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逻辑的语病
中考优质病句修改复习

七、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个句子之中, 造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涉及的错误类型有:
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造成的) 原因是由……诱发(原因是……,由……诱发) 表 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 的结果) 原 是出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于……决定的) 因 关键在于……起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起决定性作用) 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 是为了……为目的(是为了……,是以……为目的)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请打“√”,有语病的请打“×”,并在下面空 白处标注具体的语病类型,给出修改意见。
1.加多宝旗下产品包括由红色罐装、瓶装“加多宝”凉茶和昆仑山矿 泉水组成。( × ) 句式杂糅,“包括……”和“由……组成”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可删去 其中之一。
2.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 ”“藏书”“祭祀”的功能。( × )
例: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
有效的管理措施。 (句子前半句出现两面词“能否”,但后半句无两面词,两面对
一面) 1.看到动词不放过
看到句子中的动词:(1)分析句子中的动词后有没有宾语,是否 能省略。若不能省略,且无宾语,即可判断该句缺宾语。
(2)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若不能,即可判定该 句搭配不当。
一、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表述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
况。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类型有:否定不当、事件内在逻辑顺 序混乱、前后矛盾、分类不当。
1.否定不当 例: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应将“都”改为“不”,双重否定才表示肯定)
高考语病辨析典型病例整理——不合逻辑

高考语病辨析典型病例整理——不合逻辑1、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充分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和资料,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概念关系混乱。
史传与资料不能并列】2、我校第五次学代会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和大会主席团全体成员在新落成的教学楼前合影留念。
【全体与会者和大会主席团全体成员,不合逻辑】3、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先造成后引起】4、张国立一人入选十大,实力不够,加上妻子邓婕,分量差不多了,就忝列其中吧。
【忝一般用于自谦,不可用于他人】5、(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2)我们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尽量避免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否定不当,意思反了】6、(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予以严厉打击。
(2)这座拱桥,建有56个桥孔,这在国内造桥史上还是先例。
【伪劣产品不会仿造,先例应为首例】7、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40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介词对运用有误,造成主客体颠倒】8、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语意矛盾。
在古代,这些音乐作品肯定能演奏,应改为这类古代音乐作品】9、在这次严打斗争中,我们要优先逮捕那些持枪的凶犯,因为这些罪犯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
【优先应改为首先】10、在贵重物品展览期间,如何防止贵重展品免遭盗窃或抢劫,是组织者深感头痛的事。
【防止免遭盗窃或抢劫不合逻辑】11、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以及油画般的景致,把游人带人迷人的天地。
【油画般的景致应包括前面的内容,以及改为等】。
高职高考语文 语病——不合逻辑复习

语言语病——不合逻辑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高职高考-语文课程
不合逻辑
第六节 语病
1.概念不清、列举不当 例:我国的江河湖泽出产鱼、虾、盐、碱等水产品。
2.前后矛盾 例:长沙人利用长沙本土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城市资源,拍出的一 部青春励志片《恰同学少年》定于7月1日正式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拍 摄之中。
6.关系不当 例:我曾看见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
不合逻辑
高职高考-语文课程
第六节 语病
7.主客倒置 例:在这里,他学到了化学、生物,特别是对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8.判断不当 例:沉湎网络游戏是许多年轻人喜欢的游戏。Βιβλιοθήκη 高职高考-语文课程小试牛刀
第六节 语病
