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

+ 辨证施食
+ 辨药施食
+ 因人施食
+ 因时施食
+ 特殊宜忌
+ 因人施食
人的体质有强弱不同,年龄有老少之分,故 饮食宜忌也应有区别,如体胖之人多痰多湿, 宜食清淡,化痰之物,忌肥甘厚腻之品,以 免助湿生痰;体瘦之人多阴虚,宜多食滋阴 生津,养血补血之物,忌辛辣动火之品,以 免伤阴;老年人脾胃虚弱,食宜清淡,忌油 腻,硬固粘腻之物以免伤及脾胃;妇女妊娠 期和哺乳期忌辛辣温燥食品,以免助阳生火, 影响胎儿或乳儿,小儿气血未充脏腑娇嫩, 尤应注意饮食调理。
+ 顺应自然
+ 平衡阴阳
+ 起居有常 + 劳逸适度 + 慎避外邪 + 形神共养
+ 保持良好的康复环境 – 病室应安静 – 病室应通风整洁 – 病室温、湿度应适宜 – 病室应保持适度的光线
+ 顺应四时阴阳变化 – 依气候变化护理 – 依季节变化护理 – 依昼夜变化护理
+ 遵循科学的生活规律 – 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 眠 – 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 炼 – 节制性生活
+ 某些药物有特别的饮食禁忌要求。如萝
卜可降低滋补药补性,故服人参等滋补 药时忌食,服荆芥时忌吃鱼蟹等。
药物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手 段,护理人员能否正确地掌握给药途径 和方法,将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治疗 效果。
+ 容器
+ 特殊药物煎法
– 先煎
+ 用水
+ 泡药 + 煎药
矿物、贝壳类药 某些具有毒性的药物 某些质轻、量大或泥沙多的药物 气味芳香的药物 对煎后可使药液浑浊,或易产生沉淀、 焦糊,或有细小种子、茸毛、粉末,取 汁时难以滤除的药物,应以纱布包裹后 再入煎。
中医护理课件ppt

中医护理的特色
强调预防保健
中医护理注重预防为主,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的发生。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充分 体现个体差异。
综合调理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理, 通过饮食、药物、运动等 多种方式综合调理身体状 况。
02
中医护理技术
拔罐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原理,使罐具吸 附在皮肤上的中医护理技术。通过拔 罐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达到调 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
02
刮痧的适应症包括感冒、中暑、肠胃不适等内外科疾病,以及肌肉酸 痛、关节疼痛等疼痛性疾病。
03
刮痧的操作方法包括刮法、撮痧法、挑痧法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方法。
04
刮痧的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在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进行刮痧,以及避 免过度刮痧导致皮肤损伤。
03
中医护理实践
常见疾病的中医护理
感冒
中医护理将更加专业化,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需求,发展出更加精 细化的护理方案和技能。
科学பைடு நூலகம்提升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中医护理将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和客观性,如利 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护理效果评估和方案优化。
国际化交流
中医护理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护理的国际传 播和应用。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护理的国际化发展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医护理机构和专家的交流与合 作,共同推动中医护理的国际发展。
促进国际传播和应用
通过学术会议、培训班和实地指导等方式,向世界各地传 播中医护理的理念、方法和技能,提高其在国际社会的认 知度和应用范围。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六章1感冒是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常见呼吸道多种感染性疾病。
2感冒的病因病机:感冒主要是风邪兼夹时令之气侵袭人体,病机在于邪犯肺卫,卫表失和。
外感常以风为先导,风邪常夹其他病邪(如寒、湿、热、暑等)伤人。
/而具有传染性的时行疫邪致病,其特点为发病快,病情重,有广泛的流行性,且不限于季节。
3感冒辨证分型:(1)风寒束表。
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喷嚏,鼻塞流清涕、脉浮或浮紧。
护治原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塞。
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
