主攻击点,保持腿部伸直,以增加攻击力,同样在落地时也需要迅速调整身体的平衡。

在远距离下,后横踢相对较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技巧。

在起跳时,需要跳得更高、更远,同时转轴时也需要充分利用身体的旋转惯性,在脚背踢出时要保持腿部伸直,同时要注意控制着陆的姿势和平衡。

三、总结
跆拳道后横踢是一项非常实用的击打技术,对于训练跆拳道运动员的攻击能力和技巧至关重要。

在实际运用时,根据不同的距离和情况,需要根据技术特征进行合理灵活的调整,在练习中也需要充分注意技巧细节的掌握。

我国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运用的研究

我国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运用的研究

跆拳 道世界锦标赛 中 国男子与女子 力 较 高 ,并 有 可 能 造 成 K O 对 手 打 次数 和男子运动 员悬浮不大 ,但
分别 2 个 级别 ,一 共 4 场 比赛 的录 的情 况,提前结束 比赛。 中位横踢 是 总体 成功 率却 高 于男子 运动 员 , 像 中我 国运动 员对 横踢技术运用 的 技 术运用 的相对 普遍广泛 ,往往在 尤其 是在高位横踢 的运 用上 比较 明 情况 进行分析 统计 ,其主要研 究的 比赛中作为进行攻 击的主导腿法技 显。在 女子 2个级别 的比赛 中高位
男子 与女子运动 员横踢技术较为熟 中位横 踢技术攻击 的时间差都是较 2 . 1 . 2 女子高 中位横 踢技术在 比赛 练 ,但在 衍生技术 上还有一定 的发 为 短暂的 ,高位 的有 效击打头部 能 中的运用 由表 2可 以看 出,我 国
展 空 间 。 所 以本 文 通 过 对 2 0 1 1 年 够得 到高于 中位 技术的分值 ,杀伤 女子 跆拳道 运动员在 比赛 中总的击
青 身 秽
中 图 分 类 号 :G 8 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1 5 1 X( 2 0 1 3 )0 4 —0 6 0 — 0 3
我国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运用的研 究
张 航
哈尔滨 1 5 0 0 2 5 ) ( 哈尔滨 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可分为 :近距 离、 中距离 、远距 离 比赛 中高位 横 踢击 打 次数 是 6次 , 着较高 的准确 率,可 以看 出女子跆
攻击 。
击打率 占所有横 踢总数 的 1 6 %,成 拳道运动 员防守上十分细腻 ,不轻
高位 横踢 主要击 打范 围在 于对 功率达 到 了 3 3 %。而 中位横踢击 打 易把空 当留给 对手,出腿时机上 掌 手 的面 部,后脑不允许击 打 ;中位 的次数 高于高位横踢 ,击 打次数达 握 的比较准确 。

跆拳道后踢技术动作特征与运用技巧论文

跆拳道后踢技术动作特征与运用技巧论文

跆拳道后踢技术动作特征与运用技巧论文跆拳道后踢技术动作特征与运用技巧论文1. 前言跆拳道后踢技术是跆拳道腿法中的一项重要进攻技术,其在竞技比赛中运用效果极为明显,使用频率和成功率都较高,与其相关的研究也在日益增多,在竞技比赛中的重要地位可谓日渐凸显。

对其的研究将有利于教练员对后踢技术教学训练的重视,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后踢技术。

本文将通过对后踢技术的运用原理进行研究,探索后踢技术在各种情况下运用的规律,阐明后踢技术运用的策略手段,分析后踢技术运用的特点,以助教练员教练员、运动员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后踢技术。

2. 后踢技术动作过程及特征分析正确、合理运用跆拳道后踢技术,必须理解和掌握后踢技术的动作过程及其特征。

跆拳道竞技比赛中,拳腿技术作为比赛得分的有效手段,在运用时必然会受到对方拳腿技术的限制,即跆拳道各种拳腿技术在比赛中具有相生相克的特性。

每种技法都有自身的特点,每种技法又会受到其它技术的制约或影响,故而攻守进退经常交替变化。

因此,正确运用跆拳道技术,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握跆拳道技术的过程及其动作特征。

