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科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李涛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教学设计赣榆县金山中心小学刘世亮一、教材依据: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五课。
二、设计思路:本课围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这个问题安排活动,使学生再一次经历“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动手做”是科学课的灵魂。
本课教学力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揭开物体沉浮之谜,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四、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五、教学难点: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水槽、水杯、橡皮泥(铝箔)、药匙、精盐、糖、鸡蛋、土豆、小潜水艇、方便筷子、小勺、蜡烛、吸管、细铁丝、塑料泡沫、盒盖、一元硬币等。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露一手,(出示橡皮泥引导猜测: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根据猜测大多学生都应该认为橡胶泥会沉在水底)2、教师做出魔术师表演的样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将橡皮泥放入准备好的饱和盐水中,此时橡皮泥竟然浮在水面上。
(学生一定“哇”的一声充满了惊奇!)3、提问:我们每组都有一块橡胶泥,你们也想表演一下吗?(学生争先恐后的忙着,但一定是非常无奈的眼看着橡皮泥沉入水底而充满了失望,学生必然会想到是水的缘故,并提出质疑,这里教师可不为所动,为以下的教学埋下伏笔。
)4、导情追问:你有哪些好的方法,不借助任何材料让沉在水底的橡胶泥浮在水面上?【设计意图】“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学生在老师的魔术表演中从惊奇到失望,必将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努力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
(二)学生实践探究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1、小组讨论让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2、学生汇报想法3、教师小结:你们的设想都很好!下面我们就实践验证一下你的想法吧!4、学生实践探究。
让石头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让石头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石头是一种比较重的物体,一般都会沉入水底。
但有时我们需要让石头浮在水面上,例如在游泳池中做一些装饰或游戏。
下面介绍几种让石头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一、使用泡沫塑料
泡沫塑料是一种轻便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石头的浮力器。
首先,将泡沫塑料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然后将石头放在泡沫塑料上方,使其浮在水面上。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的是,泡沫塑料要足够密实,以免石头落入水中。
二、使用气球
将气球充气到适当大小,然后将石头放在气球上方,使其浮在水面上。
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气球的大小和充气量,以免气球爆炸或石头落入水中。
同时,气球也容易受到刺破或撕裂的影响,需要注意保护。
三、使用塑料袋
将石头放入塑料袋中,然后将袋子口封紧,使其浮在水面上。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袋子的密封性和耐久性,以免石头落入水中或袋子破裂。
四、使用木板
将木板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然后将石头放在木板上方,使其浮在水面上。
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木板的大小和厚度,以免石头落入水中或木板破裂。
同时,木板也需要经常清洁和保养,以免受到腐蚀或损坏。
五、使用浮标
将浮标固定在石头上方,使其浮在水面上。
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浮标的大小和材质,以免石头落入水中或浮标破裂。
同时,浮标也需要经常清洁和保养,以免受到腐蚀或损坏。
总之,让石头浮在水面上有很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也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以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材分析 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中,进一步领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
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
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难点: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
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
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目标
3.让学生亲历探究,体会探究的乐趣。
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
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难点: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这是三年级的农村学生,学生经常能够接触到水上 学生学习能 的漂浮物、沉淀物,对物体的沉浮有所了解,这篇课文
试一试呀。下面大家就自己模拟制作一个死海,看土豆 真的能浮起来吗?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是 不是加盐就能浮?加多少盐就能浮?