临床表现,恶寒轻、发热重、头胀疼、鼻塞流脓涕、咽痛咽红、苔薄黄、脉浮数。
护治原则,辛凉解表。
代表方剂,银翘散。
(3)暑湿袭表。
临床表现,头昏胀重、鼻塞流涕、胸闷泛恶。
护治原则,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剂,新加香藿饮。
4感冒护理:【生活】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清新、发热者注意休息,多饮水,各证型注意季节时乏主气及非时之气,防止外感,实行感冒患者应注意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饮食】宜清淡消化,风寒忌生冷食物,清证饮红糖生姜水,风热感冒忌食油腻、辛辣之物,可饮金银花露,暑湿感冒应少食甜食。
【服药】发散表邪药不宜久服,宜轻煎温服。
服解表剂应避风寒以免复感风邪。
风寒者汤剂热服风热者病情轻可一日一剂。
【症状】定时测体温,高热不退者,物理降温。
头身疼痛较重,采用刮痧法,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服用麻子仁丸。
5感冒健康教育:注意季节气候变化时要保暖防寒,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注意个人卫生,室内定时通风换气,或用食醋熏蒸。
养成经常性户外活动习惯。
6咳嗽的概述:是因邪客肺系、肺气上逆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7咳嗽的病因病机:【病因】外邪袭肺内邪于肺【病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8咳嗽辨证分型: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症状表现】咳嗽声重,咳痰色白稀薄、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包括起居指导、情志调适指导、饮食调护指导、中药给药指导、病后调护指导及疾病预防指导等,这些基本知识是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一)生活起居指导生活起居是指患者在患病期间,护理人员根据病情予以相应的指导和护理。
其目的是保养患者的正气,调整机体内外阴阳的平衡,增强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一、起居有常(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黄帝内经》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合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应”。
因此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应根据四时阴阳变化和自然界的规律,指导患者生活起居。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其气候规律一般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
人体的生理活动也会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改变,以适应自然规律,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祛病延年;若不顺应其变化,则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因此在护理中应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春夏季节应指导患者夜卧早起,适当午睡,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保护阳气不要过分消耗;秋季应早卧早起,以顺应阳气之收,使肺气得以舒展;冬季阴气极盛,寒风凛冽,则需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二)睡眠充足,适当磨炼“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睡眠不足,易损伤正气。
患者应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要督促患者养成按时就寝、按时起床的作息规律。
重症患者则应卧床休息,但要避免昼息夜作,阴阳颠倒。
睡前要神志安定,平心静气,用热水泡脚、饮温热牛奶及足底按摩有助于睡眠。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凡能下床活动的患者每天都应保持适度的活动与锻炼。
适度的活动能使气血流畅,筋骨坚实,提神爽志,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尤其对脑力劳动者,适度的运动更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三)慎避外邪,形神共养抱病之人正气虚弱,易于感受六淫和疫疠之气等外邪的侵袭。
在生活起居护理中应遵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原则。
中医护理知识题库与参考答案