跆拳道后踢技术的动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准备姿势、转身收腿、挺身踢击、还原动作。

在这个过程中后踢技术展现出以下几种特征:一、后踢技术攻击时间相对较长。

后踢技术从准备姿势开始到进攻时的收腿需要一个大幅度的转身,然后再挺身、展髋、伸膝进行击打,而横踢、推踢等技术则是蹬地后,直接向前推进进攻,因此,后踢技术在进攻时间上相对其它技术较长。

进攻时间的延长,会导致对方的及早察觉,因此,攻击时隐秘性不强;二、后踢技术攻击是直线进攻,直线进攻可以攻击对方的腹部、胸部和头部等部位。

由于后踢技术是直线进攻,在同时进攻的时候,弧线进攻腿法如横踢、旋踢不会影响后踢的进攻。

换言之,使用后踢依然可以打击到对方。

而直线进攻的腿法如推踢和侧踢则有和后踢相遇的可能,从而阻止其进攻;三、身体的制控能力要求高。

后踢技术的进攻需要准确的制动身体能力,在旋转中如果不能适时控制身体的旋转停止,后踢的方向就不能保证,不仅不能有效打击对方,反而会给对方一个可乘之机。

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文化视野443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的运动学分析孙熠升 沈阳科技学院摘要:在跆拳道比赛中,随着规则制度与裁判法内容的调整与完善,后腿横踢技术在运动员训练与教练员指导中得到重点关注。

后腿横踢技术在比赛范围内起到重要的攻击效果。

本文从运动学的角度,针对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后腿横踢技术踢击腿与支撑腿的变化,分析体能对后腿横踢技术的影响。

关键词: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运动学中图分类号:F8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6-0443-01引言跆拳道是起源于朝鲜半岛的一项格斗运动,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在跆拳道的比赛中,一般技巧以腿法为主,腿采用灵活的方式进攻对手。

腿法的重点多数采用后腿,来增加击打的力量与速度。

横踢在跆拳道当中是最主要的实战腿法。

因此后腿横踢技术,成为跆拳道比赛实战中最重要的战术技巧。

一、跆拳道横踢技术涵义跆拳道的横踢技术在动作角度来讲是一个统称。

根据摆动腿的角度有:前横踢和后横踢;攻防方式的角度有:反击横踢与进攻横踢;针对踢击的高度和位置主要有:低位横踢、中位横踢和高位横踢三种方式。

一般在竞技比赛中,运动员的对抗动作上主要采用中位后横踢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远动员在进攻过程中,通过身体有力的支撑针对对手采用侧面施力来采取进攻的腿法。

这项技术的特点是依靠自身的躯干与髋的灵活转动,将髋、膝、踝三个关节部位采用肢体进攻来完成打击。

动作基本方式是:首先摆动腿接地之后,身体的重心与力量向支撑腿转移;其次支撑腿在稳固之后将摆动腿上提;最后摆动腿与髋关节发生运动。

随着支撑腿的前进,并在动作上进行内转,将摆动腿向上快速横向踢出[1]。

二、后腿横踢各项动作因素的变化1.摆动腿在运动过程中,摆动腿的髋、膝、踝的关节都会发生着变化,通过肌肉的拉伸,关节除了发生变化之外,腿的击打效果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在击中目标的瞬间,膝关节的变化将体力在脚上得到支撑,进而击打对方。

但是在实战中,膝关节切勿完全伸直,虽然这种方式增加击打力量,但是对运动员来讲容易无法及时收腿,可能会给对方留下反击的机会。

跆拳道后横踢不同击打距离的技术动作特征研究

跆拳道后横踢不同击打距离的技术动作特征研究

跆拳道后横踢不同击打距离的技术动作特征研究一、跆拳道后横踢的基本动作要领后横踢是一种以踢击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攻击技术,它主要使用腿部进行出击,击打的目标通常是对手的上半身或头部区域。

