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2011040173陈倩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介绍了近现代时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探索国家出路,改革浪潮中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内容。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下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9)。
除了上、中、下三篇,作者还为这本书写下了一章“开篇的话”。
这一章中,作者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怎样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
他说:“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作者认为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
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
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大学生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需的。
之后的上、中、下三篇中,开头都有一章综述。
在综述里,作者把一整个篇章的大概背景都概括了起来。
再在后面详细地告诉我们具体的情况。
上篇的综述标题是“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章节分成了三部分: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中篇的综述标题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第一章中国近代史纲要

1.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地主经济为统治 力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属于以 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类型,农业与手工 业在自然家庭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所 谓“男耕女织”。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 自然,极易构建与延续。其缺陷是个体家 庭孤立、分散,以自给自足为目的,在很 大程度上限制了生产规模,通常只能维持 简单再生产。
列强还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 商口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 和统治的租界。从1845年英国租得上海外滩 附近837亩土地,设立上海英租界开始,以后 直至1911年,英、法、美、德、日、俄、意、 比、奥等国,先后在上海、天津、汉口、广 州、福州、重庆等16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 租界。租界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 中国的法律在这里不发生效力,俨然是“国 中之国”。它们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和外 国侵略中国的据点。同时,租界也成为中国 近代化的一个窗口。
2.
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赫德
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 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他曾向清 政府提出所谓《局外旁观论》,教训中国政府必须 遵守不平等条约。他还帮助英国诱迫李鸿章签订 《烟台条约》。中法战争期间,他指使其亲信英籍 海关税务司金登干充当中国政府专使,到巴黎与法 国签订和约。其后,金登干又代表清政府到里斯本 与葡萄牙当局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在关于《辛 丑条约》的谈判中,赫德起过重要的作用。
时局图
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德国:1898年强租胶州湾(青岛),把山东划为 其势力范围。 沙俄:强租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和大连湾,以长城 以北为其势力范围。 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和香港对岸的整个九龙 半岛(新界),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法国:1899年强租广东的广州湾(湛江),把广 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 日本:声明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 此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of
C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 课 时 分 配 • 约用2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谢谢观看!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 思想教育方面: • (1)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 漫长的过程。 • (2)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 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 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 (3)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 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 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University
of
Sci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 3.能力培养方面: • 通过对中国辉煌历史等重要内容的回顾, 培养学生开掘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内容提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包括中国自1840年至2007年的历史时期。
可分三大部分:上篇讲中国主要讲旧民主主义革命(1-3章);中篇讲新民主主义革命(4-7章);下篇讲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8-10章)。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0年----1949年】1840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领导阶级不同【五四前是资产阶级领导;五四后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分为下述五个时期: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1919年5月—1923年12月)。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月—1927年7月)。
【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4、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9月)。
5、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9月—1949年10月)【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1925年1月中共四大,提出中国工人阶级应当领导民主革命的主张。
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1928年7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军事上---取消了军事教条主义,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组织上---取消了王明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正式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篇综述83页PPT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课后题答案[共五篇]
![《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课后题答案[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e3582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6c.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课后题答案[共五篇]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课后题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资料之三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一)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下篇综述

下篇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一、单项选择题:1、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方式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④三年超英,五年赶美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③④①②D、①④③②2、下列一组图片,主题最恰当的是()。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B、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D、中国军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3、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论述不正确的有()。
A、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B、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C、国家实现了完全统一D、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4、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首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
A、朱德B、彭德怀C、林彪D、刘伯承5、下列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困难有()。
A、能不能保卫人民胜利的成果B、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C、能不能保持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的作风D、能不能打破苏联对华的孤立政策6、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的工作论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工业化B、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C、肃清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D、废除了封建婚姻制度7、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工作论述不正确的是()。
A、没收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在企业内部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C、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D、初步建立起了集中统一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8、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排列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②中共八大召开③“文化大革命”开始④“大跃进”运动开始A、②①④③B、④①③②C、①②④③D、③①②④9、下列新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名词,出现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七千人大会”②“一边倒”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④“四项基本原则”A、④②①③B、①④③②C、③①②④D、②③①④10、下列毛泽东的重要论述,时间排列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综述 共23页PPT资料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内容
1.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难点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共产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 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以及对毛泽 东晚年所犯错误的正确认识。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和掌握中国人 民进一步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认 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认同社 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研究和分析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可以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近60年的发展历程:
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开始走向繁荣富 强的历史;
是中国人民进一步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认同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认同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脱离了实际; • 第四、中国共产党能够认真检查并纠正所认识到的
错误。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三、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 第三阶段,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十 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辉煌的历史征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国大典及阅兵仪式
辉煌的历史征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的严峻 的考验:
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 生的人民政权。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 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 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 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辉煌的历史征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 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宣告了“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B.镇压反革命运动♣C.“三反”、“五反”运动♣D.抗美援朝运动( D )2、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 . 以阶级斗争为纲♣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C.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D.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 )3、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方针是♣A.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先合作化,后机械化♣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A )4、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发展国民经济,三者间的顺序为♣A. 重、轻、农♣B. 农、重、轻♣C. 农、轻、重♣D. 工农业并举( C )5、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农业由A. 地主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B. 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C. 集体土地公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承包制D. 地主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国家土地公有制( B )6、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强决心通过立法形式表达出来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反分裂国家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 )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C.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颁布♣D.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D )8、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C )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表现为♣A. 革命性和妥协性♣B. 主动性与被动性♣C. 剥削的一面与接受改造的一面♣D. 进步性与顽固性( C )10、毛泽东提出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正确方针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去粗取精、去伪存真♣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裁♣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 )11、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 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 B.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D.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 C )1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 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C )13、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文章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十大关系》♣C.《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 )14、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B.《二月提纲》的通过♣C.《五一六通知》的通过♣D.《十六条》的通过( A )15、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A. 中共十一大上♣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C.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D. 中共十二大上( D )16、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A. 统一战线 B. 独立自主♣C. 实事求是 D. 群众路线( C )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A.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B.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 )多项选择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 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走向社会主义的中介和桥梁B. 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C. 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D. 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A B C D )2、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A. 百花齐放 B. 百家争鸣♣C. 古为今用 D. 洋为中用(A B C D )3、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80多年的时间里,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的三件大事是♣A. 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B. 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C.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A C D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主要依据有A.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存在着两面性B. 中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C.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D.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实施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A B C D )5、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有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C.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D. 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A B C D)6、“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这是1976年4月贴在天安门广场的一首无名诗,这首诗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A.誓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信息♣B.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的呼声♣C.抵制“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决心♣D.彻底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志( B C )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了♣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B.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D.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B D )8、下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正确的有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B.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C.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D.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A B C D)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A.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B.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C.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D.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A C D )10、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程和经验时指出,新时期♣A. 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B. 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C. 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D. 最有效的方法是稳步前行( A B C D )判断题、问答题1、从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上看,他们是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
♣错。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
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因此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错。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帝国主义的矛盾。
人民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到1952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的完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已经解决,而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结合其主要内容,简要评述其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一五计划的实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为了加紧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宪法。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4、简述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
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②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而且,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
③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④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受到西方国家在经济、外交和军事上的封锁和遏制。
当时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同情中国,只有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这种国际环境,也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之一。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错。
1949年新中国成立,此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尚未完成,所以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从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6、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①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7、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对。
《正处》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社会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前者是对抗性的,后者是非对抗性的。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虽然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敌我矛盾已非社会主要矛盾,而这时人民内部矛盾突出起来,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此时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8 、社会主义社会建成后,社会基本矛盾就消失了。
错。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但是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得到解决。
9、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何在?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场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