中医护理知识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哮喘易发作的季节是:A、秋冬B、夏秋C、春秋D、春夏E、冬春正确答案:E2、《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A、全身统一B、心身统一C、形神合一D、动静统一E、五脏统一正确答案:C3、高位肛屡的治疗方法可采用:A、肛屡挂线疗法B、内服药物治疗C、外敷药物治疗D、肛屡外口扩大术E、肛屡切除术正确答案:A4、气滞血瘀型压疮的证候错误的是()A、苔薄,脉弦B、继而紫暗红肿C、褥疮溃烂D、局部皮肤出现褐色红E、或有破损正确答案:C5、四肢肌肉的壮实主要取决于:A、肺主气的功能B、肾主骨的功能C、肝主筋的功能D、脾主运化功能E、心主血脉功能正确答案:D6、阴虚火旺的舌象表现是A、舌淡,苔白润B、舌红,苔黄腻C、舌红绛D、舌淡红,苔薄E、舌红,苔黄厚正确答案:C7、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是:A、肺气B、宗气C、心气D、元气E、肝气正确答案:B8、矫正胎位的“俞穴是()A、三阴交B、至阴C、合谷D、大横E、隐白正确答案:B9、病情观察的目的哪项不妥()A、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B、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C、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D、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E、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正确答案:B10、下列哪项不属于艾灸()A、直接灸B、天灸C、间接灸D、悬灸E、雀啄灸正确答案:BIK肌痹不己,内舍于:A、心B、肺C、脾D、肾E、正确答案:C12、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每次治疗的时间是()A、15〜20分钟B、20〜30分钟C、60分钟D、10〜15分钟E、30〜40分钟正确答案:A13、面色藁黑,肌肤甲错的主病是《》。
A、水饮B、肾虚C、寒证D、瘀血E、痛证正确答案:D14、古代医家将其喻为人身之“日”的脏是A、脾B、肾C、心D、肺E、正确答案:C15、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A、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B、虚实交替,泻而不藏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D、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E、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正确答案:E16、气闭病机,主要是指:A、气出入异常,气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B、气不能内守,大量向外逸脱C、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上D、气机郁滞,运行不畅E、气虚无力升举,脏腑位置下移正确答案:A17、中焦的功能实际是指:A、输布水谷精微B、胃主受纳功能C、脾主运化功能D、化生血液E、脾胃的整个运化功能正确答案:E18、肪气最主要的致病特点是()A、老少皆能致病B、传染性强C、症状相似D、病势重E、发病急正确答案:B19、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久病不愈,慢性消耗B、脾虚气弱,生化无源C、思虑无穷而暗耗D、失血过多,血脉空虚E、房劳过度而耗伤正确答案:E20、下列哪项不属于阴阳的特征:A、绝对性B、抽象性C、相对性D、普遍性E、相关性正确答案:A21、阴阳失调的概念是()A、阴盛阳衰B、阴阳偏衰C、气血津液异常变化D、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E、阴虚阳亢正确答案:D22、皮部之浮络主热,其色当为:A、白B、赤C、黑D、青E、黄正确答案:B23、大肠的未端称:A、吸门B、魄门C、幽门D、扉门E、阑门正确答案:B24、下列除外哪项,均可出现口臭A、宿食B、齿再齿C、心火D、胃热E、内痈正确答案:C25、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A、生成宗气B、调节全身气机C、肺气通于天D、宣发卫气E、肺的呼吸功能正确答案:E26、与脾胃升降密切相关的脏器是:A、膀胱B、肺C、肾D、肝E、心正确答案:D27、根据藏象理论,称为“华盖”的脏是A、肺B、肝C、脾D、肾E、心正确答案:A28、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肝在窍为目B、肾在窍为耳C、肺在窍为喉D、脾在窍为口E、心在窍为舌正确答案:C29、患者出现晕罐先兆处理不正确的是()A、取下重拔B、轻者适量喂水C、取平卧位D、及时起罐E、轻者静卧休息正确答案:A30、盆腔炎常用的护理技术不包括()A、拔火罐B、刮痴C、中药保留灌肠D、中药贴敷E、艾灸正确答案:A31、以下不属于五行相生的是:A、火生金B、水生木C、土生金D、金生水E、木生火正确答案:A32、在肝主疏泄各种表现中,最根本的是:A、调畅情志B、调畅气机C、疏通水道D、调节血量E、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正确答案:B33、血瘀气滞所致的项痹脉象:A、结脉B、弦脉C、紧脉D、代脉E、浮脉正确答案:B34、痹病的内在致病因素是A、饮食不节B、感受风寒湿邪C、情志不畅D、正气不足正确答案:D35、脾开窍于:A、齿龈B、唇C、舌D、口E、咽正确答案:D36、下列各药中,既能运脾消食,又能化坚消石的药物是A、鸡内金B、山楂C、莱瓶子D、