在执行后横踢时,运动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领:1. 稳定的站立姿势:后横踢的出招姿势通常是站立在一个踢腿为后,稳定的站立姿势是确保出招准确的前提。

2. 扭转髋部:在进行后横踢动作时,需要通过扭转髋部来带动腿部的出击,从而使踢腿能够产生更大的力量。

3. 准确的踢击目标:后横踢的目标通常是对手的上半身,运动员需要准确地踢中对手的身体部位,以获取更高的得分或制胜。

二、后横踢在不同击打距离下的技术特征分析在实际的比赛中,后横踢的击打距离通常可以分为近距离、中距离和远距离三种情况。

下面我们将根据这三种不同的击打距离对后横踢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

1. 近距离后横踢:在近距离下进行后横踢通常需要运动员有着较为灵活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快速的反应速度。

在近距离下,运动员通常需要快速地进行身体的转动,同时保持身体的平衡,以确保踢击的准确性和力量的输出。

在近距离下进行后横踢还需要运动员有着灵活的步法和快速的出击能力,以便能够迅速地躲避对手的反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击打距离下的后横踢具有不同的技术特征,运动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着针对性地进行技术训练和提高。

三、后横踢的技术训练建议在实际的训练中,为了使运动员能够灵活运用后横踢技术并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技术训练建议:1. 加强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在进行近距离后横踢时,运动员通常需要有着较为灵活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快速的反应速度,因此可以通过进行各种身体协调性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协调能力。

2. 提高踢腿技术的准确性和输出威力:在进行中距离和远距离后横踢时,运动员通常需要有着较为准确的踢腿技术和稳定的站立姿势,因此可以通过进行各种踢腿技术的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踢腿准确性和力量输出。

通过以上技术训练建议,我们相信运动员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后横踢技术,并在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跆拳道实战的进攻与防守辩证关系之研究

跆拳道实战的进攻与防守辩证关系之研究

跆拳道实战的进攻与防守辩证关系之研究【摘要】进攻和防守,永远是矛盾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因此跆拳道实战中的进攻和防守关系的理论研究工作非常重要。

因此,研究进攻与防守的辩证关系就具有实际价值上的意义。

实战技术其实就是进攻与防守的辩证关系理论的实践化,正确的方法理论指导对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是基本行为准则的宏观上的指导。

本文从自然辨证法的角度对跆拳道实战中的进攻、防守进行辨证分析,为实战运动员做出适用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进攻;防守;辩证关系1.前言跆拳道的进攻和防守是实战的两个基本技术及构成要素,进攻与防守的辩证关系是跆拳道实战中各种因素关系理论层面的体现。

实战各种技术的运用和有效发挥得益于对这种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及适时的应用。

进攻与防守的关系是典型的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统一关系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现实化。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

它是整个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核心和实质,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其转化为方法论,就是矛盾分析方法,即要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分析方法体现于进攻防守的整个过程。

2.实战理论综述2.1 准备式准备式,也就是说实战前的动作警戒式,不仅从双方的站位“开式准备”或者“闭式准备”而言,还是从单方的站式“左式站立”或者“右式站立”来看,其都是进攻的准备动作也是防守的预备动作。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体现在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基于这种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我们更要认识实战之初的准备动作姿势的重要性,它是实战的起点,对任何招术的有效运用和实战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只有正确地掌握好这一动作,才容易掌握各种实战的步法、腿法、的进攻、防守、反还击的动作。

除平时练就一身好技术外,心理状态和意志有着密切的关系,进攻时要注意防守,防守时也要注意进攻,进攻和防守是矛盾双方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必须将两者有机地配合和运用起来,使其能向自己的对立面进行自如的转化,才能出敌于意料之外,战胜敌人,保护自己,取得实战初始的成功,给对手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关于跆拳道横踢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及其分析