(4)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从刚才我们的实验中可以看出,要让 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加盐。板
书:加盐。
(四)本课小结:
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对照板书)
2、说说生活中运用沉浮性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的例子。(课件随机出示图片)
(五)教师结课:
这节课大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探究出了使
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几种方法,我们每个人通过仔
细观察,正确分析事物变化的现象,弄清了其中的道理, 课例研究综
其实科学就是这样,不断的提问,假设,搜集信息,论 述
证假设,只要你不断的思索探究,明天你也会成为一名
力分析 是叫我们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学生对 这个问题思考较少
小学三年级科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案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案教材内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能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2、知识目标:知道借助漂浮物、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情感目标:体会“做中学”的探究乐趣,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借助漂浮物、改变物体形状、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难点: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教学方法:实验发现法、观察记录法、归纳概括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槽、烧杯、橡皮泥、鹌鹑蛋、食盐、“潜水艇”、药匙、卫生筷、泡沫块。
2、学生准备:水槽、烧杯、橡皮泥、鹌鹑蛋、食盐、螺母、“潜水艇”、纸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今天初次见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好朋友,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螺母和铁盒子),如果我把它们放入水中会怎样呢?2、(师演示)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3、师: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板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二、探究使沉在水里的螺母和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1、学生讨论、交流:你们有什么办法使沉在水中的螺母浮起来?2、同学们想到了多种不同的方法,这些办法行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实验试一试)。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
5、小结:谁来说说,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使螺母浮在了水面上?(板书:借助漂浮物)泡沫和吸管它们有什么特点?介绍:像泡沫、塑料排筏这样能漂在水面上并能随水一起流动的物体我们叫做漂浮物。
6、提问:看来刚才这个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太轻松了,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出个更难的,你们敢挑战吗?同学们平时一定喜欢玩橡皮泥,把它放入水中会怎样呢?(师演示)不借助任何物体,你能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吗?请你开动脑筋,把你想到的方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_徐永康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徐永康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布置学生了解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并把了解到的情况简单汇总记录;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飘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飘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难点: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教学准备:橡皮泥、硬币、泡沫塑料、小药瓶子、鸡蛋、潜水艇模型、回形针、盐、水、水槽等。
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所示的研究主题,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并借助于图文资料、视频展示,让学生领略死海的神奇以及潜水艇的特殊本领,了解改变沉浮状态的方法并感知其中的原理,在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1.使学生一系列的实验活动,了解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使学生在活动中总结经验,升华认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探索实践中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演示实验:把橡皮泥、回形针、瓶盖、泡沫、吸管等都放到水里去。
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物体放到水里会发生怎样的情况?2.学生说出猜想预测。
3.师演示验证预测结果对学生及时作出评价。
提出问题:你有哪些好的方法,让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4.在做实验之前,出示活动提示卡(1)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合作完成。
(2)积极、轻声讨论,不干扰其他小组,养成文明探究的习惯。
(3)注意用水卫生,如果不小心将水溅出,可以用手巾擦。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水槽(水)、小纸箱、量杯(水)、橡皮泥、食盐、小钢球若干、“潜水艇”、剪刀。
2、学生准备:水槽(水)、托盘(两张实验记录单、三个材料袋、土豆、盐、烧杯(含200毫升水)、小勺、搅拌棒、胶带纸)材料袋一:6块橡皮泥材料袋二:1块橡皮泥、5双方便筷、1个蛋糕碟材料袋三:自制“潜水艇”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师:(手拿橡皮泥)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生:橡皮泥。
师:你们喜欢玩橡皮泥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它。
老师把橡皮泥放进水里,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生:我认为它会浮上来生:我认为它会沉下去。
师:哪个同学猜得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演示)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橡皮泥沉下去了。
(板:沉)师:那怎样才能使它浮起来(板:浮),你们觉得有哪些方法?(生猜测,相机板书)师:你们的猜测能不能得到证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板贴课题)。
通过这节课你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实验探究:(一)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改变形状师:同学们想一想,不借助任何物体你能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吗?开动脑筋,把你想到的好方法填到记录单上,可以写下来还可以画图。
(分组讨论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组长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做记录汇报。
)师:第一小组已经讨论结束,我们先请第一小组汇报。
生:我们第一小组都想到了做船型。
师:你们怎么会想到做成船形的?生:平时看到轮船能航行在水面上,如果把橡皮泥捏成船形,橡皮泥可能会浮上来。
师:有理有据,待会试试。
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生:我们第二小组想到把橡皮泥做成空心状,因为我玩乒乓球时它是空心的能浮起来。
生:我们小组还想到把橡皮泥做成盒子状。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行吗?请小组长拿出1号袋,分发橡皮泥。
(组长分发橡皮泥)师:在做实验之前,橡皮泥宝宝有些话想对我们说呢。
〔出示〕师:听明白了吗?限时五分钟,时间一到,就立即坐好,那就开始吧!(学生动手实验)师:哪一小组先来汇报自己的实验情况?(带上记录单)生:我们把橡皮泥捏成了船形,实验结果橡皮泥浮上来了,把它捏成碗状,浮上来了;把它做成空盒状,也浮上来了;把它压成薄薄的一层,也成功了;把它做成水饺样的,也浮上来了。
为什么冰块会在水中浮起来?