指出下列句子中不合逻辑的地方。 1.广东惠州市公安局长吴华立上任仅九个月,利用正当或不正当手段收 取巨额贿赂,七十二次出入澳门,仅赌博就输掉一千万元以上人民币, 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2.股市投资有三忌:一忌盲目跟进。二忌选择不当,三忌抛出及时。 3.《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对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青年感到特别亲切。 4.当交响乐团奏出了圆满的休止符时,全场观众起立,掌声雷动。
THANK YOU
高职高考-语文课程
小试牛刀
第六节 语病
13.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 《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晰,耐人咀 嚼。 14.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改变 着人生轨迹,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15.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 志和决心。
高考语病不合逻辑(实用)

高考典例
不合逻辑
选出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 D )
A、这家商店商品齐全,肥皂、牙膏、文具和洗涤 用品应有尽有。
[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 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 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 示。
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 和时间经验不足。
否定词之间的搭配导致语意不合逻辑。
4、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 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 开业。
“棉花、书籍杂志”不是日用品,应删去。 ——分类列举,同一标准
例5、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 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 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报刊、杂志”包括在“出版物”中
——部分全体,不能并列
解题规律: 抓并列短语(句中有“和、与、
及、以及、和顿号),看是否存 在种属、交叉、重复、对立的矛 盾。
2、周古城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 所以最终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 学家。
解析: 两句之间无因果关系,不合逻辑。
例3、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 一套。
强 例4、在前一阶段外语学习中,由于我重视了 加 读、写练习, 因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 关 例5、宋朝以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王 系 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宋濂的《送东阳马生
例题引路
不合事理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围、 表示判断、表示程度的词语――查 不合逻辑。 (尤其是带有绝对意 义的词如“全”“都”“凡”“从 来”“历来”“一定”“必须”等)
高中语文:“不合逻辑”类语病的八种病因

一、概念不清主要是指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的误解以及由此而造成的误用。
例1.人的思想总是要变的,认真改造思想会变,不认真改造思想也会变,不变是不可能的。
句中用了四个“变”,但其内涵不尽相同:第一、第四个“变”指“变好或变坏”,第二个“变”指“变好”,第三“变”指“变坏”。
内涵不同的四个“变”用在一个句子中,造成了表达的混乱。
可改为“……认真改造思想就会往好处变,不认真改造思想就会往坏处变……”二、列举不当主要是指将不同范畴的概念划为同一范畴或将具有主从关系(如学生与中学生)、交叉关系(工人与青年)的概念并列使用。
例2.我国的江河湖泽出产鱼、虾、盐、碱等水产品。
“鱼”、“虾”是水产品,“盐”、“碱”是非水产品,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而句中却说“盐”、“碱”都是水产品。
例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使用文字的规范意识。
“报刊”、“杂志”是出版物,“一切出版物”显然包括了“报刊”、“杂志”,所以三者不能并列在一起。
此外这个句子还有语序不当的毛病,最后两个句子应该互换位置。
三、前后矛盾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矛盾。
例4.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日前”即“前几天”,表示时间已经过去,“正”表示正在进行之中,二者在时间上相互冲突,可将“日前”改为“目前”。
四、否定失误否定失误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没有、否认、否则等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二是“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例5.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不再……”构成双重否定,双重否定等于肯定。
这等于说,为了让交通事故再次发生……。