关于跆拳道横踢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及其分析

进攻动作中最为可观 的动作之一。 本文试 拳 道 比赛 中的重 要地位和 核心作 用 。由 以不 自然失重 控制重 心的反击 横踢仅 占 图通过对比赛中横踢技术的分析 , 生物 表 1 从 可知 , 在进攻技术和反击技术中得分 1%~ 0 。如何提 高多层次横踢训练效 2 %㈣ 0
力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横踢技术的特征 , 最多 、 出击次数 最多 、 用率最 高的都是 果 , 使 使之 占据进攻与反击 的比例及运 用的 从而为科学的指导训练提供了参考依据 。 横踢 技术 , 分别为 7 4分 、6 4 3次 、43 % 形式与方法 ,对不同类型级别的选手 , 3. 4 应
2 场 比赛 ,2 l 4 名运动 员共得 2 7分 , 横踢是直接的向前的击打 , 后者 是一种 0 而 被动 的 ,抓对 手出现 失误 时机 的反击 形
独 特优 势。原因很简单, 横踢动作相 对其 出击次数为 14 次 , 3 8 得分率为 1 . % 53 5 他 腿法更 为简捷 、 明快 、 用性 强: 实 易攻 、
关 跆 横 术 赛中 应用 分 于 拳道 踢技 在比 的 及其 析
朱晓军
摘 要 : 文 通 过 文 献 资料 法 对 第 十 五 录像。 本
的两种横踢形式[ 一种为进攻式横踢 : 2 1 。 主 要 以打击 的重心与 身体 向击打方 前倾的
届 世 界 跆 拳 道 锦 标 赛 和 韩 国 国 家跆 拳 道
表 1 是对 第十 五届世 界跆拳 道锦 标 式 ,是一种失去常规重心后的转换反击 。
在实践 中的 难守 、 威慑 力大。从跆 拳道 进攻动作的打 赛决赛 (6场)和韩 国国 家队选拔赛 ( 反击 形式与进攻形式的横踢 , 1 5
击 力量、 速度 、 冲量 及爆发 力等运动 生物 场 ) 进行的技术统计 。通过 以下统计和 分 运用及如何用力是不相 同的。在训练中 , 可以看出横踢及其 系列技术在竞技跆 以直 接进攻 训l 横踢 的为 8 %~ 0 而 练 0 9 %, 力学参 数的对比来看, 横踢腿则是跆 拳道 析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两种腿法攻击时间的比较
任何动作的进行都需要时间:横踢的单个动作时间一般为0.1-0.24s,后踢单个动作时间为0.12-0.26s,两者相比没有很大差异,后踢腿动作路线长造成了时间的差异,从数据上看横踢发力减少了旋转动作快于后踢。跆拳道比赛场上的情况变化莫测,运动员比拼技术的同时更在较量计谋。有研究表明,运动员由于神经高度紧张,容易出现注意瞬脱现象:在对方做出佯攻动作时条件反射地采取行动,造成后续动作的迟缓,导致瞬间反应时降低而被攻击。后踢的动作特点,决定了其在躲避对方横踢的同时,能够转体获得转动惯量,并对对方发起进攻,这样一举两得,防守的同时发动进攻,达到后发制人的效果。
关键词:跆拳道;后踢;横踢
横踢技术是跆拳道最基本的技术动作之一,也是运动员比赛中最主要的得分手段。据统计,跆拳道比赛中有80%以上的得分由横踢动作及其相关动作来完成,其余得分大多由后踢或侧踢等动作完成。在跆拳道比赛中,我们也发现,后踢在对横踢的技战术过程中得分率比较高,是克制横踢的有效技术之一。因此,对后踢腿技术与横踢腿技术的对比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探讨跆拳道技术之间的博弈关系,通过基本动作过程的分析,更清楚地了解攻防转换的时机和运动规律,为我国跆拳道竞技的训练和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跆拳道后踢克横踢的攻防技术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886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要运用生物力学原理与方法,对跆拳道后踢、横踢动作生物力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并对后踢克横踢攻防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横踢在进攻的时候,不能有效地进行防御;后踢腿动作路线长而造成动作时间长,但其防中有攻的技术特点对横踢动作起到了克制作用。