神曲E、麦芽正确答案:A37、肾不纳气主要是由于:A、膀胱气化不利B、肾的精气不足C、肾阳不足D、肾阴不足E、心气不足正确答案:B38、能使血液不溢出于脉外气的:A、防御作用B、温煦作用C、推动作用D、气化作用E、固摄作用正确答案:E39、气滞证中出现疼痛,其性质一般为:A、酸痛B、胀痛C、刺痛D、空痛E、隐痛正确答案:B40、六腑中,被称为“决渎之官”的是A、胆B、小肠l=i=lD、膀胱E、三焦正确答案:E41、痹症的饮食护理正确的是:A、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为主B、饮食应以低热量、低盐低脂饮食为主C、饮食应以高热量、低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D、饮食应以低热量、低蛋白、高纤维的食物为主E、饮食应以低热量、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正确答案:A42、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A、舌尖芒刺B、舌红裂纹C、舌暗瘀点D、舌淡齿痕E、舌体淡瘦正确答案:E43、“血海”是:A、冲任二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冲脉正确答案:E44、藏象的基本含义是:A、内在组织器官的表像B、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C、内脏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现象D、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E、五脏六腑的形象正确答案:C45、酝酿思索,反复分析,比较事物的过程,称为A、志B、虑C、思D、智E、意正确答案:C46、针眼未成脓者,下列不属于其主要辅助治疗的是()A、按摩B、涂眼药膏C、湿热敷D、耳尖放血E、针灸正确答案:A47、“老年慎泻,少年慎补”确定的用药原则的根据是()A、标本同治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因人制宜E、治病求本正确答案:D48、眩晕,面色白,唇白不华,心悸少寐,神疲乏力,劳累即发,舌质淡,脉细弱,辨证为()A、肝阳上亢B、气血不足C、痰湿中阻D、痰郁化火E、气滞血瘀正确答案:B49、患者,男,79岁。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1. 中医基本理论
-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 viscera理论
- 气血津液理论
- 病因病机理论
2. 中医诊断
- 望诊
- 闻诊
- 问诊
- 切诊
3. 中医护理原则
- 调护作息
- 调护饮食
- 调护情志
- 调护环境
4. 中医护理方法
- 外治法
- 针灸
- 拔罐
- 推拿
- 熨灸
- 内治法
- 中药汤剂
- 中药散剂
- 中药丸剂
5. 常见病症的中医护理
- 感冒
- 肠胃疾病
- 痛风
- 失眠
- 更年期综合征
6. 中医养生保健
- 养生之道
- 气功
- 太极拳
- 食疗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护理原则和方法、常见病症的护理以及养生保健等内容,旨在指导护理人员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完整版)

二、劳逸适度
(一)避免过劳 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神劳(久思)
(二)避免过逸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三、环境适宜
(一)病室安排恰当:
寒证、阳虚证: 热证、阴虚证:
(二)通风整洁 (三)温湿适宜 (四)光线适度
健康真好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 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 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 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第三节 情志护理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一)情志正常,脏器调和
脏腑 气血 阴阳 调和
情志 正常
调畅脏气 助正抗邪 促进健康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二)情志异常,内伤脏腑 1.直接伤及内脏 易伤及心、肝、脾三脏 2.影响脏腑气机 3.影响病情变化
疗法
激怒
• 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期罔之言触之;
疗法
• 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 思虑
疗法
张子和.《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药食法 暗示法
说理 开导
以情 胜情
顺情 从欲
发泄 解郁
移情 解惑
六、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一)清静养神:淡泊宁静、意守 (二)情志舒畅:乐观、开朗 (三)修身养性 (四)平和七情
四、情志护理的原则
(一)诚挚体贴,全面照顾(护理提供)
(二)因人施护,有的放矢(护理提供)