应改为“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次发生……”例6.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台湾当局对“XX功”邪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中考语病复习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中考专题复习:语病(二)【考点一】不合逻辑一.分类讲解1.否定不当(2020 宜宾)采用正确防护手段能够有效预防不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预防”和“不”否定不当,删去“不”)2.自相矛盾开发集文化和实用价值为一体的文创产品,基本完全成为完全成为许多博物馆的共同选择。
(“基本”和“完全”自相矛盾,任删其一)3.分类不当相关调查表明,当前大多数的中学生认为较难的学科有语文、英语、物理和作文。
(“语文”“英语”中都有“作文”,分类不当,将“和作文”删去)4.主客颠倒祖国对我们的爱并不抽象,它蕴含在每一滴奋斗的汗水中,也在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里。
(将“我们”与“祖国”互换位置)5.动词与倍数词搭配不合逻辑今年夏季,降雨总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半,防止洪涝灾害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增加了一半”属于倍数词误用,将“一半”改为“一倍”)二.技巧点拨1.看否定词:看到句中有多个否定词,要留意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否得当。
2.看数量词:“大约”“左右”“上下”等约数词不与“超过”“将近”“达到”“最多”“至少”“以下”“以上”连用,容易造成前后矛盾。
3.看副词: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如“全”“都”“基本”“凡”“历来”“从来”等,辨别是否前后矛盾。
4.看并列词:看具有包含(从属)关系或者交叉关系的概念是否按照统一标准划分。
5.看介入对象的介词:主要有“对”“对于”“与”“和”等,确定施动者“主”在前,受动者“客”在后;另外,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以后者为主,如果不是,可能主客体颠倒。
6.看倍数词、分数:倍数词与“减少”“缩小”“下降”等词,分数、百分数与“提高”“增加”“上升”等词不能连用。
三.针对训练1.(2022 湖南常德)每日须做好电梯间、走廊、资料室、会议室和公共区域的消杀消毒工作。
2.(2022 辽宁朝阳)“世界读书日”掀起了全民阅读热潮,截至目前,全国已经至少建成了60 万个以上的“农家书院”。
3.无论哪个季节,来到四川的八方宾客,五部没有沉醉在风景如画的自然生态风光中。
病句考点六不合逻辑

类型1:概念混乱 类型2:自相矛盾 类型3:否定失当 类型4:强加关系 类型5:不合事理
类型1:概念混乱 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
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2018年天津】
解析:语句存在概念混乱的语病,“天津”与“比赛现场 ”有交叉的情况,二者不能并列。另外,“都有支持热爱 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改为“都 有一批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球迷”。
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2020年天津】 解析:“不可谓世所罕见”中,由于使用“不”,造成 滥用否定词导致语义表达反了,应该把“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
依然如故。 解析: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 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 方的"结果"呢?前“因”并不能产生后“果”。
类型2:自相矛盾 该型号的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
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 具竞争力。 解析:“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 的意思是这种机型的飞机运营成本高,是劣势,而后文 却说“优势明显”,前后矛盾。
类型3:否定失当 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
类型5:不合事理 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日亮相央视,吸引了广大观众在 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解析:“不日”直将来,“吸引了”指过去,应将“不日” 改为“日前”。
“不合逻辑”类语病的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

解题钥匙
而产生的,一般有并列不当、
种类型。
接下来,笔者就谈谈
见类型及修改方法。
一、并列不当
在一个句子中,
交叉的现象,
过程中,
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题。
具体来说,
1.
病句:
游资源,
VR、AR、人工智能、光影技术、
语病:不合逻辑。
“VR”“AR
术”都属于“新兴数字技术”,
修改后:
旅游资源,
VR、AR、人工智能、
病句:走进我的房间,
碗、盘、碟都被放得整整齐齐。
语病:不合逻辑。
“书籍”“
词语,不可与“杯”“碗”“盘”“碟”
修改后:走进我的房间,
具都被放得整整齐齐。
2.
病句:公园里,牡丹、
花、风信子、
语病:“荷花”于夏季盛开,
修改后:公园里,牡丹、
风信子、
二、否定不当
否定词,
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筛选出句子中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
推翻”“排除”“免去”“取消”“禁
“放弃”“难以”“拒绝”“避免”
劝阻”“阻止”等。
(集)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
“禁止”和“不得”两
(集)贸市场、超市、餐饮单
如果再次出现“不”“没”
或句子有反问语气,可能会
否定是恰当的。
但是用了
万里无云,我们携手漫步,欣赏
暗示是秋季,秋季又怎会有
万里无云,我们携手漫步,欣
以次充好。
我们
有悖事理。
以次充好。
我们
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语病。