当在做空中动作时,人体处于动态平衡,可将人体作为质点进行分析。以a攻击b为例(a、b看作质心),当进攻者腿长l和h一定时,s值决定着动作的有效性:当c点在b身体上时,适合攻击;当c点偏移于b身体之外时,攻击无效。
(二)横踢、后踢攻击方向的比较
横踢最后的发力在相对固定的平面内,对攻击者有效部位进行平扫,垂直于目标的躯干,横向攻击至攻击腿髋角达到最大值时攻击腿力度达到最大值,此后攻击力量随着屈髋逐渐减小,攻击力度减弱失去威胁。上体方向要求立腰前倾以有利于发力。脚的运动轨迹为弧线,上体制动的同时,给了对方攻击的可能。后踢以身体前后轴为方向进行攻击。转体后,上体前倾骨盆后送,大腿推送小腿直线蹬向攻击目标。腿的运动轨迹为直线b1b2,如图2所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利用生物力学的动力学原理对跆拳道横踢和后踢技术动作进行对比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横踢、后踢攻击距离的比较
横踢时上体侧倾,支撑腿竖直,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大腿肌群带动小腿鞭打,以脚面绷直完成攻击,攻击距离取决于腿长和攻击的高度。
后踢时上体前附,抬头立腰,支撑腿竖直,摆动腿髋关节展髋,大腿后蹬将小腿向后推压,以脚跟完成攻击。距离取决于腿长和攻击的高度。
三、结论
横踢和后踢攻击距离均取决于进攻者的身高和击打点的高度;横踢击打路线为弧线,其切线方向平行于对方冠状轴,而后踢击打路线为直线且方向为平行于对方躯干的垂直轴;转动惯量和支撑腿的作用使得后踢腿法力度大于横踢;后踢腿动作路线长而造成动作时间长,但其防中有攻的技术特点对横踢动作起到了克制作用。参考文献:ຫໍສະໝຸດ (三)两种腿法攻击力度的比较
动量是用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来反映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运动量大小的物理量。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的乘积,即k=mv0。要使物体(人体)的动量发生一定的变化,作用于物体(人体)的力和此力的作用时间是两个同样重要的因素。冲量能反映物体(人体)在受到外力持续作用时,即力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累积效应。力学上,将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和外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定义为力的冲量,即i=ft,此力可以是变力,所以对人体来说很实用。在一定时间内物体或人体所受的冲量等于该物体或人体动量的变化量。准确地说,物体(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某段时间内动量的改变△k等于该物体(人体)所受合外力在这段时间内的冲量i,即△k=i或ft=mv1-mv0。物体(人体)动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外界冲量的大小,两个不同的外力,尽管它们的变化情况不同,但只要它们所产生的冲量值一样,无须深究力在作用过程中变化的具体细节。
横踢腿在蹬转发力后,支撑腿蹬直,上肢制动,髋部带动发力促使小腿鞭打,力达脚面,攻击时以腰腿力量为主;后踢腿下肢支撑,展髋立腰定肩,将重心前倾的速度和身体转动后的惯量传递到攻击腿完成动作,攻击时在腰腿发力的同时,增加了身体转动后制动时的惯量,同时由图2可知,支撑腿的发力与摆动腿的发力在一个平面内,更有利于攻击力量的传达。
[1]李玉刚.跆拳道横踢动作的转动力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3):55-58.
[2]刘北湘,杨啸原,王冬梅,李威.影像测量数据在无数运动技术分析中的应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4):62-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