为什么冰块会在水中浮起来?
1. 物体浮沉原理
考虑一个物体在流体中的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平衡问题。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一个浸没在流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
的重量,也就是说,在一个流体中,一个物体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
而重力则是物体受到的向下的力,只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才会
在流体中浮起来。
2. 冰的密度特性
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但在不同的温度下具有不同的密度。
水的密度最大的温度是在4℃,而冰的密度比水要小,所以当水温低于4℃时,
冰的密度比水要小,就会浮起来。
3. 液态水和冰的结构差异
液态水的分子之间没有规律性的排列,而冰的分子则排列得十分有序,形成了特别的晶体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冰的密度小于水,从而导致了
冰会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
4. 冰的形状对浮力的影响
冰块的形状也影响其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例如,一个规则的冰块比一个不规则形状的冰块更容易在水中漂浮,因为规则的形状能够更有效
地撑起水面,增加浮力,从而使得冰块更容易浮起来。
5. 其他因素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冰块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比如,在水中添加了盐等溶质后,水的密度会增大,从而影响冰块的浮沉状态。
同时,水的温度、压力等也可能会对冰块的浮沉产生一定的影响。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反思

为孩子建造一座科学殿堂—《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反思李冬梅“态度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状况启迪心智,反思促进成长。
”这是我这次在市里小学科学教研活动作课后的心得体会,也将是我今后教学工作的座右铭。
从教近20年,是一位老科学教师了,这次作课因临时改变课,加上刚刚参加完竞赛,时间上不充分,在看过教材后因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熟知程度,使我从内心认定这节课没问题,本着立足教材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想法,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浮沉子”。
这个实验可以使学生对潜水艇的内部构造一目了然。
使其明白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知晓物体在水中沉浮与改变自身重量的关系。
可是我做了两次都没成功,只好求助于同事,和同事研究了一上午,终于成功了!紧接着坐车来到铁力。
忙碌了小半个下午的材料准备。
实验课的材料准备是一件麻烦事,可是实验材料是确保上好一节实验的课首要条件。
第二天上课伊始,我就感受到了二小学三年一班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对实验课的喜爱,全班48名同学,有两个同学还没有座位,只好和其余的同学挤着坐在一个椅子上,可是一点也没有影响到他们上课的热情,我拿着一大一小两个土豆让学生猜:把它们分别放在盛水的容器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孩子们的认知角度不同,说出了不同的答案,我用演示实验的方法使学生产生疑问,并使他们提出了这节课想要探讨的问题,开端不错。
没想到试验时我就控制不住了局面,因为这个实验我在课本提供需要准备的食盐这个材料的基础上,加了一些其它的材料。
如:糖、酱油、醋,这些材料都可以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特别是醋和鸡蛋壳发生反应就会使鸡蛋浮起来,但是醋却不能使土豆浮起来。
我准备这些材料的本意是想让学生们从广度上认知每一个实验的特性及暗含的科学道理,没想到实验材料多了,学生们却没了秩序,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做着自己的实验,有的学生加点盐看看没浮起来,就又加点糖试试,有的学生不注意把水、和酱油洒了出来,我提醒他们用抹布擦,可是孩子们却忘了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让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改变物体的形状 借助漂浮物
改变重量 加盐
课后拓展
渔民想让渔网在水中围城一堵墙,将鱼群包围住。 用什么办法能让渔网在水中立起来呢?请你帮渔民们想个办法。
结语
谢谢大家!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物体放到水里,为什么有的沉有的浮呢?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一块铁会沉入水里,为什么一艘铁做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
小组讨论: 可能和什么有关?
一块铁是怎样变成一艘轮船的? 结论:
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能使物体在水中浮起来。
如果不改变物体的形状,怎么让物体浮起来?你能想个好办法吗?
结论: 借助漂浮物也可以使物体浮起来。Leabharlann 潜水艇潜水艇.MPG
潜水艇既能浮出水面,又能沉到水底,这是为什么呢?潜水艇是怎么工作的?
上浮
灌进水 重量变重
下沉
下沉
灌进空气 重量变轻
上浮
结论: 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量来自由沉浮。
死海风景
神奇的死海
水中含盐量增多,水的浮力就会增大。 因为死海里含有大量的盐,死海里的水浮力很大,所以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