在平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高级中学)夏文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逻辑的语病《考试说明》中将“不合逻辑”列为需要掌握的一种语病类型,而其内涵是什么?哪些病句属于此种类型?教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辅导?这些问题鲜见于各种文章,即使有也总是不完整、不系统,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
所谓不合逻辑,就是句子表达的意思不符合客观事理,即不符合事实,没有道理。
在《语病汇析》﹙郑文贞、余纲、李良华,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作者将不合逻辑的语病分为由于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或有错误而产生的内容上的毛病和由于语言表达不妥而产生的逻辑上的错误两大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从语病产生的原因上进行分类的,但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分为复句类和纯逻辑类语病对教学更为方便和易操作。
一、复句问题的语病:一个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当一个单句不能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时,那就得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联系起来表述,这时就可以用复句。
而构成复句的分句在意义上是有紧密联系的,即有复句关系,而这复句关系实际上就是逻辑联系。
复句方面出现的语病主要有:强加关系、并列不当、递进不当、因果倒置、误用滥用关联词语等。
1. 强加关系:复句中分句间总离不开某种复句关系,而复句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关联词的使用。
在一些病句中,作者没有弄清分句中到底是否存在持止叵?而强加于句子。
例(1):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在该句中,“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并不是“我这们朋友去了一趟南方”而造成的。
例(2):这本书出版了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该句中书出版了好几年,与作修改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关系。
君不闻“历久弥新”之说?例(3):他经过这段时间的写作练习,不仅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而且能写一般的应用文。
“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和“能写一般的应用文”孰高孰劣?从文体角度看无本质区别。
因而用表递进的关联词语就显得牵强些了。
2. 并列不当:并列关系是复句中的一种关系类型。
而由于作者对事物的分类不当和乱排次序,就会产生语病。
虽说并列关系的各部分之间没有主次之分,而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排列次序也不是完全随意的。
例(1):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不断培养抗寒的品种,克服和改造低温、秋旱、风大等不利因素,把我省广阔富饶的亚热带资源开发利用起来。
该句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其排列次序为“克服和改造”──“充分利用” ──“不断培养”。
从语序的衔接上看,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也应放在一起。
例(2):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改变着人生轨迹,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该句中“改变着人生轨迹”和“压迫着人们的心灵”两句应对调。
从衔接上看,前讲“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顺接则就是“压迫着人们的心灵”﹔而从这两句所表达的内容上看,一句是心灵的感受,而另一句则是通过理性的认识后产生的结果。
3. 递进不当:递进关系有一层进一层的意思。
而说话者思路不清,往往会造成语病。
例:近两年来,他的科研成果的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其中有两项不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
“填补国内空白”是从国内而言,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从国际上讲的,范围更大些。
两句应对调。
4. 因果无据或倒置:吕叔湘、朱德煕在《语法修辞讲话》中说: “判断两件事有因果关系虽然是主观的见解,但是必须有客观事实做基础。
”而人一旦有了某种认识,也就必然会反映到他的表现中来。
例:由于我对于学科有偏重,因而对于数理就不感兴趣。
前后两句从内容看,一句是说自己学习中存在一个问题,一句是说这个问题的具体表现,根本就不存在因果关系。
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说话者将原因与结果弄颠倒了,错将因说成果,将果说成因而造成语病。
5. 误用、滥用关联词语:这种语病类型往往是由于说话者不对句子的内容作深入的分析而造成的,它是前几种类型在使用关联词的表现。
有时说话者不甚注意关联词往往是配对使用的这一点,从而造成语病。
例(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无论”是个连词,表条件关系。
当用来排除一切条件或一定范围内的条件,构成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时,后面常带“如何”“怎样” “什么” “谁”等,表示周遍性,再与“都” “总﹙是﹚” “也” “还是”等关联词呼应。
在排除两个以上范围内的条件时,在“无论”后面应是并列项,在各项之间常用选择连词“还是” “或” “或者”连接。
当然,这个句子中的“毫无例外”与“无论……”还有重复的语病。