(三)乐观豁达,怡情养性(护患双方)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生理调节 平衡点
热寒热 寒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3. 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
阳偏胜 阳偏衰
阴偏胜 阴偏衰
阴阳偏胜都是实证。阳胜是实热证,阴胜 是实寒证。 实证方法:损其有余。 实热证:寒凉药(热者寒之); 实寒证:热药(寒者热之)
阴阳偏衰都是虚症。阳偏衰是虚寒证,偏 阴衰是虚热证。 虚症方法:补其不足。谁少补谁。 虚寒证:补阳 虚热证:补阴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生命活动便告终止
1、阴阳的相互对立 阴阳----对立的、矛盾的
两层含义 阴阳----相互制约
如寒---热; 昼---夜; 水---火; 动---静。
2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互用,是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 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又称阴阳“相成”。
阴阳互根,是说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 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 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阳相互依存关系, 称为“互根”。
阴阳的基本变化规律
基本 变化
内容
范例
阴阳 对立
阴阳相互制约
上下,天地,动静, 升降,寒热
阴阳 以对方为存在的条件
没有热,就无所谓寒
互根 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没有寒,就无所谓热
阴阳 消长
处于不断地消长变化之中
四季寒暑往来之更替
阴阳 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 到“冬至”则寒甚至极
转化 化
而阳气生,气候转暖
例1:以四时气候变化而言,
从冬 春 夏,气候从寒冷逐 渐转暖变热,即是“阴消阳长” 的过程
由夏 秋 冬,气候由炎热逐 渐转凉变寒,即是“阳消阴长” 的过程
一年总体 阴平阳秘
例2:以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味
辛味—具有能散能行
甘味—具有能补能缓 苦味—具有能泄能燥 酸味—具有能收能涩 咸味—具有能下能软 淡味(附于甘)--具有渗湿利水 涩味(与酸味相似)
食物疗功效:补益脏腑、泻实祛邪、调整阴阳
饮食宜忌
㈠疾病饮食宜忌:病证的饮食宜忌是根据病证 的寒热虚实、阴阳偏胜,结合食物的四气、 五味、升降沉浮及归经等特性来确定的。 如:阳虚病证、阴虚病证、气虚病证、血虚病 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等 ㈡服药饮食宜忌:一般忌食、特殊忌食等 ㈢ 食物 搭配宜忌
病情观察内容
一般状况
症状与体征 舌脉象 排泄物 药物效果与反应 情志
情志护理
情志与健康关系
⑴七情平稳,气血调和
⑵情志异常,伤及脏腑
直接伤及内脏 影响脏腑气机 影响病情变化
情志变化的因素
社会因素
环境因素 病理因素 个体因素:如体质、性格、年龄、性别差异
等
情志护理的原则
诚挚体贴,全面照顾
因人施护,有的放矢 乐观豁达,怡情养性 避免刺激,稳定情绪
情志护理的方法
关心体贴 言语开导 释疑解惑 移情易性 发泄解郁 以情胜情 暗示法 顺情从欲
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清静养神
养性修身 怡情快志 平和七情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要求:重点明确、科学有效、客观真实 病情观察原则: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 掌握证候传变 病情观察方法:运用四诊(望、闻、问、切) 运用辨证(四诊获得资料进行辨证 分析,确定病性、病位,明确证型制定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生活起居护理
饮食护理 情志护理 病情观察
生活起居护理
起居有常
劳逸适度 环境适宜
起居有常
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睡眠充足,适当锻炼 慎避外邪、形神共养
劳逸适度
避免过劳
避免久立 避免久行 避免神劳
环境适宜
病室安排恰当
病室通风整洁 病室温湿适宜 病室光线适度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的重要性
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饮食的性味和功效 食物的分类 饮食宜忌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饮食有节,适时定量
合理膳食,不可偏嗜 重视脾胃,注意卫生 辨证施食,相因相宜
食物的性味和功效
四性:
寒—性味苦寒、甘寒,具有滋阴、清热、泻火、凉 血或解毒的功效。 热—性味甘温、辛热,具有温中祛寒、益火通阳的 功效。 温—性味甘温,具有温中、散寒、通阳、补气的功 效。 凉—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养阴的功效 平性—性味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