例(2):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该句中“反而”用错了,应为“从而”。
因为前讲原因,后讲结果。
此外,复句中还有关联词位置不当和缺少关联词的语病,因其常见,这里不再赘述。
二、纯逻辑语病:纯逻辑语病是从逻辑这一范畴来定义的。
在语言运用中也表现为分类不当和没有次序的语病,另外还有自相矛盾、一面与两面失应、误用否定和不合事理等语病。
1. 分类不当:例: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文字的规范意识。
该句中似乎是按出版物进行分类的,如果这样,电视则是不在其中的﹔而作为报刊、杂志又不能与表其所属的一切出版物并列。
该句从分类上看,有两处错误。
2. 没有次序:例: 警方已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分析、勘查取证,基本确定犯罪嫌疑人系该公司内部人员。
该句中的“仔细分析” 和“勘查取证”是短语的并列,由于这两方面在时间上有先有后,应将“仔细分析”置于后面为好。
3. 自相矛盾:一个判断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但如果同时既肯定又否定某一事物,就会使人弄不清你在说明什么问题,你要肯定哪一方面,这就构成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在句子中,自相矛盾可能表现在概念上,也可能表现在两个不相容或根本相反的判断上。
(1) 时间的表达冲突:例: 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本句中“日前﹙几天前﹚”与“正在﹙现在﹚”这两对概念是相互冲突的。
造成这一语病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对“日前”这一概念的内涵没弄明白。
(2) 数量的表达冲突:例: 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该句中“已达”与“以上”说法不一致,相互矛盾。
(3) 范围大小不一:例: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获得成功的。
该句里“凡”和“不少”两个词所表示的范围是不等的,一个表示所有,一个表示大部分。
4. 一面与两面失应:这种语病从本质上说,还是出现在概念上。
例(1):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我们” “培养出‘四有’新人”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而“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怎么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呢?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两面性词语,我们就应该注意其前后与之相关的词语是否出现失应的情况。
例(2): 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的多寡和门第的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该句中的第一个分句单看是不存在问题的,而后一句是讲在另一个时期人们择偶的标准,既然如此,那么前一句也应为前一时期人们择偶的条件,删掉“寡”和“低”就可以了。
5. 前后失应:例: 《条例》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周密而深刻的说明。
该句中前面的并列短语“理论”和“政策”与后面的并列短语“详细的规定”“周密而深刻的说明”没能一一对应,应改为“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从理论上作了周密而深刻的说明”。
6. 误用否定:判断一个事物可以用肯定形式,也可以用否定形式,而在否定形式中又有多重否定。
人们在使用多重否定时往往会出现表达与意思相反的情况。
例(1):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如果真如该句的表达,就与原意相违背了。
可将“不再”改为“再次”。
例: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就形成了双重否定,与原句表达的意思相反。
例(2): 小张不听大家的忠告,就难免不犯错误。
“难免”是不容易避免的意思,后面再加个“不”字,就变成“能避免”的意思,跟原意不合。
例(3): 难道作为一个班级干部,就不可以闹特殊吗?反问句本身就表示否定,如果再出现否定,整句句意就是肯定的了。
这句作者的原意是说: “作为一个班级干部,不可以闹特殊”,硬加反问句式,意思就相反了。
7. 主客颠倒:句子陈述的对象有主客之分,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
有时表达不好,就会出现颠倒的现象。
例(1): 我的父亲长得很像我。
该句中有比较的意思,但这样表达就不知所出,谁长谁少了。
例: 他平时不爱学习,书报与他接触的机会是极少的。
“书报”是无生命的,不能成为做出“接触”这个动作的主体,主体应该是“他”。
例(2): 费卢杰,对美军是深恶痛绝的,因为那儿已成为反美武装的主要根据地。
该句是从美军的角度来进行陈述的。
一般情况, “对” “对于”这两个介词表示对象时,主客的位置是不能颠倒的,只能人对物,不能物对人。
8. 不合事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呈现阶段性,即在某一阶段,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呈现出阶段性认识的特点。
如果不顾及这一点,你所表达的内容就不符合人们共同的认知和审美标准了。
例: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消费者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
“伪劣产品”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畸形产物,它的出现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是人人深恶痛疾的。
怎么会有人去仿造“伪劣产品”呢?其目的让人费解。
说话、写文章难免出现这些逻辑语病,只要我们学习、掌握词语的词汇意义,并学会正确运用它们,且运用语法分析手段,学点逻辑,使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思维更有条理,就可以避免出现语病和对语病予以纠正。